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得花间词

合集下载

春日原文赏析及翻译15篇

春日原文赏析及翻译15篇

春日原文赏析及翻译春日原文赏析及翻译15篇春日原文赏析及翻译1原文:春日[唐代]温庭筠问君何所思,迢递艳阳时。

门静人归晚,墙高蝶过迟。

一双青琐燕,千万绿杨丝。

屏上吴山远,楼中朔管悲。

宝书无寄处,香毂有来期。

草色将林彩,相添入黛眉。

译文及注释:译文想要问你在思念什么?在这艳丽明媚春之时。

回来的晚门口寂静无声,蝴蝶采完花粉缓缓的飞过高墙。

窗外燕子双飞,千万条绿杨柳枝低垂。

屏风上的吴山辽阔幽远,楼中羌笛声声悲凄。

珍贵的书信不知道该寄往何处,香车有来的日期。

要把这草景与树林色彩,一同增添到眉际,排解心中忧愁。

注释迢递(tiáo dì):天高气清的样子。

青琐燕:这里指落在窗前的紫燕。

屏:指屏风。

吴山:吴地的山,指屏风上画的南方山。

朔管:指羌笛,亦泛指北方地区流行的管乐器。

宝书:珍贵的书信。

香毂(gǔ):古人乘坐的车。

将:连词,与、和之意。

彩:一作“影”。

相:递相,先后。

添:一作“将”。

黛眉:特指女子之眉。

赏析:此诗共十二句,可分为两部分。

前六句为第一部分,是对相思对象一方“所思”情形的设想,且点明了时间、地点;后六句为第二部分是自述,点明地点“吴山”的同时,自述羌笛悲凉,并说明了以赏春排解愁绪的原因。

此诗笔墨挥洒,色彩趋于清淡,构建了清逸淡远的诗歌意境。

此诗首两句,出句开门见山以“所思”设问。

对句据之而答在“艳阳时”。

蕴有薛涛《春望词》中“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之意。

三、四句以“人归晚”“蝶过迟”描述人与昆虫各自在春天里所持行为。

人回来的晚是被春景所吸引,蝴蝶过慢是因为花粉沉重。

从而间接体现了春天的特征。

五、六句描写室外景,燕子双飞,千万条柳枝低垂,以此意象象征对心上人的思念。

七、八句描写室内景,条幅上画着吴山,楼内羌笛悲凉。

九、十句承上解答“朔管悲”的原因是,书信无寄处。

最后两句显示,要把这春天的草景与树林的色彩,一并映入眼帘,即以赏春排解愁绪。

综上,从描写对象上看,前六句是对相思对象一方“所思”情形的设想。

温庭筠《菩萨蛮》鉴赏

温庭筠《菩萨蛮》鉴赏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鉴赏一、【作者及背景】1、作者温庭筠,唐书作廷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晚唐诗人,约比白居易晚50年。

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

每依新兴曲调作歌词,开五代宋词之盛。

文学史上,温庭筠(约812-866)可称第一位专业词人。

他流传下来的词近70首,主要保存在赵崇祚编的《花间集》中。

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

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唐宣宗李忱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綯央温庭筠代作若干首。

词成后,令狐綯冒称是自己的作品,暗地里献给宣宗,并叮嘱温庭筠不要声扬出去。

温庭筠却很快地说出去了,因此得罪了令狐綯,致终生不被重用。

温庭筠,古籍上记载的有两位:一位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另一位是五代十国晋丞相桓文之门客2、背景温庭筠的《菩萨蛮》是一组词,共有十四首。

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它写一个闺中女子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及穿衣的一系列动作,从中展现出她的处境和心境。

这首词,为了适应宫廷歌妓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唐五代词的创作手法,以温庭筠的词为代表。

二、【知识链接】花间词:诞生于晚唐五代。

它辞藻艳丽、色彩华美,脂粉气浓腻,笔调深细婉曲,多写绮思艳情。

大多数为所谓男词人写女性生活的“闺情”代言体。

以“绮罗香泽”为特色。

花间词派:花间词的“花间”两字出自花间词人张泌“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一句。

五代赵崇祚撰《花间词》,收集了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韦庄等十八位词人500首词。

这些词人就被称为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是词的第一流派。

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集》中的主要作家。

三、【诗词鉴赏】鉴赏一: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词作首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颇晦涩难解,有认为是写室内屏风的,有认为是写女子眉妆的,还有解为是写女子发髻的,歧义纷纷。

陶渊明《饮酒(其五)》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真题

陶渊明《饮酒(其五)》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真题

陶渊明《饮酒(其五)》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真题(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陶渊明《饮酒(其五)》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真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描写鹦鹉的诗词

描写鹦鹉的诗词

描写鹦鹉的诗词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登黄鹤楼》2.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李白《鹦鹉洲》3.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4.秦陇州缘鹦鹉贵,王侯家为牡丹贫。

——王建《闲说》5.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6.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

——孟浩然《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7.武昌城头黄鹤楼,飞檐远映鹦鹉洲。

——孙蕡《次武昌》8.鹦鹉洲前处士,黄鹤楼中仙客,拍手试招呼。

——岳甫《水调歌头·鲁口天下壮》9.江汉至鄂始合流,黄鹤楼前鹦鹉洲。

——楼钥《题董亨道八景图》10.黄鹤楼前江水平,鹦鹉洲边春草青。

——王炎《吊祢正平》11.黄鹤楼中月白,鹦鹉洲前水流。

——章甫《太湖秋晚·黄鹤楼中月白》12.会得此去汉阳不远,不然黄鹤楼前鹦鹉洲。

——释智愚《偈颂二十一首·四达皇皇》13.黄鹤楼前鹦鹉洲,梦中浑似昔时游。

——揭傒斯《梦武昌》14.怅黄鹤楼前,鹦鹉翔烟屿。

——马熙《摸鱼子·买陂塘旋栽杨柳》15.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李白《鹦鹉洲》16.扶醉曾登黄鹤楼,汉阳城对鹦鹉洲。

——方孝孺《江山万里图》17.平生落魄嬴得虚名留,也曾椎碎黄鹤楼,也曾踢翻鹦鹉洲。

——解缙《采石吊李太白》18.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踢踢翻鹦鹉洲。

——释如珙《偈颂三十六首·般若如我大火聚》19.旧识庐山道,长怀鹦鹉洲。

——赵蕃《施过之见过二首·君来能破闷》20.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趯趯翻鹦鹉洲。

——释法泰《颂古四十四首·一拳拳倒黄鹤楼》21.黄鹤楼前鹦鹉洲,夕阳西去水东流。

——释梵思《颂古九首·黄鹤楼前鹦鹉洲》22.要知觌体难藏处,黄鹤楼前鹦鹉洲。

——释慧方《诸佛居何国土》23.大悲阁前是鼎州,黄鹤楼前鹦鹉洲。

——释慧晖《偈颂四十一首·金气黄枫半叶红》24.黄鹤楼高人不见,却随鹦鹉过汀洲。

中国古代文学讲义·唐五代词

中国古代文学讲义·唐五代词

2016级中国古代文学讲义·唐五代词词是一种在宋代大放光彩的音乐文学,但它的兴起和发展却必须追溯到唐及五代。

盛唐流行的民间歌词(即曲子词),是词在民间孕育状态,20世纪初发现的敦煌曲子词证实了词起源于民间的说法。

中唐文人从事词的创作,标志着词体文学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但直到晚唐温庭筠等人的出现,词才真正流行于士大夫阶层,并开始以不同于诗的面貌独立发展,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花间词风。

五代时期的南唐,涌现了冯延巳、李煜等优秀词人,表明词的发展已进入自足和成熟的阶段。

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和文人词一.词的起源和早期民间词关于词的起源问题,古代的传统说法是词源于诗,是诗歌的一种变体。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唐初歌辞,多是五言诗或七言诗,初无长短句。

自中叶以后,至五代,渐变成长短句。

及本朝,则尽为此体。

”这是认为词是由五、七言近体诗演变而成。

也有人认为词是从乐府诗里变化出来的,如朱熹说:“古乐府只是诗,中间却添许多泛声,后来人怕失了那泛声,逐一添个实字,遂成长短句,今曲子便是。

”(《朱子语类》)正因为如此,词被称为“诗余”。

自近代以来,随着民间俗文学的价值及其革命意义受到重视,产生了词起源于民间的新说法,认为词是“曲子词”的简称,不但具有长短句的形式,而且是合乐的,是“倚声填词”的,其所依之声乃隋唐以来的燕乐新曲。

隋唐时代,中原雅乐与来自西域的胡部乐逐渐结合,成为当时的新乐,即燕乐。

词是伴随着燕乐的流行而产生的,《旧唐书·音乐志》称:“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胡夷指外来乐曲,里巷即指民间流行的乐曲。

歌者综合运用这些乐曲制成新声,足以说明词的音乐有来源于民间的成分。

教坊曲是隋唐燕乐的典型代表,唐玄宗时崔令钦著《教坊记》,所录曲名有三百二十多个,都是当时的流行新曲。

也就是说,词是唐代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最初是唐代音乐的产物。

词起源于民间已为敦煌曲子词所证明,而敦煌曲子词中有一些可能是盛唐作品,那么,在此之前必已有相当长的酝酿过程,由此可推断,民间曲子词大约出现于唐高宗时。

最美古诗词|花间集中的十首肉麻情诗,令人怦然心动

最美古诗词|花间集中的十首肉麻情诗,令人怦然心动

最美古诗词|花间集中的十首肉麻情诗,令人怦然心动花间集是中国第一部文人词集,由五代后蜀赵崇祚编,欧阳炯写序,收录晚唐五代时期五百首词。

这些词大多数浓艳精美,温柔婉转,婉约含蓄,是宋词之前词的主要风格。

花间集序概括了花间集的主要内容: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

今天分享十首花间词,品尝一下怦然心动的感觉。

(一)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爱上邻家少年,便想托付终身,哪怕被抛弃了,也无怨无悔。

(二)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温柔乡里的生活,醒来才知道是一场梦。

(三)银字笙寒调正长,水纹簟冷画屏凉。

玉腕重金扼臂,淡梳妆。

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

佯弄红丝蝇拂子,打檀郎。

这首词真有画面感。

(四)香灭帘垂春漏永,整鸳衾。

罗带重,双凤,缕黄金。

窗外月光临,沉沉。

断肠无处寻,负春心。

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就是缺少心上人。

(五)玉楼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

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

柳陰烟漠漠,低鬓蝉钗落。

须作一生拌,尽君今日欢。

鸳鸯被里,挥汗如雨,哪怕透支了一生了气力,也要让你记住今天这一晚。

(六)豆蔻花繁烟艳深,丁香软结同心。

翠鬟女,相与共淘金。

红蕉叶里猩猩语,鸳鸯浦,镜中鸾舞。

丝雨隔,荔枝阴。

(七)锦帐添香睡,金炉换夕照。

懒结芙蓉带,慵拖翡翠裙。

正是桃夭柳媚,那堪暮雨朝云。

宋玉高唐意,裁琼欲赠君。

(八)相见休言有泪珠,酒阑重得叙欢娱,凤屏鸳枕宿金铺。

兰麝细香闻喘息,绮罗纤缕见肌肤,此时还恨薄情无。

(九)粉融红腻莲房绽,脸动双波慢。

小鱼衔玉鬓钗横,石榴裙染象纱轻,转娉婷。

偷期锦浪荷深处,一梦云兼雨。

臂留檀印齿痕香,深秋不寐漏初长,尽思量。

(十)轻盈舞妓含芳艳,竞妆新脸。

步摇珠翠修蛾敛,腻鬟云染。

歌声慢发开檀点,绣衫斜掩。

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

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

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花间集》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选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

该书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经典作品,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和艺术成就。

《花间集》共10卷﹐选录唐末五代词500首。

编者赵崇祚﹐字弘基。

生平事迹不详。

·卷一=温庭筠=(五十首)(温庭筠(812?-866),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

终仕国子助教。

)《菩萨蛮》十四首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其二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其三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其四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其五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其六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消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其七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

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其八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

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

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其九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

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

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其十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其十一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

温庭筠词的意境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温庭筠词的意境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温庭筠词的意境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论词不能不论《花间集》。

《花间集》为五代后蜀赵崇祚所编辑,收温庭筠等十八家“诗客曲子词”,五百首,是最早的唐五代文人词总集。

所收主要是西蜀词人的作品,代表了五代西蜀偏安一隅小朝廷的绮筵绣幌的生活,正如当时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所说: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

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

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

有唐已降,率土之滨,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姮娥。

诗歌意象捕捉花间词婉丽绮靡,多以女子的体态装束闺房的布局陈设来表现其绮怨,或从男子的眼光欣赏女子的体态容颜,重在感官的享受,具有程式化的特点。

但在表现上又体现出以景现情的意境美,其突出代表是号称花间鼻祖的温庭筠。

1.温庭筠词对六朝诗赋的继承。

论中晚唐诗者都注意到其时诗人对六朝文学的继承。

如李贺诗,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记载《谱》说:“贺诗祖骚宗谢”,记徐献忠语说:“长吉天才奇旷,又深于南北朝乐府古词,得其怨郁博艳之趣”。

李商隐诗,清冯浩说:“义山远追汉魏,近仿六朝”《玉谿生诗集笺注》发凡),温庭筠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意境美元好问说:“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论诗三十首》)以温李上比晋代张华诗的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明代杨慎亦谓温诗学六朝(见《升庵诗话》卷十一)。

可见为时之风气中晚唐时期诗学六朝有其历史的必然,是当时士大夫对社会政治的失望、对个人前途的失望,转而表现内在生活的必然产物。

古代士大夫一直信奉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他们首先是积极用世,希望在清明的盛世通过仕途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一旦理想受挫就自然地谋求全身而退,明哲保身中晚唐政治的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再加上士大夫内部的无谓党争使得国家江河日下,明智的士大夫就自觉不自觉地开始退避、从政治上退避、从社会上退避,他们的文学创作也从“为君为民”转向抒写自我,包括表现闺房乐趣、身边琐事,到晚唐,更沿着这条线走进更为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感色彩的捕捉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似花间见, 双双对对飞
——管中窥得“花间词” 管中窥得“花间词” 管中窥得
花间词人指唐及五代的十八位词人,风格一 致,词风香软,落笔多在闺房。 词作编为《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 的《蝴蝶儿》词“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 飞。” 其中,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集》中的主要 作家。陈洵《海绡说词云》:“词兴于唐, 李白肇基,温岐受命,五代瓒绪,韦庄为 首。”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诗歌抒发情感,可以含蓄地象征 暗示,也可以直率地抒写胸臆。 请谈谈这两首诗不同的抒情方式 形成的不同的艺术效果。
同为花间词派的词人,你觉得 温庭筠的语言风格和韦庄的语言 风格各有怎样的特色呢?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王嫱、西施, 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 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 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顾宪融《词论》:世以温韦并称,然温浓 而韦淡,各极其妙,固未可轩轾焉。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温庭筠“密而 隐”,韦庄“疏而显”。
诵读两首《菩萨蛮》, 从诵读中体会情感,尝 清。……末句,言更换新绣之罗衣,忽 睹衣上有鹧鸪双双,遂兴孤独之哀与膏 沐谁容之感。有此收束,振起全篇。上 文之所以懒画眉,迟梳妆者,皆因有此 一段怨情蕴蓄之中。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起两 句,自为呼应。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 久住,我亦可以老于此间也。“只合”二字, 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 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惟有羁滞江南, 以待终老。“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 丽。“垆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皆 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 老”句陡转,谓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 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 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情意宛转,哀伤之 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