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面部经络调理步骤(精)
美容养颜面部经络按摩手法

美容养颜面部经络按摩手法面部按摩是一项古老而有效的美容养颜技术,通过按摩面部经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弹性,淡化细纹,改善肤色,减少面部水肿等问题。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面部经络按摩手法,以帮助您在家中轻松进行美容养颜护理。
一、拍打经络手法拍打经络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面部按摩手法,可以促进经络的通畅,促进血液循环。
首先,用温水洗净脸部,然后用手指轻轻拍打面部。
从额头开始,向太阳穴、颧骨和下巴方向进行拍打,每个部位拍打约30秒钟,力度要适中。
拍打时注意避开眼睛周围的敏感部位,以免引起不适。
二、揉捏面部穴位手法揉捏面部穴位是一种常见的面部按摩手法,可以刺激穴位,促进经络流通。
找准面部的经络穴位,即太阳穴、印堂、鱼腰穴等,用指腹轻轻按揉这些穴位,每个穴位按揉约1分钟。
揉捏时可以适当加大力度,但要注意避免用力过猛,以免伤害皮肤。
三、刮痧经络手法刮痧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用刮痧板刮动面部皮肤,可以促进经络的畅通,排除体内湿气。
首先,在面部涂抹少量按摩油,然后用刮痧板轻柔地刮动面部。
从额头开始,向下刮动至颧骨和下巴,每个部位刮动约1分钟。
刮痧时要注意保持均匀的力度,不要刮的过重,以免刺激皮肤。
四、按摩面部肌肉手法按摩面部肌肉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加肌肤弹性。
可以用指腹轻轻按摩面部的肌肉组织,包括额头、眉骨、颧骨、下巴等部位。
按摩时可以采用环形或直线状的按摩手法,每个部位按摩约2分钟。
按摩时要注意用力均匀,不要用力过猛,以免伤害皮肤。
五、指压面部穴位手法指压面部穴位是一种比较精细的面部按摩手法,可以刺激穴位,达到调节身体机能的效果。
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轻轻按压面部穴位,每个穴位按压约10秒钟。
常用的面部穴位有迎香穴、四白穴等。
按压时要注意保持均匀的力度,用力要适中。
通过以上几种面部经络按摩手法,您可以在家中进行简单的美容养颜护理。
但是切记,在按摩前要洗净双手,并注意保持手部的清洁,以避免引起感染。
另外,在按摩过程中也要注意面部肌肤的变化,如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按摩,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头面部放松按摩

头面部放松按摩
一,开天门,10次-------先点按印堂,然后再开,以点按神庭结束。
二,拨下眼眶至耳前,9次------每拨三次,按揉耳前穴位一次。
三,拨额前三线(眉弓、发际与眉毛之间、发际),各9次,每三次按揉太阳一次。
四,从印堂点按督脉至百会,3次。
五,点按迎香、攒竹,然后沿着膀胱经一路点按至百会附近,3次。
六,点按颧髎、四白、鱼腰,然后沿着直线一直点按至头顶,3次。
七,点按丝竹空(太阳),然后沿着直线点按至头顶,3次。
八,顺时针绕着耳朵打圈点揉头部两侧胆经、三焦经,3次。
九,摆侧顾客的头,点按揉侧边,3次。
十,搓耳并轻拉耳垂,3次。
备注:
上述之法,为全身按摩中头部的时间,若是理疗辅助按摩,次数减半。
中医头面部按摩25法消除疾病防衰老

中医头面部按摩25法消除疾病防衰老中医头面部按摩25法消除疾病防衰老18小时前 | 阅读原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保健,尤其在疾病高发的冬季更是加重了保健工作。
中医指出,在我们的头和面部分布着很多的穴位,如果你闲来无事,不妨按按头面部的这些穴位,可以帮助你缓解头痛等一些不适的症状,还可防止皱纹的出现,延缓衰老。
(1)双掌按头:坐位,用双手掌心分别置于头两侧的颞部,用力对按1分钟左右。
该手法有健脑、宁神、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血虚性头痛、低血压病、头晕等症。
(2)按揉脑空:坐位,用双手拇指罗纹面分别按揉两侧脑空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宜,其他手指置于旁边以助力。
该手法可防治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等病症。
脑空穴大致位于头后枕外隆突的上缘,距正中线约三横指。
(3)按揉风池:坐位,用双手拇指罗纹面分别按揉两侧风池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宜,其他手指在旁助力。
该手法有醒脑开窍的作用,可防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鸣、中风、颈项强痛等病症。
风池穴大致位于耳后高骨与颈肌之间的窝中,后发际内。
(4)拍击头顶:坐位,眼睛平视前方,牙齿咬紧,用一手的手掌心在囟门处做左右节律的拍击动作,约半分钟。
该手法有醒脑安神、消除大脑疲劳、宽胸理气的作用,常用于头痛、头晕、失眠、胸闷心悸等病症的防治。
(5)指叩头部:坐位,双手五指自然弯曲成钩状,手指之间自然分开,双手交替从头的前发际处叩或点至后发际处,反复叩、点约半分钟。
其作用和防治的疾病同上法。
(6)分抹前额:坐位或仰卧位,以双手食指屈曲成弓状,用第二指节的桡侧面从前额正中向两侧分抹至鬓角发际处,约半分钟。
该手法有醒脑安神、润泽额部皮肤、增强额部皮肤的张力、防止额前出现皱纹的作用,常用于美容和防治头痛、头晕、失眠等病症。
(7)指抹眉弓: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中指、食指罗纹面对置于两眉头凹陷处的攒竹穴,由内向外沿眉弓经鱼腰至眉梢处,约半分钟,两手的拇指分置于两侧面颊部以助力。
头面部经筋调理方案分享

头面部经筋调理方案分享经筋“筋结”病灶的定位与命名,是经筋疗法一项较复杂的工程,我们依照经筋学特点,将经筋“筋结”病灶的点、线、面、多维性四大特点,于躯体分布的重点部位加以阐述。
现将经筋循行图线的筋结部位,加以标记,并作名称命名。
一、额、面经筋筋结病灶分布图额面筋区可区分为额筋区、面筋区、唇口筋区、眶膈筋区及耳前筋区施治。
各筋区的主治病症分别如下额筋区主治:头晕头痛、太阳经热、眼睑下垂、眼部疾患等。
眶膈筋区主治:筋性眩晕症、筋性近视眼、眼球斜视、慢性泪腺炎、慢性鼻窦炎、鼻腱神经综合征、胬肉攀睛、神经衰弱、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面唇筋区主治: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性口眼喎斜、抽搐、昏迷、颞颌综合征、腮腺炎等。
耳前筋区属于耳筋区的一部分,主治耳聋、耳鸣、偏头痛、牙痛等。
二、颞区经筋筋结病灶分布图颞筋区,系指头部颞侧部,前自眉梢外,后至枕外,上至颞上线,下至颧弓的经筋区。
本筋区主属少阳经。
颞筋区的弧线绘制,一般以颧弓上缘发际为圆心点,由园心点至眉中半径线向上尔后画个半圆,此即颞上一线;从圆心点至眉中半径线向上尔后所规半圆圈为颞上二线。
水平线的绘制,分别以额发角、额发小角、眉梢及眼裂四点的水平线作为颞上、颞中及颞下的区域划分(详见本图)。
颞筋区主要包括颞三区及耳筋区。
颞筋区临床应用于治疗:慢性偏头痛、颞静脉炎、不明原因性的头晕头痛、颞颌综合征、少阳经经筋病、中风后遗症、颈椎病、耳鸣、耳聋、眼科病症、神经衰弱、睡眠紊乱症及全身虚弱等。
三、头顶经筋筋结病灶分布图头顶部,以颅顶“百会穴”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投射状,其来自额区、耳颞区、枕区的筋脉,有来有往“经遂”渠道,故其病变,可因他处疾患投射的牵涉,亦可因回道的“气滞”、“血瘀”所致。
“百会”为诸阳之会穴位,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故头顶部也成为“经筋疗法”的重要区域。
常见的头顶部“筋结”病灶为额角发际骨缝向上放射区、颞上区、枕侧、百会及“四聪穴”等。
但头部顶区的病灶,除常见的硬结型以外,可同时伴随出现“瘀血”型病灶,检查时应特别细致、耐心。
常按摩头面部穴位可直接改善脸部血液循环

常按摩头面部穴位可直接改善脸部血液循环、红润亮泽肌肤
1)百会(位于两耳尖联机的中点,头顶中央)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
⏹头晕、失眠,及中风、脱肛等病症。
⏹2)治疗头痛、头昏、健忘、秃发:按摩四神聪(百会前后左右各1 寸,共4
⏹个穴位),有健脑、延缓衰老的功能。
⏹3)头维额角发际上一小指。
头痛、偏头痛、头晕、中风、三叉神经痛、视疲
⏹劳等。
⏹4)下关颧骨弓下缘凹陷处,张口则凹陷消失,闭口则出现,此穴治理三叉神
⏹经痛、牙痛、中风、面瘫、口角歪斜。
⏹5)颧髎:眼睛外角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牙痛、面瘫、面肌痉挛、黄褐斑、
⏹2中风、口眼歪斜、视力减退。
⏹6)颊车:下颔角骨凹陷中,咬牙时有肉隆起处。
牙痛、面瘫、口角歪斜、
⏹流口水。
⏹7)睛明眼睛内角旁开0.1 分;视力减退、视疲劳、近视、白内障、青光眼等
⏹各种眼疾。
及黑眼圈、鱼尾纹、眼袋。
⏹8)攒竹眉头尽处;
⏹9)丝竹空眉尾尽处;
⏹10)瞳子髎眼睛外角旁开0.1 分;
⏹11)阳白眉正中直上一横指;
⏹12)四白:直视,瞳孔直下一横指;
⏹13)迎香鼻翼旁开一小指(感冒鼻塞、流鼻涕、鼻炎、鼻过敏、嗅觉失灵等鼻子疾
病);
⏹14)人中人中上三分之一处:急救穴,用于昏迷、晕厥、中风、神志不清等,及腰
扭伤。
⏹15)地仓口角旁开一小指:牙痛、口角歪斜、流口水。
⏹16)承浆嘴唇下方中央凹陷处:牙痛、口角歪斜、流口水,落枕。
⏹17)消除面部浮肿:按摩嘴角两边腮的凹陷位及喉节的上方,每天持续以左右手同
时按压这些穴位,每次2至3次;。
中医经络养生之头面部按摩

中医经络养生之头面部按摩头面部按摩是一件十分重要且十分简单的事情。
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按摩达到保健的目的。
其实对于自我按摩保健法无论是对于小孩子还是老年人都是很有效果的,可以让大家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获得健康。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头面部按摩的具体操作吧!【操作方法】1.头面部操作(1)浴面:两手搓热,或以温水温热后,手指并拢,平掌紧贴面部,作洗脸上下推擦动作,上至发际下至颌骨下缘。
然后按揉面部各穴。
(2)擦鼻:用两手中指指腹推擦鼻之两侧,由攒竹至迎香。
然后两手食指位于鼻根,用力挤压穴位,配合振法,再由鼻根向鼻翼两侧迎香滑动按揉。
(3)按抹捏鼻:两手指尖紧按迎香穴,边按边振动;然后揉鼻尖,并向鼻根部移动;再以拇、食二指面从鼻根部、鼻梁部向鼻翼部抹动;最后以拇、食二指捏鼻孔,一捏一放,每分钟60次左右。
(4)鸣天鼓:两手掌掩耳,食指叠于中指指背侧,再下滑使食指轻轻敲击枕部风池穴处,耳中可听到击鼓之声,名日“鸣天鼓”.然后以拇、食指或食指分别按揉耳门、听宫、听会等耳周穴位。
(5)振耳:用两手食指指面按压耳道,一按一放,快速振动,使耳道内产生振动。
(6)扯耳叩翳风:用拇、食二指捏紧耳垂或耳尖,一上一下拉扯,力量适中。
然后以食指指尖叩击两侧翳风穴。
(7)捏耳揉穴:以拇食二指自耳垂起逐次捏揉全耳廓。
然后拿一火柴棒,按压耳穴,由下而上逐次按揉,如有痛点或敏感点,则多按揉一会。
(8)梳发:五指张开按于前额部,由前向后顺手运顶摩发,宛如梳头状。
(9)按百会:食指或中指指面按于百会,并作前后、左右推揉动作。
(10)抹眼按睛明:闭目,用两手食指指面按于眼睑上,自内向外抹动,每分钟抹动60次;然后按揉睛明穴。
(11)切承泣:再上动作,以食指指尖切压承泣,用力均匀,不可切破皮肤,边切边振。
(12)叩齿:口唇微闭,上下齿有节奏地叩击,门齿与嚼齿交替进行。
(13)净口吞津:口唇微闭,用舌在齿唇之间用力卷抹,左右摆动;然后舌顶上腭,津流自溢满口,再徐徐咽下。
简易面部经络按摩手法

简易欧式面部经络按摩手法(按摩时间:15-20分钟)一、毛巾包头二、上洗面奶:五点法-打圈方式打散-按摩二至三圈-清洁三、上按摩膏:五点法-打圈打散-从面部带至颈部按摩手法:颈部动作:1、双手来回抹下颌。
2、左手中指、食指分开,右手中指、无名指在左手间自右至左打圈。
3、双手中指、食指上弹颈部。
4、双手轮换向上拍打颈部。
嘴部1、中指无名指沿嘴巴上下打圈。
2、用食指、中指轻提嘴角。
脸部:1、双手食指和无名指从下巴开始,分三线按摩:A、承浆到听会B、地仓库到听宫C、迎香到耳门,每条线重复三遍2、脸颊:双手在脸颊打大圈,点按巨髎和颧髎,重复三遍3、四指弹脸4、双手交替拍打脸颊鼻子部位:1、鼻头打圈,上提至神庭重压一次。
2、中指按压鼻骨至额头发际线。
3、双手四指轻托下巴,双手大拇指由上往下抹鼻纹。
眼部动作:1、捏眉骨,中指至太阳穴上提,同样方法轻按压下眼眶重复三遍。
2、双手四指分别做眼袋弹动。
3、双手四指自鼻梁向外眼角做安抚动作至太阳穴轻提。
4、中指、无名指围绕双眼做横“8”字动作。
5、双手交替提拉眼角皱纹额头:1、左手交叉成“V”形,右手中指、无名指交叉轮换安抚额部及太阳穴,由左至右,由眉毛至发际线。
2、双手中指、无名指以Z型安抚额部。
3、双手小鱼际安抚。
4、全掌安抚整个额部,按太阳穴耳部按摩:1、中指围绕耳朵打圈2、拇指揉搓捏耳屏。
3、食指中指作下插上提动作。
4、双手搓热捂耳朵头部按摩:1、双手拇指自神庭轮换按压至上星至百会。
2、拇指轮换按压鱼腰上平行于刚才按压部位。
3、双手五指揉压头皮,然后一手托头,一手揉头皮,4、空抓头皮,轻扯头发5、双手合十,空心敲头。
按摩保健之头面部操作

头面部操作(一)仰卧位操作一.体位。
患者仰卧位,医生坐在其右侧或头顶后侧。
二.取穴与部位。
印堂、太阳、头维、攒竹、睛明、鱼腰、丝竹空、瞳子髎、承泣、迎香、地仓、颊车、下关等穴、以及头面其他相应部位。
三.手法。
偏锋推法、指揉法、大鱼际揉法、指摩法、指尖击法、指按法、抹法、推法等。
四.操作步骤1.中指揉印堂操作用右手中指末节指腹吸于印堂,作小幅度的环旋揉动一分钟。
注意事项手法操作用力轻柔,着力点吸定;手法频率不要太快,摆动的幅度要小,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
2.偏锋推前额操作用右手拇指由印堂到神庭,往返3次;前额正中线到左右太阳上下左右往返移动,3次注意事项手法操作着力点要吸定,腕关节要放松,不要用力向下按压,要紧推慢移3.偏锋推眼眶操作用右手拇指偏锋由印堂→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四白→对侧睛明→对侧攒竹……如此反复顺眉毛曾∞形移动,往返3次注意事项手法操作时,指腹要贴眼眶边缘,沿眼眶内侧移动,手腕摆动幅度要小,移动缓慢,以防止拇指滑脱而戳碰眼球。
4.偏锋推面颊操作由右手拇指偏锋由睛明→迎香→地仓→颊车→下关→太阳→前额→印堂→对侧睛明→对侧迎香……往返3次。
注意事项手法操作吸定,取穴位准确,力量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度,并要紧推慢移。
5.大鱼际揉前额和面颊部操作一手拇指内收,用大鱼际着力由印堂揉到神庭,在前额正中到左右太阳穴位上下左右往返移动;再从太阳揉到下关;从下关开始依次开始做下关到颊车、下关到地仓、下关到迎香的往返操作,最后返回太阳,往返3次。
注意事项操作时,腕关节要放松,揉到下关后,沿下颌骨向下经颊车,揉到地仓、返回到下关,沿颧弓下方揉到迎香,返回下关,再沿下关到太阳,来回数次,左右同之,然后双手同时揉两侧太阳穴。
6.双中指揉按两侧颊车、迎香、太阳穴等操作双手中指同时分别按揉两侧太阳、下关、迎香、地仓、颊车、注意事项操作时,要求双手同时操作,手法轻柔和缓,以酸胀为度。
7.按眼眶操作用双手拇指同时分别依次按两侧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四白、反复3次注意事项取穴准确,按而留之,以酸胀为度8.勾揉睛明操作双手中指或食指、中指以及拇指和食指分别按揉两侧睛明穴0.5分钟注意事项手法要轻松柔和,以酸胀为度9.按压印堂到百会操作用单手拇指罗纹面从印堂按压到百会,或用双手拇指罗纹面交替按压或叠指按压1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施术者先以两拇指端分别轻按鱼腰一下,再自眉头起向眉梢作分推
作用:发汗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分推鼻柱骨
位置:鼻柱骨,自鼻根至鼻尖及鼻的两侧
操作:
作用:宣通鼻窍,调理脾胃,促进消化
运太阳又称揉太阳
位置:眉后凹陷处
操作:医者用中指或拇指桡侧揉该穴。向眼前方向揉为补,向而
头面部经络调理步骤
开天门又称推攒竹
位置:在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施术者用两拇指桡侧或指腹自眉心向额上交替直推 作用:发汗解表,开窍 醒神,镇静安神。
推前额
位置:额头,印堂至前发际到两侧的太阳穴
操作:施术者用大鱼际或者两手拇指的螺纹面自前正中线推至两侧太阳穴
作用:发汗解表,醒神
抹双柳又称推坎宫或推眉弓
位置:头部
操作:两手十指弯曲,从头部正中开始向两边做快速的抓捏动作
作用:疏经通络,活血化瘀,降压醒神
拿五经
位置:头部
操作:五指分开半伸开状,自前发际开始至后发际,梳头状反复 进行5-8遍。
作用:疏经通络,活血化瘀,降压醒神
牵拉发根
位置:头部
操作:理顺头发,分成数条,手抓住头发,慢慢牵拉头发,然后再慢慢松开,重复3-5遍
作用:缓解眼疾朋目,缓解头痛
点按五经
位置:头部
操作:点按三条线,从攒竹开始至百会,从鱼腰开始经过阳白头临泣至百会,从丝 竹空经过头维最后至百会穴。
作用:通经活络、散寒祛邪、理气活血
捻耳,揉耳后高骨,搓耳,鸣天鼓,点按听宫穴
位置:耳部及其耳后高骨及耳屏前
操作:
作用:清热解表,聪耳,缓解耳聋耳鸣等症状
干洗头
作用:缓压提神,解除疲劳,促进气血运行
敲头
位置:头部
操作:双手伸直合拢,轻轻敲击头部,手法轻落快起,或者双手虚拳轻轻敲击
作用:促进头部气血运行,提神
拿捏颈部
位置:颈部
操作:运用拿法在颈部两侧施术,和缓有力,放松颈部紧张肌肉作用:缓解肌肉疲 劳,促进气血运行
点按风池,风府
位置:风府穴后正中线发际后缘上一寸,风池穴与风府穴相平,旁开2.3寸
后方向揉为泻。
作用: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醒神
摩掌熨热度,双掌轻放在双目之上,至手温与双眼温度 相同,再重复此动作
作用:明目醒神 缓解眼部疲劳,消除黑眼圈
点按四白穴
位置:目正视,瞳孔直下,当颧骨上方凹陷中。
操作:双手食指指端点按两侧四白穴或轻揉。
操作:双手拇指点按,用力均匀柔和,将力度渗透到深层腧穴经 络,达到刺激调理 的效果
作用:解表驱风散寒
拿捏肩部
位置:颈肩部
操作:掌揉肩部,放松肩部肌肉,点按肩井
作用:放松颈肩部肌肉紧张,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
整理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