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名人传》序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
《名人传》序教学教案

《名人传》序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了解《名人传》的作者罗曼·罗兰及其背景。
1.2 理解《名人传》序的意义和作用。
1.3 掌握名人传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手法。
1.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名人传》的作者罗曼·罗兰简介。
2.2 《名人传》序的内容概述。
2.3 《名人传》序的写作特点和手法。
2.4 名人生平和成就的介绍。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介绍罗曼·罗兰及其作品《名人传》。
3.2 阅读《名人传》序,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3.3 分析《名人传》序的写作特点和手法。
3.4 学生分享对名人生平和成就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对罗曼·罗兰及其作品的了解程度。
4.2 学生对《名人传》序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4.3 学生对《名人传》序的写作特点和手法的掌握程度。
4.4 学生对名人生平和成就的理解和感悟的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罗曼·罗兰及其作品的资料。
5.2 《名人传》序的文本资料。
5.3 名人生平和成就的资料。
5.4 教学多媒体设备。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收集并整理罗曼·罗兰及其作品的资料,包括生平、著作、时代背景等。
6.2 准备《名人传》序的文本资料,确保学生有清晰的阅读材料。
6.3 搜集相关名人生平和成就的资料,包括图片、文献、视频等。
6.4 准备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名人的生平和成就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7.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名人传》序中的写作技巧和手法。
7.3 利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对名人传的理解和感悟。
7.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名人传的深层含义。
第八章:教学步骤8.1 步骤一: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名人传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手法。
8.2 步骤二: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名人传》序,分析其意义和作用。
《名人传》序(人教版高一必修).doc

《名人传》序(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过程】师:有谁知道世界上演奏最多次数的钢琴曲?生(齐声):《命运交响曲》!师:对,大家也许听过多遍了!今天再请你们闭上眼睛听一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响起...... )师:以曲度人,同学们,当你听完之后,你心目中的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呢?生1:他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生2:他是生活的强者!师:是的!当我第一次听这支曲子,也和你们一样感慨不已,当时还写下了一首短诗--不过是残缺的,因为有一个词我推敲很久也没有合适的。
今天我就请大家看看用个什么词恰当?也算了我一桩心愿吧!(幻灯片投影短诗:生命的旋律激昂的乐章贝多芬/你是一位?因为你扼住了命运的咽喉驱除了罗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难因为你/演绎了悲剧的壮烈激励着人类担受残酷命运的挑战生1:(笑)那就写成--贝多芬/你是一位“名人”?生2:不好,太一般了!生3: .......师:是啊!的确有些难!所以老师才请大家帮帮忙嘛! 不过,当我前几天看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传记,倒有了些灵感对了,罗曼罗兰,大家熟悉吗?生:不太清楚。
师:(投影解说)罗曼罗兰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因历经12年创作了《约翰克利斯朵夫》而获得1915 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与20 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与此同时,他还写了三部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传合一,称为《名人传》。
生1:我知道了,贝多芬/你是一位“名人”?生2:太俗气了吧!师:当然不是了。
老师看的另一本译作叫《巨人传》,有人也将它译为《名人传》,其实内容是一样的!对了,著名作家杨绛先生还为它作序了呢!课文后面不是有吗?!生:(翻到课文后面,恍然大悟)哦!应该是“巨人”......师:是吗?大家觉得如何?好不好?........生:不错啊!用在贝多芬身上最好不过了!师:真的吗?那可不一定哟!不是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吗?如果你看了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序》后,你一定能帮老师这首“残诗”续上一个更好的结尾。
《名人传》序(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名人传》序(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和领悟罗曼罗兰的英雄观。
2、联系实际,领略本文深远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1、了解和领略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的意图。
2、透彻理解文中意味隽永的语句。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让每个同学说说自己最崇拜的伟人的名字。
于是,将出现许多伟人的名字:秦始皇、拿破仑、孔子、马克思、李白、曹雪芹、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
(注意区分伟人与明星)把这些名人分为四类:治国安邦的政治家,改造世界的思想家,塑造灵魂的文学家,造福人类的科学家。
然后提醒同学们,至少还有一类名人非常值得大家崇拜,那就是追求完美的艺术家,像音乐家贝多芬、雕刻家与画家米开朗琪罗。
今天就来学习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序》。
二、介绍作家及作品(插入课件)法国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因约翰克利斯多夫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名人传分别为《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5)、《托尔斯泰传》(1911)。
本序为合传总序。
三、赏析课文1、通过阅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给传主令拟一个称呼:英雄。
2、学生谈心目中的英雄。
3、学生朗读课文四、五两段,思考:罗笔下的英雄跟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有什么区别?4、讨论、分析①罗认为怎样的人才是英雄?找出原句。
“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提问:心灵可以用那些词语替换?罗认为怎样的心灵才能成就伟大?明确:品质、人格、精神等。
仁慈、善良、富有同情心、坚毅的人才能成就伟大。
与功利、世俗无关。
所以,他心目中的英雄并不是古希腊智慧绝伦的思想圣哲,如苏格拉底、阿里士多德;也不是古罗马开拓疆土的元老帝王,如恺撒、屋大维等。
而是那些以伟大的人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苦难的道德英雄。
②罗认为功业的成败重要吗?找出原句。
“主要是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提问:“成为”和“显得”怎样理解?两者的最终结果一样吗?明确:成为强调过程,显得只强调结果,并且仅仅是从表面上像英雄。
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一上册《〈名人传〉序》教案6 精品

《名人传》序教案教学目标:1、训练同学们的阅读能力:筛选信息2、学生对名人(英雄)的理解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名人效应”实在是威力无比。
歌星的一首歌曲,球星的一个动作,影星的一部影片,甚至是明星穿的一款标新立异的时装,都会令众多的追星族亲睐、追求、崇拜、模仿。
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名人?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英雄,什么样的人才者真正的值得我们顶礼膜拜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罗曼罗兰,走进《<名人传>序》,去寻找答案吧!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名人传>序》,板书课题。
1、本文写的是哪位名人?(学生阅读课下注解①和83页《巨人三传》代序)指出《巨人三传》就是《名人传》2、简介罗曼·罗兰罗曼·罗兰(1866——1944)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他的早期创作以剧本为主,影响不大。
后来转向创作名人传记,相继出版了《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
其代表作约翰·克里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该巨著获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罗曼·罗兰于1944年12月30日逝世.3、这篇文章是自序,还是他序?自序。
什么是自序?作者写的序叫自序,一般说明自己写书的宗旨和经过。
二、分析、学习课文(一)整体感知1、播放朗读录音。
2、问:“作者为传主冠以怎样的称号?”(英雄)(二)分部分理解课文,聆听英雄的声音1、理解作者的英雄观——走进英雄(4、5段)(1)学生默读课文4、5自然段,思考:①在罗曼罗兰看来,怎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他是怎样定义英雄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②要成为英雄、成就心灵的伟大必要的因素是什么?(理解“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③屈原衷心报国,两被放逐,身沉汨罗;布鲁诺致力于天文学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最终却被烧死。
2023最新-《名人传》序教案【优秀4篇】

《名人传》序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名人传》序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人传》序篇一一、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体味英雄的伟大之处:自助与助人。
自助体现在对自身苦难超越;助他体现在对其他陷于苦难中的人的关注。
2、美育目标:通过朗诵,及对重点段落的品读使学生感到文章文辞的感染力。
可稍加提点。
二、教学重点:德育目标。
三、教学难点:美育目标。
四、教辅器材:录音机。
五、教学步骤:(一)放音乐。
1分钟后调小音量朗诵课文,直接进入题记,不读标题。
(9分钟)(二)导语:各位同学,谁知道刚才的朗诵配乐是什么曲子?(学生齐答)你在其中感到了什么?——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勇敢、乐观的斗争精神,坚强不屈的意志和真挚的感情。
规模宏伟壮观,尖锐冲突而激动,最终却安宁而欢乐。
预示着英雄克服了苦难,斗争以胜利告终。
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篇用文字抒写的《英雄交响曲》——《〈名人传〉序》【书写标题、作者】(三)介绍作者:罗曼·罗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家、社会活动家。
他的代表作是《约翰·克里斯朵夫》、《贝多芬传》。
《约翰·克里斯朵夫》是罗曼·罗兰以贝多芬为原型写的一部长篇巨著。
它描述了天才音乐家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成长、奋斗和最终以失败告终的一生。
语言富有音乐美,而故事情节则像一首庞大的交响乐,每章都由不同的基调组成。
被誉为的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而《贝多芬传》则与《托尔斯泰传》、《米开朗基罗传》一起被收入《名人传》。
我们今天看的这篇课文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写的序。
(2分钟)(四)进入正文:好,大家把书翻到82页,看第四小节。
快速找出这段的中心句,看看哪句最能体现作者的观念。
(同学回答“我所认为的英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名人传》序 教案教学设计

《名人传》序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名人传》序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序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3. 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名人传》序的背景介绍。
2. 序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分析。
3. 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序的内容。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名人传》序的背景和意义。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序的内容,理解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3. 讨论与分析:分组讨论,分析序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2.2 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序中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参与程度。
2. 阅读理解测试: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对序的理解程度。
3.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2.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价,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1. 《名人传》序原文。
2. 相关背景资料。
3. 阅读理解测试题。
4.2 教学材料1. 学生手册: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讨论问题。
2. 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和引导学生的思考。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介绍《名人传》序的背景和意义。
2. 第二课时:学生自主阅读序的内容,理解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3. 第三课时:分组讨论,分析序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5.2 时间安排1. 第一课时(40分钟):介绍背景和意义。
2. 第二课时(40分钟):自主阅读和理解序的内容。
3. 第三课时(40分钟):分组讨论和分析。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技巧6.1 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名人传》序 教案教学设计

《名人传》序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名人传》的基本信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名人传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名人传》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名人传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1.3 教学步骤1.3.1 展示《名人传》的封面和作者信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1.3.2 简要介绍《名人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书中的名人和故事有所了解。
1.3.3 提问: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名人传?名人传对于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1.3.4 引导学生思考名人传的局限性,例如:名人的成功是否可复制?名人的故事是否完全真实?第二章:分析名人传的写作手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名人传的写作手法和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名人传的写作手法,深入理解名人的思想和精神。
2.2 教学内容介绍名人传的写作手法,如叙述、描写、对话等。
通过分析名人传中的具体例子,让学生了解不同写作手法的运用。
2.3 教学步骤2.3.1 回顾《名人传》的背景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名人传的写作手法。
2.3.2 分析名人传中的叙述、描写、对话等写作手法,让学生了解不同手法的特点。
2.3.3 举例说明名人传中的写作手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深入理解名人的思想和精神。
2.3.4 学生自主分析名人传中的其他写作手法,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章:探讨名人的成就与挫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名人在成就与挫折中的心路历程,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引导学生通过探讨名人的成就与挫折,认识到成功背后的努力和付出。
3.2 教学内容分析名人在成就与挫折中的经历和感受。
通过探讨名人的成就与挫折,让学生认识到成功背后的努力和付出。
3.3 教学步骤3.3.1 引导学生回顾名人传中名人的成就和挫折。
3.3.2 分析名人在成就与挫折中的心路历程,让学生了解名人的坚持和努力。
3.3.3 提问:名人在面对挫折时是如何应对的?他们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3.3.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名人的成就与挫折的看法。
《名人传》序教学教案

《名人传》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名人传》序的背景和意义;(2)能够分析序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述;(3)能够概括序中的名人生平和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序的内容;(2)通过对比分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名人的一生;(3)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名人的尊重和敬仰之情;(2)培养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反思;(3)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名人传》序,罗曼·罗兰著。
2. 教学重点:理解序的背景和意义,分析序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述,概括序中的名人生平和成就。
3. 教学难点:对比分析名人的一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名人传》序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名人传》序,理解序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述,了解名人生平和成就。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对比分析名人的一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内容、结构和表达,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思考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名人传》序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名人的相关资料和传记。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白板、黑板等。
4.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名人的传记,加深对名人的了解。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名人的一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名人传》序文本,确保每名学生都有副本。
2. 参考资料准备:收集名人生平的相关资料,包括书籍、文章、纪录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传》序教材分析《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的合称。
本书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而名人传《〈名人传〉序》则是罗曼•罗兰为《名人传》写的一篇表明写作目的和宗旨的序言。
在文中,作者为名人下了定义:名人不是那些声名显赫之辈,也不是那些位尊权贵之流,更不是那些万众欢呼簇拥之星。
真正的“名人”是具有仁慈的胸怀,坚毅的品格,以精神的力量为人类做出贡献、为人类增添勇气、为人类指明方向的人。
文章分三个部分,一、平庸的时代;二、呼唤英雄;三、英雄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和领悟罗曼•罗兰的英雄观。
2、了解和领略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的意图。
能力目标1、品味语句,学会根据语境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2、学生对名人(英雄)的理解。
德育目标树立正确的名人观,呼吸真正的英雄梦的气息。
教学重点了解和领悟罗曼•罗兰的英雄观及创作《名人传》的意图。
教学难点作者的创作意图,领会深远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名人效应”实在是威力无比。
歌星的一首歌曲,球星的一个动作,影星的一部影片,甚至是明星穿的一款标新立异的时装,都会令众多的追星族亲睐、追求、崇拜、模仿。
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名人?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英雄?张艺谋的影片《英雄》播出后引起了关于“英雄”的大讨论,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是英雄?请同学们说说你心目中的英雄是谁?伟人的名字:秦始皇、拿破仑、孔子、马克思、李白、曹雪芹、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注意区分伟人与明星)治国安邦的政治家:秦始皇、毛泽东等。
改造世界的思想家:马克思、孔子等。
塑造灵魂的文学家:鲁迅、曹雪芹等。
造福人类的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等。
追求完美的艺术家:贝多芬、米开朗琪罗等。
那么罗曼•罗兰心目中的英雄是怎样的呢?什么样的人才者真正的值得我们顶礼膜拜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罗曼罗兰,走进《<名人传>序》,去寻找答案吧!二、作者介绍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
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
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
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
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
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
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
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
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1919年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悦的灵魂》。
这一时期还发表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此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
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
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学案整理: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
20世纪初,他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传合称为《名人传》。
罗曼•罗兰在写《名人传》的同时发表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与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1915年,罗曼•罗兰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听录音,阅读、感知,把握思路文章可以分为3个部分:第一(1─3)平庸的时代第二(4─5)呼唤英雄与英雄的定义第三(6─7)英雄的作用四、思考、讨论【提问】《〈名人传〉序》开头题记引用了贝多芬的一句名言:“我愿证明,凡是行为高尚与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有什么作用?【明确】暗示文章的主题。
不甘平庸的人都要担当患难,凡担当患难必须善良高尚。
【提问】由这句名言推知,《名人传》是一本什么书?【明确】《名人传》应是一部诸多“不幸的遭难者”依靠良善心灵与高尚品格,战胜灾难过程的一本书。
【提问】罗曼•罗兰所说的英雄、名人与人们一般认识的英雄、名人有什么不同。
【明确】(4节)他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前者以智慧征服,后者靠武力统治,都是功利的、世俗的,不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
真正的英雄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他们以仁慈、品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的苦难。
作者心目中的英雄是历经苦难的磨练,以仁慈之心,伟大的品格,映照出平庸时代的可鄙,带领人们走出自私自利的世俗氛围,寻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幸福的伟人。
只有以心灵使自己伟大的人,才是英雄。
名人不是那些声名显赫之辈,也不是那些位尊权贵之流,更不是那些万众欢呼簇拥之星。
真正的“名人”是具有仁慈的胸怀,坚毅的品格,以精神的力量为人类做出贡献、为人类增添勇气、为人类指明方向的人。
人们通常以成功论英雄,罗曼•罗兰认为英雄与成功不相干,英雄主要在于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提问】作者为什么说需要英雄?什么样的人需要英雄?【明确】因为平庸的时代,充满自私自利卑下的风气,让人“窒息”,所以作者呼唤英雄;不甘平庸生活、不屈服于物欲的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们需要英雄的指引、激励。
【提问】第二段告诉我们,英雄是不甘平庸凡俗的人,他们的斗争总是艰难而又悲惨的。
具体怎么艰难?怎么悲惨?【明确】A他们的斗争无日无止,看不到头;B孤独寂寞,没有伙伴;C贫穷,缺少财力物力;D沉重与愚蠢的劳作;E没有希望,没有一点安慰。
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是成为伟大,而取得成就则是显得伟大。
罗曼•罗兰的名人观与英雄观是,只有在患难中拥有伟大的心灵和伟大的品格,才能成为伟大的人。
【提问】作者为什么把“名人”的“首席”送给了贝多芬?【明确】作者把“首席”送给贝多芬,是因为贝多芬最符合作者给英雄所下的定义:仁慈,伟大的人格,命运的磨难,作为音乐家给世人带来精神上的鼓舞和指引。
五、揣摩重点语句许多语句意味隽永,含义深刻,须仔细揣摩。
1.(4节)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析:“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前者以智慧征服,后者靠武力统治,都是功利的、世俗的,不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
真正的英雄“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他们以仁慈、品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的苦难。
2.(4节)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所有的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匹配下贱的群众的:时间会把他们一齐摧毁。
析:这句话还是紧扣作者给英雄所下的定义。
伟大的人格最重要,是英雄必需的品质;而没有伟大品格的人,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受无知的人顶礼膜拜,满足他们功利的愿望。
3.(5节)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
析:磨难使英雄的品格更高尚,使他们的精神更高贵,使他们的使命更崇高,更能影响大众,给大众带来精神上的鼓舞,所以“磨难”使他们成为“伟大”。
六、总结【提问】《〈名人传〉序》主要阐述了什么哲理?【明确】人生常遇患难,伟人产生于患难,形成于超人的奋斗;良善的心境、高尚的品格与顽强的毅力是进行超人奋斗的前提。
七、《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①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被命运捉弄的人,最终耳聋的音乐家,一个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很早就已洞察儿子的音乐天份,为了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逼着他四岁即开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
贝多芬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
他曾在自已的札记中写道:“自由!!!能有什么东西比它更是人们所需要呢?”“我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在王座面前也不会背弃真理!”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直到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
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
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
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显著恶化和生活上受到痛苦,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逝世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在下葬时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
它的英雄主义的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
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
②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ounaroti, 1475-1564) 恨不得把整座山岩都雕出生命的工作狂,一个享受痛苦、舍弃欢乐的英雄。
米开朗基罗1475年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他热衷艺术,不顾父亲的反对,刻苦地学习绘画和雕刻,潜心临摹和研究大师们的作品。
他早期的雕刻作品《哀悼基督》就已表现出他很高的艺术造诣。
《哀悼基督》展出后便立即在罗马全城引起了轰动,人们怎么也没想到,这是一位不足25岁的新秀雕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