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弘扬航天精神中国航天发展简史

03
中国航天科技人员通过自主创新,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出第 一枚火箭——“两弹一星”。
04
在这个阶段,中国航天事业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 科研队伍和基础设施。
探索阶段(1971-1990年)
总结词:稳步发展,成果显著
输标02入题
中国航天事业在探索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果,成功研制 出多种卫星、火箭和导弹,实现了从地球轨道到月球 轨道的跨越。
03
中国航天精神
航天精神定义
航天精神是指中国航天人在探索宇宙 、发展航天事业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 特有的精神气质和精神风貌,是中华 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天精神包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 于登攀等核心要素,体现了中国航天 人的价值追求和民族精神。
航天精神内涵
热爱祖国
中国航天人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无私奉献
中国航天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航 天事业的发展不惜付出巨大的个人牺牲。
自力更生
中国航天人在面对技术封锁和外部打压时,坚定 走自主创新之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艰苦奋斗
中国航天人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以顽强的毅 力和拼搏的精神推动航天事业不断向前。
国际合作与竞争
中国航天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逐渐崭露头角。中国与多个国家开展了航天合作项目,共同 推进深空探测和科学研究。同时,中国也在国际航天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展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科技进步,还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航天技术的应用在 通讯、导航、气象预报、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 时,航天科技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就业。
中国航天科技人员通过自主创新,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出第 一枚火箭——“两弹一星”。
04
在这个阶段,中国航天事业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 科研队伍和基础设施。
探索阶段(1971-1990年)
总结词:稳步发展,成果显著
输标02入题
中国航天事业在探索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果,成功研制 出多种卫星、火箭和导弹,实现了从地球轨道到月球 轨道的跨越。
03
中国航天精神
航天精神定义
航天精神是指中国航天人在探索宇宙 、发展航天事业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 特有的精神气质和精神风貌,是中华 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天精神包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 于登攀等核心要素,体现了中国航天 人的价值追求和民族精神。
航天精神内涵
热爱祖国
中国航天人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无私奉献
中国航天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航 天事业的发展不惜付出巨大的个人牺牲。
自力更生
中国航天人在面对技术封锁和外部打压时,坚定 走自主创新之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艰苦奋斗
中国航天人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以顽强的毅 力和拼搏的精神推动航天事业不断向前。
国际合作与竞争
中国航天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逐渐崭露头角。中国与多个国家开展了航天合作项目,共同 推进深空探测和科学研究。同时,中国也在国际航天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展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科技进步,还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航天技术的应用在 通讯、导航、气象预报、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 时,航天科技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就业。
中国航天发展简史弘扬精神开创航天的崭新时代

中国航天人始终保持着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不断挑战技术和能力的极限。从东方红卫星的成功发射,到嫦娥 探测器的月球着陆,再到天问火星探测器的成功着陆和巡视,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断推动着中国航天事 业的创新和发展。
敢于创新
总结词
敢于创新是中国航天精神的又一重要体现,推动了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突破。
关键技术突破。
拓展应用领域
中国航天积极推进航天技术在通信 、导航、遥感、深空探测等领域的 应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 支持。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航天注重自主创新,努力掌握 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提升国际竞 争力。
培养航天人才
加强人才培养
中国航天重视人才培养,通过高 等教育、科研机构和产业基地等 途径,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航天
商业航天发展
商业航天发射
中国鼓励和支持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 ,提供发射服务,满足国内外客户的 卫星发射需求。
太空旅游
中国计划开展太空旅游服务,让更多 人有机会体验太空生活,促进航天产 业的发展和普及。
05
结语
Chapter
传承航天精神,开创美好未来
01
航天精神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包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无私奉献等方面。传承航天精神,就是要不断弘扬这些精神内涵,激励新一代 航天人继续为航天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小行星探测
中国计划开展小行星探测任务,对近地小行星进行 观测和取样返回,以了解更多关于太阳系形成和演 化历史的信息。
月球基地建设
月球科研站
中国计划在月球南极建立科研站 ,开展长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试 验,包括天文观测、地质勘查、 资源利用和环境监测等。
月球资源开发
中国计划利用月球资源,如氦-3 等,为未来的能源需求提供解决 方案,并推动月球经济区的建设 和发展。
敢于创新
总结词
敢于创新是中国航天精神的又一重要体现,推动了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突破。
关键技术突破。
拓展应用领域
中国航天积极推进航天技术在通信 、导航、遥感、深空探测等领域的 应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 支持。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航天注重自主创新,努力掌握 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提升国际竞 争力。
培养航天人才
加强人才培养
中国航天重视人才培养,通过高 等教育、科研机构和产业基地等 途径,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航天
商业航天发展
商业航天发射
中国鼓励和支持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 ,提供发射服务,满足国内外客户的 卫星发射需求。
太空旅游
中国计划开展太空旅游服务,让更多 人有机会体验太空生活,促进航天产 业的发展和普及。
05
结语
Chapter
传承航天精神,开创美好未来
01
航天精神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包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无私奉献等方面。传承航天精神,就是要不断弘扬这些精神内涵,激励新一代 航天人继续为航天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小行星探测
中国计划开展小行星探测任务,对近地小行星进行 观测和取样返回,以了解更多关于太阳系形成和演 化历史的信息。
月球基地建设
月球科研站
中国计划在月球南极建立科研站 ,开展长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试 验,包括天文观测、地质勘查、 资源利用和环境监测等。
月球资源开发
中国计划利用月球资源,如氦-3 等,为未来的能源需求提供解决 方案,并推动月球经济区的建设 和发展。
创新发展开创航天新纪元中国航天发展简史

1975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 颗海洋卫星。
建设阶段(1975-1990年)
1981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 气象卫星“风云一号”。
1988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 资源卫星“东方红三号”。
1987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 通讯卫星“东方红二号”。
199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 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创新发展阶段(1990-至今)
创新发展开创航天新纪元中国 航天发展简史
目录
CONTENTS
•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 中国航天重大事件 • 中国航天技术创新 • 中国航天未来展望 • 中国航天精神传承
01
CHAPTER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56-1965年)
01
02
03
04
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 正式创建,开始了艰苦 的创业历程。
自主可控技术的应用,为中国航天事 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技术保障 ,提高了中国航天的国际竞争力。
在卫星制造、火箭技术、测控技术等 方面,中国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研 发和创新能力,逐步摆脱了对外部技 术的依赖。
高效能源技术
高效能源技术是中国航天事业发 展的关键之一,通过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可以降低航天器的能耗
2003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 家,杨利伟成为首位进入太
空的中国航天员。
1
2007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 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
2013年”。
2020年,中国首次火星探测 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 功发射。
02
CHAPTER
1957年,中国成功发射 第一枚仿制火箭。
1958年,中国开始研制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强国之器中国航天发展的过程与成就

。
1999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 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进行了环绕地球的飞行。
2000年,中国加入《外太空 物体所造成的损害的国际责 任公约》,表明中国在航天 领域的国际地位逐渐提升。
创新阶段(2001-至今)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 舟五号”,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
产学研结合
02
03
国际合作与交流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航天 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提升整体竞 争力。
积极参与国际航天合作与交流,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 国际影响力。
开放共赢
开放发展
01
中国航天事业秉持开放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共享航天发展成果。
互利共赢
02
在开放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全球航天事业共同发展。
强国之器中国航天发展的过程与 成就
目 录
•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 中国航天重大成就 • 中国航天发展特点与经验 • 中国航天未来展望 • 中国航天对世界的影响与贡献
01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56-1970年)
01
总结词:初步探索,技术积累
02
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成立了第一个航天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03
1960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枚火箭——“两弹一星”中的“一弹 ”,标志着中国开始具备发射卫星的能力。
04
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为后续的航天发展提供了 重要的技术支持。
探索阶段(1971-1990年)
01 02 03 04
总结词:稳步发展,空间探索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 为世界上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99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 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进行了环绕地球的飞行。
2000年,中国加入《外太空 物体所造成的损害的国际责 任公约》,表明中国在航天 领域的国际地位逐渐提升。
创新阶段(2001-至今)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 舟五号”,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
产学研结合
02
03
国际合作与交流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航天 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提升整体竞 争力。
积极参与国际航天合作与交流,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 国际影响力。
开放共赢
开放发展
01
中国航天事业秉持开放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共享航天发展成果。
互利共赢
02
在开放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全球航天事业共同发展。
强国之器中国航天发展的过程与 成就
目 录
•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 中国航天重大成就 • 中国航天发展特点与经验 • 中国航天未来展望 • 中国航天对世界的影响与贡献
01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56-1970年)
01
总结词:初步探索,技术积累
02
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成立了第一个航天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03
1960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枚火箭——“两弹一星”中的“一弹 ”,标志着中国开始具备发射卫星的能力。
04
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为后续的航天发展提供了 重要的技术支持。
探索阶段(1971-1990年)
01 02 03 04
总结词:稳步发展,空间探索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 为世界上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踏上星途中国航天发展简史

卫星技术
通信卫星
中国研制了一系列通信卫星,为 国内外用户提供广播电视、远程
教育、应急通信等服务。
导航卫星
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 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覆 盖全球,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 、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
遥感卫星
中国遥感卫星技术不断发展,已 有多颗遥感卫星在轨运行,为国 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城市规 划等领域提供丰富的卫星遥感数
火箭技术
运载火箭系列
中国已建立完善的运载火箭系列,包 括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和 长征五号等,能够满足不同发射需求 。
火箭性能提升
火箭回收技术
中国正在研究火箭回收技术,以实现 火箭助推器和整流罩的重复使用,进 一步降低发射成本。
中国在火箭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提高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适应性 ,同时降低发射成本。
天宫空间站建设
总结词
天宫空间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空间站, 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项壮举。
VS
详细描述
天宫空间站建设始于2011年,经过多个 舱段的发射和组装,最终形成了中国自己 的空间站。天宫空间站具有先进的科研设 备和功能,为航天员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 工作环境,同时也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探索阶段(1965-1975年)
总结词
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
详细描述
这一阶段,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发展阶段(1975-2000年)
总结词
踏上星途中国航天发 展简史
目录
•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 中国航天重大事件 • 中国航天科技成就 • 中国航天未来展望
时代的航迹中国航天发展简史

04
2007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开始 了深空探测的新征程。
飞跃阶段(2011年至今) 01
总结词:全面发展,国际领先
02
201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辆 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迈出
了火星探测的重要一步。
2016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天宫 二号”空间实验室,实现了载人 飞行和空间站技术的重大突破。
月球探测技术进步
月球探测器研发
月球基地建设
Hale Waihona Puke 中国已经成功研发出多款月球探测器 ,实现了对月球的轨道探测、着陆探 测和巡视探测。
中国正在积极探索建立月球基地的可 能性,为未来的深空探测和太空开发 奠定基础。
月球样品返回
中国成功实现了月球样品返回任务, 为月球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 样本。
火星探测技术突破
中国航天未来展望
• 中国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条时代的航迹上,中国航天人以智慧和 勇气,书写了一段段辉煌的篇章。
05
中国航天精神传承
中国航天精神传承
• 中国航天事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取 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一箭多星技术
中国已经掌握了一箭多星 技术,能够在一次发射任 务中同时将多颗卫星送入 轨道,提高了发射效率。
卫星平台升级
卫星性能提升
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卫 星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能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
卫星应用领域拓展
中国的卫星不仅应用于传 统的通信、气象观测等领 域,还拓展到了遥感、导 航定位等领域。
时代的航迹中国航天发展简 史
2007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开始 了深空探测的新征程。
飞跃阶段(2011年至今) 01
总结词:全面发展,国际领先
02
201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辆 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迈出
了火星探测的重要一步。
2016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天宫 二号”空间实验室,实现了载人 飞行和空间站技术的重大突破。
月球探测技术进步
月球探测器研发
月球基地建设
Hale Waihona Puke 中国已经成功研发出多款月球探测器 ,实现了对月球的轨道探测、着陆探 测和巡视探测。
中国正在积极探索建立月球基地的可 能性,为未来的深空探测和太空开发 奠定基础。
月球样品返回
中国成功实现了月球样品返回任务, 为月球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 样本。
火星探测技术突破
中国航天未来展望
• 中国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条时代的航迹上,中国航天人以智慧和 勇气,书写了一段段辉煌的篇章。
05
中国航天精神传承
中国航天精神传承
• 中国航天事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取 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一箭多星技术
中国已经掌握了一箭多星 技术,能够在一次发射任 务中同时将多颗卫星送入 轨道,提高了发射效率。
卫星平台升级
卫星性能提升
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卫 星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能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
卫星应用领域拓展
中国的卫星不仅应用于传 统的通信、气象观测等领 域,还拓展到了遥感、导 航定位等领域。
时代的航迹中国航天发展简 史
太空之梦中国航天发展简史

天宫一号
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为 后续建立更大的空间站奠 定了基础。
天宫二号
进一步扩大了空间站的应 用范围,并进行了多项科 学实验和技术验证。
天宫空间站
未来的中国空间站,将开 展更多的科学实验和技术 验证,推动中国航天事业 的发展。
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
航天员的选拔
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出身体和心 理素质优秀的人才,经过严格的 体检和考核后成为航天员。
深空探测将推动中国航天技术 的创新和发展,并为人类探索 宇宙的边界提供更多机会。
航天技术的民用化与产业化
航天技术的民用化与产业化是中 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
向。
中国计划将航天技术应用于通讯 、导航、气象观测等领域,以提 高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航天技术的产业化将促进中国经 济的持续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
载人航天的新技术应用
空间站建设
中国已成功发射天宫空间站,实 现了载人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 为长期驻留太空的科研工作奠定
了基础。
载人登月计划
中国正积极推进载人登月计划,计 划在未来十年内实现人类首次登陆 月球,为深空探测和太空开发打下 坚实基础。
火星探测任务
中国已成功实施火星探测任务,通 过火星车对火星表面进行科学考察 ,为人类探索火星积累了宝贵经验 。
05
中国航天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国际空间站的合作
参与国际空间站科学研究
中国航天员参与了国际空间站的多项科学研究,为人类对太空的 认知做出了贡献。
技术交流与合作
中国航天与国际空间站成员国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 推进航天技术的发展。
联合飞行任务
中国航天员曾参加国际空间站的联合飞行任务,与国际宇航员共同 执行任务,增进相互了解与合作。
新时代的航天梦中国航天发展简史

详细描述
载人航天精神是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卓越精神品质。它强调开拓创新、勇于探 索的精神,注重团结协作,秉持无私奉献和科学求实的态度。在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航天员的 太空探索中,这种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和传承。
新时代航天精神
总结词
自主创新、开放合作、精益求精、勇攀 高峰、科学民主
03
中国航天未来展望
深空探测
探测火星
探测彗星
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实现火星取样返回 任务,对火星进行深入探测和研究。
对彗星进行探测和研究,了解太阳系 的演化历程和宇宙回任务,了 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空间站建设
空间站扩展
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对天宫空间站进行 扩展,增加更多的实验舱和功能模块 。
感谢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两弹一星精神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中国航天科技人员为研制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所展 现出的卓越精神品质。它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强调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秉持严谨务实、勇攀高 峰的态度,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
载人航天精神
总结词
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科学求实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 五号载人飞船,实现了中国首
次载人航天飞行。
2011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天宫 一号载人航天实验室,实现了 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新时代阶段(2011-至今)
201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实现 了中国的首次月球软着陆。
202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实现 了中国的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03
1981年,中国成功发射 了第一颗静止轨道卫星 ——亚洲1号。
载人航天精神是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卓越精神品质。它强调开拓创新、勇于探 索的精神,注重团结协作,秉持无私奉献和科学求实的态度。在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航天员的 太空探索中,这种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和传承。
新时代航天精神
总结词
自主创新、开放合作、精益求精、勇攀 高峰、科学民主
03
中国航天未来展望
深空探测
探测火星
探测彗星
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实现火星取样返回 任务,对火星进行深入探测和研究。
对彗星进行探测和研究,了解太阳系 的演化历程和宇宙回任务,了 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空间站建设
空间站扩展
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对天宫空间站进行 扩展,增加更多的实验舱和功能模块 。
感谢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两弹一星精神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中国航天科技人员为研制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所展 现出的卓越精神品质。它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强调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秉持严谨务实、勇攀高 峰的态度,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
载人航天精神
总结词
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科学求实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 五号载人飞船,实现了中国首
次载人航天飞行。
2011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天宫 一号载人航天实验室,实现了 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新时代阶段(2011-至今)
201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实现 了中国的首次月球软着陆。
202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实现 了中国的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03
1981年,中国成功发射 了第一颗静止轨道卫星 ——亚洲1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 梦 ·
——
中 国 航航 天天 简梦 史
中月8日,中国组建了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由钱学森担 任院长,其职责是攻克远程导 弹的技术难关。 1960年11月5日,中国自制的 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 泉卫星发射场发射成功,使中 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 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 式地球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 返回,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90年4月7日,中国利用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 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 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 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 发射卫星的成功。 1992年,中国神舟号飞船载 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进行 研制。 1996年2月15日,中国在西昌 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号B火 箭发射“国际星7A”失败。 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失败。
2012年6月16日成功发射神 舟九号飞船,搭载三名航天 员,与天宫一号实施首次载 人交会对接。 2013年6月11日,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成功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 船,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张 晓光、王亚平搭乘飞船出征 太空。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飞船在中国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于2016年10月19日凌晨,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 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 飞船在酒泉发射成功。 2000年10月至2003年5月,中国 前后发射成功了三颗导航试验卫 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1a、1b 及1c。
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 二号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在 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 预定轨道,于4月1日返回地 面。
2007年10月24日18时 05分,搭载着我国首 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 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 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2008年9月25日,中 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 舟七号成功发射,三 名航天员翟志刚、刘 伯明、景海鹏顺利升 空。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 中国首个太空实验舱天宫一 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升空。 2011年11月3日,航天飞船 神舟八号开始向天宫一号最 后靠拢,最终顺利完成首次 交会对接。 2011年11月14日,神舟八 号和天宫一号开始第二次交 会对接,并顺利完成任务。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 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 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 分成功发射,突破了中国 低温发射的历史记录。 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 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 内容
2003年10月15日早上9时 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 伟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 发射升空,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后,返回 舱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 主着陆场成功着陆。 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整“神舟六号”飞船载 着两位中国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发射升空。
谢 谢 观 赏
中国梦 · 航天梦
——
中 国 航航 天天 简梦 史
中月8日,中国组建了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由钱学森担 任院长,其职责是攻克远程导 弹的技术难关。 1960年11月5日,中国自制的 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 泉卫星发射场发射成功,使中 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 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 式地球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 返回,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90年4月7日,中国利用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 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 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 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 发射卫星的成功。 1992年,中国神舟号飞船载 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进行 研制。 1996年2月15日,中国在西昌 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号B火 箭发射“国际星7A”失败。 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失败。
2012年6月16日成功发射神 舟九号飞船,搭载三名航天 员,与天宫一号实施首次载 人交会对接。 2013年6月11日,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成功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 船,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张 晓光、王亚平搭乘飞船出征 太空。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飞船在中国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于2016年10月19日凌晨,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 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 飞船在酒泉发射成功。 2000年10月至2003年5月,中国 前后发射成功了三颗导航试验卫 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1a、1b 及1c。
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 二号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在 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 预定轨道,于4月1日返回地 面。
2007年10月24日18时 05分,搭载着我国首 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 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 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2008年9月25日,中 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 舟七号成功发射,三 名航天员翟志刚、刘 伯明、景海鹏顺利升 空。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 中国首个太空实验舱天宫一 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升空。 2011年11月3日,航天飞船 神舟八号开始向天宫一号最 后靠拢,最终顺利完成首次 交会对接。 2011年11月14日,神舟八 号和天宫一号开始第二次交 会对接,并顺利完成任务。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 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 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 分成功发射,突破了中国 低温发射的历史记录。 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 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 内容
2003年10月15日早上9时 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 伟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 发射升空,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后,返回 舱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 主着陆场成功着陆。 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整“神舟六号”飞船载 着两位中国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发射升空。
谢 谢 观 赏
中国梦 · 航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