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解 认知语言学

合集下载

认知语言学解读

认知语言学解读
• 朗奴·兰盖克 (Ronald Langacker,1942年12月27日-): 认知文法的提倡者。
• 戴浩一:台湾国立中正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教授, 是少数专长于认知语言学的华人。
• 王士元:香港中文大学现代语言学系暨中研院院 士,另一少数专长于认知语言学的华人。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 原型 • 范畴化、基本范畴 • 上下位 • 隐喻模式、转喻模式
孕育,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熟。1987年,美国
莱考夫《范畴》的出版,标志着认知语言学的形
成;1989年,勒内·德尔文组织的在德国杜伊斯堡
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标志着认知语
言学的正式诞生。90年代中期以后,认知语言学
开始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 认知语言学代表人物
• 乔治·雷可夫 (George P. Lakoff1941年-):认知语言 学的其中一位创立者,提倡比喻(隐喻)是日常语言 活动中的必须认知能力。
• 2.范畴化:
范畴化,也叫做归类,是比较的一个特例。 一个范畴或类别往往有个“原型”,是用以确定 类别的参照标准,需要归类的目标与标准进行比 较,符合标准所有特征的目标例示这一标准,不 完全符合的目标是对标准的扩展。
范畴化,简单地说,就是把不同的事物归为同 一类型的过程。例如:人有各种各样的人,我们把 不同的人统称为“人”,这就是一种范畴化。
认知语言学 Cognitive linguistics
目录
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定义、 背景、代表人物)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三、思考探究 四、认知语言学的优与缺 五、认知语言学在中国
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在
反对主流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诞生,在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知识的根本。
学科发展历程
认知语言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孕育(朗 奴·兰盖克提出空间语法),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熟, 其学派地位得以确立,其确立标志为1989年春由勒内·德 尔文(ReneDirven) 组织的在德国杜伊斯堡(Duisbury) 召 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此次大会宣布于1990年 发行《认知语言学》杂志, 成立国际认知语言学( ICLA) , 出版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系列专著,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进 入稳步个特例。一个范 畴或类别往往有个“原型”,是用以确定类别的参照标准, 需要归类的目标与标准进行比较,符合标准所有特征的目 标例示(instantiate)这一标准,不完全符合的目标是 对标准的扩展(extension)。
经典范畴理论的如下特征 1 范畴划分由一组充分必 要条件决定 2 特征是二元 3 范畴具有清晰边界 4 范畴 成员之间地位平等。
eg2.钟书能 阮薇. 认知与忠实——汉英上下位词翻译的认知 视角『j』.韶关学院学报
3.上下位:
以基本层次范畴为中心 范畴可以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向 下发展为下位范畴上位范畴依赖于基本层次范畴 且物体 的完形形象和大部分属性都来自基本层次范畴 因此又被 称为寄生范畴(parasiticcategory) 下位范畴也是寄生范 畴它是在基本层次范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细致的切分。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原型 范畴化、基本范畴、上下位 命题模式、意象模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 意象图示
1.原型(prototype):
是物体范畴最好、最 典型的成员, 所有其他成 员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典 型性。
eg1. 在英语的世界图景中, 鸟的原型为画眉鸟;而对于 母语为俄语的人而言则是 麻雀; 麻雀在中国人的认 知意义中也具有典型意义。

认知识解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_应用认知语言学探索之一_文旭

认知识解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_应用认知语言学探索之一_文旭

和具体性。词汇往往就是从图式性到具体性,形成等 语教 学 中,词 汇 或 句 法 结 构 的 选 择 应 观 乎 具 体 性 和
级分布,这是人类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结果。例如: 图式性。
(1)a.thing→creature→insect→fly→fruit fly b.thing→creature→bird→bird of prey→ hawk→red-tailed hawk c.thing→object→tool→hammer→ claw hammer
(7)a.The picture is above the sofa. b.The sofa is below the picture.
这两句的真 值 条 件 是 相 等 的,但 它 们 之 间 存 在
用 抽 象 的 统 称 词 语 则 表 示 说 话 人 对 某 件 东 西 或 话 差别:前者是参照 沙 发 (背 景 )确 定 图 画 (图 形)的 方
(4)a.The light emanated from the beacon. b.The beacon emitted light.
动词emanate需要图 形 做 主 语,而 emit需 要 背 景做主语。因 此,选 择 a 句,说 明 焦 点 是 在 图 形 上, 而选择 b句,焦点则是在背景上。有时,焦点 的 选 择 不仅 涉 及 不 同 的 动 词,而 且 涉 及 同 一 动 词 的 不 同 论 元结构。例如:
题 不 感 兴 趣 。 例 如,如 果 某 人 想 说 Peter昨 天 让 他 位,而后者所表达的关系正好相反。
驾驶 一 辆 新 的 小 轿 车,那 么 他 至 少 可 以 用 间 事 件
表达式:
结构里。例如:
(3)a.Peter let me drive his new Fordyesterday.

公共基础知识认知语言学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认知语言学基础知识概述

《认知语言学基础知识概述》一、引言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强调语言与认知的紧密联系,关注语言在人类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和表现。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我们理解语言的本质、结构和使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将对认知语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

二、基本概念1. 认知语言学的定义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认知之间关系的学科,它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的一部分,语言的结构和使用反映了人类的认知方式和思维过程。

认知语言学强调语言的意义不仅仅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更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

2.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语言的各个层面,如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

同时,认知语言学也关注语言与其他认知领域的关系,如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

3.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认知语言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理论分析、跨学科研究等。

实证研究主要通过语言实验、语料库分析等方法来验证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假设;理论分析则主要通过对语言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来构建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体系;跨学科研究则主要通过与心理学、哲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合作来拓展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视野。

三、核心理论1. 范畴化理论范畴化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是指将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过程。

在认知语言学中,范畴化理论主要关注语言中的范畴化现象,如词汇的分类、语法结构的分类等。

范畴化理论认为,语言中的范畴化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思维过程。

2. 隐喻理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它是指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理论主要关注隐喻的本质、功能和认知机制。

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过程,它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3. 转喻理论转喻是一种与隐喻相似的语言现象,它是指用一种事物来代替另一种事物的语言表达方式。

识解 认知语言学

识解 认知语言学

识解认知语言学1什么是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指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人类语言产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认知规律。

它提出人类语言能力的本质是一种思维能力,即思考和理解的能力。

在认知语言学中,语言不再是一种外部工具或符号系统,而是与人的思维密切相关的一种认知过程。

2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2.1语言的认知机制在语言的认知机制方面,认知语言学关注的是人怎么使用和处理语言的。

对于人类在口语和书写上的语言表现,认知语言学能够研究和解释语言的结构、句法、语法、词汇等方面的问题。

2.2语言的语用功能在语言的语用功能方面,研究人们是如何通过语言实现社交交往、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等目的的。

通过研究我们使用语言的目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的使用规律。

2.3语言的心理过程在语言的心理过程方面,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人类在语言的产生、理解和使用中的心理机制和认知规律。

它探究的是人类大脑如何处理和理解语言,是一种更深入的研究。

3认知语言学和传统语言学的区别和传统语言学相比,认知语言学更加注重语言的使用和语言背后的思维机制。

传统语言学主要关注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而认知语言学则注重人怎样使用语言去产生意义的。

在认知语言学中,语言不再是表达思想的一种基础,而是思想产生的一种机制。

4认知语言学的应用认知语言学在教育、翻译、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通过认识到语言的认知本质,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发教育工具,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提高翻译质量和语音识别能力,让人们更便捷地使用语言和进行人机交互。

5总结总体来说,认知语言学强调了语言和人的思维过程密切相关的认知机制,从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语言行为、推理和意义生成的本质。

它将语言领域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更加深刻的层次。

认知语言学(沈家煊讲座1)

认知语言学(沈家煊讲座1)

认知语言学0.“认知语言学”的范围这里所说的“认知语言学”是加引号的,有其特定的含义。

并非所有关心认知的语言研究都是“认知语言学”。

如果像“生成语言学”那样认为语言就是通过一些逻辑规则和客观的语义特征而“生成”的,而这些逻辑规则和客观的语义特征都以一定的心理表征形式储存在人的记忆中,从这一假设出发的语言研究自然也属于一般意义上的认知语言学,但是跟本文将要说明的有特定含义的“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假设却是大相径庭的。

“认知语言学”不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而是代表语言研究近年兴起的一个学派或思潮。

“认知语言学”也不是一种单一的理论,而是语言学内部的一种研究范式,其特点是着重阐释语言和其他认知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一研究范式发端于70年代,自80年代中以来,范围已扩展到语言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句法学、语义学、音系学、篇章分析等。

“国际认知语言学学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并出版《认知语言学》杂志。

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有C. Fillmore, G. Lakoff, R. Langacker, G. Fauconnier, L. Talmy, J. Taylor, D. Geeraertgs, E. Sweetser, J. Haiman 等。

这些人各自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对语言所持的基本假设都大同小异,只是在讨论和关注的具体语言现象上有所差别。

有的用“认知框”(frames)来描写词义(见Fillmore 1982),处于“认知框”内的概念成分跟百科知识相联系,但不一定有语词形式;有的着重研究“隐喻”(metaphor)在语义学和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见Lakoff & Johnson 1980);有的集中研究一般认知能力和语言之间的具体联系,如Talmy(1988)的“动力作用”(Force Dynamics)理论;有的全面研究语法范畴所呈现的“典型效应”(Prototype Effects,如Tylor 1989);还有的专门研究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然联系或“象似”关系(iconicity,见Haiman 1985)。

识解 认知语言学

识解 认知语言学

识解认知语言学我们来了解一下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产物,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是基于人类的认知能力。

它研究的是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交叉领域,旨在揭示人类语言能力的认知机制。

在认知语言学中,有几个重要的理论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其中之一是语言的模糊性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人类的语言表达经常是不精确和模糊的,而不是清晰和准确的。

这是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反映,而人类思维往往是模糊和不确定的。

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是概念隐喻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类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理解和表达语言。

例如,我们常常用“时间就是金钱”这个隐喻来描述时间的价值。

这个理论揭示了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人类如何通过隐喻来认知和理解世界。

认知语言学还借鉴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和眼动追踪等。

通过这些实验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探究语言的认知过程,并验证相关理论的有效性。

这些研究方法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实证基础。

识解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语言的认知加工、语义理解和语用推理等。

在语言的认知加工方面,研究人员关注人类如何理解和产生语言。

他们研究人类的注意力、记忆和推理等认知过程,以揭示语言的认知基础。

在语义理解方面,研究人员研究人类如何理解和解释语言的意义。

他们关注词义、句法和语篇等语言层面的信息,以及词汇、语法和语用等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语义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在语用推理方面,研究人员研究人类如何根据语境和目标来推断和理解语言。

他们研究人类的共指理解、指代消解和推理等语用过程,以揭示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和功能。

识解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认知过程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语言的认知加工、语义理解和语用推理等方面,揭示了语言是如何被认知、理解和产生的。

通过应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在语言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对认知科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主要内容

认知语言学主要内容

认知语言学主要内容认知语言学主要内容认知语言学为我们讨论语言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全新的方法,近二十几年来进展迅猛,一大批论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认知语言学'这个术语首先出现于1971年,原指真正讨论大脑中语言机制的学科。

〔参见Lamb,1998:381〕时下国内外学者所说的"认知语言学'与Lamb所说的讨论方法和内容并不相同。

目前盛行于欧洲、北美及其他国家的"认知语言学'指的是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月末、80和90年月得到迅猛进展、至本世纪已渐成主流的新兴语言学流派。

一般说来,认知语言学主要有以下3个主要来源,这些领域的重要学者也成为国外认知语言学界的主要代表人物:一、从转换生成学派中分裂出来的生成语义学家,如:Lakoff、Langacker、Fillmore等。

二、从认知和/或功能角度讨论语言的主要学者,如:Taylor、Dirven、Talmy、Geeraerts、Turner、Sweester、Rudzka-Ostyn、Givn、戴浩一、Brugman等,他们主见运用普遍的认知方式来解释语言的形式和功能,深入讨论语言表达背后的认知机制。

这一阵营中还包括讨论语言共性和类型学、或从类型学和认知角度讨论语义演化、语法化、象似性等现象的学者,如Haiman、Heine、Hopper、Traugott、Croft、Hawkins、Hnnemeyer等,也包括认知语用学家Sperber和Wilson等。

三、关注认知讨论的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等,主要有:Johnson、Putnam、Gibbs、Rosch、Piaget、Fauconnier、Labov、Rumulhart、MaClelland、Lamb、Lounsbury、Berlin和Kay。

笔者综合当前知名认知语言学家所讨论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观点,并依据自己的理解,权且将其描写定义为:认知语言学是一门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阅历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意义讨论为中心,旨在通过认知方式和学问结构等,对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做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解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认知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了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表达工具,并且通过语言的使用和习得来影响和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

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是以认知科学为基础的。

认知科学研究人类思维的本质和机制,而认知语言学则将其应用于语言领域。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它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反映人类思维和认知方式的重要窗口。

通过研究语言结构、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现象,认知语言学试图揭示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两种。

实证研究是通过实验、调查和观察等手段收集和分析语言数据,以验证理论假设和提出新的解释。

理论分析则是通过对已有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和反思,提出新的理论模型和观点。

这两种方法相互complement,共同推动了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和进步。

在应用领域上,认知语言学为语言教育、语言治疗、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在语言教育中,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材料。

在语言治疗中,认知语言学的方
法可以帮助治疗师诊断和治疗语言障碍患者,提高其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在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改进机器翻译和语音识别等技术,提高其准确性和自然度。

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于理解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它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的发展,为我们深入探索语言和思维的奥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可以促进语言教育和语言技术的发展,提高人们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相信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它将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奥秘,为人类的认知研究和语言应用带来更大的推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