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专测练习卷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2.高海拔地区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高”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________(选填“高”或“低”)于100℃。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的优美词句。
词句中的冰的形成过程需要___________热,雪是水蒸气___________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4.“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很多谚语蕴含着物理知识,如“霜降有霜,米谷满仓;小寒冻土,大寒冻河”,其中,河水结冰属于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霜的形成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5.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纸杯里请小明喝。
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
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是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_____。
6.如图所示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当热管的热端受热时,吸液芯里的液体吸收热量变成蒸气,这一过程叫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蒸气在管子里跑到冷端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液态,液体通过吸液芯又回到热端。
7.某同学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是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可能在 _____℃;8.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我国科技工作者将“热棒”插入冻土,成功解决了“冻土工程”这一世界性难题。
如图所示,热棒是碗口粗细的铁棒,高出地面约2m,在路基下还埋有5m,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训练——物态变化2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训练——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20湘潭,3)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40℃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0gC.教室门的高度约2mD.家用台灯的额定功率约1000W2.(2020湘潭,16)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 )A.该物质是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为60℃C.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10minD.该物质在B点时全部变成了液态3.(2020湘潭,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温度计是连通器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根据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制成远视眼D.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建人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4.(2020河北,15)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mmB.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00kgC.正常人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约为70次D.让人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37℃5.(2020陕西,4)关于生活中的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超市里用冰块给食材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B.水银体温计是利用玻璃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小水珠出现是凝华现象D.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6.(2020长沙,23)体温检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常用工具有水银体温计和红外线测温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线属于可见光B.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C.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应该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D.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把水银甩下去7.(2020长沙,25)我国很多的民间谚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谚语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小小秤砣压千斤﹣﹣等臂杠杆B.摘不到的镜中花﹣﹣光的折射C.墙内开花墙外香﹣﹣扩散现象D.下雪不冷化雪冷﹣﹣凝固放热8.(2020株洲,4)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医务人员所戴的护目镜上经常起了一层水雾,影响视线。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后的气态二氧化碳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容易液化出现小水珠C.夏天,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D.自然现象“雪”、“霜”、“冰雹”都是凝华过程2.夏天扇扇子感觉凉快,这是因为()A.扇出的风是凉的B.能使空气温度降低C.加速人身上汗液蒸发,蒸发时吸收人体上的热量D.扇子扇走了热空气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⑴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⑴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⑴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⑴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B.(1)(3)C.(2)(4)D.(3)(4)4.有一支刻度不准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读数为﹣3⑴;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77⑴,现测得气温为17⑴,那么室内实际气温是()A.18⑴B.20⑴C.17⑴D.25⑴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A.秋天房顶上结霜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C.冰棒冒出“白气”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6.下列有关生活谚语解释正确的是()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是水升华吸热形成的D.“下雪不冷,化雪冷”,雪熔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7.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A.B.C.D.8.小昌同学在26⑴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于26⑴B.先下降,后上升到26⑴C.低于26⑴D.等于26⑴9.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致敬抗疫英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银温度计的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B.用酒精擦拭消毒后皮肤发冷是因为酒精蒸发吸收热量所致C.喷酒消毒剂后,离得远也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长时间穿着防护服,眼罩内的雾气是由于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10.某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该物质()A.是非晶体B.熔化过程用时8minC.第10 min时处于固态D.熔化过程内能不变11.夏天用同样多的0⑴的冰和0⑴的水来冷却汽水,结果是()A.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B.用水的效果好,因为水与汽水瓶容易接触C.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在熔化成水时吸热D.两者效果相同12.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二、填空题13.加热材料A,温度一直低于其熔点,一段时间后,A质量不变,体积减少.此过程中A处于(选填“固态”“液态”“固液混合态”).依据公式,A的密度(选填“增大”“减少”“不变”).14.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2020年中考复习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0年中考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使用冷暖空调的密闭轿车玻璃上,无论盛夏还是严冬,都有小水珠凝结.实际情况是()A.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内表面B.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外表面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内表面,冬天凝结在外表面D.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外表面,冬天凝结在内表面2.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A.B.C.D.3.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B.烧水时,壶嘴上方冒的“白气”C.冰糕在嘴里化成水D.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4.火山爆发喷出的炽热岩浆温度可达1200℃,岩浆流入海水中会在海面附近产生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形成的原因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B.海水遇到炽热的岩浆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高温岩浆液化形成的小滴聚集在一起形成的D.海水遇到炽热岩浆汽化形成的高温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又遇到低温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的5.家庭用的寒暑表的变化范围是()A. 0℃~100℃B. 0℃~100℃C. -10℃~100℃D. -30℃~50℃6.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爽,是因为()A.水液化吸热B.水液化放热C.水汽化吸热D.水汽化放热7.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的水温相比()A.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C.两盆一样高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8.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是______ 与______ .火箭的燃料氢就是用 ______ 的方法使它液化的,液化后的好处是 ______ .9.夏天,当我们从游泳池上来后,风一吹感到很凉爽,这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身上的水的________,而水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从人体吸收________,使人体的皮肤温度________,所以感到凉爽.10.温度是表示物体的 ______的物理量.11.如图所示,盛夏将一块固态金属“镓”放在手心,很快______ (选填物态变化名)成了一颗银白色的液滴,因为其熔点为29.78℃,也说明它是 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12.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的水蒸气发生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______ 很多热量,使 ______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13.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如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_.根据下图所示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情况,提出使用温度计注意事项中的两项:①;②.14.小明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结冰了,但菜缸里的盐水没结冰。
江苏省2019-2021年物理中考题分类选编—物态变化专题练习

江苏省2019-2021年物理中考题分类选编—物态变化专题练习一、单选题1.(2021·江苏省扬州市·历年真题)“祝融号”火星车登陆火星后对能量需求更为迫切,下列事实与此无关的是()A. 火星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2B. 火星上平均气温在−60℃左右C. 火星尘埃覆盖在太阳能板上D. 火星距离太阳更远,辐照强度仅有地球的43%2.(2021·江苏省泰州市·历年真题)下列对应的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A. 冬天河水结冰B. 铁丝网上的霜C. 冰袋给病人降温D. 冒出的“白气”3.(2021·江苏省盐城市·历年真题)诗人陆游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河水结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凝固B. 液化C. 凝华D. 熔化4.(2021·江苏省无锡市·历年真题)如图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正在沸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温度计的示数是99℃B. 水中的气泡内只有空气C. 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由小变大D. 保持水沸腾需要继续加热5.(2021·江苏省苏州市·历年真题)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B. 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C. 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6.(2021·江苏省扬州市·历年真题)冬天,打开装有热水的保温杯杯盖,有“白气”冒出,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A. 升华B. 熔化C. 凝华D. 液化7.(2021·江苏省徐州市·历年真题)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将一把带柄的金属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口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A. 熔化B. 液化C. 凝固D. 凝华8.(2020·江苏省连云港市·历年真题)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B. 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C. 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D. 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9.(2020·江苏省扬州市·历年真题)夏天可以通过洒水或放置冰块来降低温度。
(中考物理)训练卷:温度与物态变化

温度与物态变化考点一:熔化和凝固1.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准确的是A. 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B. 在BC段没有吸热,温度不变C. 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D. CD段物质已处于气态2.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比热容改变,内能和温度不变B. 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C. 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增加D. 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不变3.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把温度为的冰块投入盛有水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情况是A. 冰块的温度升高且质量增加B. 水的温度降低且质量增加C. 冰块的温度升高且质量减少D. 水的温度不变且质量不变4.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它是______晶体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其中熔化的过程经历了______min的时间,熔化过程中它处于______状态。
考点二:温度温度计1.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用它测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若用它来测得温水的温度为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A. B. C. D.2.有一支温度计,刻度是均匀的,但不准确。
校正时发现:当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而插入的沸水中时,其示数为那么,若用该温度计测得教室里的温度为,则教室里的真实温度是A. B. C. D.3.如图所示为某同学使用温度计测得的温度示数,甲的示数为______;乙的示数为______。
4.李明有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但标度却不准确,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在沸水中的读数是。
这只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当它指示温度是时,实际温度是多少?考点三:沸腾和蒸发1.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B. 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C. 甲物质在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 乙物质在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2.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醮有酒精的棉花,下列温度与时间关系图能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周围的温度不变3.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则甲乙两试管A. 都会沸腾B. 都不会C. 甲会沸腾,乙不会沸腾D. 甲不会沸腾,乙会沸腾4.大气压随海拔高度增加会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
2020届初三中考物理复习 物态变化 专题练习 含答案

物态变化1. 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是50 ℃B.火柴的火焰温度是37 ℃C.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 ℃D.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 ℃2. 要给温度计消毒,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 B.在酒精灯火焰上烧C.用自来水冲洗 D.在沸水中煮两分钟3. 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4. 下列物态变化不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太阳使积雪熔化 B.点燃的蜡烛不停地流着蜡油C.把白糖加入水后溶化成糖水 D.春暖后,江河中的冰化成水5. 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BC段表示的可能是( )A.晶体的熔化过程 B. 晶体的凝固过程C.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6. 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蒸发需要吸热,沸腾时温度不变,因此不需要吸收热量7. 图中,小敏同学做“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她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入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小敏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有关A.水的温度 B.水的表面积C.水上方的空气流速 D.上述三个因素都8. 对于烧开水时看到的“白气”,正确的说法是( )A.这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这是水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C.这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这是水蒸气凝固成的小水珠9. )某一晴朗无风的早晨,一架喷气式飞机正在“作画”,使天空出现奇异“云彩”,如图所示。
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痕迹,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
中考物理专题练习物态变化(含解析)

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要给体温计消毒,采用下列哪种方法()A. 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B. 在酒精灯火焰上烧C. 用自来水冲洗 D. 在沸水中煮2分钟2.下列物态变化的事例中,说法正确的是()A. 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B. 夏天装有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C. 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D. 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汽化现象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A. 铁块化成铁水B. 盘子里的水晾干了C. 湖水表面结冰D. 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4.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的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A. B. C.D.5.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 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 北方的菜窖里,冬天常常放一桶水利用水结冰时放热,可防止蔬菜冻坏D.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6.图中的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A. 甲图:春天冰雪融化B. 乙图:冬天的树上出现霜C. 丙图:室外冰冻的衣服不会变干 D. 丁图: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7.我校物理实验室中有一批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其中有一支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8℃,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83℃.小军同学用此温度计在我校物理实验室中做“水的沸腾”实验时测得水的沸点是80℃,则此时水的实际沸点是()A. 100℃B. 98℃C. 97℃D. 96℃8.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中只有一支温度计刻度不正确,如图所示,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在密封于玻璃瓶中的酒精里,丙的玻璃泡放在盛有酒精的敞口容器中,它们的示数都是15℃,那么这支刻度不正确的温度计是()A. 甲温度计B. 乙温度计 C. 丙温度计 D. 无法判断9.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措施中最好的是()A. 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加一段非常细的管子B. 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小些C. 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粗些D. 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细些二、多选题10.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当温度为﹣39℃时,水银一定处于液态B. 当温度为100℃时,水一定能沸腾C. 当温度为40℃时,酒精和乙醚都处于液体D. 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11.自制温度计时,在一定范围内,应该()A. 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得相对大一些B. 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得相对小一些C. 把温度计的内径做得相对粗一些 D. 温度计的内径做得相对细一些12.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成的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C. “汗”出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13.关于晶体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时一定熔化B. 将食盐放到水中,一会儿水就变咸了,这是熔化现象C.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出热量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14.下面的物质中,具有一定熔点的是()A. 铁B. 冰C. 玻璃D. 沥青三、填空题15.冬天,小华拍到了悬挂在屋檐下的冰凌,如图所示.冰凌的形成是因为冬天气温很低时,屋顶的积雪被阳光照射后________成水,在滴下来的过程中,又________成冰.(两空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6.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_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专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烧杯内的水不断沸腾,则插在烧杯中的试管里的水将A.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B.能达到沸点,可以沸腾C.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D.将酒精灯火焰加大,多加热一些时间,可以沸腾【答案】C2.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 ℃,如图所示,一天企鹅妈妈与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他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小企鹅:妈妈,今天的气温是摄氏25度,我感觉很冷B.企鹅妈妈:我也是,我都没温度了C.小企鹅:冰天雪地的,可能连水蒸气都没有吧D.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肯定有,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答案】D3.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
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在35 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C.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D.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答案】D4.室内温度为20 ℃,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A. B.C. D.【答案】C5.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B.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C.晶体熔化时不需要吸热,非晶体熔化时要吸热D.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答案】C6.如图,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
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B.熔化吸热,汽化放热C.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答案】C7.小明想鉴别家中的大豆油是否为地沟油。
他找来一支量程为–15 ℃~100 ℃的温度计,并查得两种物质的相关资料如下表所示,他设计了两种鉴别方案:方案一:测定这种油的沸点来鉴别;方案二:测定这种油的凝固点来鉴别。
则物质沸点凝固点大豆油230 ℃–18 ℃地沟油200 ℃–6~–8 ℃A.只能采用方案一 B.两种方案都可行C.只能采用方案二 D.两种方案均不可行【答案】C8.如图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C9.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重庆夏天最高气温约为80 ℃B.一支中性笔笔芯的质量为800 gC.彭水一中的一节课时间约为0.40 h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2 m/s【答案】D10.自然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对四则自然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昆虫和植物的露珠;露是液化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B.树枝上的雾凇;雾凇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C.小草迎霜降;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D.山间云雾;雾是汽化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答案】A11.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A. B. C. D.【答案】B12.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显示的示数不准确,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4 ℃,放在沸水中显示99 ℃,将这支温度计放在教室里显示25 ℃时,则教室里的实际温度是A.21 ℃ B.20.2 ℃ C.26.3 ℃ D.22.1 ℃【答案】D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2分)13.2017年底,为了预防流感,我校要求学生每天早上用下图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
【答案】热胀冷缩 37.814.塑料制品厂使用的注塑机,先将塑料颗粒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成固态并压制成塑料盆;塑料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此过程需要_______热。
塑料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中,塑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应该是图中的___________(选填“a”或“b”)。
【答案】熔化吸非晶体 b15.研究液体沸点跟液面气压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
图甲烧瓶中液体沸腾后,向瓶内打气加压,液体将停止沸腾,表明___________;对乙图烧瓶中沸腾的液体停止加热,随即抽气减压,液体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重新沸腾。
【答案】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升高会16.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
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
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答案】升华凝华17.2017年5月5日,凝聚着国人梦想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
图示为首飞时的情景,C919首飞成功后,将进入适航认证阶段。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结冰试验,飞机表面结冰是由于飞机飞行过程中过冷水滴或降雨碰到机体后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也可由水蒸气在机体表面凝华而成,上述两个过程都是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飞机表面结冰后,会破坏其空气动力学外形,使飞机升力减小,阻力增大,影响飞机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答案】凝固放热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8分)18.(3分)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是关于水循环的示意图,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
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
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变成雨。
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变成小溪,另一部分渗入地下,涌出地表后,变成股股清泉。
许多小溪汇合,形成江河,又注入大海。
(1)分析水循环的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物态变化的信息。
(2)你也许注意过,天气预报中常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
试说明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为什么不一定带来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
(3)干旱时,要实施人工降雨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天气条件?实施人工降雨时常向高空抛洒干冰,请问干冰的作用是什么?【答案】(1)液化: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
汽化(或蒸发):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
(2)这是因为水的状态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水蒸气只有在遇到冷空气时,才能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降雨。
(3)天空中必须有暖湿气流(或大量的水蒸气);干冰的作用是: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暖湿气流的温度降低。
19.(2分)在家里洗澡时,浴室里的镜子上常常会出现“哈气”,用起来十分不方便。
现在有一种新型的镜子——防雾镜,就是在普通镜子的背面装有电热丝,洗澡时,只要接通其电路,就可避免镜子上出现“哈气”。
请你说明“哈气”产生的原因以及防雾镜是怎样避免“哈气”产生的。
【答案】(1)这里所说的“哈气”不是气体,指的是镜子上出现的小水珠,它是由浴室里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使镜面模糊不清;(2)为了避免水蒸气的液化,防雾镜在背面装有电热丝,洗澡时,只要接通其电路,提高镜面的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高的镜面,不能放热液化,所以能避免“哈气”的产生。
20.(3分)“冬暖夏凉”的变温服装是采用太空相变调温纤维绒线制成的,相变调温纤维是表面涂有一层含有相变材料的微胶蓑的纤维材料。
在正常温度环境下,该相变材料固态与液态共存。
用太空相变调温纤维绒线制成服装后,当人从正常温度环境进入温度较高环境时,相变材料由固态变成液态,吸收热量;当人从正常温度环境进入温度较低环境时,相变材料由液态变成固态,放出热量,从而减缓人体体表温度变化,保持舒适感。
(1)变温服装的设计应用了什么物理原理?(2)你认为太空相变调温纤维中的相变材料是否为晶体材料?说明理由。
【答案】(1)应用了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原理。
(2)可认为该物质为晶体,因为在正常体温状态下,该材料固态与液态共存,进入温度较高环境时,相变材料由固态变成液态,吸收热量;当人从正常温度环境进入温度较低环境时,相变材料从液态变成固态,放出热量,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人体体温,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即该物质为晶体。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44分)21.如图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活动中,小明选择的固体是冰块,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华选择的固体是海波,采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写出两点即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对冰块或海波加热的过程中要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冰块或海波,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记录的测量数据: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冰的温度/℃ 5 4 3 2 1 0 0 1 2 3 4海波的温度/℃25 33 41 46 48 48 48 48 51 57 63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时有着共同的特点,即:________________;在第6 min时,海波的物态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②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垂直(2)使冰或海波均匀受热(3)熔化时温度不变固液共存22.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李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李丽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和___________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
如图(a)所示。
按实验要求,应选择__________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这样做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4)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b)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