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教学反思1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_小说阅读中考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小说阅读中考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说阅读中考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理解小说的文体知识,并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

2.掌握小说各类阅读题的解法技巧和答题模式。

3.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熟练运用解题方法和答题模式。

复习过程:一、小说课文:《社戏》《故乡》《孔乙己》《芦花荡》《孤独之旅》《心声》《喂——出来》《香菱学诗》《小圣施威降大圣》《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蒲柳人家》《变色龙》《热爱生命》《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二、知识储备:(同桌回顾)1、文学作品的四大样式: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2、关于小说: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3、小说的三要素:4、人物塑造的方法:5、故事情节:6、环境:三、中考考试说明A.能够分析小说的基本特征(虚构性、典型化)。

B.能够理解小说的主题与情感。

C.能够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D.能够判别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E.能够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表现人物的作用(铺垫、渲染气氛、衬托心理)。

F. 能够概括故事情节,把握故事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及其作用,把握重点情节。

G. 能够理解关键词句在小说中的含义与作用。

四、中考考点:(一)考点一、概括主题内容1、题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主旨。

2、解题思路:(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

因为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它起到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变色龙》)(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

(4)记叙了谁(指人、集体或事物)+ 做了什么事3、表述格式:通过谁做了……的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呼吁了……4、小练笔:《我的叔叔于勒》主题归纳:(二)考点二、概括故事情节1、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2、解题思路:(1)通读全文,找出主要的人物和主要的事件,然后用“人+事件”的格式进行概括。

阅读复习课教学反思

阅读复习课教学反思

阅读复习课教学反思1、阅读复习课教学反思阅读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重难点。

我们对于阅读的复习指导,似乎总是停留在做题——评讲这样过于简单低效的模式中,如何帮助学生突破阅读难点,阅读方法的指导还是相当重要的。

阅读在于实践,方法在于总结,于是,我试图在复习课上通过找到学生的薄弱环节,然后引导学生对症下药,总结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我发现学生在提取和整合信息方面,没有比较清晰的思路,能够完整做答的寥寥无几。

针对这一情况,我搜集了学生做过的题目类型,分析他们答案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去归纳出一条较为清晰的思路,最终设计了一节关于“阅读解题策略——提取和整合信息”的'复习课。

课堂中,学生通过了解题目类型,归纳错因,然后在实践中总结做题方法,并学以致用。

从课堂实施情况来看,整节课的目标明确,比较能做到“以学定教”。

但难度偏高,缺少训练的坡度,一些中下生还不能领会这一方法。

我安排的两篇阅读,量较大,一节课要去完成还是比较困难的。

在接下的课堂实践中,我还会不断尝试,不断改善。

2、阅读复习课的教学反思在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始终占据着至高至上的地位。

而所谓阅读理解,则是阅读教学的至尊至贵。

在即将毕业的时候,我上了一节的阅读复习课。

复习课以两篇阅读《爱的力量》和《天使的翅膀》两篇散文为主要教学材料。

首先,我引导学生回顾做阅读题的良好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采取四人小组交流合作、小组长民主反馈的形式,使学生人人参与进来,把笔动起来,手、脑、心同时动起来,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复习效率。

在想要学生重点提高的练习讲授时,我挑选了《爱的力量》里面的一些含义深刻的段落,并在题型和知识点上力求综合性,在巩固上节阅读课知识要点的同时,又注意拓展,设计了一个相同体裁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即培养孩子们对散文的整体感知水平。

在具体题目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揣摩文字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时,我让学生先注意关键词句,再注意有特殊语序的句子,最后注意重复出现的.词句。

小说阅读教学反思

小说阅读教学反思

小说阅读教学反思小说阅读教学反思小说教学反思篇一:《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教学反思一、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2、掌握从小说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去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规范答题。

二、教学流程1、导入以我们熟悉的小说人物(猪八戒,林冲,关羽,别里科夫,林黛玉,小龙女)为导入人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高考题中小说类人物形象分析题展示,并小结常见题型和设问方式。

3、课本探原(即从高中所学的小说形象中总结探究小说人物形象的表现方式)肖像描写:祥林嫂动作描写:林冲心理描写:桑迪亚哥语言描写:王熙凤侧面描写:别里科夫小结:人物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人物的形象。

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好的侧面描写,更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4、小试牛刀通过两个高考题中的小说人物题来分析小说人物特点。

一个是《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中分析主人公马里诺的特点,二是分析《峡谷》中骑手的特点。

三、教后反思本课力求课堂目标明确,解决问题有针对性。

老师落实一个考点,学生就要过关一个考点,不抢进度,做到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吃透知识点。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在考纲中,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明确要求:“欣赏作品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落实到小说阅读中,即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学会赏析刻画人物的技巧。

因此小说教学应围绕小说的特点而展开,指导学生学会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形成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根据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分析人物性格,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的能力。

根据人物语言、行动、神态变化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

“形象”包括人物的性格特点、素质能力、人生态度、人生观念、修养品质等。

语文小说教学的反思与措施分析

语文小说教学的反思与措施分析

语文小说教学的反思与措施分析语文小说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知识和阅读能力,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当前的语文小说教学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反思(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语文小说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于教学目标往往有不同的理解。

有些教师只关注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却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而一些学生则觉得只要能够应付考试就行,对小说的阅读和理解没有兴趣。

(二)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当前的语文小说教学内容主要以名著为主,而对于现代小说或者外国小说的教学较少。

由于学生接触到的小说种类有限,他们对于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小说理解和鉴赏能力较弱。

(三)教学方法单一当前的语文小说教学方法主要以讲解和分析为主,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参与。

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下,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目前的语文小说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为主,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考察不够充分。

二、措施分析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普及小说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小说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语文小说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经典名著的教学,还应该适当引入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

这些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小说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阅读和审美领域。

教师在语文小说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小组活动、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语文小说教学的评价体系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情感和审美情趣为重点,适时增加课堂参与度和平时表现的考察比重。

“读好中文小说”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读”是中文课程的重要环节。

作为“读”的主角,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所展现出对文本的情感体验、思想感悟、美学感受、社会认知等,都可以作为语文评价的重要依据,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真正改变语文评价的僵化和单一。

小说阅读教学反思

小说阅读教学反思

小说阅读教学反思崔凯这节课我精心设计了三个环节:“画情节图”“课文概说”和“手法欣赏”。

“画情节,整体感悟”;“说课文,训练能力”;“品手法,开阔眼界”。

通过读写结合、读说结合的训练,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一、以写促读,融知识、能力训练于一体阅读活动一: 画情节图上课开始,通过与同学一起回忆第一次读小说时最先把握小说故事中的人物、情节,教会学生将故事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先抓住,一下子将主要故事情节拎出来。

让学生学会画情节图,这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

如果把这看作是课前的一个小小的热身活动的话,那么趣味盎然的学习活动则在以下两个环节中充分展开:阅读活动二:课文概说阅读活动三:手法欣赏两个环节,采用了让学生先写后说的方法,本打算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安静地思考。

先写后说,先写后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回答问题的语言组织更加完整。

两个环节,几个小话题,不仅引导学生理解、欣赏课文,以写促读,而且不露声色地教给了学生知识点。

在完成阅读“活动二”中的第三个小问题时,可能因为学生对“人物”这一概念理解得不够好,学生自选话题时,绕过了这一问题,课堂出现了冷场。

我则让学生从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的角度加以把握,让他们把它当做修饰成份,没有简单地灌输,而是巧妙地引导,使学生很快掌握了从“人物性格”角度概说的方法。

这让我想起了叶老先生的一句话: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

以此印证叶老先生的这一观点,真正实现以老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二、以情动情,集学文、做人培养于一身希望从不同的角度,恰当地点评、补充。

让学生在听到真诚、中肯的点评时,得到更加深刻地启迪。

如:学生从“内容”角度概说之后,通过评价告诉他们,可以把环境点出来,把地点点出来,把小说冲突的双方人物点出来,把故事的基本过程和结果点出来,这就是概括。

”通过点评,达到对概括方法的指导。

中考小说阅读专题设计与反思

中考小说阅读专题设计与反思

中考小说阅读专题设计与反思中考小说阅读专题设计与反思罗小平一、本设计的篇目是人教版语文第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

二、本教材分析现代问阅读在整个中考试卷中的分值达到了近50分,几乎达到了作文的分值,比重占到了总卷的三分之一。

而小说阅读题在现代文阅读中又占着十六、七分,可谓是重头戏。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虽然有九年的读书经历,但由于年龄及生活积累的局限,又使他们对于小说文本的方方面面都难于把握。

因此,教会学生如何读小说、欣赏小说,如何准确答题,方法技巧和答题模式应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关小说的文体知识,并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

(2)掌握小说各类阅读题的解法技巧和答题模式。

2.过程与方法(1)在一显身手的练习中,总结解题技法和自己的答题模式。

(2)在小说的阅读中能举一反三,从课内延伸的课外,熟练运用解题方法和答题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小说、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怀,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有关小说的文体知识,并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

2、掌握小说各类阅读题的解法技巧和答题模式。

3、在小说的阅读中能举一反三,从课内延伸的课外,熟练运用解题方法和答题模式。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现代问阅读在整个中考试卷中的分值达到了近50分,几乎达到了作文的分值,比重占到了总卷的三分之一。

而小说阅读题在现代文阅读中又占着十六、七分,可谓是重头戏。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小说的天地,去感受、去探索、去领悟吧!)明确目标:1、理解有关小说的文体知识,并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

2、掌握小说各类阅读题的解法技巧和答题模式。

3、在小说的阅读中能举一反三,从课内延伸的课外,熟练运用解题方法和答题模式。

阅读与识记:第一部分小说基本知识(1.概念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九年级语文下册《小说复习课》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小说复习课》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小说复习课应中山市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比赛的要求,通过卓山中学语文科组的推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复习教学的能力,本人于2015年4月7日上了一节《2015年中考初三小说复习课》。

课后,我感触很深,反思颇多。

一、教学设想。

在前一轮学习小说知识、掌握答题技巧和大量小说练习的基础上,我想让学生勾联考点分析题目,揣摩命题者意图,熟悉中考答题要求和技巧,熟能生巧后活学活用,最后在中考中力争拿满分或少丢分。

二、教学方法。

1、温故知新,细化并详解考点,加深印象。

2、设置情境,引导和启发学生,合作探究。

3、实战演练,自己出题并作答,总结方法。

三、优点。

1、对小说中考题型的分析,解题技巧分析的比较全面、比较到位,通过教师的举例介绍,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了答题技巧,有利于学生解决中考试题的实际问题。

2、对于小说复习不仅进行讲析,还配有练习进行当堂巩固,做到讲练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记忆和解题能力,还训练了猜题的能力。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全面参与。

注意力集中,听课认真,笔记及时,做题仔细,讨论热烈。

从表情上、回答问题中可以看出他们学得很轻松,很享受课堂。

4、教师:努力营造了课堂三种声音:笑声、掌声和探讨声;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幽默,表情丰富,有激情、够投入;能联系文学作品,例举详例便于学生掌握考点和技巧;能及时恰当地点评学生,并引导到更为准确和规范的答题技巧上来,不硬塞给学生现成的结论;主动出题与学生比较;讲授时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教”到“不教”,激发学生自动探求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分组,但不拘形式,灵活机变,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注重生成性教学,教学中不强求统一的语言回答,而是将存在争议的问题展示出来,留待师生共同探讨解决。

四、不足及改进措施;1、本堂课在设计上还需要进行调整,复习四个类型题,容量过大,时间不够,最好能从小处着眼,可以缩减成为三个或者两个,或者细化到小说的一个考点,这样给当堂训练留出更多的时间,以便学生进行练习巩固。

初中语文_小说阅读中考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小说阅读中考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说阅读中考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理解小说的文体知识,并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

2.掌握小说各类阅读题的解法技巧和答题模式。

3.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熟练运用解题方法和答题模式。

复习过程:一、小说课文:《社戏》《故乡》《孔乙己》《芦花荡》《孤独之旅》《心声》《喂——出来》《香菱学诗》《小圣施威降大圣》《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蒲柳人家》《变色龙》《热爱生命》《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二、知识储备:(同桌回顾)1、文学作品的四大样式: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2、关于小说: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3、小说的三要素:4、人物塑造的方法:5、故事情节:6、环境:三、中考考试说明A.能够分析小说的基本特征(虚构性、典型化)。

B.能够理解小说的主题与情感。

C.能够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D.能够判别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E.能够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表现人物的作用(铺垫、渲染气氛、衬托心理)。

F. 能够概括故事情节,把握故事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及其作用,把握重点情节。

G. 能够理解关键词句在小说中的含义与作用。

四、中考考点:(一)考点一、概括主题内容1、题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主旨。

2、解题思路:(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

因为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它起到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变色龙》)(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

(4)记叙了谁(指人、集体或事物)+ 做了什么事3、表述格式:通过谁做了……的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呼吁了……4、小练笔:《我的叔叔于勒》主题归纳:(二)考点二、概括故事情节1、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2、解题思路:(1)通读全文,找出主要的人物和主要的事件,然后用“人+事件”的格式进行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复习课后教学反思
这节小说阅读复习教学课,上完之后,感觉收获良多。

其中的成与败、优与劣,都将成为宝贵的经验教训,帮助我在教学上逐渐成长。

首先谈谈收获。

本课力求课堂目标明确,解决问题有针对性。

老师落实一个人物形象分析这一考点,学生就要过关这一个考点,不抢进度,做到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真正吃透知识点。

对人物形象分析方法的指导尽可能具体可行。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在中考考纲中,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明确要求:“欣赏作品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落实到小说阅读中,即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学会赏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因此小说教学应围绕小说的特点而展开,指导学生学会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形成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指导学生时,能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地复习教学方法,突出案例先行地归纳法教学,指导学法,思路清晰。

教学过程真实、扎实、流畅、自然,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人物形象的职业身份,考虑作者对该人物的情感态度,来选择恰当的词语对人物进行评价,同时抓住人物面对的关键矛盾,以及人物怎么面对和处理矛盾的,根据人物行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分析概括时要注意全面,有条理。

在这些方面,学生有了一定的收获,我自己也对如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但这节课明显存在一些不足。

我通过反思分析,寻找其根源所在。

一、对教学预设不够,当学生答案思路混乱时,老师也混乱了,没能很好的引导学生把存在问题的答案修成好答案。

二、学生对小说文本主题把握有困难,影响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教师指导不足。

三、教师教学语言仍有待完善。

鉴于此,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课堂教学。

首先:应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情节,把握主旨。

其次:指导学生抓住人物面对的关键矛盾,根据人物的行为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上课时要预设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准备更多的方法方案进行引导。

第三:教学语言应注意做到更有逻辑性和针对性,更富于变化,教师力争做到更激情洋溢更富有感染力。

最后,更多的创造机会给学生思考和发言,想更多的办法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来。

要更相信学生,他们会给我们创造更大的惊喜。

比如课堂上就是有学生提供了把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联系起来理解这一观点,我就觉得非常有价值。

当然,小说的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值得我们想更多的方法去探究,也确实有很多方法对人物形象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留待我们进行尝试和思考。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