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解读

合集下载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解读ppt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解读ppt

现行方案在结构、内容、实 施、评价、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 着较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学 生必须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进 度学习同样的内容,达到同样的 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研制 的前期工作
(一)普通高中教育现状调查 调查范围:北京、辽宁、江苏、广东、 黑龙江、江西、广西、河北、山西、宁 夏等10个省(市、区) 样 本 数 量 : 不 同 层 次 学 校 的 学 生 样 本 14036 名、 教 师 样 本 1650 名 、 校 长 样 本 158名。 调查时间:2002年1-5月
结论3: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对 个人发展有益,但参加的机会很少; 绝大爽数学生希望学校开设选修课, 但普遍反映学校并未开设
结论4: 高中生普遍喜欢亲身实践、讨论交 流、实验探究等教学方式,但在现 行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参 与的机会,作业主要以练习、记忆 或背诵为主
结论5: 学校的评价主要以考试为主,缺乏 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评价制度; 但学生普遍认为分数并不能全面反 映其发展状况,近一年的校长认为 公布分数对学生的发展有消极影响
(一)课程改革目标 (二)课程结构 (三)课程内容 (四)课程实施与管理 (五)考试评价制度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 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 民素质的、面向大众的基础 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 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改革目标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 要(试行)》的精神,构建符合 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教 育性质,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 选择性的课程体系,为每个高中 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
学习领域由课程内容相近的科目构 成、本方案包括语言与文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 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八个 学习领域 设置学习领域有利于体现现代科 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整体规划 课程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 学习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解读作为一名教育专家,对于普通高中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我认为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均衡、有序的学习体验。

以下是对这一体系的具体解读:一、课程目标的设定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总体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同时,课程标准则详细规定了每门课程应达到的具体目标,确保学生在完成相应课程后,能够获得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课程设置的安排课程设置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础。

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通常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

必修课程旨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选修课程则提供更多的选择,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此外,课程设置还需要考虑学科之间的平衡和衔接,确保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够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

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对于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

这些规定不仅包括了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还涉及了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指导。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原则,既要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又要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

这些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五、评价方式的改革评价方式是衡量课程目标达成度的重要依据。

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科学性。

除了传统的纸笔测试外,还应注重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

这些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评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最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该方案是在总结过去十余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对原有课程方案进行的修订和完善。

该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选择性,提出了“五育并举”的课程理念,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程设置方面,该方案规定了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等科目,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

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提供的更多选择机会的课程,包括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艺术与体育等领域。

选修课程则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设置的,包括学科拓展、职业规划、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课程。

在课程内容方面,该方案强调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该方案还提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化体育和美育课程、加强劳动教育等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面,该方案提出了加强课程整合、优化教学方式、完善评价体系等要求。

在课程整合方面,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和融合,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和思考。

在优化教学方式方面,提倡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完善评价体系方面,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科学性,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

总之,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是指导普通高中教育的重要文件,它规定了普通高中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的要求,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引言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是教育系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职业选择。

本文将介绍关于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方案,包括课程结构、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结构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两个方面。

学科课程是指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将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方式。

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

学科课程的设置应根据教育部门的教育要求和学生需求来确定,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调整和优化。

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包括实验、社会实践、体育、艺术等各个方面,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各个学科知识的理解,并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指在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中必须要学习的课程,它涵盖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核心课程包括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

语文语文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

数学数学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学习数学,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外语外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学习外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将来涉及国际交往做好准备。

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生物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学生可以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培养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兴趣和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解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学生在普通高中阶段必须遵循的教育规划和学习标准,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指导文件。

在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素质和科学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是一份教育部门颁发的管理性文件,专门规定了高中学校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素养等方面的规定。

而课程标准则是一份详细的、全面的教育教学文件,用于规范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

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按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完成必修课和选修课,参加各类考试和评价,最终完成高中学业。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了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所应该学习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以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方案和标准要求学生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数学方案和标准则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英语方案和标准要求学生掌握英语基本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信息获取能力等等。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还规定了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需要根据当地教育要求和学生需求,设计符合课程方案和标准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需要全面实施课程方案和标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学习目标和学科要求,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指导和教学依据,为学校提供了规范的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

只有密切遵循课程方案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才能有序进行,实现高中教育的目标和效果。

【结尾】第二篇示例: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解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一直备受瞩目。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是国家统一制定的高中教育课程标准,旨在为高中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内容和学科知识,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全面发展。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高中课程方案的相关内容。

一、总体目标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和健康发展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公民。

这一目标要求高中学生在各个层面上得到全面的发展,包括知识技能、人文素质、心理健康和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其中,必修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信息技术和体育等11门科目;选修课程则包括文化课选修课程和实验课程。

文化课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和综合实践三个学科领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

实验课程则包括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地理实验、信息技术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课程结构包括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开放性课程三个层次。

基础课程是各科目的必修课程,旨在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展示出科学的逻辑思维和方法论。

拓展课程则是一些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面对更广泛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开放性课程包括实验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四、评价体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评价体系分为单位内评价和外部评价两个层面。

单位内评价是指学校内部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品德修养等进行的评估,评价内容包括学科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体育测评等。

外部评价是指来自国家、省市、区县等部门,对学校、学生及家长的评估,评价内容包括全国中考、高考等各级考试成绩、选考结果及综合考察结果。

五、教育教学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强调教育教学质量和技术水平,注重学科整合、探究学习、实践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一、课程概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是指普通高中学生所需学习的所有课程的总体安排。

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体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类别。

这些课程旨在通过学生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实践技能,帮助他们逐步成为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课程设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课程设置分为四类: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骨干课程和选修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是指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

专业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设置的,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体育等。

骨干课程是指在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基础上,针对各学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如思维品质、知识体系、学习方法等。

选修课程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的课程,包括艺术、音乐、美术、文学创作和科技创新等。

三、课程总体安排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课程总体安排基于国家教育部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指导意见,具体包括:(1)实行“三年制、五学科”的教育目标。

其中,学思课程为学生自主选择学科,搭配与学科相关的自然数学能力课程,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意识。

(2)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充分体现“人文、科学、技术、生态、艺术”和“德、智、体、美、劳”的教育理念。

(3)实行“全日制”教育,充分利用普通高中的时间和空间资源,开展合理富有挑战性的课程和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四、具体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具体实施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一般而言,学生需在三年内完成规定的课程,达到一定的评价标准,才能获得高中毕业证书。

此外,学生还需要参加高考,根据各省份的招生政策,根据所学科目的掌握情况选择报考相应的院校和专业。

五、总体评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中国梦而制定的,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而系统的课程设计,科学而严格的实施,使得普通高中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方案

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方案

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方案目录一、课程方案概述 (2)1. 课程目标 (3)1.1 总体目标 (3)1.2 阶段性目标 (4)2. 课程意义 (5)2.1 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6)2.2 对提高国家人才质量的作用 (7)二、课程设置原则与依据 (9)1. 设置原则 (10)1.1 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 (11)1.2 基础性与拓展性相结合原则 (12)1.3 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原则 (13)2. 设置依据 (14)2.1 国家教育政策与法规 (15)2.2 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 (16)2.3 学校实际情况与学生需求 (17)三、课程结构与体系 (18)1. 课程结构 (19)1.1 必修课程 (20)1.2 选修课程 (21)1.3 活动课程与实践课程 (22)2. 课程体系建设 (24)2.1 基础课程群建设 (25)2.2 拓展课程群建设 (26)2.3 实践课程与特色课程建设 (27)四、课程内容与安排 (29)1. 必修课程内容及安排 (31)1.1 语文、数学、外语学习内容及安排 (32)1.2 物理、化学、生物学习内容及安排 (34)1.3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学习内容及安排 (35)2. 选修课程内容及选择指导 (37)2.1 人文与社会类选修课程 (38)2.2 科学与技术类选修课程 (39)2.3 艺术与体育类选修课程 (41)3. 活动课程与实践课程内容及安排 (42)五、课程实施与管理 (43)一、课程方案概述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制定了本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方案。

本方案旨在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平台。

课程方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它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未来成长。

本方案以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注重课程的时代性、社会性、科学性和人文性,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息 创新
精神
传统
美德 生存
生活能
力 身
心健康批判
性思考价值判断
人生
规划
23
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
最喜欢的 最不喜欢的 压力很大的 实用性最差的 内容偏多的 内容太难的
外语、数学、体育、信息技术 政治、物理、数学、外语 数学、物理、外语、化学 政治、历史、美术、数学 数学、物理、政治、历史 物理、数学、化学、外语
教育实际中对此三项关注程度很低,有69.8%学生认为
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a 知识和基本技能。
22
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 体现得较好的目标
90
校长
教师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用知识
分基析础和知解识决技问自能题主的获
能取力知科识学的素能养力和
人文精
神 交
流合责作任感和搜道集德和
利用信
英国 高中生确定个人学习计划的步骤:
学校提供信息、咨询与指导; 学生初步形成个人学习计划; 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计划; 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计划。
a
16
德国
学校把第12、13学级(相当我国高二、高三) 划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
学生在每一学习阶段开始,根据学校开设的 课程,制定个人的课程表;
a
21
对学生终身发展基本素质的认识
70 校长
60
教师
学校实际关注
50
40
30
20
10
0
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价值自判主断获取基知础识知识技能交流合作科学搜素集养利用信息生活生存人生规批划判性思考
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和创新精神
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但学生认为在学校
60
59.2
50
40 27.7
30
20 8.7
10
4.4
0 帮助很大 有所帮助 没有帮助 不清楚
学生参与综合实践 活动的现状
45
44.4
40
35
30
27.8
25
27.8
20
15
10
5
0 参加过
没有参加
没有开设
86.9%的学生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对个人发
展有帮助;但是72.2%的学生没有参加或
没有机会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国民教育研究和技术部:《为了21世纪的高 中》,1998年)
韩国 考虑学生的能力、个性、发
展前途,使教育内容和方法多样化, 确立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和 素质选择教学科目、能动地自律地 学习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 体系,“建立国民共同基本课程和 以选修为主的课程体系” 。
(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大纲,1997年12月)
的表现、成长记录和同学评议等方式来反映其发展状况。
a
38
学生每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40
36.2
35
30
26.3
25
20 13.5 15
10
5
0 不到1小时 1~4小时 4~8小时
15.5 8.6
8小时 没有时间
58.3%的学生每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足4小时。
a
39
校长和教师对学生学业负担的看法
60
0
练习记忆为读主书与搜思集考整理信实息践性小作组业学习撰讨写论论文报告
其他
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 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
a
34
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
100
90
教师 校长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纸笔测验答辩或口试 现场测试制作或论发文明或研究报告 开卷考试 同学互测
97.5%的校长和75.5% 的教师反映评价
20
14.9
15
10
5
27.9 14.9 16.9 0.6
0
学生教不师积知极识储备教不师足工作压力大升学压力学大校资源有限
其他
教师认为开设选修课的最大困难是自身知识储
备不足和工作压力大(52.6%),学校资源有限
和升学压力大也是重要的因素。
a
26
对高中课程 内容容量的看法
对高中课程 内容难度的看法
讨厌
喜欢 无所谓
69.4%的学生对公布考试成绩明确表
示紧张、害怕和讨厌,有40.1%的校长
表示公布成绩对学生有消极影响。
a
37
除纸笔测试外,学生期望的评价方式
60
53.9
49.6 50
40
36.9
30
23.8
18.8 20
20
12.9
12.8
10
0 学科获奖情况
操行评语
家长反馈 活动中的表现
除纸笔测试以外,学生认为还可以通过在学校活动中
——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 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改革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争取经过10年 左右的实验,在全国推行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 材体系
a
4
➢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的决定》提出,调整和改 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 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a
29
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机会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4.2
5
0 经常参加
33.1
45.6 17.1
偶尔
几乎不
学校没有
62.7%的学生几乎不参加或没有机会参加社团活 动。
a
30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老师讲授为主 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的机会 自学
30.5
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 大量的书面练习 其他
50.8
12
0.6 5.4 0.8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
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
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
a
31
教师如何 处理学生 在课堂上 的提问
50
校长
45 40
教师
35
30
25
20
15
10
5
0
继续教学 课后解决
回避
启发 批评学生 很尴尬
其他
46.0%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够用启发的方法讨论学 生所提出的问题,但更多的教师采取的是不理睬、 回避甚至批评的方式;只有16.0%的校长认为教师 采用启发、讨论的方式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57.4
50
44.6
校长 教师
40 32.9
32.4
30
19.7
20
8.4
10
0.6 2.5 0.6 0.8
0 太重 比较重 尚可 不太重 不重
90.3%的校长和77%的教师认为学 生的学业负担较重或太重。
a
40
图书馆能否满足学生需要
35
32.5
30
25
20
15 9.9 10
18.1
14.8
16
8.7
法国
• 个体化帮助 • 公民-法律和社会教育 • 有指导的个人实践活动
日本
• 信息科 • 综合学习
(5)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
瑞士 目前所进行的被称为“百
年来最重要的改革”的核心是赋 予学校充分的课程自主权。
日本 当前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
重要特点是:为各学校创造有特 色的课程提供空间。
(6)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
学生的主要方式是纸笔测试。
a
35
学生对分数能否反映其全面 发展状况的看法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6.5
10
0 能
85.4
不能
8.1 不知道
85.4%的学生认为分数不能反映其全面发展状况。
a
36
学生对公布考试成绩的感受
40 36
35
30
24
25
20.9
20
15
12.5
10
6.5
5
0 紧张
害怕
a
24
学校开选修 课的情况
学生是否希望 开选修课
70
69.8
60
50
40
30.2
30
20
10
0
开了
没有开
100
92.6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7.4
10
0


92.6%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选修课, 但 69.8%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开设选修课。
a
25
开设 选修 课最 大的 困难
30
24.7
25
不同的学生在相关学习领域形成自己的基础 课程和特长课程。
a
17
(7)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各国实行的学生选课指 导制度主要包括:
•课程说明 •选课指导手册 •专职咨询员 •辅导员制度 •同学合作计划
a
18
(8)实行学分制。
目前,不少国家在高中 阶段都实行学分制,如美 国、加拿大、瑞典、芬兰、 印度、韩国、日本等。
80
校长
78.2
70
教师
60
47.2 50
37.1
40
30
20.5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