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经营认定及处罚知识讲解
一般情况下无证经营怎么处罚

Happiness is a kind of perfume that cannot be poured on others, but oneself does not touch some.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一般情况下无证经营怎么处罚导读:无证经营的行为,工商部门会依法进行取缔,没收相关的经营收入。
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判处非法经营罪等其他罪名。
不构成刑事处罚的,会被判处两万元以下的罚款。
非法经营规模比较大的,则会被判处两万到二十万以内的罚款。
一、一般情况下无证经营怎么处罚?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四条,对于无照经营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非法经营罪、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够刑事处罚的,并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无照经营行为规模较大、社会危害严重的,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无照经营行为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没收专门用于从事无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材料、产品(商品)等财物,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无照经营行为的处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企业经营的相关规定首先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体户,在正式开业经营前,必须办理营业执照。
领取营业执照后,并不能马上开业,还必须办理以下事项:1.刻章等事项。
凭营业执照,到公安局指定刻章点办理:公司公章、财务章、合同章、法人代表章、发票章;至此,一个公司注册完成。
2.办理银行基本户。
公司注册完成后,需要办理银行基本户开户。
基本户是公司资金往来的主要账户,经营活动的日常资金收付以及工资、奖金和现金的支取都可以通过这个账户来办理。
每个公司只能开一个基本户。
3.记账报税。
完成公司注册后,需先办理税务报到,报到时需提供一名会计的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
公司成立后一个月起,需要会计每月记账并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无照经营处罚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无照经营是指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环境。
为了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无照经营行为进行处罚。
本文将对无照经营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详细解读。
二、无照经营的定义及特征1. 定义无照经营,是指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设立企业或者分支机构;(2)已取得营业执照,但未按规定变更经营范围;(3)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法律法规规定的需要许可或者批准的经营活动。
2. 特征(1)违法性:无照经营违反了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隐蔽性:无照经营往往采取隐蔽的方式进行,不易被发现;(3)社会危害性:无照经营容易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损害消费者权益,影响正常的市场竞争。
三、无照经营的处罚法律规定1. 行政处罚(1)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责令无照经营者立即停止违法行为;(2)没收违法所得:无照经营者从事经营活动所获得的违法所得,应当予以没收;(3)罚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无照经营的情节,对无照经营者处以罚款,罚款金额一般不超过违法所得的3倍;(4)吊销营业执照:对于情节严重的无照经营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吊销其营业执照。
2. 刑事处罚(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无照经营情节严重的,可以构成非法经营罪,依法承担刑事责任;(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无照经营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构成诈骗罪,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3. 民事责任(1)赔偿损失:无照经营者因其违法行为给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2)消除影响:无照经营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消除其违法行为给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无证餐饮处罚条例

无证餐饮处罚条例
第一条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我国所有餐饮经营者。
第二条无证餐饮定义
所谓无证餐饮,是指未取得经营餐饮行为所需许可证件的行为。
第三条处罚依据
对于无证餐饮行为,依据相关法规,相关部门有权进行处罚。
第四条处罚内容
•对于无证餐饮行为,首次处以罚款;
•多次违法者将被责令停业整顿;
•拒不整改者将面临行政拘留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等严厉处罚。
第五条整改期限
•收到处罚决定书后,餐饮经营者须在规定期限内整改;
•逾期不整改者将面临进一步处罚。
第六条餐饮监管
加强餐饮行业监管,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监督举报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发现无证餐饮行为可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
第八条附则
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对违法行为予以处罚。
以上为无证餐饮处罚条例,经相关部门讨论通过。
无照经营处罚标准

无照经营处罚标准无照经营是指在没有取得相关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进行经营活动的行为。
无照经营不仅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也给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利益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我国对无照经营行为制定了一系列处罚标准。
首先,对于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的处罚标准是,责令停业整顿,处以罚款,并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责令停业整顿的期限一般为3个月,期间需整改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同时,根据违法经营的情节和影响,可以对其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甚至吊销其营业执照,使其无法在一定期限内再次从事相关经营活动。
其次,对于企业单位无照经营的处罚标准是,责令停业整顿,处以较高额度的罚款,并可以吊销企业的营业执照。
与个体工商户相比,企业单位的处罚标准更为严格,一方面是因为其经营规模更大,对市场秩序的影响也更为显著,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
此外,对于无照经营导致严重后果的处罚标准是,处以高额罚款,并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无照经营行为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和消费者权益损害,相关责任人将面临更为严厉的处罚,甚至可能面临刑事诉讼。
这一举措旨在通过严厉的惩罚,对违法经营行为形成强有力的震慑,从而减少无照经营行为的发生,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综上所述,针对无照经营行为的处罚标准是多方面的,既有行政处罚,也有经济处罚,甚至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这些处罚标准的制定,一方面是为了惩罚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通过处罚的威慑效应,减少无照经营行为的发生,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因此,对于从事经营活动的个人和企业来说,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取得合法的经营许可证,避免违法经营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
无证经营食品加工怎么处罚

一、无证经营食品加工怎么处罚1、对于没有食品生产经意许可证的企业却从事食品生产的活动的,则当地的监管部门应当没收该企业所有违法所得,以及违法生产的食品和违法经营设备,工具原料等等。
如果违法的食品价值不超过一万元的,则需要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价值超过一万元的,则需要处以该食品价值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罚款。
2、如果明知无证经营食品是违法的商家但还是经营了的,则相关的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商家停止经营活动,并且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五万到十万之间的罚款,如果因为经营活动导致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损害的,则需要由食品生产者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
由此可见对于餐饮业来说食品经营许可证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办理许可证首先需要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并且要通过一定的审查,如果被吊销过许可证的商家在五年呢不能再申请经营许可证,用伪造的资料来获得食品经营许可的,一年内都不能再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
二、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需要提交如下材料:1、食品经营许可证申请书;企业营业执照;2、食品经营主要的设备等文件;3、卫生局出具的卫生许可证申请书。
准备好这些资料后到相应的部门提交资料申请办理就好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将会在五个工作日左右发放。
三、食品经营许可的加工范围经营范围一:农产品、粮油、畜禽产品、乳制品、水产品,以及上述产品的加工品、食品添加剂、调味品、饮料、酒类的批发、佣金代理(拍卖除外);上述商品的进出口、技术服务、咨询服务及其相关的配套业务;农副产品的收购(不涉及国营贸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商品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请)经营范围二:预包装食品(不含熟食卤味、冷冻冷藏)、饮料、服装、化妆品、饰品、工艺礼品的批发、进出口、佣金代理(拍卖除外),提供相关配套服务及商务信息咨询。
(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专项规定管理的商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经营范围三:食用农产品(不含生猪产品)的销售。
经营范围四:预包装食品(含冷冻冷藏、不含熟食卤味,凭许可证经营)的批发非实物方式,食用农产品(除生猪产品)的销售。
无照无证经营查处办法PPT课件

• 2014年12月19日,工商总局办公厅下发关于征求对《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 (修订草案)》意见的通知。 • 2015年6月,工商总局起草了《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修订送审稿)》(以 下简称送审稿)上报国务院。 • 2016年2月1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的《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征求意见 稿)》。 • 2017年8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 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 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直销活动的; • 擅自销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 • 未依法取得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从事对外劳务合作的; • 未经许可从事拍卖业务的;
• 擅自从事报废汽车回收活动的; • 擅自设立文物商店、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或者擅自从事文物的商业经
营活动;
• 未经批准,擅自设立音像制品出版、进口单位,擅自从事音像制品、出版、 印刷的;
四、全国近几年查处取缔无照经营的基本情况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上半年
案件总数 60.52 60.47 54 50.8 40.07 26.89 17.7 14.27 4.72
没收 31036 33935 33294 28197 26120 20208 11937 11244
(一)当事人没有违法行为;
(二)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与违法行为无关;
(三)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处理决定,不再需要查封、扣押;
(四)查封、扣押期限已经届满;
无照经营查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无照经营是指未经国家有关部门依法许可,擅自从事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
无照经营的存在,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公平竞争。
为了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对无照经营进行查处。
本文将详细阐述无照经营查处法律规定。
二、无照经营的定义及危害1. 无照经营的定义无照经营是指未经国家有关部门依法许可,擅自从事经营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1)未取得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企业及其他经营主体从事经营活动;(2)取得营业执照但未按规定变更经营范围或经营场所从事经营活动;(3)营业执照被吊销、撤销或注销后仍从事经营活动。
2. 无照经营的危害无照经营具有以下危害:(1)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无照经营往往存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问题,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2)扰乱市场秩序:无照经营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3)影响国家税收:无照经营逃避税收,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受损;(4)损害国家形象:无照经营的存在,损害了国家形象和市场经济秩序。
三、无照经营查处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市场主体应当依法进行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
经营者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纳税人应当依法纳税,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拖延纳税。
无照经营逃避税收的,由税务机关依法查处。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对违法行为,可以依法给予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
无证经营法律行为后果(3篇)

第1篇摘要:无证经营是指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
我国法律对于无证经营行为有着明确的规定,本文将从无证经营的法律性质、法律责任以及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无证经营的法律性质无证经营是指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无证经营属于违法行为。
具体而言,无证经营的法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违反行政法律法规:无证经营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等行政法律法规,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2. 违反经济法律法规:无证经营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经济法律法规,属于经济违法行为。
3. 违反市场秩序:无证经营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属于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
二、无证经营的法律责任无证经营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1. 行政责任:无证经营行为将受到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规定。
2. 民事责任:无证经营行为给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恢复原状、支付违约金等。
3. 刑事责任:对于情节严重、造成重大损失的无证经营行为,依法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无证经营可能涉及的罪名包括非法经营罪、诈骗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等。
三、无证经营的法律后果无证经营的法律后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行政处罚:无证经营行为将受到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等。
这些行政处罚将直接影响经营者的经营权和信誉。
2. 民事赔偿:无证经营行为给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造成损害的,经营者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