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中有奇树

合集下载

庭中有奇树原文及翻译注释

庭中有奇树原文及翻译注释

庭中有奇树原文及翻译注释
庭中有奇树原文及翻译注释
庭中有奇树
佚名〔两汉〕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其中一朵,想把它赠送给心中日夜思念的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能送到心上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有感于离别多时,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注释
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荣: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遗(wèi):赠送,赠与。

第 1 页共2 页
馨(xīn)香:香气。

盈:充盈,充积。

致:送到。

贵:珍贵。

一作“贡”。

感:感受,感动。

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第 2 页共2 页。

庭中有奇树原文、翻译及赏析

庭中有奇树原文、翻译及赏析

庭中有奇树原文、翻译及赏析之吉白夕凡创作
庭中有奇树(116人评分) 8.3朝代:两汉
作者:佚名
原文:
庭中有奇树, 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
庭院裏一株珍稀的树, 满树绿叶的烘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 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春意盎然.我攀着枝条, 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 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 天遥地远, 花不成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 久久地站在树下, 听任香气布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 只是因为分别太久, 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而已.注释
1、奇树:犹“嘉木”, 美好的树木.
2、滋:当“繁”解释.“发华滋”, 花开得正繁盛.
3、荣:犹“花”.
4、致:送达.
5、贡:献.一作“贵”.。

庭中有奇树原文、翻译及赏析

庭中有奇树原文、翻译及赏析

庭中有奇树原文、翻译及赏析
庭中有奇树(116人评分) 8.3朝代:两汉
作者:佚名
原文: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
庭院裏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注释
1、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

2、滋:当“繁”解释。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3、荣:犹“花”。

4、致:送达。

5、贡:献。

一作“贵”。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乐府诗文集:《庭中有奇树》原文译文

乐府诗文集:《庭中有奇树》原文译文

【导语】这是⼀⾸描写思妇折芳寄远思怀游⼦的诗。

下⾯是分享的乐府诗⽂集:《庭中有奇树》原⽂译⽂。

欢迎阅读参考! 《庭中有奇树》 【原⽂】 庭中有奇树①,绿叶发华滋②。

攀条折其荣③,将以遗所思。

馨⾹盈④怀袖,路远莫致之⑤。

此物何⾜贵⑥,但感别经时。

【注释】 ①庭:本义指厅堂,引申为堂阶前的地坪。

奇树:犹⾔美树。

②华:指花。

滋:繁盛。

③荣:即上句的“华”,⽊本植物开的叫做华,草本植物开的叫做荣,但可通。

④盈:充盈、充积。

⑤路远莫致之:这句的意思是说路远⽽⽆⼈为之送达。

致,送达。

⑥贵:珍贵。

【译⽂】 庭院⾥⼀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看的⼀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夜思念的亲⼈。

花的⾹⽓染满了我的⾐襟和⾐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的⼿中。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赏析】 这是⼀⾸描写思妇折芳寄远思怀游⼦的诗。

它和《涉江采芙蓉》在内容上⼤致相同,都是折芳寄远。

所不同的是折芳寄远的主⾓,⼀为游⼦,⼀为思妇。

全诗⼋句,可分作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层。

描写在春天的庭院⾥,⼥主⼈公攀折花枝,想把它送给⾃已所思念的亲⼈。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起两句是对思妇居处环境景物的描写。

春天来了,庭院中⼀棵奇异珍贵美丽的花树,在⾬⽔阳光的滋润下⽣长得花繁叶茂,充满着⽆限的⽣机和活⼒。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这两句主要描写⼥主⼈看见庭院中美丽的花树,引发对远客他乡的游⼦的思念,于是折下⼀枝花开最盛最美的花枝,想送给⾃已⽇夜思念的亲⼈。

古代妇⼥⼤多长年⽣活在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之中,平淡、寂寞寡于变化。

因⽽她们对时令节序、居处环境这类的变化⾮常敏感。

这些变化往往会引发她们思绪情怀的变化。

诗中的⼥主⼈公,看见庭院中美丽的花树,⼀时触动了她思念亲⼈的情怀,于是引发了折花送⼈的想法和⾏为。

⼥主⼈公这⼀动作,充分表现了她对游⼦思念之情之深之切。

庭中有奇树古诗全文

庭中有奇树古诗全文

庭中有奇树古诗全文
庭中有奇树古诗全文如下:
庭中有奇树
汉·佚名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古诗全文译文如下: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其中一朵,想把它赠送给心中日夜思念的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不能送到心上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有感于离别多时,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庭中有奇树】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庭中有奇树】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庭中有奇树】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庭中有奇树珠帘秀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及注释】庭院裏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赏析】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

前四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

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

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因为这标志着她们宝贵的青春正在不断地逝去,而怀念远方亲人的绵绵思绪,却仍然没有头。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这两句诗写得很朴素,其中展现的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场面。

但是把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却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起读者许多联想:这位妇女在孤独中思念丈夫,已经有了很久的日子吧?也许,在整个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来临,因为那充满生机的春光,总会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

那时候,日夜思念的人儿或许就会回来,春日融融,他们将重新团聚在花树之下,执手相望,倾诉衷肠。

《庭中有奇树》赏析_古诗鉴赏

《庭中有奇树》赏析_古诗鉴赏

《庭中有奇树》赏析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赏析:
《庭中有奇树》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

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全诗八句,前四句描写环境,后四句抒发情感。

诗中每两句提示一个完整的意象,四个意象正是起、承、转、
合的安排,层次井然,一气呵成,风格明快,情感深挚。

《庭中有奇树》原文、译文及注释

《庭中有奇树》原文、译文及注释

《庭中有奇树》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庭中有奇树》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全诗八句,前四句描写环境,后四句抒发情感。

诗中每两句提示一个完整的意象,四个意象正是起承转合的安排,层次井然,一气呵成,风格明快,情感深挚。

《庭中有奇树》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

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

木斋提出《古诗十九首》及建安诗歌的重要组成大部分诗作是曹植之作。

李善注《昭明文选·杂诗上》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

”并认为作于东汉时期,这也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主流观点。

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这十九首诗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汉末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

至于《庭中有奇树》的具体创作时间,则难以确考。

诗作开头写叶绿花盛,本是春日佳景,但一人独赏,反动思念之情。

于是,女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远人。

此花若能寄到,也是一种安慰;然而天长地远,相思何处可达?女子执花在手,无语凝伫,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终无可奈何,心生感慨:此花虽美,不能相赠,有何可贵?不过更增思念之苦罢了。

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通篇不离“奇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古诗十九首》是文人诗,又有着民歌的质朴自然,辞浅思深,语短情长,值得仔细品味,反复诵读。

原文:庭中有奇树两汉-佚名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对照翻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庭中有奇树》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会从意象入手体会诗歌意境和情感;背诵此诗;了解《古诗十九首》。

2、过程和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2)品读法:就是精读、深读,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1、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3、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1、查找相关资料2、课前做好ppt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语:(ppt展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钟嵘《诗品》“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胡应麟《诗薮》大家知道以上这些评价指的是什么吗?对,它们都是后来人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看了这些评价,我想大家都对古诗十九首产生了一定的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诗歌会让不同朝代的一流诗评家都对其有如此高的评价呢,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通过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来领略古诗十九首那数百年依然璀璨的魅力。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古诗十九首简介(ppt展示)引入:大家知道吗?其实《古诗十九首》原本并不是一个文集,也不是同一个作者所写,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却统称为《古诗十九首》呢?它们的作者是谁?什么时候写的?它们又是在什么时候合成一个文集,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古诗十九首》呢?他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中又占有怎样的重要地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题解《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作者和写作年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

曾有说法认为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

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3、价值《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

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

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

诗歌细读与讲解大家知道《庭中有奇树》是五言律诗还是五言绝句呢?对,是五言律诗。

那你们知道五言律诗又分为哪几个部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对,看来大家的文学常识还是记得非常牢固的。

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部分进行讲解。

现在我们先来一起朗读一下整首诗。

1、全班诵读诗歌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意思2、字词分析,理解句子大意第一层首联: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1)奇树:犹“嘉木”,珍贵的树。

奇,不一般(2)华:同花,本草之花曰华(3)滋:当“繁”解。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大意:庭院中有一棵珍奇的树木,绿叶间正绽放着繁盛的花。

颔联: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1)荣:花,木本之花曰荣。

“荣”与上文“花”上下互通。

(2)遗(wei):赠。

(3)所思:指思念的人。

大意:攀低枝条折下它的花,准备把花赠送给所思念的人。

请同学们自我体会其中意境,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再鼓励同学发言。

启发同学。

大家觉不觉得这像是一幅画呢?如果这是一幅画的话,这会是怎样的一幅画呢?请同学发言,讲述他们的看法。

参考:前四句诗描绘了这样的画面:一个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第二层颈联: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1)馨(xin)香:香气。

(2)盈:满。

(3)莫:无法。

(4)致:送达。

大意:花的芳香充满衣襟和衣袖,可是路途遥远无法送达。

尾联: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别经时:离别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

大意:“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小结:从以上的讲解中,我们初步知道了一些关于课文的知识,了解到了文章的大意,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进一步地对文章进行鉴赏。

第二课时:鉴赏与细品整体感知(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容,情感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对诗句进行赏析思想内容: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第一层,诗人用朴素的诗句,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与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形成一种含有深沉意蕴的意境,引起读者的联想。

这两句诗写得很朴素,其中展现的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场面。

但是把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却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起读者许多联想:这位妇女在孤独中思念丈夫,已经有了很久的日子吧。

也许,在整个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来临,因为那充满生机的春光,总会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

那时候,日夜思念的人儿或许就会回来,春日融融,他们将重新团聚在花树之下,执手相望,倾诉衷肠。

可是,如今眼前已经枝叶扶疏,繁花满树了,而站在树下的她仍然只是孤零零的一个,只教人感到无限惆怅。

再说,如果她只是偶尔地见了这棵树,或许会顿然引起一番惊讶和感慨: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了。

然而这树就生在她的庭院里,她是眼看着叶儿一片片地长,从鹅黄到翠绿,渐渐地铺满了树冠;她是眼见着花儿一朵朵地开,星星点点渐渐地就变成了绚烂的一片。

她心里的烦恼也跟着一分一分地堆积起来,这种与日聚增的痛苦,更令人难以忍受。

此时此刻,她自然会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来,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

因为这花凝聚着她的哀怨和希望,寄托着她深深的爱情。

也许,她指待这花儿能够带走一部分相思的苦楚,使那思潮起伏的心能够得到暂时的平静;也许,她希望这故园亲人手中的花枝,能够打动远方游子的心,催促他早日归来。

总之,在这简短的四句诗中,是可以体会到许多诗人没有写明的内容的。

第二层,“馨香盈怀袖”,紧承上面“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两句,同时描绘出花的珍贵和人物的神情。

而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点明了全文相思怀念的主题。

句紧承上面“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两句,同时描绘出花的珍贵和人物的神情。

这花是“奇树”的花,它的香气特别浓郁芬芳,不同于一般的杂花野卉,可见用它来表达纯洁的爱情,寄托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适不过了。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简简单单的十个字,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十分清晰生动的画面。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想象:这位妇女正在想些什么呢?她是否在回忆往日的幸福?因为这奇树生在他们的庭院之中,往日夫妻双双或许曾在花树下,消磨过许许多多欢乐的时光。

在那叶茂花盛的时候,她所爱的人儿,是不是曾经把那美丽的花朵插在她鬓发之间呢?而如今,她时时思念的丈夫正在哪儿?可曾遭遇到什么?她自己所感受的痛苦,远方的人儿也同样感受到了吗?不管她想到了什么,有一点她总是不能摆脱的,那就是对青春年华在寂寞孤苦之中流逝的无比惋惜。

古代妇女的生活,本来就那么狭窄单调,唯有真诚的爱情,能够给她们带来一点人生的乐趣。

当这点乐趣也不能保有的时候,生活是非常暗淡无光的。

花开花落,宝贵的青春是经不住几番风雨的。

细部揣摩诗歌中的“花”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从几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鉴赏:一是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败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

用花比喻女主人公的青春不长,红颜易老。

二是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

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

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贡”,未免使人有点惊疑。

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

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

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

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

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小结:从以上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到应该从背景,诗歌大意,意境,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关键字句的深入探讨等方面对古诗进行鉴赏,我们要注意一点就是我们对文章进行赏析,并不能仅仅根据字句的翻译和解释,而是要通过联系背景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和细部揣摩来理解文章。

作业:结合讲解对诗歌进行感受和体会,试背诵诗歌。

课外扩展:阅读《古诗十九首》之一,试着了解和体会其大意与思想内容。

如《冉冉孤生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