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考古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考古专业测试题及答案

大学考古专业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A. 甲骨文B. 金文C. 隶书D. 楷书答案:A2. 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发现于哪个文明?A. 古埃及文明B. 古希腊文明C. 古印度文明D. 古中国文明答案:D3. 以下哪个遗址不属于新石器时代?A. 仰韶文化遗址B. 龙山文化遗址C. 商朝殷墟遗址D. 良渚文化遗址答案:C4.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属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5.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A. 龙门石窟B. 云冈石窟C. 麦积山石窟D. 敦煌石窟答案:C6. 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哪个城市?A. 北京B. 西安C. 南京D. 洛阳答案:B7. 以下哪个不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E. 丝绸答案:E8. 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被称为什么?A. 楔形文字B. 象形文字C. 甲骨文D. 金文答案:B9. 以下哪个不是古代罗马的建筑?A. 罗马斗兽场B. 万神殿C. 帕特农神庙D. 罗马浴场答案:C10. 以下哪个不是古代希腊的哲学家?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康德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______的学科。
答案:人类历史和文化12. 考古发掘中常用的工具有______、______等。
答案:手铲、刷子13. 考古学中的“三重证据”指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文献、考古发掘、民族学14. 考古学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地层学、类型学、比较学15. 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______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答案:印刷术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简述考古学研究的意义。
答案:考古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过程,为历史学提供实物证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文明的传承。
考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考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考古学是研究古代人类文明及其遗迹的科学,通过对遗址、文物和人类活动痕迹的调查、发掘、研究来了解人类的历史与文化。
在考古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参加考试是一种常见的评估方式。
本文将给出一些考古学考试的试题及答案,以供读者参考。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 考古学是一门关于()的学科。
A. 古代建筑B. 古代文物C. 古代人类活动D. 古代社会制度2. 下面哪个古埃及法老墓葬最为著名?A. 图坦卡蒙墓B. 科夫齐耶墓C. 拉美西斯二世墓D. 螺旋墓3. 要想准确获得考古学研究对象的时间信息,常常需要借助()技术方法。
A. 核磁共振B. 放射性碳测年C. 太阳能光伏技术D. 催化裂化4. 考古学的基本工作流程包括()。
A. 田野调查、发掘、清理整理、分析研究B. 出土清单、文献编目、拓片制作、学术论文C. 考古旅游、纪念品销售、地质勘探、文物修复D. 群众教育、展览展示、学术交流、政策研究5. 下列哪个不属于早期人类使用的石制工具?A. 钻头B. 磨盘C. 石锛D. 石锤6. 考古发掘的主要目的是()。
A. 发掘文物B. 获得名声C. 发现文化D. 揭示历史真相7. 考古学中的“层位原则”是指()。
A. 发掘过程中的安全原则B. 文物出土的顺序原则C. 遗址内不同年代地层的分层原则D. 文物的保存原则8. 古代文明“玛雅文明”位于现今的哪个地区?A. 欧洲B. 美洲C. 非洲D. 亚洲9. 考古学中研究人类遗址内骨骼的学科称为()。
A. 古生物学B. 古人类学C. 古病理学D. 古动物学10. 下列哪个不属于古代世界七大奇迹?A. 亚历山大灯塔B. 大金字塔C. 罗德岛巨像D. 巴比伦空中花园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简要介绍考古学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
考古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欧洲。
考古学在19世纪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主要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冒险家、探险家以及学者们对古埃及法老墓、亚美尼亚的古代城市遗址等进行的发掘和研究,为考古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大学考古学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考古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考古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历史文献B. 古代艺术品C. 古代遗址和遗物D. 现代建筑2. 以下哪项不是考古学的基本方法?A. 地层学B. 类型学C. 统计学D. 口述历史3. 考古学中的“三期说”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李济B. 郭沫若C. 张光直D. 陈梦家4. 考古发掘中,以下哪种工具不常用于挖掘?A. 手铲B. 刷子C. 锤子D. 镐5. 以下哪个遗址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A. 半坡遗址B. 龙山文化遗址C. 良渚文化遗址D. 殷墟6. 考古学中,对古代人类活动遗迹的分析主要依据什么?A. 遗物的年代B. 遗物的类型C. 遗物的分布D. 遗物的材质7. 以下哪个不是考古学研究的分支学科?A. 古生物学B. 古人类学C. 古环境学D. 古文献学8. 考古学中,对古代墓葬的发掘通常遵循什么原则?A. 先挖后研究B. 先研究后挖C. 边挖边研究D. 随意挖掘9. 以下哪个不是考古学中常用的年代测定方法?A. 碳-14测年法B. 热释光测年法C. 树轮年代学D. 地质年代学10. 以下哪个遗址的发掘对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有重要意义?A. 马王堆汉墓B. 秦始皇陵C. 敦煌莫高窟D. 故宫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考古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复原古代社会生活B. 研究古代文化发展C. 寻找古代神话传说的证据D. 探索人类起源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考古发掘的结果?A. 遗址的保存状况B. 考古学家的技术水平C. 气候条件D. 社会政治环境3. 考古学中,以下哪些是研究古代人类行为的重要方法?A. 遗物分析B. 遗址布局分析C. 地层分析D. 人类学研究4. 以下哪些是考古学中常见的遗物类型?A. 陶器B. 石器C. 金属器D. 纺织品5. 以下哪些是考古学中常用的遗址分类?A. 居住遗址B. 墓葬遗址C. 宗教遗址D. 工业遗址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
考古与人类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1在最初的能人时期,人类打制的石器工具被命名为()文化。
(1.0分)1.0 分•A、考古地层学•B、考古分类学•A、一般文物和珍贵文物•B、一级文物、二级文物和三级文物•A、利用、传承•B、利用、继承•C、发展、开发•A、苏秉琦•A、崧泽文化•B、马家浜文化•C、良渚文化•A、便于拍摄•B、取土用作通道•C、便于记录B、积沙积石11岩画的年代鉴定比壁画简单。
(1.0分)1.0 分我的答案:×12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文物定级的标准。
(1.0分)1.0 分我的答案:×13隋炀帝陵考古属于主动性考古发掘。
(1.0分)1.0 分我的答案:×14良渚文化出土的陶器以红陶为主。
(1.0分)1.0 分我的答案:×15若是社会文化表述,我们现在一般把文物叫作“文化遗产”。
(1.0分)1.0 分我的答案:√16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考古工作主要是做专业科研。
(1.0分)1.0 分我的答案:√17陶器的产生与人类定居生活关系密切。
(1.0分)1.0 分我的答案:√18苏州草鞋山马家浜遗址发现了6000年前的水田遗迹。
(1.0分)1.0 分我的答案:√19金刚墙是一种陵寝入口处用于加固性质的墙。
古建筑对凡是看不见的加固墙都称为金刚墙。
(1.0分)1.0 分我的答案:√20三重城的都城格局到西汉才逐渐定型。
(1.0分)1.0 分我的答案:×21与秦代陶俑相比,汉代陶俑形制变大。
(1.0分)1.0 分我的答案:×22彩陶和彩绘陶制法一样。
(1.0分)1.0 分我的答案:×23现在,盗墓工具和技术呈现科技化的趋势。
(1.0分)1.0 分我的答案:√24历代帝王不同程度地体现着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传统。
(1.0分)1.0 分我的答案:√25陶器的绘画类纹饰包括彩陶和彩绘两种。
《考古与人类》期末考试答案资料

∙《考古与人类》期末考试(20)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余姚河姆渡遗址属于什么样的建筑类型1.0分∙A、地面式∙∙B、干栏式∙∙C、洞穴式∙∙D、半地穴式∙我的答案:B2猿的第三臼齿有几个齿尖1.0分∙A、2.0∙∙B、3.0∙∙C、4.0∙∙D、5.0∙我的答案:D3现在的杭州是在哪个朝代开始逐渐形成的1.0分∙A、汉∙∙B、元∙∙C、宋∙∙D、清∙我的答案:C4下列不是类型学分类的体系进一步细分的概念的是1.0分∙A、类∙∙B、型∙∙C、学∙∙D、式∙我的答案:C5威武市城标是下列哪种文物1.0分∙A、马踏飞燕∙∙B、司母戊鼎∙∙C、楚大鼎∙∙D、曾侯乙鼎∙我的答案:A6半坡文化的中心区域在()1.0分∙A、南京∙∙B、上海∙∙C、安阳∙西安∙我的答案:D7下列不属于考古类型学中同一概念的是1.0分∙A、鼎∙∙B、簋∙∙C、壶∙∙D、釜形∙我的答案:D8中字型墓葬有几条墓道1.0分1.0∙∙B、2.0∙∙C、3.0∙∙D、4.0∙我的答案:B9青铜器中的杂器分类不包括什么1.0分∙A、生活用具∙∙B、货币∙∙C、鼎∙∙D、符及玺印∙我的答案:C10森林古猿在哪个国家发现1.0分∙A、中国∙∙B、法国∙∙C、伊朗∙∙D、西班牙∙我的答案:B11考古学学科的核心结构不包括1.0分∙A、史前考古学∙∙B、田野考古学∙∙C、露天考古学∙∙D、历史考古学∙我的答案:C12距今一万年前,中国进入什么时代1.0分∙A、新石器∙∙B、旧石器∙∙C、文明∙∙D、野蛮∙我的答案:A13下列不属于遗址博物馆的特征的是1.0分∙A、不可移动性∙∙B、直观性∙∙C、实物性∙∙D、多样性∙我的答案:D14乾陵是谁的墓葬1.0分∙A、李世明∙∙B、慈禧∙∙C、武则天∙∙D、秦始皇∙我的答案:C15下列不属于青铜器的兵器是1.0分∙A、戈∙∙B、戟∙∙C、胄∙∙D、锁∙我的答案:D16仰韶文化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哪个时期1.0分∙A、前期∙∙B、中期∙∙C、晚期∙∙D、后期∙我的答案:B17人们在获取文物后要经过几个步骤,下列哪个不是1.0分∙A、断代∙∙B、辨伪∙∙C、定级∙∙D、修复∙我的答案:D18人类使用金属大约有多少年1.0分∙A、9000.0∙∙B、8000.0∙∙C、6000.0∙∙D、5000.0∙我的答案:D19下列哪一项不会破坏原有堆积1.0分∙A、沟穴∙∙B、房屋∙∙C、草堆∙∙D、墓葬我的答案:C20同一时期不同类的遗存是指什么1.0分∙A、类∙∙B、型∙∙C、学∙∙D、式∙我的答案:A21考古学发现秦始皇的墓有哪种金属异常1.0分∙A、铜∙B、金∙∙C、银∙∙D、汞∙我的答案:D22下列哪个是不是不掘秦始皇陵的原因1.0分∙A、当前的技术可能无法保存好墓中的文物∙∙B、秦始皇陵规模过大,发掘是时间可能会很长∙∙C、目前的考古技术不成熟∙∙D、还不知道秦始皇陵在哪∙我的答案:D23从哪个朝代开始出现四面坡的帝王建筑1.0分∙A、夏∙∙B、商∙∙C、周∙∙D、春秋战国∙我的答案:A24传统的考古学研究对象下限是什么1.0分∙A、宋∙∙B、元∙∙C、明∙∙D、清∙我的答案:C25下列不是考古学的功能的是1.0分∙A、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B、了解人与人的关系∙∙C、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我的答案:C26哪种猿生存年代约为400-150万年前1.0分∙A、森林古猿∙∙B、腊玛古猿∙∙C、南方古猿∙∙D、埃及古猿∙我的答案:C27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总量在世界的排名为第几1.0分1.0∙∙B、2.0∙∙C、3.0∙∙D、4.0∙我的答案:C28下列哪项不属于区别学科的标准1.0分∙A、研究方法∙∙B、研究对象∙∙C、研究意义∙∙D、研究目的∙我的答案:C29下列哪个不是人类动态的创造过程()1.0分∙A、生产过程∙∙B、使用过程∙∙C、废弃过程∙∙D、再利用过程∙我的答案:D30下列关于考古的对象的说法正确的是1.0分∙A、在水底下∙∙B、在土地下∙∙C、暴露在空气中∙∙D、以上都是∙我的答案:D31考古学上的地层学是从哪个学科借用过来的1.0分∙A、物理学∙∙B、化学∙∙C、地质学∙∙D、物理化学∙我的答案:C32下列哪个不是文明的标志1.0分∙A、城市的出现∙∙B、金属的出现∙∙C、文字的出现∙∙D、村落的出现∙我的答案:D33金匣就是指1.0分∙A、玉带∙∙B、玉衣∙∙C、玉冠∙∙D、玉箱∙我的答案:B34考古类型学是在哪一年进入中国的1.0分∙A、1911.0∙∙B、1921.0∙∙C、1935.0∙∙D、1940.0∙我的答案:C 35考古研究对象是1.0分∙A、表层∙∙B、生土层∙∙C、熟土层∙∙D、间歇层∙我的答案:C36马镫子是哪个国家发明的1.0分∙A、英国∙∙B、埃及∙∙C、西班牙∙∙D、中国∙我的答案:D37巴黎圣母院的保护与下列哪个作家关系非常密切1.0分∙A、小仲马∙∙B、卢梭∙∙C、狄更斯∙∙D、雨果∙我的答案:D38西湖在哪一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1.0分∙A、2000.0∙∙B、2011.0∙∙C、2013.0∙∙D、2014.0我的答案:B39开始出现固定灶台是在什么时期1.0分∙A、商∙∙B、周∙∙C、春秋战国∙∙D、秦∙我的答案:C40下列不属于遗物的是1.0分∙A、生产工具∙B、建筑物∙∙C、生活用品∙∙D、礼仪用具∙我的答案:B41哪个时期殉葬开始出现俑代人的现象1.0分∙A、夏∙∙B、商∙∙C、周∙∙D、春秋战国∙我的答案:D 42妇好的墓有几个墓道1.0分∙A、4.0∙∙B、3.0∙∙C、2.0∙∙D、1.0∙我的答案:C43妇好的墓在哪1.0分∙A、洛阳∙∙B、安阳∙∙C、咸阳∙∙D、西安∙我的答案:B44下列哪个不属于南猿1.0分∙A、纤细种∙∙B、腊玛古猿∙∙C、能人∙粗壮种∙我的答案:B45下列不属于遗迹的是1.0分∙A、房子∙∙B、道路∙∙C、运河∙∙D、手镯∙我的答案:D46山东龙山镇的器物以什么为特征1.0分石器∙∙B、彩陶∙∙C、灰陶∙∙D、青铜器∙我的答案:C47最早盗商王墓的是哪个朝代的人1.0分∙A、唐∙∙B、汉∙∙C、周∙∙D、现代人∙我的答案:C48西周时代天子用几鼎1.0分∙A、3.0∙∙B、5.0∙∙C、7.0∙∙D、9.0∙我的答案:D49目前唯一一具比较完整的直立人骨骼标本发现于哪个国家1.0分∙A、肯尼亚∙∙B、埃及∙∙C、意大利∙∙D、中国∙我的答案:A50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出中国大概需要保护的文物有多少件1.0分∙A、50万∙∙B、100万∙∙C、200万∙∙D、300万∙我的答案:B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1牛河梁遗址主要由祭坛、积石冢、女神庙组成1.0分我的答案:√2各个地方城市存在的形态是一样是1.0分我的答案:×3商代后期的河南殷墟聚落规模已达到3000万平方米1.0分我的答案:√4良渚文化在距今约4300年结束1.0分我的答案:√5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对象都是遗存1.0分我的答案:×6戈不是中国特有的兵器1.0分我的答案:×7现在的考古挖掘一定要挖到生土1.0分我的答案:×8北京人能主动用火1.0分我的答案:√9通过叠压打破堆积关系并不能判断叠压双方的早晚程度1.0分我的答案:×10考古能够完全复原历史1.0分我的答案:×11考古类型学研究遗存演化序列1.0分我的答案:√12慈禧陵最早的盗墓者就是守陵人1.0分我的答案:√13早期的堆积只能出土早期的遗物1.0分我的答案:×14商王朝帝王墓是所有王朝中保存最好的1.0分我的答案:×马家浜文化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1.0分我的答案:√16地层的形成都很缓慢1.0分我的答案:×17甲骨文的材料有龟壳和牛骨1.0分我的答案:√18曹操墓符合其提倡的薄葬要求1.0分我的答案:√19国宝级文物的说法是不专业的,是一种伪说法1.0分我的答案:√直立是从人猿共祖主干上分离的形态学标准1.0分我的答案:√21距今5000年前后两河流域、埃及、印度河流域和中国相继进入文明时代1.0分我的答案:√22尼人与现代人的祖先有直接关系1.0分我的答案:×23秦始皇陵不属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0分我的答案:×24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已全部找回1.0分我的答案:×中国大多数古墓都有墓门1.0分我的答案:×26复旦大学的研究认为先有了农业,人口才获得了增长1.0分我的答案:√27旧石器时代的发现一般称为遗址1.0分我的答案:×28鼎最早出现在太湖流域1.0分我的答案:√29中国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1.0分我的答案:√考古学的基本方法是地层学和类型学1.0分我的答案:√31考古学的学科结构和分支,根据获取信息的方法可以划分为实验考古学、科技考古学、民族考古学和航空考古学1.0分我的答案:×32森林古猿生活在距今2500万至1200万年前1.0分我的答案:√33良渚文化最主要分布在环太湖流域1.0分我的答案:√34在类型学中,类的概念比型小。
(完整版)考古学概论期末考试

考古学1.考古学的定义:根据古人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以及和人类社会生活有关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一门科学。
2.考古学文化: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域、并且具有共同特征的文化遗存。
3.考古学年代:一般根据生产工具的变革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一、石器时代1、旧石器时代(300万年-1.2至1万年)2、中石器时代(200万-1万)作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过渡阶段,其经济生活仍为采集和渔猎。
工具主要使用打制石器或琢制石器。
3、新石器时代4、铜石并用时代二、青铜时代:考古学上,把继石器时代之后,人类使用铜锡合金器物的时代,称之为青铜时代(或青铜器时代)三、铁器时代:考古学上,人类的生产工具和武器以铁为原料的时代,成之为铁器时代。
事实上,考古学研究中铁器时代文化主要是指铁器使用的初期阶段和某些民族史前文化中的铁器文化阶段。
四、金石学含义: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
五、李济:中国现代考古学家。
1926 西阴村弗里尔美术馆清华六、化石:(一)化石的分类、形成与埋藏:1、化石的分类:遗体化石、遗物化石、遗迹化石2、化石的形成:填充作用(骨)、交替作用(木)、蒸馏作用(枝叶)3、化石的埋藏:原地埋藏、搬运埋藏、遗址埋藏七、偃师商城:1、商汤所都的西亳;2、伊尹放太甲的桐宫;3、成汤灭夏后所建的别都八、用鼎制度九鼎配八簋(gui)、七鼎配六簋、五鼎配四簋,俞伟超、高明还认为三鼎配二簋、一鼎无簋也是周代常制。
九、唐三彩:是唐代盛行的一种美术陶瓷,以器表施绚烂夺目的彩釉为主要特征,胎质有红色陶胎和白色陶胎两类,前者以普通陶土为原料,后者用瓷土烧成,烧成温度约800~1100℃,比瓷器略低。
唐三彩工艺在盛唐达到了它的最盛期,安史之乱以后,两京地区迅速衰落下去,南方扬州一带则有兴起的趋势。
迄今所见三彩器包括专供丧葬用的各种俑类、模型器和生活用器,绝大多数出自墓葬,遗址中少见,且多为碎片。
西北大学夏商周考古期末考试

2011年西北大学夏商周考古期末考试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40分)偃师商城中国商代都城。
遗址在河南偃师西塔庄村。
时间在16哦哦BC到1400BC之间,1983年发现并开始发掘。
城墙为夯筑,已找到城门7座。
城内有多处宫殿区,包括正殿、廊庑和主门、侧门。
还发现用石板围砌的排水道,长800余M,城外有护城河。
发现的墓葬均为中小型。
城门中的西门遗址,城中出土的遗物有陶、石、骨、蚌、铜器等。
是目前中国早期城址中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城址。
关于他的性质,有西毫说、桐宫或陪都说、军事据点说。
楚纪南城楚纪南故城是中国东周时期楚国郢都故址之一。
在湖北江陵县城北5公里,因在纪山之南,汉以后史称纪南城。
从楚文王迁都郢(纪南城)到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取克郢都,前后共411年中,楚国共有二十代国王在此建都。
城平面呈长方形,只南垣中部偏东处有一段曲折。
东西长4450M,南北宽3588M,面积约16平方公里。
城垣由墙身、内护坡和外护坡组成。
现存城垣上缺口甚多,有7处可以确定为城门遗址,其中2座为水上城门建筑。
城垣20M外有护城河围绕,宽40--80M。
在城内勘查出四条古河道,相互贯连,城内发现东周夯土建筑基址84座,城内东南部是宫殿区所在。
城东北部当为贵族府第区,平民居住区可能在城西北部。
木椁墓古代墓葬构造形式之一。
商代已有,流行于战国和西汉时期。
在土坑内用木材构成长方形或方形的椁室,将棺放置其中。
椁室内常有边厢、头厢等放置随葬品。
辛店文化因1924年首次在甘肃临洮县辛店村发现而得名,距今3000年左右的,年代晚于该地区的齐家文化和四坝文化。
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洮河、大夏河和湟水的中下游流域,已发现的遗址100多处。
分为张家嘴类型和姬家川类型,是西北地区一支重要的文化遗存,其经济生活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
铸铜业有较大的发展,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搀有石英砂、碎陶末、蚌壳末和云母片等搀和料。
陶质粗糙、疏松,火候较低,器表多磨光,有的施红色或白色陶衣。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单选题(25题, 每题2分, 共50分)1.考古发现,良渚文化晚期的龙与陶寺文化早期的龙前后相接。
陶寺文化蟠龙通过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夏,以及商周、秦汉以降的历代承袭演化,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不间断连续发展的中华龙文化的主体形象。
据此可知A.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中心B.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特点C.中华文明发展有连续性特征D.龙是中华文明起源重要象征2.图1是夏商周三代核心板块示意图,据此推断夏商周三代A.以农耕经济为根本B.国家与部族融为一体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D.王权未实现高度集中3.《公羊传·成公十五年》载: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
王者欲一呼天下,曷为以外内之辞言之?言自近者始也。
”这反映了春秋时期A.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B.逐渐打破夷夏固有界限C.阶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D.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加强4.《后汉书》记载: “(樊氏)为乡里著姓(有声望的族姓)。
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
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
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勠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
”材料体现了东汉A.经济重新发展B.地方割据出现C.社会动荡不安D.土地兼并现象5.唐初,唐高祖认识到三省分权的弊端,并设置政事堂取代三省作为国家政治中枢。
参与政事堂会议的最初是三省长官,后来多由他官以“同中书门下三品”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的身份参加。
在唐玄宗时,政事堂已经成为凌驾于三省之上的宰相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大学考古学通论复习题1、简述二里头文化特征及其与夏文化的关系特征:二里头文化的特征主要变现在一组富有特征的陶器上。
二里头文化四期陶器变化明显,第一期陶器以褐陶为主,磨光黑陶占有一定比例,纹饰以篮纹为主,另有少量的方格纹、细绳纹;第二期陶器中黑陶的数量减少,以细绳纹为主,篮纹和方格纹明显减少;这两期的器形多折沿、鼓腹、小平底。
第三、四期的陶器颜色普遍变为浅灰、以绳纹为主,出现粗绳纹,篮纹和方格纹几乎绝迹。
在第三期遗存中,第一、二期常见的鼎、深腹盆、甑等继续沿用,但有局部的变化,同时,新出现了鬲、卷沿圜底盆、大口尊、小口高领瓮等与商代二里冈期遗物十分接近的器物。
这组新器形在第四期中越来越多,并表现出融合前者的趋势。
东下冯类型也分为四期。
与夏的关系:⑴从年代上看,二里头文化的相对年代介于河南龙山文化与早商文化之间,这在考古地层上有证据;⑵从地城上看,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于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其中以豫西、晋南为中心;⑶从文化内涵上来看,二里头文化已经出现青铜冶铸业,进入到青铜时代。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都是夏文化,对于二里头文化中最重要的二里头遗址,有人认为当属夏都斟鄩故址。
2、列举商代主要城址及其布局⑴偃师商城:平面略呈长方形,小城面积约80万㎡,大城面积约200万㎡。
城四周均有坚固的夯土城墙,墙外有壕沟或护城河环绕。
城内有4初夯土建筑基址(南三北一),穿城门的大道、沿城墙内外侧的顺城路、通往各主体建筑的道路网,宫城内池苑与城外相通的给排水系统、大型建筑相配套的排水道、简易排水浅沟。
城址北部有制陶遗址和中、小型房址等,可能为手工业作坊区和一般居民区。
城址东北部还发现了铜渣和陶范等青铜冶铸遗物,证明那一带应有铸铜作坊遗址。
城墙内侧附近则较为集中地分布着若干小型墓葬。
⑵郑州商城:平面近长方形,L:6960m。
内外城墙均夯筑,墙体有“主城墙”与“护城坡”之分;郑州商城东北部发现有大面积的夯土基址,是商的宫殿区;有金水河、熊耳河、水井、蓄水设施、壕沟、护城河等给排水设施;城垣之外分布着同时期的许多居住遗址、各种手工业遗址及中、小型墓地;城北的紫荆山以北有铸铜和制骨作坊遗址各一处,城西的铭功路一带有制陶作坊遗址,;城南的难关附近也有一处铸铜作坊遗址。
⑶小双桥遗址:总144万㎡中心区15万㎡。
⑷洹北商城:平面近方形,边长2100~2200米,面积470万平方米;方向与郑州商城、偃师商城一致;城内发现多处夯土台基,在城中南部发现大范围夯土建筑群,排列密集有序,可能是宗庙、宫殿类建筑;还发现房基、水井、灰坑、墓葬等。
⑸黄陂盘龙城:平面略呈方形,面积7万多㎡,城墙夯筑技术与郑州商城相同,城墙外围有护城壕,两者均为该城的防御设施;宫殿区在城北部高地上;在盘龙城北的杨家湾、城西的楼子湾、城东的李家嘴等地发现商代二里岗期墓葬。
⑸殷墟:东西6公里、南北5公里,面积近30平方公里;规模:小—大;人口:少—众;布局:洹河之南以小屯、花园庄为中心的宗庙宫殿区和洹河北侯家庄、武官村北的王陵区。
洹河两岸分布其他居住区和手工业作坊,族墓地则分布在居住区附近及外围地区;3、西周墓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族葬制度还很牢固,这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聚族而葬的风俗是原始氏族社会“公共墓地”制的延续;但是西周奴隶社会只是利用了这种血缘关系的外壳为其统治服务,而变成了宗法等级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使用棺椁、乐器、车马器以及鼎、簋等礼器的数量使用有严格限制(列鼎制度)。
附:西周墓葬可以划分为两大区域:中原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
两者在墓葬形制和随葬品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前者主要为土坑竖穴墓,随葬陶器、青铜礼器等;后者主要为土墩墓,随葬有大量的原始瓷器。
PPT:墓形分为竖穴土圹(坑)墓(中字、甲字、亚字、无墓道)、土墩墓、土洞墓(平行式、直线式、垂直式);无封土(最早的封土墓大约出现在春秋战国之际),墓上有享堂;族墓制度(公墓、邦墓);棺椁制度;列鼎制度;附葬车马制度;人殉和人牲制度。
4、简述夏商周断代工程实施的目标和途径目标:提出夏代的基本年代框架;提出商代前期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确定商代后期(武丁到帝辛)比较准确的年代;确定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各王(即武王到厉王)比较准确的年代。
途径:由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天文学、现代测年技术等多学科协作。
5、概括东周城址的主要特点①设防城市普遍出现,成为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②国无大小几乎都有城垣;③;列国都城多分为宫城和郭城两大部分,宫城与郭城的布局有多种形式;④城址范围较广,长度和宽度一般在3公里左右,面积多达10平方公里;⑤为获取水源都城均傍水而建或处在两河交汇的三角地带⑥城垣外皆有城壕,城内侧有排水设施;⑦宫城内宫殿建筑多建在高大的台基之上,附近又常发现手工业作坊遗址,郭城中分布有民居和作坊遗址,有的还将诸侯贵族墓地圈入。
(附:东周重要城址:洛阳东周王城;齐临淄故城;郑韩故城;赵邯郸城;曲阜鲁国故城;魏都安邑;燕下都;楚纪南城;侯马晋新田城;侯马盟誓遗址;秦都雍城。
)6、简述考古学中的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是中国西南地区古代巴、蜀两族先民留下的物质文化,主要分布于四川境内。
蜀族的活动范围以成都为中心,巴族的活动范围在四川盆地东部。
大约从商代开始巴、蜀进入青铜时代。
巴、蜀出土的青铜器器形、纹饰深受殷商作风影响,反应了巴、蜀与殷商文化的密切关系。
巴、蜀青铜器从开始就有自己的特色,其器形、冶炼技术、纹样风格等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点。
这一时期正式发掘的遗址和墓葬较少,其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是四川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
PPT:古蜀族主要活动在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盆地西部及陕南、滇北一带。
蜀族历史悠久,商代时已蜀族已有十分发达的青铜文化,殷代甲骨文中有“蜀”称,周武王伐纣时,蜀人曾协助作战,到公元前316年被秦所灭。
巴文化是古巴族的文化,最早可能发源于湖北西部的清江流域,以后活动在四川盆地东部及陕南、鄂西北一带。
西周以后建立巴国,战国时与蜀同时被秦所灭。
巴文化有一些与蜀文化相似的因素,但也有一些不同于蜀文化的特征,如铜兵器中常见圆刃钺、弓耳矛;铜容器常见甑、釜、鍪(móu)等;乐器中使用錞于等。
7、二里头遗址的重要学术意义⑴二里头遗址地处古代文献记载的夏王朝的中心区域,以其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的年代也大体在夏王朝的纪年范围内。
因此,二里头遗址理所当然地成为探索夏文化与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性遗址。
⑵二里头遗址拥有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宫室建筑群和宫城遗存、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和最早的青铜冶铸作坊,它是当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聚落,也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高度发达的文化内涵和大范围、跨地域的文化吸收与辐射、形成辐辏之势,使以其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核心文化。
8、夏商周时期西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青铜文化?㈠辛店文化:因1924年发现于甘肃临洮县辛店村而得名。
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湟水、洮河、大夏河流域,年代约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周时期。
青铜器有锥、矛、匕、凿等,还发现有冶铜遗迹。
陶器中彩陶数量较多,陶器种类有双耳罐、四耳罐、鬲、盆、杯、鼎、豆、盘等,彩陶纹样主要有S形纹、三角折线纹及动物形象的鹿纹、狗纹等。
居址发现有半地穴式长方形房址。
㈡寺洼文化:因最初发现于甘肃临洮寺洼山而得名。
年代约为公元前14~前11世纪。
主要分布在兰州以东的甘肃省境内,并扩及陕西省千水、泾水流域。
居民聚落已具相当规模。
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
墓葬多土坑墓,形若覆斗,葬具有棺或棺椁,除单人葬外,有合葬和火葬墓。
随葬品有陶器、青铜器、装饰品及马牛羊的骨骼。
少数墓中有殉人和陪葬车马,表明当时已进入奴隶社会。
“马鞍式”口形的双耳罐是最有特色的陶器,没有发现带彩的陶器。
青铜器有戈、矛、镞、刀和铃等。
㈢卡约文化:因发现于青海湟中卡约村而得名。
年代约当公元前900~前600年。
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境内黄河沿岸及其支流湟水流域。
居民以从事农业为主。
工具多石器,有斧、刀、锤等,但已出现铜质的镰、刀、斧、锥和镞。
陶器是手制的,典型器物为双耳罐、双大耳罐、四耳罐和瓮等。
聚落发现得很少。
多见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也有土洞墓,随葬陶器、石器、骨器及铜器等。
卡约文化的陶器中既存在“马鞍式”口型双耳素面罐,也存在属于辛店文化的所谓“唐汪氏”陶器,可见其文化内涵是很复杂的。
㈣沙井文化:最初发现于甘肃民勤沙井,分布范围仅限于河西走廊的民勤、天祝和永昌等地。
典型陶器有单耳桶装杯、单耳圜底罐、双耳平底罐和双耳圜底罐等。
墓葬以长方形土坑墓为主,随葬品有陶器、石器、骨器与铜器等。
铜器器形有刀、三棱镞、扣、铃等。
9、试述商周竖穴土坑墓的分类及特征。
所谓竖穴土圹墓,其基本构造是自地面下掘一竖穴土圹作为墓室,内置棺椁及随葬品等,然后用土填实。
夏商周时期的竖穴土圹墓有了较为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身份、地位的死者,其墓葬的规模的大小和结构的复杂程度均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墓道的设置方面,有着较严格的规定。
依墓的平面形状,可细分为“亚”字形、“中”字形、“甲”字形、无墓道等几种形式。
⑴亚字形:即方形或长方形竖穴土圹墓室的四边各有一条斜坡状墓道,平面略呈“亚”字形,故称。
目前,这种形制的墓主要发现在商代后期的安阳殷墟商王陵区,是商王墓的形制。
西周和东周的王墓至今尚未发现,故有关周王墓的形制仍不清楚。
但从秦、汉皇帝陵均为“亚”字形墓推测,周天子墓也应是“亚”字形。
可知“亚”字形墓为夏商周时期最高等级的墓葬形制。
“亚”字形墓结构可分为墓道、墓室、椁室三部分。
⑵中字形:即方形或长方形竖穴土圹墓室相对的两侧各有一条斜坡状墓道,平面略呈“中”字形,故称。
这种形制的墓,最早见于商代后期,西周、东周时期均有发现。
可能是天子配偶、大贵族、诸侯国国君及方国首领之墓。
⑶甲字形:即在方形或长方形墓室的一侧有一条斜坡状墓道,平面略呈“甲”字形,故称。
这种形制的墓出现在商代后期,流行于整个商周时期。
墓主人可能是天子之姬妾、小国国君和其夫人、高级贵族墓。
⑷无墓道墓A:大型无墓道墓:多作长方形(或曰“目”字形墓),无墓道而形制较大。
有棺椁和丰厚的随葬品,其身份地位也较高。
这类墓可能是王及诸侯的子弟、姬妾或一般贵族墓。
B:小型无墓道墓:多为长方形,无墓道而形制较小。
一般长2米、宽仅1米左右,有棺或无棺;随葬品多为陶器,也有少数随葬有铜兵器等。
这类墓应是一般平民或士兵之墓。
10试述商、周文化的分期及特征。
A:商代始于公元前1600年,终于公元前1046年,前后延续近600年。
关于商文化的分期,一般认为,以盘庚迁殷为界,可分为前、后二期,前期以郑州二里岗遗址为代表,后期以殷墟为代表。
商前期大体相当于《史记·殷本记》记载的从成汤代夏到盘庚迁殷的所谓“先王”时代(前160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