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型糖尿病的特点

合集下载

1型糖尿病与2型的区别

1型糖尿病与2型的区别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起病
急,症状明显

临床特点
多饮多尿,体重下降,酮症酸中毒胖,家族史,种族史C肽低正常或高
抗体
可阳性
阴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
1型糖尿病的发病与HLA抗原有关,2型糖尿病则与之无关;1型糖尿病体内可检出GAD等特异性抗体,2型糖尿病抗体阴性;1型糖尿病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则不需要胰岛素维持生命;1型糖尿病往往发病较急,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则不然。

糖尿病鉴别诊断

糖尿病鉴别诊断

糖尿病首次病程录1.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1A型)多数年青患者起病较急,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有酮症倾向,往往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临床表现,胰岛素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常阳性,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

2.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多见成年人起病,起病常缓慢,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不需胰岛素治疗,但很快进展到必须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或维持生命,血浆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水平低平,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检查可以阳性。

糖尿病主治医师查房1.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1A型)多数年青患者起病较急,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有酮症倾向,往往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临床表现,胰岛素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常阳性,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

2.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多见成年人起病,起病常缓慢,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不需胰岛素治疗,但很快进展到必须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或维持生命,血浆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水平低平,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检查可以阳性。

3.特发性1型糖尿病(1B型)其临床特点为:有明显家族史,发病早,初发时可有酮症,需胰岛素治疗;病程中胰岛β细胞功能不一定呈进行性减退,起病数月或数年后可不需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用量不及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检查阴性。

糖尿病主任医生查房1.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1A型)多数年青患者起病较急,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有酮症倾向,往往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临床表现,胰岛素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常阳性,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

2.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多见成年人起病,起病常缓慢,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不需胰岛素治疗,但很快进展到必须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或维持生命,血浆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水平低平,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检查可以阳性。

3.特发性1型糖尿病(1B型)其临床特点为:有明显家族史,发病早,初发时可有酮症,需胰岛素治疗;病程中胰岛β细胞功能不一定呈进行性减退,起病数月或数年后可不需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用量不及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检查阴性。

糖尿病专项护理(一)试题及答案

糖尿病专项护理(一)试题及答案

糖尿病专项护理(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1、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A.视网膜病变B. 大血管并发症(正确答案)C.微血管并发症D. 糖尿病肾病2、I 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分泌特点是()A.胰岛素缺乏(正确答案)B. 胰岛素缺乏与胰岛素抵抗共同存在C.胰岛素抵抗D. 胰岛素分泌延迟3、反映近两三个月糖尿病控制情况最理想的指标为()A .空腹血糖B .餐后血糖C.尿糖D .糖化血红蛋白(正确答案)4、空腹血糖正常范围是mmol/L : ()A.5.0-7.0B.3.6-6.1(正确答案)C.2.0-3.6D.6.1-8.05、下面哪项不是 1 型糖尿病的特点()A. 发病急,三多一少症状明B.必须用胰岛素治疗C.可以用口服药治疗(正确答案)D. 发病早,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6、2 型糖尿病发病趋势() [单选题]A.年轻化(正确答案)B.老年化C.儿童化D.没变化7、关于 2 型糖尿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单选题]A. 常在 40 岁以后发病B.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C.胰岛素绝对缺乏(正确答案)D.胰岛素释放高峰延迟8、若血糖高于正常又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时,为确诊糖尿病应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单选题]A.血糖B.OGTT(正确答案)C.糖化血红蛋白 A1D.糖化血红蛋白9、下列哪项不符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A. 血糖多> 33.3 mmol/L(正确答案)B.血酮体> 1.0 mmol/LC. pH <7.35D.血白细胞> 10 ×109/L10、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最应注意的电解质紊乱是()A、低钠血症B高钠血症C.高钾血症D.低钾血症(正确答案)11、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注意补充: ()A. B 族维生素(正确答案)B. 钙C. 铁D. 胡萝卜素12、女性患者,糖尿病病史 10 年,近 2个月感足趾端麻木,下肢皮肤针刺样疼痛伴尿失禁,无汗就诊。

1 糖尿病的分型及鉴别诊断

1 糖尿病的分型及鉴别诊断
第二十九页,共30页。
谢谢
第三十页,共30页。
临床上有哪些常用的实验室方法来帮助分型呢?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第十四页,共30页。
病因分型与临床阶段的关系
阶段 正常血糖
高血糖
类型
1型 自身免疫性 特发性 2型 胰岛素抵抗为主 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
正常糖耐量 糖调节受损 (IGT及/或IFG)
无需 胰岛素
糖尿病
需胰岛素 以控制
其他特殊类型 妊娠糖尿病
本型因免疫介导使胰岛细胞破坏而发病。起病缓急不一,儿童多较急,成人多缓 起(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
第二十一页,共30页。
2222
特发性1型糖尿病
• 病因未明,且没有胰岛细胞自身免疫损伤的证据 • 临床表现差异很大,目前已知有3种不同类型。病程中多不需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诊断流程如下:
ZHOU ZH.G etc Chin J Diabetes,April 2004,Vol 12,No 2
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第八页,共30页。
尿糖仅作为检测血糖的补充
无法测血糖时可采 用进行自我监测
对发现低血糖 没有帮助
控制目标: 阴性
肾糖阈增高(如老年 人)或降低(妊娠)时,
没有意义
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第九页,共30页。
尿糖阳性或血糖过高的鉴别诊断
空腹70mmoll糖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并伴有糖尿病症状糖尿病的分型需结合患者起病时的临床特点及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胰岛相关自身抗体等辅助检查来明确t1dm多年轻起病急易伴酮症c肽低下或缺乏对胰岛素治疗敏感自身抗体多阳性t2dm多中年起病缓慢部分以并发症首发c肽可正常或偏高自身抗体多阴性lada早期易当做t2dm来治疗随着病程进展最终需胰岛素替代治疗谢谢123202131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7
2.补液

输液可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开始剂量每小时10~20ml/kg(循环不佳或 有休克表现者可加低分子右旋糖苷)。
8
3.纠正酸中毒

补液及胰岛素治疗后酮体代谢可产生 HCO3–,当pH>7.2时一般不用补碱, pH<7.2时需以1.4%NaHCO3纠正酸中毒, 速度不宜快,量不宜大。
延迟并发症的发生15.3
为病人赢得5.1年的寿命

DCCT Study Group, JAMA 1996;276:1409-1415.
19
糖尿病病人的教育与管理

儿童糖尿病病人需终身胰岛素治疗。治疗 特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特殊性及为适 应不断变化而采取的灵活性。应鼓励糖尿 病儿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尽量减少糖 尿病的并发症,避免致残、致盲及肾功能 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应坚持查尿糖、血糖、 果糖胺或糖化血红蛋白,每年1~2次查胸 片、心电图、眼底、肝肾功能及血脂等。

4
治疗
4.血糖化血红蛋白或果糖胺接近正常水平。 5.尽量减少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 展。 6.教会家长测尿糖、血糖、注射胰岛素的 方法,加强糖尿病儿童的管理。

5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⑴剂量:胰岛素的用量需依据病人的血 糖水平、活动量、进食量等来调整,强调 个体化,开始使用时宜用短效胰岛素。初 始剂量约为每天0.5~1u/kg,分3~4次皮下 注射。早期确诊及轻症病人胰岛素用量要 小,每天0.3~0.5u/kg,酮症酸中毒时可达 每日1~3u/kg。
胰岛素泵

胰岛素泵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重复皮下注 射或静脉点滴的方法,不但消除了多次注 射的痛苦,更有利于合理的控制血糖,更 有利于使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接近正常水平。 Aspart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更适用于胰岛 素泵治疗,使低血糖事件尤其严重低血糖 事件发生率降低。

二度一型和二度二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度一型和二度二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度一型和二度二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度一型和二度二型,听上去像是两个调皮捣蛋的小家伙,其实它们都是关于糖尿病的名词。

就像两个兄弟,各有各的性格,但又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咱们聊聊它们的共同点吧。

二度一型和二度二型,都是和胰岛素有关系的,没错,胰岛素就像我们身体里的“门卫”,负责控制血糖的进出。

这两种类型糖尿病都会让人感到口渴,常常想上厕所,乍一看,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的体验。

它们还都是慢性病,可能伴随我们一辈子,让人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对待。

我们再看看它们的不同点。

二度一型糖尿病通常是年轻人的“专利”,像个青春期的少年,发作得比较急,胰岛素的“门卫”根本不够用,身体的免疫系统还会误伤自己的胰岛细胞。

想象一下,这就像家里闹腾的孩子,一下子把门卫给打趴下了。

而二度二型糖尿病则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那些生活方式不太健康的人,像个懒洋洋的中年人,胰岛素还在,但它的反应变得迟钝,血糖也就高高在上。

再说说它们的症状,二度一型的症状来得快且猛,真是“猛如虎”,患者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

而二度二型则是“慢慢来”的风格,血糖在不断上升,却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多人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就携带了这颗“定时炸弹”。

至于治疗方法,这两者也大相径庭。

二度一型糖尿病患者基本上要终生依赖胰岛素,像是永远需要给他们的生活加油。

而二度二型糖尿病患者则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等方式来控制,有些人甚至可以通过减肥、改善生活方式来逆转病情,简直就像“瘦身成功”的励志故事。

生活中,二度一型糖尿病患者得更加注意饮食,时刻关注血糖,就像时刻盯着正在煮沸的水,生怕它溢出来。

而二度二型糖尿病患者则可以选择相对宽松的生活方式,但也不能太过于放纵,毕竟“贪吃”可不是个好主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应对这两种糖尿病的最佳“攻略”。

说到心理状态,这两种糖尿病也会影响人的情绪。

二度一型糖尿病患者有时会感到无奈,毕竟从小就要和病魔抗争。

专家解读《糖尿病分型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专家解读《糖尿病分型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分型六 2型糖尿病(T2DM)
T2DM是糖尿病患者中最主要的群体,其主要发病原因是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患 者临床表型异质性大,表现为:
• 通常发病年龄较大、体型偏胖及代谢紊乱 • 起病缓慢、症状不明显、无需依赖胰岛素治疗 • 可有明确的T2DM家族史 • 常有胰岛素抵抗相关表现,如黑棘皮、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多囊卵巢
体征主要包括患者面容、体型、皮肤表现、脂肪分布、性腺发育 及视力、听力等。
糖尿病的分型诊断依据有哪些?
糖尿病的分型诊断依据有哪些?
二、辅助检查 (一)胰岛β细胞功能
血清C肽是临床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主要指标,为区分糖尿病类 型的重要参考。在临床工作中,可用空腹C肽和随机C肽代替。 刺激后C肽<200pmol/L提示胰岛功能较差; 刺激后C肽<600pmol/L提示胰岛功能受损,应警惕T1DM或
常见的胰岛自身抗体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 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原2抗体(IA-2A)和锌转运 体8抗体(ZnT8A),多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性T1DM。在已知胰 岛自身抗体中,GADA敏感性最高,建议将其作为糖尿病免疫 分型诊断的首选指标。 推荐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应对所有糖尿病患者筛查GADA。对于 条件有限者,至少应在疑诊T1DM患者中筛查抗体。若GADA 阴性,应加测IA-2A和ZnT8A;如3个常见胰岛自身抗体均阴性 ,而临床表型仍疑似T1DM,有条件者可行胰岛抗原特异性T细 胞检测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易感基因检测辅助分型。
分型四 GDM与妊娠显性糖尿病
妊娠期显性糖尿病:与GDM不同,妊娠期显性糖尿病是在孕期发现 的,已达到非孕人群糖尿病诊断标准,其糖代谢紊乱大多不会在妊娠 结束后恢复正常。患者糖代谢紊乱多发生在孕前,但未被发现,致使 其糖尿病诊断时间在妊娠期。 因此,建议将妊娠显性糖尿病按照非妊娠的筛查流程分型诊断。

医学专题抗糖尿病药分类及特点

医学专题抗糖尿病药分类及特点
超短效胰岛素分类 品种:优泌乐(Humalog)赖脯胰岛素
诺和锐 (Novolog)门冬胰岛素
性状:无色澄清溶液 途径:皮下注射
肌肉注射 静脉点滴
28
超短效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
✓作用机制:普通短效可溶性人胰岛素皮下注射后形成六聚体, 与单体形成一定的聚合-解离平衡,释放到血液需要一定的时间, 赖脯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注射到皮下后单体聚合成六聚体的倾向 降低,能够快速释放入血 ✓药动学差异:起效迅速 ✓给药时间:餐前或餐后立刻给药 ✓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后:
23
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特点
短效胰岛素的利与弊
• 注意事项 – 短效胰岛素在皮下存在吸收过程,导致其峰形较宽,和人的 正常生理分泌模式有一定差异 – 短效胰岛素餐前30分钟用药不易把握,进餐时间提前容易导 致血糖控制不佳,进餐时间延后容易发生低血糖
• 用药特点: – 短效胰岛素一般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是糖尿病患者控制 血糖、特别是餐后高血糖最常用的剂型 – 用药后30分钟内须进食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 通常与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合并使用
持续 2-5 hr 6-8 hr
8 hr 24 hr 36 hr
注射时间 餐时 餐前30分钟 餐前30分钟 每日2次 每日1次 每日1次
20
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特点
胰岛素单体
胰岛素六聚体
21
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特点
胰岛素多聚体与吸收
22
短效胰岛素
品种:诺和灵R,优泌林R,甘舒霖R 胰岛素注射液(猪)
×
12
胰岛素的制剂加工-加入添加剂
加入蛋白质使胰岛素 在体内缓慢释放
两种方法
对胰岛素粒子大小 进行修饰
胰岛素
蛋白质 (精蛋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型糖尿病的特点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是“三多一少”,这些症状都无情的折磨着糖尿病患者,给众多的
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很多人对糖尿病的认识不深,特别是对一型糖尿
病与二型糖尿病存在疑惑,糖尿病就糖尿病呗,还分那么详细干什么呢?
1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是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
使用。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
以前对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叫法,由于这种叫法常常会引起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误解,现已被医学界弃之不用。

那么,除此之外,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还有哪些区别呢?
特点一:对于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
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

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
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

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
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特点二:很多的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
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
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

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
2型糖尿病。

特点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

无论
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特点四:大量的临场试验表明,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
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

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
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
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
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
常见。

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
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特点五:专家建议,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
糖药一般无效。

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
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
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一型糖尿病的饮食建议
下面是糖尿病治疗专家提出的一些建议:
1、平衡膳食。

实际上,糖尿病患者什么都可以吃,关键是吃什么,吃多少量。

单一
食品不能满足人体的多种营养素的需要,所以必须通过多样化的饮食,达到饮食平衡。


衡膳食遵循的原则:粗粮细粮搭配,荤素搭配,不挑食、不偏食,好的不要多吃,赖的也
不要少吃。

2、炒菜宜用植物油(如红花子油、玉米油、大豆油、葵花油等);忌用动物油(猪油、牛油、肥肉、奶油等)。

宜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烤、烧、炖等烹调方式。

3、一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不可太咸,并应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内脏(脑、肝、腰子等)、蟹黄、虾卵、鱼卵等。

患者有胆固醇若过高则蛋黄每周以不超过三~四个
为原则。

4、多选用富含纤维质的食物,如全谷类的主食,未加工之豆类、蔬菜及水果,可改
善血糖的升高,是一型糖尿病饮食不合缺少的食物。

含淀粉质高的食物,如甘薯、马铃薯、芋头、玉米、菱角、栗米、毛豆、干豆类(黄豆、红豆、蚕豆等),及咸的中西式点心
(如蟹壳黄、烧卖、寿司、萝卜糕、咖喱饺、鸡卷等),在安排一型糖尿病饮食中不可任
意食用,须按计划食用。

5、当血糖尚未控制好时暂不要吃水果,当血糖控制达标后再试着吃水果,即在两顿
饭之间血糖最低时吃水果,于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2小时测测血糖,吃什么水果,吃多
少量,以血糖不高为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