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基础知识工艺的概要
工艺部工艺流程

工艺部工艺流程
《工艺部工艺流程》
工艺部是一个企业中非常重要的部门,它主要负责产品的工艺设计、工程技术、生产工艺管理等工作。
工艺部的工艺流程是指对产品的加工制造过程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改进的活动,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工艺部需要进行产品的工艺设计和工程技术方案的制定。
在产品设计完成后,工艺部会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文件,明确产品的加工工序、加工设备、加工工艺参数等内容,保证产品加工的顺利进行。
其次,工艺部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中各项工艺参数的稳定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工艺部需要不断地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符合企业的要求。
最后,工艺部需要进行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改进。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工艺流程也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改进。
工艺部需要密切关注市场的动向和产品的技术要求,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对工艺流程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总之,工艺部的工艺流程管理对于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
工艺流程管理,企业才能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玉米淀粉工艺知识

淀粉概述一、淀粉的基本特性及形成1、淀粉的形成淀粉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储藏碳水化合物,它以颗粒形态沉积在植物的种子、块茎、块根和茎髓中,是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主要营养成分。
淀粉是绿色植物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的总方程式如下:日光NCO2+NH2O (C6H10O5)n+NO2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淀粉一般以微粒形式存在于叶绿素之间。
植物生长成熟后,则分别贮存在植物的不同部位:根、茎、种子等。
适宜作为工业生产淀粉的原料原料必须具备淀粉含量高。
易于制造和价格低廉等条件。
一般有:甘薯、马铃薯、木薯、玉米、小麦等。
2、淀粉的化学结构:淀粉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式可以简单地表示为:(C6H10O5)n,其分子结构有两种: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是由多聚葡萄糖分子链状联结组成,为2-1.4糖苷键联结。
一个直链淀粉分子约含200~980个葡萄糖基,其分子量为32000~160000。
支链淀粉分子结构有所不同,除2-1.4键联结外,还有2-1.6侧链联结。
一个支链淀粉分子平均含有600~6000个葡萄糖基,分子量为100000~1000000。
3、淀粉的理化性质:1)物理性质:A、淀粉的外观:淀粉为白色的微小颗粒,不溶于冷水和有机溶剂。
在显微镜下观察,淀粉颗粒是透明的,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
玉米淀粉的粒径一般在5~26微米,1Kg淀粉约有17000亿个颗粒,淀粉的比重为1.61,粘度1.3左右(恩格式相对粘度)。
玉米淀粉的颗粒形状一般有园形和多角形两种。
上部软胚体部分为园形,在胚芽两旁硬胚体部分的颗粒为多角形。
淀粉的颗粒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有一黑色十字,称为“偏光十字”。
B、淀粉的水份含量:淀粉含有大量的水份,但却不潮湿。
在一般情况下,玉米淀粉含水约为12~13%。
淀粉含水份的多少,因空气温度、湿度而定,当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时,淀粉含水份量也随之变化。
淀粉在不同湿度的空气中含有不同的水份,称为平衡水份。
化学工艺学知识点

化学工艺学知识点
化学工艺学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
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工艺学知识点:
1. 反应工艺:研究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条件,包括反应速率、转化率以及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等因素。
2. 催化工艺:研究先进催化剂的开发和应用,以提高化学反应
的效率和选择性。
3. 分离工艺:研究物质在混合物中的分离方法,如蒸馏、萃取、结晶等,用于获取纯净的产品。
4. 反应器设计:研究如何设计反应器,以实现预期的反应条件
和产品质量。
5. 能源利用: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降低化学工艺的
能耗和环境影响。
6. 过程安全:研究如何控制化学工艺中的风险,确保工人和环境的安全。
7. 生产优化:研究如何优化化工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8. 废物处理:研究废物处理技术,以减少工艺中产生的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化学工艺学是现代化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许多工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石油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
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工艺学的原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焊接工艺指导书

焊接工艺指导书焊接工艺指导书是一本详细介绍焊接工艺的手册,为焊接工人和焊接工程师提供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技术指导。
以下是一份简单的焊接工艺指导书的内容大纲:1. 引言- 焊接工艺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焊接工艺的历史发展和演变2. 焊接基础知识- 焊接的定义和分类- 焊接辅助设备和工具的介绍- 焊接材料的选择和特性3. 焊接工艺参数- 焊接电流、电压、速度等参数的调整和控制方法- 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焊接工艺参数的优化方法4. 焊接缺陷和质量控制- 常见的焊接缺陷类型和原因分析- 焊接缺陷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焊接质量检测和评价方法5. 常见焊接工艺- 电弧焊工艺: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焊接脉冲技术等- 焊接工艺:激光焊、电子束焊、摩擦焊等- 特殊焊接工艺:电阻焊、氩弧焊、制氧焊等6. 焊接安全和环保- 焊接作业场所的安全规范和防护措施- 焊接过程中的废气和废渣处理方法- 焊接工艺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性发展问题7. 焊接案例和实践- 实际焊接案例的介绍和分析- 焊接现场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焊接工艺改进和创新的实践经验分享8. 焊接工程管理- 焊接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焊接工艺文件的编制和管理- 焊接工艺的质量监控和改进措施9. 焊接工艺的未来发展趋势- 新材料和新工艺对焊接的影响- 自动化和智能化焊接技术的发展- 焊接工艺在工业4.0时代的应用前景以上是一份简单的焊接工艺指导书的概要,内容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扩充和修改。
焊接工艺指导书的编写应该结合具体行业和应用场景,确保内容实用和可操作性强。
工艺基础知识工艺的概要

工艺基础知识工艺的概要工艺基础知识是指在工艺生产中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认识和理论,对于掌握工艺技术、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工艺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对工艺基础知识进行概要介绍。
一、工艺的定义工艺是指将原始材料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机械加工,转化为成品的过程。
它是一门研究人类生产活动的技术科学,也是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重要领域。
工艺包括了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工艺装备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成本等指标。
二、工艺的分类根据生产对象的不同,工艺可分为金属工艺、陶瓷工艺、纺织工艺等不同类别。
其中,金属工艺是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和制造的过程;陶瓷工艺是指对陶瓷原料进行成型、烧结等处理;纺织工艺是指对纤维材料进行纺织和染整等工序,通过这些工序使原材料转变成成品。
三、工艺的特点1. 工艺是以一定规律性工作的过程,它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且每个环节都相互依赖。
2. 工艺是技术和工程学科的交叉领域,它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自然和数学科学知识。
3. 工艺是一门动态的学科,它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以满足生产的需求。
4. 工艺是与实际生产密切相关的,它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和效益。
5. 工艺的实施需要一定的设备、工具和材料等,它和其他资源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产品制造。
四、工艺的应用领域工艺基础知识在各个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制造业中,工艺可应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铸造、焊接、机械加工等;在食品工业中,工艺用于烹饪、酿造、加工等环节;在石油化工行业,工艺用于提炼、分离、合成等过程。
无论是制造业、食品工业还是化工行业,工艺的优化和改进都可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效益。
总结起来,工艺基础知识是在工艺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着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对工艺的认识和学习,可以提高对生产过程的掌握和把握能力,为工艺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对读者们有所启发,并能够对工艺基础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涂装工艺基础知识

六、密封胶和阻尼片
七、PVC和底涂
八、电泳打磨
九、中涂和面漆
中涂
目的:对底漆表面有良好的填充,增加面漆涂层的饱满度。 要求:中涂漆膜介于电泳漆和面漆之间,要求它具有与二者良好的附着力、耐崩 裂性能、耐候性、面漆遮盖性等功能。 步骤:中涂前擦净,静电吹扫,手补喷涂,自动机喷涂。
色漆
作用:满足用户对不同颜色的需求,耐候、防紫外线。 步骤:手补色漆、自动机喷涂色漆、流平、自动机喷涂清漆、流平、烘干。 手工喷涂: 机器人喷涂:仿形调试
四、前处理—磷化
磷化
定义:金属表面与磷酸二氢盐酸性溶液反应,在清洁的金属表面生成一层稳定的 不溶性多孔半导体磷酸盐薄膜的化学过程。
磷化作用 :
1.为电泳提供清洁的表面,通过脱脂磷化水洗后的工件表面清洁、均匀、无油脂。 2.显著提高涂膜附着力。磷化膜与工件是一个结合牢固的整体结构,磷化膜在工 件上直接生成。另外,磷化膜具有多孔性,能使电泳漆渗透到空隙中,涂料与磷化 膜咬合,这就比涂膜直接覆盖在金属表面要牢固得多。 3.成倍提高防腐蚀的能力。磷化膜是一层非金属膜,抑制了金属表面的电化学腐 蚀。
十四、涂装品质术语
十四、涂装品质术语
十四、涂装品质术语
十四、涂装品质术语
十五、涂装品质术语—电泳缺陷
十六、涂装品质问题产生原因分析—颗粒
十七、免中涂、湿碰湿工艺
谢谢观赏!
2020/11/5
36
教学资料整理
• 仅供参考,
六、密封胶和阻尼片
密封胶
概要:汽车车身由若干块钢板焊接而成,焊缝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缝隙没有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密封,汽车行驶中必然出现漏水、透风和漏尘现象,严重的可能 引起焊缝处钢板的锈蚀,使钢板过早穿孔,加速车辆的报废。 分类:焊缝密封胶、防石击胶、指压胶。
服装缝制工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巧

服装缝制工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巧一、概要欢迎进入《服装缝制工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巧》的世界!这里我们将一起探索缝制服装的奥秘与乐趣,您将了解到缝制的基础知识,掌握实用的操作技巧。
不论您是缝纫新手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这里都有您需要的知识和技巧。
让我们开始吧!服装缝制的基本工具与材料:了解缝制所需的基本工具,如剪刀、针线等,以及材料的种类与特性。
缝制工艺基础知识:学习不同的缝制方法,如平缝、包边缝等,以及它们的用途和操作步骤。
操作技巧大揭秘:掌握缝制过程中的小窍门和技巧,提高缝制效率,让您的作品更加精美。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了解在缝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线头松动、布料起皱等,学会如何应对。
学习缝制工艺,不仅可以为您的生活带来便利,还可以让您在闲暇之余,为自己或家人制作独一无二的服装。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创意与梦想的世界吧!1. 介绍服装缝制工艺的重要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服装不仅为我们遮风挡雨、保暖护体,更是我们展示个性、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
而在这背后,服装缝制工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创新的桥梁。
想象一下一件普通的布料,经过巧妙的裁剪和精细的缝制,变成了一件件美观实用的衣物,这其中所蕴含的就是服装缝制工艺的魔力。
它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实际需求,更在无形中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情趣。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服装缝制工艺的世界,了解其基础知识与操作技巧。
2. 服装缝制工艺的历史背景与发展一谈起服装缝制工艺,这可就是咱们不得不说的故事了。
你知道我们穿的衣服是如何从简单的布料变成时尚和艺术的完美结合的吗?这其中可是蕴含了千百年来的匠心独运呢,接下来我们就聊聊这个充满历史与创新的工艺背后的故事。
在古代人们开始用树叶、兽皮等遮身蔽体时,就开始了缝制工艺的初步探索。
那个时候缝制可能只是简单的用线将布料缝合在一起,随着时代的变迁,缝制工艺逐渐发展,从手工到机械,从简单到复杂,每一步都凝聚着人们的智慧和汗水。
醋酸乙烯生产工艺讲义概要

醋酸乙烯生产工艺讲义概要引言醋酸乙烯是一种广泛用途的有机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医药、塑料和纺织等领域。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醋酸乙烯生产工艺的概要讲义,介绍醋酸乙烯的来源、生产方法和相关工艺流程。
醋酸乙烯的来源醋酸乙烯是通过乙烯的气相氧化反应得到的。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烃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石油和天然气中。
乙烯气体可以通过石油裂解或从天然气中分离得到。
醋酸乙烯的生产方法醋酸乙烯的生产主要是通过乙烯的氧化反应得到。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的生产方法:1.乙烯氧化法:将乙烯和氧气在合适的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气相氧化反应,生成醋酸乙烯。
2.乙烯酸酐水解法:将乙烯酸酐与水反应,水解生成醋酸乙烯和乙酸。
3.乙醇脱水法:将乙醇进行脱水反应,生成醋酸乙烯和水。
以上方法中,乙烯氧化法是最常用的生产方法,它具有高效、低成本的特点,同时产生的副产品相对较少。
醋酸乙烯的工艺流程醋酸乙烯的生产工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原料预处理:对乙烯进行净化和脱水处理,以去除杂质和水分,提高氧化反应的效率。
2.催化剂制备:选取合适的催化剂,并进行制备和活化处理,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3.氧化反应:在适宜的温度和压力下,将净化后的乙烯和氧气与催化剂充分接触,进行气相氧化反应。
4.产品分离:将氧化反应得到的气体混合物进行冷凝和分离,得到纯净的醋酸乙烯产品。
5.副产品处理:对于产生的副产品或废气,根据环保要求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
醋酸乙烯的应用领域醋酸乙烯在化学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塑料工业:醋酸乙烯是制造聚乙烯、聚丙烯、聚醋酸乙烯等塑料的重要原料。
2.纺织工业:醋酸乙烯可以用于制造纤维素醋酸纤维和醋酸纤维素乙酸酯等合成纤维。
3.医药工业:醋酸乙烯是生产多种医药中间体和药物的重要原料。
4.农药工业:醋酸乙烯可用于制造多种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农药。
本文档概述了醋酸乙烯的生产工艺讲义,主要介绍了醋酸乙烯的来源、生产方法和相关工艺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基础知识工艺的概要
工艺是劳动者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增值加工或处理,最终使之成为制成品的方法与过程。
那么你对工艺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工艺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工艺的概要介绍
工艺(Craft)是劳动者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增值加工或处理,最终使之成为制成品的方法与过程。
制定工艺的原则是:技术上的先进和经济上的合理。
由于不同的工厂的设备生产能力、精度以及工人熟练程度等因素都大不相同,所以对于同一种产品而言,不同的工厂制定的工艺可能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工厂在不同的时期做的工艺也可能不同。
可见,就某一产品而言,工艺并不是唯一的,而且没有好坏之分。
这种不确定性和不唯一性,和现代工业的其他元素有较大的不同,反而类似艺术。
所以,有人将工艺解释为“做工的艺术”。
实用艺术的一种,又归于广义的造型艺术。
工艺是工艺美术的简称。
通常指的是在外部形式上经过艺术的处理、带有明显审美因素的日常生活用品、装饰品这一类实用艺术。
它以“工艺”和“美术”的存在为前提。
工艺是指将材料或半成品经过艺术加工制作为成品的工作、方法、技艺等;美术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使人通过视觉来观赏的艺术;工艺美术则是指用美术造型设计与色彩装饰的方法和技巧来制作各种物品的艺术。
工艺起源于人类开始制作工具的时代,是人类起源的直接佐证。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工艺学会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工艺大多为劳动人民直接创造,是人民群众艺术创作的基本形式之一。
作为艺术的一种,它是从手工业生产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门后才形成的,高尔基在《论文学》中说过:“艺术的创始人是陶工、铁匠、金匠、男女织工、油漆匠、男女裁缝,一般地说,是手工艺匠,这些人的精巧作品使我们赏心悦目,它们摆满了博物馆。
”可见,工艺是
对手工产品进行造型和装饰的美化技艺活动,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与物质生产直接联系着的工艺文化。
二、工艺的相关定义
工艺是绘画、雕塑和书法等艺术之母。
工艺的范围广泛,品种繁多,通常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种是将它分为日用工艺和陈设工艺两大类:前者指经过装饰加工的生活日用品,如花布、茶具、餐具、灯具、绣花织品、编织物、家具等;后者则专指供观赏用的陈列品,如象牙雕刻、绢花、麦秆贴、金银首饰、装饰壁等。
另一种是从制作特点和艺术形态的角度,将工艺分为传统工艺、现代工艺、装潢美术、民间工艺四大类。
工艺的制作,常因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技术水平、民族习尚和审美观念的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三、工艺文件
工艺文件是主要是把如何在过程中实现成最终的产品的操作文件。
应用于生产的叫生产工艺文件,有的称为标准作业流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也有称为作业指导书(Work Instruction),台湾和日本人喜欢把前者叫工艺文件,而欧美人喜欢把后者当成是我们说起的工艺文件,两者只是习惯叫法上的差别,其实所展现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差别。
一整套工艺文件应当包括:
工艺目录、工艺文件变更记录表、工艺流程图、工位/工序工艺卡片。
工艺目录,指整文件的目录;重要的是需要标明当前各文件的有效版本,这个很重要。
变更记录,通常是在文件内容变更后,进行走变更流程的记录,这些主要内容有:变更的内容页名称、变更的依据文件(通常为ECO)编号、变更前和变更后的版本。
流程图(就像做菜一样,要先买菜,洗菜,切菜,炒菜,最后才是吃菜,也就是指事特定的内在逻辑先后顺序关系,建立在事物的物理模型基础之上)当然必要时提供这些流程中的操作者及对操作的素质要求,需要几个人力,每一个工序要花多少时间,操作要点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用什么特殊工具,都是按流程图为基础来展开的。
工位/工序的工艺卡片,就
是具体到每一个环节,通常为操作者使用,同时要写明本工位(或工序)名称,前工位(或工序)名称,后工位(或工序)名称,用什么材料,用什么工具,操作中要注意哪些事项,执行要达到什么标准,更多的主要内容是操作步骤顺序和方法。
工艺文件编写
材料清单(B.O.M.,Bill Of Materials)是工艺文件编写的重要输入之一。
没有BOM万事难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BOM就不知道用什么材料来做(当然新工艺技术开发过程中有一项,就是如何选材料,这属于工艺开发);如果没有BOM,材料如何管理?材料的供应商清单如何列表?材料的成本如何算?材料的最长交货周期怎么确定?等等很多工作都基于BOM而来。
产品的总体结构相关的设计输出的图纸、相关技术参数、相关的质量验收标准也都是工艺文件编写的重要输入信息;如果是用以编写生产工艺文件的话,在设计阶段输出的总装工艺说明、总装工艺要点、部件安装标准等也都成为生产工艺文件编写的输入信息。
如果在输入信息相对较为完善的情况下,编写生产工艺文件,就是首先按流程图的要求,对整个过程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流程勾画,流程图要细分到什么样的标准?这也是人们常以界定的事,但通常都是以确定成一个工位(或工序)的工作量而定。
对于流水生产线的工位(或工序)通常配合还要做一个生产线的布线(Layout)文件,用以平衡生产线的工作量,如果不是流水生产线,一般以一个工位操作的材料不要超过6种(个人经验),如果超过,工作量或者操作的复杂程序就提高了,那么工艺的合理性就会降低。
工位的工艺卡片,就是按流程中的工位进行一对一地编写,一个工位一般是一张工艺卡(必要时配上图片说明,或附件),每张卡片上的产品型号、产品版本、文件编号、工位名称和前后工位的名称都要与流程图相对应,但是每张工艺卡片的版本是可以互不相同的,因为每张工艺卡可都存在内容变更的可能(主要是操作方法),也有可能是相关联的几张卡片都有变更。
如果要使工艺文件真正行之有效,是需要经过初稿---验证---优化---最终定型,所以也是有专人编写,专人审核,专人批准,当然在编
写审批的过程中难免少不了一些要为改进提供参考的问题记录及解决办法建议的表单产生。
如果编写在设计阶段为编写生产工艺输出的工艺性文件,可以简单一些,或不按产品(或整机系统)的安装顺序来编写,可以是按各自学科的内容来编写,按功能模块来编写,因为绝大多数的设计人员对于生产过程的逻辑合理性的考究水平是比较底下的。
也正因为如此有很多公司在建立开发团队时,就安排一个生产工艺人员,在团队中指导设计人员输出的工艺性指导文件对生产逻辑过程的合理性,也有更直接就让生产工艺人员直接就在设计完成输出生产工艺文件而省略了设计输出工艺这一块(个人认为:这种工作方法推行难度大,工艺文件的工作量大,而又要在较短时间内,从无到有地写出来,合理性肯定大大降低,就成了为写文件而写文件,实质性的作用大打折扣)。
总之工艺文件的编写技术,是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经验积累的。
其它文件
过程失效模式与分析(FMEA,研发的为DFMEA,生产制造的PFMEA);控制计划(Control Plan),生产布局(Layout),操作人员工艺培训记录表,生产首件确认记录表,工艺更新改进临时记录,生产质量不良记录与分析,原材料检验记录表。
(如果在汽车制造行业,相关的文件还会更多)
四、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指某个工业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方案,原料、燃料、动力的用量与来源,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选型与配置,对建筑物、构筑物的要求,外部各项协作条件,生产组织与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它是工业建筑设计的主要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