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鲤鱼构建过程
转基因动物

1、转基因超级鼠:向生物体的基因组转移(或植入)外源基因的过程,叫转基因。
一般都认为,成功的转基因工作是从1981年开始的。
1982年,英国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两个美国实验小组共同研制出转基因超级鼠。
2、转基因鲤鱼: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转基因工程组的科学家们,在朱作言院士的领导下,将草鱼的生长激素基因注入鲤鱼的受精卵,培育出一种带有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鲤鱼F1代和另一种具有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三倍体鲤鱼“吉鲤”。
3、转基因山羊:中国首例转基因山羊“连连”、“田田”和“云云”于2000年12月25日精彩亮相,为外人所知。
它们的身上都转有人的od-抗胰蛋白酶基因。
它们产出的羊奶可以提取出al-抗胰蛋白酶。
4、转基因奶牛:它是一种转基因动物,是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对奶牛胚胎进行基因改造,从而达到预期效果的奶牛品种。
转基因鱼

转基因鱼是生物技术的成果。
生物技术是一项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系和工程原理生产生物制品和创造新物种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又称生物工程。
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四个领域。
我国成功的鱼类基因转移鱼类是人类食物消费中比普通家畜更为偏好的重要蛋白质来源发展和完善鱼类基因转移技术,将有用的鱼类基因,如生长激素、干扰素、抗寒性、抗病性及抗盐性等基因导入鱼卵可改良鱼类性状,为培育高产、优质及抗逆的养殖鱼类新品系提供新途径。
转基因鱼研究虽稍晚于哺乳类但由于鱼类基因工程育种本身所具有的潜在经济价值和作为转基因研究所具有的有利条件而取得重大进展,转基因鱼是目前国内外获得最成功的转基因动物之一8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上掀起了鱼类基因转移研究的高潮,20多个实验室以不同的鱼为对象,相继投入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不同的进展。
转基因鱼首先产生于中国,之后英国、法国、加拿大、爱尔兰、德国、美国也先后进行了转基因鱼的研究,转基因鱼研究已成为鱼类品种改良的前沿生物技术。
转基因鱼的构建及检测利用鱼类受精卵系统做基因转移比哺乳类动物的相应系统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鱼类怀卵量多,易获得大量基因转移受体;在室温下干净的水中即可完成胚胎体外发育,操作方便,易于培养、管理和观察;鱼类发育至幼鱼的时间短,可以用改变环境温度控制其发育速度,是研究发育过程中基因调控与表达等生物学问题的理想材料。
另外鱼类是脊椎动物系统发育较原始的类群,不同种属,甚至在不同科之间,容易亲和协调,因此鱼类在接受外源基因和外源基因表达方面较高等的种类更有利转基因鱼的构建及检测转基因鱼研究首先是构建外源基因。
转基因鱼研究早期使用mMT、SV40和RSV等表达效率低而且存在安全性顾虑的外源基因启动子,及人、牛、羊和鼠的生长激素(GH)基因构建目的基因,之后克隆了鱼类自身的高效启动子和鱼类生长激素、抗冻蛋白基因(AFP)、珠蛋白(Globin)基因,并进行了全鱼基因的转基因鱼研究。
转基因遗传体系建立的步骤

转基因遗传体系建立的步骤第一步植物取材1.实验准备:培养基:MS+6-BA1.0+IAA0.5+3%Su+0.6%Ag (PH调至6.0) 培养皿(每皿含滤纸4张)2.实验步骤:取出半夏,用解剖刀、镊子等处理,得到叶柄、叶片及块茎。
将它们分开培养。
注意:叶柄长度约为1~1.5cm,块茎切片厚约1mm,叶片四周切出切口。
第二步摇菌1.实验准备:YEB液体培养基(500ml)配置每升培养基,应在9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蛋白胨5g酵母抽提物1g牛肉浸膏5gMgS O4.7H2O 0.493g 调PH至7.0左右,去离子水补至1000ml 后分装,高压灭菌卡那霉素(Km)储藏浓度50mg/ml 培养基浓度50ug/ml 利福平(Rif)储藏浓度50mg/ml 培养基浓度50ug/ml 2.试验步骤:1)向YEB液体培养基中加入Rif和Km,使其在培养基中的浓度为50ug/ml,摇匀后分装至小三角瓶中,约25ml//瓶。
2)取出已处于对数期的农杆菌,吸取1ml菌液加入YEB内,然后放在160r的摇床上,设定时间为99h3)培养36h后,菌体处于生长对数期,取1ml做为保留的菌种。
第三步36h后侵染1.实验准备:50ml离心管、1.5ml离心管、无纸培养皿、培养皿(一个皿中含很多滤纸)、无菌水、MS固体培养基、甘油(须灭菌)MS液体培养基:MS+6-BA1.0+IAA0.5+3%Su PH调至6.0乙酰丁香酮(配方:先用DMSO溶解,再加等体积的无菌水,过滤除菌,配成10mg/ml。
DMSO:二甲基亚砜)2.实验步骤:1)保留菌种将细菌过夜培养物在无菌条件下分装于1.5ml灭菌离心管中,每管700ul,然后加入300ul 50%的无菌甘油,颠倒混匀,写好日期和菌种名,液氮速冻后-70℃长期保存。
2)离心将摇至对数期的菌液倒入50ml的离心管内,于5000r/min离心6~8min。
同时倒平板(含Km、Rif各50ug/ml,乙酰丁香酮80ug/ml)3)悬浮将离心管内的上清液去掉,加入MS液至50ml 悬浮,吸取10ml至空离心管中,稀释5倍,测其吸光值,一般OD 值达到0.5时为宜。
鲤鱼综述

三、鲤鱼育种进展
雌核发育技术已在生产上应用, 在建鲤的选育过程中, 就成功地使用了鲤鱼雌核发育系。方正银鲫与兴国 红鲤杂交产生的异育银鲫也为雌核发育系 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可迅速建立纯系。雌核发育技术 与人工性别控制相结合可快速建立鱼类纯系。人工 诱导鲤鱼雄核发育成功的报道很少
三、鲤鱼育种进展
一、鲤鱼育种现状
自1984年以来,世界上鲤的养殖产量呈增加趋势(下图1-1),其中2003年达 到最大值约为300万公吨,2007年世界各国鲤鱼养殖产量从0到223万公吨 不等。
一、鲤鱼育种现状
在鲤养殖的主要国家中,中国产量最高,为2228585公吨,占世界鲤鱼养殖总产量 的77.57%(FAO Fishstat plus )。自1984年以来,我国鲤养殖总产量呈增加趋势(图 1-2)。2006年,我国鲤养殖总产量约为259万公吨(2007年渔业年鉴)。在我国养殖 鱼类品种的产量中,鲤位居第三,其为我国水产养殖总产量贡献了 7.21%,占淡水 养殖总产量的 12.06%。
4、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细胞工程技术逐渐在育种 方面有很多应用。 细胞核移植、细胞融合、细胞培养等技术结合的成 功的例子就有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用青灰色鲤、 红鲤和荷包红鲤为材料
三、鲤鱼育种进展
5、最后的重要育种方法就是基因工程育种。
用诱变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育种材料的遗传变异性,也 即是基因的遗传变异性。辐射育种就是利用一些射线, 诱发突变,或精子失活。由此得到突变种和雌核发育种, 都是新品种
一、鲤鱼育种现状
3.种苗生产体系不健全
鲤鱼原良种场建设进展缓慢,目前只建立了黑龙江野 鲤、荷包红鲤、兴国红鲤等3家国家级原种场,建鲤 等优品种尚未建立原良种场,原良种场的发展同鲤鱼 生产现状和品种优势的矛盾日益突出。种质标准和 繁育技术规范制定滞后,影响种苗质量的监督和控制 (朱健,2001)。
转基因鱼

质体介导法和微粒轰击法等。
磷酸钙-DNA共沉淀法:原理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以增 强细胞从培养液中摄取外源DNA的能力。此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 单,缺点是转移效率不高。
反转录病毒介导法:利用反转录病毒为载体,介导基因转 移。这方面的研究不多,主要用于禽类的转基因研究。其优点 是转染效率高,但病毒载体对外源基因的容量小,难以满足研 究的需要,病毒载体还有重组成致病性病毒的可能。
• 1999 年美国的斑蝶事件。转基因的抗虫玉米的花粉撒在了马 利筋杂草上面,而北美斑蝶以这种杂草为食,结果吃了携带 有转植基因的斑蝶幼虫,生长缓慢,也引起了少部分斑蝶幼
虫的死亡。斑蝶是北美一种珍稀濒危动物,所以在当时在全
世界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转基因的历史
Gordon(1980)将纯化的DNA(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导入小鼠 胚胎获得转基因动物,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里程碑;
获得三倍体,就要在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
以前进行诱导处理。
温度诱导三倍体
必须严格控制处理的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 如美洲红点鲑,卵受精后15min用28℃高水 温热休克处理10min,诱导出100%的三倍 体,孵化率为42%。对蛙胡子鲶而言,在 25±1℃下卵受精5min后,放人5℃海水冷 休克处理1h,然后放入充气海水中培育, 结果获得100%的三倍体仔鱼,如果处理时 间在1.5h以上,则造成100%的死亡率。
pCAsGnRHpc-antisense反义RNA表达载体
Eco RI (6520)
grass carp GH 3'UTR
NcoI (5733)
Aat II
antisense sGnRH partial cDNA
Cla I (5420) Nco I (5405)
鲤鱼繁殖育种进展

鲤鱼繁殖育种进展摘要我国鲤鱼遗传资源丰富,鲤鱼育种繁殖的历史悠久,重视鲤鱼的开发利用和遗传改良。
常用的鲤鱼遗传改良技术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引种驯化等,近些年来,细胞核移植、细胞融合、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发展很快。
下面就是介绍有关鲤鱼育种研究进展和研究历史,留给后人借鉴。
但是,鲤鱼育种中还存在着很多我们无法了解到的方面,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科学研究。
通过遗传改良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鲤鱼繁殖育种遗传水产业的发展和水产品产量的增长与农业一样。
回顾我国水产业发展历史,唐代以前养鲤为主,唐以后由于“四大家鱼”的养殖使我国的池塘养殖发生了质的飞跃,池塘由单养走向充分利用水体自然资源(浮游生物、水草和底栖生物)的立体养殖,单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使我国的水产养殖业至今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但是我们的的研究不能停滞不前,我们要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
育种的对象应抓住草鱼、鳞鱼、团头妨、鲤鱼、卿鱼和罗非鱼等经济价值较高、深受群众喜爱的养殖鱼类;育种的目标应瞄准高产品种的培育、肉质改良、性别的人工控制、抗病育种以及抗寒育种等;育种的途径和方法应以基础较好的杂交育种。
我们坚信,鱼类的育种研究一定可以将我们的经济水平带来提高,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善。
[1]一、研究历史70年代末至80年代,我国进入了鱼类育种新阶段,全国组织了40多个鱼类杂交组合,探索了鱼类杂交优势利用和新种质的培育,其中鲤鱼的种内杂交和新品种的选育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一些鲤鱼杂交组合如兴国红鲤与散鳞镜鲤的杂种F1(丰鲤)、荷包红鲤与元江鲤的杂种F1(荷元鲤)、荷包红鲤与湘江野鲤的杂种F1(岳鲤)、散鳞镜鲤与鲤、鲫移核鱼的杂种F1(颖鲤)、荷元鲤F1与散鳞镜鲤的三杂交鲤等,都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一般可增产10%~30%;同时,采用常规育种与雌核发育技术相结合,育成了二个鲤鱼新品种-建鲤和松浦鲤,其增产效果在30%以上。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的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二章 拓展资料:转基因动、植物举例

遭到玉米螟侵害和真 菌感染的普通玉米 (左)与Bt玉米(右)
转基因动、植物举例
转生长激素基因鲑鱼(上)与同年龄的野生鲑鱼(下)
转生长激素基因鲤鱼(左)
转生长激素基因小鼠(上)与同年龄小白的转基因羊
乳汁中分泌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山羊
转基因猴“安迪”
安迪体内含有绿色荧 光蛋白,这是人类第 一次培育成功转基因 灵长类动物,科学家 预测,这一成果将加 快人类对癌症甚至老 年痴呆症等病症的研 究工作。
抗黄矮病转基因小麦长势明显好于对照
转基因稻米三亚试验田
研究转基因水稻的试验室
退 出
转基因小鸡(绿色荧光基因)
荧光小猪(左)与对照(右)
发红色荧光的转基因斑马鱼
的转 转入 基萤 因火 烟虫 草荧 苗光
酶
转基因抗虫烟草(右)及对照(左)
Bt基因是带有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杀虫蛋白基因, 其杀虫机理如下:由于螟虫的肠内环境是碱性的,与Bt基 因作用后会产生原毒素,从而产生毒杀作用。
转基因鲤鱼构建过程

转基因鲤鱼构建过程转基因鲤鱼构建过程________________转基因技术是在生物体内通过改变基因组而实现某种功能的一种新兴技术。
转基因技术可以用来制造出一种新的“转基因”生物,它可以在外界环境中保持较高的适应性,从而更好地适应我们的生活。
最近,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了一种全新的“转基因”鲤鱼。
一、构建转基因鲤鱼的准备工作1.1 转基因鲤鱼的发源地转基因鲤鱼的发源地是中国南方的江南水域,其中有大量的鲤鱼,是最早出现转基因鲤鱼的地方。
这里的水质清澈,水体深度适中,是转基因鲤鱼最佳生存环境。
1.2 将转基因鲤鱼从实验室带到水族箱将转基因鲤鱼从实验室带到水族箱时,要注意水族箱中的水温、水位、水流、水质、pH值、溶解氧含量要与实验室中的完全一致。
否则,会对转基因鲤鱼的生存造成影响。
1.3 选取合适的转基因鲤鱼材料为了构建出合格的转基因鲤鱼,必须要选取最佳的转基因材料。
一般来说,转基因材料必须是健康的,不能有外伤或者内部病变;其次,转基因材料必须是无性成体,以免引起遗传变异;最后,材料要选取成熟的,以保证胚胎发育过程正常。
二、构建过程2.1 进行遗传修饰在进行遗传修饰之前,必须先对转基因材料进行核心DNA的检测分析,以便了解其内部基因组结构。
在此之后,根据目标性能进行遗传修饰:将外源DNA片段引入宿主DNA中,将有用的遗传物质“引进”宿主DNA序列,从而修改宿主DNA序列;最后,将修改后的DNA引入宿主细胞中,使得宿主细胞能够表达出新的遗传物质。
2.2 进行胚胎发育试验当宿主DNA序列完成遗传修饰后,就可以进行胚胎发育试验了。
试验过程是将修改后的DNA引入到胚胎中,使得胚胎能够表达出新的遗传物质;同时也要对其进行常规的孵化、养护、测试、分离、剪接等一系列复杂过程。
在此过程中,要不断监测试样的生存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2.3 进行性状测试当试样完成胚胎发育后,就可以进行性状测试了。
此时,测试人员要对试样的形态、表情、动作、声音、气味、口味、体重、体形、生理功能、遗传特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基因鲤鱼构建过程
转基因鲤鱼构建过程
一、背景介绍
转基因技术是指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使其具有新的性状或功能。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转基因生物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
转基因鲤鱼作为一种重要的转基因生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二、转基因鲤鱼构建过程
基因选择
转基因鲤鱼的构建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基因。
根据研究目的和应用需求,可以选择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
例如,可以选择具有抗病性、耐盐性、快速生长等特点的基因。
基因克隆
在选择好基因后,需要进行基因的克隆。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DNA提取、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连接酶切割和连接等步骤。
首先,从某个已知的物种中提取出含有目标基因的DNA。
然后,使用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对DNA进行切割,使得目标基因得以释放。
接下来,将目标基因与载体DNA进行连接,形
成重组DNA。
最后,将重组DNA转化到适当的宿主细胞中,使其进行复制和表达。
转基因鲤鱼的构建
转基因鲤鱼的构建主要通过基因转导技术实现。
基本步骤如下:
(1)获得受精卵:首先从健康的鲤鱼中获得受精卵,保证卵
的质量和数量。
(2)基因传递:将已构建好的重组DNA注射到鲤鱼受精卵中。
可以通过微注射或电穿孔等方式将重组DNA转移到受精
卵内。
(3)胚胎培养:将注射过重组DNA的受精卵进行胚胎培养。
在培养液中提供适当的温度、营养物质和氧气,促使受精卵发育成胚胎。
(4)筛选转基因个体:通过PCR等方法对发育成胚胎的个体
进行筛选,筛选出携带目标基因的个体。
(5)培育转基因鲤鱼:将携带目标基因的个体进行培育,保
证其正常生长和繁殖。
鉴定转基因鲤鱼
在转基因鲤鱼构建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鉴定。
主要通过PCR、Southern blotting、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对转基因鲤鱼进行检测。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确定转基因鲤鱼是否成功构建,并对其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
转基因鲤鱼的应用
转基因鲤鱼作为一种重要的转基因生物,在农业、渔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转基因鲤鱼可以用于改善鱼类的抗病性和耐盐性,提高养殖效益;还可以用于研究鱼类的生长发育机制,探索新的育种方法等。
三、转基因鲤鱼的风险和挑战
转基因鲤鱼的构建虽然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转基因鲤鱼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例如对其他鱼类的竞争和基因流动等。
其次,转基因鲤鱼可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例如对人体的过敏反应和致病性等。
因此,在进行转基因鲤鱼研究和应用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指南,确保科学、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
转基因鲤鱼的构建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经过基因选择、基因克隆、基因传递、筛选和鉴定等多个环节。
通过转基
因鲤鱼的构建,可以为农业、渔业等领域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发展机遇。
然而,转基因鲤鱼的研究和应用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和监管。
只有在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转基因鲤鱼的潜力,推动农业和渔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