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软件测试

合集下载

软件测试教程2版-第7章软件项目单元测试(简版)

软件测试教程2版-第7章软件项目单元测试(简版)

2)设计测试类模块 一个模块或一个方法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程序,在考虑测试时要同时考虑它与外界的联 系, 用些辅助模块去模拟与所测模块相联系的其他模块。 辅助模块分两种: 驱动模块 (driver) , 相当于所测模块的主程序,接收测试数据,把这些数据传送给所测模块,最后再输出实际测 试结果;桩模块(stub) ,用于代替所测模块调用的子模块,可做少量数据操作,不需要把子 模块所有功能都带进来,但不容许不做任何事情。
《软件测试教程(第 2 版) 》
第 7 章 软件项目的单元测试(简版)
贺 平 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所测模块与它相关驱动模块及桩模块共同构成了“测试环境” 。因为在软件交付时不作 为产品的一部分一同交付,且其编写需一定工作量,特别是桩模块,不能只简单地给出“曾 经进入”的信息。为正确测试,桩模块需要模拟实际子模块功能。 编写桩模块较困难、费时,一种方法是只须在项目进度管理时将实际桩模块的代码编写 工作安排在被测模块之前编写即可, 这样可提高测试工作效率, 提高实际桩模块的测试频率, 有效保证软件质量。但为保证能向上一层级提供稳定可靠实际桩模块,为后续模块测试打下 良好基础,驱动模块必不可少。 3)跟踪调试 跟踪调试不仅是深入测试代码的最佳方法,也是程序调试发现错误根源的有力工具。 代码开发工具(如 JBuilder )一般都集成排错工具,其一般由执行控制程序、执行状态 查询程序、跟踪程序组成。执行控制程序包括断点定义、断点撤销、单步执行、断点执行、 条件执行等功能。 执行状态查询程序包括寄存器、堆栈状态、变量、代码等与程序相关的各种状态信息的 查询。跟踪程序用以跟踪程序执行过程中所经历的事件序列(如分支、子程序调用等) 。可通 过对程序执行过程中各种状态的判别进行程序错误的识别、定位及改正。 对于模块单元跟踪调试,最好能做到对被测模块的每次修改都用测试用例进行跟踪执行 一遍,以排除所有可能出现或引进的错误。必须调用驱动模块对所有测试用例执行一次,并 对出现错误或异常的测试用例跟踪执行一次,以发现问题根源。 几种排错时应采用的方法策略: (1)断点设置。通常断点的设置除了根据经验与错误信息来设置外,还应重点考虑: ① 函数调用语句。 ② 判定转移/循环语句。 ③ SQL 语句。 (2)复杂算法段。出错的概率常与算法复杂度成正比,越复杂算法越需重点跟踪,如递 归、回溯等算法。 (3)可疑变量查看。当程序停止在某条语句时,可查看变量当前值和对象当前属性,通 过对比这些变量当前值与预期值可轻松定位程序的问题根源。 3.单元测试的设计方案 主要定义单元测试环境、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执行三个方面需做工作和完成任务。 1)单元测试环境配置的测试 (1)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2)网络流量负担是否过重。 (3)软件测试平台是否可选,是否在不同的软件测试平台进行软件测试。 (4)所选软件测试平台的版本(包括 Service Pack)是否正确。 5 / 60

第7章软件测试标准

第7章软件测试标准

和隐含需要的能力和特性总和” 和隐含需要的能力和特性总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从软件质量的定义可以看出以下4个含义:
• 具有能满足给定需要的所有特性 • 具有所希望的各种属性的组合的程度 • 顾客或用户认为能满足其综合期望的程度 • 软件的组合特性,它确定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将满足顾客预期要求的程度。
5
7.1.1 软件质量与度量
19
3.1.3软件质量评价
1. 开发人员的评价过程 2. 顾客的评价过程 3. 评价者的评价过程
20
1.开发人员的评价过程
• 指开发人员对软件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的 过程
– 首先要明确评价的概念,包括软件质量指示器 – 规定了对评价过程的要求,包括对组织的要求 (数据收集的反馈方式和途径)、项目的要求 (如确定质量要求、确定内部和外部质量度量 等),以及对质量分析、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的要求。
• GB/T 18905-2002系列标准等同于ISO/IEC 14598标准是为软件产品 质量的测量、评估和评价提供了方法。 • 软件质量评价的基本部分包括:质量模型、评价方法、软件的测量和 支持工具。 • GB/T 18905-2002系列由6部分组成:
– – – – – – GB/T 18905.1-2002,概述软件产品评价的产品,提供评价需求和指南 GB/T 18905.2-2002,策划和管理 GB/T 18905.3-2002,开发者用的过程 GB/T 18905.4-2002,需求方用的过程 GB/T 18905.5-2002,评价者用的过程 GB/T 18905.6-2002,评价模块的文档编制
17
3.ISO 9126质量模型
18
3.ISO 9126质量模型

精品文档-软件工程经济学(赵玮)-第7章

精品文档-软件工程经济学(赵玮)-第7章

第7章 软件测试的资源分配、进度管理与最优发行 NIS软件的测试过程通常包括拟定测试计划和编制测试大 纲,设计和生成测试用例,按序完成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 统测试和运行测试,生成相应的测试报告等基本活动,其测试 流程见图7.1。需要说明的是,系统测试是需在相关硬件(计 算机硬件与网络设备)配置好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软/硬件系统联 试,经系统测试通过后即可交付用户运行,而运行测试则是在 用户的作用下为提高软件可靠性所做的相关测试。此外,为使 软件测试能省时高效,应采用测试与开发同步进行和逐步推进 的渐近策略,并将测试贯穿于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始终。
第7章 软件测试的资源分配、进度管理与最优发行
集成测试包括功能集成测试、操作剖面建立和有效性测试 三部分,其中功能测试通常采用非增量式集成方法或增量式集 成方法。非增量式集成方法是首先分别测试各个模块,然后再 把这些已被测试并确认为功能与性能符合设计要求的模块组合 起来进行整体测试;增量式集成测试方法则是采用测试一个模 块组装一个模块,然后再测试再组装,直到所有模块均被组装 完毕,并被整体测试合格为止的一种逐步组装的方式。显然, 非增量式集成测试可以对所有模块并行进行单元测试,能充分 利用人力,加快工程进度;但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容易形成混 乱,出现错误后不容易查找和定位,故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的 软件。增量式集成测 试虽然采用逐步到位的方法,要多费人力和工时,但由于每个 已被测试过的模块还可以在以后组装过程中的每一步骤(组装 一个新模块)进行新的测试,从而使得程序测试更为彻底。因 而从测试有效性角度来看,增量式集成测试将比非增量式集成
第7章 软件测试的资源分配、进度管理与最优发行 集成测试的第三个重要部分是有效性测试。由于软件经组 装测试并排错后,接口方面的问题已经解决,故以后集成测试 的主要问题是解决软件的有效性问题,所谓软件的有效性问题, 是指软件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及保障性等方面软件 的实际水平是否达到用户的需求。有效性测试是在开发方地点 在模拟用户运行环境的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用户需求测试,一 般采用黑盒测试来检验所开发并经单元测验、组装集成测试及 排错后的软件是否与描述用户需求的需求分析说明书相一致。 测试人员一般由开发方的测试人员及软件设计人员组成。以下 简述各类测试的基本内涵。

《软件工程实用教程》第7_章_软件测试技术

《软件工程实用教程》第7_章_软件测试技术

第7 章 軟體測試技術
7.2.3 白盒測試方法 白盒測試也稱結構測試或邏輯驅動測試。在使 用白盒測試方案時,測試者必須檢查程式的 內部結構,從檢查程式的邏輯著手,對所有 邏輯路徑進行測試,得出測試數據。 開始 1 .邏輯覆蓋法:以程式內部的邏輯結構為基礎 的測試用例設計技術。 X=x/a a>1andb= 0 (1)語句覆蓋 X=x+1 A = 2 o r (2)判定覆蓋 x>1 (3)條件覆蓋 輸出a,b,x
第7 章 軟體測試技術
3.錯誤推測法
錯誤推測法是基於經驗和直覺推測程式中所 有可能存在的各種錯誤,從而有針對性的 設計測試用例的方法。
第7 章 軟體測試技術
4.因果圖方法 (1) 分析軟體規格說明描述中,哪些是原因(即輸入條件 或輸入條件的等價類 ),哪些是結果 (即輸出條件 ) , 並給每個原因和結果賦予一個識別字。 (2) 分析軟體規格說明描述中的語義,找出原因與結果之 間、原因與原因之間對應的關係,根據這些關係,畫 出因果圖。 (3) 由於語法或環境限制,有些原因與原因之間,原因與 結果之間的組合情況不可能出現。為表明這些特殊情 況,在因果圖上用一些記號表明約束或限制條件。 (4) 把因果圖轉換為判定表。 (5) 把判定表的每一列拿出來作為依據,設計測試用例
第7 章 軟體測試技術
7.1.2 軟體測試原則 1. 應早並不斷地進行測試 2. 程式員應盡可能避免檢查自己的程式 3. 測試用例應當包括合理的輸入條件和 不合理的輸入條件 4. 測試用例應包括輸入數據和預期的輸 出結果兩部分 5. 全面檢查每個測試結果 6. 嚴格按照測試計畫來測試 7. 充分注意測試中的集群現象 8. 注意遵守“經濟性”的原則
第7 章 軟體測試技術
3)根據規格說明的每個輸出條件,使用前面的原則 1)。 4)根據規格說明的每個輸出條件,應用前面的原則 2)。 5)如果程式的規格說明給出的輸入域或輸出域是有序集 合,則應選取集合的第一個元素和最後一個元素作 為測試用例。 6)如果程式中使用了一個內部數據結構,則應當選擇這 個內部數據結構的邊界上的值作為測試用例。 7)分析規格說明,找出其他可能的邊界條件。

第7章 软件测试度量与评价

第7章  软件测试度量与评价
• 外部质量特征: 正确性、可用性、效率、可靠性、完整性、适应性、精确性、坚 固性等。
ISO-9126质量模型
• 使用质量: 在规定的使用环境下软件产品使特定用户在达到规定目标方 面的能力。 它是从用户观点出发,来看待软件产品用于特定环境和条件 下的质量,反映的是从用户角度看到的软件产品在适当系统 环境下满足其需求的程度。
可移植性的 依从性
ISO-9126质量模型
• 内部质量: 是从内部观点出发的软件产品特性的总体,是针对 内部质量需求被测量和评价的质量。
• 内部质量特征: 可维护性、灵活性、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可读性、 可测试性、可理解性等。
ISO-9126质量模型
• 外部质量: 软件产品在规定条件下使用时满足需求的程度。 它是从外部观点出发的软件产品特性的总体,当软件执行时,更 典型地是使用外部度量在模拟环境中,用模拟数据测试时,所被 测量和评价的质量,即在预定的系统环境中运行时可能达到的质 量水平。
软件度量
• 软件的度量取向一般包括项目规模、项目成本、项目进度 、顾客满意度、质量等度量,以及品牌资产度量、知识产 权价值度量等。
• 度量取向要依靠事实、数据、原理、法则;其方法是测试 、审核、调查;其工具是统计、图表、数字、模型;其标 准是量化的指标。
软件质量及度量
软件质量需要 度量
质量包括哪些 方面?
• (415+230)/[(69+129+500+393)-(35+68+100)] *100%=73%
• 3.缺陷密度
• 软件缺陷密度是一种以平均值估算法来计算出软件缺 陷分布的密度值。程序代码通常是以千行为单位的, 软件缺陷密度是用下面公式计算的:
McCall质量模型 *

软件工程考核知识点-第7章-软件测试

软件工程考核知识点-第7章-软件测试

软件工程考核知识点-第7章-软件测试7.1 软件测试的目的及原则7.1.1 软件测试的目的(1)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一个好的测试用例能够发现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

(3)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因此,测试阶段的基本任务应该是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文档资料和程序的内部结构,精心设计一组“高产”的测试用例,利用这些实例执行程序,找出软件中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

7.1.2软件测试的原则在软件测试中,应注意以下原则:(1)测试用例应由输入数据和预期的输出数据两部分组成。

这样便于对照检查,做到"有的放矢"。

(2)测试用例不仅选用合理的输入数据,还要选择不合理的输入数据。

这样能更多地发现错误,提高程序地可靠性。

对于不合理地输入数据,程序应拒绝接受,并给出相应提示。

(3)除了检查程序是否做了它应该做的事,还应该检查程序是否做了它不应该做的事。

例如程序正确打印出用户所需信息的同时还打印出用户并不需要的多余的信息。

(4)应制定测试计划并严格执行,排除随意性。

(5)长期保留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的设计耗费很大的工作量,必须作为文档保存。

因为修改后的程序可能有新的错误,需要进行回归测试。

同时,为以后的维护提供方便。

(6)对发现错误较多的程序段,应进行更深入的测试。

有统计数字表明,一段程序中所发现的错误数越多,其中存在的错误概率也越大。

因为发现错误数多的程序段,其质量较差。

同时在修改错误过程中又容易引入新的错误。

(7)程序员避免测试自己的程序。

测试是一种"挑剔性"的行为,心理状态是测试自己程序的障碍。

另外,对需求规格说明的理解而引入的错误则更难发现。

因此应由别的人或另外的机构来测试程序员编写的程序会更客观,更有效。

7.2 测试方法软件测试方法一般分为两大类:动态测试方法与静态测试方法,而动态测试方法中又根据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不同,分为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两类。

软件工程(山东科技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软件工程(山东科技大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第一章测试1.软件是一种( )参考答案:逻辑产品2.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主要与两个方面的问题有关,它们是()参考答案:软件产品本身的特点与其它工业产品不一样,而且在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用的方法不正确3.开发软件所需高成本和产品的低质量之间有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现象称为( )参考答案:软件危机4.在软件研究过程中,CASE是()参考答案:指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第二章测试1.以下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中不属于演化模型的是()参考答案:瀑布模型2.下列关于原型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原型必须是可以运行的,原型做得越复杂,说明开发团队的水平越高3.CMM提供了一个成熟度等级框架,下面哪一级不属于CMM成熟度等级()参考答案:优先级4.基于构件的开发模型利用预先包装好的软件构件(包括组织内部开发的构件和现存商品化构件COTS)来构造应用系统。

参考答案:对5.喷泉模型认为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是相互重叠和多次反复的。

主要用于面向对象方法中。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可行性分析的结论主要由以下几类()参考答案:其他都对2.需求分析中开发人员要从用户那里了解()。

参考答案:软件做什么3.需求分析是()。

参考答案:软件开发工作的基础4.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分析员要从用户那里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明确软件做什么。

()参考答案:对5.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在软件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软件可行性分析的依据。

()参考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为了提高模块的独立性,模块内部最好是()。

参考答案:功能内聚2.一个模块的()太大一般是因为缺乏中间层次,应当适当增加中间层次的控制模块。

参考答案:扇出3.模块的内聚性最高的是()。

参考答案:功能内聚4.模块的耦合性可以按照耦合程度的高低进行排序,以下哪一项符合从低到高的正确次序()。

参考答案:无直接耦合,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内容耦合5.模块划分的最重要的原则是模块独立性原则()参考答案:对第五章测试1.SA法的主要描述手段有( )参考答案:DFD图、数据词典、加工说明2.数据流图是常用的进行软件需求分析的图形工具,其基本符号是()参考答案:加工、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3.某系统软件结构如下图所示,该软件结构的宽度为( )参考答案:34.变换型的DFD图可看成是对输入数据进行转换而得到输出数据的处理,因此可以使用事务分析技术得到初始的模块结构图。

软件测试课件第七章 Jmeter高级编程讲义

第七章Jmeter高级编程一、JMeter内置函数以两个下划线开头。

函数区分大小写。

${__char(ascii1,ascii2,...)}✓返回指定ascii的字符${__machineIP(存入变量名)}✓返回本机IP✓若省略变量名,则直接输出IP${__threadNum}✓返回当前线程号✓函数后的括号可以省略${__time(格式,存入变量)}✓直接使用返回1970/1/1至今的秒数✓获取日期时间,Y年,MM月,dd日,hh,mm,ss✧格式不必加引号${__UUID}✓生成一个唯一的字符串${__Random(初值,终值,存入变量名)}✓生成随机数${__RandomString(length,seed,variable)}✓用于生成随机字符串。

✓length✧指定字符串长度。

✓seed✧字符串种子(基于这些字符自由组合成将来的字符串)。

✓variable✧生成的字符串存入此变量。

二、Jmeter访问MySQL数据库加载数据库驱动包✓点击测试计划-->点击中间底部"浏览"-->选中mysql驱动jar包-->打开 配置数据库连接参数✓配置元件→JDBC Connection Configuration✧通常加到线程组前面✧Variable Name●输入数据库连接名✧Validation Query●Select1⏹表示检查select语法✧Database URL●jdbc:mysql://localhost:3306/数据库名✧JDBC Driver class●com.mysql.jdbc.Driver✓不同数据库的URL和驱动程序不同。

添加JDBC Request✓Variable Name✧即前面的数据库连接名✓Query Type✧select用于查询,update用于插入和更新(含删除)✓其它设置保持默认Prepared(预编译查询)✓在sql语句中使用“?”代替实际数据,将来使用参数数据替换“?”✓Parameter values✧参数值,多个用逗号间隔,将来替换sql语句中的“?”✓Parameter types✧参数的类型✧必填,且与参数值个数要一致✓Variables names✧省略时,与表中列名相同✧后续若要使用参数名,则不能省略,以后可以使用${变量名_1}、${变量名_2}等访问,数字表示行号,不需要记录集的名字✓Result variable name✧结果集的名字✧访问:vars.getObject("rs").get(0).get("uname")●rs表示记录集名称●0表示第1行●uname表示列名三、测试Java程序1编译软件Jmeter没有自带编译器,需要借助第三方编译器才能实现。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掌握软件测试的目的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各类软件测试方法,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

3. 学生能够了解软件测试流程,包括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和测试评估。

4. 学生能够熟悉常见的软件测试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软件测试方法编写测试用例,对实际软件进行测试。

2. 学生能够运用测试工具进行自动化测试,提高测试效率。

3. 学生能够分析测试结果,找出软件缺陷,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团队中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

2. 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关注软件质量,对软件测试工作充满热情。

3. 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软件测试技能。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编程基础,对软件测试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具备从事软件测试工作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软件测试基本概念:包括软件缺陷、软件测试目的、软件测试类型等。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软件测试概述2. 软件测试方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软件测试方法3. 软件测试流程: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测试评估。

- 教材章节:第三章 软件测试流程与策略4. 测试用例设计: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5. 常见软件测试工具:Selenium、JMeter、QTP等。

- 教材章节:第五章 自动化测试工具6. 测试管理工具:禅道、JIRA等。

自学考试软件工程第7章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第7章自测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软件测试2.黑盒法3.白盒法4.渐增式测试5.非渐增式测试6.调试二、填空题1.软件测试是为了_____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运行被测程序的方法称为_______测试。

3.动态测试中,主要测试软件功能的方法称为______法。

4.选择测试用例,使得被测程序中每个判定的每个分支至少执行一次,这种逻辑覆盖标准称为_______。

5.要覆盖含有循环结构的所有路径是不可能的,一般通过限制_____来测试。

6.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时,如果被测程序的某个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则可确定一个合理的等价类和_______。

7.凭经验或直觉推测程序中可能存在的错误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是_______。

8.集成测试中的具体方法是______。

9.确认测试阶段的两项工作是______。

10.在单元测试中,测试一个模块时,需要设计_______。

三、选择题1.测试的关键问题是( )。

A.如何组织软件评审B.如何选择测试用例C.如何验证程序的正确性D.如何采用综合策略2.软件测试用例主要由输入数据和( )两部分组成。

A.测试计划B.测试规则C.预期输出结果D.以往测试记录分析3.成功的测试是指运行测试用例后( )。

A.未发现程序错误B.发现了程序错误C.证明程序正确D.改正了程序错误4.下列几种逻辑覆盖标准中,查错能力最强的是( )。

A.语句覆盖B.判定覆盖C.条件覆盖D.条件组合覆盖5.在黑盒测试中,着重检查输入条件组合的方法是( )。

A.等价类划分法B.边界值分析法C.错误推测法D.因果图法6.单元测试主要针对模块的几个基本特征进行测试,该阶段不能完成的测试是( )。

A.系统功能B.局部数据结构C.重要的执行路径D.错误处理7.软件测试过程中的集成测试主要是为了发现( )阶段的错误。

A.需求分析B.概要分析C.详细设计D.编码8.不属于白盒测试的技术是( )。

A.路径覆盖B.判定覆盖C.循环覆盖D.边界值分析9.集成测试时,能较早发现高层模块接口错误的测试方法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例题分析与解答作者:不详来源:2006年9月1日发表评论进入社区一、填空题1.被测试程序不在机器上运行,而是采用人工检测和计算机辅助分析检测的手段称为______测试。

2.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一个测试用例时,使其覆盖______尚未被覆盖的合理等价类。

3.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一个测试用例时,使其覆盖______不合理等价类。

4.在单元测试时,需要为被测模块设计______。

5.在集成测试时有两种测试方法,它们是______。

二、选择题1.软件测试的目的是( )。

A.试验性运行软件B.发现软件错误C.证明软件正确D.找出软件中全部错误2.软件测试中,白盒法是通过分析程序的( )来设计测试用例的。

A.应用范围B.内部逻辑C.功能D.输入数据3.黑盒法是根据程序的( )来设计测试用例的。

A.应用范围B.内部逻辑C.功能D.输入数据4.为了提高软件测试的效率,应该( )。

A.随机地选取测试数据B.取一切可能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数据C.在完成编码以后制定软件的测试计划D.选择发现错误可能性较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5.与设计测试用例无关的文档是( )。

A.项目开发计划B.需求规格说明书C.设计说明书D.源程序三、应用题某程序的功能是输入代表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整数,判断它们能否组成三角形,若能则输出等边、等腰或任意三角形的类型标记。

请分别用黑盒法与白盒法对该程序设计测试用例。

答案:一、填空题1.静态2.尽可能多的3.一个4.驱动模块与桩模块5.渐增式和非渐增式二、选择题1.B2.B3.C4.D5.A三、应用题由于AND或OR运算可能使某些条件抑制其他条件的测试,有些错误查不出来,因此应与条件组合覆盖结合起来。

这里在某些路径上用增加例子的办法克服以上缺陷。

第7章自测题及参考答案作者:不详来源:2006年9月1日发表评论进入社区一、名词解释1. 软件测试2.黑盒法3.白盒法4.渐增式测试5.非渐增式测试6.调试二、填空题1.软件测试是为了_____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运行被测程序的方法称为_______测试。

3.动态测试中,主要测试软件功能的方法称为______法。

4.选择测试用例,使得被测程序中每个判定的每个分支至少执行一次,这种逻辑覆盖标准称为_______。

5.要覆盖含有循环结构的所有路径是不可能的,一般通过限制_____来测试。

6.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时,如果被测程序的某个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则可确定一个合理的等价类和_______。

7.凭经验或直觉推测程序中可能存在的错误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是_______。

8.集成测试中的具体方法是______。

9.确认测试阶段的两项工作是______。

10.在单元测试中,测试一个模块时,需要设计_______。

三、选择题1.测试的关键问题是( )。

A.如何组织软件评审B.如何选择测试用例C.如何验证程序的正确性D.如何采用综合策略2.软件测试用例主要由输入数据和( )两部分组成。

A.测试计划B.测试规则C.预期输出结果D.以往测试记录分析3.成功的测试是指运行测试用例后( )。

A.未发现程序错误B.发现了程序错误C.证明程序正确D.改正了程序错误4.下列几种逻辑覆盖标准中,查错能力最强的是( )。

A.语句覆盖B.判定覆盖C.条件覆盖D.条件组合覆盖5.在黑盒测试中,着重检查输入条件组合的方法是( )。

A.等价类划分法B.边界值分析法C.错误推测法D.因果图法6.单元测试主要针对模块的几个基本特征进行测试,该阶段不能完成的测试是( )。

A.系统功能B.局部数据结构C.重要的执行路径D.错误处理7.软件测试过程中的集成测试主要是为了发现( )阶段的错误。

A.需求分析B.概要分析C.详细设计D.编码8.不属于白盒测试的技术是( )。

A.路径覆盖B.判定覆盖C.循环覆盖D.边界值分析9.集成测试时,能较早发现高层模块接口错误的测试方法为( )。

A.自顶向下渐增式测试B.自底向上渐增式测试C.非渐增式测试D.系统测试10.确认测试以( )文档作为测试的基础。

A.需求规格说明书B.设计说明书C.源程序D.开发计划四、简答题1.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什么?软件调试的目的是什么?2.白盒法有哪些逻辑覆盖标准?这些标准有什么关系?3.属于黑盒法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几种?试对这些方法作比较。

4.软件测试要经过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与什么文档有关?5.渐增式测试与非渐增式测试有哪些区别?用渐增式测试时具体采用什么方法和策略组装模块?五、应用题下图描述了某个子程序的处理流程,根据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路径覆盖等五种覆盖标准,从供选择的答案中分别找出满足相应标准的最小的测试数据组。

(1) a=5 b=1 (2) a=5 b=-1(3) a=5 b=1 (4) a=5 b=1a=-5 b=-1 a=0 b=-1(5) a=5 b=-1 (6) a=5 b=1 a=-5 b=1 a=0 b=0a=-5 b=-1 a=-5 b=-1 (7) a=5 b=1 (8) a=5 b=1 a=0 b=1 a=0 b=-1a=0 b=-1 a=-5 b=1a=-5 b=1 a=-5 b=-1流程图如下:参考答案二、填空题1.发现错误2.动态测试3.黑盒法4.判定覆盖5.循环次数6.两个不合理等价类7.错误推测法8.渐增式和非渐增式测试方法9.进行确认测试和软件配置审查10.驱动模块和桩模块三、选择题1.B.2.C.3.B.4.D.5.D.6.A.7.B.8.D.9.A. 10.A.五、应用题达到判定覆盖为(4);达到条件覆盖为(3);达到判定/条件覆盖为(6);达到条件组合覆盖为(8);达到路径覆盖为(7)。

第七章仿真试题作者:不详来源:2006年9月1日发表评论进入社区1.黑箱测试是从_____观点的测试,白箱测试是从_____观点的测试。

( )A.开发人员、管理人员B.用户、管理人员C.用户、开发人员D.开发人员、用户2.软件测试可能发现软件中的_____,但不能证明软件____。

( )A.所有错误、没有错误B.错误、没有错误C.逻辑错误、没有错误D.设计错误、没有错误3.软件测试的目的是?( )A.证明软件的正确性B.找出软件系统中存在的所有错误C.证明软件系统中存在错误D.尽可能多的发现软件系统中的错误4.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主要手段之一,测试的费用已超过( )的30%以上,因此提高测试的有效性非常重要。

A.软件开发费用B.软件维护费用C.软件开发和维护费用D.软件研制费用5.一般说来,投入运行的软件系统中有错误( )。

A.不是不可以理解的B.是不能容忍的C.是要求退货的理由D.是必然的6.为了把握软件开发各个环节的正确性和协调性,人们需要进行A 和B 工作。

A 的目的是想证实在一给定的外部环境中软件的逻辑正确性,它包括C 和D 。

B 则试图证明在软件生存期各个阶段,以及阶段间的逻辑E 、F 和正确性。

供选择的答案A和B: ①操作②确认③测试④验证⑤调试C和D: ①用户的确认②需求规格说明的确认③程序的确认④测试的确认E和F: ①可靠性②独立性③协调性④完备性⑤扩充性7.为了提高测试效率,应该( )A.随机地选取测试数据B.取一切可能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C.在完成编码以后制定软件的测试计划D.选择发现错误可能性大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8.使用白箱测试方法时确定测试数据应根据( )和指定的覆盖标准。

A.程序的内部逻辑B.程序的复杂程度C.使用说明书D.程序的功能9.白箱测试方法重视( )的度量。

A.测试覆盖率B.测试数据多少C.测试费用D.测试周期10.黑箱测试法根据( )设计测试用例?A.程序调用规则B.模块间的逻辑关系C.软件要完成的功能D.数据结构11.在软件工程中,白箱测试方法可用于测试程序的内部结构。

此方法将程序可作为( )A.路径的集合B.循环的集合C.目标的集合D.地址的集合12.在软件测试中,逻辑覆盖标准主要用于( )A.黑箱测试方法B.白箱测试方法C.灰箱测试方法D.软件验收方法13.下面的逻辑测试覆盖中,测试覆盖最弱的是( )A.条件覆盖B.条件组合覆盖C.语句覆盖D.条件及判定覆盖14.软件的集成测试工作最好由( )承担,以提高集成测试的效果。

A.该软件的设计人员B.该软件开发组的负责人C.该软件的编程人员D.不属于该软件开发组的软件设计人员15.集成测试的主要方法有两个,一个是_____?一个是_____?( )A.白箱测试方法、黑箱测试方法B.渐增式测试方法、非渐增式测试方法C.等价分类方法、边缘值分析方法D.因果图方法、错误推测方法16.验收测试的任务是验证软件的( )A.完整性B.正确性C.有效性D.移植性17.检查软件产品是否符合需求定义的过程为( )A.确认测试B.集成测试C.验证测试D.验收测试18.据国家标准GB8566-8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规定,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单元测试是在( )阶段完成的?A.可行性研究和计划B.需求分析C.编码阶段D.详细设计19.据国家标准GB8566-8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规定,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组装测试的计划是在( )阶段完成的?A.可行性研究和计划B.需求分析C.概要设计D.详细设计20.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发现软件中的错误,通常( )是代码编写阶段可进行的测试,它是整个测试工作的基础。

A.系统分析B.安装测试C.验收测试D.单元测试21.软件测试通常可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其中确认测试主要用于发现(A)阶段的错误。

在集成测试时,通常可采用自顶向下增值式集成和自底向上增值式集成。

在自底向上增值式集成时,对每个被集成的模块(B)。

对那些为众多用户开发的软件(如操作系统、编译程序),通常还要进行α测试和β测试,以发现可能只有最终用户才能发现的错误,其中,α测试是指最终用户在(C)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测试,β测试是指最终用户在(D)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测试。

在软件维护阶段,当修改软件后,除了进行常规的测试外,还应进行(E)测试。

供选择的答案A: ①需求分析②概要设计③详细设计④编码B: ①不必设计驱动模块和桩(stub)模块②不必设计驱动模块,但要设计桩模块③要设计驱动模块,但不必设计桩模块④要设计驱动模块和桩模块C和D: ①开发环境下,开发人员不在场②开发环境下,开发人员在场③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下,开发人员不在场④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下,开发人员在场E: ①恢复②强度③安装④回归22.集成测试也叫做(A)和(B)。

通常,在(C)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系统。

子系统的集成测试称为(D),它所做的工作是要找出子系统和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之间的(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