最终版初二人教版语文献给母亲的歌教案.doc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献给母亲的歌》这首歌曲,感受母亲的爱,学会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献给母亲的歌》这首歌曲,理解歌曲的含义,表达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符和节奏的掌握,以及情感的抒发。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献给母亲的歌》乐谱、录音机、音响设备。
2. 学生准备:自带乐器(如口琴、吉他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献给母亲的歌》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学习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音符等,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为歌曲伴奏。
4. 演唱展示:每组轮流演唱歌曲,其他同学欣赏并提出改进意见。
5. 情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鼓励学生用歌声表达对母亲的爱。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歌曲的准确度、流畅度。
2. 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家长参加课堂,让学生在父母面前演唱《献给母亲的歌》,表达对父母的爱。
2. 组织学生进行母亲节特别活动,如手工制作、写信给母亲等,进一步弘扬孝道文化。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献给母亲的歌》,并尝试为歌曲编写自己的歌词。
2. 写一篇关于母亲节的感悟文章,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八、课程总结:本节课通过学习《献给母亲的歌》,让学生感受到了母亲的爱,学会了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通过演唱、伴奏、情感交流等环节,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时刻铭记父母的爱,做一个孝顺、感恩的人。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
八年级语文献给母亲的歌教案

八年级语文《献给母亲的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讨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孝敬父母的美德;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教材《献给母亲的歌》;相关背景资料。
3.2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诗歌《献给母亲的歌》,理解诗歌内容。
4.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4.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4.5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母亲的故事,感受母爱的伟大。
4.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5.1 朗读诗歌《献给母亲的歌》,并写一篇读后感。
5.2 搜集其他赞美母亲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5.3 回家后,为母亲做一件小事,体会孝敬父母的美德。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究的表现。
6.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朗读、写读后感以及诗歌欣赏分析的质量。
七、教学反思7.1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学生反馈如何,以及有何改进的空间。
7.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八、拓展活动8.1 组织一次以“母亲节”为主题的班级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母亲的爱。
8.2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文学社团或相关活动,以提高他们的文学创作和欣赏能力。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设计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献给母亲的歌》,了解并感悟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歌颂和感激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创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献给母亲的歌》的阅读与理解。
2. 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
3. 学生创作献给母亲的歌或诗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课文《献给母亲的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通过创作表达对母亲的爱。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献给母亲的歌》的主题和情感。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
3. 创作法:鼓励学生创作献给母亲的歌或诗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 阅读课文《献给母亲的歌》: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对母爱的歌颂和感激。
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母爱的伟大。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讨论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感谢。
5. 创作:引导学生创作献给母亲的歌或诗歌,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创作等活动。
2. 评估学生对课文《献给母亲的歌》的理解和感悟,以及他们对母爱的表达。
3.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对他们的文学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1. 课文《献给母亲的歌》的文本。
2. 关于母亲节的资料和视频。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教案设计适用于一节40分钟的课堂。
2. 课堂活动分配:导入(5分钟)、阅读课文(10分钟)、讲解课文(10分钟)、讨论(5分钟)、创作(10分钟)。
九、教学扩展1. 组织一次母亲节庆祝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制作礼物等方式,向母亲表达感激和爱意。
2. 邀请学生的母亲参加课堂活动,增进学生与母亲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反应。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通用13篇)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学生中有些同学对母亲不理解,相互缺乏沟通,乱花钱,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有的欺骗母亲:有的讨厌母亲的唠叨……针对这些情况,开展了这次主题班会课,通过学生的参与讨论,学生深刻认识到母亲的辛劳,体谅母亲,尊重母亲,从而更加热爱母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母亲。
母亲罗大佑你如此端详的这张迷惑的脸和那历经风雨和冰霜寂寞的眼寒冷的冬天怕你在夜里着凉温暖的春天是你年幼的阳光绵延里跌中盼你往归途遥望母亲的怀中是个蓝蓝的海洋抚育了你终于成青春的脸庞挥挥手告别的光阴不再回头抬头看看那苍老的目光依旧温柔童年的旧事绵绵如岁月停留片片的拾回是终于拥抱你的手母亲的怀中有个蓝蓝的海洋曾经你也有一个青春的脸庞你如此端详的这张迷惑的脸和那历经风雨和冰霜寂寞的眼寒冷的冬天依然有夜深寒凉春天的温暖只因你年幼的阳光119孩子亲手做的礼物上面写着妈妈我爱你
【活动目标】
《献给母亲的歌》语文公开课教案

《献给母亲的歌》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献给母亲的歌》。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懂得感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的美好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情感。
(2)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尝试解释其含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课文表达了对母亲的哪些情感。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眼冥想,想象自己与母亲的美好时光,体会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师生共同感受母爱的伟大。
5. 表达情感(1)让学生以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创意。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语文献给母亲的歌教案.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语文教案献给母亲的歌教案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活动目标:(1)能把自己所搜集的有关资料,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
(2)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热爱并孝敬母亲的感情。
(4)通过活动,学会用适当的方法向母亲表达感情,感悟“爱”的内涵。
课前准备:(1)教师搜集有关“母爱”的资料。
(2)给学生划分学习小组,确定学习小组长,明确学习小组长的职责。
(3)明确任务,提出要求,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活动过程:导语: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寒夜里的一床丝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提起“母亲”这个词语,我们感觉尤为熟悉、亲切,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最亲密的人。
为了子女的成长,她付出了很多很多,儿女一天天长大了,母亲却一天天的老了……今天,就让我们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1、道不尽的母爱A、与母亲有关的格言或俗语。
B、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C、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歌曲、电影、广告等。
2、说真话、诉真情举出一件倾注着母亲无尽关怀的生活小事,并说出你的感受。
(尽量每组1人,教师也参与其中)(过渡语)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
但是,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个人性格的差异,母爱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让我们多角度看母爱——3、多角度看母爱狐狸的母亲在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会把它赶出巢穴,强迫它开始独立生活。
你怎样看待狐狸母亲的这种行为?(引导)思考:你认为理智的母爱应该是怎样的?4、报得三春晖有这样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今后打算怎么做?(在小组中交流,选代表在班内交流)5、推荐作业A、每天为母亲做一件小事。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设计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母亲,感恩母爱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歌曲学唱、诗歌朗诵等形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献给母亲的歌》,了解歌曲背后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学唱《献给母亲的歌》,理解歌曲表达的感恩母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准确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深情地表达对母亲的感激。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歌词卡片、诗歌朗诵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献给母亲的歌》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献给母亲的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表达的感恩母爱之情。
3. 学唱歌曲:(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唱歌曲。
(2)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纠正发音、音准等问题。
(3)分组演唱,互评互学,提高演唱水平。
4. 诗歌朗诵:(1)教师选取一首感恩母爱的诗歌,学生进行朗诵练习。
(2)学生上台展示,互相评价,提高朗诵技巧。
5. 歌曲展示:(1)学生分组演唱《献给母亲的歌》,展示学习成果。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感恩母爱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为母亲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六、教学策略:1. 情感导向:通过歌曲和诗歌的形式,引导学生自然地产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演唱、朗诵等,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
3. 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音乐素养,采取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七、教学内容:1. 歌曲学唱:《献给母亲的歌》2. 诗歌朗诵:感恩母爱的诗歌3. 课堂讨论:母亲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八、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和朗诵,引导学生模仿。
2.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演唱和朗诵水平。
3.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母亲的作用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了解歌曲的背景、结构、旋律和歌词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献给母亲的歌》是一首表达对母亲感激和敬爱的歌曲,歌词深情动人,旋律优美动人。
2. 歌曲结构:这首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第二部分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祝福。
3. 旋律特点:歌曲的旋律舒展流畅,节奏优美,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4. 歌词特点:歌词采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母亲的伟大形象,表达了学生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歌词,能够熟练演唱这首歌曲。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歌词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和歌词的深刻内涵。
3.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唱、分组演唱和个人演唱,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3. 歌曲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和歌词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4. 演唱练习:学生进行集体演唱、分组演唱和个人演唱,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5. 音乐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与母亲有关的音乐活动,如母亲节主题歌曲演唱、母亲形象扮演等,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和表现进行点评,强调母亲的重要性和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意识等,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人教版语文献给母亲的歌教案
正是这些平凡的母亲们,才哺育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们,世世代代,传承不绝。
她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一、活动设计背景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献给母亲的歌。
“母亲”是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也是非常愿意做的话题。
我做这样一个活动,有两点考虑:一是我们学校正在进行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活动,有一些学生只是流于浮浅,并没有触及到心灵深处;一是在写作这类文章时,好多是泛泛而谈,无病呻吟,连自己也感动不了,当然也打动不了别人。
基于以上考虑,我安排了这次综合活动课。
二、活动设计思路
我是从四个方面设计的:
1.“道不尽的母爱”,讲述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故事。
2.文学作品中的母爱,包括古诗词、名言、及现代诗歌和文章。
3.多角度看母爱。
母爱,是伟大的、忘我的,但有时是狭隘的,该如何理性的看待母爱。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关于对母亲的报答。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多侧面地认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2.通过活动,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感情,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以及“爱”的内涵。
3.培养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即写关于母亲和其他关于亲情的文章。
四、活动准备
1.教师要涉猎有关“母爱”的材料。
2.教师在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和兴趣特长的基础上,把学生划分为四个学习小组,确定学习小组组长,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及每组的任务。
3.准备时间为两周。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课堂实录
教师:同学们,一提起“母亲”,总能触到我们心灵最温柔的一角。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最紧密的人。
当我们思乡想家的时候,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母亲就是我们最坚实的感情依托。
母亲的形象被无数人描绘过,母亲的品格被无数次赞美过,或用文字、或用音乐、或用画笔、或用镜头……那我们对自己的母亲又有怎样的体会和认识?怎样报答我们的母亲?对母亲又有怎样的祝福呢?
今天我们进行一次“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献给母亲的歌。
希望通过这节课,能够使我们的心灵进行一次洗涤和升华,对母亲和母爱有更深刻的认识。
有请两位主持人。
学生:一、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母爱是一种伟大的火焰。
它燃烧了世界,它燃烧了宇宙;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无价的;慈母情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慈母情是灯下为子穿针引线的不眠之夜。
合:就让一首《妈妈的吻》拉开我们对母亲思念的序幕。
找出一男一女两名学生当主持人,放手给学生做。
二、一首《妈妈的吻》,勾起了我们的回忆,大家也一定想起了不少与妈妈的故事,而且我看到了不少同学带来了照片,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互相交流一下,分享彼此的那份感动吧。
小组交流照片……有哪位同学愿意把与妈妈的照片展示出来或讲一讲与妈妈的故事呢?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照片容易回忆起与母亲的故事,交流照片,共同分享。
三、母爱是值得赞美的,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母亲。
今天就让我们一品古代的刻骨母子情。
古诗大比拼。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搜集的有关母爱的古诗词真不少,但速度有点快,缺乏解释,有的没有理解就过去了。
应稍微解释一下。
四、不论是在遥远的古代,还是在繁华的现代,母爱都是一样的,母爱是不分年代的,母爱是不会被时间的洪流所冲淡的。
今天,我们依然要赞颂母亲。
请听樊阳阳同学带来的诗朗诵《母亲》。
五、是啊,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几乎每天都沐浴在母亲的爱中,可是,你真正了解自己的母亲吗?你记得在母亲节的时候,给母亲送上一句贴心的话吗?在英语中,“母亲”这个单词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呢!下面有请几位同学给我们解读一下具体的含义。
这个环节,学生分解英语单词“mother”的含义,是很有新意的。
六、母亲对我们的付出是不图回报的。
有时她只需要我们一句祝福的话,只需要我们有时间的话常回家看看,有空吗?常回家看看吧!不要让那颗等待的心成为遗憾。
回家吧!让我们一起《回家》。
这是一个根据一则公益广告改编的小品。
大意是:一个老母亲生日的那一天,盼望着儿女们都能回来,可是,孩子们相继打电话说有事回不来了,母亲很失望,也很理解。
可是,一会儿,听到敲门声,是孩子们回来了。
原来,是儿女们想给母亲一个惊喜。
这个小品似曾相识,但又不乏创新,而且充分表现了学生们的表演才能。
七、母亲啊母亲,好想对您说句“对不起”,过去作为儿女竟然忽略了您。
母亲,对不起。
今天,我们有好多话想对您说。
有请
张莹莹、张宝来同学带来的诗朗诵──《母亲》。
八、听啊、看呀、想哪,你感动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不要让这感动停留,让我们进一步走向母亲的世界,心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母亲。
请大家一起走进吴琼同学带来的幻灯片──《献给母亲的歌》。
吴琼同学的幻灯片有图片,有音乐渲染,如《母亲》《烛光里的妈妈》等,再配以感情充沛的解说,尤其是《母亲一生撒的八个谎言》更是让听课的所有师生感触颇深、热泪盈眶。
九、离开母亲的腹,离开母亲的怀,离开母亲的身,永远没有离开的是和母亲息息相处的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祝福为我们成长付出艰辛的母亲吧!
学生说出对母亲的祝福。
这时的表现,包括语气、神态、语言都比开始上课时诚恳、真挚了许多。
十、结束语
女:也许我们的母亲没有领袖的丰功伟绩
男:没有明星的光彩夺目
女:没有科学家的渊博知识
男:没有英雄们的壮志豪言
女:没有文学家的鸿篇巨著
男:但母爱如天大
女:同时又渺小的只能住在我们的心里
男:母爱是撑天的支柱
女:也是我们想要拥抱的温暖
合:我们永远爱你──妈妈
教师结束语:
是啊,“你躺在病床上时有人掉眼泪,你露出微笑时有人乐开花。
这个人就是娘,这个家就是妈。
”一首首歌曲,一篇篇文字,一个个故事,蕴含了我们对母亲多少情思。
“无论你走多远,都走不出母亲的眼睛。
”但是,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就像小品中演的,儿女们都大了,都有自己忙碌的事情,没有太多陪伴母亲的时间,可是,我们的母亲却没有丝毫的责怪,
一句“官身不自由”,既表现了母亲宽阔的胸怀,又表达了母亲内心的骄傲。
其实,回家,或许只是陪母亲吃顿饭,或是陪母亲聊聊天,甚至,只是母亲在旁听着儿女们相互聊自己的工作、生活,看着孙儿们快乐的玩耍,但是,他们已经很满足了。
因为,母亲劳累一生,别无所求,只是希望儿女们平安、幸福,儿女们的平安就是他们的平安,儿女们的幸福就是他们的幸福。
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普通而平凡。
然而正是这些平凡的母亲们,才哺育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们,世世代代,传承不绝。
她们是伟大的,是高尚的。
同学们,请拿起我们手中的笔,或描绘我们的母亲,或讴歌我们的母亲,或讲述你与母亲的故事,或对母亲说一说心里话吧。
初二人教版语文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
仔细想来,这次活动课给我不少启示。
1.对我本身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以前,这样的大型活动课我做的比较少。
一是自己懒惰,不愿细细考虑;一是感觉太浪费时间;还有就是骨子里不相信学生能做好。
但实际情况是,学生不但能做的来,而且能做的很好,超乎想象的好。
学生的收获也是几节课也达不到的:学到的知识,体验的情感,锻炼
的能力。
我感觉真是惊喜。
2.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开始,学生就在教师充满感情的开场白中酝酿好了情绪,接着,在学生真挚的诗歌朗诵中,在吴琼同学充满感染力的幻灯片中,学生的情绪进一步被调动起来。
这时,学生就不会是无话可说,而是很想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母亲。
之后,写作成了顺利成章的事。
好多同学在读自己的文章时泣不成声,活动课达到了高潮。
3.教师的作用新思考。
综合实践课让我们这些做教师的走下了权威和神坛,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从一开始我就把话语权、活动权、决策权还给他们,让他们有发表意见的欲望和空间。
这时,我不再是权威,不再是发号施令者,而是一名顾问,一位意见的交换者,一位“平等中的首席”,一位与学生一起站在起跑线上的共同成长者。
但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决不应是事事交给学生的“放羊”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任务没有减轻相反更重了,因为老师的参加让学生明白他们做的事情是一件值得他们去重视去认真体验的事,老师的指导又使他们少走弯路,更快享受成功的喜悦。
当然,也有这样那样的一些不足之处。
1.学生在交流照片的环节中,不是很积极,原因是带的照片不多。
2.小组交流讨论时,有的学生仍然处于“看客”的状态,没有积极地参与进来。
这也是小组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困惑。
3.学生在多角度、多侧面看母爱中,搜集的相关文章不多,谈得也不够深刻。
只是在最后刘洋同学的作文中提到了因自己小时候偷了一毛钱而受到母亲惩罚的事情,才稍稍弥补了一些遗憾。
4.学生在谈母亲、写母亲时,结合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不多。
或许,不完美才是我们永远不断追求的动力。
我会以这次活动课为契机,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真正转变理念,在这一新的挑战中实现一次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