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全册古诗文默写精品(答案)
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理解和运用默写资料(含答案)

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理解、运用默写资料★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杜牧的《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其中抒发感慨,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王建《十五夜望月》中的点睛之笔是:不知秋思落谁家;明点“望”,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范围的句子是:今夜月明人尽望;点题之笔是:冷露无声湿桂花。
★5.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词人的豁达胸襟也处处可见,请写出一两个原句证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表示人事难以两全其美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面对朗朗明月,趁着酒醉之际,把酒问天,请写出这两句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每逢佳节,亲人相离时,我们常用苏轼最能表达心声的词句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描写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7.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最能抒发丰收在望喜悦心情的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古诗文默写(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古诗文默写竞赛一.直接默写(每空一分,共20分)1.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5.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6.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7.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8.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9.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0.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2.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1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二.理解性默写(没空一分,共80分)1.《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景物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诸葛亮在文中劝谏后主广开纳谏之门鼓舞士气的句子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出师表》4.在全市中学生足球比赛中,你校足球队连连败北,此时你被任命为队长,用《出师表》中的语句来说,这真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5.词中对万里乡土的思念,对功名不就的慨叹,对宋王朝重内轻外的满腔怨恨都集中在了“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一诗句上。
《渔家傲秋思》6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魏尚自比,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这一词句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立功边睡的心情。
7.苏轼虽两鬓苍白,但并不在意自己衰老,仍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报国之志。
《江城子密州出猎》8.辛弃疾颇具武才,年轻时曾率一万义军反金投宋,但南宋朝廷却不重用他。
赋闲渐老的他难以驰骋疆场,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凝视长剑,梦回沙场,聊以抒发杀敌报国之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9.秋瑾在《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表现自己没有知音的句子是“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0.诗中暗示老兵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苏教版九年级(上)古诗词理解性背诵默写汇编

一《诗经·关雎》
1.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
二《相见欢》(李煜)
1.李煜《相见欢》中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乱和难解的诗句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三《浣溪沙》(晏殊)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写送别场面后,把惜别的惆怅深情融入雪景之中)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四《龟虽寿》(曹操)
1.人们常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
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苏教版初中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

苏教版初中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理解性默写(全6册)七年级上《次此北固山下》(王湾)1.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名句:,。
2.集中表达对故乡洛阳的思念,点明主旨的句子:,。
《赤壁》(杜牧)1.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的句子:,。
2. 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的名句:,。
3. 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借史倾吐胸中抑郁之气的句子:,。
《浣溪沙》(苏轼)1.反用白居易“听唱黄鸡与白日”句,感叹老当益壮,体现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的句子:?,。
《十五夜望月》(王建)1. 诗人写中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清素洁之感的句子:,。
2.诗人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将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的句子:,。
《水调歌头》(苏轼)1. 想象绮丽,描绘仙界空灵的名句:,,。
2. 写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无可奈何的发问的句子:,。
3. 借咏月表达思念、祝愿之情的千古名句:,。
4. 用月亮也会有“阴晴圆缺”,来表现人的“悲欢离合”是自然的常理,揭示了不必为不如意的事情而伤感的人生哲理的句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1. 写出细雨蒙蒙,春草乍生,似有似无的诗句:,。
2. 以对比的手法,议论抒情,突出早春的可爱的诗句:,。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1. 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的句子:,。
2. 诗人巧妙运用数字入诗写景的句子:,。
3. 与“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相近的句子:,。
《秋词》(刘禹锡)1.运用对比手法,表现诗人对秋不同于古人的独特看法的句子:,。
2.运用特写镜头,融合诗人引发的豪情,创造出美妙的诗情画意的句子:,。
《迢迢牵牛星》1. 突出织女美丽而勤劳的诗句:,。
2. 写织女牛郎虽只有一条清浅的银河之隔,相距并不遥远,却只能相视不能相语的句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 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离愁的诗句:,。
苏教版九级上语文综合练习诗词文背诵默写

初三年级上学期诗词文背诵默写大竞赛姓名班级成绩一.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共50分,每空一分)1.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2. 黄河远上白云间,。
羌笛何须怨杨柳,。
3. ,单于夜遁逃。
4. ,正是河豚欲上时。
5.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6.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7.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8.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
9. 散入珠帘湿罗幕,。
10.,志在千里。
,。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 纷纷暮雪下辕门,。
12.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
13.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
这正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4.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
此第三境也。
二.请根据提示性的语言,把你理解的诗句填写在横线上,(共40分,每空一分)1. 晏殊《浣溪沙》的“,”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重现,表现了人们在怅惘的同时也会感觉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
2.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
3. 诗人李白在《塞下曲六首》一诗中借用了西汉傅子介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赤胆忠心的诗句是:,。
4. 卢纶《塞下曲》中写将军准备追赶迎敌的场面,突出表现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的两句诗是:,。
5. 李煜的《相见欢》:词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一句用巧妙地比喻写“愁”。
6.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诗词的特点。
我们学过的《惠崇<春江晚景>》中描写地面和江上景的诗句是:,。
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8. 作者从正面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
九年级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案版】

九年级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案版】一、《行路难》李白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行路难》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行路难》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4.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运用典故,表达对故人的悼念和对岁月的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的颔联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6.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渔家傲·秋思》范仲淹7.《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8.《渔家傲·秋思》一词中写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句子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9.《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五、《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10.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了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希望朝廷给他机会建功立业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1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借酒浇愁,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的句子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苏教版初中语文34首古诗词默写测试题附答案及评分注意点

苏教版初中语文34首古诗词默写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说明:1、每空有一个错别字或不填、错填、漏填、多填则该空均不得分;2、按每空1分扣分,满分100分减去所扣分数即个人最终得分。
3、考试时间为80分钟。
)1、《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一诗中运用想象,创造出宏伟的意境,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和建功立业、统一中国伟大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天净沙·秋思》中纯用名词,用九种景物渲染萧条冷落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学期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练习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强化训练7:九年级下学期篇目《江城子·密州出猎》理解性默写1.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一句,体现出的是苏轼老当益壮的万丈豪情。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两句:,。
4.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魏尚自比,渴望得到朝庭重用的两句是“,”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了典故,表明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建功立业的句子是:,。
6李白《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和苏轼《江城子》中“,”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7.《江城子·密州出猎》表现诗人报国之志的词句:,,。
8.《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9.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总是踌躇满志,想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报效祖国,成就自己的人生,他们心中的豪情可以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句子表达:,,。
5、《破阵子》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而顺利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1、《临江仙》中,大大地拓展了感慨的内涵,使之超越了自身的经历和友情的范围,而把目光转向历史和人生,进行哲理性的思考的词句是:,。
2、《临江仙》中,诗人感慨国事盛衰兴亡,感叹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的一句是:。
3、《临江仙》中,侧面显示诗人对现实的极度不满,同时表达自己内心寂寞悲凉的情绪,以景语来代替叙事抒情的词句是:,。
4、《临江仙》中,“”有“月涌大江流”之意,惋惜时光流逝。
5、《临江仙》中,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作者当年在良辰美景中与朋友一起借着酒兴尽情戏闹的游乐情形的诗句是:,。
6、《临江仙》中,诗人追忆当年英雄的诗句是:,。
7、《临江仙》中,“,,”描写了白天和朋友们畅饮,晚上在杏树底下吹笛,一直到天明,竟不知月光悄悄地消失了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理解、运用默写专题(九上语文)
1.《关雎》中统领全诗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形容青年男子热烈追求爱情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形容对爱情的思慕和对问题的烦扰因而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
2.《蒹葭》:诗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李煜的《相见欢》:词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句用巧妙地比喻写“愁”。
出自本文的成语:别有滋味。
表明诗人离别之苦的句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表明诗人孤独寂寞的句子:无言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4.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时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在《浣溪沙》中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能表现一切必然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必然消逝,但是,阻止时仍然会有美好事物出现的语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出自本文的成语:老骥伏枥。
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
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为内容就很合适。
运用两个转折比喻说明死之不可避免,揭露了神仙长生不老的虚妄的诗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成雾,终为土灰。
阐述作者人生哲学生命长短不是由天决定,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饱含朴素的辩证见解: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抒发诗人情怀,表明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老骥自比表明虽然年迈但是豪情仍然不减当年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有人说,这是一首咏雪诗,诗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一幅神奇美丽的雪景图;有人说,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中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描绘了一幅辽阔广漠的塞外图,也有人说,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展示了友人之间浓浓的情谊。
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期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你所读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描写边塞雪景(作者从想象角度虚写雪景)的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送别场面的句子: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从军中大帐写天气奇寒,侧面表现雪的威力的句子: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从人的感觉角度写天气奇寒的句子: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从雪后沙漠、天空角度写天气奇寒的句子的句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从帐内饯行场面表现,表现友情浓烈与真挚,心胸的豪放与豁达: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写分别时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古诗理解、运用默写专题(九下语文)
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饮酒》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2.李白的《行路难》: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暗示世路坎坷难行的句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用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心存被启用的希望(表现人生遭遇变幻莫测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船梦日边。
与此意境、创作手法相同的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比喻人生道路虽然曲折,但是人生理想终会实现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可引用本诗中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两句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
写农家朴实好客的句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拓展:《桃花源记》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拓展:孟浩然《过故人庄》热情好客的句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不仅反映诗人对前途所抱希望,也说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性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既写景又含议论哲理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描绘南宋农村风俗画的句子: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4.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喊。
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狂风咆哮破屋飞茅的句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连夜遭雨的惨状的句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表现忧国忧民感情的句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忧国忧民却能做到忘我的句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拓展:与“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意境相同的句子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拓展:与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同属于忧国忧民思想感情的句子:“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6.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塑造了一个力挽强弓,奋力杀敌的英雄形象的诗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诗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主旨句)概括封建社会的人压迫人,人剥削
人的社会现象,表明对统治者的谴责和劳动人民的同情的诗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