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1号
军事高技术-军用航天(1)

德尔它
94.3
宇宙神/半人马座
88.1
雷神 大力神
86.5 90
苏联/俄罗斯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1999.6.30)
火 箭 系 列 东方号 质子号 旋风号 天顶号 宇宙 能源 安加拉 呼啸号
成功率(%)
94
85.7
96.3
74.2
SS19改
航天技术的六大关
侦只 察要 测卫 绘星 不能 发回 愁收
6
V1=7.9km/s (第一宇宙速度,又称环绕地球速度) V2=11.2km/s(第二宇宙速度,又称脱离地球速度) V3=16.7km/s(第三宇宙速度,又称逃逸太阳速度)
抛物线 7.9-11.2 椭 圆
7 . 9
圆形
“现代宇航之父” 齐奥尔科夫斯基
(一)速度条件:V1≤发射V<V2
军事高技术综述 (二)高度条件
孙 子: 善 攻 者, 动 于 九 天 之 上
军事高技术综述
“制 天 权” 决 定 未 来 战 争 胜 负!
概述 航 天 ( 空 间 ) 技 术
运载 火箭 技术
一、航天关键技术及其军用价值
航天技术的组成 航天 器 技术
二、军用航天器(卫星和太空武器)
军用 航天器
航天测控 技术
一、航天关键技术及关)
及其背后的军事秘密
上天
回收
一箭 多星
地球 同步
太阳 同步
载人 飞行
在航天领域要想成为大国,必须 “过六关” ,这六关过了就可以真正 地称为航天大国了。
中 国 航 天 技 术 发 展 历 程
上天
回收
一箭 多星
地球 同步
太阳 同步
载人 飞行
历次神舟飞船(从神一到神十)及航天员

历次神舟飞船(从神一到神十)及航天员神舟一号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返回时间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评论反应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二号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3秒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评论反应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神舟三号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评论反应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返回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航行任务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评论反应中国第一艘可载人的处于无人状态的飞船。
神舟五号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着陆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航行任务考核工程载人环境,获取航天员空间生活环境和安全的有关数据,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统间的协调性。
评论反应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杨利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2010.03上任中国太空邮局局长(2011.11.04)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中共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少将(2008.07)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11)空军第八飞行学院1988年入党1983年入伍1965.06.21生辽宁绥中人“航天英雄”神舟六号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着陆时间2005年10月17日4时07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航行任务攻克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考核和完善工程七大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检测(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赤道上随地球一起转动的物体的向心力等于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B.地球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物体相对静止,且它跟地面的高度为某一确定的值C.人造地球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应等于9.8m/s2D.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速度一定大于7.9km/s2.如图所示,某极地轨道卫星的运行轨道平面通过地球的南北两极,已知该卫星从北纬60︒的正上方按图示方向第一次运行到南纬60︒的正上方时所用时间为1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卫星的运行速度—定大于7.9km/sB.该卫星与同步卫星的运行半径之比为1:4C.该卫星与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之比为1:2D.该卫星的机械能一定大于同步卫星的机械能3.1789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量G,因此卡文迪许被人们称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若已知引力常量为G,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地球上一个昼夜的时间为1T(地球自转周期),一年的时间为2T(地球公转周期),地球中心到月球中心的距离为1L,地球中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为2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以上数据不能求出地球的质量B.由以上数据不能求出太阳的质量C.由以上数据不能求出月球的质量D.由题中数据可求月球的密度4.天文单位是天文学中计量天体之间距离的一种单位,其数值取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
已知哈雷彗星近日距离大约为0.6个天文单位,其周期为76年,只考虑太阳对其引≈)力,而忽略其它星体对其影响,则其远日距离约为(376 4.2A.4.2个天文单位B.18个天文单位C.35个天文单位D.42个天文单位5.如图所示,人造地球卫星发射过程要经过多次变轨方可到达预定轨道。
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Ⅰ,然后在A点(近地点)点火加速,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Ⅱ;在B 点(远地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形轨道Ⅲ。
关于卫星的发射和变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圆轨道Ⅰ上运行时的角速度小于在圆轨道Ⅲ上的角速度B.卫星从轨道Ⅰ转移到轨道Ⅲ的过程中,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守恒C.卫星在椭圆轨道Ⅱ上运行时,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D.卫星经过B点时,在椭圆轨道Ⅱ上运行时的加速度大于在圆轨道Ⅲ上运行时的加速度6.宇航员在地球表面以初速度0v竖直上抛一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到达最高点;他在另一星球表面仍以初速度0v竖直上抛同一小球,经过时间5t小球到达最高点。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基本资料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发射,火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
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由于天宫一号是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中的被动目标,所以叫“目标飞行器”(Targetspacecraft,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即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
而之后发射的神舟系列搭载着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火箭飞船,将称作“追踪飞行器”,入轨后主动接近目标飞行器。
载人航天工程中国首次太空行走想要了解天宫一号就必须要了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目前,工程已完成了第一步任务和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的七次飞行任务,正在集中力量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为实施第三步战略任务做准备。
2010年9月中央批准载人空间站工程启动研制建设工作,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目标包括:全面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和服务技术;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开展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空间科学应用;为开展载人登月等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等。
为加强对工程的领导,中国政府设立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实施大型系统工程专项管理,统筹协调工程13个系统的110多家研制单位、3000多家协作配套和保障单位的有关工作。
神舟1——10号飞船资料

神舟1-10号飞船资料神舟一号发射时间: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返回时间: 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评论反应: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二号发射时间: 2001年1月10日1时03秒返回时间: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评论反应: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神舟三号发射时间: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着陆时间: 2002年4月1日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评论反应: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发射时间: 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着陆时间: 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航行任务: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评论反应:中国第一艘可载人的处于无人状态的飞船。
神舟五号发射时间: 2003年10月15日9时着陆时间: 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航行任务:考核工程载人环境,获取航天员空间生活环境和安全的有关数据,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统间的协调性。
评论反应: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航天员:杨利伟神舟六号发射时间: 2005年10月12日9时着陆时间: 2005年10月17日4时07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航行任务:攻克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考核和完善工程七大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天宫一号”——太空“中国家”的第一块基石

“天宫一号”——太空“中国家”的第一块基石杭天春【摘要】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天宫一号"成功发射,从此太空有了"中国家"……人们对"天宫一号"的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闪亮登场的"天宫一号"飞行器模型。
从那时起,中国人就开始企盼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的一天,盼望早日揭开我国空间站的神秘面纱。
这一天很快就来临了。
2011年6月29日,【期刊名称】《科学24小时》【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3页(P15-17)【关键词】中国人;太空;空间交会对接;飞行器模型;空间站;发射【作者】杭天春【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4-04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天宫一号”成功发射,从此太空有了“中国家”……人们对“天宫一号”的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闪亮登场的“天宫一号”飞行器模型。
从那时起,中国人就开始企盼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的一天,盼望早日揭开我国空间站的神秘面纱。
这一天很快就来临了。
2011年6月29日,这个“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及其装载的各项科学实验载荷已完成出厂前的各项综合测试评审,转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任务实施前最后阶段的测试工作。
然而,“天宫一号”的发射“好事多磨”。
由于8月18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失利,工作人员连夜组织归零。
“天宫一号”发射计划随即做了相应调整。
最后“天宫一号”的发射窗口定在同年9月29日21时16分,接着在11月1日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实施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那么,“天宫一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航天器呢?1992年,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还处于初步立项的阶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规划已很明确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

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作者:王广来源:《科学导报》2016年第26期1956年4月,国家成立了航空工业委员会。
同年5月又组建国防部导弹管理局和导弹研究院。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国防部五院),正式宣布成立,代号0038部队。
这一历史性的纪念日标志着中国有了自己的导弹、航天事业。
第一个航天发射场1958年初,中国在酒泉以北的戈壁滩上建起了我国第一个航天发射场。
1965年,在酒泉发射场建造了可以发射多级运载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有两个工位的发射场区。
发射工位最壮观的设施是高55米的一号龙门塔。
第一枚探空火箭1960年2月,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探空火箭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
第一颗卫星上天1970年4月1日,装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和一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专列到达中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场。
4月24日,卫星按预定时间发射进入轨道,晚9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声音清晰宏亮。
第一颗返回式卫星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按时发射,火箭按预定程序飞行,卫星进入了预定轨道,运行3天后,该星顺利地按预定时间返回中国大地,获取了丰富的遥感资料。
第一次水下发射火箭1967年,中国大型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研制取得了初步成果。
之后,越过了单级火箭阶段,直接研制两级发动机;越过陆基火箭阶段,直接研制潜艇水下发射火箭。
1982年10月12日,装载着固体燃料火箭的试验潜艇潜入发射深度,随着一声“发射”口令,火箭瞬时被强大的燃气压力推出发射筒,发射获得成功,它标志着中国的火箭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
第一颗通信卫星升空1970年,中国开展了运载火箭及通信卫星新技术的研究。
1975年,确定选用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方案。
1984年4月8日19时20分,火箭发射成功,4月10日进入准静止轨道,4月17日18时开始通信试验,5月14日试验结束、交付使用,从而使中国的卫星通信业务由试验阶段进入了试用阶段。
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是

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是天宫一号,天宫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个载人空间试验平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研制。
天宫一号(Tiangong-1或Heavenly Palace 1)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属载人航天器,高10.4米、重8.5吨。
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
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由于天宫一号是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中的被动目标,所以也被称作“目标飞行器”(T arget Spacecraft,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
而之后发射的神舟系列飞船,也称作“追踪飞行器”,入轨后主动接近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即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研制历程2008年中国首次披露“天宫一号”发射计划。
其模型在2009年春晚亮相,此时,天宫一号初样产品的研制生产已基本完成。
到2010年,天宫一号完成总装,转入电性能综合测试阶段。
2011年天宫一号通过出厂评审,转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任务实施测试工作。
并于2011年9月29日使用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升空。
命名由来天宫一号的任务方案早在1992年国家制订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时就已确定。
2002年,在进行了方案论证和审查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整个任务方案得到通过。
但天宫一号还尚未定名,只是称为“目标飞行器”,缩写:MB。
2006年,天宫一号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并命名为“天宫一号”,缩写:TG。
命名可能根据以下几点:第一,希望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生活的地方能与宫殿一样舒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宫一号任务飞行方案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九月
天宫一号任务飞行方案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安排,2008年9月,工程进入交会对接任务准备阶段。
一、任务目标
一是研制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飞船共同完成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
二是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进行航天员空间驻留试验,以及载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
三是进行对地遥感、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探测、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及空间技术试验。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指追踪飞行器和目标飞行器在空间预定的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接成一体的技术。
该技术是完成航天器在轨组装、航天员天地往返、货物运输、燃料补给、空间营救等任务的基础,是建设载人空间站和载人航天发展必须突破掌握的基本技术。
二、任务规划
首先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之后依次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与其进行交会对接,验证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以及组合体运行控制、航天员驻
留等关键技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技术试验。
根据任务准备进展情况和发射窗口计算,计划2011年9月下旬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随后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实施我国首次空间无人交会对接试验;2012年分别发射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进行无人或载人交会对接试验。
三、技术状态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为全新研制,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10.4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8506千克,设计在轨寿命2年。
实验舱由密封舱和非密封后锥段组成,密封舱有效活动空间约15立方米,可满足3名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需要;非密封后锥段安装遥感试验设备。
实验舱前端安装被动对接机构及交会对接测量合作目标,与飞船对接后,可形成直径0.8米的转移通道。
资源舱为柱状非密封舱,配置推进系统、太阳电池翼等,为空间飞行提供动力和能源。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T1火箭发射。
该型号火箭在原长征二号F火箭的基础上,研制了新型整流罩,并对助推器、控制系统和故障检测系统等进行
了改进,提高了运载能力和入轨精度。
火箭全长52米,起飞质量493000千克,运载能力8600千克。
测控通信系统由两颗天链一号中继卫星、16个国内外陆基测控站、3艘测量船,以及北京飞控中心和西安测控中心组成。
四、飞行程序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经两次变轨后进入高度约350千米的近圆轨道,并完成飞行器平台在轨测试。
在神舟飞船发射前,目标飞行器开始降轨调相,进入高度约343千米的对接轨道,等待与飞船交会对接。
天宫一号在轨飞行期间,将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进行交会对接,形成刚性连接的组合体。
组合体飞行任务结束后,天宫一号与飞船分离。
待飞船返回后,天宫一号升轨到高度约370千米的近圆轨道,转入长期在轨运行管理模式,开展空间科学与技术实验,并等待下次交会对接。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寿命末期,主动离轨,陨落南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