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调查规范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5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5篇一:岩溶地区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岩溶地区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二)更新时间:2006-7-27 浏览:592次5.4.1.1 调查岩溶地貌的形态特征、规模、组成物质、组合特征及空间分布与过渡关系,划分地貌形态、组合类型(见附录B)。
5.4.1.2 调查地表水文网与分水岭的成因、分布。
演变历史及其和地下水文网的关系;河、湖、洼地枯洪季节的变化和洪水淹没范围;各级剥夷面的分布高程和成因。
5.4.1.3 调查岩溶形态、规模与组合特征,发育层位与地貌、构造部位,选择代表性地段结合遥感图象解译统计其发育密度:对大型洞穴调查其出露位置、成因、形成条件、洞口及内部形态和堆积物特征,测制平、剖面图。
注意调查岩溶发育与岩性、构造、地貌及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关系。
5.4.2 碳酸盐岩调查5.4.2.1 调查碳酸盐岩的岩性成分和岩性组合特征:a.根据碳酸岩盐的矿物成分,确定岩石类型,可概略划分为石灰岩类(包括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类(包括灰质白云岩)、泥质灰岩(白云岩)、硅质灰岩(白云岩)等(见附录A1.1);b. 按填图单位统计划分岩性组合类型,可分为灰岩类,灰岩夹白云岩类,灰岩、白云岩(互层)类,白云岩夹灰岩类,白云岩类,灰岩(白云岩)夹泥质灰岩类,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互层)类,泥质灰岩夹灰岩(白云岩)类,泥质灰岩类等(见附录A1.2);c.调查碳酸盐岩的工程地质特征,包括岩体强度(见附录D1)和结构特征;特别注意调查描述其中所含的泥质、燧石、磷灰石、炭质、沥青、黄铁矿、石膏等成分的含量、分布与产状及其对岩体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
5.4.2.2 调查描述碳酸盐岩的结构、构造特征(见附录C)。
对于岩层厚度可分为: a.块状:单层厚度在于1.0m;b. 厚层:单层厚度0.5~1.0m;c.中厚层:单层厚度0.1~0.5m;d.薄层:单层厚度小于0.1m。
5.4.2.3 调查碳酸盐岩中的非可溶岩夹层, 注意调查描述粘土层、铝土质或炭质页岩、高岭土、煤层等软弱夹层的岩性、厚度与分布。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097—1994*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Standard for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对1∶2.5万~1∶5万工程地质调查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规定。
内容包括设计书的编写、遥感图象的应用、工程地质测绘、物探、勘探与长期观测、野外测试与室内试验、特殊岩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要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调查要求、资料综合整理。
本规范适用于已进行l∶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1∶5万水文地质普查的地区。
对城市、矿山、工业建设基地、地质灾害多发区进行1∶2.5万~l∶5万工程地质调查时使用。
2 引用标准ZBD14001—89(DZ/T0095—94) 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万~1∶100万) ZBD14002—89(DZ/T0096—9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l∶20万)3 总则3.1 1∶2.5万~l∶5万工程地质调查是一项区域性、综合性、基础性的地质工作。
其主要目的是:3.1.1 为城市总体规划、土地综合利用、工农业布局、环境保护和整治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3.1.2 为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和可行性论证提供区域性工程地质资料。
3.1.3 为深入开展各类工程建设更大比例尺工程地质勘察和专门性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性地质依据。
3.2 1∶2.5万~l∶5万工程地质调查的基本任务是:3.2.1 查明地貌特征,研究地貌形态类型、成因类型及其形成时代,评价地貌对工程建设的影。
* 原专业标准ZBD14003-89改为行业标准DZ/T0097-19943.2.2 查明各类岩、土体的岩性特征、成因类型和地质时代,进行工程地质分类,评价其工程地质特征。
3.2.3 查明褶皱、断裂(裂隙和断层)等地质构造特征和时代,评价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勘察规范GB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勘察规范GB引言本规范旨在规范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勘察的要求和程序,以确保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根据国家标准GB/T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以及实际工程经验,制定本规范以提供指导和参考。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岩土工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隧道、地铁、高速公路、水库、大坝等。
地质灾害勘察应在项目规划、设计和施工前进行,以识别潜在风险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勘察内容1. 对工程区域的地形地貌进行调查,包括地势、坡度、土壤类型等。
2. 对地下水情况进行调查,包括水位、水质、水流方向等。
3. 对地质构造进行调查,包括断裂、褶皱、岩层倾角等。
4. 对地震烈度和地质灾害历史进行研究,评估可能的地震和地质灾害风险。
5. 对局部地质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如岩溶、滑坡、泥石流等。
勘察方法1. 采用现场勘察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勘察结果准确可靠。
2. 现场勘察应包括地质、水文、地球物理等方面的观测和测量。
3. 实验室分析应进行取样和试验,包括土壤和岩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方面的测试。
评价与报告1. 对勘察数据进行评价和分析,判断地质灾害的风险等级。
2. 编制地质灾害勘察报告,包括勘察结果、评估分析、预防和控制建议等内容。
施工措施根据地质灾害勘察报告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和工程处理,确保工程的安全实施。
结论本规范提供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勘察的基本要求和程序,对于预防和控制工程施工中的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程中,应严格按照本规范进行勘察和报告,以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基本要求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基本要求1、岩石出露或地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对地质条件简单的场地,可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测绘。
2、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宜在可行性研究或初步勘察阶段进行。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搜集资料时,宜包括航空相片、卫星相片的解译结果。
在详细勘察阶段可对某些专门地质问题作补充调查。
3、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的范围,应包括场地及其附近地段。
测绘的比例尺和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测绘的比例尺,可行性研究勘察可选用1:5000—1:50000;初步勘察可选用1;2000~1:10000;详细勘察可选用1:500~1:2000;条件复杂时,比例尺可适当放大;2)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地质单元体(滑坡、断层、软弱夹层、洞穴等),可采用扩大比例尺表示;3)地质界线和地质观测点的测绘精度,在图上不应低于3mm。
4、地质观测点的布置、密度和定位应满足下列要求:1)在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标准层位和每个地质单元体应有地质观测点;2)地质观测点的密度应根据场地的地貌、地质条件、成图比例尺和工程要求等确定,并应具代表性;3)地质观测点应充分利用天然和已有的人工露头,当露头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定数量的探坑或探槽;4)地质观测点的定位应根据精度要求选用适当方法;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软弱夹层、地下水露头和不良地质作用等特殊地质观测点,宜用仪器定位。
5、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1)查明地形、地貌特征及其与地层、构造、不良地质作用的关系,划分地貌单元;2)岩土的年代、成因、性质、厚度和分布;对岩层应鉴定其风化程度,对土层应区分新近沉积土、各种特殊性土;3)查明岩体结构类型,各类结构面(尤其是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和性质,岩、土接触面和软弱夹层的特性等,新构造活动的形迹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4)查明地下水的类型、补给来源、排泄条件,井泉位置,含水层的岩性特征、埋藏深度、水位变化、污染情况及其与地表水体的关系;5)搜集气象、水文、植被、土的标准冻结深度等资料;调查最高洪水位及其发生时间、淹没范围;6)查明岩溶、土洞、滑坡、崩塌、泥石流、冲沟、地面沉降、断裂、地震震害、地裂缝、岸边冲刷等不良地质作用的形成、分布、形态、规模、发育程度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7)调查人类活动对场地稳定性的影n向,包括人工洞穴、地下采空、大挖大填、抽水排水和水库诱发地震等;8)建筑物的变形和工程经验。
桥梁工程中的地质勘察规范要求

桥梁工程中的地质勘察规范要求地质勘察是桥梁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对工程建设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确保桥梁的安全稳定,地质勘察需要依据一系列规范要求进行实施。
本文将就桥梁工程中常见的地质勘察规范要求进行探讨。
一、调查范围与要求地质调查的范围要求根据桥梁工程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地质调查应包括桥梁的主体部分及其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地质状况。
在进行地质调查时,应详细记录地层、岩性、断裂、节理、地壳运动等相关情况,并制作详细的地质调查报告。
二、地层勘探与分析在地质调查中,必须对地层进行全面的勘探与分析。
地层勘探方法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可以选择钻孔、取样、岩芯分析、地震勘探等手段。
勘探数据的分析对于评估地下水位、土层的稳定性以及地震状况等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基于地层分析结果,可以制定合理的基础设计方案,确保桥梁的安全性。
三、地质灾害识别与评估地质灾害对桥梁的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地质调查中,必须对潜在的地质灾害进行识别与评估。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质滑坡、地面沉降、地下水渗流等。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准确评估,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并进行工程设计的优化。
四、地质勘察报告的要求地质勘察报告是地质调查的总结与归纳,也是后续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依据。
地质勘察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1. 工程地质概况:对桥梁的地质情况进行总体描述,包括地层分布、地下水位、地质灾害等。
2. 孔洞数据表:记录钻孔的位置、深度、地层情况等数据,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3. 地震动参数:根据地震勘探数据,提供桥梁工程所在地的地震动参数,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4. 基础设计建议:依据地质调查结果,给出桥梁基础设计的建议,确保桥梁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5. 地质灾害防治建议:结合地质灾害评估结果,提供相应的防治建议,确保桥梁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充分遵守地质勘察规范要求,对于桥梁工程的安全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全面、准确的地质调查,才能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为后续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50000)1.适用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1∶50000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基本要求、调查内容、设计编写、遥感解译、工程地质测绘、物探、钻探与山地工程、原位测试、室内试验、成果编制、审查验收等方面的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1∶50000工程地质调查,其它比例尺的工程地质调查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50218-20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585–2010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T50123-19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199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DZ/T0148-94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 0216-2014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DD2006-05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工程地质条件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的地质要素的综合,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等要素。
3.2岩性综合体Lithology Complex在特定的大地构造及古地理条件下,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联系的岩性类型组合。
3.3岩性类型Lithology Type由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相对均一的岩石所构成的岩石种类。
3.4土体工程地质层(组)Engineering Geology Layer of Soil Mass在同一地质时代、相同的成因条件下形成的一套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均一、工程特性指标相近的松散土层。
3.5工程地质问题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s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包括活动断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特殊性土问题等。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是为了充分了解工程地质条件、确保工程安全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从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旨在为工程师们开展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目的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岩溶地区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地下水位等情况,评估地质灾害风险,确定地质勘察范围,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工程的安全和长期稳定运行。
二、内容1.岩溶地质特征调查:包括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程度、地貌特征等方面的调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全面认识岩溶地质情况。
2.水文地质调查:包括地下水位和水文循环的调查,分析水文地质特征对工程的影响和风险。
3.地下水位监测:通过建立地下水位监测点,实施定期观测,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数据依据。
4.地球物理勘探: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如地震波地质勘探、电法勘探等,获取地质剖面和构造信息,为工程设计提供地质模型。
5.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对岩溶地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如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确定工程安全边界和应对措施。
三、方法1.现场调查:工程地质调查必须亲临现场,认真观察、勘察,获取真实、准确的地质情况。
2.取样分析:根据调查需求,在关键地点进行取样,进行岩石、土壤等样品的化验和分析,提供地质参数。
3.地图资料研究:综合利用地形图、航片、遥感图像等地图资料,了解区域地质特征和发育情况。
4.测量测绘:借助测绘仪器,对地表形态、地下水位等进行精确测量,绘制详细的测图和地质剖面。
四、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工程地质调查涉及到野外作业和复杂地质环境,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防护,做好人员防范和应急预案。
2.专业团队:工程地质调查需要具备岩土工程、地质勘查等专业知识,建议组建具备相应背景的专业团队进行调查。
3.全面考虑: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地下水位等因素,确保调查结果全面客观。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是指对公路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条件进行调查和研究的科学活动,其规范性要求在于能够获取准确、全面、可靠的地质资料,为公路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对于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规范进行了详细介绍。
一、地质勘察范围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应包括下述范围的内容:1. 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岩石力学性质、断层、滑坡、地下水位和水文地质条件等。
2. 地貌:包括地表地形、河流、湖泊、沉积物和植被等。
3. 地质灾害:包括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震和地下水涌出等地质灾害。
4. 地下水:包括地下水位、水质、补给量和流动情况等。
二、地质勘察方法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包括:1. 文献调查:查阅有关地质资料和地质灾害的历史记录,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地质背景和问题。
2. 实地勘察:包括地质剖面、钻孔、地球物理勘察等,要求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深入的调查。
3. 室内实验: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岩土力学试验、水文试验等室内实验,获取地质信息和参数。
4.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对地质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三、地质报告编写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应编写详细的地质报告,包括下述内容:1. 勘察范围:对勘察的地理范围进行说明,包括地貌、水系、地下水等情况。
2. 勘察方法:对使用的各种勘察方法进行说明,包括文献调查、实地勘察、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等。
3. 地质资料:对勘察获得的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包括地质剖面、钻孔数据、实验结果等。
4. 辅助资料:对地质和地质灾害的历史记录、气象数据等进行整理和分析。
5. 地质评价:对公路工程建设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包括地质灾害、地下水位变化和地质背景。
6. 建议措施:针对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包括加固措施和灾害防治措施等。
7. 结论:对地质勘察结果进行总结,给出关于公路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的评述。
四、质量控制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包括:1. 严格执行勘察范围和方法的要求,对公路工程建设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是指在工程建设前对相关工程地质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以了解地质条件、地下水条件和灾害隐患等,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下面是工程地质调查规范的内容:
一、调查目的和任务
1.1调查目的
明确调查的目标和意义,确定工程建设中需要了解和考虑的基础地质条件以及需要采取的对策措施。
1.2调查任务
确定调查的内容和范围,包括地质地貌、岩土勘探、地下水、地质灾害等。
二、调查区域范围和方法
2.1调查区域范围
确定所要调查的地理位置范围,包括工程建设区域和周边区域。
2.2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区域的不同地质特点和尺度,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包括现场勘察、室内实验、遥感技术等。
三、地质地貌调查
3.1地质构造调查
详细了解调查区域的构造背景和构造特征,包括断裂、褶皱、斜坡等。
确定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3.2地质地貌特征调查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了解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地势高差、地表覆盖物、植被覆盖等。
四、岩土勘探
4.1钻探勘探
通过钻探工作,获取地下岩土的物理和工程性质,包括岩土层位、岩土组成、孔隙水含量等。
4.2取样检测
将钻探获取的岩土样品进行室内实验,测试土壤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包括密度、含水量、抗剪强度等。
五、地下水调查
5.1水文地质调查
了解调查区域的地下水分布和流动特征,包括地下水位、水质、水文地质特征等。
5.2隐蔽水源调查
调查隐蔽水源,包括热水、矿泉水、天然气水合物等。
评估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六、地质灾害调查
6.1地质灾害概况
了解调查区域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情况,包括滑坡、崩塌、地面沉降等。
6.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根据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评估其对工程建设的危险性。
七、调查报告
7.1调查数据汇总
将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包括现场记录、实验数据、遥感影像等。
7.2综合评价
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提出工程建设中需要关注和应对的地质问题和风险。
7.3调查报告撰写
根据调查结果和评价结论,撰写完整的调查报告,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和建议等。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减少工程风险和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运营。
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