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总结

合集下载

道德与法治 答题方法与技巧 归纳总结

道德与法治 答题方法与技巧 归纳总结

道德与法治答题方法与技巧归纳总结一、“是什么”型题目这个只需要熟悉课本的知识点,按照题目答题就可以。

二、“认识”型简答题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通常是“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你的看法”“分析这一现象”等等。

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通常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去解答,即“对与错”“重要性、必要性”“具体措施”等。

三、“启示”型题目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是:这个事给我们有什么启示?回答时,要注意提炼材料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的知识点来分析,从中归纳出材料反映的道理。

四、“评析”型题目这类题目一般是“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回答这类题目时,首页要判断是对还是错,或者是不全面,然后根据相应的依据如法律法规和教材的理论等,再联系材料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五、“漫画”型题目漫画类的题目,要找准漫画与知识点的链接点,首先要看标题,看标题能否给出指引性的知识点或者观点;然后看文字,看看漫画中有哪些文字,通常漫画里的文字都是“意味深长”的;最后看画面,漫画夸张之处通常是其弦外之音,真正的寓意也就在这里。

六、“图表”型题目“图表”类型的,首先要看标题,标题比较直观的说明了图表的内容;然后要将图片数据做三个对比,“横向比”、“纵向比”和“综合比”,将三个对比的数据归纳整理,通常就会得出想要说明的问题;最后要看看图表下面的注释,看看有没有特别的注释。

七、“体现型”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问“体现了什么?、怎么体现”等等。

回答的时候,应该写上教材的知识点,再加上材料的关键词来体现这一知识点。

所以解题的思路就是:定知识点、联系知识点、梳理答题。

八、“反映”型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问“反映了某一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说明了什么?”等。

回答的时候要对题目材料所给的信息全面把握,将感性的材料理性化。

九、“为什么”型题目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是:为什么说……、为什么要……。

回答这类为什么题目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等等。

道德与法治答题方法总结

道德与法治答题方法总结

道德与法治答题方法总结选择题选择题一般遵循的解题方法是坚持一个原则,做到四个审查、四个不选、五个排除。

(1)一个原则——先审题干,后审题肢,肢干相连,以干求肢,是解答选择题的基本原则。

(2)四个审查——①审查设问,看试题是正向还是逆向选择;②审查题干,全面理解题意,抓住题干材料的关键词或限制词,明确题干的规定性;③审查题肢,逐一分析、比较,把握它们之间的差异以及内在联系,以提高做题的准确率;④审查题干与题肢的关系,看二者是否相符。

(3)四个不选——①题肢观点与教材内容不符的不选;②题肢观点片面化或绝对化的不选;③题肢观点与事实不符的不选;④题肢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不选。

(4)五个排除——①排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②排除观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选项;③排除观点本身正确,与题干也有关系,但不符合题干规定性的选项;④排除与题干意思相近、变相重复的选项;⑤排除因果关系颠倒的选项。

做好单项选择题,最重要的是做到认真审题,包括审题目、审题干、审题肢。

在复习中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一些易混淆的知识要掌握准确、扎实、到位,另外单项选择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每个选择题的答题时间基本限制在30秒钟之内。

主观题(一)一般思路读题→审题(审设问、审主体、审材料)→联想(教材知识、时政知识)→撰写提纲→答案要点(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二)主观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a、看:看设问。

看设问的范围(法律、国情);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b、抓: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来抓。

c、领: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d、联: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e、列:列出答题纲要,即把题目设问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按先后列出要点。

f、思: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三)主观题答案组织要注意“六个化”a、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b、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序号排列;c、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d、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e、答案编写完整化:联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最新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f、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改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政治:道德与法治必须掌握的答题模板

政治:道德与法治必须掌握的答题模板

2019初中《道德与法治》答题方法与技巧一、选择题:选择题一般遵循的解题方法是坚持一个原则,做到四个审查、四个不选、五个排除。

(1)一个原则——先审题干,后审题肢,肢干相连,以干求肢,是解答选择题的基本原则。

(2)四个审查——①审查设问,看试题是正向还是逆向选择;②审查题干,全面理解题意,抓住题干材料的关键词或限制词,明确题干的规定性;③审查题肢,逐一分析、比较,把握它们之间的差异以及内在联系,以提高做题的准确率;④审查题干与题肢的关系,看二者是否相符。

(3)四个不选——①题肢观点与教材内容不符的不选;②题肢观点片面化或绝对化的不选;③题肢观点与事实不符的不选;④题肢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不选。

(4)五个排除——①排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②排除观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选项;③排除观点本身正确,与题干也有关系,但不符合题干规定性的选项;④排除与题干意思相近、变相重复的选项;⑤排除因果关系颠倒的选项。

做好单项选择题,最重要的是做到认真审题,包括审题目、审题干、审题肢。

在复习中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一些易混淆的知识要掌握准确、扎实、到位,另外单项选择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每个选择题的答题时间基本限制在30秒钟之内。

二、主观题:一般思路:读题→审题(审设问、审主体、审材料)→联想(教材知识、时政知识)→撰写提纲→答案要点(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二)主观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a、看:看设问。

看设问的范围(法律、国情);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b、抓: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来抓。

c、领: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d、联: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e、列:列出答题纲要,即把题目设问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按先后列出要点。

f、思: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三)主观题答案组织要注意“六个化”:a、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简单初中生b、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序号排列;c、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d、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e、答案编写完整化:联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最新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f、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改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中考道德与法治答题方法与技巧

中考道德与法治答题方法与技巧

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答题方法与技巧一、选择题:(1(2①审查设问,看试题是正向还是逆向选择;②审查题干,全面理解题意,抓住题干材料的关键词或限制词,明确题干的规定性;③审查题肢,逐一分析、比较,把握它们之间的差异以及内在联系,以提高做题的准确率;④审查题干与题肢的关系,看二者是否相符。

(3①题肢观点与教材内容不符的不选;②题肢观点片面化或绝对化的不选;③题肢观点与事实不符的不选;④题肢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不选。

(4①排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②排除观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选项;③排除观点本身正确,与题干也有关系,但不符合题干规定性的选项;④排除与题干意思相近、变相重复的选项;⑤排除因果关系颠倒的选项。

做好单项选择题,最重要的是做到认真审题,包括审题目、审题干、审题肢。

在复习中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一些易混淆的知识要掌握准确、扎实、到位,另外单项选择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每个选择题的答题时间基本限制在30秒钟之内。

二、主观题:a 、看:看设问。

看设问的范围(法律、国情);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b 、抓: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来抓。

c 、领: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d 、联: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e 、列:列出答题纲要,即把题目设问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按先后列出要点。

f 、思: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a 、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b 、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序号排列;c 、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d 、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e 、答案编写完整化:联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最新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f 、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改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总结一、国策、战略、理念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85个必背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85个必背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85个必背知识点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内容很广泛,涉及的知识点也非常多。

下面是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85个必背知识点:一、国家和法律1.国家的概念和特征2.国家的组成和职能3.共和制和多党制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6.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民主专政7.法律的概念和特征9.法律的衡量标准和效力10.法律的保护对象和适用范围11.法律的生效和适用12.法律的事实和适用条件13.法律的权威和司法权力二、宪法和法律知识15.宪法的制定和修改16.宪法的职能和作用17.宪法的实施和保障18.宪法的权威和地位19.法律的内容和构成20.法律的种类和体系21.法律的地位和适用22.法律的法律效力三、法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3.法治的概念和特征24.法治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25.法治与行政指挥关系26.法治与行政效能关系27.法治与社会稳定的关系28.法治与公平正义的关系29.法治与自由权利的关系30.法治与廉洁从政的关系31.法治与治理能力的关系32.法治与社会文明的关系34.法治与维护人民利益的关系四、国家机关和国家行政管理35.国家权力机关和职能36.议会制度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7.行政机关和职能38.司法机关和职能39.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政权40.地方政府和职能41.新闻舆论监督制度和职能42.监察机关和职能43.审计机关和职能44.国家机关的法定职责和法定权力五、法律服务和调解45.法律援助和免费法律服务47.法律服务的特点和职能48.法律服务的适用范围49.法律调解和法律援助50.法律调解和法律服务的义务和权利51.法律调解和法律服务的程序和条件52.法律调解和法律服务的效果和法律效力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53.公民的基本权利54.公民的基本义务55.公民的人格权利和民生权益56.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参政权利57.公民的社会权益和文化权益58.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经济权益59.公民的权利保护制度和机构60.公民的基本义务和法律义务61.公民的道德和法律责任62.公民责任的实现和履行途径63.公民道德的法律意义和法律约束七、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64.法律意识的内涵和构成65.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66.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67.法律意识的法治观念68.法治观念的培养和提高69.法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70.法治观念的价值和意义71.法治观念的实践和行动72.法治观念的社会化和法治化八、合理证据和证人证言73.合理证据的概念和特征74.合理证据的规则和标准75.合理证据的收集和使用76.合理证据的评价和认定77.证人证言的特点和效力79.证人证言的使役和审查80.证人证言的采信和质证81.证人证言的推定和排除九、法律责任和法律规制82.法律责任的基本观念和构成83.法律责任的种类和形式84.过失和故意的区别和标准85.违法犯罪和违法行为的界限通过对这85个必背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对《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关键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中考考试中获得良好的成绩。

初中道德与法治答题方法技巧总结

初中道德与法治答题方法技巧总结

初中道德与法治答题方法技巧总结选择题选择题一般遵循的解题方法是坚持一个原则,做到四个审查、四个不选、五个排除。

(1)一个原则——先审题干,后审题肢,肢干相连,以干求肢,是解答选择题的基本原则。

(2)四个审查——①审查设问,看试题是正向还是逆向选择;②审查题干,全面理解题意,抓住题干材料的关键词或限制词,明确题干的规定性;③审查题肢,逐一分析、比较,把握它们之间的差异以及内在联系,以提高做题的准确率;④审查题干与题肢的关系,看二者是否相符。

(3)四个不选——①题肢观点与教材内容不符的不选;②题肢观点片面化或绝对化的不选;③题肢观点与事实不符的不选;④题肢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不选。

(4)五个排除——①排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②排除观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选项;③排除观点本身正确,与题干也有关系,但不符合题干规定性的选项;④排除与题干意思相近、变相重复的选项;⑤排除因果关系颠倒的选项。

做好单项选择题,最重要的是做到认真审题,包括审题目、审题干、审题肢。

在复习中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一些易混淆的知识要掌握准确、扎实、到位,另外单项选择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每个选择题的答题时间基本限制在30秒钟之内。

非选择题(一)一般思路读题→审题(审设问、审主体、审材料)→联想(教材知识、时政知识)→撰写提纲→答案要点(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二)主观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a、看:看设问。

看设问的范围(法律、国情);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b、抓: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来抓。

c、领: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d、联: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e、列:列出答题纲要,即把题目设问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按先后列出要点。

f、思: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三)主观题答案组织要注意“六个化”a、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b、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序号排列;c、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d、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e、答案编写完整化:联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最新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f、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改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解题思路和答题模板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解题思路和答题模板

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解题思路和答案模板选择题选择题一般遵循的解题方法是坚持一个原则,做到四个审查、四个不选、五个排除。

(1)一个原则一一先审题干,后审题肢,肢干相连,以干求肢,是解答选择题的基本原则。

(2)四个审查一一①审查设问,看试题是正向还是逆向选择;②审查题干,全面理解题意,抓住题干材料的关键词或限制词,明确题干的规定性;③审查题肢,逐一分析、比较,把握它们之间的差异以及内在联系,以提高做题的准确率;④审查题干与题肢的关系,看二者是否相符。

(3)四个不选一一①题肢观点与教材内容不符的不选;②题肢观点片面化或绝对化的不选;③题肢观点与事实不符的不选;④题肢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不选。

(4)五个排除一一①排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②排除观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选项;③排除观点本身正确,与题干也有关系,但不符合题干规定性的选项;④排除与题干意思相近、变相重复的选项;⑤排除因果关系颠倒的选项。

做好单项选择题,最重要的是做到认真审题,包括审题目、审题干、审题肢。

在复习中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一些易混淆的知识要掌握准确、扎实、到位,另外单项选择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每个选择题的答题时间基本限制在30秒钟之内。

主观题(一)一般思路读题f审题(审设问、审主体、审材料)一联想(教材知识、时政知识)一撰写提纲一答案要点(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二)主观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a、看:看设问。

看设问的范围(法律、国情);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b、抓: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来抓。

c、领: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d、联: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e、歹U:列出答题纲要,即把题目设问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按先后列出要点。

f、思: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三)主观题答案组织要注意“六个化”a、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b、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序号排列;c、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d、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e、答案编写完整化:联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最新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f、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改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列举一、选择题解题方法首先,要注意审题。

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前提和基础。

审题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审要求,单项选择题的基本要求是“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填人题后括号”。

单项选择一般要求选择最符合题意的一项,也就是说,不选的项不一定都是错误的项,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单项选择要求应选项准确、客观,表述无歧义。

多项选择题的基本要求是“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人题后括号”。

二是审题干,要准确把握题干的内容,明确题干的规定性,把握主要内容,即关键词语。

三是审问题,单项选择题,常见的关键词有前提、中心内容。

关键、说到底、根本点、本质、基本特点、显著特点等;对于多项选择题,常见的关键词有说明、表明、理解正确、原因、结果、启示等。

只有准确地把握这些问法,选择时才会目的明确。

其次,要认真分析选项。

分析选项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

分析选项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把握选项的全部内涵,完整把握选项的含义是做好选择题的重要方面。

二是要分析题肢与题干间的关系。

(l)要分析题干与题肢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有必然的联系则选,没有必然的联系则不选;(2)分析题肢是否符合题干在条件、范围等方面的要求,即外延是否相等,如果符合要求则选,不符合要求则不选;(3)看题干与题肢之间的联系是直接联系还是间接联系,如果是直接联系则选,如果是间接联系,则属于二级引申,不选。

再次,要分析不选的情况。

排除法是做好选择题的重要方法,排除法的关键是确定不选项的情况。

常见的不选情况有:错误的选项不选,如关键字词错误、关系颠倒、半句正确半句错误等;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不选,如与材料无关、答非所问、供选题肢过宽、供选题肢过窄等。

例1.(多项选择)“不要把浪费当成潇洒,你挥霍的是一种修养;不要把节俭看成尴尬,你培养的是一种美德。

”这一名言对我们今天树立正确荣辱观的启示是()a.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 b.遵纪守法,反对违法乱纪c.诚实守信,反对见利忘义 d.辛勤劳动,远离好逸恶劳参考答案:ad解题技巧:试题以名言为载体展示材料,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同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回答这类题时关键是理解材料(名言)的内涵,完整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

本题中材料的中心意思是勤俭节约,b、c项不符合题意。

二、简答题解题方法首先,认真审题。

认真阅读材料及问题,完整把握题目的中心内容及要求。

对于直言式的简答题,要把握问题的关键;对于材料式、漫画式、图表式的简答题,要学会提炼,把握问题的中心内容、层次并揣摩命题意图。

其次,构思答案。

在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依据问题要求和课标要求构思答案。

在答题时要问什么答什么,不要展开深入论述,要从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分析,不要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

最后,规范答题。

答题时要注意以下方面:内容完整、表述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书写规范,不乱写乱画。

例1.一天早晨,小强与小刚一起骑自行车上学。

在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他们对亮起的红灯视若无睹,径直闯了过去。

为了劝说他们以后不要闯红灯,你将如何去说服他们?参考答案:(1)从个人角度看,闯红灯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

(2)从法律角度看,闯红灯是违法行为,遵守法律规定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3)从道德角度看,闯红灯妨碍了他人的正常通行,是一种不道德行为,青少年要遵守社会公德,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解题技巧:试题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回答。

在答题时,要结合所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放开思维,从个人角度、法律角度、道德角度等方面回答。

三、概括题解题方法概括题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题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概括题的形式不断充实,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概括题的基本要求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蕴涵的道理,其主要特点是答案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可以考查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近年来,概括题的形式主要有名言警句式概括题、理论式概括题、材料式概括题、漫画图表式概括题等,不同形式的概括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1.名言警句式概括题名言警句往往富有启发性,体现深刻的道理,能引入深思。

因此,一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名言警句往往被作为概括题的材料,让学生概括其蕴含的道理。

解答这类题的要点是认真阅读名言警句,往往需要多读几遍,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体现的道理。

例1.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参考答案: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等。

例2.在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像鸟的双翼,缺一不可。

参考答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

2.理论式概括题理论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一般通过具体内容表现出来。

因此,试题给出有关理论的论述,让学生概括其体现的道理。

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所学的基本理论及表现、内容等,然后运用这些理论去概括。

例1.在我国,违宪行为要受到追究,刑事违法行为要受刑罚处罚,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

参考答案:违法行为都要受法律制裁;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等。

例2.从整体上看,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参考答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等。

3.材料式概括题材料式概括题一般是给出具体的蕴含着一定道理的材料,让学生进行概括,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这类题材料一般比较长,因此,在概括时要把材料读完,概括整个材料蕴含的道理,不能只概括部分材料蕴含的道理,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例1.某校4名女中学生因参加学校文艺汇演,到商场选购化妆品,柜台负责人怀疑她们偷拿了化妆品,于是,不由分说将她们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结果,并未发现任何可疑物品。

参考答案:公民身体不受非法搜查;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不受非法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行为是违法行为等。

例2.中学生李某在当地报刊上发表文章,对当地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参考答案:公民享有批评建议权;公民享有监督权;公民要有社会责任感等。

4.漫画、图表式概括题漫画、图表往往以简洁的形式展示着丰富的内容,具有可读性、生动性、趣味性。

漫画图表式概括题一般是给出漫画或者有关图表,让学生概括其体现的道理,有利于引导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习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概括时,首先要仔细、完整观察漫画、图表内容,特别是说明性文字、漫画图表特殊之处等,然后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四、辨析题解题方法首先,弄清要求。

辨析题既要求“辨”,即辨别观点是否正确、是否全面,又要求“析”,即对正确的观点分析其原因,对错误的观点将其改正并分析其原因,观点不全的要补充完整并分析。

辨析题是辨与析的有机结合,不能只辨不析,也不能只分析为何错误不分析为何正确。

其次,总结类型。

辨析题常见的类型有:观点正确或错误,观点正错交杂,观点部分正确(前对后错或者前错后对)。

从展示形式上看,有直言式辨析题、材料式辨析题、漫画式辨析题。

辨析题的发展方向往往是这几种类型和这几种形式的巧妙结合。

再次,掌握方法。

首先要对辨析题分层次,然后对每一层次辨别分析。

观点正确的可以从“为什么”角度分析,观点错误的可以从“正确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等角度分析,观点正错交杂的可以从“在什么情况下正确”、“在什么情况下不正确”、“如何补充完整”等角度分析。

在辨析时避免单向思维,要从多方面。

多角度进行分析。

例1.现阶段,只要解决好人口问题,就能彻底解决资源问题。

参考答案:(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由于人口数量多。

素质低,人均资源少,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使我国资源问题更加紧张。

(2)解决好人口问题,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节约意识,解决资源问题。

(3)要解决资源问题,还要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依靠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寻求新的替代资源等。

解题技巧:本题将人口问题与资源问题巧妙结合起来,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的本来面目,其实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密不可分,不能分割。

本题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可以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在答题时,既要看到人口问题对资源问题的影响,还要看到人口问题只是影响资源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其他方面,对于这些方面也要分析。

例 2.自主创新是长大参加工作以后的事。

参考答案:(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自主创新,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就难以兴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民族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

(2)民族创新的希望在于青年人。

只有提高青年人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

(3)我们长大参加工作以后固然要创新,但我们从小就应培养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解题技巧: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政府日益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因此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

试题以此为背景,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澄清认识,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在答题时,可以从肯定创新的作用、积极进行创新。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创新而不是参加工作以后才创新等方面回答。

五、观察与思考题解题方法首先,全面审题。

审题时要注意以下方面:审材料,把握材料的层次及关键词、主要内容;审问题,把握问题的条件、范围及其他方面规定性的要求,避免答非所问;审要求,观察与思考题比较灵活,形式多样,要求各异,因此要审清题目的要求,避免答错方向。

其次,组织、构思答案,找准、找全要点。

可以围绕知识体系,逐层分析材料,从多个方面组织、构思答案。

最后,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答题方法。

观察与思考题类型比较多,主要有文字类材料、图表类材料、漫画类材料,每类题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在答题时,要在把握一般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

例 1.小江是某校八年级学生,在他的成长记录袋里,记录了下面两件他亲身经历的事情:成长记录一:我在学校附近利民超市买东西,营业员多找给我30元钱。

我没有贪小便宜,当时就把钱退还了营业员。

成长记录二: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校举办了图片展、征文评比、歌咏比赛、观看影片等一系列活动。

我写的《电影〈长征〉观后感》获得学校一等奖。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对小江“退钱”的行为进行评析。

(2)我们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有何意义?参考答案:(1)小江“退钱”的行为值得大家学习。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也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