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供给量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水资源的供给分析

水资源的供给分析
影响水资源供给量的其他因素表示为Φ
本文之所以得出S=(V-E-P)*A,是因为一个国家的水资源总量等于这个国家的多年平均径流量R,它主要取决于降水量V和蒸发量E,而降水量主要取决于这个地区的气候和海陆位置,蒸发量主要取决于这个地区的温度和风速。影响一个国家供给量的主要因素为污染P和水资源的利用率i。污染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科技水平和人的道德素质。水资源的利用率主要取决于科技水平的高低。
在短期内,径流量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所以假定径流量是不变的。污染与这个国家的水资源供给量成负相关关系,水资源的利用率与这个国家的水资源供给量成正相关关系。
水资源的供给分析
本文建立了一个水资源的供给模型,为S=(R-P)*i+Φ
其中R=
径流量表示为R(runoff),
降水量表示为V(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precipitation),
蒸发量表示为E(evapotraspiration),
水资源利用率表示为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污染表示为P
水资源供给量表示为S。

水资源分析计算

水资源分析计算
溢流坝段位于大坝中段,为开敞式溢流形式,溢流段长度21.0m,分五 孔,没空静宽3.0m,高3.0m,堰顶高程990.0m,末端采用挑流鼻坎消 能,设计洪水最大泄量28.2m3/s,校核洪水最大泄量38.7m3/s。
流域图(边界)绘制
山脊、山谷、山峰、洼地、鞍部
芦 林 湖 流 域 地 形 图
200L/d. 人 , 游 客 300L/d. 人 , 其 他 季 节 居 民 120L/d.人,游客250L/d.人。
表1 平水年××站逐月降水量表
单位:mm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全年 433.3 175.6 246.5 78.1 263.5 67.3 87.0 37.3 41.1 46.5 140.7 151.2 1768.1
——供需平衡分析计算、水库调度计算、排涝计算
水文测验(测验方法、仪器、标准)
水文学研究
(自然、理论)
水文模拟(径流实验、产汇流理论)
水文预测(水文预报)
水旱灾害研究 (水多水少)
洪水过程模拟 灾害损失估算

减灾防灾措施 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计算)

水资源研究

(社会、水量) 水资源规划配置(水资源开发,跨流域调水)
地下水资源:地下径流量。指多年平均下, 每年可更新的那部分地下水量。
当地水资源: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减去 河川基流量(计算中的重复 水 量 ) , 即 为 当 地 水 资源量
可利用水资源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和生态 环境容许的前提下,通过各种工程措施可能控制利用 的不重复的一次性最大水量。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从今年5月开始计算到明年4月止。以集水区的来水量减去用水 量(逐月计算),如该月计算值为负值,说明需动用水库水量 进行补充,则水库蓄水量下降,但水库蓄水量最小不能小于死库 容;如该月计算值为正,则有余水,余水首先蓄在水库中,但 超出兴利库容(99×104m3)部分作为弃水。列表计算(见表2, 单位:m3)。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
Q总=Q地表+Q地下-Q重 Q重=ρ(Q渠+Q田) 可利用总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Q总-可利用总量;Q地表-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Q 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重复计算量; 地下-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Q重-重复计算量;Q渠 -渠系渗漏补给量;Q田-田间地表水灌溉入渗补 渠系渗漏补给量; 给量; 给量;ρ-可开采系数(可开采量与地下水资源 可开采系数( 量的比值) 量的比值)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可供水量与可利用量的区别
—可供水量:从供需分析的角度出发,根据需 可供水量:从供需分析的角度出发, 可供水量 水要求, 水要求,既考虑通过工程措施所能提供的河道 外用水量,也考虑回归水的重复利用和非常规 外用水量, 水源的利用, 水源的利用,水量平衡的对象是用水量 —可利用量: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可能被开发利 可利用量: 可利用量 用的量, 用的量,不考虑回归水和非常规水源的重复利 用量, 用量,水量平衡的对象是耗水量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应按流域水系进 行分析计算, 以反映流域上下游、 行分析计算 , 以反映流域上下游 、 干 支流、左右岸之间的联系以及整体性 支流、 •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 按独立流域或 自治区、 直辖市) 控制节点进行计算 • 流域机构按一级区协调汇总
三、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水资源可 利用总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 在统筹考虑生活、 ,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 环境用水的基础上, 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 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当地水资 源中可资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水资源量 、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可供水量的涵义 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

三,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估算: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估算: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地表水资源可利 用量+ 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用量 + 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 平原区 浅层地下水的渠系渗漏和渠灌田间 入渗补给量的开采利用部分与地表 水资源可利用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
三,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的一些思路: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的一些思路:
—沿海地区独流入海的河流 , 可在考虑技术 沿海地区独流入海的河流, 沿海地区独流入海的河流 可行,经济合理措施和防洪要求的基础上, 可行,经济合理措施和防洪要求的基础上,估 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国际河流应根据 有关国际协议及国际通用 国际河流应根据有关国际协议及国际通用 国际河流应根据 的规则, 的规则,结合近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 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估算与生态环境需水量的 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估算与生态环境需水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估算与生态环境需水量的 确定密切相关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特性
—流域水系独立性与完整性 流域水系独立性与完整性 流域和水系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相对独立 —动态性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开发利用水平提高而变化 —相对极限性 相对极限性 合理利用的一次性最大水量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应注意: 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应注意:
统一到 近 期 下 垫 面 条 件 下 各分 区 1956 ~ 统 一 到近 各分 2000年的水资源总量系列 2000年的水资源总量系列 :
—1956~2000年地表径流量系列 1956~2000年地表径流量系列 1956 —1956~2000年降水入渗补给系列 1956~ 1956 2000年降水入渗补给系列 —1956~2000年水资源总量系列 1956~ 1956 2000年水资源总量系列

水资源供给量计算公式

水资源供给量计算公式

项目区水源主要是浅层地下水、汛期地表水及引黄补源水,由于地表水为季节性水,利用量极少。

浅层地下水主要包括自然降雨的入渗,引黄补源渠道的侧渗补给等。

(1)可供水量计算1、降雨入渗补给量W1=p×a×F式中:W1—降雨入渗补给量m3;a---入渗系数,取0.25;p---年降雨量,单位mm,多年平均降雨量p=623mm,F----控制面积1.19km2W1 =0.623×0. 25×1.19×100=18.53(万m3);2、灌溉回归补给量W2=Q定×U×F灌式中:Q定—灌溉定额,立方/公顷;当p=75%,Q定=800m3/公顷;F灌——灌溉面积,亩;F灌=102.39公顷;U回归系数,取0.18。

计算可得W2=1.47万m33、河渠渗漏补给量W3=K×J×A0×L×t式中:W3-----河渠渗漏补给量,m3;K------渗透系数0.9m/d;J----垂直于河渠单侧剖面的水力坡度,取0.0039;A0----单位长度河渠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的剖面面积,m2/m;A0=26m2/m;L----沟河长度,km,L=13.82km;t-----渗漏时间,d,t=180d。

W2=0.9×0.0039×13.82×26×180=227.02(万m3)3、地下水可采量地下水可采量等于地下水补给量乘以可开采系数。

取可利用量的85%为开采量,则项目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W供=(W1+W2+W3)*0.85=(189.34+227.02+68.14)*0.85=474.279(万m3)。

水资源总量计算

水资源总量计算
地表水资源量为当地河川径流量,地下水资源量按总排
泄量计算,相当于当地降水入渗补给量,两种水量之 间的重复计算量是河川基流量。水资源总量计算公式 为:
Wh=Whr+Uh-Dh
(4-15)
Wh:一般山丘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亿m3); Whr:
一般山丘区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亿m3) ;Uh:一般
山丘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亿m3) Dh:一般山丘 区多年平均重复水量(亿m3)
P ( R s R s ) Q rs ( E s E s ) ( E g E g ) (U g U g ) Q mc
Qmc为浅层地下水开采量的净消耗量,Qrs为河流补给地下水量,△
表示相应的减少或增加量,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地下水开发利用水平低与高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使河川基流量变为 河水补给地下水量。
m3) ;qm:多年平均实际开采的净消耗量(亿m3)
重复计算量:
Dh=Whrd
(4-17)
由式(4-15、16、17)可得一般山丘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计算公式 :
Wh=Whr+Uu+Uf+Us+Ehu+qm (4-18)
(二)岩溶山丘区:
岩溶山丘区地下水埋深比一般山丘区大,地表各类岩溶 形态不同程度发育,有利于降雨入渗,地下水向中、 深层入渗量大,在侵蚀基准面上,河流多为干谷,水 资源总量为河川径流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即
所以,山间盆地区(包括周围山区)水资源总量的计算公式为: Wb=Wbs+Ub-Whrd-Us(1-K’)-Wbr(Ubp/Ut) (4-20) 式中:Wb:山间盆地区水资源总量;Wbs:山间盆地河川径流 量;Ub:山间盆地(包括周围山区)地下水资源量;Us:山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课件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课件
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水量计算公式:Q3=Q×γ
其中:Q3为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水量;Q为工业废水总 量;γ为工业废水回收率。
计算实例及分析
01
02
03
04
以某地区为例,根据其水源工 程设计来水量和水质情况,计 算出该地区的地表水可用资源
量。
根据灌排工程设计情况,计算 出该地区的灌溉和排水工程可
供水量。
根据工业废水排放情况,计算 出该地区的工业废水可回收利
用量。
分析该地区的水资源可利用量 情况,提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
建议。
0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概念及重要性
水资源供需平衡概念
指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需求与总供 给的平衡状况。
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重要性
水资源供需平衡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对于保障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02
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概念及计算范围
水资源可利用量
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某一时间段内某区域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数量。它 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等。
计算范围
应考虑自然条件、工程条件和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具体包括水源工程可供水 量、灌排工程可供水量、污水处理再利用水量、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水量等。
01
水资源总量 = 降水量 + 地表水 + 地下水 + 土壤水 + 生物水等
02
具体计算方法:将各个来源的水 量加总,得到水资源总量。
计算实例及分析
以某地区为例,根据收集整理的降水 量数据、地表水数据、地下水数据等 ,计算该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分析计算结果:分析水资源总量的变 化趋势、影响因素等,为水资源管理 和保护提供参考。

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规则(2023最新版)

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规则(2023最新版)

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规则(2023最新版)本文档旨在介绍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规则,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计算方法。

1. 引言水资源利用率是衡量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帮助评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为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阐述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方法和考虑因素。

2. 计算方法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公式为:水资源利用率 = (实际用水量 / 可利用水资源量) × 100%其中,实际用水量是指特定时间段内实际使用的水量,可利用水资源量是指特定时间段内可供利用的水资源总量。

3. 考虑因素在计算水资源利用率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水资源计量单位:在计算过程中,应统一使用相同的计量单位,例如立方米或升。

- 时间段选择: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需基于特定的时间段,通常选择年、季度或月份作为计算周期。

- 考虑损失量:在计算可利用水资源量时,需考虑水资源的损失情况,如蒸发、渗漏等因素。

- 考虑水资源的可再生性:在计算可利用水资源量时,需考虑水资源的可再生性和持续供给能力,以反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

4. 应用案例以下为一个简单的应用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过程:假设某市在2023年度的可利用水资源量为1000万立方米,实际用水量为800万立方米,则该年度的水资源利用率为:水资源利用率 = (800万立方米 / 1000万立方米) × 100% = 80%5. 结论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规则提供了一个简单且有效的方法来评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合理应用该计算规则,可以更好地管理和规划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请注意,本文提供的计算规则仅供参考,实际应用时应结合具体情况和相关法规进行综合评估。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区水源主要是浅层地下水、汛期地表水及引黄补源水,由于地表水为季节性水,利用量极少。

浅层地下水主要包括自然降雨的入渗,引黄补源渠道的侧渗补给等。

(1)可供水量计算
1、降雨入渗补给量
W1=p×a×F
式中:W1—降雨入渗补给量m3;
a---入渗系数,取0.25;
p---年降雨量,单位mm,多年平均降雨量p=623mm,
F----控制面积1.19km2
W1 =0.623×0. 25×1.19×100=18.53(万m3);
2、灌溉回归补给量
W2=Q定×U×F灌
式中:Q定—灌溉定额,立方/公顷;当p=75%,Q定=800m3/公顷;
F灌——灌溉面积,亩;F灌=102.39公顷;
U回归系数,取0.18。

计算可得W2=1.47万m3
3、河渠渗漏补给量
W3=K×J×A0×L×t
式中:W3-----河渠渗漏补给量,m3;
K------渗透系数0.9m/d;
J----垂直于河渠单侧剖面的水力坡度,取0.0039;
A0----单位长度河渠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的剖面面积,m2/m;A0=26m2/m;
L----沟河长度,km,L=13.82km;
t-----渗漏时间,d,t=180d。

W2=0.9×0.0039×13.82×26×180=227.02(万m3)
3、地下水可采量
地下水可采量等于地下水补给量乘以可开采系数。

取可利用量的85%为开采量,则项目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W供=(W1+W2+W3)*0.85=(189.34+227.02+68.14)*0.85=474.279(万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