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各课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每课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每课知识点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八年级上册历史每课的知识点,让大家能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帮助。
第一课“追寻历史”1.历史的定义及其研究方法2.历史记载的形式及其特点3.历史研究的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二课“长城”1.长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长城的建筑和防御体系3.长城的文化和历史价值第三课“秦始皇”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2.秦朝的政治和制度3.秦始皇的法治和文化政策第四课“汉朝的兴起”1.汉朝的建立和发展历程2.汉朝的政治和制度3.汉朝的文化和思想第五课“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的历史形成背景2.丝绸之路的命名和功能3.丝绸之路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第六课“佛教的传入”1.佛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和途径3.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和意义第七课“唐朝的繁荣”1.唐朝的建立和盛世2.唐朝的政治和制度3.唐朝的文化和思想第八课“武则天的强权政治”1.武则天掌权的政治和社会背景2.武则天的政治手段和政策3.武则天在文化领域的贡献和影响第九课“宋朝的政治和文化”1.宋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2.宋朝的文化和思想3.宋朝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第十课“辽金元时期的政治和文化”1.辽金元时期的政治和社会背景2.元朝的政治和制度3.元朝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八年级上册历史每课的知识点有了基本的了解。
历史是重要的人文科学,研究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和历史。
希望广大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加强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文化水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扩大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国闭关锁国,对外关系逐渐紧张。
2.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3.过程:●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
●1842年,英军占领香港岛,逼近南京。
4.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内容: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需经双方协议。
5.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英法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修约遭拒。
2.过程:●1856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广州。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近北京。
3.结果:签订《北京条约》等。
●内容: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等。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
2.过程:●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后期提出《资政新篇》。
3.结果: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3.口号:“自强”与“求富”。
4.主要内容: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兴办新式学堂等。
5.结果:甲午战争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
6.评价: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1.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爆发。
●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等。
●签订《马关条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一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 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绪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P5)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以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3.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全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
第三课收复新疆1.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讨伐阿古柏。
.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1876年左宗棠进军新疆,1881年中国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2.意义:新疆的收复,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八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一、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地位1. 夏朝的建立和王室特征2. 商朝的兴起和王室特征3. 周朝的建立和王室特征二、五季七国之乱的发生原因和特点1. 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农业生产水平2. 五霸之列的齐桓公和晋文公3. 战国时期的国际环境和内部矛盾三、秦统一六国的途径和基本内政1. 秦国的地理优势和军事实力2. 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和郡县制度3. 秦朝的俸禄制和浚渠修路工程四、秦汉之际的思想文化变化1. 秦朝的焚书坑儒政策和统一文字2. 汉朝的恢复儒家思想和推行科举制度3. 秦汉之际的史学方志与经济文化兴盛五、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对外交往的影响1.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路线特点2. 经济商品的互通和文化思想的传播3. 外交关系的建立和相互交流的影响六、东汉社会的基本状况和政治改革1. 刘秀的建立东汉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 王莽的新政和农民起义的发生3. 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和黄巾之乱七、三国鼎立的形成和基本特点1. 三国政权的建立和相互关系2. 曹操与刘备的争夺和孙权的立国3. 三国长达数十年的割据局面和政治格局变化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经济1. 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和统一遗憾2. 封建土地制的确立和农业手工业的重生3. 佛教的传入和官营工业的兴盛九、隋唐盛世的形成和基本特点1. 隋朝的统一和王朝的兴盛2. 唐朝的开元盛世和政治制度的完善3. 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繁荣十、唐朝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1. 唐太宗的政治改革和开元盛世2. 科举制度的推行和军事实力的提升3. 文化艺术的繁荣和社会风气的变迁十一、安史之乱的起因和对唐朝的影响1. 安史之乱的爆发和战争的进程2. 唐朝政治经济的动荡和社会矛盾的加剧3. 整个社会的变局和对唐朝政权的巨大影响十二、唐宋变革的基本内容和特点1. 后唐的建立和五代的动荡2. 唐宋变革的内容和改革的成果3. 匈奴佛科口宋的兴起和农田水利的发展十三、初次开启科举制度和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1. 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制度的进步2. 科举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改善和封建土地制的确立3. 科举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长期影响十四、元朝的建立和对我国的统一1. 蒙古帝国的形成和元世祖的统一2. 成吉思汗的西征和元世祖的统治3. 蒙古铁骑的侵略和元世祖的统治十五、明朝的灭亡和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1. 明朝的兴起和政治格局的变迁2. 明初的政治改革和对外交往的影响3. 明朝的灭亡和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十六、清朝的建立和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1. 清朝的建立和农耕经济的振兴2. 清初的政治改革和对外交往的繁荣3. 清朝的治国理政和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一课到24课的内容总结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一课到24课的内容总结本文为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一课到24课的内容总结:一、第一章:人类文明的起点1.人类文明的起源2.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时期3.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二、第二章:中华儒学的源流1.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2.孔子及其思想3.道家、墨家和法家思想三、第三章:中华文明的多元融合1.中华文明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2.秦汉时期的统一和变革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明交流四、第四章:唐宋的大飞跃1.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2.唐代科技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3.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五、第五章:元明清的政治经济变迁1.元代政治经济文化特点2.明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3.清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六、第六章:中华传统文化的演变1.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2.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3.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七、第七章:近代中华的命运与振兴1.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奠基2.晚清政治改革和群众运动3.辛亥革命和近代中华的出路八、第八章:中华民族抗日战争1.抗日战争的发生和背景2.主要战斗和决策3.抗战胜利和国共关系九、第九章:新中国成立的艰难曲折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2.新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建设3.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启示十、第十章: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改革的背景及其基本路径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和发展3.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和经验十一、第十一章:新时代的兴起和发展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2.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3.建设美丽中国和推进全球合作十二、第十二章: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1.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发展2.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3.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与发展十三、第十三章:封建经济的特点与发展1.封建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2.封建经济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贡献3.封建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对比和启示十四、第十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人文价值1.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特点2.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及其文化价值3.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传承十五、第十五章:现代科技与文化创新1.现代科技的先进性和特点2.文化创新的概念和意义3.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十六、第十六章:现代城市的发展与治理1.城市的本质和发展历程2.现代城市的理念和特点3.城市治理的意义和方法十七、第十七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中心思想的提出和内涵2.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要求和体现3.中心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十八、第十八章:全球治理与全球化1.全球治理的概念和意义2.全球化的内涵和特点3.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和价值十九、第十九章:世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1.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和共同点2.文明交流和互鉴的历史背景和发展3.文明交流与现代世界的和谐共处二十、第二十章:中国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输出1.文化自信的内涵和重要性2.文化输出的目的和策略3.中国文化输出的实践与启示二十一、第二十一章:丝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1.丝路经济带的构想和实践2.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和特点3.丝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和贡献二十二、第二十二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1.中国梦的提出和内涵2.复兴进程的阶段和实践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面临的新挑战和机遇二十三、第二十三章: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1.文化建设的基本原理和意义2.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3.文化建设的新举措和发展趋势二十四、第二十四章:文化兴国战略与文化产业的发展1.文化兴国的重要性和实践2.文化产业的特点和贡献3.文化兴国战略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和互动。
必背的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

必背的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第1课鸦片战争1、背景:<1>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①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
②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③统治机构更加腐败。
④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⑤严重削弱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3>虎门禁烟:1839 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2、战争经过:爱国官员: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
3、结果:签订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 2100 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③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见《地图册》第 3页《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修约交涉”失败。
(3)借口: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
2、经过:(1)1856年秋,英国军舰炮轰广州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2)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成立联军委员会。
(3)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4)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攻陷天津,进而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个通商口岸(汕头、台湾、淡水、九江、汉口、镇江、南京、烟台、营口)·外国军舰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赔偿英法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虎门销烟1、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2、鸦片带来的危害:白银大量外流;摧毁人民身心健康;清政府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减弱;土地荒芜。
3、时间:1839年6月3日-25日;领导人:林则徐。
当时的皇帝是道光帝。
4、措施:暗查暗访;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
地点:广州虎门海滩5意义:虎门销烟震惊世界,它打击了殖民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民族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和决心。
中英《南京条约》1、中英鸦片战争时间(1840.6——1842.8)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3、在虎门之战中壮烈牺牲的清军将领是:关天培。
4、结果: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5、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2、主要侵略者: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3、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焚烧了北京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1、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2、①1858,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②1860,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③1860,中俄《北京条约》——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升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3、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八年级历史上册每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每课知识点历史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长河,是人们认识、探究和反思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
历史学科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学习,涉及到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变化。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八年级历史上册每课的知识要点。
第一课: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知识点:1.封建社会的定义和特征。
2.商人阶层兴起和城市的兴起。
3.《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4.资本主义社会的定义、特征和发展历程。
第二课:中国古代文明知识点:1.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2.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
3.《诗经》和《论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第三课:大秦帝国与丝绸之路知识点:1.大秦帝国的兴衰历程。
2.丝绸之路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3.汉朝与罗马帝国的交往与影响。
第四课:欧洲中世纪知识点:1.中世纪的定义、特征和历程。
2.封建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政治制度。
3.教会在中世纪的作用及其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4.文艺复兴、启蒙思想和科学革命的意义。
第五课:元朝的开创与中国的变革知识点:1.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元朝政治制度和汉人对元朝的反抗。
3.永乐大典的编纂、特点和意义。
4.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第六课:欧洲的殖民扩张和文化交流知识点:1.欧洲殖民扩张的动因和过程。
2.殖民地经济和殖民体系的建立。
3.文化交流和文化冲突的表现和影响。
第七课:明朝的建立与中国的变革知识点:1.明朝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变革。
2.明朝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影响。
3.明朝对文化、教育和科技的重视和推动。
第八课:文化的多元与交融知识点:1.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多元性和交融性。
2.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和意义。
3.《十日谈》、《山海经》等文化作品的特征和影响。
第九课:欧洲启蒙运动与美国独立革命知识点:1.启蒙思想的概念、特征和历史背景。
2.美国独立革命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约翰·洛克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历史各课知识点八年级上册历史共分为六个单元,内容包括:古代中国、世界古代文明、中世纪欧洲、中国古代科技、文艺复兴与大发现、近代中国。
本文将会就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让大家对八年级上册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古代中国
1. 中国古代的历史分期
中国古代历史被分为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
其中先秦时期是指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221年之间的时期,秦汉时期是指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之间,其余时期则是指代不同朝代的历史时期。
2. 生产、生活与社会
中国古代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制度与现代有着较大的不同。
约在公元前5000年前,中国出现了农业的生产方式,并逐渐发展成
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生产。
社会制度上,从商周时期开始,中
国采用了国家治理及中央集权的形式。
二、世界古代文明
1. 大河流域文明
大河流域文明指的是两河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
文明发源于今伊朗一带,黄河流域文明则发源于今中国的黄河流域。
这两个文明发展了几千年,并产生了众多的文化遗产。
2. 希腊罗马文明
希腊罗马文明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直至公元476年西罗
马帝国灭亡,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
此时期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出现了建筑、艺术、哲学等等不同方面的成就。
三、中世纪欧洲
1. 封建社会与城市文化
中世纪欧洲是封建时期文明的黄金时代,封建社会的制度成为了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
与此同时,在城市里也出现了大量的文化现象,文艺复兴也在其中崭露头角。
2. 欧洲大发现和文艺复兴
欧洲大发现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标志着全球化的真正开始。
在这个时期,欧洲国家通过探险和贸易发现了大量新的海外土地,从而扩展了欧洲的政治和经济势力。
而文艺复兴则是欧洲历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时期,它从意大利开始,最终传到了整个欧洲大陆。
四、中国古代科技
1. 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科技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四大发明上,即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农业生产
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经验非常丰富,包括了水利事业、耕作技术、肥料使用以及动植物养殖等方面。
这些知识对于现代农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五、文艺复兴与大发现
1.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文化和艺术方面,它在欧洲历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时期。
文艺复兴的主要特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以及对文化和艺术的追求。
2. 大发现
大发现是欧洲国家探险和贸易的产物,主要标志是同新世界的接触。
欧洲国家从这个时期开始在探险和贸易方面具有了更加强大的实力,在全球化进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六、近代中国
1.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一场战争,其结果导致了中国的削弱和国土的丧失。
鸦片战争被视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分水岭。
2.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中国史上的一个现代化运动,主要针对的是军事、制造业和东北开发三个方面。
尽管这个运动起到了一定的现代化推动作用,但其成果并不显眼。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历史各课知识点的全貌,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