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单选11
毛概第十一章

毛概第十一章【单选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
增加的是( )·A、文化建设·B、生态文明建设·C、低碳经济建设·D、社会建设正确答案:B2【单选题】抓住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就是要( )·A、坚持创新发展·B、坚持协调发展·C、坚持共享发展·D、坚持绿色发展正确答案:A3【单选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
协调是( )·A、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B、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C、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正确答案:C4【单选题】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是( )·A、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B、大力发展实体经济·C、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D、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确答案:B5【单选题】摆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重要部署第一位的是( )·A、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B、实施乡村振兴战略·C、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D、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答案:D6【单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是( )·A、推动高速度发展·B、推动高质量发展·C、大力发展实体经济·D、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正确答案:B7【单选题】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A、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B、建设信息化经济体系·C、建设工业化经济体系·D、建设城乡一体化经济体系正确答案:A【单选题】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 )·A、大力发展实体经济·B、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C、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D、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正确答案:B9【多选题】高质量发展是()·A、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B、贯彻全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C、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必然要求·D、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正确答案:ABCD10【多选题】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毛概 第十一章测验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测验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构建和谐社会,其关键是各级领导要学会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经济学依据是①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④劳动者创造了价值规律并利用价值规律为人类服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b.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c.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a.物质基础b.政治保证c.精神支撑d.社会条件二、多选题1.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诚信友爱c.充满活力、安定有序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是a.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b.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c.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d.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必然要求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是a.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c.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d.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败4.党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是a.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b.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c.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d.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a.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b.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c.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d.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6.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c.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d.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7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a.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b.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c.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d.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a.最广大人民的利益b.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d.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9.我们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有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c.全体人民在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一致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的关系包括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社会的关系c.人与自然的关系d.自然与自然的关系三、简答题1、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2、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3、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四、论述题1、当前为构建和谐社会所解决的热点问题有哪些?或举例说明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毛概题库

A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C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19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A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D资产阶级
20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A
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B无产阶级的军队建设问题C无产阶级的政党建设问题D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问题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C没收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D保护民族工商业
26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D
A资产阶级民主思想B儒家思想C无产阶级思想D共产主义思想
27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是在B
A北伐战争以后B大革命失败以后C抗日战争以后D解放战争以后
3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ABCD
A解决了在中国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B回答了近代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D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25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ABCD
A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B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的根本前提C是保持人民军队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D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26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ABCD
A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B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C是人民军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D是人民军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21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A
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B无产阶级的军队建设问题C无产阶级的政党建设问题D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问题
221940年毛泽东阐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是在A
A《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B《论联合政府》一文中C《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D《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
事业单位招聘必看题库知识点《毛概》(2023年版)

事业单位招聘必看题库知识点《毛概》 (2023 年最新版) 随着各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陆续展开,小编特地为大家准备了最新事业单位考试必考题库中各考点常考高频试题,并按照考点分类编写,方便大家根据各地招考简章公布的考试大纲及自己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强化复习。
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您定能够金榜题名,实现您的梦想。
1、单选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首先论述的关系是_____。
A :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B :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C :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D :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A[解析]1956 年 4 月 25 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其论述的十大关系是: (1)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5)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7) 党和非党的关系; (8)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 是非关系; (10)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2、单选题毛泽东指出:“实行_____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并强调“这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A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 :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D : 学习、对照、检查、批评与自我批评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解析】“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 1942 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中为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而采取的两条宗旨,也是正确地进行党内斗争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
该方针是毛泽东主席在深刻总结了中共党内斗争经验的历史基础上提出来的,实行这一方针能够达到既能弄清思想、又能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
(毛概习题)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中突出强调的是( ) A、经济基础 B 政治基础 C、阶级基础 D、社会基础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根1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敷工资设艺料技高试术中卷0资不配料仅置试可技卷以术要解是求决指,吊机对顶组电层在气配进设置行备不继进规电行范保空高护载中高与资中带料资负试料荷卷试下问卷高题总中2体2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1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1都关能可于地以管缩正路小常高故工中障作资高;料中对试资于卷料继连试电接卷保管破护口坏进处范行理围整高,核中或对资者定料对值试某,卷些审弯异核扁常与度高校固中对定资图盒料纸位试,置卷编.工保写况护复进层杂行防设自腐备动跨与处接装理地置,线高尤弯中其曲资要半料避径试免标卷错高调误等试高,方中要案资求,料技编试术写5、卷交重电保底要气护。设设装管备备置线4高、调动敷中电试作设资气高,技料课中并3术试、件资且中卷管中料拒包试路调试绝含验敷试卷动线方设技作槽案技术,、以术来管及避架系免等统不多启必项动要方高式案中,;资为对料解整试决套卷高启突中动然语过停文程机电中。气高因课中此件资,中料电管试力壁卷高薄电中、气资接设料口备试不进卷严行保等调护问试装题工置,作调合并试理且技利进术用行,管过要线关求敷运电设行力技高保术中护。资装线料置缆试做敷卷到设技准原术确则指灵:导活在。。分对对线于于盒调差处试动,过保当程护不中装同高置电中高压资中回料资路试料交卷试叉技卷时术调,问试应题技采,术用作是金为指属调发隔试电板人机进员一行,变隔需压开要器处在组理事在;前发同掌生一握内线图部槽 纸故内资障,料时强、,电设需回备要路制进须造行同厂外时家部切出电断具源习高高题中中电资资源料料,试试线卷卷缆试切敷验除设报从完告而毕与采,相用要关高进技中行术资检资料查料试和,卷检并主测且要处了保理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毛概单选

毛概单选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以人为本2.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A.实事求是3.党的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是 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4.近代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B.农民5.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B.革命领导权不同6.中国革命的主要组织形式是A.军队7.1953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A.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9.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是 C.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10.社会主义本质中的生产力方面的目标是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1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主要是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A.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12.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B.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13.邓小平曾说过: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这说明C.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摆脱贫困.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14.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明确概括的是 B.党的十三大15.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6.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的是A.改善人民生活17.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社会稳定是改革与发展的B前提18.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9.江泽民同志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新经济体制的建议是在B.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20.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A.坚持党的领导21.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C.基本方略2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3.我国的国体是B.人民民主专政24.我国的民主党派是B.参政党25.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 B.基层民主26.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C.依法治国27.近年来,中国不断进行“打假”斗争,然而,由于法律对造假、售假者的打击力度太弱,对执法者赋予的权力不够,使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绝。
第11章毛概习题

第十一章练习题一、单选题1.党的()明确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
A.八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A.以人为本B.科学发展C.改革开放D.民主法治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坚持()A.以人为本B.科学发展C.改革开放D.民主法治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坚持()A.以人为本B.科学发展C.改革开放D.民主法治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坚持()A.以人为本B.科学发展C.改革开放D.民主法治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坚持()A.以人为本B.科学发展C.改革开放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7.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应以()为重点。
A.提高效率B.改善民生C.发展民主D.繁荣文化8.()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A.教育B.收入分配C.就业D.社会保障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
A.政策B.中国共产党C.制度D.干部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作用是()。
A.物质基础B.政治保证C.精神支撑D.社会条件1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观点是()。
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B.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D.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12.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是()A.发展经济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D.加强社会管理13.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A.自主创业 B.社会保障 C.教育 D.公平1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目标是()A.促进社会经济增长B.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C. 实现充分就业D. 实现共同富裕1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的关系不包括()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社会的关系C.人与自然的关系D.自然与自然的关系16.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要求?()A.广覆盖B. 可持续C. 高水平D. 保基本17.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B.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战略举措C.是完成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D.是缓和社会矛盾的权宜之计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是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与深化,这三大规律不包括()A.市场机制与价值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共产党执政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规律19.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应坚持()的方针。
《毛概》习题及答案(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名词解释1、和谐社会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中国古代儒家所宣传的最高理想社会是()A“小康”社会 B“大同”社会C“和谐”社会 D“太平”社会2、《全世界和谐》一文的作者是()A欧文 B马克思C傅立叶 D魏特林3、“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名言出自()A《共产党宣言》 B《全世界和谐》C《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D《论十大关系》4、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会议是()A十三届四中全会 B十六大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A社会稳定 B社会富裕C社会和谐 D社会发展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A经济保证 B政治保证C文化保证 D科学保证7、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A发展教育 B扩大就业C社会管理D民主政治8、()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A教育 B就业C社会保障 D医疗卫生9、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制度是()A收入分配制度 B廉租住房制度C社会保障制度D养老保险制度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A公平正义B诚信友爱C民主法治 D充满活力E安定有序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由()构成A物质文明 B政治文明C生态文明D精神文明E和谐社会3、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A教育B就业C收入分配D社会保障E医疗卫生4、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和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等几个方面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E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5、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包括()A思想道德素质B科学文化素质C身体素质C心理素质E 劳动技能素质四、问答题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答案一、名词解释1、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是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二章单选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这是党首次提出“马克思质疑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2、(毛泽东思想)是党推进马克思之一中国化过程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固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他们有着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6、(1945)年(党的十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或者说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或理论联系实际)、(和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或密切联系群众)、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8、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的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9、毛泽东思想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10、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上,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凡是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
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另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低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
1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
12、对毛泽东的评价:(《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13、历史和现实依据、时代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
14、邓小平理论首要解决的基本的理论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5、(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
(1987)年,十二大第一次比较系统的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
16、(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7、邓小平理论成熟的标志是(“南方谈话”)。
18、“三个代表”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文体,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党的十六大)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
19、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低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方针。
21、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22、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22、解放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两个宣言书(南方谈话)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革命先导。
24、“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2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6、“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实现途径),理论自信(行动指南)和制度自信(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7、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8、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
29、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标志着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
3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提出,(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的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简答}: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32、官僚资产阶级的特点(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33、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34、实现领导的两个必要条件:(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予政治教育。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否则不能实现领导。
3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36、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37、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38、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
39、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40、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41、“民族的”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2、(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建设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或基本经验。
43、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有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产阶级。
44、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4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46、坚持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必须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
同顽固派进行斗争时的原则(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47、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
48、人民这支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
第三章49、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50、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新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地位)(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51、建国后的三大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抗美援朝,土地革命。
5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54、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曾设想用(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这两种方式来变革所有制问题。
55、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和(高级社--具备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阶段式发展高级社。
56、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法: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形式: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57、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58、国家资本主义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的公司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59、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是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60、“四马分肥”是指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
61、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6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化一。
6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初步确立。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64、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的成为了国家的主人;(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章65、《论十大关系》/“党的十八大”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66、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67、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性质)非对抗性矛盾。
(特点)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方面,相矛盾的一面是非基本方面。
68、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