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花间词赏析

合集下载

唐河传效花间体翻译赏析

唐河传效花间体翻译赏析

唐河传效花间体翻译赏析
翻译、赏析
和诗意春季水,千里,我船浪起,梦见带着西施觉来村巷夕阳斜
几家,短墙红查花
晚说做造些儿雨,折花去,河岸上谁家的女儿太狂颠。

那边,柳绵,被风吹上了天。

原文:
唐河传效花间体
宋代:辛弃疾
春水,千里,孤舟浪起,梦携西子。

觉来村巷夕阳斜。

几家,短墙红杏花。

晚云做造些儿雨,折花去,岸上谁家女。

太狂颠。

那边,柳绵,被风吹上天。

[注释]
花间体:流行于晚唐五代的一种词体,也称花间词派,因后赵崇祚编《花间集》而得名。

花间体内容不外风月艳情,风格大率浓艳绮丽。

它反映了文人词的初期风貌,是婉约词的第一座高峰,对宋词有深远影响。

稼轩词虽以豪放著称,却也广采婉约之长,此又一例。

此效韦庄之疏淡清丽。

孤舟泛浪而梦西子,醒来喜见杏花出墙照眼,是桃花人面交相辉映手法。

下片少女预芳,人花合一。

结处柳花轻扬,春色无限,并回应上片春梦迷离飘忽。

通篇春游之乐,四画依次叠出,梦与现实融会一体,轻灵洒脱,疏宕有致。

“春水”四句:言春水泛舟,梦中会艳。

西子: 即越国美女西施,此借指意中人。

“觉来”三句: 醒来但见夕照村巷,红杏出墙。

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觉来:醒来。

短墙:矮小的墙。

“晚云”四句:晚来小雨初过,岸边少女折花而去。

些儿雨:一点点小雨。

狂颠:此作活泼欢快讲
柳绵: 柳絮。

花间词

花间词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赏析
环境之富丽正映衬出妇人之美,环境之谧静 正映衬出妇人之孤独、无聊。 同时,这“小山重叠”,兴起人远之感;金 明灭,牵动别久之思。故此第一说比第二说 为佳,词的意境要深。 次句,写鬓丝撩乱,见出人未起之容仪。 这句作者用云喻发,用香、用雪,即从气味、 颜色上来状妇人之美。 “欲度”二字下得好,写出鬓之欲度未度的 散乱状态
明天默写 《忆秦娥 箫声咽》 《菩萨蛮 小山重叠》
花间集序(欧阳炯)
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 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 是以唱云谣则金母词清,挹霞醴则穆王心醉。 名高白雪,声声而自合銮歌; 响遏行云,字字而偏谐凤律。 杨柳大堤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乐府相传; 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制。 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瑁之簪; 竞富尊前,数十珊瑚之树。
花间词
附:花间集选词 卷1温庭筠50首 卷2温庭筠16,皇甫松12,韦庄22 卷3韦庄26,薛昭蕴19,牛峤5 卷4牛峤27,张泌23 卷5张泌4,毛文锡31,牛希冀11,欧阳炯4 卷6欧阳炯13,和凝20,顾鱼18 卷7顾鱼37,孙光宪13 卷8孙光宪48,魏承班2 卷9魏承班13,阎选8,尹鹗6,毛熙震16 卷10毛熙震13,李询37
对于温词的评价
2 就是与 托喻 之作的传统有暗合之处, 清代常州词派的词人谭献就曾说:“作者之用心未 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 屈原《离骚》曾说“众女嫉予之蛾眉兮,谣诼谓予 以善淫”, 以 蛾眉 作为 美女 的代表,而后来的文学作品更 把蛾眉引伸成 “才志之士” 的 托喻的传统, 唐人 朱庆馀 《近试上张水部》诗: “洞房咋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间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花间词鼻祖温庭筠及其代表作品分析

花间词鼻祖温庭筠及其代表作品分析

花间词鼻祖温庭筠及其代表作品分析花间词鼻祖温庭筠及其代表作品分析温庭筠是公认的花间词鼻祖,要赏析花间词首先就要先了解温庭筠及其代表作品。

温庭筠(约801—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

年轻时才思敏捷。

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

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录了晚唐五代时期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薜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和凝、顾敻、孙光宪、魏承斑、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和李洵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十卷。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集。

这十八家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孙光宪以外,都是西蜀的文人。

他们的词风大体上一致,后世因称为花间词人。

其中最早的词人,就是被称为“花间鼻祖”的温庭筠。

在中原战乱频仍之际,西蜀相对安定,所以集中了一批文人。

而西蜀的统治阶级在相对安定的局面中又弦歌宴饮,过着奢侈淫靡的苟安生活,于是,那种镂玉雕琼,裁花剪叶,描写女人恣色风情的词,便适应歌台舞榭的需要而大量地产生出来了。

欧阳炯《花间集》序说:“杨柳大堤之句,乐府相传,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制。

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瑁之簪,兢富樽前,数十珊瑚之树。

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

自南朝之宫体,南北里之娟风。

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

”花间词就是在这样的社会风尚里产生的。

陆游《花间集跋》说:“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至此。

可叹也哉!或者,出于无聊故耶!”这是对花间词的中肯批评。

唐诗从南朝宫体中解放出来,取得空前未有的成就,到这时仿佛又回到了南朝宫体的老路上去。

花间词人大都步温庭筠的后尘,浓艳香软而不能自拔。

诸如“云鬟半坠懒重簪”(顾敻《酒泉子》),“慢回娇眼笑盈盈”(张泌《浣溪沙》),“握手送人归,半拖金缕衣。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花间词派赏析—韦庄温庭筠菩萨蛮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花间词派赏析—韦庄温庭筠菩萨蛮

菩萨蛮
韦庄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 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 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 肠。
答案: (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 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 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 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 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 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
韦词特点:
语言清新、 景色淡雅、
清பைடு நூலகம்疏淡。
让我们放松一下自己,
去领略花间词独有的
艳丽与清新。
习题赏析:
菩萨蛮 温庭筠 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 柳月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 玉钗头上风。 1、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谢 大 家
花 间 词
赏 析
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 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 一个文人词派。
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 特征的词派,大多表达她们 的旅愁闺怨、合欢离恨等情 感。 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 构图华美、刻画工细。 代表人物: 韦庄、皇甫松、孙光宪、
新照梳香小 帖花洗腮山 绣前迟雪重 罗后。。叠 襦镜 懒金 。, 起明 双花 画灭 双面 蛾, 金交 眉鬓 鹧相 ,云 鸪映 弄欲 。 妆度
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 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 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 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 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 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 留恋之情。
全诗主旨意境 : 这首词描写了 江南水乡的风光美 和人物美, 表现了 诗人对江南水乡的 依恋之情。

花间词调:李清照与晚唐词人的文学特点比较

花间词调:李清照与晚唐词人的文学特点比较

花间词调:李清照与晚唐词人的文学特点比较引言花间词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它在宋代达到了巅峰。

李清照作为花间词调的代表性女词人,和晚唐时期的词人们有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对李清照与晚唐词人的文学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李清照的文学特点1. 理性与感性并存李清照的词作既表现出理性思考又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

她能够通过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相结合,深入地揭示内心世界。

2. 抒写女性体验作为一位女性词人,李清照关注并抒发了女性所特有的情感和苦楚。

她通过婉转细腻的笔触展现出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经历的爱恨情仇。

3. 按景写意李清照善于从自然景物中获取灵感,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

她能够通过描绘花鸟、山水等自然景物来传达自己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

晚唐词人的文学特点1. 崇尚自然晚唐词人强调追求真实与自然之美,崇尚融入自然,以此寻求心灵的宁静和内心的平和。

2. 抒写社会风貌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词人们常常通过抒写社会风貌来表达内心的痛苦与不满。

他们揭示了当时社会种种问题,并借此寄予希望与反思。

3. 表现个体情感晚唐词人以个体情感为中心,直接表达内心的痛苦、欲望和忧伤。

他们倾注了大量真挚的情感,从而使作品更具有共鸣力。

李清照与晚唐词人的比较1. 文学风格上的异同李清照注重理性和感性两方面的结合,而晚唐词人则更偏向于抒发真挚个体情感。

虽然存在差异,但他们都展示了对于生活、爱情和社会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2. 主题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李清照的作品以抒写个人情感为主,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世界。

而晚唐词人则以社会风貌与时代背景为素材,直接借用实际事件抒发自己对社会的关切。

3. 女性视角与男性视角的比较李清照作为女性词人,更重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体验与感受。

而晚唐词人则大多是男性,他们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和政治冲突。

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李清照和晚唐词人们在文学特点上有区别,但他们都展示了对于生活、爱情和社会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论晚唐五代词绮丽浓艳文风

论晚唐五代词绮丽浓艳文风

缪》))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溪沙》(其三): ( 《陈·宛丘》 ) 等等, 也有直接写美人的 《诗·卫风·硕 相见休言有泪珠,酒阑重得叙欢娱,凤屏鸳枕
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宿金铺。兰麝细香闻喘息,绮罗纤缕见肌肤,此时还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中此类 诗绮丽浓艳,对后世的诗和词有 此词写男女欢合, 狎昵露骨。 《蕙风词话》 评之云 : “自有艳词以来,殆莫艳于此矣。半塘僧鹜曰:‘奚
WEN YI TAN JIU 文 艺 探 究
· 122 ·
风 • 溱洧》 《郑风 • 将仲子》 《郑风 • 出其东门》等。 其女性化的特征,与《玉台新咏》完全一致。我们从 有一类甚至体现出妖冶顽艳的审美特征,如爱情诗 《诗经 • 召南 • 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诗写怀春之女与吉士的幽会,描绘了女子欢愉 急切和紧张羞涩的心理状态,赞美了男女之间纯真的 爱情。诗歌原始淳朴,但香艳而大胆。《诗经》中还 有很多类似的诗歌,如有写私会的《邶·日月》“期 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鄘·桑中》),写男女 定情的 “维士与女, 伊其相谑, 赠之以芍药” 的 ( 《郑 · 溱 洧》 ) , 有写欢愉的 “子兮子兮, 如此邂逅何” ( 《唐·绸 《花间集序》与徐陵《玉台新咏》的对比中,也可以 明了这一点”。齐梁的宫体诗大部分收录于徐陵《玉 台新咏》。徐陵的《玉台新咏》自称是“撰录艳歌”。 这种以写艳情为主题的诗歌,以绮艳的文风影响着后 世的文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宫体’是一种文 风,一种文学思潮,不能把它理解为写衽席之间、规 阁之内这种题材的一种诗”。晚唐五代词就是诗经郑 卫之风、宫体诗的延续,其继承了传统艳情诗绮丽的 文风。如西蜀词人韦庄《江城子》(其一): 恩重娇多情易伤,漏更长,解鸳鸯。朱唇未动, 先觉口脂香。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 此词写男女欢合,妖冶顽艳,又如欧阳炯《浣

花间派诗词

花间派诗词

花间词是一个活跃在晚唐和五代的词派。

花间词作内容多为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

女人素以花比,写女人之媚的词集故称“花间”,《花间集》由此得名。

花间词多为小令和中调,没有慢词,因为此时慢词还没有发展出来。

在这些优美的名子中,诗友们可以读见许多我们不常见的词牌,如《酒泉子》、《河传》、《八拍蛮》、《定西番》等。

花间词派的代表词人是温庭筠和韦庄,温词称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

今天,隐娘整理了60句花间词句,字字温柔,句句皆美,一定有你喜欢的。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演洲。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温庭筠《望江南》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韦庄《菩萨蛮》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韦庄《菩萨蛮》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韦庄《女冠子》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

语多时。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韦庄《女冠子》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皇甫松《梦江南》孤枕怯钟声,寂掩银屏,芙蓉被冷梦难成。

——皇甫松《浪淘沙》船动湖光趟港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皇甫松《采莲子》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李询《南乡子》带香游女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李询《南乡子》翠华一去寂无踪。

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鹿虔宸《临江仙》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

——鹿虔展《临江仙》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张泌《蝴蝶儿》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牛希济《生查子》江上柳月烟,雁飞残月天。

——温庭筠《菩萨蛮》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温庭筠《菩萨蛮》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

——温庭筠《菩萨蛮》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晚唐五代词其二

晚唐五代词其二

冯词虽也多写男女相思, 冯词虽也多写男女相思,而重在通过景物意 象的描写来抒发情思,写出自己的心理体验, 象的描写来抒发情思,写出自己的心理体验,如 鹊踏枝》不拘于具体情事, 其《鹊踏枝》不拘于具体情事,而情意境界真切 动人。意蕴深厚,启人联想。 动人。意蕴深厚,启人联想。
再如《谒金门》不但长于抒情, 再如《谒金门》不但长于抒情,而且善于状 风乍起”二句,似在有意无意之间, 景。“风乍起”二句,似在有意无意之间,但却 准确抓住了景物特征,意象鲜明,遂成千古名句。 准确抓住了景物特征,意象鲜明,遂成千古名句。 冯词清丽秀雅,委婉含蓄, 冯词清丽秀雅,委婉含蓄,将婉约词风又向前推 进一步。 进一步。
语言自然生动、精美隽永,是其词又一特色。 语言自然生动、精美隽永,是其词又一特色。 李煜词不用典故,不加雕饰,语言通俗, 李煜词不用典故,不加雕饰,语言通俗,接近口 善用精妙的比喻,大大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性、 语,善用精妙的比喻,大大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性、 形象性。 形象性。
李煜词平易晓畅而不粗俗浅薄, 李煜词平易晓畅而不粗俗浅薄,精炼概括而 不雕琢抽象,富于暗示、含蓄隽永而不艰深晦涩, 不雕琢抽象,富于暗示、含蓄隽永而不艰深晦涩, 完全脱去花间词的脂粉气和工匠气, 完全脱去花间词的脂粉气和工匠气,形成清丽自 然的语言风格。 然的语言风格。
二、李煜和南唐词
南唐词和花间词的不同:花间词人多为帮闲, 南唐词和花间词的不同:花间词人多为帮闲, 南唐词人则主要是帝王宰相; 南唐词人则主要是帝王宰相;花间词多吸收民间 词中一些低级情趣,南唐词比较追求高雅, 词中一些低级情趣,南唐词比较追求高雅,主要 吸收唐人抒情律绝的营养,注重抒发真情实感, 吸收唐人抒情律绝的营养,注重抒发真情实感, 格调较花间词为高。 格调较花间词为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花间词界定了词的艺术特质
梦江南 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谒金门 韦庄 春漏促,金烬暗挑残烛。 一夜帘前风撼竹,梦魂相断续。 有个娇娆如玉,夜夜绣屏孤宿。 宋袍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
从内容上说
这类题材具体包括:揭示登第才子的狂喜, 如韦庄、薛昭蕴的《喜迁莺》;描摹文士纵 情冶游的情态,如张泌的《浣溪沙》(晚逐 香车入凤城);刻画文人狎妓、宴饮等行为, 如毛文锡的《西溪子》(昨日西溪游赏)。 这些作品不可能给人以健康向上的力量,而 是人性欲求的宣泄。
社会时代的变异
面对着衰乱的时世,人们既有虚无之中的忧患,也 获得了摆脱一切禁锢之后的轻松。社会文化回避那 些金刚怒目的刚性文学,转而需要熨贴人心灵的慰 藉,使得人们从焦躁、饥渴的状态中求得滋润和平 衡。 中唐以来南方都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步壮大, 追求世俗享乐的意识迅速膨胀,进而成为一股声势 巨大的文化潮流。曲子词的兴盛正是迎合了这样的 趋势,即如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所云:
花间词与词的艺术特质
主讲:李晖
引言
所谓花间词,即《花间集》所选的曲子词, 为五代后蜀赵崇祚所辑,录温、韦等十八家, 词五百首。 宋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说《花间集》 是“近世倚声填词之祖也”。作为词之祖, 花间词开创了与古诗相异的一种新的审美意 境。所谓“词之言长,诗之境阔”(何以这 么说?) 因为花间词多是叙写男女之情的艳词,对后 世影响很大。
朱庆馀《闺意》 朱庆馀《闺意》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相传张籍写了一首《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镜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以安慰朱庆徐。
语言性质上的差异
“诗之所言,固人生情思之精者矣,然精之中复有更 细美幽约者焉,诗体又不足以述或勉强述之而不能 曲尽其妙,于是不得不别创新体,词遂肇兴。词之 能言,既为人生情思意境之尤为细美者,故其表现 之方法如命篇、造境、选声、配色,亦必求精美细 致,始能与其内容相称”(缪銊《论词》)。当沉 溺于柔情艳思的花间词人去描摹美女之姿态,代她 们唱出“无限心曲”的时候,他们所采用的词体也 必然是心绪化的,带上了鲜明而精致的柔性。它具 体表现在语汇、体制、表现技法以及意境构成等各 个方面,这就形成了花间词体。
爱情意识的觉醒
晚唐李商隐等人,摹写真挚的闺情,捕捉细 腻的心绪,代表了唐代爱情诗歌的最高成就。 但是近体诗发展至此,在言情方面的“力不 从心”也逐渐显露了出来。它四平八稳、整 齐划一的体制形态,难以扣合波澜起伏的内 心情感;“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温柔敦厚 的诗教规范,也束缚着绮情艳思的自然流露。
爱情意识的觉醒
社会时代的变异
欧阳炯《花间集序》 欧阳炯《花间集序》:
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 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 是以唱《云谣》则金母词清,挹霞醴则穆王心醉。名高《 是以唱《云谣》则金母词清,挹霞醴则穆王心醉。名高《白 声声而自合鸾歌;响遏行云,字字而偏谐凤律。 雪》,声声而自合鸾歌;响遏行云,字字而偏谐凤律。《杨 大堤》之句,乐府相传; 芙蓉》 曲渚》之篇, 柳》、《大堤》之句,乐府相传;《芙蓉》、《曲渚》之篇, 豪家自制。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瑁之簪;竞富尊前, 豪家自制。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瑁之簪;竞富尊前,数十 珊瑚之树。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 珊瑚之树。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 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 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 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何止言之不文, 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 秀而不实。有唐已降,率土之滨,家家之香径春风, 秀而不实。有唐已降,率土之滨,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 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嫦娥。在明皇朝, 艳;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嫦娥。在明皇朝,则有李太白之 应制《清平乐》词四首;近代温飞卿,复有《金筌集》 应制《清平乐》词四首;近代温飞卿,复有《金筌集》。迩 来作者,无愧前人。 庶使西园英哲, 来作者,无愧前人。……庶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 庶使西园英哲 用资羽盖之欢; 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 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 。
一、花间词的出现,离不开特定时代、地域等 诸多因素的影响。(何以多为艳词?)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黛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其六
鬓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 百花时。
温庭筠《南歌子》其三
女性形象的独特性
叶嘉莹借用西方女性主义文论指出花间词幽 微要眇的特质与其女性叙写密切相关。
作品 叙写的女性身份 叙写的方式 叙写女性是否有象 喻性
诗经 辞 南 吴歌 曲
现实 现实 恋爱 介 女
女 女
写实 喻 间女 男 诗 女 口 喻 ,却极 喻 能 喻
间词
写实与 写实 与爱

花间词中的女性既是现实中的女性,也是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女性,是美与爱的化身。
社会时代的变异
正如李泽厚所说的那样:“盛唐以其对事功 的向往而有广阔的眼界和博大的气势;中唐 是退缩和萧瑟,晚唐则以其对日常生活的兴 致,而向词过渡。这并非神秘的气运,而正 是社会时代的变异发展所使然。”(《美的 历程》)
“天府之国”优越的自然条件,
有唐一代,“蜀为西南之都会,国家之宝库,天 下珍货聚出其中。”(《旧唐书》卷一九○中) 个性特征 :蜀人耽于享乐 ,天马行空的奇情异想 , 热情奔放的浪漫个性 晚唐之际,许多文士纷纷避乱于此。他们深知眼前 的逸乐不可能久长,所以更加珍惜现世的欢愉,越 发地纵情声色,表露出末路狂花般的迷恋。他们带 入的浓情艳思、旖旎柔媚的小词,也迎合了西蜀君 臣的欣赏口味,于是“镂玉雕琼”、“裁花剪叶” 的花间词得以大行其道。
小结
透过花间词,我们可以窥见晚唐五代文化的某些 本质特征。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它在刻画人物心理 和抒写人物情感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深入程度,为我 们体认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灵世界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花间词的出现,是中唐以后社会文化转型的必然结 果。它既是文人品格的一次堕落,又是人性情欲的 一次张扬,这种张扬更因了蜀地文化的兴盛而愈显 活跃。花间词以其独特的体式优势酣畅淋漓地宣泄 出冶艳的“花草情思”。
语言性质上的差异
第三,“双性人格”最终成就了花间词幽微 要眇的特质, 美国文论家劳伦斯、利普金在《弃妇与诗歌 传统》中认为:男性诗人常借女子之口吻来 叙写自己失意与被弃的隐痛,男性诗人内心 中所隐含的“弃妇”心态便成了诗歌中以弃 妇或思妇为主题却饱含象喻之潜能的一个重 要传统。
语言性质上的差异
南歌子 欧阳修 凤髻金泥带 龙纹玉掌梳 走来窗下笑相扶 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 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 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这种新的情感心境、审美情趣一旦兴起,就 必定要寻找到一种能够避免诗教责难和形式 束缚,更加自由地传达心曲的文学载体。在 这方面,温庭筠卓有功绩。他采用了长短句 这种富有新鲜活力的文体形式,打破了近体 诗整齐、单一的格局,具备灵巧多变、音律 和谐的特质,契合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情涟 漪,成为了那文学形式。
语言性质上的差异
两性语言性质不同,男性语言代表着理性、 秩序和明晰,而女性语言代表着非理性、混 乱和破碎。 词较之于诗乃是一种更为女性化的语言。 首先从语言形式上,诗的句式整齐,语言是 有秩序的明晰的。词的句式长短参差,错落 变化,是比较混乱的、破碎的。
语言性质上的差异
其次诗言志、载道,内容往往关乎行道,是 一种男性意识的语言。“小词的出现,却打 破了过去的‘载道’与‘言志’的文学传统, 而集中笔力大胆地写起了美色与爱情,而往 往以女子之感情心态来叙写其怨别之思。” 正是这种混乱和破碎的语言形式“形成了词 之曲折幽隐,特别富于引人生言外之想之特 美的一项重要因素”(叶嘉莹)。正所谓 “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 能言。”(王国维)
从内容上说
花间词对女性美的描摹、对女性缠绵情思的刻画, 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词人们注目于女子“照 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娇艳容貌,“舞衣罗薄 纤腰”的袅娜体态,“无语,无绪,慢曳罗裙归去” 的独具风神的举止以及“慢回娇眼笑盈盈”的特富 魅力的妩媚,更有男女离别时分那“忍泪佯低面, 含羞半敛眉”的动人心魄的深情瞬间。作品以充满 感性的笔触描画女性之美,引发人们对于艳情的企 慕和遐想。这本身就是对于文学传统观念的一大突 破,为文学的表现范围开拓了一大空间。因此,花 间词确立了“词为艳科”的传统,在文学表现和词 体发展的历程中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