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专题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2025年山西省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治乱兴衰+鉴古知今+课件

(二) 中国民主法治的建设历程
名师点拨
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知识整合
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国民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 中华民国 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 主自由原则
新民主 主义革命
意识。
2.新时期我国应如何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1)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公平; (3)完善民主监督和制约机制,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4)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形 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流; (4)要改变落后观念,学习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
2.历史上的中外改革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1)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兴利除弊的重要 手段,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强国之路; (2)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有利于推动社 会进步和发展; (3)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既要抓住时机又不能急于求 成; (4)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 (5)改革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不仅阻力重重,甚至充满了激烈 的斗争。
·秦朝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推恩令”,并建立了刺史制度
军事和监察;丞相下设九卿
·三省六部制:
隋唐 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 ·唐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
局面,削弱中央集权 下设六部
宋朝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设通判监督; 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必修一专题一1古代中国的政治: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复习)

深入探究: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与作用
关系: 血缘纽带(内纽、依据、工具)
宗法制
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
分封制
作用: 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的政治制度,适应 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共同维护了西 周的稳定。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从书本中找到依据 或者根据你的积累证明你的观点。P世3要点突 破 (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迷信色彩浓— —宗法制;商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 卜进行决策;“天子”的由来。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 构,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宗法制。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 集中——分封制。 (4)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西周承 夏商制度。
【运用提升】 1、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 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 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曰:“周亡矣。” 周太史伯阳认为“周亡矣”的主要理由是幽王 破坏了 A.王位世袭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宗法制
【解析】 幽王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这说明 他破坏了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 制,故D项正确。
4.《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制度时 认为:“我国上古社会、契约社会,其核心价 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 嫡”。与此评论无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丞相制度 D.世官制度
5.位于无锡梅村的鸿声钱氏家族,因诞 生了“国学大师”钱穆、“力学之父”钱 伟长、环保专家钱易、经济学家钱俊瑞、 物理学家钱临照和工程力学家钱令希等六 位院士而蜚声海内外,鸿声钱氏家族也引 以为荣。家族观念自中国古代就得到了人 们的高度重视,其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影响 C.分封制的影响 D.弘扬儒学的需要
海峡两岸寻亲70载2006年01月20日
2015新版高考总复习历史课件(时空坐标):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提升(共26张PPT)

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节选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有哪些具体制度? (2)试从政治、思想、文学角度举例论证材料中“以科第为至
公而轻选举”在宋代的先进性。
(3)结合所学知识,现在流行的“选举”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这一制度具体分为哪两大类型? (4)结合所学知识,自古以来西方国家的选民获得选举权有哪些 限制条件?“选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变化在政治上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材料2: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
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
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
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材料3: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 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 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 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
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
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 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 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共35张)

从不同地区看:
1、西藏
①唐朝: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吐蕃采取和 亲方式,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通婚,加强了唐蕃 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金城公主入吐蕃,唐蕃 “和同为一家”。
②元朝: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宣政院),西藏 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③清朝:顺治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 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规定历世达 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设 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事 务。
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 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 远影响。虽然他的功劳很大,但是在贞观后期,太宗逐 渐满意,骄“志不悦人谏”,言行不一,朝中大臣也多明哲保 身。其时,朝廷连年用兵,又广建宫室,赋税日益加 重,社会矛盾有所加剧。总之,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
4、 巩固: 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
二、 民族政策(加强对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管理 的主要方式)
从方式上看:
1、和亲:①西汉汉元帝时,昭君出塞。 ②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2、战争:①秦朝:秦始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②汉朝: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使
西北边郡得到安定。
(5)南北朝:贾思勰总结北方人民长期生 产经验,写出《齐民要术》这部我国历史 上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6)隋唐:为加强南北经济交流,隋朝开凿大 运河;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 创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车。
(7)北宋: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福建普遍种植, 政府把它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 (8)南宋:棉花种植从广东、福建向北扩展到长 江流域和淮河流域。 (9)元朝:棉花种植区域进一步推广到全国。 (10)明朝:政府推广种植棉花,棉花种植遍及 南北各地,棉布成为人民的主要衣料;原产美洲 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烟草等 作物传入我国。
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课件—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归纳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
比较项目
分封制
郡县制
建立基础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传承制度 诸侯王位、封地、爵位世袭
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 官位概不世袭
不 同
地方权力
拥有封地和爵位,封地内有行 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
没有封地,辖区内只行使行政 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点
地方与中 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3)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
据材料,指出秦朝 郡县分布的特点, 并分析其原因。
1、特点:郡县分布在 全国范围;主要分布在 黄河中下游的南北各地; 江南及西部边疆地区较 少。
2、成因: 秦统一全国; 黄河中下游的地区开发 程度较高; 秦的统治力量主要分布 在北方
皇帝 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内容: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 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①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4、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为36郡;
后分邯郸郡设恒山郡(汉设为常山郡),分临淄
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
内郡。这一调整说明
A. 秦朝注重对边疆地区的开拓 B. 秦朝消除六国反叛势力
C
C. 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繁盛
D. 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
高考大纲版历史二轮复习方案课件:专题1 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

专题一│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线索 政治制度是本专题的主线索,包括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 核心)。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它以封 建经济为经济基础,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政治制度体系。从内容 上看,可分为中央的政治制度、地方的政治制度,以皇权为中 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是总趋势。在完善的政治 制度的保证下,中国封建社会创造了高度的封建文明,但后来, 封建制度的僵化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专题一│ 专题备考引擎
考向预测 根据对近年高考命题的分析,结合我国正处于改革时期的 社会现实,制度创新备受关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依然 是2012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要特别关注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改革变法、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等具体考点。 备考策略 复习本专题知识,首先,应对专题知识进行梳理,对基本 知识达到记忆、理解,并能够对易混知识点进行比较分析。其 次,运用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原理,理解政治制度产生的经济基 础及其对经济基础产生的反作用。再次,从制度创新方面关注 本专题的知识点,这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同时,关注年度 重要社会热点,与本专题知识进行联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专题一 │ 重点要点探究
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 体现。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宋代 B.“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朱元璋 C.“楚河”“汉界”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 D.“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春秋时
专题一 │ 重点要点探究
变式题 B 【解析】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朝, “楚河”“汉界”的说法来自秦末农民战争,“围魏救赵” 来源于战国。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所以B项正确。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课时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点
考向及频率
考情 分析
2.从材料形式看,以文字材料为主,注意材料与知 识点的联系。 3.从考查知识看,高考重点考查秦朝制度创新的内 容和影响。注意秦朝统一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考向 1
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2014· 高考全国卷Ⅰ,T24)中国古代, “天”被尊为最 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 明自己“承天”而“子民”, 官员、 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1)朝议制度:朝议,是指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 开会,讨论国家军国要务,大臣畅所欲言,最后仍由皇帝决 断的制度。朝议制度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要国家制度, 是封建统治集团普遍实行的一种决策制度,体现了地主阶级 内部最高层次的民主。它较为有效地限制了君权的非正常行 使。
(2)官吏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吏治”,秦法对官吏的爵制、禄秩、任免、调动、 考核、奖惩等方面作了严格的规定。 ①任官的标准与限制。秦朝对官吏的选任有严格的道德和才 能标准。第一,道德方面,秦简《为吏之道》规定了官吏应 具备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并将其概括为“五善”“五失”。 第二,明悉法律令。秦统治者强调以法治国,以吏为师,要 求官吏通晓法律令,并以是否明悉法律令,作为区分 “良 吏”“恶吏”的标准。
考点 (1)皇帝制度 (2)三公九卿制 (3)郡县制 (4)中央集权制 度的影响
考向及频率 6 年全国卷考向 (1)(2014· 全国卷Ⅰ, T24)皇帝制度 (2)(2013· 全国卷Ⅰ, T24)西周、 战国墓葬等 级规定 6年2考 频率
考纲
6 年全国卷考向 频率 1.从考查方式看, 近 6 年全国卷高考对本课时考查较 少,以选择题为主,未涉及非选择题。
一整套管理官吏的法律、法规,官僚依法履行职责、执行政 务,政务通过文书(文件)的传达来操作。在官僚制度中,最 重要的就是选拔制度,秦朝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度。 虽然君主专制决定了官僚的基本性质,但官僚通过制度化的 权力也可约束皇权,典型代表如唐代的三省制、宋代的台谏 制。
专题01 中外政治制度-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部编版)

(四)世界近现代的社会主义制度
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 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共产 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2.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 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社会主义由理 想变成了现实。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东欧的民主德国、南斯拉夫、 波兰等;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等;拉丁美洲的古巴 。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
5.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社会主 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
1.在我们中国某些地名会有别的美称,如山东有“齐鲁
③影响: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社会文化素 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 出的文治局面。
4)僵化 明清八股取士。
①考试范围是“四书”“五经”;答题格式是八股文。
②影响: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社会发展。
5)废除 清末废除科举制(1905)。
(1)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 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2)科举制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 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3)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 了约1300年。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商 鞅变法确立县制,初步确立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1)中央: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 威。皇帝之 下,设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 大夫统领,分别掌 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2)地方:实行郡县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练
2、(2012·浙江文综)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
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
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
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课程
考点一: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早期)
课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1:分封制的目的 重点2:分封制的特点
重点3:宗法制的内涵 重点4: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重点5: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落实基础知识 知识点一、西周的分封制度 也称为“封建”制度,即“封邦建国”之意
【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同姓不婚”的正确理解以 及对西周分封制分封对象的准确掌握。
演练
3、(2013·浙江高考)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
D 信息有( )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思路点拨】图表信息明显体现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而 且此时的地位和权力是按照血缘世袭的,属于世卿世禄的性质,体现 了世官制特点,而禅让制早在夏朝开始已被王位世袭所取代,排除该 项,所以答案应选D项。
演练
(2009·山东文综)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
“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
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
(1)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
(2)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3)受封诸侯的义务: 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见述职。
(4)受封诸侯的权利:
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实行再分封。设官员、建武装、征派赋税
(5)影响 :
①前期:
加强了对地方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众星捧月般 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百年强国。
纵向联系: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 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 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分封的主要对象为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演练
1、(2011全国文综)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
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
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
演练
(2015·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 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
A 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
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思路点拨】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朝觐 述职的义务,有严格的“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还实行班爵制度 规定诸侯的等级,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即“天子”,王以下有公、侯、 伯、子、男五等,与“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三公……诸 侯……诸伯……诸子……”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 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 误;材料未涉及郡县,且与“诸侯”不符,故C项错误;虽有“诸 侯”,但材料未涉及郡,故D项错误。
落实基础知识
知识点二、西周的宗法制度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 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 宗法制是用经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 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最大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4)内容: ①分为大宗和小宗,但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古代史
至今68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
共110年
1840年鸦片战争
包括了漫长的100多万年 的原始社会,一千多年的 奴隶社会,和两千多年的 封建社会。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课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纲要求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②后期: 因受封的诸侯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王权衰弱,分封
制遭到破坏。
突破重点难点 I重点1:分封制的目的 I史料
封建亲戚,以番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番屏周。
——《左传•定公四年》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左传·昭公七年》
分封制的目的是拱卫周王室,巩固西周的统治。
高中历史新课程体系
必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 修 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 1 重要内容
必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 修 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 2 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必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 修 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 3 程中的重要内容
必修模块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模块
中国历史分期
②大宗可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③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影响: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利团结。
突破重点难点 II 重点3: 宗法制的内涵
资料
(1)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 宗和小宗有相对性。 (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 合,“国”与“家”结合。 (3)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 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4)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突破重点难点
重点2:分封制的特点
史料
“(周公)兼制 天下,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 人。”……
—《荀子·儒效 篇》
根据所给史料分析分封的对象包括 哪些人?封国的分布有何特点?王室 和诸侯之间是什么关系?
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 族为主体。 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关系:
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c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思路点拨】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宗法制把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 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