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夫叙事艺术的女性主义特征

合集下载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伍尔夫的《自己的一间屋》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伍尔夫的《自己的一间屋》
方 面 受 到 的 歧 视 、排 斥 和 压 制 , 并 从 历 史 与 现 状 两 个 时 空 维 度分析 了女性 的社会 地位 ,指 出女性必 须打破身体和精 神的 双 重 枷 锁 , 争 取 独 立 的 经 济 力 量 和 社 会 地 位 。 本 文 将 从 女 性 主 义 角 度 入 手 ,分 析 作 品 透 露 出 来 的对 父 权 制 、女 权 主 义 、 女性话语权等 问题 的思考 。
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
《 自己的一间屋》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意识
伍 尔 夫是 2 0 世 纪 英 国著 名 的 意 识 流 小 说 家 ,文 学 评 论 家 ,女权主义者 。自女性 主义诞生 以来 ,不 同国家 不同 民族 或不 同的年代 ,人们对女 性主义 的理解 也不尽相 同,总 的说 来 , 女 性 主 义 是 一 种 为 妇 女 争 取 与 男性 各 方 面 平 等 权 利 的社 会 、文化理论 ,女性主义 建立在性别差 异的基础之 上,最初 由妇 女运动发展 而来 ,女性 主义代表着 一种理念 ,它包含着 不 同的声音和 意义 。伍尔 夫被誉为 是女权主义批评 先驱者 , 她 从 作 家 的 角度 分 析 了 当 时 女 性 处 于 失 语 状 态 的 无 奈 ,她 指 出在 父 权 制 社 会 中 , 男权 话 语 占主 导地 位 ,而 女性 作 为 人 类 另 一半的话语权 则被生生 剥夺 。伍 尔夫认为 ,即使 是在文艺 在 这 部 作 品 中 , 伍 尔 夫 虚 构 了 一 个 人 物 形 象 , 即 莎 士 比亚 的妹妹 ,她 同哥哥莎士 比亚一样拥有惊人 的天赋,一样 充满活 力 ,渴望 了解 世界 ,但 是她 却没有机会学 习语 法和逻 辑 ,也没有机会 阅读 维吉尔或是 贺拉斯, 即便她偶 尔能偷偷 地读 几页书 ,也会很 快被父母打 断,因为作为女孩 ,她要去 补 袜子 ,或是要 去厨房帮母亲 忙做菜做饭 。当她长 到十几岁 时,就会被父母 许配给某人 ,如果她不屈从 ,就会 被父亲揍 顿 , 谁 也 不 会 理 会 她 的伤 心 。 于 是 ,她 怀 揣 着 对 文 学 和 戏 剧 的 热 爱 , 离 家 出 走 , 想 要 寻 找 适 合 于 自 己 的 文 学 成 功 之 路 。虽然她和哥 哥一样狂热地 喜爱戏剧 ,也拥有超 凡的言词 能 力 , 在 文 学方 面 的 想 象 力 也 十 分 出 众 ,但 是 她 的 梦 想 却 接 二 连 三 地 被 打 碎 , 最 终 被 好 色 的 伪 君 子 毁 掉 ,怀 了 孕 ,她 痛 苦 不 堪 ,在 一 个 冬 夜 自杀 了 。 这 就 是 伍 尔 夫 所 设 想 的 莎 士 比 亚 时代 一 个 女 天 才 的 遭 遇 ,伍 尔 夫 认 为 这 些 拥 有 才 华 的 女 人 们 是迷 了路 ,受 到了压制 ,所 以才 默默无 闻,她认 为, 出生 于1 6 世 纪 的 女 人 ,如 果 她 有超 凡 的 文 学 天 赋 , 那 么 她 的结 局 不 是成为一个作 家 ,而是走 向失败,灭亡 。或 者就只能在僻 静 的荒野 茅舍 里寂 寞度 日,就 像一 个女 巫 ,令人 畏惧 ,又 遭 人嘲笑 。这和 当时 的社会环 境密不可分 ,在 莎士 比亚 的时 代 , 没 有 一 个 女 人 能 够 成 为 像 莎 士 比亚 那 样 的 天才 ,因 为 莎

论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特质:传统、超越与融合

论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特质:传统、超越与融合
于 自己 的屋 子 和一 年 至少 五百 磅 的收入 。” [ 可 以
义思想的研究始于其在世时, 真正主源自化于第二次 女J 陛主义 浪潮 之后 , 并 在之 后 的几 十年 里保 持着 强
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西方 的伍尔夫女性主义相关 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蔚为可观 , 近十年更是结合 后殖 民主义 、 生态语言学 、 人类学和伦理学等新兴 理论生发出大量研究成果 , 本文主要讨论伍尔夫思 想 的复杂性 , 特别 是 与历代 女 性 主义思 想 的差别 和
联系。


传 统性 : 追求 男女平 权 的基本 诉求
伍尔夫一生著述颇丰 , 不仅创作 了多部后世推 崇备至的经典小说 , 而且发表了《 一间 自己的房间》 《 妇 女与小 说 》 等众 多思 辨性 论著 ,她 的丈夫 伦纳 德 在其 去世 后整 理 出版 了她生 前 的大量 日记 、散文 和
学 视 域 下 的伍 尔 夫 研 究 ” ( 2 0 1 1 Q 2 4 )
作者简介 : 乔玲玲 ( 1 9 8 2 一 ) , 女 ,山西大 同人 , 硕士 , 讲师 , 研究方 向: 英 国文学 、 二语写作。

6 6・
乔玲玲 : 论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 的特质 : 传统 、超越 与融合
是 女 人 的功 劳 ,反倒 是 稍 有 不 满 就 会 辱 骂 甚 至 吊
术的探索思考从未停止 ,自 身天才的洞察力和感知 力更是赋予其作品无穷 的思想光辉。其中, 女性 问 题, 特别是知识女性的境遇和抗争是伍尔夫最为关 心 的议题 。 伍尔夫出生于传统英国高知家庭 , 身为著名学 者 的父 亲莱斯利 爵士藏 书众 多 , 结交诸多文化名 流, 但他却只允许女儿们在家 中读书 自学或接受廉

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

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

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伍尔夫(Virginia Woolf)是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她以自由流派小说的创新和独立思考,改变了传统小说的写作方式。

她的文学作品以独特的视角、流畅的语言和强烈的情感而闻名。

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使她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从伍尔夫的叙事风格、意识流和异形结构等方面探讨其小说的写作技巧。

一、叙事风格伍尔夫小说的叙事风格独特,她善于塑造复杂的人物形象,把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融合在一起。

她的叙事方式是非线性的,不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而是通过回顾、幻想、内心独白等手法展示人物的思维脉络。

她深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以表现情感、洞悉思想以及揭示人性的本质。

比如,在《达洛维夫人》中,通过主角克拉丽莎的回忆,展现了她曾经的爱情和现在的复杂矛盾心理。

在《暴风雨》中,通过多种叙述视角,展现了主角露西的成长和亲情、友情、爱情的复杂关系。

另外,伍尔夫的叙事风格还具有极强的联想性。

她随意跳跃,像思维一样非常流畅,将片段连接在一起,创造出意味深长的小说节奏。

这种风格充满了节奏感和情感张力,使读者更贴近人物的内心,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

二、意识流伍尔夫的小说中充满了对人物内心的探索和展示,这种内省的写作方式就是意识流。

伍尔夫小说的意识流有两个特点,一是通过人物的无意识思想和感受,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真实世界;二是以无序和随机的方式表达人物思维的碎片化和混沌状态。

这种写作方式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物内在的世界和情感状态。

可以说,意识流是伍尔夫小说中最具有特色的写作方式。

意识流与她的非线性叙事风格相辅相成。

它可以在故事中交织出许多不同的思考和情感线索,为读者提供更加深入的人物洞察力。

此外,意识流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让伍尔夫的小说获得了强烈的现代感。

正因为如此,伍尔夫的作品一直被视为现代小说的典范之一。

三、异形结构伍尔夫小说的异形结构以其不同寻常和美丽的特点而著称。

她的小说不拘泥于传统写作通则,而是依据人物情感的变化和思想的交叉,创造出特殊的结构形式,使故事显得瑰丽而富有韵律感。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刘静【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开山鼻祖。

她的女性主义博大精深,丰富内涵远远超过了女性主义理论本身发生、发展所涵盖的范畴。

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探索并揭示弗吉尼亚.伍尔夫理论与创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系统地阐释、正确地理解和科学地评价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与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Virginia Woolf has been recognized as the founder of feminist literary theory.Her feminism,rich and profound,is far beyond 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contemporary feminism.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value to study Woolf's feminism from the Marxist viewpoint in order to form a systematic interpretation,exact understanding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her theoretical assumption and writing practice.【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13)005【总页数】5页(P74-78)【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作者】刘静【作者单位】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绥化152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74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现代主义的创始人、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在西方文学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者的身份开始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弗吉尼亚_伍尔芙的女性主义分析

弗吉尼亚_伍尔芙的女性主义分析

创造,将现有的语句修改变形,使之适合她的思想的自 别可以转换的形象。在作品中,伍尔芙同本质论的性
然形态,使之既不压垮,也不歪曲她的思想”。在与贝内 别观念进行了争论,“奥兰多曾经一直是一个女人,奥
特、威尔斯等男性作家进行批评时,她认为“三个人当 兰多此刻是一个男人”。伍尔芙力图表明,虽然两性有
中最坏事的恐怕要数贝内特先生,因为他是遥遥领先 别,但是确实能够混合,而在现实中的每一个个体身
MASTERPIECES
/ 名 作 欣 赏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分析
⊙黄文娟[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 长沙 410114]
摘 要:伍尔芙的女性主义创作体现出的是一种超越具体性别的人道关怀,其一系列作品中均蕴含着女性主义思 想。本文从创作手法中的女性美学、对女性文学话语的构建、女性文学传统的注重、对“双性同体”创作理想的实践四 个方面,阐述了伍尔芙女性主义创作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芙 女性主义 女性写作
的能工巧匠。他能把一本书弄得结构精致,技法严密, 上,性别常常是游移不定的,在两个极端之间徘徊。
就是最苛刻的批评家也很难看出有什么漏洞破绽可以
三、结 语
招致蛀虫。窗框间甚至没有一处透风,墙板上简直不见
伍尔芙的女性主义兼顾了物质基础的变革和精神
缝隙”。“至于威尔斯先生,却未必能说他是过分喜欢使 素养的渗透,同时也包含着对女性独立的关怀和对社
/ 名作欣赏 MASTERPIECES REVIEW/ 小说纵横 93
是要消解语言中的男性成分,让女性身体发言。”这些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反映其他阶级和种族的女性主义。
观点极大地丰富和推动了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
进程。
3.对女性文学传统的注重 女性文学传统对伍尔芙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伍 尔芙女性主义创作的基点。伍尔芙曾经对17世纪到19 世纪的女性文学进行过研究,她认为女性文学的脉络 是一个有起有伏的不连续的过程。伍尔芙认为女性文 学的独特品质来自于女性写作的悠久历史,而在这其 中,女性写作先驱者的作用和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伍 尔芙的创作中,充分汲取了妇女文学传统的营养。

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研究

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研究
弗吉尼亚 ・ 伍 尔夫 的女性 主 义文 学理 论研 究
冯 佳
弗 吉尼亚 ・ 伍尔 夫是 英 国文学家 ,其 对于 文学 的贡 献主 要在 于其女性 主义文学理论 上的成果 ,其文学作 品大 部分是 结合 女性文学 写作 的特点和形 象、女性 文学的传统 ,以及 自 身创作 经验而形成 的 ,作 品反 映出她细腻 的笔调所构 建的女 性 视 角 , 而 且 为 后 世 的女 性 主 义 文 学 创 作 者 带 来 重 要 影 响 与 启发 。因此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弗吉尼亚 ・ 伍 尔夫女性主义文 学理论 的兴起 与带给人们的启迪 ,并 以弗 吉尼 亚・ 伍 尔夫作品 《 到 灯 塔 去 》为 例 , 阐述 女 性主 义 文 学 理 论 。 在 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之下 ,弗吉尼亚・ 伍 尔夫勇 于 创 新 ,将 女 性 主 义 思 想 以文 学 之 态 映 射 出 来 。 由于 在 父 权 制社会里 ,社会 的主 宰是男人 ,而 女人 的地 位十分卑微 ,女 性要想在 这样卑微 的社 会地位 下获 得成功简 直不可能 ,这 就 注定女性将会 被历史所 淹没 。而作 为女性主义文 学理论 的先 驱者,弗吉尼亚 ・ 伍尔夫通过文 学写作实现女性主义思 想和 自 身价值 ,从 而批判父权 对女性主权 的压制 ,为挣 扎前行 的女
伍 尔 夫 一 直 致 力 于 构 建 女 性 主 义 理 论 。 这 不 可 避 免 地 带 入 了 经 验 主 义 , 缺 乏 严 密 的逻 辑 论 证 。 比如 在 论 证 写 作 的 基本物 质条件 、女性价值观 、双性 同体等 问题 的时候 ,其论 证 方 式 都 是 采 用 作 为 女 性 的 生 活 经 验 。 她 在 讨 论 为 何 要 以物 质为基础 才能开展 写作的时候 ,采 用的就是她作 为女性的生 活经验 。她在 《 自己的一间屋》里谈 到当时物质条件 薄弱没 有写作基 础,但是后来 在继承 了姑妈 的财产后 的巨大 转变 , 所 论 述 的 方 式 就 是 不严 格 按 照 逻 辑 来 论 证 的 。再 比 如 在 回 答 为 何 男 女 需 要 和 谐 这 一 问 题 时 ,举 的是 作 者 自 己生 活 中 的 例 子 。在她 的作品 中经 常用 自己的生活经验 与 自我感受来 证 明 两性二元 关系 的和谐理 念,同时指 出这 是无理 由的本 性,这 种结合才 能得 到最大 的快 乐与满足 。这种 论述无疑是感性 与 经 验 式 的 。其 高 举 的女 性 意 识 、 女 性 价 值 、 女 性 思 考 旗 帜 也 是基于经验 而构成 的。一方面这种思维 与论述方式或许 不太 可 靠 ,但作为 文学作 品,其 所表达 出来 的最 为原始 的信念 与 思想对人们 的感情 却是 最有 穿透 力的。 2 . 科学性 弗吉 尼亚 ・ 伍 尔夫在 女性 主义方 面 的论著 首先有 着科 学 性 。本文从其作 品中所表现 的两个方面来论述 ;一是女性 与 社会 关系 ;二 是女性与男性 的关系 。就女性 与社 会的关系而 言,弗吉尼 亚・ 伍 尔夫从来没有剥离过女性与社会 的关系而 片 面 强 调 女 性 的独 立 性 。 弗 吉 尼 亚 ・ 伍尔夫说: “ 女人要写作 , 必须要 有 自己的一问屋和一 点钱 。 ”这句话就反 映出 ,她认 同女 性获得完全 的 自由的前提是 经济与空间 的独 立。这些现 实条件 是基础 ,要避 免对男性 的依赖 ,就要有 自己独 立的生 活和 事业 。这一 问题 的实质就是 女性独立 中意识 与物 质的关 系 。弗吉尼亚 ・ 伍 尔夫强调,必要的现实条件与物质基础是 女 性实现独 立的前提 。更进一步地 ,她 提倡在此基础 上实现女

女性的呼声_到灯塔去_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的呼声_到灯塔去_的女性主义解读

大 众 文 艺125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女性主义的代表作家,凭借自身敏锐的性别意识,努力探索女性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通过探索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的思想内容和审美旨趣,尝试理解作者的女性写作观。

一、男女二元对立模式的颠覆传统的文学作品总是建立在父权中心文化的大背景下,两性关系呈现二元对立等级模式,女性往往被排除在中心之外,是用以证明男性价值的“他者”。

《到灯塔去》以女性视角揭示了父权制社会男女二元等级对立的现状,并提出颠覆这一模式的可能途径。

1.二元等级对立现状的揭示小说中的拉姆齐夫妇代表了当时现实社会的两种生活原则,是男女二元等级对立模式的集中体现。

拉姆齐先生性格孤僻、讲求实际、待人严肃,其代表着文明、理性和逻辑的男性原则。

与之相反,拉姆齐太太则美丽贤惠、喜欢幻想、对人宽容,体现了理想、直觉和情感的女性原则。

拉姆齐先生希望在理性王国里寻求真理和秩序,在知识领域中德高望重的他想成为天才而不得,这种折磨导致了其精神上的以自我为中心,同时不断要求妻子的抚慰和崇拜,是典型的父权制家庭文化的化身。

而拉姆齐夫人扮演着男性社会为他制定的角色,他表面脆弱而内心坚强,是家庭里的贤妻良母、社交场合的优雅主妇。

拉姆齐夫人成为了波伏娃笔下的“第二性”,她的生存要在丈夫的庇护下展开,“他(丈夫)是价值的监护者、真理的创造者和夫妻伦理的维护者。

”在小说中,男性融入社会,居于文化中心,谈论学术、社会和政治;女性则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力,留守家庭。

在对待事物的态度上男性注重实际,女性则注重情感,如小说开端拉姆齐夫妇对天气的争论:拉姆齐夫人安慰孩子,明天将是晴天,可以前往灯塔;他的丈夫则认为这是愚蠢女人无视事实的想法。

在思维模式上,男性逻辑严密和抽象,女性则直观零乱。

小说中拉姆齐夫人的常常思考生活琐事,且思路零乱,笔者认为这是性别的二元对立造成的社会对女性的偏见。

这种二元对立的模式夸大了两性之间的差异,从而使矛盾不可避免。

灯塔之光——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灯塔之光——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灯塔之光——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弗吉尼亚·伍尔夫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实践为出发点,凭借着一个女作家敏锐的性别意识,努力探索女性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她对传统女性文化与文学的困境进行了反思,指出了女性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伍尔夫积极评价女性文学的实践及理论,发掘女性文学的传统,并开拓了女性文学的主题和形式。

她批评传统婚恋模式,推崇姐妹情谊,创造性地提出“双性同体”是文学创作的最佳状态,也是消融男女差异的良好途径的基本观点,在文坛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长期热烈的讨论。

尤其是她在文学批评方面的超前意识,不仅对当时的女性文学创作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而且也预示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趋势。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论文、日记、书信、小说中体现出来的女性主义思想,对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观念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并考察她对后来西方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女性主义文论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伍尔夫叙事艺术的女性主义特征作者:孙萍萍来源:《理论导刊》2008年第09期[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凭借着女作家敏锐的性别意识,积极寻求和营建与女性作家的性别身份相吻合的文学话语方式。

因此,伍尔夫的小说叙事艺术具有女性主义特征:一是通过内聚焦、多视点的叙事角度,建构女性叙事权威;二是诗化写作,张扬女性化的审美特征;三是意识流,充分表达女性内心真实,丰富女性形象。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叙事艺术: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I561.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08)09-0136-03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20世纪英国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女权主义运动的经典作家,她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实践为出发点,凭借着一个女作家敏锐的性别意识,努力探索女性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他的多篇作品中,伍尔夫敏锐地指出了传统话语只是便于表述父权文化的价值观点及对女性作家思维和语言上的约束。

伍尔夫在进行文学形式的创新时,有意识地从一种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积极寻求和营建与女性作家的性别身份相吻合的文学话语方式。

因此,伍尔夫所创新的叙事艺术也显现出一种浓郁的女性主义特征。

一、内聚焦、多视点,建构女性叙事权威“聚焦”是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热奈特在描述叙事角度时为了避免“视角”“视点”等术语的褊狭而使用的一个更宽泛的概念。

伍尔夫在自己文学创作中有意抑制传统叙事角度为零聚焦在她的小说中的运用,而将内聚焦作为一种主要的方法得到了大量运用。

内聚焦,是指叙述者以人物为视角展开的小说叙事。

即叙述者以小说中某一人物为“视点”,跟随人物视点的移动前进,通过人物的视点感知阐发周围的事物,它不揭示人物感受范围之外的事物。

这种隐蔽、灵活的叙事方式,有意识与传统小说的叙述者的权威形式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对抗。

为了避免单一的人物聚焦对叙述者的限制,伍尔夫在小说中用多人物不定式内聚焦来弥补单一人物聚集的不足。

人物视角的转换可以把不同人物的内心体验投射到小说的事件上,读者可以在对不同的经验色彩适应过程中揣测人物的最终命运,对人物作出个体的理解。

如《达洛卫夫人》,小说中的人物都分别担当过不同场合的视点人物,彼得·沃尔什、理查德·达洛卫、伊丽莎白、赛普蒂默斯、雷奇亚·史密斯等都从各自的角度为读者展现了他们感知的世界。

《到灯塔去》中第一部分晚餐时有一段描写,伍尔夫采用直接或间接内心独白艺术手法、多视角的叙事方式,把人物的意识活动呈现在读者面前。

伍尔夫的创作视角转换了4次,从不同的角度给读者刻画一个真实、立体、内心丰富的拉姆齐夫人。

叙述者也可以设置特殊的人物视角,来表达自己的独特的审美感受。

例如《达洛卫夫人》中的疯子塞普蒂默斯。

因为精神异常,他经常说出一些荒诞不经的话语,表达一些怪异的感受,伍尔夫通过他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反感以及人们的焦躁和无助心情。

虽然与伍尔夫同时代的乔伊斯、普鲁斯特等意识流大师也善于采用内聚焦视角、通过内心独白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但伍尔夫更注重从多角度、运用间接内心独白的手法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视角的不断转换,塑造出全面的、真实的人物形象。

而他们则倾向于直接内心独白、用第一人称人物的意识活动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

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最后一章,莫莉的内心独白长达60页,没有停顿,也没有标点,给读者的理解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而且通过直接内心独白刻画出来的人物单一,缺乏立体感。

伍尔夫的多视点的叙述策略,虽然视角不断变化,但作者在此充当了“桥梁”作用,人物的意识活动经过作者的加工及解释具有了连贯性和逻辑性,便于读者理解,也使得其笔下人物更为丰满、立体。

伍尔夫曾把乔伊斯称为自我中心主义,在乔伊斯的小说中,“叙述者和小说人物之间保持着某种微妙并多少带有讽刺性的距离,这仍然意味着某种居高临下的叙事意识”。

伍尔夫的内聚焦、多视点通过各类小说人物的角度来确定自己的视野,使小说人物成为叙述者声音的延伸,使传统作者的叙事权威得以分散和消解,同时对女性的主体性进行了一种内隐的建构。

内聚焦、多视点的叙述策略与传统小说中叙述者公开的、上帝式的权威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也是对男性作家作品中单一视角的一种反驳,“这在一定意义上构成了作者对传统的男性叙事手法的一种叛逆性和策略。

”在伍尔夫的潜意识中,以男性为创作主体,发展的臻于完备的文学创作模式是与男性的社会性别权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前者往往是后者的一种隐喻式的表现。

伍尔夫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在传统叙事方式的基础上,寻求和探索更有利于表达女性自身感受的又适合女性表述的有别于现存模式的叙述方式。

正如苏珊·S.兰瑟所说:“纵观女性叙述声音的历史,我在此读到了一种从‘虚构’向‘权威’的重心转移。

”二、诗化写作,张扬女性化审美特征朱丽娅·潘尼罗普·斯坦利和苏珊·J.伍尔芙在《走向女性主义美学》中提议:“妇女独特的视角和阐述方法要求一种特定的文学风格,这种文学风格捕捉、反映和体现我们思想的特性。

松散、串联式,而不是用来分类和区分的那种复杂、从属和线性的文体”伍尔夫在自身的艺术实践中,努力寻求一种能够最大限度表现女性内心真实的文学样式。

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对写实的过分热衷,对生活细致入微地描写使伍尔夫怀疑生活的真实面貌并非如此。

伍尔夫在经过一系列地探索后,建构了一种崭新的文学叙述方式,即诗化写作。

在内容上,“它将像诗歌一样,只提供生活的轮廓而不是它的细节,它将很少使用作为小说标志之一的那种惊人的写实力,它将很少告诉我们关于它的人物的住房、收入、职业等情况,它和那种社会小说和环境小说几乎没有什么血缘关系。

……它将表达个人的心灵和一般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在沉默状态中的内心独白。

……(在形式上——引者注)它将用散文写成,但那是一种具有许多诗歌特征的散文。

它将具有诗歌的某种凝练,但更多地接近于散文的平凡。

它将带有戏剧性,然而它又不是戏剧,它将被人阅读,而不是被人演出……它们可以用来表达目前似乎被诗歌断然拒绝而同样不受戏剧欢迎的那些复杂的感情。

”田田这是伍尔夫对女性主义美学所作的积极探索。

伍尔夫所谓的“诗化写作”,是用诗的透视法来写小说,即在作品中大量运用象征,使其能更真实深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传达出作者微妙的情绪及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象征表现作品的深刻寓意,是通过暗示、对比、联想、隐喻、转喻等手法实现的。

象征有公共象征和私设象征之分,公共象征是在传统文学中反复使用的,在某种文化传统中已约定俗成的被读者所熟悉的象征;而私设象征是叙述者在对客观世界的独特感知的基础上,根据表述的需要,在作品中靠一定的方法建立的象征。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作品中大量运用自己私设象征,形象地表达了对现实世界人生的独特体会、理解和把握。

《海浪》是伍尔夫最具象征寓意的小说,整部小说无论从宏观背景的设置还是到微观意象的描写都具有丰富的象征寓意。

小说中大海从日出到日升、日中、日斜、日落的景色变化分别象征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暮年等人生阶段,它们既具有瞬时性时间的意义,又具有超越时空限制的永恒意义;既隐喻了作品中具体人物从童年到暮年的人生历程,也象征了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循环过程。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感受到作家对心灵瞬间的灵敏捕捉。

这也正是伍尔夫从语言的角度对文体审美特征的一种把握。

伍尔夫在运用隐喻手法、私化象征手法进行诗化创作的同时,较好地实现了隐喻式手法与转喻式手法、公共象征与私化象征的融合,避免内容晦涩难懂,凸显了诗歌语言的抒情性流畅性的特征,这也意味着伍尔夫对女性审美机制的张扬。

三、意识流,展现女性自我作为一位女性主体意识极强的作家,伍尔夫在小说中创造性地运用意识流手法,充分展现女性的内心世界,为我们塑造了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打破了男性作家笔下女性形象非“妖魔”即“天使”的失真局面,形成独特的文学景观,这是伍尔夫对女性文学话语建构一种积极的探索。

伍尔夫的创作实践证明了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西方学者对此作了明确的肯定:“整个所谓的意识流运动就是从经过夸张的男性主义向某种女性文学的回归”。

伍尔夫有意识地将意识流手法运用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来。

在《论现代小说》等论文中谈到意识流手法时,她将它的特点归纳为通过直觉感知的方式来表现生活的“内在真实”,渺小的事情可能包含有更为丰富充实的生活。

作为一个极度敏感的作家,战争的残酷及战后的现实生活带给她强烈的刺激和震动,伍尔夫认为,这种感觉和印象比造成这种刺激震动的客观现实本身更为鲜明、强烈,相对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重在表现生活的客观真实,伍尔夫则强调文学的功能是表现人物的主观真实感受。

意识流表现生活的内在真实恰好暗合了伍尔夫的文学主张。

以男性为主建构起来的文学话语难以表达女性意识中未形成的语言层次的前意识,难以揭示女性的精神存在。

传统心理描写也是侧重于表现内心世界中可以用语言表述的知觉意识部分。

而意识流小说所描写的是那些朦胧的、不能用理性语言表达的意识部分,甚至有一些潜意识的成分。

因此,意识流手法则是表现人物内心真实的一个极为有效的途径。

女性对世界的把握受到生存环境、人生阅历及知识水平的制约,在《一问自己的房间》里,伍尔夫写到,即使一个天外来客,只要阅读了当天的报纸,也会明白英国处于男性统治之下,而女性的人生具有“无名氏”的特征。

女人用一生经历所从事的抚养孩子、家务劳动与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活动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也常常不会留下任何实质性的痕迹,她们封闭在琐碎而狭窄的家庭生活中。

女性对外界的认识不是靠理性的分析、经验的判断而是一种内在的自我感知完成的,这使得她们更容易凭直觉去把握生活的内在真实。

因此,在伍尔夫有关意识流的理解与她对女性的社会身份及女性的思维特点的理解之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相通性联系。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物的意识结构和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处于最上层的清醒的意识,不过是浮在水面之上的冰山顶端,而淹没于水面之下的绝大部分,是属于潜意识本能欲望的黑暗王国。

伍尔夫希望在作品中能透过琐碎的现实充分展现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即女性内心的潜意识。

而意识流通过内心独白、抒情旁白、自由联想、象征、暗示、主客观时间交错等小说技巧能有效地描述和展示人物潜意识。

在《达洛卫夫人》的开始,作者描写达洛卫夫人为晚宴采购鲜花,一路上她的心灵摄取了层出不穷的印象:少女时期故居布尔顿庄园及往日情人彼得·沃尔什、战争中牺牲的青年士兵、晚宴上的贵妇淑女们、女儿伊丽莎白及家庭教师基尔曼,不断变幻而又相互关联的印象及思绪使达洛卫夫人的形象逐渐的丰满起来。

在伍尔夫看来,意识流的这种注重反映人物精神感受的创作方法“有利于她在作品中揭示她所关注的女性的生活现状,因为处于‘他者’地位的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无法轰轰烈烈,往往是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一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