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史简介

合集下载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2年9月,中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 程,并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发 射载人飞船;第二步,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 建造空间站。此次“天宫一号”的发射就是在完 成第二步的后续任务,并为完成第三步战略目标 打基础。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开发外太空,反对太 空军备竞赛和太空军事化。中国进入太空的目的 主要有以下几点:
3· 西昌卫星发射中 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XSLC)又称 “西昌卫星城”, 位于中国四川省西 昌市西北的幽深峡 谷中,建成于1983 年,专门用于发射 地球静止卫星。


4·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文昌航天发射中心位 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 附近,约北纬19度19 分0秒,东经109度48 分0秒。是中国以前 的一个发 射亚轨道火 箭(如弹道导弹)的 测试基地。现在正在 扩建,将成为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第四个卫 星发射中心。


2007年10月24日18时 05分,搭载着我国首 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 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 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2008年9月25日,中 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 舟七号成功发射,三 名航天员翟志刚、刘 伯明、景海鹏顺利升 空。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秒, 中国首个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11年11月3日,航天飞船神舟 八号开始向天宫一号最后靠拢, 从捕获到锁紧,对接完成约需 10分钟,并且组合体控制权在 天宫一号,最终顺利完成首次 交会对接。 2011年11月14日,神舟八号和 天宫一号开始第二次交会对接, 并顺利完成任务。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飞船在中国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于2016年10月19日凌晨,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2024年中国航天发展史

2024年中国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天发展史一、引言自古以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就充满了无尽的渴望。

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始终承载着民族的梦想与希望。

从古代的观星、制历,到现代的航天科技,我国航天事业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本文将简要回顾中国航天发展史,展现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辉煌历程。

二、古代航天探索1.天文观测早在公元前24世纪的夏朝,我国就有了关于天文现象的记载。

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天象,为农业生产、国家政治、军事征战等活动提供依据。

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古代天文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制历历法是我国古代航天探索的重要成果之一。

从夏朝的《夏小正》,到战国时期的《石氏星经》,再到汉代的《太初历》,我国古代历法不断发展完善。

唐代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更是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3.火药与火箭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得到广泛应用,火箭技术逐渐成熟。

明代,我国火箭技术传入欧洲,对世界航天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现代航天事业起步1.航天机构成立1956年,我国成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标志着现代航天事业的起步。

钱学森、任新民等一批科学家投身航天事业,为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一颗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这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

3.返回式卫星与载人航天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92年,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我国首位太空英雄。

四、航天事业快速发展1.深空探测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开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

2013年,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实现我国航天器首次月面软着陆。

2020年,嫦娥五号探测器圆满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2.北斗导航系统1994年,我国启动北斗导航系统建设。

踏上星途中国航天发展简史

踏上星途中国航天发展简史

卫星技术
通信卫星
中国研制了一系列通信卫星,为 国内外用户提供广播电视、远程
教育、应急通信等服务。
导航卫星
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 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覆 盖全球,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 、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遥感卫星
中国遥感卫星技术不断发展,已 有多颗遥感卫星在轨运行,为国 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城市规 划等领域提供丰富的卫星遥感数
火箭技术
运载火箭系列
中国已建立完善的运载火箭系列,包 括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和 长征五号等,能够满足不同发射需求 。
火箭性能提升
火箭回收技术
中国正在研究火箭回收技术,以实现 火箭助推器和整流罩的重复使用,进 一步降低发射成本。
中国在火箭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提高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适应性 ,同时降低发射成本。
天宫空间站建设
总结词
天宫空间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空间站, 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项壮举。
VS
详细描述
天宫空间站建设始于2011年,经过多个 舱段的发射和组装,最终形成了中国自己 的空间站。天宫空间站具有先进的科研设 备和功能,为航天员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 工作环境,同时也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探索阶段(1965-1975年)
总结词
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
详细描述
这一阶段,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发展阶段(1975-2000年)
总结词
踏上星途中国航天发 展简史
目录
•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 中国航天重大事件 • 中国航天科技成就 • 中国航天未来展望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讲解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讲解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讲解中国航天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今,经历了漫长的道路和不断的努力。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介绍中国航天发展的历程,包括中国航天的起步、飞天计划的实现、航天工程的持续发展以及中国航天的未来展望。

一、中国航天的起步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面临着外部威胁和内部困难,迫切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

因此,中国政府决定启动自己的航天项目,以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自主研发能力。

1956年,中国成立了自己的第一个航天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随后几年间,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航天研究和试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基础。

二、飞天计划的实现中国的第一次主要飞天计划是1964年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

此后,中国相继实现了载人航天的突破。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自主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

如今,中国已成功发射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并建立了空间实验室,为今后的载人航天计划做好了准备。

三、航天工程的持续发展除了卫星和载人航天计划外,中国的航天工程还包括了探月任务和探测火星任务。

2007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能够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2019年,中国成功实施了嫦娥四号任务,首次在月球的背面进行着陆与探测。

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独立研发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开展了卫星发射和科学实验等航天项目。

中国航天工程的持续发展为国家的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中国航天的未来展望中国航天事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航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航天科技创新。

中国计划在2022年左右建立自己的空间站,并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现载人登月的目标。

同时,中国还将继续探索更远的太空,如火星探测和深空探测等挑战性任务。

中国航天史简介

中国航天史简介

一、青铜时代 〖关键词〗人造卫星、返回式技术
新中国的航天史始于1956年2月,钱学森向中央提出了 《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之后不久,航天工业委 员会成立。10月8日,钱学森又受命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火箭、 导弹研究——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即现在的运载火箭研究院)。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掀起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一 个高潮。10月20日,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在酒泉建立了 中国第一个卫星发射场。紧接着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撤走专 家,中国的卫星发射计划一度搁浅。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自行研制的“东方红” 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 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 国家。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中国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 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 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 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 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 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 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 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 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1982年10月12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 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1990年4月7日,中国利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 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 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成功。 1992年,中国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进行 研制。 1996年2月1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号B火箭 发射“国际星7A”失败。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失败。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 试验飞船在酒泉发射成功,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 成功着陆。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以及2003年5月25日,中国前后 发射成功了三颗导航试验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1a、 1b及1c。该系统所属的导航定位卫星系统——北斗导航系 统已经于2001年底开通运行。

辉煌的太空征程中国航天发展简史

辉煌的太空征程中国航天发展简史

月球探测工程
总结词
月球探测工程是中国深空探测的重要里程碑,它推动了我国在月球科学、深空探测等领 域的发展。
详细描述
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始于2004年,先后成功实施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等 任务。这些探测器对月球进行了详细的探测和科学研究,获取了大量有关月球的数据和 样本,为人类深入了解月球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同时,月球探测工程也推动了我国在深
卫星技术
通信卫星
中国已成功发射多颗通信卫星, 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了可靠的通信 服务,尤其在偏远地区和海洋应
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导航卫星
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 统已逐渐覆盖全球,为用户提供 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增强了 国家在导航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

遥感卫星
中国遥感卫星技术不断发展,通 过高分辨率卫星图像为国家资源 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了有
卫星等。
1992年,中国开始实施载人航 天工程二期计划,目标是建立
永久性空间站。
1999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 一号无人飞船,标志着中国载 人航天工程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 二号无人飞船,进一步验证了 载人航天技术。
创新发展阶段(2000-至今)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标志着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
辉煌的太空征程中国航天 发展简史
•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 中国航天重大事件 • 中国航天科技成就 • 中国航天未来展望
01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56-1965年)
01
02
03
04
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正式 起步,成立了第一个航天研究 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

中国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不仅立足于国内,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已经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开 展航天合作,共同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例如,中国与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在火箭技术、卫星应用 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合作,与美国、欧洲空间局等国家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进行了合作。通 过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航天科技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支持,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 广阔的舞台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XXXX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 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
1
载人航天 的探索 (1990年- 2 2010年)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航天科技迎来了新的发展 阶段
1990年,中国开始进行载人航天的探索,先后进行了 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的无人飞船试验,为中国的载人 航天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将杨利伟送入太空,使中 国成为了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实现载人航 天的国家
-
01 起步阶段(1956年-1970年) 02 卫星阶段(1970年-1990年) 03 载人航天的探索(1990年-2010年) 04 新时代的航天发展(2010年至今) 05 未来展望 06 航天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07 航天教育的普及
中国航天发展史
航天科技是现代国家科 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也 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
航天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1
随着商业航天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国航天科技也开始探索商业化应 用
近年来,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商业航天公司,如蓝箭航天、星际荣耀 等,这些公司在火箭发射、卫星制造等领域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服务
2

中国航天的发展史

中国航天的发展史
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 •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 •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 •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 •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长征三号
• 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是我国 目前承担高轨道发射任务的运载 火箭,目前有“长征三号”、 “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 乙”、“长征三号丙”等型号。

长征四号
• “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承担 太阳同步轨道和极轨道的发射任 务。目前有“长征四号甲”、 “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 等型号。
•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航天员翟志刚、刘伯 明、景海鹏。神七实现了出舱,为后面月球登陆,和建立空间站,做 准备工作。
• 2011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它的 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 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
•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 空。
• 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 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长征火箭
• 中国自1956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制工作。 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中程 火箭试飞成功之后,即着手研制多级火箭, 向空间技术进军。经过了五年的艰苦努力, 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诞生, 首次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中国航 天技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长征”系列火 箭已经走向世界,享誉全球,在国际发射市 场占有重要一席。截止2012年6月累计发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10月24日北京时间18时0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 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秒,神舟七号载着翟志刚,刘伯 明,和景海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秒, 中国首个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掀起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一 个高潮。10月20日,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在酒泉建立了 中国第一个卫星发射场。紧接着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撤走专 家,中国的卫星发射计划一度搁浅。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自行研制的“东方红” 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 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 国家。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测试基地。现在正在扩建,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由于此地点的纬度较 低,距离赤道只有19度,地球自转造成的离心力 可以让火箭负载更多的物品。建设是为未来中国 航天事业的发展。该中心将可以用来发射正在研 制的重型长征五号义
载人航天是有史以来花费最大的工程,超 过了金字塔、长城、大教堂以及各时代的 奇迹工程,为何中国还要乐此不疲地搞下 去呢?
2002年10月6日,美联社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在即将发射载 人飞船前,中国宣布最快在3年内把探月卫星送入月球轨道。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并顺利着陆。2005年10月 12日成功发射“神舟六号”。
2007年10月24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 一号探月卫星。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着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一是和平利用太空,为国家的和平发
展服务。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2006年中国的 航天》白皮书指出,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 宗旨是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地球和宇宙 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 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 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 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 权益,增强综合国力。
中国航天事业的三个时代: 青铜时代 、白银时代 、黄金时代
一、青铜时代
〖关键词〗人造卫星、返回式技术
新中国的航天史始于1956年2月,钱学森向中央提出了 《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之后不久,航天工业委 员会成立。10月8日,钱学森又受命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火箭、 导弹研究——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即现在的运载火箭研究院)。
2003年10月15日早上9时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 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 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后,返回舱 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成 功着陆。
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整“神舟六号”飞船载着两位中 国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发射升空。
军事
在陆地时代,制陆权是战争制胜的主导因素;在 海洋时代,争夺制海权成为大国军事竞争的重点。 进入太空时代后,制天权成为战争的最新制高点。 太空领域的竞争成为21世纪军事斗争的战略前沿。 在和平时期,拥有制天权对于遏制战争、维护国 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战争时期,拥有制天权 对于掌握先机、打赢战争具有决定性作用。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XSLC)又称“西昌卫星 城”,位于中国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的幽深峡谷中, 建成于1983年,专门用于发射地球静止卫星。
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文昌航天发射中心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附近, 约北纬19度19分0秒,东经109度48分0秒。是中 国以前的一个发 射亚轨道火箭(如弹道导弹)的
1973年9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场用风暴1号运载火 箭发射长空1号卫星失败。这是中国第一次卫星发射失败。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FSW-0返回式地球卫星发射成 功,3天后顺利返回,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 回技术的国家。
1982年10月12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 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1990年4月7日,中国利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 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 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成功。
1992年,中国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进行 研制。
1996年2月1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号B火箭 发射“国际星7A”失败。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失败。
中国航天史
时间线
1956年10月8日,中国组建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老 五院),代号0038部队。该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其 职责是攻克远程导弹的技术难关。
1960年11月5日,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P-2”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 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 卫星的国家。
2011年11月3日,航天飞船神舟 八号开始向天宫一号最后靠拢, 从捕获到锁紧,对接完成约需 10分钟,并且组合体控制权在 天宫一号,最终顺利完成首次 交会对接。
2011年11月14日,神舟八号和天 宫一号开始第二次交会对接, 并顺利完成任务。
2003年10月18日 ,《国际先驱导报》 :
有美国媒体称:要在今年10月用自己 的火箭发射自己的载人飞船的中国,将成 为与美国和俄罗斯平起平坐的第三大太空 强国。中国究竟是如何成就了这一被国外 专家用“惊世骇俗”来形容的航天事业的 巨大发展呢?
2011年9月29日,中国首个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在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中国的航天器发射场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位于中国甘肃省酒泉以北的戈壁滩上,建于1958年, 主要承担运载火箭、卫星、飞船等各种航天器的发 射试验任务,是中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发 射场,也是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为中国的 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战略战术武器试验作出了卓越的 贡献,以其居于世界前列的发射成功率而蜚声中外。 在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九个第一”的基础上,于 2003年10月15日成功发射并回收了中国第一艘载 人飞船---神舟五号,被誉为“中国航天第一港”。
三、黄金时代
〖关键词〗载人航天、神舟
人类载人航天已有42年历史(1961前苏联实现世界首次载 人航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1992年正式启动后仅用7年 时间就突破了航天最高技术。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 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 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中国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 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 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 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 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 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 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 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 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二是保护国家的“高边疆”,维护国 家安全。
胡锦涛主席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60周 年“和平与发展国际论坛”上讲话指出,维护太 空安全、建设一个安全与和谐的太空已经成为全 球各国共同的追求和美好的愿望,中国主张和平 开发利用空天。在探索、认识、开发、和平利用 空天资源上中国享有平等权利,但中国作为航天 大国,更有义务和责任去维护太空安全,在建设 一个安全与和谐的太空上中国要有所作为的。
中国进军太空的目的
1992年9月,中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 程,并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发 射载人飞船;第二步,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 建造空间站。此次“天宫一号”的发射就是在完 成第二步的后续任务,并为完成第三步战略目标 打基础。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开发外太空,反对太 空军备竞赛和太空军事化。中国进入太空的目的 主要有以下几点:
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宣告成立,首任院 长钱学森。35年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先后研制发射了 52颗人造地球卫星和4艘“神舟”号飞船,创下航天史上 许许多多个“中国第一”。翻开院史,满眼尽是“两弹一 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名字:钱学森、王希季、孙家栋、 杨嘉墀、钱骥……
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这 是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同时,还创造了一个世 界航天史的奇迹:首次发射返回式卫星即回收成功。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飞船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 次预演,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 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 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 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且飞船发射 已进入不可逆状态。
“神舟”四号飞船最后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 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 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 箭低温发射的奇迹。
1986年2月1日,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20日, 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
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二、白银时代
〖关键词〗长征系列、“下海”
80年代,基于卫星回收技术上的空间试验成为各国热点。 太空越来越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1985年10月,中国政 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承揽国内 外用户的商业发射任务。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此进入了一 个参与国际航天市场竞争,与国际太空发展同步的时代。
经济
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性的开发,地球面临着 能源和资源枯竭的危机,在世界人口急剧增加的 情况下,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而丰富的太空资源带来了希望。随着经济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以通信卫星为主干的航天通 信系统作为人类获取、传输信息的重要手段,可 实现全球高频段、高速率、大容量、低成本的无 缝链接,形成名副其实的信息高速公路,进一步 推动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