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合集下载

眩晕中医护理方案优化措施

眩晕中医护理方案优化措施

眩晕中医护理方案优化措施一、引言眩晕是指人在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下感觉自身或周围环境旋转、晃动或倾斜的一种不适感觉。

眩晕不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导致其工作能力下降和心理压力增加。

对于眩晕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对于其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探讨眩晕中的护理方案并提出相关的优化措施。

二、眩晕中医护理方案的基础原则1. 辨证论治:中医强调对眩晕症状的不同病因进行辨证施治,因此,护理方案中应加强对患者的病情分析,正确识别病因,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2. 阳和平补:阳和平补即通过调整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关系来缓解眩晕症状。

在护理方案中应注意患者饮食的合理搭配,遵循中医的阴阳平衡原则,鼓励患者摄入温热性食物,如姜、肉类等,以达到平补的目的。

3. 调理气血:中医护理方案中注重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通过按摩、艾灸、针灸等方式来促进气血的顺畅流动,缓解眩晕症状。

4. 心理疏导:对于眩晕患者来说,心理因素也是引起症状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护理方案中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如音乐疗法、沉思冥想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紧张情绪。

三、眩晕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措施1. 定期维持治疗眩晕是一种复杂的病症,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维护。

在护理方案中,应重视患者的定期复诊和治疗,确保病情得到稳定控制。

同时,护理人员应和医生密切合作,掌握患者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2. 个性化指导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眩晕症状都有所不同,因此,护理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

对于贫血、肝肾不足等较为明显的体质失调的患者,可以加强饮食调理和相应的中药治疗。

对于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的患者,可以采取心理疏导的手段,如推拿按摩、音乐疗法等。

3. 应用中药疗法在中医护理方案中,中药疗法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辨证施治,如采用黄芪、熟地、当归等中药来调理患者的气血,缓解眩晕症状。

此外,也可以采用中药外敷、中药浸泡等方式,来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眩晕的程度。

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价值观察

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价值观察

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价值观察眩晕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头晕、眩晕、幻觉和肢体活动感知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伴有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医学,对眩晕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疗效,其护理方案在眩晕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对中医护理方案在眩晕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观察和分析。

中医护理方案是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等多种手段。

对于眩晕病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中药疗法。

中医认为眩晕病的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肝阳上亢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中药治疗中常选用补肝益肾、养血安神的药物,如龙骨、牡蛎、当归等,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协调,从而缓解眩晕病的发作。

其次是针灸疗法。

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对眩晕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常用的穴位包括风池、合谷、太冲等,通过针灸刺激调整机体气血运行,缓解眩晕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最后是推拿疗法。

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调整机体气血,改善脏腑功能的疗法,对眩晕病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搓、揉、按、捏等,可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缓解眩晕病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治疗效果好。

中医护理方案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能够全面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提高治疗的综合效果,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更好的缓解。

2. 降低治疗风险。

中医药治疗眩晕病相对较为安全,中药材多为天然植物、矿物,不易产生明显的副作用,针灸、推拿等疗法也是以自身调节功能为主,风险较小,对患者的身体没有太大的损害。

3. 丰富治疗手段。

中医护理方案采用多种手段综合治疗,针对不同的症状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给医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也给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希望。

4. 促进康复。

中医护理方案可通过调理机体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改善眩晕病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自身的抵抗力,促进康复。

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价值观察

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价值观察

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价值观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已成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价值也日益受到重视。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中医护理方案对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价值,本文将对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价值进行观察和探讨。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患者在生活中会出现头晕眼花、耳鸣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目前,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以及一些物理治疗,但是长期使用药物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相比之下,中医护理方案在治疗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中医护理方案注重以整体观念、预防为主,辅以个体化的诊疗措施,注重调整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对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些中草药也被认为在治疗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如天麻、白芍、当归等,这些中草药在调整神经系统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相比之下,中医护理方案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的威胁要小得多。

中医护理方案也注重调整患者的生活习惯,如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食用清淡健康的饮食,并且在心理上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支持,这些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在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中医护理方案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病情复发率,对于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价值观察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些人对中医护理方案仍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认为中医护理方案可能会起不到治疗作用。

中医护理方案的具体疗效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增加更多的临床实践和科学验证。

《眩晕(后循环缺血)中医护理方案》的制定及临床应用

《眩晕(后循环缺血)中医护理方案》的制定及临床应用

新疆中医药2020年第38卷第2期50Xin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20Vol.38No.2•护理园地•《眩晕(后循环缺血冲医护理方案》的制定及临床应用马晓健,代文科(平度市中医医院,山东青岛266700)摘要:总结《眩晕(后循环缺血)中医护理方案》的制定及临床应用体会。

参照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2013年)、耳眩晕(梅尼埃病)等39个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结合临床护理,制定出《眩晕(后循环缺血)中医护理方案》,内容包括证候要点、症状/证候施护、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健康指导、护理难点、护理效果评价。

2019年1月至7月,有252例眩晕(后循环缺血)患者采用《眩晕(后循环缺血)中医护理方案》,并进行护理效果评价,方案实用性强43例(17%),实用性较强192例(76%),实用性一般15例(6%),不实用2例(1%),客观地反映了《眩晕(后循环缺血)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实施效果。

关键词:眩晕(后循环缺血);中医护理;效果评价《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艸明确指出,推动中医护理发展,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创新中医护理模式,提升中医护理水平。

2013年至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陆续下发了52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没有涵盖眩晕(后循环缺血)中医护理方案,而眩晕(后循环缺血)的患者是脑病科的优势病种,大约占所有诊疗患者的24%,科室按照眩晕(后循环缺血)的护理常规运用耳穴贴压、穴位按摩、艾灸、穴位贴敷等中医护理技术,通过辨证施护解决各种症状。

2019年1月将眩晕护理常规与眩晕(后循环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倒进行整合优化,形成一个新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于临床,效果较好。

报道如下。

1方法1.1制定《眩晕(后循环缺血)中医护理方案》参照眩晕(后循环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结合《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沪里的眩晕护理常规和本科室患者特点,制定《眩晕(后循环缺血)中医护理方案》,内容包括证候要点、症状/证候施护、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健康指导、护理难点、护理效果评价六大部分。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1. 情志护理:失眠患者常因焦虑、紧张等情绪导致症状 加重,因此需进行情志护理,包括安慰患者、减轻其紧 张情绪,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
3. 生活起居: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 度劳累,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
详细描述
2. 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刺激 性食物,可食用养心安神的食物,如莲子、桂圆、红枣 等。
02
中医护理方案
饮食护理
饮食有节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不过饥过 饱,少吃油腻、辛辣、生冷食物
,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
合理搭配
饮食应合理搭配,营养均衡,多 吃蔬菜、水果、全谷类、低脂肪 食品,适量食用鱼类、禽类、豆
类等优质蛋白质。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食用辣椒、生姜、生蒜、浓 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
气血亏虚
由于患者身体虚弱,气血 不足,无法滋养头脑,导 致眩晕。
肾精不足
由于患者肾精不足,无法 滋养头脑,导致眩晕。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原发性高血压病 史,患者容易遗传高血压 。
体重大小
体重大小与原发性高血压 的发生密切相关。
饮食习惯
摄入过多的盐和脂肪,缺 乏运动等不良饮食习惯可 能导致原发性高血压。
4. 中药泡脚:可选用酸枣仁、夜交藤等中药进行泡脚 ,以缓解失眠症状。
Hale Waihona Puke 头痛的中医护理方案总结词:头痛是眩晕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医护 理方案包括情志护理、饮食调理、生活起居和穴位按摩 等方法。
1. 情志护理:头痛患者常因情绪波动导致症状加重,因 此需进行情志护理,包括安慰患者、减轻其紧张情绪, 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
3. 生活起居: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 度劳累,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2.症状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眩晕发作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等。
3.体征检查:关注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面色等生命体征变化。
4.心理评估: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其恐惧、焦虑等情绪。
5.生活习惯:了解患者饮食、睡眠、运动、作息等生活习惯。
三、护理措施
1.辨证施护:
(1)肝阳上亢型: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刺激;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
4.自我监测:教会患者监测自身症状,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护理措施。
五、护理评价
1.通过定期评估患者的眩晕症状,监测护理效果。
2.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包括饮食、睡眠、心理状态等方面。
3.收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指导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六、注意事项
1.护理人员需具备专业的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
第2篇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引言
眩晕病是临床常见病症,其特点是发作性、反复性及症状多样性。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通过精心制定的护理方案,旨在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下为针对眩晕病制定的中医护理方案。
二、护理评估
1.病史收集:详细记录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及个人生活习惯。
2.症状观察:监测眩晕发作的频次、强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第1篇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
眩晕病是临床常见病症,其病因复杂,涉及多个学科。中医在治疗眩晕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辨证施治、整体调理,结合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方案旨在规范中医护理流程,为眩晕病患者提供全面、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二、护理评估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病因、病程、发作频率、伴随症状等。

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价值观察

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价值观察

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价值观察1. 引言1.1 背景介绍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具有临床症状多变、复发率高的特点,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

眩晕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备受关注。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持续性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患者长期存在血压升高的状态会导致全身多个脏器功能受损,其中包括对内耳、血管和心脏等器官的影响。

这些器官的异常功能与眩晕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随着中医护理方案在眩晕病及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疗法在调节患者体内环境、改善微循环、减少心血管负荷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和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可行性方案,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及其价值观察。

通过对眩晕病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进行中医视角的解读,分析中医护理方案在治疗眩晕病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观察中医护理方案在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身体状况和症状改善上的疗效,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整体调理中的意义。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和治疗提供更多中医药的选择,拓展现代医学对于眩晕病和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为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2. 正文2.1 中医视角解读眩晕病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眩晕病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是中医领域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

中医认为眩晕与血压密切相关,根据中医理论,眩晕是由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症状。

在中医看来,眩晕病多为肝阳上亢、肾阴不足引起,而原发性高血压则主要表现为肝火上炎、肝阳上亢等病机。

从中医角度来看,两种疾病都与肝阳上亢、气血不畅等因素有关,可见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眩晕中医护理计划实施总结与分析.doc

眩晕中医护理计划实施总结与分析.doc

眩晕中医护理计划实施总结与分析眩晕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与分析一、基本情况眩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中医护理十三大优势病种”之一。

6月XXXX,我科治疗眩晕26例。

所有患者均纳入《中医眩晕疾病护理方案》的实施对象,包括0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4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风痰失调14例,阴虚阳亢4例,痰瘀闭窍4例,气血两虚3例,肾精不足1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护理方法:血压监测、体位护理、活动指导、情绪护理、口腔清洁、辩证饮食指导、防跌倒护理、肛周清洁、药物护理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埋豆、穴位敷贴、中药浸泡清洗、穴位按摩、中药熏蒸清洗、中药离子导入、艾灸和针灸。

二、护理方案应用分析(1)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1。

主要辨证护理方法的应用主要症状的病例数辨证护理方法实施人时百分比眩晕26体位26100%监测血压1973%安全护理26100%头痛1监测血压1100%体位1100%情绪护理1100%心悸气短2活动2100%情绪护理2100%药物护理2100%呕吐痰唾液16体位1062.5%口腔清洁16100%药物护理1593 活动指导2100%情绪护理2100%指导睡眠促进措施2100%厌食稀便8肛门周清洁8100%药物护理562.5%饮食护理787.5%颈部不适1姿势11 00%情绪护理1100%活动1100%腰酸膝软1体位1100%饮食护理1100%恶心呕吐1体位1100%口腔清洁1100%药物护理1100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平均病例数(次)平均天数(天)百分比(%)耳穴豆埋266.210.8100穴位敷贴20 .817.6中药浸泡与冲洗71.81.826.9穴位按摩205.15.176.9艾灸31.11.111.5针灸93.953.9534.6中药熏蒸与冲洗81.61.630.8中药离子导入在20.40.47.6应用中医护理技术频率较高的项目是耳分析原因:耳穴埋豆和穴位按摩操作方便,适应症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健康指导
(二)饮食指导 1.指导患者正确选择清淡、高维生素、高钙、
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饮食。 2.肾气亏虚证:饮食宜富营养,如甲鱼,淡菜,
银耳等,忌食煎炸炙烤及辛辣烟酒。日常可以 黑芝麻、核桃肉捣烂加适当蜂蜜调服。 3.痰瘀互结证:少食肥甘厚腻、生冷荤腥。素 体肥胖者适当控制饮食,高血压患者饮食不宜 过饱,急性发作呕吐剧烈者暂时禁食,呕吐停 止后可给予半流饮食。可配合食疗,如荷叶粥 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 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 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 每晚睡前1次。
6.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 制剂,每日1次。
7.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可选择的穴位双足 涌泉穴,每日1次。
6
整理ppt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5.遵医嘱穴位按摩,常用穴位有太阳、印堂、 风池、百会等穴。
6.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内 分泌、神门、皮质下、交感、降压沟等穴位。 隔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
7.遵医嘱穴位贴敷:贴敷两侧太阳穴。 8.目赤心烦、头痛者,可用菊花泡水代茶饮。
7
整理ppt
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 环境宜清静,避免声光刺激。 2.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 及血压等变化。 3.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若出现血压持续 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 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 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4
整理ppt
5
整理ppt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二)头痛 1.观察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
随症状。 2.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血压异常及时报
告医师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3.头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改变体
位时如起、坐、下床动作要缓慢,必要时有人 扶持。 4.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环境嘈杂 等不良因素。
者采取正确体位,以防止发生窒息,可按 揉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以降血 压止吐。
10
整理ppt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3.呕吐甚者,中药宜少量多次频服,并可在 服药前口含鲜生姜片,或服少量姜汁。
4.呕吐停止后协助患者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漱 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5.饮食宜细软温热素食,如生姜枇杷叶粥或 生姜陈皮饮,忌食生冷、肥甘、甜腻生痰 之品。
者,可给予有商调式音乐,有良好制约愤 怒和稳定血压作用,如《江河水》、《汉 宫秋月》等;如阴虚阳亢者,可给予羽调 的音乐,其柔和清润的特点可有助滋阴潜 阳的作用,如《二泉映月》、《寒江残雪 》等。
14
整理ppt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三)中药药枕:将夏枯草、菊花、草决 明和晚蚕砂匀量装入布袋制成枕芯枕于头 部,通过药物的发散作用以达到清肝明目、 息风化痰之功效。
整理ppt 1
整理ppt
一、常见 ),胫痠膝软和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 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 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二)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 涎,胸痛(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 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 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 ,脉涩。
2
整理ppt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三)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 ,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 舌红苔黄,脉弦数。
(四)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 ,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 弦细而数。
3
整理ppt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眩晕 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2.注射给药 (1)静脉滴注扩血管药应遵医嘱调整滴速,
并监测血压、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变化, 指导患者在改变体位时要动作缓慢,预防 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如出现头晕、眼花、 恶心等应立即平卧。
13
整理ppt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二)五音疗法 据不同证型选择不同的音乐,如肝火亢盛
晕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闭目养神, 减少头部晃动,切勿摇动床架,症状缓解 后方可下床活动,动作宜缓慢,防止跌倒。
17
整理ppt
四、健康指导
3.为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佩戴变色眼镜, 不宜从事高空作业。
4.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血压,如实做好记录, 以供临床治疗参考。
5.指导患者戒烟限酒。
18
整理ppt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心、 交感、神门、枕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内关、通里,配 穴取大陵、心俞、膻中、劳宫、照海等穴位。
9
整理ppt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四)呕吐痰涎 1.急性发作呕吐剧烈者暂禁食,呕吐停止后
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饮食。 2.出现恶心呕吐者及时清理呕吐物,指导患
19
整理ppt
四、健康指导
4.肝火亢盛证:饮食以清淡为主,宜食山楂、 淡菜、紫菜、芹菜等,禁食辛辣、油腻及 过咸之品。
11
整理ppt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中药与西药的服药时间应间隔1~2小
时左右,肾气亏虚证中药宜温服,肝火亢 盛证宜凉服。 (2)眩晕伴有呕吐者宜姜汁滴舌后服,并 采用少量频服。 (3)遵医嘱服用调节血压的药物,密切观 察患者血压变化情况。
12
整理ppt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心悸气短 1.观察心悸发作是否与情志、进食、体力活
动等变化有关。 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观察患者心率、心
律、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等变化。 3.心悸发作有恐惧感者,应有专人陪伴,并
给予心理安慰。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神 类药物。
8
整理ppt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15
整理ppt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四)特色技术 1.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 2.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3.耳穴贴压(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 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16
整理ppt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保持安静,舒适,空气新鲜,光线不
宜过强。 2.眩晕轻者可适当休息,不宜过度疲劳。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