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高考统一考试历史模拟卷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全国新高考Ⅰ卷 (含答案)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全国新高考Ⅰ卷 (含答案)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

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

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

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3.表1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

它反映了唐代表1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

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

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6.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

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

2021届山东省(新高考)高三模拟考试卷 历史(一)(解析版)

2021届山东省(新高考)高三模拟考试卷 历史(一)(解析版)

山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历 史 (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齐国统一了今山东北部、河北西南部的诸夏族小国和莱夷等少数民族,今河北东北部的一些小国和令支、孤竹等少数民族为燕国所并,晋国兼并了赤狄、白狄和“伊洛之蛮”等少数民族。

这说明当时( ) A .分封制的实施扩大了周朝疆域 B .民族交融加剧了华夷之争 C .诸侯争霸战争推动了民族交融D .分裂割据引发了争霸战争2.近年出土的多地秦简显示,秦朝县下面的乡,有两百石的乡啬夫(统治乡民、收税等),还有乡佐、里典、里佐,也有乡司空(负责工程)、仓主、田官、田典等。

这些乡里的吏员设置表明当时秦朝( )A .官僚体系机构臃肿B .重视农业抑制工商C .基层管理严实具体D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3.汉朝廷利用天下要塞及“诸塞之河津”禁止官府或个人将关中黄金、铜及其制品带往关外,还严格限制诸侯王国买马关中,对从关中输出马匹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

这说明汉朝廷( ) A .注重维护中央集权 B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D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4.田澎在《明代内阁政治研究》中认为内阁有教育功能、筹划功能、补过功能等,但这几种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即皇帝勤政、皇帝亲信并尊崇阁臣、阁臣与皇帝保持接触、阁臣A .沿袭了内阁是传统的秘书或参谋视角 B .认为明代内阁功能受制于皇权 C .认为阁臣对政治的影响处于稳定状态 D .坚持明代内阁实质是传统宰相5.18世纪末,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使团带来许多有意向中国显示英国科技发达、武力强盛的礼品,乾隆皇帝不仅没看出来,反而认为英使在礼品单上自称“钦差”不妥,降旨要其改为公差,以符天朝体例。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01(山东专用)(参考答案)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01(山东专用)(参考答案)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黄金卷0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6.(14分)(1)宋州地处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东部,运河沿岸,对于中央政府加强东部和东南地区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宋州在加强中央与江南地区的经济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4分)(2)不能。

材料信息只能证明宋州丝织业发达,无法体现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状况;也不能与其他地区作比较。

(只判断不得分,4分)(3)《唐六典》是正史的记载,史料价值较高:杜甫的诗属于文学作品,能够从侧面反映运河对宋州经济的影响,但有虚构和夸张的成分;考古发现属于实物史料,能够真实反映宋州段运河的规模和商业发展的状况。

(6分,答各类史料相互佐证,能够得出宋州“因运河而行”的结论课的分,但不能超过本问的满分。

)17.(14分)(一)信息提取(6分)信息举例:从香港迁往上海、《申报》、广告、1872年、顾客盈门;1915年、摄合家欢图、妖镜、损、誓死不愿等。

(若从材料提取其他有效信息,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层次要求:层次1:不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0分)层次2: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有效信息;(13分)层次3: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归纳整理。

(46分)(二)评述(6分)评述内容:(1)照相技术及照相馆在上海设置及发展的背景;(2)照相业发展及对其发展不同态度现象背后反映的社会变迁;(3)对近代社会发展与社会意识关系的认识。

层次要求:层次1:没有对历史信息进行解释说明;(0分)层次2: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12分)层次3: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恰当联系,并分别加以阐释说明;(3 4分)层次4: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阐释说明。

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2024 年高考诊断性测试历史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 卷 (选择题 4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现的聚落距今8000年,半地穴式房屋成排布列,最大房址占据聚落中心。

临潼姜寨遗址发现的仰韶文化村落距今7000年左右,房屋围绕中心广场分为东、南、西、西北、北五个房屋组,每组代表一个亲属组织。

两者布局的不同反映了A.自然环境造成定居方式的差异B.不同地区文化发展形态的多元C.经济发展推动社会阶层的分化D.不同历史时期生产方式的变化2.西汉前期,士农工商大都以追求财富和权欲作为动机;西汉后期,弥漫整个社会的功利思想逐渐淡化。

这一变化缘于A.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对外经济文化联系加强D.社会主流思想发生改变3.唐代,岭南“十月作田,正月收粟,养蚕八度,收稻再度”;云南曲靖州以南、滇池以西,农民“从八月获稻,至十一月、十二月之交,便于稻田种大麦,三、四月即熟。

收大麦后,还种粳稻。

”这可以用来说明唐代A.农作物种类明显增多B.农业生产技术大为提高C.农作物品种得到改良D.南方粮食产量已超北方4.有学者说:“清康熙朝开海贸易并设立江、浙、闽、粤四大海关,仅仅是恢复‘闽粤边海生民’的一条谋生之路,并征收海关税以益于‘闽粤兵饷’,所以清朝制定以限制为基本特征的对外贸易法律就成为必然。

”该学者揭示了清朝A.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的一致性B.抑商政策因时局变迁而调整C.限制了外贸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D.商人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5.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关于西北边疆的研究蔚然成风,相关史地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如魏源的《西北边域考》沈垚的《钦定回疆则例》等,并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了西北的边防和疆域。

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word版,含答案)

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

”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D.外儒内法2.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

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A.农耕技术的推广B.商业交往的便利C.军事战争的需要D.礼乐制度的重建3.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

湖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泊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4.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

这些规定旨在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5.1863年,学者张斯桂在为《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说:“间尝观天下大局,中华为首善之区、四海会同、万国来王,遐畿勿可及已,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

——今美利坚教师丁匙良器译此书,其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也。

山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含答案

试卷类型:A山东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3月联考试题高三历史2023.3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座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善"在人的本性中是没有的,如果圣人不去规范、引导,发展下去就会产生争夺、犯上、淫乱,而辞让、忠信、礼仪等美德也就没有了。

从中看出,荀子的“性恶论”A.揭示出了人性的本质B.强调后天养成的重要性C.与儒家观点背道而驰D.奠定了法家的理论基础2.皇帝诏书在汉武帝时先由尚书郎起草,随后再经尚书令缮写,经令仆审核后,递呈于皇帝,经其画朱钩同意后,再度缮写,封以玉玺和上书令仆之印,随后发往丞相、御史府或三公府执行。

可见武帝时期A.尚书机构成为行政中枢B.三公九卿的职权被内朝取代C.文书制度制约行政效率D.皇帝意见贯穿了决策的始终3.东晋僧人慧远说:“如令一夫(沙门)全德,则道洽六亲,泽流天下,虽不处王侯之位,固已协契皇极,大庇生民矣","是故内乖天属之重,而不违其孝;外阙(缺)奉主之恭,而不失其敬。

”慧远的理论旨在A.吸收儒家思想B.实现佛教的本土化C.助力佛教传播D.迎合三教并行趋势4.白居易《赠友》诗:“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

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

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

贱卖粟与麦,贱贸丝与绵。

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从材料可以看出,农民贫困是由于A.土地兼并的加剧B.钱荒导致的物价上涨C.赋税征收货币化D.政府官员的巧取豪夺5. 从图1到图2表明A.国家治理水平提高B.黄河改道影响政局C.民族交融不断加强D.地方行政制度调整6.绿营军是清政府国家的常备兵之一。

2024届山东省潍坊新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届山东省潍坊新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届山东省潍坊新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苏格拉底在民主的雅典度过了一生,在战争中为雅典而战,至死服从雅典法律……他坚持认为,民主的目的不是引导非哲学家尽可能行善,而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或高尚或卑贱地生活。

由此可见,苏格拉底以死捍卫的是A.自由B.民主C.法治D.平等2.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D.耶松船厂3.土地革命时期,各地苏维埃政权推行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建立广大的消费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借贷合作社:实行了消灭文盲的运动,并开始普及免费教育;工会、贫民团、妇女代表会、少先队等组织纷纷建立。

这表明A.新型社会体制萌芽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形成C.苏区政权日益巩固.D.革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4.据统计,“民族”一词在1911年年底前,《申报》可检索出的条目位243条,而到了1939年,则高达2369条;“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在1912年,1939年则达到了372条。

这些变化的关键因素是A.国民革命运动推动了反帝斗争日益高涨B.红军长征宣传了北上抗日主张C.百团大战等捷报鼓舞了民众抗日的信心D.全面抗战激发了空前爱国热情5.在美国,众议员和国家主要官员由民选产生,任期有明确限制,还赋予议会弹劾包括总统在内的一切行政官员的权力;州政府和地方官员,绝大多数也是由民选代表或代理人组成。

2024届山东省济南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4届山东省济南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4届山东省济南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1924年2月,中共通过的决议指出:“本党以后一切宣传、出版、人民组织及其他实际运动,凡关于国民革命的,均应用国民党名义,归为国民党的工作。

”这一精神的贯彻A.限制了工农运动的发展B.提升了中共在合作中的地位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D.适应了国民革命形势的需要2.20世纪20年代吕思勉撰成《白话本国史》。

据此推测,其写作可能受下列事件影响的是A.新文化运动B.护国运动C.一二·九运动D.五四运动3.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教会组织改变了中世纪那种崇尚独处沉思和宜扬安贫禁欲的宗旨,介人到世俗生活中,对各种社会问题倾注了更多的关心。

这一转变说明A.世俗权力大于宗教势力B.人文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C.上帝的权威受到了冲击D.教会主动地应对社会变革4.1906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

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A.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B.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C.以宣传共和主义为其宗旨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5.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成了一些书籍报刊学术研讨的主题,并进入大学的课堂。

一些著名学者称其是“不可超越的哲学”、“要探索人类发展前景就势必要求教于马克思主义”。

据此可知A.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领域的主题B.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新的高潮C.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受到较多关注D.苏联模式得到知识界的普遍认可6.1945年,有人对出了这样一副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2020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

……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

违者科罪。

”该诏令在当时A.打破了原有交易规范B.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C.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D.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2.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

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

他这样做旨在A.推广儒家礼仪B.实现儒学生活化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3.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

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A.专制集权继续加强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C.文化控制趋于严密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4.表l是有关太平天国时期妇女的部分史料。

由此可以判断太平天国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基本上实现了男女平等C.冲击了社会成员的固有角色定位D.打破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5.1902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兵士多系举人、廪贡、秀才之优秀分子”。

1905年12月22《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

由上述现象可知A.社会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变化B.维新变法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C.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D.科举制废除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6.19世纪中期开始,求进步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

20世纪初,梁启超、张东荪等—批知识分子却明确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极度失望。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B.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C.新文化运动的洗礼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7.20世纪20年代,在吸取屡次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孙中山认识到要使中国革命成功就必须唤起民众。

基于这一认识,他进行的努力是A.寻求共产国际帮助B.发动护法运动C.重新解释三民主义D.创立黄埔军校8.影响表2中1927年至1928年、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的共同因素是A.工农联盟的发展壮大B.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C.中国共产党工作中心的转移D.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9.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

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

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10.下列不同年代新中国建交国家数目统计示意图中,反映20世纪60年代末建交状况的是11.古代雅典,在公民大会审议城邦管理事务时,“站起来发言的可能是工匠、铁匠、鞋匠、商人、店主、穷人、贵族或普通人”;在雅典的外邦人“要像奴隶那样闭紧嘴巴"。

这说明在古代雅典演说自由是A.雅典人与生俱来的权利B.界定公民身份的重要标志C.区分公民与外邦人的依据D.政治家左右政局的主要手段l2.西方学者对近代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作了如下描述:“它是破坏现存秩序的个人主义强大潮流的产物”“具有回到早期根源的性质”“认为人性无比腐化和堕落”。

这场运动是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科学革命13.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当局大肆宣称:外省农民不愿支持巴黎工人,德国人则已经混入了社员之中。

凡尔赛当局的用意是A.挑起巴黎公社的内部矛盾B.破坏法国的工农联盟C.防止普鲁士军队支持公社D.孤立巴黎公社的斗争14.1979年,联邦德国上映了电影《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

影片中女主角从二战的废墟上爬起来,抛弃了过去的历史,投入到全民性的赚钱行列,为了生存变得玩世不恭。

她心系关押在战俘营的丈夫,然而苦心经营的婚姻却被丈夫出卖。

影片意在A.剖析冷战态势下人的矛盾心理B.唤起民众对战争的深层反思C.揭示经济繁荣背后的道德危机D.反映民族分裂的痛苦现实15.表3是1969年欧美四个国家在亚非拉的国外子公司数量及分布比例表。

其中,乙国是A.英国B.法国C.联邦德国D.美国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

16.(10分)战国时期,选贤任能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

(荀子)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

(慎子)材料二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墨子) 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李悝)(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对“贤”的不同态度,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

(4分)(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选贤任能主张有何意义。

(6分)17.(12分)图l、图2、图3分别是西汉不同时期侯国分布示意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据林小标等《两汉侯国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指出图l的侯国类型特征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

(4分)(2)比较图1和图2,说明图2反映出西汉政治统治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3)结合图3说明西汉政治统治出现了什么问题。

(4分)18.(10分)道光元年(1821年)十一月,两广总督阮元就美国商船水手伤毙民妇案向道光帝上折奏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阮元奏审办伤毙民妇之夷船水手折……今咪唎坚国夷人弗兰哂吐嗲喇哪啡叮因民妇郭梁氏买果争闹,用瓦坛掷伤落水身死,已据供认明确,照例拟绞,情罪相符……于本年十月初三日将该凶夷啉喻哂吐嗲喇哪啡叮照例绞决,以彰国宪,并夷人买取食物向系官给买办,今民妇郭梁氏私将蕉、橙卖给夷人,殊属不合,业已被伤身死,应毋庸议。

……臣复谕饬洋商(注:行商)伍敦元等传谕该大班,当知天朝法度尊严,该夷人既赴内地贸易,自应安静守法,该大班及船主等务须时时戒饬船内水艄人等,毋许滋事逞凶,设已酿成事端,该大班即应查明肇衅生事之人,立时指名交出,听候地方官查审究办,切勿袒庇诿延自取重咎,以仰副天朝恩溥怀柔之至意。

——摘自《清代档案史料选编》(四)(1)此案办理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哪些特点?(6分)(2)此类案件若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处理结果会有何不同?说明理由。

(4分)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1933年,《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

讨论范围集中于生产和经济方面,并将问题析分为两项:(1)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

《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出版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并对发起讨论的原因进行了说明。

《编辑之言》指出:“‘中国现代化’这个问题,与其说它是一个新问题,无(毋)宁说它是一个八九十年来的宿题。

……须知今后中国,若于生产方面,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不复的厄运。

”讨论共收到10篇短文和16篇专论。

其中,明确主张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的有9篇,将社会主义作为现代化终极目标的1篇,主张非资本主义的3篇,主张计划经济的1篇,主张兼采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1篇,主张受节制的资本主义的1篇,明确主张个人主义方式的l篇,未回答采取社会主义抑或资本主义,只是提出具体主张的8篇。

——据《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进行评述。

(12分)(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20.(11分)表4是英国主要进出口品分类统计表(1701—1894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据[英]B.R.米切尔《英国历史统计资料》等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的英国经济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11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C2.D3.D4.C5.A6.A7.C8.C9.C 10.B11.B 12.B 13.D 14.B 15.A二、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

16.(10分)(1)态度:荀子主张贵贤、敬贤,慎子主张尊君轻贤(2分);目的:为君主治国提供用人建议(2分)。

(2)墨子和李悝主张用人不论出身,以才能和功劳为用人标准(2分)。

商鞅变法实行奖励耕织和军功爵的举措(2分),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推动了社会进步,使秦国成为当时的强国(2分)。

17.(12分)(1)特征:以功臣侯国为主(2分);因素:刘邦为建立和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大封功臣(2分)(2)侯国数量特别是功臣侯国大量减少,归义侯国数量增加(2分);西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国家统一进一步巩固(2分)。

(3)恩泽侯国、外戚侯国增多(2分),汉代政治趋于腐败,统治逐渐衰落。

(2分)18.(10分)(1)有天朝上国心态(2分);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对外贸易)(2分)遵循清朝律例(司法自主)(2分)。

(2)不同:涉案外国人会由本国领事处理,清政府无权干涉(2分);理由: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2分)19.【评分参考】观点:层次二:观点明确、合理(2分)。

层次二:观点较为明确、合理(1分)。

阐释:评述应结合史实,主要包括以下角度:①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现代化历程及镜况(2分);②20世纪三十年代国内背景,包括民族危机严重,国内经济落后等(3分);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背景,包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分)。

(若从其他角度论述,合理即可得2分)表述:层次三:表述成文,论证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2分)。

层次二:能表述成文,论证较充分,思路较清晰(1分)。

层次一:仅罗列要点,思路不清(0分)。

20.(11分)【评分参考】水平三: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数据,对划分依据的解释合理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8-11分),示例: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701——1754年),在这一时期,原材料、制成品的进出口虽不断增加,但总体上增长速度缓慢,这是由英国工场手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的。

二、机器大工业时期(1774——1894年),这一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工业革命时期(1774——1864年)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874——1894年)。

1774至1864年,原材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明显增加,原材料出口和制成品进口规模一直较小。

这是因为与英国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它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并逐步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对外倾销商品,逐渐成为“世界工厂”。

1874年至1894年,原材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呈减少趋势,原材料出口和制成品进口呈增加趋势,这是因为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速度放缓,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其展开激烈的竞争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