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语题
高考成语练习经典100题

【6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一名十岁女孩到某书城买书,不幸从自动扶梯上坠落身亡,当时有位先生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
B.局长说小张举重若轻,小张抓全局、抓大事的领导艺术,有胆略、有魄力、敢碰硬的领导风格,深受局长赏识。
C.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雄厚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必然影响到该校的生源质量与数量。
D.娱乐圈女明星为了吸引眼球、迅速出名,有的重包装,有的玩“自曝”,有的靠走秀,手段不同,各有千秋。
3.B(A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此处应为“触目惊心”。
C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处应为“雪上加霜”。
D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
此处褒贬误用。
)【63】3.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经济危机,我们只有以冷静的心态沉着应付,等闲视之,才能开拓创新,化危机为机遇,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B.一年前,歌星臧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C.近些年,某些地区拓宽马路,扩建广场,竞相上马各种形象工程的做法蔚然成风,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D.《谍影重重3》所创造的完美境界,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间谍电影,不少影迷对伯恩顶礼膜拜,认为伯恩的表演比邦德更胜一筹。
【参考答案】3、B(判若云泥:比喻差别悬殊就像云彩和泥土的距离那样大。
合乎语境,使用恰当。
A.等闲视之:把它看成平常事,不加重视。
不合语境。
C.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盛行,形成风气。
感情色彩不当。
D.感情色彩不当,“顶礼膜拜”比喻对人无限崇拜,多用于贬义,与此语境不相合。
)【64】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美国总统大选倒计时进入第七天,选情越来越紧张,周三盖洛普民调显示,71%的美国选民认为奥巴马将成为下一任美国总统。
高考成语使用例题(30题)

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一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讯。
B.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了。
C.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难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
D.王宝森之流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国家财产,他的人格可说是不名一文。
C(A“杳无音讯”应改为“无影无踪” B.“涣然冰释”指嫌隙误会消除D.“不名一文”应改为“一文不值”)2.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据报道,山东的几个老乡确实修过机器,也到过大亚湾核电站,但为首的那位老兄不是农民,而是地地道道的有几十年工龄的工人,修的也不是什么洋人修不了的机器,而是人家根本不屑一顾的破烂玩意儿,所谓“震”住洋专家一说纯属无稽之谈。
B.让国旗、军旗和区旗邀游太空这一举措的始作俑者,是两位在五星红旗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C.这几天,美国的一些国会议员和前政府官员还接连发表谈话或给克林顿总统写信,认为轰炸顶不了事,要干就干个痛快,派出地面部队,推翻萨达姆,另立新政府。
这就更与联合国的有关决议本末倒置。
D.作为全市读书竞赛活动的倡导者,中共邢台市委副书记王三堂曾对一次社会调查疾恶如仇:相当一部分家庭买书。
藏书数量较少,读书、用书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业余时间打麻将、泡酒馆引发了不少不愉快的事情。
A(B“始作涌者”是贬义C.“本末倒置”应改为“背道而驰”D.“疾恶如仇”指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用在这里不恰当)3.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B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
”这真是舍本逐末的说法。
C.他们个个生机勃勃,决心大干一场。
D.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D(A“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B.“舍本逐末”改为“本末倒置”C.“生机勃勃”指物,应改为“生气勃勃”)4.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高中成语竞赛试题及答案

高中成语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成语中,哪一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人说话或做事非常谨慎”?A. 小心翼翼B. 心直口快C. 口若悬河D. 滔滔不绝2.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最初是用来形容什么行为的?A. 欺骗自己B. 欺骗别人C. 偷窃行为D. 掩盖事实3. “画龙点睛”成语中“点睛”指的是什么?A. 画眼睛B. 画龙的尾巴C. 画龙的鳞片D. 画龙的翅膀4.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什么?A. 对牛说话B. 对牛唱歌C. 对不理解的人讲道理D. 对牛讲音乐5.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自哪个历史事件?A. 长平之战B. 巨鹿之战C. 垓下之战D. 官渡之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_______”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懒惰。
7. “_______”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吝啬。
8. “_______”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聪明。
9. “_______”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勇敢。
10. “_______”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忠诚。
三、解释题(每题5分,共30分)11. 解释“杯弓蛇影”这个成语的含义。
12. 解释“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的含义。
13. 解释“一箭双雕”这个成语的含义。
14. 解释“井底之蛙”这个成语的含义。
四、应用题(每题10分,共30分)15. 请用“画龙点睛”这个成语造句。
16. 请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造句。
17. 请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造句。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A4. C5. B二、填空题6. 懒洋洋7. 一毛不拔8. 聪明绝顶9. 勇往直前10. 忠心耿耿三、解释题11. “杯弓蛇影”形容因疑神疑鬼而引起的恐慌。
12.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糟了。
13. “一箭双雕”比喻一举两得,同时完成两件事情。
14. “井底之蛙”比喻视野狭窄,见识有限。
四、应用题15. 这幅画的龙缺少了眼睛,一旦点上眼睛,立刻显得生动起来,真是“画龙点睛”。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根据词义写成语练习(共200题,附参考答案)

根据词义写成语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
2、():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3、():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4、():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5、():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
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6、():能顺应各种遭遇,不管处在什么情况,都安然自得。
7、():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
不知哪个是正确。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8、():形容被压抑者一旦得到舒展而快活得意的神情.9、():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10、():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11、():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
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2、():千方百计地盘算。
多用贬义。
13、():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
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14、():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本词应与“不约而同”也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15、():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
应与“无可厚非”区别开来,“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
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16、():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使用时要注意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17、():里,里头;辟,透彻。
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不要随便滥用。
如:“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很全面,可谓鞭辟入里。
”这一句就因误用成语犯了前后不一致的毛病。
18、():《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吴国大将吕蒙听从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中抽出时间读书,学问大进,取得令人惊奇的成绩。
鲁肃说:“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说明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
注意本成语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高考成语精选四十题(备注附详解)

D.朱总理的话高屋建瓴,对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2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对贫困地区,大家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是无 所不至。
B.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 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20.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夏去秋来,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B.如果我们抱残守缺,在创作上不能积极创新,
我担心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将把童话弃如敝屣。
C.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 实不为过。
D.有的同志孤陋寡闻,见微知著,他们的见解往 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21.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B.他刚说过他能处理好这件事,现在又矢口否认, 这种首鼠两端的态度让人实在不解。
D.在当今改革大潮中,有一些人身居要职,却胸 无城府,思想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 流。
10.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 祸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 轻损失。
B.我班班长李玲同学,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 乐于助人,她做的好事真是擢发难数。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某市原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 赂80多万元。有人认为,许运鸿虽有不可推卸的 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B.在校运会上,他顽强拼搏,一人勇夺三块金牌, 这一成绩,真叫人不能不侧目而视。
C.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 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 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成语专项练习100题(含详细答案)

高考语文成语过关测试题(一)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作为学生和语文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兴趣原理,提高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确实办得妙趣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就真有点乐.不思蜀...。
C.有些同学在写作议论文时,遇到理论的阐发便感到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D.独俏寒枝的梅花曾经触动多少文人墨客的审美心灵,吸引他们诗兴大发,吟风弄月....。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司马迁推崇孔子,却没把孔子的每句话都当作清规戒律....,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B.他见老领导工作十分辛苦,而生活条件也很差,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忙到商店买了一些果品回来。
C.以每个人分发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付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这种作为只能是扬.汤止沸...,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D.某局长前不久因违纪受到处分,最近又因腐败丑行而被停职,真是雪上加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东宝集团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巴掌拍不响.......,董事长李一奎和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共商计策,共谋发展,创建掌控生物技术大格局。
B.2005年11月26日,在墨尔本体操世锦赛鞍马决赛中,肖钦在鞍马上行云流水....般的全旋动作,赢得了39.850的最高分。
C.5.7级地震给江西瑞昌、九江带来了巨大损失。
地震发生时,人们的惊叫声、呼救声,房塌楼倒的轰鸣声,声声振聋发聩....。
D.听说深圳股票大幅度下跌,老张如冷水浇头,一片冰心....,所有希望在瞬间破灭。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看过港台几个版本的《笑傲江湖》,再看央视版的,总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央视版的《笑傲江湖》怎么就丝毫没有“江湖”味呢?B.江南书苑位于蜀山区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生活设施完善,占尽天时、地利,当.仁不让...地成为该地区房产板块中的一颗新星。
高考成语题积累

高考成语题积累1、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易误用为贬义。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4、不刊之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易误用为贬义。
5、差强人意: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
6、弹冠相庆:一人升官,他的同伙也庆贺将有官可做,多作贬义。
7、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9、深孚众望: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
12、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贬义。
13、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14、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
15、莫衷一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16、鞭辟入里: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
17、刮目相看: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
18、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19、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该词前面不能再加任何的数量词。
20、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
21、仁者见仁:指对同一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同。
22、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
23、不稂不莠:比喻人不成才,没有出息。
24、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25、含英咀华: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
26、拾人牙慧: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
27、无所不为: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28、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已经由浅入深,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29、狗尾续貂: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
30、休戚与共:彼此间忧喜和祸福共同承担,指同甘共苦。
31、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32、穷形尽相: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
(成语测试,判断+选择,含部分高考真题)

(成语测试,判断+选择,含部分高考真题)班级: [单选题] *○1717○17231.(2017·全国卷Ⅰ)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守正不阿”形容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正,公正。
阿,偏袒。
此处错解词义,使用时仅从字面上牵强附会,来表达赵老师的坚守,属于望文生义。
2.(2017·全国卷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
只适用于人。
而语境是说“对未来”,所以对象误用。
3.(2017·全国卷Ⅱ)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调查研究,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贬义词,此处用于贬义语境,使用正确。
4.(2014·大纲全国卷)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已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视。
用于指自己的东西,是谦辞。
此处是说把别人的东西“珍藏保存”之意,应用敬辞。
5.(2012·浙江高考)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前面的“从根本上”有重复。
6.(2016·浙江高考)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考点☆考点一:成语(包括熟语)【高考典例】1、【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
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
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
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
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
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并可根据需要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
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应俱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东山再起B.应有尽有一览无余轻而易举再接再厉C.一应俱全一目了然轻而易举东山再起D.应有尽有一目了然易如反掌再接再厉【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名师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
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2、【2018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戏曲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
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
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了。
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
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
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
他眼界开阔,,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
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
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8.一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寿终正寝名噪一时兼容并蓄照猫画虎B.无疾而终名垂青史兼容并蓄按图索C.寿终正寝名垂青史博采众长照猫画虎D.无疾而终名噪一时博采众长按图索骥【答案】C【解析】【精准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
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试题点评】本题既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本题是课标卷继2016年、2017年高考正确使用成语类试题题型变革后的又一次变革,一改以往高考成语命题独立辨析的形式,将成语放在阅读文段中,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论考查的形式怎样变化,考生应明确的是,成语的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
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的使用能力,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看词语不同语素的细微差异,如“声名鹊起”与“名声大噪”,两者都说的是名气,而“鹊起”体现出名声由无到有的过程,“大噪”更多指受到很多的关注;二是看适用对象和范围,如“门庭冷落”与“人迹罕至”,前者多用于商铺、商店一些商业机构,说明生意做得不太好,后者一般用于较偏僻的野外或者郊外;三看词义轻重,如“大相径庭”与“截然相反”,前者语义明显重于后者;四是考察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如逻辑关系、照应、情调、搭配等,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注意词语与语境的组合和搭配。
如“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式,“望尘莫及”形容远远落后,如句中有否定词,一般选用“望其项背”;五是看情感色彩,如“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是褒义词,“自鸣得意”的意思是“自我显示、炫耀自得满意之处,唯恐他人不知”,是贬义词。
【考点剖析】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如: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不管三七二十一等。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
熟语中成语的考查是重点,既考查对成语词义的掌握,也考查对词语使用的能力。
【命题揭秘】熟语是高考的一大热点,考查重点是成语,每年每套高考试题中至少有1道题考查到成语,命题形式有判断选择题和填空选择题。
2018年高考课标卷将成语放在阅读文段中,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三年高考所考熟语语句大都源自当年社会新闻材料,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可读性;考查形式多是以选词填空、判断正误为主的客观选择题,个别省市试卷涉及到词语修改的主观笔答题。
除个别成语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
其他类熟语总的来说考得极少,而且这些熟语在各省都应是常听说的,一般都知道意义。
2019年高考,成语的考查仍是重中之重,仍会沿袭以往考查特点,所选语料也将更加注重生活化。
【备考技巧】1.明确重点,有针对性。
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熟语总的来说,重点仍在成语。
而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
所以,在进行成语复习时,应当注意的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
2.逐步筛选,系统整理。
熟语数量多,掌握起来难度比较大,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对熟语条理化、系统化搜集整理,并进行逐步筛选,减少记忆容量。
3.养成习惯,勤查字典,勤写多练。
落实词义的认读,注重多角度的辨析,重视实践,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
4.日积月累,化整为零。
熟语的考查要求考生从形、义、来源出处等方面整体上把握其本身所固有的意义,因此准确记忆熟语的语义、使用对象、感情色彩是解题的基础。
然而熟语掌握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可先将精选出的重点熟语分成组,然后按计划每天掌握一组,达到化整为零的目的,逐渐积累。
另外,还要特别留意积累两用成语,不要因熟知其一种含义而误解另一种含义导致判断失误。
5.熟悉高考,掌握规律。
历年的高考熟语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一方面以前考过的,后来的高考题仍然可以考,其它省市往年考过的,在第二年的另一个省市的试题中仍可出现,所以高考题中出现的成语或熟语仍是重要积累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对高题中成语熟语的积累,可以把握高考试题出题规律以及常见成语误用类型,这对正确答题大有帮助。
6.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
7.掌握高考成语误用规律:(1)望文生义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就按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并且运用于生活。
如:例1、日本首相安倍在中国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的危言危行,遭到了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的一致谴责和反对。
(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容易望文生义,理解为“说危险的话做危险的事”。
)(2)褒贬误用成语中,有些是有感情色彩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就要分辨出这些成语的褒贬色彩,否则就会产生误用。
如:例2、卫生筷其实并不卫生,多为黑作坊经过简单浸泡漂白后即投放市场的“产品”。
近日,长沙市警方和工商、卫生等部门上下其手,一举摧毁了多个制脏窝点。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含贬义。
这里感情色彩错误。
根据语意可用“齐心协力”。
)(3)用错对象有些成语是有固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不顾成语使用的对象和使用范围就乱用成语,就很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
如:例3、“8、16”特大洪水灾害发生后,全市各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我们也要响应号召,鼎力相助。
(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
敬辞,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因此属于对象用错致误。
)(4)不合语境成语的使用还要注意到与语境的和谐,不能不合惯用句式,不能不合情合理。
如果成语与其所在的语境不能协调,使用就不恰当。
例4、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不合语境。
)(5)形近混淆有些成语和其他成语在字型、读音较为相近,或者说有相同的语素,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混淆而出现误用。
如:例5、作为基层民警,老李面对辖区内的邻里纠纷,总是不胜其烦地做沟通调解工作,深受群众的爱戴。
(“不胜其烦”是不能忍受烦琐的事物,这里应该改为“不厌其烦”。
)(6)不明典故有些成语是有典故或来源的,如果我们不明白典故的含义的话,使用此类成语时就容易产生误用。
例6、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是涉及到一个典故,传说人中最武勇的是吕布,马中最好的是赤兔马,比喻人才出众,了解了此典故,就可以判断此例是误用。
)(7)前后矛盾有些成语,就其本身的意义来看尽管准确,但还要看它在整个句子中和其他词语或分句表意是否矛盾。
例7、西岳华山素以陡峭险峻著称。
那一天,尽管天气异常晴朗,甚至连影响爬山的丁点风儿也没有,但大家仍然如丸走坂,丝毫不敢大意。
(如丸走坂:形容形势发展很快,就像斜坡上滚泥丸一样。
此处突出不敢大意,应为“如履薄冰”。
)(8)注意两用成语有些成语有不止一个义项或一种感情色彩,要注意区分和积累。
如,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例8、个别领导干部过着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生活,人民不满。
例9、每当夜幕降临,文山步行街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两个句子中的“灯红酒绿”均使用正确。
)【能力训练】1.【2018届山西太原市高三模拟试题(二)】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在中国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