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解析及练习题
「2023新高考」吴潜《望江南》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

「2023新高考」吴潜《望江南》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第一次诊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9分)望江南[宋]吴潜家山好,好处是三冬。
梨栗甘鲜输地客,鲂鳊肥美献溪翁。
醉滴小槽红①。
识破了,不用计穷通。
下泽车安如驷马,市门卒②稳似王公。
一笑等鸡虫。
【注】①小槽红,一种红曲糯米酿制的酒。
②语出《汉书?梅福传》:“变名姓,为吴市门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梨栗甘鲜”“鲂鳊肥美”紧扣“好”字来写家乡物产之丰饶,勾画了一幅风俗画面。
B.词人认为做个农人乘坐轻便板车在田间劳作或者做个看守市门的小吏也和贵族一般惬意。
C.上片“醉滴”和下片“一笑”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作性,流露了词人借酒浇愁的苦闷。
D.这首词语句浅白有味,雅俗相宜,善用对偶,自然生动,将故乡田园生活描写得很温馨。
16.本词蕴含的情感很丰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C16.①“甘鲜”“肥美”表现对家乡物产丰饶的喜爱;②“输”“献”表达对乡民辛勤劳作的赞美;③“醉”显示对纯朴乡情和民风的恋念;④“识破”显示内心对得失不计较的豁达;⑤“安如”“稳似”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⑥“一笑”体现对权贵的蔑视。
【解析】15.C.“流露了词人借酒浇愁的苦闷”错误,体现的是诗人安享田园生活,蔑视权贵的情感。
故选:C。
16.“梨栗甘鲜输地客,鲂鳊肥美献溪翁”,家乡出产梨子、栗子等甘鲜的食品,又有渔翁送来各类肥美的鱼。
“甘鲜”“肥美”代指家乡物产,表现作者对家乡物产丰饶的喜爱;“输”“献”表明家乡百姓的劳动换来了这些丰富的物产,表达了对乡民辛勤劳作的赞美;“醉滴小槽红”,酒喝醉了,洒在杯外。
表面是醉于酒,“醉”实则显示的是对纯朴乡情和民风的恋念;“识破了,不用计穷通”,看破名利,不再计较穷通得失,“识破”显示内心对得失不计较的豁达;“下泽车安如驷马,市门卒稳似王公”,我的下泽车像四匹马拉的车一样安稳,隐居乡间无名无利身心安然似王公贵胄。
《望江南》阅读答案及赏析

《望江南》阅读答案及赏析《望江南》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一」望江南·幽州九日①汪元量②官舍悄,坐到月西斜。
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
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
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和泪捻琵琶。
【注】①幽州,元都城所在地,即现在的北京一带。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②汪元量∶原为南宋官延琴师,在 1276 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的初秋,被元兵俘虏,遣送到幽州。
阅读题目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开头三句写重阳节词人心绪如麻,夜不能寐,沉思默想一直到月沉西山,长夜中响起的角声也似在诉说悲伤。
B.上片写景运用视听结合和拟人的手法,衬托了深夜的寂静,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也暗示出词人身在官舍的心境。
C.下片"绮席"两句写词人讽刺以前在南宋拥金枕玉的"美人",忘了亡国之痛,陪着征服者饮酒赏花,醉生梦死。
D.末句"和泪捻琵琶"动作描写真切,把感情外化为有形,呼应上片"悲""愁",委婉地表达出内心的悲痛和无奈。
15.词人为什么会"肠断裂"?请简要分析。
(6 分)参考答案14.C15.①故国不再、亡国被俘的屈辱。
面对被囚禁的境况,怀想旧日南宋宫廷的繁华,深感悲痛。
②佳节思亲、夜不能寐的孤独。
重阳节在旅馆思念家人,长夜无眠,搔首长叹。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望江南》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二」望江南金德淑阅读答案赏析,这是南宋女词人金德淑所创作的一首词,也是唯一存留下来的一首词,这首词描写了亡国之哀,堪称“亡宋之挽词”。
原文:望江南・春睡起金德淑春睡起,积雪满燕山。
万里长城横缟带,六街灯火已阑珊。
人立玉楼间。
望江南・春睡起字词解释:①燕山:在大都(今北京)东北面。
②缟带:白绸带,丧服外系的带子。
阑珊:将尽。
③玉楼:楼房的美称。
李煜《望江南》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李煜《望江南》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译文:昨夜的梦里存有多少恨意!梦中的景象,还像以前我还是故国君主时,常在上苑游玩,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
正是百花烂漫的春天,还吹着融融的春风。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
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1)你读出了什么?答: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
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
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答案应包括三个方面:(1)读出了什么?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表达对往昔繁华的眷恋、怀念、思念,;极尽故国的繁华热闹,(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答:(要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反衬或以虚写实。
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3)这是南唐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
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你读出了什么?(3分)答: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
(答出“亡国之恨”或者这样的意思就可以得3分)(4)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对这首词作简要的赏析。
(3分)答: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
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答出“以繁华的梦境反衬当前的处境”或者这样的意思就可以得3分)。
望江南X8226;超然台作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

望江南X8226;超然台作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望江南超然台作阅读原文: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阅读题目:(1)【题目】上片作者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2)【题目】“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妙句。
作者表达的感情与我们引用时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区别?(3)【题目】简析全词上下片的关系?望江南超然台作阅读答案解析:14.【答案】(1)写登超然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烟雨景色(或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
【解析】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
“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
满城风光,尽收眼底。
失分点提醒:本题较容易,学生能通过词作中的意象,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归纳出作者要描绘的景色,即暮春烟雨图。
【答案】(2)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既有无奈,又有乐观。
我们引用它表达的是热爱生命热爱青春的积极乐观。
【解析】理解“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作者表达的情感,必须联系前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
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
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
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
“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现在我们引用这句词,主要是表达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失分点提醒:本题失分在于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不准。
望江南江南岸鉴赏试题及答案

望江南江南岸鉴赏试题及答案
[北宋]王琪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
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
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
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酒家深。
行客莫登临。
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词以“江南岸”起句,所写景物为江岸所见,“半晴阴”是全词的总体背景。
B.“帆去帆来”一句巧妙化用李贺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别离的情感蕴含其中。
C.下片全部实写,先正面议论,用“兴废事”三字点出怀古之意,再转到具体写景。
D.词人即景抒怀,感慨多端,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多愁善感、愤世嫉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E.全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转换自然,用语虽然平易,却含不尽之意,情韵悠然。
10、词的结尾写道“行客莫登临”,词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
9、解析:选CD C项,“全部实写”有误。
前两句议论不是写实,最后一句是虚写,不是实写。
D项,“愤世嫉俗”于文无据,词中词人只是就眼前之景感慨世事之变,谈不上“愤世嫉俗”。
10、答案:因为云树半阴半晴,船来船往,潮涨潮落,太阳西沉,令人感慨时光流逝,人世变迁,心生聚散离合之感。
而远眺山下,见烟雾细雨中渔市、酒家渺茫遥远,又徒添兴废难料、孤独落寞之情。
故言“行客莫登临”。
温庭筠《望江南》赏析

温庭筠《望江南》赏析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倚楼望江盼夫归来而一再失望的妇女形象。
起二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作者抓住人物的动态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睡醒早起,梳头洗脸打扮完毕,就独自倚着望江楼的栏杆向江面望去。
词人抓住妇女的特有动作(梳妆打扮)点明了人物的身份,“罢”字既表明动作的时态,又写出动作的情态,略事打扮非精心装饰,表现了人物那种急切地盼夫归来而又信心不足的心情。
“独”字则点出思妇形单影孤的情景,“倚”字写思妇倚楼而望久久地等待的神态。
次二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斜晖水悠悠。
”是写景,又寓情于中,含义深刻。
眼望着江面上千帆过去,都不是丈夫归舟,时近黄昏。
江面上只剩下斜阳余晖含情脉脉,江水东流悠悠不断。
意境悠远凄情,着力渲染思妇的离愁,把行人去而不返,辜负了闺中人脉脉多情的心情形象地表现出来。
一个“尽”字不仅把天色已晚,江面空无一船,空旷凄凉的意境描绘出来,而且把思妇独倚望江楼时间之长,盼夫归来痴心之深的心情表现出来。
结句“肠断白苹州。
”描写思妇又见到江边的白苹州,回忆起当年在此分手的情景,本来已经望不见归舟已是心灰意懒,又见分手之处,怎能不肝肠寸断、伤心之极呢?末句直写心境,揭出题意,余味隽永。
本词选取富有特征的动作和景物,构成人的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心理描写细致入微,意境深幽,寓意深刻。
王国维认为“唐五代词,有句无篇。
”不免偏激。
但温词中确有不少像“斜晖脉脉水悠悠”这样为人们广为传诵的佳句。
[温庭筠《望江南》赏析]。
温庭筠《望江南》练习题(含答案)

导语:做练习可以有利于同学们温习、巩固课堂知识,掌握更多课内外知识,丰富自身语文知识,下面是温庭筠《望江南》练习题(含答案),敬请同学们过来做一做。
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28.温庭筠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______派”首要词人。
本词中“脉脉”“悠悠”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4分)29.本词结尾一句可以算得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请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肠断”这一情感是如何形成的?(4分)3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钱塘逢康元龙①明•谢肇淛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
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小题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本诗首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你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4分)【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后两句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的情感。
(4分)【参考答案】28.花间。
(2分)“脉脉”、“悠悠”既写点出了时间也写出了夕阳余晖下江水悠远的景象,此外这句还暗示了她的心情,脉脉一词正暗合了她对他的脉脉之情,而水悠悠又象征着他一去不复返之意。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分。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9.“梳洗”在晨,“斜晖”临暮,(2分)她自始至终倚楼远眺,可眼前过尽的千帆都不是所盼之舟,希望、失望乃至绝望,怎不令人柔肠寸断、哀惋悱恻?(2分。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28.试题分析:“脉脉”、“悠悠”用叠词写景,景中有情。
要分析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征,又抒发了什么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9.试题分析:题目已经明确提示了要“联系全词”,全词写主人公实际上有个时间过程,情感也有个酝酿过程。
考点:概括中心意思。
温庭筠《望江南》解析

温庭筠《望江南》解析温庭筠《望江南》解析温庭筠(公元812~870?)名歧,字飞卿,排行十六,和李商隐、段成式共称为“三十六”,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曾经进仕至国子助教,所以后人又称“温助教”。
据说温庭筠其人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
但是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
他年轻时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人歌楼妓馆,不为统治者所喜,被当时士大夫诋为“有才无行”“土行尘杂”。
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代作文。
最终流落而终。
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
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
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
以后蜀赵承祚(zuò)所编《花间集》而得名。
词在晚唐,受社会风气的感染,渐渐背离了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特色,走上了剪翠裁红、调脂弄粉的歧途,专在女人的容貌、服饰和姿态上下功夫。
晚唐词人温庭筠的作品代表着这种创作倾向。
在温庭筠死后半个世纪,五代西蜀的赵承祚收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
此派尊温庭筠为鼻祖,以韦庄成就最高,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
她的视线从“斜晖”和“江水”那里收拢回来,集中在“白蘋洲”。
白蘋洲是她当初与爱人分手的地方,如今江洲依旧,不见所思,能不肠断?这首词不到30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一就时间而言,容纳了很多内容.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愁肠寸断。
景物层出,情感起伏。
二是白描、直叙的手法,融情于景,表达出含蓄、细腻的感情。
“女为悦己者容”,她早起梳妆打扮,是想念爱人今天必定归来,于是登楼凝望。
作者以白描手法直叙她极目远眺所见之景,千帆过尽,不见归舟。
这时的女子,感情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是变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江南》解析及练习题
温庭筠《望江南》(小令)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词人简介:唐代诗人、词人,字飞卿,花间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派的鼻祖。
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秾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的影响。
2.花间词派:晚唐五代词派。
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变成《花间集》。
其内容多为离思别愁、闺情绮怨,但文字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
3.内容理解: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
语言简洁,情意深远,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倚楼等待离人归来,却一再失望的思妇的形象,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
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4.意象的积累
提示:意象即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
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⑴梳洗
⑵独倚楼
⑶李商隐《无题》(其一):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裾。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
⑷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⑸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蝶恋花》〔千古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出自这首词〕
⑹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八声甘州》
⑺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春水。
(下片)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5.真题考你
﹍﹍﹍﹍﹍,﹍﹍﹍﹍﹍﹍﹍﹍﹍﹍。
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望江南》)
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望江南》)(2009深圳市中考题)
过尽千帆皆不是,﹍﹍﹍﹍﹍﹍﹍﹍﹍。
﹍﹍﹍﹍﹍﹍﹍。
(﹍﹍﹍﹍《望江南》)
温庭筠《望江南》中描绘了思妇盼望之切,相思之苦、忧愁之深的词句是:﹍﹍﹍﹍﹍﹍﹍﹍﹍﹍,﹍﹍﹍﹍﹍﹍﹍﹍﹍﹍,﹍﹍﹍﹍﹍﹍﹍﹍。
《望江南》一词的主旨句是:﹍﹍﹍﹍﹍﹍﹍﹍。
温庭筠《望江南》中表现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句子是:“﹍﹍﹍﹍﹍﹍﹍﹍﹍﹍﹍﹍﹍﹍﹍﹍﹍﹍﹍﹍”。
悠悠流水,像绵绵不绝的愁绪,又如一日日逝去的青春年华,涤荡着一段段被大浪淘过的历史。
温庭筠《望江南》一词中就有这样情景交融的句子:“﹍﹍﹍﹍﹍﹍﹍,﹍﹍﹍﹍﹍﹍﹍。
”波渺渺,水依依,以流水之景写出了望穿秋水之情,画面中,仿佛能感受到等待时希望与失望之情交替而至的张力。
温庭筠在《望江南》中以“﹍﹍﹍﹍﹍﹍﹍﹍﹍﹍,﹍﹍﹍﹍﹍﹍﹍﹍﹍﹍,﹍﹍﹍﹍﹍﹍﹍﹍”写出了词中女主人公一次次失望之后内心的痛苦和哀伤;李清照《武陵春》中同样表现了词人愁苦心情的句子是:﹍﹍﹍﹍﹍﹍﹍﹍﹍﹍,﹍﹍﹍﹍﹍﹍﹍﹍﹍﹍。
唐代诗人李商隐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两句,生动地传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温庭筠在《望江南》中也写过与此意境类似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