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肾功项目说明表
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组合

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组合功能检测项目:肝功能五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r-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肝功能十四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r-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腺苷脱氨酶、总胆汁酸、胆碱脂酶肝功能十八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r-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腺苷脱氨酶、总胆汁酸、前白蛋白、甲胎蛋白、5-核苷酸酶、胆碱脂酶、a-L-岩藻糖苷酶肾功能检测项目:肾功能五项:肌酐、尿素氮、尿酸、二氧化碳、β2-微球蛋白肾功能九项:肌酐、尿素氮、尿酸、二氧化碳、β2-微球蛋白、胱胺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微量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a1微球蛋白。
血脂检测项目:血脂七项: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
血脂八项: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
心血管疾病检测项目: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全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同型半胱胺酸。
血脂类及心血管类检测项目: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全量程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胺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糖尿病检测项目:葡萄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β-羟丁酸。
胰腺疾病检测项目:淀粉酶、脂肪酶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D-二聚体风湿三项:抗‘O’、类风湿、C-反应蛋白微量元素及电解质:铜、铁、锌、无机磷、镁、钙、CO2-CP其他项目:免疫球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糖尿病、肿瘤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又名胱抑素C)是目前发现的对组织蛋白酶B抑制作用最强的物质,其生物学功能主要是调节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
因其分子量小,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几乎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且不被分泌,能很好的替代肌酐而成为一种新的反映GFR的理想标志物。
肾功能化验单项目

肾功能化验单项目
肾功能化验单通常包括以下项目:
1.血尿素氮(BUN):血尿素氮是体内代谢废物的总称,如果升
高说明体内代谢废物不能排出体外,就说明患者的肾功能出现损害,并且损害的程度比较严重。
2.血肌酐(Scr):血肌酐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重要指标,正
常情况下,血肌酐的值应该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
如果血肌酐升高,则表明患者的肾功能受损。
3.胱抑素C(CysC):胱抑素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内源性标志物,如果升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肾功能出现损害,比肌酐尿素氮要敏感。
4.尿酸: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产物,正常情况下,尿酸应该
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
如果尿酸升高,则表明患者的肾功能受损。
5.尿常规:尿常规可以反映肾脏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尿常规出现
异常,如尿蛋白阳性、尿潜血阳性等,则表明患者肾脏功能出现损害。
6.肾脏影像学检查:如肾脏CT、肾脏彩超等,可以反映肾脏形
态的大小和肾脏血流情况。
如果肾脏出现萎缩、肾脏血流量减少等异常情况,则表明患者肾脏功能出现损害。
这些项目在肾功能化验单上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取决于医院和医生的检查需求。
当肾功能检查结果异常时,应请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如何读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糖、血脂、血压检验报告单

如何读懂一般诊断报告单一、血常规化验血常规非常重要,这是判断的疾病严重程度和变化的一个可靠依据。
因为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跟感冒差不多,根据血常规报告单就可以排除很多严重的疾病,还可以对症用药,防止滥用抗菌素。
下面,结合一个2岁孩子的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告诉大家应该看什么以及怎么看。
第一,我们先来看化验单中的第一项CRP,CRP就是C反应蛋白,很多大医院都开展微量血CRP的检查。
这是一个初筛的检查,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
白细胞也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但CRP更敏感一些,它比白细胞出现的时间更早。
同时CRP还是疾病全身反应的指标,如果数值高出正常值数倍,往往提示病人身体的多个脏器受到损伤。
另外,CRP还和一些严重疾病有关系,比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风湿热等。
第二,看白细胞(WBC)的数量,很多家长拿到化验单只知道看白细胞高不高。
一般来说,如果白细胞的数量大于10000,就提示孩子有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素。
白细胞的数值越高,说明细菌的毒力越强或者细菌的数量越多。
但有时候白细胞特别高,不见得就一定是细菌感染,白细胞内还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如果孩子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他体内的淋巴细胞就特别高,所以白细胞总数也特别高,可能达到20000,甚至30000,实际上这里面大部分是淋巴细胞,而不是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旧称白血球,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
白细胞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是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
有细胞核,能作变形运动。
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的组织中迁移到血管内。
因此,白细胞除了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
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五种,从体积来看,从小到大依次为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第三,看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数值越高,说明疾病还在发展,有可能进一步加重。
中性粒细胞主要是针对细菌的,当孩子的身体受到细菌感染的时候,中性粒细胞就会增加,来杀死细菌。
2-体检表填写简要说明(仅供参考)

体检表
√姓名:xxx
危险因素控制:
1.生活方式:
选择吸烟、饮酒,对应要指导戒烟、限酒;
运动:选择偶尔、不锻炼的要指导锻炼
饮食习惯选择荤食为主、嗜油、嗜盐、嗜糖,对应要指导饮食
体质指数24-<28评价为超重,≥28评价为肥胖,要对应指导饮食、锻炼,应制定超重肥胖者的减重目标值,是指“根据居民或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下次体检之前需要减重的目标值”,填写时,不是减少 x公斤,而是减到 xx 公斤,不是理想体重而是与居民协商可以实现的体重;
男≥90cm(2.7尺)女≥85cm(2.6尺)评价为中心型肥
3.每年1次体检表对应辅助化验报告要按体检表项目顺序
黏贴,最好单独贴在化验黏贴单上。
4.心电图机出报告时间、性别要调整好,心电单上要签居民名字性别年龄。
5.腹部B超需要出正规带截图的报告单。
肝功十项结果解析

总胆固醇(TCHO)
偏低原因 恶性贫血、溶贫以及甲亢时,血清胆固醇含量降
低。 肝细胞受损,胆固醇的酯化发生障碍,血中胆固
醇减少,在肝硬化、重症肝炎等严重损害。 感染,营养不良等情况下,胆固醇总量常见减低。 摄入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肝素、维生素C
等药物。
总胆汁酸(TBA)
正常值0-15umol/L 正常人肝脏合成的胆酸(CA)、鹅脱氧
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值为42~140U/L ALP广泛存在各个器官,含量最多为肝脏,
其次肾脏、胎盘、小肠、骨骼等。
血清中ALP主要来自肝脏和骨骼,生长期儿 童大多来自成骨母细胞和生长中的软骨细 胞,少量来自肝脏。
同工酶分为三类:胎盘ALP,肠ALP,肝/ 骨/肾ALP同工酶。
碱性磷酸酶(ALP)
其次为胰、肺、肝等。 血清中主要来自肝脏,红细胞几乎无,故
溶血对其测定影响不大。
r-谷氨酰转肽酶(GGT)
肝内外胆汁淤积检出阳性率最高,肝实质 损伤时轻度升高。
显著升高,高度怀疑肿瘤,特别是肝癌、 腹部其它肿瘤,判断有无肝转移。
酒精性肝炎,长期使用巴比妥类、雌激素 药物等也可GGT升高,但多在200以内。
偏高原因: 生理性原因:儿童骨骼发育期、孕妇、骨折愈合期。 病理性原因: 1、肝胆疾病,患有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
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时,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 入血液;同时由于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引起 血清中ALP偏高。 2、骨骼疾病,例如佝偻病、骨性肿瘤、软骨病等。
碱性磷酸酶(ALP)
谷丙转氨酶(ALT)
肝功能指标解读

肝功能指标解读1,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就是最常见得肝功能检查项目,参考值为男5-40U/L,女5—35 U/L,就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得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得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谷丙转氨酶(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得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
上述原因造成得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另外需要注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得严重肝损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并不升高。
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她情况来判断、2,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得正常值为8-40U/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得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与心肌炎得辅助检查。
3,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成人40-150 U/L。
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得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碱性磷酸酶(ALP),经淋巴道与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
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
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4,谷氨酰转移酶(GGT)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男11—50 U/L,女7—32U/L)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检查项目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一、肝功能检查项目-谷丙转氨酶(ALT)指标及临床意义:参考值为男5-40 U/L,女5-35 U/L,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谷丙转氨酶(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
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并不升高。
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肝功能检查项目-谷草转氨酶(AST)指标及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8-40 U/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肝功能检查项目-碱性磷酸酶(ALP)指标及临床意义:正常参考值为成人40-150 U/L。
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
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碱性磷酸酶(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
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
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肝功能检查项目-谷氨酰转移酶(GGT)指标及临床意义:健康人血清中GGT男11-50 U/L,女7-32 U/L。
肾功能和肝功能检测分析

肾小球功能检查:内生肌酐清 除率(Ccr)、血清尿素氮 (BUN)、血清肌酐(Cr) 。
肾小管功能检查:浓缩稀释试 验(CDT)、尿渗量(Uosm)。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测定
在严格控制饮食条件和肌 肉活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肾在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 血液中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 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④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时血清AFP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测试
1.反映肝功能损伤最灵敏的指标是 A增.血高清胆红素增高 B.血清清蛋白减少 C.血清球蛋白 D转.血移清酶丙增氨高酸氨基转移酶增高 E.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
2.血清清蛋白减少常见于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多发性骨髓瘤 C.慢性炎症 D.慢性肾小球肾炎 E.肝硬化
>17.1μmol/L<34μmol/L为隐性黄疸, 34~170μmol/L为轻度黄疸,171~ 340μmol/L为中度黄疸,>340μmol/L为 重度黄疸。 判断黄疸的类型:
黄疸类型 STB UCB CB CB/UCB
溶血性黄 疸
增高 明显增 轻度增 <0.2
高
高
阻塞性黄 疸
增高 轻度增 明显增 >0.5
AST:速率法(37℃) 10~40U/L; 终点法(Karmen法) 8~28卡门单位。
ALT/AST≤1。 ALP:磷酸对硝基苯酚速率法(30℃):
成人40~110U/L,儿童<250U/L。 r-GT:硝基苯酚速率法(37℃) <50U/L。
血清酶检查意义
反映肝实质损害:ALT和 AST活力是反映
害;50~31ml/min为中度损害; <30ml/min为重度损害。 指导治疗和护理:慢性肾衰竭病人,当Ccr 为30~40ml/min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 小于30ml/min,氢氯噻嗪等利尿剂治疗常 无效;小于10ml/min应结合临床进行透析 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肌酐浓度实际上取决于肾的排泄功能的好坏。
甘油三酯
血液
TG
mmol/L
0.34-1.8
正常值高见于肥胖症、糖尿病、肾腺皮质功能亢进、肾病综合症、原发性高脂血症、酒精中毒以及长期摄人高脂肪、高糖、高热量饮食等。
总胆固醇
血液
TC
mmol/L
3.1-5.7
此值升高可见于肥胖症、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甲状腺机能低下、黄色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肝外胆道阻塞性疾病。胆汁性肝硬变等,若低于正常值,常见于营养不良、甲状腺机能亢进、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某些感染性疾病及癌症等。
病理性升高:
1、肝脏疾病:急性肝炎明显升高;慢性肝炎,如慢活肝、慢迁肝等轻度升高;肝硬变、脂肪肝、肝癌等也可能升高。
2、胆道疾病:急慢性胆道阻塞升高。
尿酸
血清
UA
umol/L
150-440
增高见于痛风、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肾衰、肝衰、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反应、剧烈活动及高脂肪餐后。
a-L-岩藻糖苷酶
2.营养不良时,造成负氮平衡,血清PA降低,可作为营养不良的诊断和监测指标。
3.急性时相反应时,前白蛋白迅速降低,是一种负急性时相蛋白。
总胆汁酸
血清
TBA
umol/L
0.0-10.0
胆汁酸是人胆汁中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经肝组织代谢的最终产物。测定血清总胆汁酸主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是最敏感的肝功能试验之一。
2、生理性增高:妊娠、雌激素疗法、锻炼、饮酒。
3、病理性降低:I、ⅡA型高脂血症、冠心病、脑血管病、apoA1缺乏症、鱼眼病、家族性LCAT缺乏症、家族性低α脂蛋白血症、感染、血液透析、慢性肾炎、糖尿病、慢性肝炎、肝硬变。
载脂蛋白B
血清
Apo-B
g/L
<1
1、升高:冠心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黄色瘤、糖尿病、肾病综合征、重度营养不良、肝炎活动期、肝功能低下。
2、肝内或肝外胆管梗阻时,GGT排泄受阻,随胆汁返流入血,致使血清GGT上升。
3、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坏死区邻近的肝细胞仙酶合成亢进,引起血清GGT升高。
4、慢性活动性肝炎时GGT常常高于正常1~2倍,如长期升高,可能有肝坏死倾向。
5、肝硬化时血清GGT的改变取决于肝内病变有无活动及其病因。在非活动期多属正常,若伴有炎症和进行性纤维化则往往上升。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则往往早期有GGT升高。有人认为肝硬化早期时GGT升高,严重患者尤其是晚期病例反而很低,这可能由于肝细胞GGT合成能力丧失,从而认为肝硬化患者如果GGT较高,提示疾病尚处于早期阶段。
2、降低:遗传性低载脂蛋白B血症。
丙氨酸氨基转换酶
血清
ALT
U/L
0-40
1、引起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升高的因素很多,肝脏,心脏,疲劳,引酒等.能排除这些因素,单独一项升高不能说是病。
2、它的升高表示肝细胞的损伤,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但一般要超过正常的两倍半才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肝功、肾功项目说明表
测定项目
检测样本
英文缩写
单位
参考范围
临床意义
葡萄糖
血清
GLU
mmol/L
3.89-6.11
1、高血糖:某些生理因素(如情绪紧张,饭后1-2小时)及静注射肾上腺素后可引起血糖增高。病理性增高常见于各种粮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肢端巨大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腺瘤、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机能亢进症、肾上腺机能亢进症等。颅内出血,颅外伤等也引起血糖增高。
2、低血糖:糖代谢异常、胰岛细胞瘤、胰腺瘤、严重肝病、新生儿低血糖症、妊娠、哺乳等都可造成低血糖。
尿素氨
血清
BUN
mmol/L
2.7-7.14
尿素氮几乎全部由蛋白质分解代谢而形成,主要经肾脏排泄。肾脏病变如急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肾结核、肾肿瘤、严重肾盂肾炎等均可引起血清尿素氮增高。
肌酐
血清
CRE
mmol/L
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
血清
AST
U/L
0-40
1、增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2、各种肝病、心肌炎、胸膜炎、肾炎、肺炎等亦可轻度升高。
谷草/谷丙
血清
AST/ALT
反映肝细胞损害最敏感的指标是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它的增高往往提示肝细胞有活动性炎症。
总蛋白
血清
血清
AFU
U/L
0-40
1、血清α- L-岩藻糖苷酶(AFU)是肝细胞肝癌诊断的一个新标记物。
2、在甲胎蛋白(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病例中,大约有70%~85%出现AFU阳性结果,而且小细胞肝癌病人血清AFU的阳性率高于AFP,同时测定AFU与AFP,可使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从单独测定AFP的70%左右提高到90%~94%。因此,检测血清AFU活性,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肝癌高发人群的筛查均有重要意义。
说明:肝脏功能生化检测结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结合患者病情综合分析判断,才能作出较客观正确的诊断。
重要提示:
此表对体检报告中涉及的项目的临床意义做出解释,以上内容均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参考。
如有疑问,请咨询攀钢医院体检办公室(电话3395931-4315)。
1、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病人中,该酶多数呈中度或高度增加,可大于正常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而其他系统肿瘤多属正常。但肝癌GGT的测定结果与其他肝胆疾病,尤其与黄疸病例重叠甚多,故单项测定GGT对肝癌并无诊断价值,但若同时测定甲胎蛋白、AKP和GGT,则诊断价值较大(甲胎蛋白阴性,而AKP、GGT上升,尤其在无黄疸、转氨酶正常或仅轻度升高者,应高度警惕肝癌可能)。
6、脂肪肝病人GGT也常升高,但一般营养性脂肪肝时血清GGT活性多数不超过正常值之2倍。
7、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GGT几乎都上升,成为酒精性肝病的重要特征。
胆碱酯酶
血清
CHE
U/L
3500-13200
存在于神经末梢、大脑灰质、红细胞、肺及脾的胆碱脂酶称为“真性”胆碱酯酶(第I型胆碱酯酶);存在于肝、胰、心肌、大脑白质和血清的胆碱酯酶称为“假性”(第Ⅱ型)胆碱酯酶。血清或全血胆碱酯酶活度测定可用于了解肝功能状况,对有机磷中毒具有特殊诊断价值。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液
HDL-C
mmol/L
>1
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液
LDL-C
mmol/L
<3.36
其主要成分为胆固醇,约占50%,该值升高容易促发动脉粥样硬化。
载脂蛋白A1
血清
Apo-A
g/L
>0.99
1、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临床上主要用于脑血管病风险度的估计。当载脂蛋白A1降低时,脑血管病的风险加大。
2、当肝功能显著减退时,可出现总蛋白降低、白/球比值减小甚或倒置。
谷酰转肽酶
血清
GGT
U/L
11-50
GGT存在于肾、胰、肝、脾、肠、脑、肺、骨骼肌和心肌等组织中,在肝内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和肝内胆管上皮中。GGT对各种肝胆疾病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在大多数肝胆疾病中,其活力均升高,但在不同的肝胆疾病中,其升高的程度与其他血清酶活性的相对比例不尽相同:
前白蛋白
血清
P-ALB
mg/dl
250-450
前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糖蛋白,半寿期约1.9天,分子量约60000,琼脂电泳时位于白蛋白之前,在一般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时不易看到,要用改进的缓冲液和新鲜血清则可见到,其血清浓度可反映肝脏合成和分蛋白的功能。
降低:
1.肝癌,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阻塞性黄疸患者均显著降低。是早期肝功能损伤的指标。
球蛋白
血清
GLOB
g/L
20—29g
1、增高:失水,结核病,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麻风,SLE,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变,骨髓瘤,淋巴瘤等。
2、减低:皮质醇增多症,长期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出生后至3岁,球蛋白呈生理性降低。
A/G
血清
A/G
1.5-2.5
白蛋白减少,白/球比值降低,甚至倒置,是肝硬化的特征。但在代偿良好的肝硬化患者,即使已出现显著增高(球蛋白血症),白蛋白的减少也往往属轻度,而当肝硬化患者已届失代偿期时,白蛋白即显著减少。测定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浓度,可作为判断慢性肝病患者BIL
umol/L
5.1-28.0
1、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二者的总和。总胆红素升高就是人们常说的黄疸。
2、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当血清总胆红素有很大增高时,人的皮肤、眼睛巩膜、尿液和血清呈现黄色,故称黄疸。
3、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时均可以引起黄疸,胆道疾病及溶血性疾病也可以引起黄疸。
TP
g/L
60.0-85.0
1、增高:高渗性失水,多发性骨髓瘤,阿狄森病,某些急慢性感染所致高球白血症等。
2、减低:慢性肝病,肝硬变,慢性感染,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腹泻,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
白蛋白
血清
ALB
g/L
35.0-55.0
1、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2、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肝病,肾病,营养不良等,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间接胆红素
血清
IBIL
pmol/L
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或者输血错误等。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的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
碱性磷酸酶
血清
AKP
U/L
4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