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织工艺》章节结构
《机织工艺》课程标准

《机织工艺》课程标准一、课程设置1、课程性质《机织工艺》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设计与贸易方向)与纺织企业职业岗位群直通的技术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性质为理论+实践课程。
其是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和校企合作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在大二第三学期开设。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纺织材料学》、《织物组织与结构》;后续课程为《产品工艺设计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学校、企业、行业的专业调研为途径,以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及其职业能力分析→ 确立对应核心课程为过程,构建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根据纺织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分析研究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机织生产的认知能力、机织工艺设计的应用能力、分析解决织造中一般性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机织产品设计与生产的创新能力。
并且与纺织行业企业合作,针对职业能力标准与职业工作过程,以真实典型的机织工艺设计项目作载体,以工作任务作引领,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课程特点,采用递进为主、并列为辅的结构形式,实施行动导向教学。
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学习情境真实,实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使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责任心、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本门课程在内容的编排上,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对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设计与贸易方向)所函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内容。
根据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设计与贸易方向)所涉及到的机织工艺知识内容,设计开发7个项目,22个工作任务,实施情境化教学。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95,其中实训课时数48,共计5学分。
二、课程目标1、目标总述《机织工艺》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织生产工艺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主要机织设备的构造、原理和性能。
机织学课件

机织学课件第一章织造工艺流程第一节织物的形成1。
织物的形成织物是由纱线或纤维制成的产品,主要包括机织物、针织物和无纺布是一种由两组相互垂直的纱线(线)在织布机上编织而成的织物,简称织物。
沿织物长度方向排列的199纱线称为经纱沿织物宽度排列的纱线称为纬纱。
[面料鉴赏]//1-1▲面料成型过程中的五大动作(薄膜)(1)开口:根据经纬交织规律,将经纱分为上下两片,形成梭口开口动作;2引纬:引纬运动将纬纱引入梭口;(3)打纬:将引入梭口的纬纱推向织造梭口的打纬运动;(4)卷取:卷取运动,使织物远离织物成形区;5送经:让经纱离开织造轴进入工作区的送经运动织物形成示意图(如图1-1)(动画)//1-22,织机工作图图1-2显示织机主要机构的运动,这些运动在锭子旋转一周内依次完成。
各动作之间应建立严格的时间协调关系,合理的协调是保证织机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由于织机主要机构的运动由主轴驱动因此,各机构的动作时间往往用主轴的旋转角度来表示,即形成织机的工作圆图,用来分析和调整织机各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协调各机构运动的目的。
//1-33,织机生产率织机生产率,以下指标常用来衡量:(1)理论产量:PL=6N/PW m/ set h (2)实际产量:p real =P Li η m/ set h (3)引纬率:L = N×B m/min//n卷绕:将小容量的筒纱卷绕成适当密度和良好成形能力的筒纱,同时去除纱上的缺陷和杂质2、整经:根据工艺设计要求,将一定数量的筒纱按照规定的长度、排列顺序、宽度等均匀平行地缠绕在经轴或织轴上。
用于定尺寸或穿线过程。
3.浆纱:浆纱工序的任务是在浆纱机上进行经纱上浆,并根据整个织物所需的经纱总数,将几根经轴的经纱组合起来,并将上浆后的经纱卷绕到织造轴上其目的是使纱线毛羽附着,提高纱线的强度和耐磨性,尽可能保持纱线的弹性伸长,提高经纱的织造性能4.织造经纱和纬纱准备:根据织物工艺设计的要求,织造轴上的所有经纱按一定的规则穿入停经片、综眼和筘齿,以便在织造过程中形成梭口,织造所需织物,并在经纱断头时及时停经,不会造成织造缺陷。
《机织概论》

织物表面特征的差异
1、平纹组织:是以一个经组织点与一个纬组织点 间隔排列的,经组织点数等于纬组织点数,故无正反 面的差异,而且织物表面光泽较暗。 2、斜纹组织:织物有了正反面的差异,由于斜纹 组织点有浮长出现,使斜纹织物表面的光泽较平纹亮。 3、缎纹组织:由于缎纹组织的单独组织点分布均 匀,且为两旁的浮长所覆盖,因此,缎纹织物表面光 泽最好。
第四节
原组织的特性与比较
织物可密性的差异
在制织三原组织的织物时,假定经、纬原料、 纱线的线密度、织物的经、纬密度及工艺均相同, 则因其经、纬交织的不同使各织物的紧密度有所差 异,在单位长度内,平纹交织次数最多,斜纹次之,
缎纹最少。
第五节
主要机织物介绍
平纹-平布
要求:布面光滑,均匀丰满
分类 粗平布 中平布 细平布 特细平布 纱号 30t以上(19s以下) 20-30t(20-26s) 19t以下(30s以上) 7.5t以下(80s以上) 外观及风格 质地粗糙,布身厚实,坚牢耐穿 介于粗平布与细平布之间 布身轻薄,平滑细洁,柔软有光泽, 布白杂质少 轻薄柔软,平挺光滑,飘逸透气 对原纱要求 要求低 一般 要求较高 要求最高
第五节
主要机织物介绍
斜纹类织物
斜纹布:
普通斜纹布一般采用斜纹组织,斜纹线条在正面较为明显,
属于单面斜纹。其手感在斜纹织物中是最柔软的。这类织物在经 纬纱线密度相同,经纬向紧度比例接近的条件下,斜线倾角约为 45。 斜纹布按照使用纱线粗细的不同,分为粗斜纹和细斜纹。
哔叽:
哔叽是二上二下加强斜纹组织,正反面斜纹线条的明显程度
哔叽厚实,纹路明显、细致,富有光泽。
卡其:卡其织物的品种较多,按织物组织的不同,可分为单面卡其、双面 卡其、人字卡其和缎纹卡其。双面卡其经向紧度为100%~110%,纬向紧 度为50%~60%,两者之比约为2:1,纹路最细、最深,织物比华达呢紧 密而硬挺。 纱卡其多制作外衣、工作服等。半线卡其、全线卡其的布面比纱卡其 光洁,光泽亦好,可缝制各种制服。高密的双面卡其经防水工艺处理后, 可制作雨衣、雨帽等。
机织完整修改版

1.穿经:把织轴上的经纱按织物上机图的规定,依次穿过停经片、综丝和钢筘的工艺过程。
2.浆纱伸长率:浆纱伸长长度与原纱长度的的百分比。
3.络筒:将原纱(管纱或绞纱)加工成筒子纱的过程。
4.分条整经:将织物所需的整经根数根据纱线的配列循环和筒子架的容量分成根数尽可能相等、纱线配置和排列相同的若干份条带,并按工艺规定的幅宽和长度一条挨一条平行卷绕到大滚同上,待所有条带全部卷绕完毕后,再将全部经纱条带由大滚筒同时退绕到织轴上。
这一工艺过程叫分条整经。
5.筒子重叠:在摩擦传动的络筒过程中,筒子直径逐渐增大,筒子转速逐渐降低。
当筒子直径增大到某一特定值时,在一个或几个导纱往复周期中,筒子恰好转过整数转。
这时,在筒子大端和小端端面上某些纱线折回点相互重合,纱圈卷绕轨迹重合,这种现象叫重叠。
6倒轴:将经纱退绕到织轴上的过程叫倒轴。
7.活动式筒子架:筒子架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筒子架可以移动,当一个单元上的筒子退绕完后,该单元筒子架被移走,换上载满筒的筒子架继续工作。
8复式筒子架:复式筒子架上的每根纱线由两个筒子(工作筒子和预备筒子)交替供应,预备筒子的纱头与工作筒子的纱尾相连,工作筒子退绕完毕预备筒子自动进入工作状态。
9.连续整经:每根纱线由两个筒子(工作筒子和预备筒子)交替供应,预备筒子的纱头与工作筒子的纱尾相连,工作筒子退绕完毕预备筒子自动进入工作状态,原来的筒管被取下换上新的筒子成为预备筒子,换筒过程不需要停车。
10.上浆率:浆纱增加的干重与原纱干重的百分比。
二.问答题浆纱内容:1.浆纱轰燥过程分为预热阶段、恒速烘燥阶段、降速烘燥阶段。
2. 上浆新技术或上浆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哪几种:预湿上浆、溶剂上将、泡沫上浆、热熔上浆、冷上浆。
3. 新浆料的研究及开发方向如何:(1)研制及开发新型的高性能接枝淀粉,以取代大部分或全部PVA浆料,用于各种混纺纱,甚至纯化纤上浆。
(2)研制及开发各种类型的组合浆料及单组分浆料,提高浆料的上浆效果,简化调浆操作,而且有利于浆液质量的控制与稳定。
机织学作业大家自行下载

作业
第一章织造工艺流程
1.什么是织物?织物如何分类?
2.织物在织机上形成过程中的五大运
动是什么?
3.织前准备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其主要工序有哪些?作用如何?
4.试以本色纯棉织物为例画出其准织
工艺流程简图。
第二章络筒
(一)名词解释:
退绕点分离点摩擦纱段气圈导纱距离气圈高度离槽回槽自由纱段卷绕角纱圈位移角交叉角传动点传动半径平行卷绕交叉卷绕
(二)问答题
1.络筒工序的任务和工艺要求是什
么?
2.管纱退绕时,构成络筒张力的主要
因素有哪些?
3.分别画出1332型和自动络筒机的工艺流程简图。
4.分析管纱退绕时络筒张力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并说明如何均匀纱线的络筒张力?
5.张力装置的作用是什么?说明累加法和倍积法的原理及特点。
6.试述光电式和电容式电子清纱器的原理和特点
7.目前新型捻接技术有哪些?
8.纱圈重叠的原因是什么?产生条件、危害及防治纱圈重叠的措施是什么?
9.自动络筒机的特点有哪些?
10.络筒工艺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如何选择?
备注:此作业第五周周一机织课上交。
机织技术PPT

单元二 浆料选择与调浆工艺制定
主要内容:常用浆料上浆特性、浆料配方原理、 调浆操作与控制
工作任务一:三种典型浆料上浆特性比较(小
组完成)
工作任务二:完成两种典型品种的浆纱配方与
调浆工艺设计方案(小组完成)工作Βιβλιοθήκη 务三:选择任务二中某一品种的浆纱配
方与调浆工艺设计方案,进行试调浆,并检测 浆液质量指标(小组完成)
机织技术
学习情境三:浆纱生产与工艺设计
主要教学内容: 浆纱生产原理、浆料基本特性、浆纱机工作原理及 发展、浆纱质量分析控制与工艺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浆纱生产原理及其发展趋势; 2. 掌握浆纱质量分析与工艺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3. 能够针对典型品种进行工艺设计 4. 能够针对典型机构正确画出工作原理简图; 5.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分析归纳能力与总结表
纺织上浆材料的要求
❖ 浆液性能:化学物理性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浆液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起泡,不易沉淀,遇酸、 碱或某些金属离子时不析出絮状物;对纤维材 料的亲和性及浸润性;适宜的粘度。
❖ 浆膜性能:对纤维材料的粘附性;强度、耐磨 性、弹性、可弯性;适度的吸湿性,可溶性; 防腐性。
问题一:什么样的化合物可以用来经纱上浆?
当经纱光洁,强度好,而且不易松散分离时,就可以不上 浆。如14tex×2及以上的棉股线、较粗而光洁或双股的毛纱线、 光洁而有丝胶抱合的桑蚕丝,以及合成纤维网络丝等。
一般浆纱工序还能达到并轴的目的。
浆纱的生产过程
产品分析
浆料配方
调浆
经纱上浆
浆纱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 浆纱是准备工序的关键,每台浆纱机的产量可供200-300台/只机的织 轴需要,即通常说浆纱一分钟织造一个班。
机织工艺培训课件(PPT 65页)

淀粉浆液粘度随温度、时间变化曲线
几种淀粉浆液的温度-粘度变化曲线
粘附性:分子中有较强的极性基团,对亲水性纤维粘附性
较强。
浸透性:聚合度高,分子量大,浸透性差,需添加分解剂。 成膜性:浆膜比较脆硬,强度大,弹性较差,需加入适量
柔软剂、吸湿剂。
其他:浆易霉变,需加防腐剂。
2、变性淀粉 1)各种变性淀粉的变性方式及变性目的
(三)常见粘着剂的性能
1、天然淀粉 1)淀粉的一般性质
淀粉的成分:淀粉、粗脂肪、蛋白质、灰分、水分、纤维 素等。
分子式为:(C6H10O5)n 聚合度n:200-6000 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甙键 按结构又分:直链淀粉、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结构及性质比较
2)淀粉在水中的变化 a.吸湿阶段:淀粉吸湿略有膨胀,且是可逆膨胀,粘度
1、柔软剂
作用:增加浆膜的可塑性;提高浆膜表面的平滑性,降低浆 纱的摩擦系数。
品种:浆纱油、浆纱膏、柔软剂101(用于合纤)等。 用量:柔软剂101,1%~2%;
浆纱油脂为淀粉量的2%~8%,合成粘着剂量的2%以内。 原则:高密细支偏高,淀粉浆为主的粘着剂较合成浆高。 副作用:浆膜强度有一定的降低。
变化不大。
b.膨胀阶段:淀粉体积迅速膨胀,且粘度迅速上升。 c.糊化阶段:淀粉粒子迅速膨胀,淀粉液由不透明变成
透明,高温时粘度变化不大。
3)天然淀粉浆的上浆性能 水溶性:不溶于水,一般采用高温上浆( 95℃ ~98℃)。 粘度:淀粉聚合度高,分子量大,粘度大。
影响淀粉粘度的因素有:淀粉的种类、聚合度,淀粉浆 液的温度、时间、浓度、PH值,以及搅拌作用等。
苎麻纱 玉蜀黍淀粉或小麦淀粉
机织工艺流程

机织工艺流程
机织工艺流程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和工艺技术,将纱线或纤维制成织物的过程。
一般而言,机织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纱线预处理:包括浸泡、洗涤、脱水、烘干等工序,以确保纱线的质量和干燥度。
2. 织物设计:根据所需织物的用途和特性,进行织物设计和图案制作。
3. 织布:通过织布机将纱线或纤维按照设计图案进行编织。
4. 织物定型:将织出的织物进行收缩、定型处理,使其具有所需的弹性和尺寸稳定性。
5. 检验和修整:对织物进行质量检测和修整,确保织物的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6. 包装和出售:将织物按照规格和要求进行包装,以便销售或运输。
以上是机织工艺流程的主要步骤。
在实际生产中,还可能需要进行染色、印花、压花等工序,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织工艺》章节结构
第一章织造概述
一、织物种类
二、织造技术发展史
三、机织物生产工艺流程
第二章络筒
§2-1 络筒概述
§2-2 筒子的卷绕成形
§2-3 清纱、定长与捻接
§2-4 自动络筒机
§2-5 络筒工艺设计
第三章整经
§3-1 整经概述
§3-2 筒子架
§3-3 整经张力与张力装置
§3-4 分批整经
§3-5 分条整经
§3-6 整经工艺设计
第四章浆纱
§4-1 浆纱概述
§4-2 浆料
§4-3 调浆与质量控制
§4-4 经轴架及经轴退绕张力控制
§4-5 上浆及湿分绞
§4-6 浆纱烘燥
§4-7 浆纱机前车
§4-8 织轴卷绕
§4-9 浆纱的自动控制
§4-10 浆纱的质量控制与检测(含浆纱分区)
§4-11 浆纱工艺设计(补充中国上浆网部分内容)
第五章穿结经
§5-1 综框、钢筘与停经片
§5-2 穿、结经方法
第六章纬纱准备
§6-1 卷纬
§6-2 纱线定捻
第七章开口
§7-1 开口概述
§7-2 凸轮和连杆开口
§7-3 多臂开口
§7-4 提花开口
第八章引纬
§8-1 有梭引纬
§8-2 片梭引纬
§8-3 剑杆引纬
§8-4 喷气引纬
§8-5 喷水引纬
§8-6 储纬与定长
§8-7 布边
第九章打纬
§9-1 打纬概述
§9-2 打纬与织物形成
第十章卷取与送经
§10-1 卷取
§10-2 送经
第十一章断头自停装置
§11-1 经纱断头装置
§11-2 纬纱断头装置
第十二章织造工艺设计
§12-1 织机性能指标
§12-2 织造主要工艺参数
§13-3 织疵及其分析(网上搜集织疵样照)
《机织工艺》程序结构
为减小文件大小,机织工艺分前织工艺和后织工艺分别设计。
1.片头
2.程序简介(向上移动字幕,内容另附)
3.主界面
字体为华文魏体
4.子界面
以络筒为例。
字体、退出与说明要求同上。
其余类推。
5.文本界面
6.图片界面7.视频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