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多对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对于这一类题

合集下载

巧用“拆分法”解自由组合定律计算问题

巧用“拆分法”解自由组合定律计算问题

重点题型1巧用“拆分法”解自由组合定律计算问题1.巧用拆分法解自由组合定律计算问题(1)解题思路: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2)题型示例①求解配子类型及概率具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解答方法举例: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数每对基因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配子种类数为Aa Bb Cc↓↓↓2× 2 × 2=8种产生某种配子的概率每对基因产生相应配子概率的乘积产生ABC配子的概率为12(A)×12(B)×12(C)=18②求解基因型类型及概率问题举例计算方法AaBbCc与AaBBCc杂交,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问题:③求解表现型类型及概率2.“逆向组合法”推断亲本基因型(1)方法:将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分离比拆分成分离定律的分离比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逆向组合。

(2)题型示例①9∶3∶3∶1⇒(3∶1)(3∶1)⇒(Aa×Aa)(Bb×Bb);②1∶1∶1∶1⇒(1∶1)(1∶1)⇒(Aa×aa)(Bb×bb);③3∶3∶1∶1⇒(3∶1)(1∶1)⇒(Aa×Aa)(Bb×bb)或(Aa×aa)(Bb×Bb);④3∶1⇒(3∶1)×1⇒(Aa×Aa)(BB×_ _)或(Aa×Aa)(bb×bb)或(AA×_ _)(Bb×Bb)或(aa×aa)(Bb×Bb)。

【例证】(2017·全国卷Ⅱ,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 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后训练: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自由组合规律现象的解释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后训练: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自由组合规律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自由组合规律现象的解释1、某种昆虫长翅(R)对残翅(r)为显性,直翅(M)对弯翅(m)为显性,有刺刚毛(N)对无刺刚毛(n)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这种昆虫一只,其基因型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该昆虫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有8种C. 为验证自由组合定律,与该昆虫测交的个体基因型为rrmmnn或rrMMnnD. 该昆虫与相同基因型的昆虫交配,后代中与亲代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1/42、黑腹果蝇的复眼缩小和眼睛正常是—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A和隐性基因a控制,但是显性基因A的外显率为75%;即具有基因的个体只有75%是小眼睛,其余25%的个体眼睛正常。

现将一对果蝇杂交,F1小眼睛:正常眼睛=9:7,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亲本表现型都为小眼睛B. 只考虑控制眼睛大小的基因,F1正常眼睛个体都是纯合子C. 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小眼睛和正常眼睛的比例仍然是9:7D. 该比例说明眼睛大小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让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3。

如果让F1自交,则下列表现型比例中,F2代不可能出现的是()A. 10:6B. 13:3C. 9:7D. 15:14、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先分析多对相对性状,后分析一对相对性状B. 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C. 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D.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5、某哺乳动物棒状尾(A)对正常尾(a)为显性;黄色毛(Y)对白色毛(y)为显性,但是雌性个体无论毛色基因型如何,均表现为白色毛。

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题型6:是否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题型6:是否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题型五、判断两对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方案(一):AaBb ×aabb预期结果1:AaBb :Aabb :aaBb :aabb=1:1:1:1 结论: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预期结果2:AaBb :Aabb :aaBb :aabb 不等于1:1:1:1 结论: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 预期结果3:AaBb :aabb=1:1 结论: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 预期结果4:Aabb :aaBb=1:1 结论: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方案(二):AaBb ×AaBb预期结果1:AaBb :Aabb :aaBb :aabb=9:3:3:1 结论: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预期结果2:AaBb :Aabb :aaBb :aabb 不等于9:3:3:1 结论: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预期结果3:AABB :AaBb :aabb=1:2:1 结论: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预期结果4:AAbb :AaBb :aaBB=1:2:1 结论: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1.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 、a 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 、b 控制),以下是相关的两组杂交实验。

杂交实验一:乔化蟠桃(甲)×矮化圆桃(乙)→F 1:乔化蟠桃︰矮化圆桃=1︰1 杂交实验二:乔化蟠桃(丙)×乔化蟠桃(丁)→F 1:乔化蟠桃︰矮化圆桃=3︰1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以下关于甲、乙、丙、丁四个亲本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2.某种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 和a ,B 和b )控制,A 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A 和Aa 的效应相同),B 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B 和Bb 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1)让纯合白花和纯合红花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植株花色全为粉色。

请写出可能的杂交组合亲本基因型 、 。

(2)为了探究两对基因(A 和a ,B 和b )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选用基因型为AaBb 的植株进行自交实验。

中科院遗传学考研真题【19912010】

中科院遗传学考研真题【19912010】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硕士学位研究生1991年入学考试普通遗传学试题一、名词解释(20分)剂量补偿作用组成性突变性选择压力渐渗杂交转染 F因子回文环异源多倍体反义核酸克隆(无性繁殖系)选择学说二、选择题(10分)1、某人是一个常染色体基因的杂合子Bb,而他带有一个隐性的X连锁基因d。

在他的精子中有多大比例带有bd基因。

(a)0;(b)1/2;(c)1/8;(d)1/16;(e)1/4。

2、有图谱系中,涂黑者为带有性状的W个体,这种性状在群体中是罕见的。

如下哪种情况是于谱系中的传递情况一致的?●□●□□●■○●●●●■○(a)常染色体隐性;(b)常染色体显性;(c)X连锁隐性;(d)X连锁显性;(e)Y连锁。

3、在一个突变过程中,一对额外的核苷酸插入DNA内,会得什么样的结果?(a)完全没有蛋白产物;(b)产生的蛋白中有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化。

(c)产生的蛋白中有三个氨基酸发生变化。

(d)产生的蛋白中有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化。

(e)产生的蛋白中,插入部位以后的大部分氨基酸都发生变化。

4、假设某种二倍体植物的细胞质在遗传上不同于植物B。

为了研究核-质关系,想获得一种植株,这种植株具有A的细胞质,而细胞核却主要是B的基因组,应该怎样做?(a)A×B的后代连续自交(b)B×A的后代连续自交(c) A×B的后代连续与B回交(d) A×B的后代连续与A回交(e) B×A的后代连续与B回交;(f)B×A的后代连续与A回交。

三、问答题:1、某城市医院的94,075个新生儿中,有10个是软骨发育不全的侏儒(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充分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突变),其中只有2个侏儒的父亲或母亲是侏儒。

试问在配子中来自软骨发育不全的突变频率是多少?(10分)2、某种介壳虫的二倍体数为10,在雄性细胞中,5个染色体总是呈异染色质状态,另外5个染色体呈常染色质状态。

而在雌细胞中,所有10个染色体都是常染色体的。

浅谈遗传学交换值计算题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浅谈遗传学交换值计算题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交换值计算题的分析方法和技巧交换值(%)=测交后代总数测交后代中的重组型数×100%=1F 产生互换性配子总配子数×100% 一、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由双亲配子推子代概率:这是最基础的一类题。

例1:某生物减数分裂后产生Yr ,yR ,YR ,yr 四种配子比值为4:4:1:1,若此生物自交,后代出现纯合体的概率为A. 1/100B. 34/100C. 1/20D. 1/8分析:列表雄配子♂ 0.4yR0.1YR 0.1yr0.4Yr 0.4yR 0.1YR 0.1yr 后代纯合体概率=0.4×0.4×2+0.1×0.1×2=34/100技巧1:具有两对等位基因的某一个体产生四种配子,若四种配子的几率相等,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若四种配子的几率两多两少,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连锁互换规律。

例2:基因型为Ab//aB 的生物体在减数分裂时,重组新类型的配子占总配子的30%,问此生物体内,一个发生着互换现象的初级性母细胞产生AB 型卵细胞的可能性为A. 30%B. 60%C. 25% D .15%分析:一个发生互换的初级性母细胞会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子细胞,其中两种为亲本型,另两种为重组型,即:Ab 和aB 为亲本型,AB 和ab 为重组型,所以Ab=aB=AB=ab=25%。

技巧2:一个发生互换的初级性母细胞只会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子细胞。

(2)由子代反推双亲配子的概率:例3:番茄的高茎圆形果(DR )对矮茎皱形果(dr )为显性,双杂合的高茎圆形果(DdRr )自交,后代16%为DDRR ,1%为DDrr ,1%为ddRR ,16%为ddrr 。

可知该亲本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 DR :Dr :dR :dr =1:1:1:1B. DR :Dr :dR :dr =16:1:1:16C. DR :Dr :dR :dr=9:3:3:1D. DR :Dr :dR :dr=4:1:1:4分析:这类题可找双隐后代为突破口。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复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含答案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复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含答案
4.已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如图所示、且三对基因分别单独控制三对相对性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
A.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杂交的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3∶3∶1∶1
C.如果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它只产生4种配子
1.在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的F2中、与F1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个体占1/4。(√)
2.F1(基因型为YyRr)产生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提示]精子的数量比卵细胞的多。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4种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应用的相关题型
考查根据亲代的基因型推配子和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
[答案](1)基因的分离
(2)不符合、因为玉米粒色和粒形的每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均为3∶1、两对性状综合考虑、如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自交后代分离比应符合9∶3∶3∶1、与实际情况不符。
(3)①纯种有色饱满的玉米和纯种无色皱缩的玉米杂交、获得F1
②取F1植株、与无色皱缩的玉米进行杂交
③收获杂交后代种子、并统计不同表现型的数量及比例1∶1∶1∶1
3.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探究不同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科学探究)
4.解释、解决生产与生活中的遗传问题(社会责任)
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发现问题——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色圆粒
↓⊗
F29黄色圆粒∶3黄色皱粒∶3绿色圆粒∶1绿色皱粒
b.一对基因纯合、一对基因杂合的单杂合子共有4种、每一种单杂合子在F2中所占比例均为1/8。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性状.对题目和参考答案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性状.对题目和参考答案

12.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性状.对(判断对错)
分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一对基因.一般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来表示,如A和a.据此答题.
解答解: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控制同一种性状的两个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故答案为:对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等位基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等位基因的概念,明确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且为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

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

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 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 因子成对存在,不相 融合;在形成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 分离,分离后的遗传 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随配子遗传 给后代。
四、性别决定方式
1、XY型:♂(XY)♀(XX) 例:果蝇、哺乳动物、杨、柳、 菠菜、大麻等 2、ZW型:♀(ZW)♂(ZZ) 例:鸟类、蝶类、蛾类、 两栖类、爬行类、鱼类等。 3、染色体数目决定: 4、环境因素决定: 例:蜜蜂:♂16条,♀32条。 例:爬行类中的龟、 鳄鱼的孵化过程中某阶段 温度决定性别。
五、伴性遗传
1、定义: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总是和性别 相关联的现象。 2、类型:
类型 典例 患者基因型 XbXb、XbY 特点 ① 隔代交叉遗传 ② 男性 患者多 伴X染色体隐 红绿色盲症 性遗传病 伴X染色体显 性遗传病 血友病
抗维生素D XDXD、XDXd、①世代连续 DY X 佝偻病 ② 女性 患者多 患者只有 男性
伴Y染色体遗 外耳廓多毛 传病 症
3、人类的性染色体
①、X大,Y小。(果蝇的X小Y大) ②、X上基因比Y多。 ③、X和Y染色体分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成对存在,在遗传 时也可能与性别有关。如:XaXa × XAYa)和非同源区段。
Ⅰ和Ⅲ是非同源区段: Ⅰ上有的基因Ⅲ没有 — 伴Y遗传。 Ⅲ上有的基因Ⅰ没有 — 伴Y遗传。
解析:限制酶能识别DNA上的特定序列,H突变成h后,限制酶BclⅠ 的酶切位点消失,说明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由系谱图可以推出,Ⅰ -1 和Ⅰ-2的基因组成分别为XHY和XHXh,Ⅱ-1的隐性基因只能来 自其母亲。h基因经酶切后出现142bp片段,H基因经酶切后出现 99bp和43bp片段,则Ⅱ-2的基因组成是XHXh。Ⅱ-3 的基因组成为 1/2XHXh、1/2XHXH,其与表现型正常的丈夫(XHY)所生的儿子的基因 组成为XhY的概率为1/2×1/2=1/4。 答案: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显性个体杂交在探究基因位置中的应用。在XY性别决定中,应选
用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杂交,而在ZW型性别决定中,应选 用隐性雄性个体与显性雌性个体杂交。
[判]——研判设问
设问(1):因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而且后代出现了裂翅和非裂翅 果蝇,说明亲本的裂翅是杂合子。
设问(2):题意要求在明确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前提下,用遗 传图谱的形式解释上述实验(见答案图)。 设问(3):确定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常用隐性 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杂交,如果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那么子代雌雄个体中出现显隐性性状的个体比例相当;如果该等位 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子代中雄性个体全为隐性性状,雌性个体 全为显性性状,即非裂翅(♀)与裂翅(♂)杂交。若让两个显性亲本杂 交,即裂翅(♀)与裂翅(♂)杂交,后代隐性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均出现 说明该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说明该等位 基因在X染色体上。
[理论指导]
1.判断多对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对于这一类题目,往往先杂交再自交或测交,看自交或测交后代 的表现型比例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符合,则说 明多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如果不符合,则说明 可能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判断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上 (1)在已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可设置雌性隐性性状个体与雄性 显性性状个体杂交。
关键一点 正交和反交的方法也可用于判断核基因和质基 因,性染色体上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的基因。
[理论指导]
[高考实验对接]
(2012.福建高考节选)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 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
请回答: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_______(选填“纯合子”或“杂合 子”)。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请你就上述实验,用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 染色体上。 (3)现欲利用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 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 ________(♀)×________(♂)。
[分步研析]
(2012.福建高考节选)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 (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
① ②
请回答: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_______(选填“纯合子”或“杂合 子”)。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请你就上述实验,用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 染色体上。 (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 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
[标准答案]
杂合子 选填“纯合子”或“杂合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_______( 子”)。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请你就上述实验,用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 染色体上。
(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 非裂翅(或裂翅) 裂翅 常染色体上还是 X染色体上。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研析】本题依托创新背景考查遗传定律的应用与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 具体解题过程如下: [审]——提取信息 信息①: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 信息②:由杂交实验图中的数据可知,裂翅与非裂翅杂交,后代即 有裂翅,又有非裂翅,且F1中雌雄个体中裂翅与非裂翅的比例约为 1∶ 1。 [联]——联系基础 设问(1)可联系: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自交法和测交法都可判断基 因型,动物一般选用测交法。 设问(3)可联系:同型性染色体组成的隐性个体与异型性染色体组成
(3)若已知性状的显隐性,则判断方法还有: ①隐性雌性个体或杂合显性雌性个体与纯合显性雄性个体杂 交,如果后代出现隐性雄性个体,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如果后代出现全部为显性,不出现隐性雄性个体,则该基 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杂合显性雌性个体与(杂合)显性雄性个体杂交,如果后代 出现隐性雌性个体,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后代不 出现隐性雌性个体,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若雌性子代均为显性性状 隐性雌 ×显性 雄 雄性子代均为隐性性状 若雌性子代均为显性性状 雄性子代均为隐性性状 基因位于X染 色体上 基因位于常 染色体上
(2)在未知显性性状(或已知)条件下,可设置正反交杂交实验。 ①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