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服务社会》优质课教案_3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服务社会》优质课教案_3

《7.2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极参加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活动,培养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延伸生命价值,提升我们的道德境界;2、养成亲社会行为,提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3、理解服务和奉献社会对我们青少年成长的意义,掌握中学生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做法。

【教学重难点】1、服务社会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何意义?2、在服务和奉献社会中,我们应如何践行?【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学流程】一:导入新闻播评(两位小主播进行新闻播报)过渡语:感谢两位小主播的精彩播报。

无论是看望抗战老兵、还是麓谷清理垃圾、义务植树,都汇聚了同学们满满的爱心,向我们传递了义智少年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

二:学生质疑古人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课前,同学们在预习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三:主问题导学1、服务社会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何意义?2、在服务和奉献社会中,我们应如何践行?四、自能展示1、老师讲述自身支教的经历,拓展延伸至八年内的自身服务社会的活动2、学生献青丝带:青丝带传递活动青丝带代表的是奉献、是付出、是真爱青丝带到达的地方将充满付出,充满奉献;青丝带走过的地方,花香满地,真爱长存。

同学们手捧青丝带,闭上眼睛,回忆,在咱们班,最乐于奉献的同学是谁。

同学们静静地走到他的身边,诚挚地为最乐于奉献的同学系上青丝带。

同学们看谁系得最多,评出“奉献之星”。

3、采访第一类:献丝带的同学你把青丝带献给他,是因为他做了哪些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事情呢?第二类:丝带最多的同学请你与我们一起分享你的付出给你自己带来的收获。

4、小结:服务社会对我们青少年成长的意义五、合作探究1、展示校长理念:“办一所现代化社区学校”“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2、“青丝带”微公益活动策划书3、活动规则: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策划,时间为5分钟;②每组确定一位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策划成果4、学生逐一展示本小组的“青丝带”微公益活动策划书5、希望大家有计划,也要有行动,讲求实际效果。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7.2服务社会》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7.2服务社会》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7.2服务社会》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服务社会”,教材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服务社会的意义、服务社会的方法和途径、服务社会的收获。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对于服务社会的概念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参与服务社会活动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需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

此外,学生对于服务社会的方法和途径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认识到服务社会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让学生掌握服务社会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参与服务社会活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2.服务社会的方法和途径。

3.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服务社会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和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服务社会经历,互相学习和借鉴。

3.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课堂小游戏,模拟服务社会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课堂小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服务社会的方法。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服务社会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小游戏,模拟服务社会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服务社会的方法。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服务社会经历,互相学习和借鉴。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面对和解决服务社会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第2课时服务社会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你认为参加这种活动能给人带来什么积极影响?教师过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第2课时:服务社会。

探讨为什么要服务社会以及如何服务社会。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奉献助我成长(一)服务社会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曹师傅热心公益并带动周围人一起参与公益事业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服务社会与人生价值的关系,使学生关注公益活动,增强公益意识。

1.阅读教材P80—81“探究与分享”2.曹师傅的行为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提示: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

曹师傅服务社会的行为得到大家的肯定,因此能影响周围的人。

3.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教师讲述:公益活动的好处在于,帮助别人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可以为别人、为社会有所贡献,就会感觉个人不再是渺小的、隐藏于芸芸众生中的微小部分,而是对别人有意义的,为外界所认可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二)服务社会全面发展1.阅读教材P81“探究与分享”2.小方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提示:通过参加义卖活动,小方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可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帮助他人,也会使自身得到发展。

活动一:支教日记(多媒体展示材料)很多事情你不去做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去理解它。

以前上学的时候,总觉得当老师是件很容易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

刚开始由于自己准备不充分,对他们也不够了解,在上课的时候,总有些学生不能耐心地听课,也就在这时,第一次发现自己付出的劳动不被人所珍惜是多么的不开心和难过。

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 服务社会教案

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 服务社会教案

7.2 服务社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服务社会的作用,理解和掌握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途径和方法。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关爱社会、奉献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奉献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增强学生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热爱社会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奉献助我成长。

【教学难点】奉献社会我践行。

【教学环节】一、图片导入【多媒体呈现】青少年进行社会公益活动的三幅图片。

教师点拨: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奉献社会,就在我们身边,要从小事做起,在平凡的生活中付出实际行动。

我们要以真诚的态度、积极的行动,关爱他人,积极服务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探究新知(一)奉献助我成长(奉献社会的意义)活动1 阅读思考探究交流~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梁益建【多媒体呈现】梁益建,医学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

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

尽可能地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

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

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

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

问题:(1)梁益健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2)他的行为有什么重要作用?(3)他的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要求:认真阅读并思考,小组内分享交流并达成共识。

教师小结:“医者仁心”,梁益健凭着一身过硬的医术,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

他爱岗敬业、为患者真心设想、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这些良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关爱他人、奉献社会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认可和信任,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多媒体呈现】结论 1.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服务社会》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到服务社会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快乐和成长的过程。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参与社会服务,如何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以及服务社会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但部分学生对社会服务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缺乏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概念,理解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学会参与社会服务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服务社会的概念、意义和参与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服务社会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真实的社会服务案例,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内容,分析服务社会的意义。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服务社会的理解和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社会服务角色的志愿者,亲身体验服务过程,感受服务乐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社会服务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让学生更好地投入角色。

3.设计好讨论问题和练习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社会服务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现象,激发学生对服务社会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更多关于社会服务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多样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服务社会》是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了解社会的需求,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服务社会的精神,学会服务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对社会现象和问题有自己的看法。

但他们在服务社会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社会需求认识不足,缺乏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行动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服务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难点:如何培养服务社会的精神,学会服务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素材,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教学课件,突出重点,简洁明了。

3.准备充足的时间,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服务社会的场景,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引导学生关注服务社会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讲解和个人与社会的例子,使学生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析身边的服务社会案例,探讨服务社会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精美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精美教案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2课时服务社会一、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服务社会的作用。

难点:服务和奉献社会的践行。

(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等。

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吗?没错,就是关爱他人。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的第二框--服务社会。

这节课主要讲两个内容,分别是服务社会的作用以及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做法。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内容:服务社会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板块一:奉献助我成长1.服务社会的作用教师:请同学们翻到书本80页,浏览探究与分享中曹师傅的故事,并思考后面的两个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问题:(1)曹师傅的行动为什么能影响周围人?(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答案提示:(1)曹师傅的行动为什么能影响周围人?一个人参加环保活动,力量很小,但是大家都能学他,带动很多人,都行动起来,影响就巨大。

曹师傅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是服务社会的体现。

(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自觉地参加环保活动,带动更多的人,社会环境才能和谐。

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教师总结: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服务社会的第一个作用,就是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

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教师: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看服务社会的第二个作用是什么?请同学们看一下屏幕上的例子,并思考一下这些志愿者参加该活动后,他们收获了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答案提示:收获:视野:视野不断拓展;知识:知识不断丰富;能力: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升;道德:道德境界不断提高教师:所以说,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这是服务社会的第二个作用。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7课第2框《服务社会》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7课第2框《服务社会》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2)你参加过类似的公益活动吗?有什么感受?
(3)两幅漫画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要求:观察漫画并思考,参与小组交流分享并讨论达成共识。
教师小结:漫画中的中学生的行为是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奉献和服务社会的表现。这些活动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参加这些活动,既能承担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也在奉献中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导入新课。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讲授新课
(一)奉献助我成长(奉献社会的意义)
活动1阅读思考 探究交流~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梁益建
【多媒体呈现】
梁益建,医学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尽可能地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
重点
服务社会的意义
难点
践行 服务和奉献社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多媒体呈现】材料: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与同学分享你的感受。
学生谈感悟
教师点拨: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奉献社会,就在我们身边,要从小事做起,在平凡的生活中付出实际行动。我们要以真诚的态度、积极的行动,关爱他人,积极服务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2)结合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谈谈你的收获?
【多媒体呈现】结论2.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第七课第二节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服务社会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
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你认为参加这种活动能给人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教师过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第2课时:服务社会。

探讨为什么要服务社会以及如何服务社会。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奉献助我成长
(
一)服务社会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曹师傅热心公益并带动周围人一起参与公益事业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服务社会与人生价值的关系,使学生关注公益活动,增强公益意识。

1.阅读教材P80—81“探究与分享”
2.曹师傅的行为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
提示: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

曹师傅服务社会的行为得到大家的肯定,因此能影响周围的人。

3.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教师讲述:公益活动的好处在于,帮助别人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可以为别人、为社会有所贡献,就会感觉个人不再是渺小的、隐藏于芸芸众生中的微小部分,而是对别人有意义的,为外界所认可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二)服务社会全面发展
1.阅读教材P81“探究与分享”
2.小方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提示:通过参加义卖活动,小方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可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帮助他人,也会使自身得到发展。

活动一:支教日记(多媒体展示材料)
很多事情你不去做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去理解它。

以前上学的时候,总觉得当老师是件很容易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

刚开始由于自己准备不充分,对他们也不够了解,在上课的时候,总有些学生不能耐心地听课,也就在这时,第一次发现自己付出的劳动不被人所珍惜是多么的不开心和难过。

难过之余,它也教会了我作为一位老师是多么的辛苦,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努力。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案,课堂也慢慢变得生动和活跃起来,达到我们此次支教的宗旨:给他们带去新东西,传播新思想,激发新的兴趣。

每个人都在努力着,加油着,几天下来大家都有些筋疲力尽,好多人生病,嗓子也沙哑了,但谁也没有放弃。

8月16日一大早,好多小朋友送来了玉米、豆角还有橘子等食物,真的很开心,特别感谢他们和他们的家人。

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我们兴致更加高涨,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

3.从这位大学生写的参加下乡支教活动的体会中,你发现她得到了什么?
教师讲述:她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增长了才干。

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既可以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做事的自信心,学会与人相处等。

所以说,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目标导学二:奉献社会我践行
活动一:参加公益我能行(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1.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在参加类似的活动时,你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学生讨论回答)
2.除了这些活动,你还知道哪些服务社会的活动?(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方式很多,比如参加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包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如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

对我们青少年来说,可以参加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

我们可在社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纠正不文明行为,可以到科技馆、博物馆做志愿者。

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际效果。

活动二:传递正能量(多媒体展示一组材料)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系列纪录片《大国工匠》之《深海钳工》
18岁管延安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习钳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有空的时候就看书学习,是他最大的工余爱好。

二十多年的勤学苦练和对工作的专注,心灵手巧的他不但精通錾、削、钻、铰、攻、套、铆、磨、矫正、弯形等各门钳工工艺,而且对电器安装调试、设备维修也是得心应手。

一个个细小突破的集成,一件件普通工作的累积,成就了"大国工匠"的传奇。

材料二: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 卢永根——87岁院士毕生积蓄捐教育
他“小气”,为省钱楼顶种菜;他“大方”,毕生积蓄880多万捐教育。

他是卢永根,87岁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的老校长。

他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


材料三:献爱心点亮他人生命
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二,延安3位市民网上得知一病人家属求捐献“熊猫血”信息后连夜赴北京献血。

“非常感谢周慧、董静安、南景瑞三名好心人,能在大年初二放弃家人团圆,不远千里赶到北京献血救人,这种感激之情是用言语难以表达出来的,真的非常感谢他们。

”在电话中,远在北京的患者家属胡先生说起此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些都是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典范,他们的行为给了你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学会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奉献助我成长和奉献社会我践行,知道奉献社会体现人生价值,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懂得了奉献和服务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我们要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

3 板书设计
服务社会⎩⎪⎨⎪⎧奉献助我成长⎩
⎪⎨⎪⎧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奉献社会我践行⎩⎪⎨⎪⎧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为什么热心公益和如何奉献、服务社会展开教学,通过列举身边的公益活动及参加公益活动的感受,提升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感。

为了达到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补充了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突出了本学科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立意的特点。

不足之处: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方面仍需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