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复习要点
解剖考试知识点总结

解剖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头部解剖1. 头骨头骨是由颅顶骨、枕骨、颞骨、额骨和蝶骨组成。
颅骨还包括颞下颌关节、颞上颌关节、颞下颌韧带以及展突、鼻背、蝶骨刺等部分。
了解头骨的结构和组成对于解剖学的学习非常重要。
2. 面部面部是头部的前部,由眼睛、鼻子、嘴巴等构成。
掌握好面部的肌肉、血管和神经分布对于后期学习面部整形和手术有着重要意义。
3. 颅脑颅脑是头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颅腔、脑组织、神经和血管等。
了解颅脑的解剖结构对于研究脑部疾病和进行脑部手术有着基础性的意义。
4. 鼻咽喉鼻咽喉部分涉及到咽鼓室、软腭、扁桃体、舌骨、舌肌、咽骨和喉部等结构。
了解这些结构对于学习耳鼻喉科相关疾病和手术操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颈部解剖1. 颈部肌肉颈部包括颈前侧、颈后侧、颈后部和颈部浅肌。
对于颈部肌肉的分布和功能有着深入的了解可以指导我们学习颈部手术和解剖定位操作。
2. 甲状腺甲状腺是颈部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分为左右两叶。
甲状腺的生理功能和解剖位置及其周围的血管和神经都是我们研究颈部解剖的重要内容。
3. 颈部血管和神经颈部血管和神经包括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等重要血管,以及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副神经等重要神经。
对于这些血管和神经的解剖位置以及相关的解剖知识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胸部解剖1. 胸骨和肋骨胸骨是胸部的前部,肋骨是胸部的两侧。
掌握胸骨和肋骨的结构、位置和功能对于学习胸部手术和胸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 胸腔胸腔是包裹肺部和心脏的腔室。
了解胸腔的解剖结构对于学习胸腔手术和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3. 胸部血管和神经胸部的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主要有主动脉、肺动脉、颈总动脉等;胸部的神经包括副神经、迷走神经等。
了解这些血管和神经的分布和功能对于学习胸部手术和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腹部解剖1. 腹部肌肉腹部肌肉主要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等。
了解腹部肌肉的分布和功能对于学习腹部手术和腹部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解剖学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解剖学基础知识重点归纳一、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外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研究方法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等。
二、人体组织结构1. 组织的分类: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2. 组织的特点和功能:上皮组织具有覆盖和保护作用;结缔组织提供支持和连接;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运动能力;神经组织传导和调控信息。
三、人体器官系统1. 骨骼系统:骨骼是人体的支架结构,保护内脏器官,参与运动和血液生成。
2. 肌肉系统:肌肉通过收缩和松弛实现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维持。
3. 循环系统:心脏和血管构成循环系统,负责输送血液和营养物质至全身各个部位。
4.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部,负责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5.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道等器官,负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6.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尿路和泌尿器官,负责排泄废物和维持体液平衡。
7. 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等,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子宫、阴道等,负责繁衍后代。
8.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负责传导和处理信息。
9. 内分泌系统:由各个内分泌腺和分泌物组成,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等功能。
四、人体腹部主要器官1. 肝脏:是最大的内脏器官,参与新陈代谢和解毒功能。
2. 胆囊:贮存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3. 胃:负责食物的储存和初步消化。
4. 肾脏:是排泄系统的重要器官,负责排除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5. 胰脏:分泌胰液,参与消化和血糖调节。
6. 脾脏:参与免疫、造血和储备血液功能。
7. 肠道:包括小肠和大肠,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
五、人体神经系统1.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接收和处理外界信息。
2.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负责传递信息和控制肌肉运动。
3.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等结构。
六、人体循环系统1.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循环。
全面的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资料

全面的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资料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研究生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器官之间的关系。
掌握全面的系统解剖学知识对于医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还能为我们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系统梳理全面的解剖学重点知识,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人体组织学人体组织学是解剖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人体的基本组织单元——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 上皮组织:上皮组织是覆盖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表面的组织,它具有保护、分泌、吸收和感觉等功能。
常见的上皮组织类型有简单上皮、复杂上皮、鳞状上皮等。
2. 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存在于全身各处,是人体最广泛的组织类型。
它具有填充、支持、保护和连接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结缔组织包括松散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等。
3. 肌肉组织: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纤维构成,它分为横纹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类。
肌肉组织的收缩能够产生力量和运动,对于保持身体姿势和进行各种活动至关重要。
4. 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它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
神经组织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神经和神经节)两部分。
二、人体器官系统人体的器官系统是由多个器官协同工作形成的,每个器官都有特定的功能和结构。
下面将重点介绍几个常见的器官系统:1.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由骨骼和关节组成,主要起支持和保护身体内部器官的作用,在运动和体位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骨骼系统还参与血液细胞的生成和贮存钙等重要矿物质。
2.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其正常功能对于维持机体稳态至关重要。
3.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它起到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作用。
循环系统支持全身器官的正常功能,并参与调节体温和维持酸碱平衡。
大一上学期末人体解剖学复习要点

大一上学期末人体解剖学复习要点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包含了人体结构、器官组织以及各系统的解剖学知识。
在大一上学期末复习时,有必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一、人体骨骼系统1. 骨骼的分类和命名:了解人体骨骼的分类以及各个骨骼的名称和位置,比如头骨、颅骨、胸骨等。
2. 骨骼的结构:理解骨骼的组成结构,包括骨骼的髓腔、骨膜、骨髓等。
3. 骨骼的生长发育:学习骨骼的生长发育规律,理解骨骼的不同生长期特点。
二、人体肌肉系统1. 肌肉的分类和命名:掌握肌肉的分类以及各个肌肉的名称和分布,比如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等。
2. 肌肉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肌肉的组织结构,学习肌肉的收缩原理和功能特点。
3. 关节和运动系统:了解人体的关节类型和结构,理解韧带、关节囊等结构,以及运动系统的协调原理。
三、人体循环系统1. 心脏结构和功能:学习心脏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血液循环的路径和特点。
2. 血管系统:了解人体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理解血液在体内的流动规律。
3. 淋巴系统:掌握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淋巴液的循环和免疫作用。
四、人体消化系统1. 消化器官:学习口腔、食管、胃、肠等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理解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
2. 消化腺体:了解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等消化腺体的分泌功能和调节原理。
3. 营养吸收:掌握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理解各种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和利用。
五、人体呼吸系统1. 呼吸道和肺部结构:学习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2. 呼吸肌和呼吸过程:掌握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的作用原理,理解呼吸的生理过程和肺活量的计算方法。
3. 气体交换和调节:了解肺泡内气体交换的原理,理解呼吸中枢对呼吸频率和深度的调节机制。
六、人体神经系统1.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学习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原理。
2. 大脑和脊髓:了解大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原理。
人体解剖学复习要点

人体解剖学复习要点1.人体组织与器官的分类:人体可分为四个基本组织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而器官则是由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如心脏、肺、肝脏等。
掌握这些分类可以帮助你理清人体结构的层次和分类。
2.人体的体腔和脏器:人体内部存在有多个体腔,如胸腔、腹腔和盆腔。
这些体腔内存在多个重要的脏器,如心脏、肺、胃、肝脏等。
了解体腔和脏器的位置和相互关系,有助于理解人体内部结构的布局和功能。
3.人体骨骼系统:骨骼是人体最基本的结构支持系统。
人体骨骼系统包括骨头、关节和韧带。
了解骨骼系统的构成、骨骼的分类和骨骼的功能,可以帮助你理解人体的运动和保护内脏的作用。
4.人体肌肉系统:肌肉是人体的运动器官,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了解肌肉的分类、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你理解肌肉对于人体运动和姿势调节的作用。
5.人体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分类和血液的组成,可以帮助你理解血液的循环过程和心脏的泵血作用。
6.人体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气管和肺组成。
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呼吸的过程和肺的功能,可以帮助你理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7.人体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和肝胆系统。
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你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8.人体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脏、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你理解体液的排泄过程和维持体内水平衡的作用。
9.人体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
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你理解神经传递的机制和人体的感觉和运动调节过程。
10.人体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多个内分泌腺和激素组成。
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你理解激素的合成、释放和作用过程。
在复习人体解剖学时,可以通过观察实物模型、解剖图和解剖视频来帮助理解人体结构和组织的关系。
同时,也要结合临床案例和实际应用来理解人体解剖学在临床诊疗中的意义。
解剖学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一)概述骨:支持体重,保护内脏,赋予人体基本形态,运动杠杆,参与钙磷代谢运动系统关节:运动的枢纽骨骼肌:运动的动力器官(二)骨和骨连结1. 骨的分类2. 骨的构造骨密质:分布于骨表面和长骨干(1)骨质骨松质:分布于骨内部和长骨骺骨外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2)骨膜骨内膜:对骨有营养、再生和修复作用红骨髓:有造血功能(3)骨髓黄骨髓:6岁前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为脂肪所替代,即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3.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4、纤维连结:缝、韧带直接连结软骨连结:椎间盘、骺软骨骨连结骨性结合:骶骨、髋骨间接连结——关节5. 关节的构造和运动关节面:一凸一凹,表面覆关节软骨基本结构关节囊:有纤维层、滑膜层两层关节腔: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软骨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呈负压韧带:加固关节使其稳定,分囊外韧带和囊内韧带辅助结构关节盘:位于两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增加关节面的适应性关节唇运动:屈和伸、内收和外展、旋转、环转(三)躯干骨及其连结躯干骨包括椎骨、胸骨和肋,它们借骨连结构成脊柱和胸廓。
1. 脊柱(1)位置和组成:位于躯干后部正中,由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和1块尾骨连结而成。
(2)椎骨的一般形态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所有椎孔连成椎管,容纳脊髓椎骨椎上切迹椎弓根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椎弓椎下切迹椎弓板:有7个突起:棘突向后下,横突向两侧,上、下关节突分别向上下(3)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名称主要特征颈椎有横突孔,第1颈椎(寰椎、无椎体),第2颈椎(枢椎,有齿突),第7颈椎(隆椎、棘突长)胸椎有上、下肋凹和横突肋凹,棘突长,向后下方倾斜腰椎椎体粗大,棘突呈板样向后平伸骶骨岬、骶前孔、骶后孔、耳状面、骶管等尾骨上接骶骨,下端游离(4)椎骨的连结椎间盘:位于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由中央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构成,缓冲震荡椎体间的连结前纵韧带:位于椎体前面的长韧带,防止脊柱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向前突出后纵韧带:位于椎体后面的长韧带,防止脊柱过度前屈黄韧带:连结相邻椎弓板之间的短韧带椎弓间的连结棘间韧带:连结相邻棘突间的短韧带防止脊柱过度前屈棘上韧带:附于各棘突尖端的纵行长韧带关节突关节(5)脊柱的整体观和功能前面观:由小到大的椎体,由大到小的骶骨整体观后面观:棘突纵行排成一直线脊柱侧面观:有颈、胸、腰、骶四个生理性弯曲功能:支持身体,保护脊髓和内脏及屈伸、侧屈和旋转运动2. 胸廓(1)组成: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连结而成。
解剖学复习要点

解剖学复习要点1.纵隔mediastnum:是两侧肺之间所有器官和组织的总称,以胸骨角-第四胸椎下元为界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有一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纵隔。
纵隔前界是胸骨和肋软骨,后界是脊柱,上界是胸廓上口,下界是膈,两侧是纵隔胸膜。
2.翼点pterion:由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相接成的H型骨缝,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3.鼻旁窦paranasal sinuses:又称副鼻窦,包括额窦、蝶窦、筛窦和上颌窦。
4.胸导管thoracic duct:全身最大的淋巴管,起始于乳糜池,经主动脉裂口进入胸腔,在食管后方沿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上行,沿脊柱左前方经胸廓上口至颈根部,末端注入左静脉角。
乳糜池接受左右腰干和肠干,左静脉角处接受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和左支气管纵隔干的汇入,所以胸导管收集了下肢、盆部、腹部、左上肢、左胸部和左头颈部的淋巴,约占全身3/4部位的淋巴。
胸导管上段与左纵隔胸膜相邻,下段与右纵隔胸膜相邻,各段之间与周围淋巴结和淋巴管有广泛交通。
5.胃床stomach bed:胃后壁借网膜囊与相邻组织器官共同组成胃床,包括左侧膈、左肾上腺、左肾、脾、胰、横结肠及其系膜。
6.胃管gastric canal:胃小弯处有4-5条纵行皱襞,内有斜行平滑肌,胃充盈时也不消失,称为胃管,是胃溃疡、胃癌的好发部位。
7.膀胱三角trigone of bladder: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称膀胱三角,因粘膜层和肌层结合始终平展无皱褶,是膀胱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8.输尿管ureter:是细长的肌性管道,左右各一,于第2腰椎平面起自肾盂,向下在盆腔内终于膀胱,全程分为三部,即腹部、盆部和壁内部。
左侧经左髂总动脉前面入盆,前方有十二指肠空肠曲、左结肠血管、左生殖腺血管以及乙状结肠越过,右侧跨右髂外动脉前面入盆,前方与十二指肠降部、小肠系膜根、升结肠血管、回结肠血管、右生殖腺血管等毗邻。
输尿管与肾盂交接处、输尿管跨越髂血管处、输尿管壁内部是输尿管的三处狭窄,结石常滞留这些地方。
解剖知识点全

骨学一、名词解释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和肋间隙的重要标志翼点:额、顶、颞、蝶四骨的相交处,形成H缝,是颅骨最薄弱的地方,内有脑膜中动脉经过,受外力打击时,此处易骨折损伤动脉,导致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椎管:(见书)椎间盘:位于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部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
二、填空题骨的构造:骨膜骨质骨髓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椎骨包括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骨,1块尾骨盆骨由两侧髋骨,骶骨,尾骨连结构成以界线为界分为上骨盆和下骨盆骨的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脊柱的四个生理性弯曲中,颈曲和腰曲突向前,胸曲和骶曲突向后。
肩关节是运动最灵活的关节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组成,三骨会合于髋臼,于16岁左右完全融合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桡神经沟:三角肌粗隆后下方有一条从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内有桡神经通过,肱骨中段骨折时易损伤桡神经尺神经沟:内上踝的后方的浅沟,有尺神经通过2、颅骨的组成以及各组的名称?颅骨由八块脑颅骨,15块面颅骨。
脑颅骨由单块的额骨、枕骨、蝶骨、筛骨和成对的顶骨颞骨组成。
面颅骨由单块的犁骨、下頷骨和舍骨,成对的上頷骨、鼻骨、泪骨、颧骨、下鼻骨,腭骨组成。
三、解答题1、椎骨的组成形态功能怎么样?组成:由24块椎骨,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借骨连结而成。
形态:功能:构成人体的中轴,参与胸腔,腹腔和盆腔后壁的构成。
3、骨盆的组成、分部、男女骨盆的性差怎样?组成:由两侧髋骨、骶骨和尾骨及其骨连结构成分部:由骶岬至耻骨联合上缘的界线,分成上方的小骨盆及下方的大骨盆性差:女性骨盆外形短而宽,骨盆上口近似椭圆形,骨盆下口较大,耻骨下角女性90°~100°,男性70°~75°4、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如何?组成: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特点:最大,最复杂的关节,有髌韧带,两侧有胫侧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有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具有内侧半月板,外侧半月板运动:屈、伸轻度的旋转肌学一.填空题骨骼肌的形态分类:长肌,短肌,扁肌,轮匝肌头肌的分类:表情肌(面肌)咀嚼肌颈肌:胸锁乳突肌(单侧胸锁乳突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屈,面部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则:突出重点,力求简洁,点面结合,注重实践。
第一单元概述一、解剖学常用的方位术语1.三个基本平面:矢状面,横断面,水平面(额面)。
2.躯干常用术语:前、后,背侧、腹侧,内侧、外侧,浅、深等。
3.四肢常用术语:近侧和远侧,背侧、掌侧和跖侧,桡侧和尺侧,胫侧和腓侧。
第二单元骨骼第一节基本概念骨:是一个器官,由骨组织、血管和神经构成。
是体内造血器官和钙、磷库。
构成生物体框架,起运动、支持、保护的作用。
一、构造⑴骨膜:分骨外膜和骨内膜。
骨外膜包括纤维层(外层)和成骨层(内层)。
成骨层有有成骨细胞(使骨生长、加粗)和破骨细胞。
手术时尽量保留骨膜。
骨内膜:靠近骨髓腔。
骨膜具有①营养、坚固性;②使骨生长、加粗;③修复再生等作用。
⑵骨质:包括骨密质(位于长骨的骨干和骺和其他类型骨的外层,坚硬、致密)和骨松质(位于骨的深部,呈海绵状,轻便)。
⑶骨髓:红骨髓:骨髓腔(幼、青年)及骨松质内,具有造血功能;黄骨髓:骨髓腔(成、老年),富含脂肪,失血过多时可转化为红骨髓。
⑷血管、神经:二、骨的理化性质⑴有机成分:骨胶原,弹性和韧性。
幼畜多,大于1/3。
⑵无机成分:磷酸钙、碳酸钙,硬度。
例:怀孕母牛孕后期或产后,缺钙,发生骨软症。
三、全身骨骼划分1、头骨:颅骨—枕、顶间、顶、额、颞、蝶、筛骨;面骨—鼻、泪、颧、上颌、切齿、腭、翼、犁、下颌、舌、鼻甲骨。
2、躯干骨:椎骨、肋骨和胸骨3、四肢骨:前肢骨:肩胛骨、肱骨、前臂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籽骨;后肢骨:髋骨(髂骨、坐骨和耻骨)、股骨、膝盖骨、小腿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和籽骨。
4、内脏骨骼第二节头骨1、枕骨、颞骨、鼻甲骨、颧骨、下颌骨的重要结构特征。
枕骨:枕骨大孔、枕骨髁、颈静脉突、舌下神经孔。
颞骨:颧突、颧弓。
鼻甲骨:两对卷曲薄骨片,上、中、下三个鼻道。
颧骨:颞突、颧弓。
下颌骨:下颌体、下颌支、切齿齿槽、臼齿齿槽、齿槽间缘、下颌髁、下颌间隙。
2、鼻旁窦:上颌窦、额窦、蝶腭窦和筛窦。
鼻旁窦炎3、猪有吻骨;牛额骨上角突。
第三节躯干骨1、椎骨:椎体(1)、椎弓(1)、椎孔(1)、棘突(1)、横突(2)、关节前突(2)、关节后突(2)。
2、椎骨分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
3、各段椎骨的重要形态特征及数量颈椎:7枚,椎体发达,关节突明显,横突分前、后两支。
胸椎:马18,牛、羊13,猪14(15),犬、猫13,兔12。
棘突发达。
腰椎:6,犬、猫、兔7枚。
横突发达。
荐椎:5,愈合成荐骨,荐骨岬(第一荐椎体腹侧前突出部)。
尾椎:变化大,数目不定,突起不发达。
4、肋:分真肋,假肋,浮肋,对数与胸椎数相同。
牛、羊13对,马18对,猪14或15对,狗、猫13对。
5、胸骨:分胸骨柄(前)、胸骨体(中)两侧有肋窝和剑状软骨(后)。
6、胸廓:由背侧胸椎,两侧肋以及腹侧的胸骨围成的结构。
胸前口:(小)第1胸椎,第1对肋,胸骨柄。
后口:(大)最后胸椎,肋弓,剑状软骨。
第四节四肢骨1、前肢骨的的组成(见前),重点掌握肩胛骨、肱骨、前臂骨的重要形态特征肩胛骨:肩胛冈、肩峰、冈上窝、冈下窝、肩胛下窝、肩胛软骨、肩臼、肩胛结节。
肱骨:近端:肱骨头、小结节、大结节;骨体:三角肌粗隆、大圆肌粗隆;远端:内、外侧髁、肘窝、内、外侧上髁。
前臂骨:包括桡骨(前内侧)和尺骨(后外侧)、前臂骨间隙,肘突(尺骨)2、后肢骨的组成(见前),重点掌握髋骨、股骨和骨盆的重要形态特征。
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构成。
髋臼股骨:近端:股骨头、大转子;骨体:小转子(内侧)、第3转子(外侧);远端:滑车关节面、内、外侧髁、髁间窝、内外侧上髁。
3、骨盆:由背侧的荐骨、前4枚尾椎和两侧的髋骨(髂、坐、耻)、荐结节阔韧带围成。
前口:(大)荐骨岬,髂骨体,耻骨前缘。
后口:(小)第4尾椎、坐骨弓、荐坐韧带。
骨盆联合:耻骨联合、坐骨联合。
第三单元关节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基本结构:a关节面与关节软骨;b关节囊:分纤维层和滑膜层;c关节腔:d滑膜层和关节软骨围成,内有滑液;血管和神经二、辅助结构:a.韧带:不进入关节囊,在纤维层与滑膜层之间。
例膝直韧带;b.关节盘(半月板):例膝关节中的半月板;c关节唇:关节周缘的纤维软骨环。
如髋臼周缘的唇软骨。
第二节四肢关节1、肩关节:肩胛骨的肩臼和肱骨头构成,关节囊松大,无侧副韧带,为多轴单关节。
2、肘关节:由肱骨远端和前臂骨近端构成的单轴复关节,有内外侧副韧带。
3、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的多轴关节,关节囊松大,有关节盂和圆韧带(股骨头韧带)4、膝关节:包括股膝关节和股胫关节股膝关节:由膝盖骨和股骨远端前部的滑车关节面构成,有三条膝直韧带(外、中、内),为单轴单关节股胫关节:股骨远端后部的内外侧髁和胫骨近端构成,有两个半月板、十字韧带和侧韧带,为单轴复关节5、系关节又称球节,跗关节又称飞节。
第四单元肌肉第一节基本概念1、辅助结构(1)筋膜: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位于皮下,营养好的家畜有脂肪;深筋膜: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2)黏液囊:骨和肌腱之间。
(3)腱鞘:由黏液囊卷折而成。
腱鞘炎第二节头部肌肉1、头部肌a.闭口肌:咬肌、颞肌、翼肌;b.开口肌:枕颌肌、二腹肌。
第三节躯干肌肉一、脊柱肌1.背腰最长肌,为全身最长的肌肉,位于胸、腰椎棘突与横突和肋骨椎骨端所形成的夹角内。
2.髂肋肌:位于背腰最长肌外侧,与背腰最长肌之间形成髂肋肌沟,沟内有针灸穴位。
二、颈腹侧肌1.胸头肌:颈静脉沟下界。
三、胸廓肌1.吸气肌:肋间外肌、前背侧锯肌、膈肌。
膈肌:由肉质缘(腰部、肋部、胸骨部)和中心腱构成。
其上有三个裂孔: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后腔静脉裂孔。
2.呼气肌:后背侧锯肌、肋间内肌。
四、腹壁肌肉: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直肌、腹横肌注:a.腹白线:腹底壁正中线上的白色纤维索,由剑状软骨一直到耻前腱,由腹内斜肌、腹外斜肌与腹横肌腱膜交织而成,中部有脐的痕迹。
b.腹股沟管:位于耻前腱的两侧,由腹外斜肌与腹内斜肌之间的裂隙。
管的内口通腹腔,称腹环,外口通皮下,称为皮下环。
公畜管内容纳精索、总鞘膜、提睾肌和脉管和神经器官。
母畜仅供血管和神经通过。
c.项韧带:位于枕骨后方、颈椎背侧及前3-4个胸椎棘突之间的正中矢状面处、由弹性组织构成的黄色强韧带,可分为索状部和板状部。
第四节四肢肌肉一、前肢主要肌肉1.肩带肌:斜方肌、菱形肌、背阔肌、臂头肌、下锯肌、胸肌、肩胛横突肌(马无)。
臂头肌构成颈静脉沟的上界。
2.臂部肌:伸肌组(臂三头肌、前臂筋膜张肌)、屈肌组(臂二头肌、臂肌)。
二、后肢的主要肌肉1.臀部肌:由臀浅肌(牛、羊无此肌)、臀中肌、臀深肌组成。
臀部可作为肌肉注射部位。
2.股部肌:股阔筋膜张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薄肌、内收肌、缝降肌。
三、小腿跖侧肌1.腓肠肌2.跟总腱:腓肠肌以及附着于跟结节的趾浅屈肌腱、股二头肌腱和半腱肌腱合成一粗而坚硬的腱索。
第一节皮肤一.分层:由浅到深分表皮、真皮、皮下组织1、表皮:无血管和淋巴管,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2、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为皮肤中最厚的一层,皮革为真皮鞣制而成,临床上进行皮内注射就是把药液注入真皮层内。
3、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又称浅筋膜。
马、牛、羊颈侧部的皮下组织较发达,是常用的皮下注射部位。
二、皮肤衍生物:蹄、枕、角、毛、皮肤腺(汗腺、皮脂腺、乳腺)。
第二节乳房一、牛乳房1.位置及形态:位于两股部之间,呈倒置的圆锥状。
表面有乳房纵沟(将乳房分为左右两部分)及横沟(将每一部分又分为前后两部分),因此牛有四个乳房。
2.结构:分为基底部、体部、乳头部。
其中体部由外至内依次为皮肤、筋膜、实质。
实质由深筋膜分成许多腺叶。
实质部包括:分泌部(由腺泡和分泌小管构成);导管部:依次为小输乳管→大输乳管→乳道→乳池→乳头管,向外开口。
3.乳镜:牛乳房与阴门裂之间呈线状毛流的皮肤纵褶称为乳镜。
用以鉴定产乳能力。
二、各种家畜乳房的数量牛:2对、羊:1对、马:1对;猪:5-8对;狗:4-5对;兔:3-6对。
第三节蹄1、牛(羊)蹄:为偶蹄兽,有四个蹄,直接与地面接触的称主蹄,不与地面接触的称悬蹄。
主蹄由蹄匣(角质层)和蹄真皮(肉蹄)构成。
悬蹄与主蹄结构相似。
2、马蹄:为奇蹄兽,由蹄匣(角质层)和蹄真皮(肉蹄)构成。
3、猪蹄:为偶蹄,有两个主蹄和两个副蹄。
4、爪:狗、猫、兔。
一、体腔1、胸腔:位于体腔前部,为胸廓内的腔洞,由骨骼、肌肉和皮肤围成,呈圆锥形,以膈与腹腔分隔开。
胸腔内有心、肺、气管、食管和血管等。
2、腹腔:位于胸腔的后方,与胸腔之间以膈为界。
由部分胸壁和软腹壁共同围成。
腹腔内有胃、肠、胰、肾、输尿管、卵巢、输卵管和子宫(部分)等。
3、骨盆腔:以荐骨岬、髂骨和耻骨前缘组成的骨盆前口与腹腔相通。
骨盆后口由尾椎、髂骨、荐结节阔韧带和坐骨弓围成。
骨盆腔内有直肠、输尿管和膀胱;公畜有输精管、尿生殖道骨盆部和副性腺;母畜有子宫(后部)和阴道。
二、浆膜腔1、浆膜:体腔内表面和位于体腔内器官的表面衬有一层光滑、透明的薄膜。
分壁层(体壁)和脏层(内脏器官表面)。
2、胸膜:位于胸腔内的浆膜。
腹膜:位于腹腔和骨盆腔内的浆膜。
临床上的胸膜炎和腹膜炎就是胸腔或腹腔内的浆膜的发生炎症。
3胸膜腔:胸膜的壁层和脏层之间的腔隙。
腹膜腔:腹膜的壁层和脏层之间的腔隙。
胸膜、腹膜具有分泌作用,分泌少量稀薄的透明液体,叫浆液。
在腹膜炎时,腹膜分泌增加,造成大量液体蓄积在腹膜腔内,称为腹水。
胸膜、腹膜具有吸收作用,腹腔注射就是把药物注入腹膜腔内。
4、浆膜褶:网膜、系膜、韧带。
例胃网膜、肠系膜、肝脾韧带。
第七单元消化系统第一节口腔口腔由唇、颊、硬腭、软腭、口腔底、舌和齿组成,是消化管的起始部位,具有采食、咀嚼、尝味、吞咽和泌筵等作用。
1.唇:牛:鼻唇镜;羊:上唇正中有“人中”;猪:鼻端形成吻突;犬、猫上唇与鼻端形成鼻镜,正中有“人中”;兔:上唇中央有一唇裂,也有鼻镜。
2.硬腭和软腭:马软腭较发达,后缘伸达会厌的基部,故口咽部和鼻咽部隔开,故马不能用口呼吸,病理下逆呕物从鼻腔流出。
3、口腔底:其前部舌尖下面有一突出物,称为舌下肉阜,为颌下腺管的开口。
4.舌:舌尖、舌体、舌根。
牛、羊:舌背黏膜有五种乳头:圆锥状、丝状、菌状、轮廓和叶状乳头,后3种有味蕾。
猪和犬:有5种乳头,猪舌系带有2条,猪无舌下肉阜。
马、兔无圆锥状乳头;猫有丝状、菌状、轮廓乳头。
5.齿式(见P29)6.唾液腺:主要有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3对(牛、羊、马、猪);犬、兔唾液腺发达,有4对(多眶下腺)。
猫的唾液腺特别发达,有5对(臼齿腺、眶下腺)。
第二节咽1.鼻咽部:鼻后孔(2个)→鼻腔,咽鼓管口(2个)→中耳。
2.口咽部:咽峡→口腔。
3.喉咽部;食管口→食管,喉口→喉和气管。
第三节食管1.为肌膜性管道,分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