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材料
天宫一号资料 (3)

天宫一号资料1. 简介天宫一号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一款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在中国空间站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国航天员提供一个长期在轨工作和居住的空间环境,并进行空间科学实验以及技术验证。
天宫一号天宫一号天宫一号的设计寿命为两年,总重量约为8.5吨。
该空间实验室由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组成。
核心舱具备实际居住条件,包括舱内气候控制、生命支持系统、通信设备等。
实验舱则用于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可以容纳一些科学仪器和实验设备。
2. 发射与进入轨道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在中国四川省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G火箭发射升空。
发射成功后,天宫一号进入预定轨道。
首次发射成功后,中国国家航天局对天宫一号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其各系统正常工作。
随后,2011年11月1日,中国的神舟八号飞船进行了成功的无人自主交会对接。
这次对接验证了中国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方面的能力,并为后续的载人任务做好了准备。
3. 载人任务天宫一号不仅仅是一个空间实验室,还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2012年和2013年,中国成功进行了两次载人任务,分别是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
神舟九号于2012年6月16日发射,搭载了3名航天员。
航天员成功进入天宫一号,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并成功返回地面。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能够进行载人航天任务的国家。
神舟十号于2013年6月11日发射,同样搭载了3名航天员。
神舟十号的任务主要是进行空间交会对接的实验,并进一步验证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环境中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4. 科学实验与技术验证天宫一号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
在两次载人任务中,航天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包括生物科学实验、物理实验、材料科学实验等。
其中,一项名为“太空颗粒物理实验”的科学实验,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太空颗粒与人造卫星的相互作用现象,使得科学家更加了解大气层中的微粒和宇宙射线的相互作用过程。
天空一号资料

天空一号资料第一篇:天空一号资料天宫一号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天宫一号(Tiangong-1或Heavenly Palace 1)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
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3]由于天宫一号是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中的被动目标,所以叫“目标飞行器”(Target spacecraft,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即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
而之后发射的神舟系列飞船,将称作“追踪飞行器”,入轨后主动接近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即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2011年9月29日晚,胡锦涛、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等领导同志亲临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导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任务并观看了发射实况,与航天科技工作者亲切握手,祝贺飞行器发射发射成功;温家宝、贺国强等领导同志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等党组领导的陪同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指导、观看天宫一号发射,亲切慰问航天科技工作者并对发射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主要任务:1)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作为交会对接的目标,与神舟八号配合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
(2)保障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期间的生活和工作,保证航天员安全。
2011年航天事业与化学相关热点

2011年航天事业与化学相关热点——天宫一号“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天宫一号”上的高压半刚性太阳电池翼,采用了碳纤维框架加玻璃纤维网格的半刚性结构,首次使用了铝锂合金(以锂为主要合金元素的新型铝合金,最大特点是密度低,比强度、比刚度高,耐热性和抗腐蚀性能好,可进行热处理强化),成功为舱段质量减轻10%。
由于航天事业的发展代表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同时航天事业中涉及了大量的新技、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与化学相关的知识,也是高考命题的热门素材之一。
其命题方向为对新材料相关制备的考查,与物质分离、鉴别等实验内容联系的考查。
【例1】“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采用了铝锂合金为原材料,成功为舱段质量减轻10%,提高了飞行器的载重量。
工业上用硫酸与β—锂辉矿(LiAlSi2O6和少量钙、镁杂质)在250~300℃下反应生成Li2SO4、硅铝化合物及MgSO4等,其工业生产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 锂铝合金强度大,质量轻,适宜用作航空航天材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B.铝制容器可盛装热的浓硫酸C.K与水反应比Li与水反应剧烈D.铝和锂形成的合金改变了材料的化学性质(2)沉淀X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
(3)请解释生产流程中前后两次使用的Na2CO3溶液浓度不同的原因(4)将盐酸与碳酸锂完全反应后的溶液进行蒸干得到固体,再将其熔融电解生产锂。
电解时产生的氯气中会混有少量氧气,请解释混有少量氧气的原因。
(5)“天宫一号”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被固定在高压半刚性太阳能电池翼上,我国航天器电源首次应用这种技术。
单晶硅是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
通常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铁、铝、硼和磷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制得高纯硅。
①已知四氯化硅及杂质的性质如下表所示,据此,提纯四氯化硅的最佳方法是。
天宫一号与物理

天宫一号与物理曹县常乐集乡中学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于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9月30日16时09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成功实施第2次轨道控制,近地点高度由200公里抬升至约362公里,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
这次轨道控制是在天宫一号飞行第13圈实施的。
此前,在30日1时58分,天宫一号飞行至第4圈时,北京飞控中心对其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轨道控制,使其远地点高度由346公里抬升至355公里。
经过两次轨道控制,天宫一号已从入轨时的椭圆轨道进入近圆轨道,为后续进入交会对接轨道奠定了基础。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陈宏敏介绍,近地航天器发射后,受高层大气阻力的影响,其轨道高度会逐渐缓慢降低。
通过此次轨道抬升,预计可使天宫一号在神舟八号发射时,轨道高度自然降至约343公里的交会对接轨道,从而尽量减少发动机开机,节省燃料。
有关专家表示,进入在轨测试轨道后,地面人员将对天宫一号平台上的交会对接机构等各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稳定性进行测试,还将利用搭载的有效载荷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活动。
此外,记者30日从中国航天员中心获悉,天宫一号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已经启动,转入自主运行状态,航天员进入“天宫”前将建立载人环境。
目前,天宫一号暂不需建立适合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因此,维持氧气、温湿度、二氧化碳、压力等指标的系统正在以无人方式运行。
而航天员未来在太空工作、生活和实验所需要的产品,部分已经跟随天宫一号上天。
它们将以无人飞行的状态运行数月,等待航天员进入“天宫”后启用。
物理试题:1、天宫一号飞船在太空遨游,它是否受力的作用,为什么?答案:通过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不受力的物体必然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飞船在太空遨游,如果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不受力(合外力为0)如果不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必然受力(如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飞船受地球引力提供向心力,但在飞船这个非惯性系中,感觉似乎不受力,就像在自由落体的电梯里,里面的人感觉失重一样)2、航天员在太空中要穿特制的宇航服,宇航服的作用很多,你能说出几点吗?答案:航天服是保障航天员的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的个人密闭装备。
化工材料护航“天宫一号”

替传统材料 ,从而为舱段减重l%。而 “ 0 天宫一号”上
使 用 的 全 套橡 胶 密 封 件 ,使 用 寿 命达 N3 年 ,可 确 保 o
“ 天宫一号 ”与飞船对接时的密封效 果和其 内部的空
气环 境及 航天 员的生命安 全 。
为 “ 天宫一号 ”提供润滑油 的中国石化长城润滑 油合成油脂厂主管工程师辛虎表示 , “ 天宫一号”进 入太空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正对太 阳的一面在 10 0 ̄ C,背对太阳的一
保证 性 能 ,航 天润 滑 油 必 须 在级 别最 高 的超 净 间里 生
绍 ,与普通黏合剂相比 ,这种黏合剂的最大特点是在 室温条件下就可以快速固化 ,具有耐高温 、低温、韧 性高的特性 ,使 “ 天宫一号”很好地适应温差较大的
产 ,里面的尘埃要通过离子计数 器进行计数 ,达到标
准才 能生 产 。
一 z l 矗 m 昌 0. 1 0
吨 ,特 别是高尔夫球杆、渔具 、网球 拍、赛艇等民用 体育休 闲产 品对碳纤维材料 的需求量也在 E益增加 , t 已占到消费总量的8 % 0 以上 。但 目前 国内真正掌握碳纤
百姓也享受到才算是真英雄。 “ 拿我们开发的 ‘1 ’黏合剂来说 ,除了用于航 94 天军工、轮船 、无线电仪表 等产 品外 , 目前还可以用 于黏合木 材、陶瓷等材料。咱们家里 的瓷器摔坏 了, 用 ‘1 ’黏好后比原来还结实。此外 ,一些高档的仿 94 古家具 、冰箱 、洗衣机外层涂料等也会使用到这种黏
合剂 。”汪延 禄说 。
维核心技术的企业寥寥无几 ,高端碳纤维产品仍以进 口为主 。因此 ,付晓清认为 ,国内企业应尽早攻克碳 纤维核 心技术 ,不但仅仅满足航天领域 的需求 ,更要 满足民用需求 。他表示 ,所有为 “ 天宫一号”提供了 产品的化 工企业 ,下一步 ,都应该将民用市场作为努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
它于2011年9月29日成功发射并进入了地球轨道,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天宫一号是中国航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太空科学实验、空间技术试验和航天医学实验等方面的研究。
它的主要任务是验证各种新技术和装备在太空环境下的可行性,并为未来中国航天发展奠定基础。
天宫一号的总长达到了10.4米,最大直径为3.35米,总质量达到了8.5吨。
它有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实验舱和资源舱。
资源舱包括了太阳能电池板和推进装置等,为天宫一号提供了能源和动力。
实验舱是宇航员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内部设置有舱段和舱面两个部分。
舱段是宇航员居住和办公的区域,舱面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场所。
天宫一号的发射是经过了多年的研究和试验才取得的重大成功。
自从2001年中国航天员自主进入太空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天宫一号的发射不仅体现了中国航天工程的强大实力,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新成就。
天宫一号的发射不仅仅是中国航天技术进步的象征,更是中国探索宇宙、实现航天梦想的重要一步。
它不仅为中国在太空科学实验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中国航天员的训练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天宫一号的发射对于中国航天事业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向了新的里程碑,为中国未来的航天计划和探索铺平了道路。
同时,它也加强了中国航天与国际合作的机会,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天宫一号的发射和运行不仅仅意味着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实力和决心。
中国将继续致力于航天事业的发展,并在未来探索更多未知领域。
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必将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相信,中国的航天梦想将会实现!。
思想品德中考时政热点之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的美丽相遇

2012年中考时政热点之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的美丽相遇【关键词】天宫一号自主创新科教兴国载人航天精神【热点材料】材料一2011年11月3日凌晨,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轨道实现自动对接,为建设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
飞船与在轨等待34天的目标飞行器依靠微波雷达、激光雷达和电视摄像机的引导,经历了捕获、缓冲、拉近、锁紧的过程,最终实现连接,形成组合体。
14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
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交会对接瞬间中国迈向太空的征程始于1970年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中国至今已将6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实现了航天员舱外活动。
空间交会对接重大突破将为中国2020年左右建成空间站奠定关键技术基础。
空间站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最重要平台之一。
材料二交会对接大事记2011年9月29日21时“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11月3日1时36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首次交会对接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11月14日20时第二次交会对接成功。
11月16日神八与天宫一号分离。
11月17日神舟八号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区。
2012年神九、神十将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
其中至少有一次是载人飞行。
【命题预测】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的成功对接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中考可能会以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相关的一系列时事材料为载体,设计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等题型,考查考生对自主创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科技与创新、民族精神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我们必须开拓视野,了解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相关的一系列时事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时事材料进行分析和思考。
【考点链接】1.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
关于天宫一号的资料

关于天宫一号的资料篇一:关于天宫一号的资料天宫一号结构组成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雏形,设计使用周期为2年。
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长约9米、最大直径3.35米、重量约8.5吨,采用两舱结构,分别是实验舱和资源舱。
实验舱本体分为前锥段、圆柱段和后锥段。
密封的前锥段和柱段为航天员短期驻留提供了在轨生活工作空间,可容纳3名航天员生活;后部非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设备;在前锥段前部还装有空间交会对接设备。
资源舱则包括发动机和电源装置等,外部安置太阳翼,用于提供轨道与姿态控制、电力能源供应、热控环控。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将使用折叠式的5片太阳能电池板,这是中国中低轨道航天器最复杂的太阳翼设计。
天宫一号基本资料【发射目的】属于航天发射第二步第二阶段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为中国航天第三步建设空间站做准备。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的名称,将于2011年9月27-30日在酒泉卫星基地择机发射,发射后两年内将分别与后续发射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对接。
天宫一号只是空间站的雏形、是试验性空间站。
那么试验性空间站有哪些特点?它和其他国家的空间试验站有何不同呢?试验性空间站和其他空间站之间主要存在六大区别。
【任务目标】发射后两年内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完成对接任务,形成一个小型空间实验室。
【发射意义】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为我国建设空间站做准备。
【运载火箭】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技术难点】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完成对接是此次任务的技术难点。
两个航天器必须在高速飞行的状态下,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如失误则有相撞风险。
【使用寿命】设计使用寿命约2年。
天宫一号后续任务中国未来的空间站的名称叫天宫。
这是一个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寄托了华人无限憧憬的名字。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为三步走:一是航天员上天;二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实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三是建立永久性空间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载人航天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
高10.4米、重8.5吨,分为实验舱和资源舱,舱体的最大直径达3.35米。
天宫一号的电源分系统的所有设备(太阳能电池翼)都在资源舱内,并包括了为飞行器提供能量的燃料。
天宫一号的导航与制导系统中6个控制力矩陀螺也在资源舱内。
导航与制导系统的用途是在天宫一号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之际负责寻找目标,而控制力矩陀螺则会对天宫一号进行精确的姿态控制。
电源,太阳能“翅膀”采用新工艺:碳纤维框架加玻璃纤维网格的半刚性结构形式。
锗基化合物太阳电池因其高效率、高电压和高特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空间卫星。
天宫一号的飞行姿势靠资源舱,它采用了铝锂合金作为原材料,成功为舱段减重10%。
资源舱推进分系统先进复合材料承力锥台是天宫一号的重要结构件。
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资源舱包括发动机和电源装置等,用于提供轨道与姿态控制、电力能源供应、热控环控,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
但是资源舱推进分系统主承力结构件外形尺寸大,可分配的结构空间和结构重量小,载荷条件苛刻,我国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承力锥台结构方案,用蜂窝夹层结构与复合材料十字梁组合结构作为主承力结构件,该设计方案优于金属面板方案,解决了推进分系统结构空间小、有效载荷难以布局的难题。
在产品设计、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破解了大型复合材料结构的有限元设计方法及其在复杂载荷作用下的承载能力、主承力蜂窝夹层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等问题,攻克了产品模具设计技术、十字梁整体成型工艺、主承力高精度要求的蜂窝板成型工艺、大型复杂结构的装配工艺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满足了天宫一号承力锥台工艺制造需求。
作为重要承力结构件的相机支架,设计要求五“高”:尺寸精度及形位精度要求高;线膨胀系数要求高;结构弹性模量要求高,变形要微米数量级;产品基频高,达100Hz以上;应用系统空间光学相机结构传动轴的安装支座也是主要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由碳纤维主轴、副轴轴盖、底座以及钛合金轴套等零部件组成。
碳纤维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其含碳量随种类不在90%以上。
碳纤维具有一般碳素材料的特性,如耐高温、耐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但与一般碳素材料不同的是,其外形有显著的各向异性、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沿纤维轴方向表现出很高的强度。
碳纤维比重小,因此有很高的比强度。
碳纤维是由含碳量较高,在热处理过程中不熔融的人造化学纤维,经热稳定氧化处理、碳化处理及石墨化等工艺制成的。
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它的比重不到钢的1/4,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一般都在3500Mpa以上,是钢的7~9倍,抗拉弹性模量为23000~43000Mpa亦高于钢。
因此CFRP的比强度即材料的强度与其密度之比可达到2000Mpa/(g/cm3)以上,而A3钢的比强度仅为59Mpa/(g/cm3)左右,其比模量也比钢高。
实验舱是全密封的环境,对接完成后航天员进舱进行工作、训练,一些必要的生活活动、睡眠等也都在这里进行。
内设睡眠区(包括航天员睡眠所用的睡袋)以及使航天员保持骨骼强健的健身区。
舱体结构密封件,是航天飞船、空间站等舱体结构密封的关键部件,对隔离舱体与外层空间、支撑宇航员安全独立的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一只往返于天地之间的运输船,则“天宫一号”就是建在太空的一个“房子”,是未来航天员在太空工作、生活的“太空家园”。
相比于以往飞船密封件,“天宫一号”密封件留轨运行时间更长,产品规格更多,安全性、稳定性要求更高。
“天宫一号”是未来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太空家园”,必须要保证舱内压力、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人体生存条件。
“天宫一号”密封件除了要求密封性能安全可靠外,还要求材料安全无毒,能经受住-70到200℃高低温交变、高真空、强紫外辐射、带电粒子辐照和原子氧侵蚀等各种复杂环境的长期考验,不产生降解、老化和龟裂,始终保持“严丝合缝”。
密封材料:氟油。
材料要求能在-70℃至200℃高低温交变、高真空、强紫外辐射等环境下,经受长期考验而性能不变。
选好胶材后,还要设计产品模具。
和以往飞船不同的是,“天宫一号”密封件形状各异、规格不一,大的直径1米多,小的只有十几毫米,密封件尺寸精度误差不超过0.01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5,许多形状的密封件在以往飞船中从未涉及。
实验舱前端装有被动式对接结构,可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
天宫一号此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空间交会对接,对接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其姿态控制系统,而姿控系统使用耐辐照石英玻璃作为光学材料,既能滤紫外线,又耐宇宙线辐射、耐近千度的高温,还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
高品质铝合金锻件、型材、棒材以及大锻环等,主要用于“天宫一号”工程的结构件、零部件和太阳能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