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教学案例
16酿第二课时教案设计.docx

让阅读教学成为习作教学的基础《酿》第二课时教学课例罗城四把民族小学吴刀銮教材分析:《酿》一课记叙了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课时,由于误读“酝酿”的“酿”字所引发的故事,赞扬了小学生刘东东真诚地帮助老师纠正错误和语文老师坦诚地正视错误、接受意见的品格。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难点:1.能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2.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刘东东和他的语文老师。
设计理念:1.紧扣本单元的教学主题“真诚的心”,通过品读及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2.努力让阅读教学成为习作教学的基础。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我们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呢?生:真诚的心师:好,现在让我们带着一颗发现之心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看谁最用心,能最先体会到第一颗真诚之心!二、新课1.岀示课题及课文插图,回忆课文的主耍内容。
(1)课件展示课题及课文插图过渡:同学们能根据这两幅插图,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2)生说。
指导学生根据两幅插图概括课文主耍内容。
2、细读课文,感情理解(1)体会东东在这件事中心情的有什么变化。
过渡:东东在这件事中心情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同学来说说自己预习的收获。
课件展示预习题:找出描写东东心情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东东的心情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做好旁注,然后和同学交流。
①生交流。
②描课件展示写东东心情的句子,生齐读③交流(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进行体会。
)过渡: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句,看看东东当时是什么心情?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课件展示:“东东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査拉着脑袋,没精打采。
”“东东地走进屋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
”A生说B比较句子(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神态描写。
语文S版《酿》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酿》这篇课文,深入了解东东和他的老师。
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酿,齐读。
2.师:快速的浏览文段,想一想,课文围绕“酿”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生:语文老师在上课时,由于误读“酝酿”的“酿”字,东东帮助老师纠正错误,语文老师坦诚地正视错误、接受了东东的意见。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好方法。
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课题中的“酿”与谁有关(生:老师、东东)(师板书:老师、东东)4.课前老师做了一件“傻”事,本来是你们自己要做的,我挑出了一组词语,同学们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不声不响耷拉没精打采紧张难为情突突乱跳激动高兴流淌5.生自由读。
6.检查学生朗读。
(教师指导读正确、读出感情)7.生:这些都是描写东东神态、心理的词语。
过渡句:对,课文三次描写了东东心情的变化二、学生群学教师点拨(一)1、师:。
孩子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东东心情的句子。
(生边默读边画)汇报交流:课件:东东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的。
生:指明读师:孩子们,找到这一句了吗(出示课件)同学们,此时东东的心情怎样生1:郁闷生2:烦恼生3:闷闷不乐师:你从哪儿体会到的生:耷拉师:耷拉什么样子你能试试吗生:做动作。
师追问:此时心情如何生:(不开心、烦闷)师:带着你的理解,耷拉着脑袋读一读。
师:还能从哪些词体会到生:没精打采师:什么意思生:有气无力,没有精神。
师:来,带着你的理解,读。
《酿》教学设计

《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真诚品质。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善于思考和敢于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
(2)通过朗读,感受人物的真诚品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中人物的言行中体会他们的内心活动,从而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事情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困惑、烦恼,甚至会产生误会。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酿》,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因为一件小事而产生了误会,那么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个误会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2)板书课题:酿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并总结:课文讲述了老师叫东东读课文,东东因为怕读错而紧张,在课堂上读得结结巴巴,受到了同学的嘲笑。
刘老师不仅没有批评东东,还鼓励他再读一遍。
放学后,东东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刘老师却说是自己的疏忽。
3、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东东和刘老师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他们的内心活动。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描写东东的句子:“东东读得很吃力,脸色苍白,头埋得很低,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我能读好。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东东因为紧张和害怕而显得非常不自信。
“他红着脸,低着头,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东东内心的紧张和不安。
描写刘老师的句子:“刘老师亲切地说:‘没关系,读不好,多练几遍就好了。
五年级《酿》 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4、五年级《酿》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材解读: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
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受残酷的刑罚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最终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文章围绕“发愤”,可以分为“少年受染——临终嘱托——受辱发愤——坚持写成”四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条例,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愿矢志不渝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课件;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料,了解有关司马迁的故事。
五、总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二、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迁是怎样的一个人。
理清课文的条理,知道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这个故事的。
学习课文第一段。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板书:司马迁——齐读师:有谁听说过这个名字?有谁知道他是什么人?——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简要介绍司马迁。
并导出——《史记》2、板书:《史记》师介绍《史记》——《史记》是我国历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
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
质疑:司马迁是如何完成《史记》这部宏篇巨著的呢?3、板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一)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把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读通顺,读流利。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指名读词语。
《酿》教学设计

作思路, 使学生了 解课文的主要内 容。 提炼课文信 息, 学习概括课文 主要内容。
五、总结 概括
体会
对本节课进 行总结, 使学生的 学习归于整体, 并 对下节课的学习 产生期待, 为下节 课的学习做好铺 垫。
六、作业
1、写生字 2读课文。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点:
-1-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 9 个生字,能正确书写 20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耷拉、朗诵、照例、善于、绘声 绘色、练习、焕发、怡然自得、酝酿、肃穆、皱眉、捣乱、缺乏、没精打采、平心静气、 柔和悦耳、不可名状”等词语。 2、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1、 (板书课题)“酿” 齐读课题 这个字该怎样读? 一、 质疑导入 激发兴趣 2 、你能用“酿”字组个词 “酝酿、酿酒……” 吗? 3 、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 了解什么? 1 、出示朗读提示,提醒读 准生字音,看清字形。对于 难读,难认或难理解的词语 重点理解。 2、交流学习成果 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用 笔画出自己认为难读,难认 或难理解的词语、句子。 发表自己的收获 预设: 生字分析: 形声字, 词语解释: 耷拉:下垂。 蔫头耷脑:本课形容精神不 振的样子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 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 不对。 坦然:形容心里平静,无顾 虑。 怡然自得:形容非常喜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
理清课文写
同桌合作 再读课文 了解主要 内容
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增强词汇量。
(3)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朗读与阅读理解的培养。
3. 课文中所使用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创意写作的训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教师通过图片、歌曲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传统酿酒文化。
(2)学生分享自己对酿酒的了解和经验。
2. 朗读课文,理解大意(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学习生字词,增强词汇量(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书写。
(2)学生进行小组内互评、改正。
4. 分析课文,掌握修辞手法(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5. 创意写作,发挥想象力(1)教师提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修改自己的作品。
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小组活动等,评估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
2. 生字词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阅读理解: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阅读理解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创意写作中的表现,包括想象力、语言表达和构思能力。
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案

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生字词,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作者的情感。
2. 理解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二、学习课文(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三、分析课文(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总结课文主题。
2. 学生分享对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四、传统文化教育(10分钟)1. 教师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如酿酒的工艺等。
2.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检查学习效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课后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酿》六、课堂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式。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生字词卡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语文实践(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生字词,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2. 学生通过口语表达练习,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八、拓展阅读(10分钟)1. 教师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其他关于酿酒的文章或故事。
2. 学生阅读拓展材料,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收获。
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案

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酿》的内容。
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学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酿》的阅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2.2 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叙述、抒情等。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是如何表达情感和形象的。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和预测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3.2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教师提问和引导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3 写作技巧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叙述、抒情等。
学生通过示例或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理解的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通过写作和表达的评价,评价学生对课文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4.2 学生写作和表达的评价:通过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互动,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酿》的文本材料。
5.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用于辅助教学和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5.3 写作纸张和文具,用于学生的写作和表达活动。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导入: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和预测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6.2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酿教学案例
酿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2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20个生字。
2、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审题质疑导入
1、“酿”这个字该怎样读?
2、你能用“酿”字组个词吗?
3、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了解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同学互读,读得正确流利。
三、理清文章结构(分段)
1、默读全文,思考全文围绕着“酿”字发生的事,可分为几部分?
2、学生默读,小组内讨论分段。
3、全班交流:
课文记叙了围绕“酿”字发生的一件事。
可分为两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感到很苦恼,晚饭吃得也不香。
”)讲在上语文课时,东东发现老师把“酿”字读错了,立即向老师提出来。
班里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使他担心老师会记他的仇。
回到家里奶奶也劝他向老师认错。
他感到很苦恼。
第二部分(从“第二天上语文课”到结尾)写老师坦诚地向同学承认自己把“酿”字念错了,要感谢刘东东同学,并欢迎大家帮助自己改正错误。
四、熟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酿”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默读课文说说,东东感到苦恼的.原因。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用笔画出原因。
2、想象着东东的心情读读。
六、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默读课文,用笔画出“东东”心理变化的句子。
三、引导质疑
1、指名读,东东心理变化的句子。
2、出示小黑板:
(1)东东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
(2)第二天上语文课,看见老师一进教室,东东就有些紧张,难为情地低下了头,生怕老师看他。
老师站在讲台上,坦然地环视一下大家,清澈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
他吓得心突突乱跳,一动不敢动,担心老师挑他的毛病……
(3)他高兴地坐下来了,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
他想,要是这时能飞回家去,那该有多好啊!这样,他就可以立刻告诉奶奶: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啊!
(1)读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东东的心理有担心、紧张、高兴)
(2)读出这种变化。
(有感情地朗读)
(3)再读东东的心理描写,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为什么东东会有这样的变化?)
四、深入学习课文
(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理解。
(二)随机点拨,指导朗读。
1、东东为什么会感到委屈?
出示小黑板:
下课时把教案放在窗台上,不是跟男生掷飞碟,就是同女生跳橡皮筋。
(1)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位女教师?
(2)下课时,她还可能和同学在一起玩什么?你能用“不是……就是……”说说吗?
(3)这样的教师你喜欢吗?
(4)带着喜爱之情,再读读这句话。
2、出示小黑板:
东东平心静气地倾听着,她被深深地打动了,陶醉在不可名状的对春天的向往中。
(1)读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2)想象一下东东听了老师的朗读,他联想到什么?
(3)这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教学水平高)
(4)怀着敬佩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3、出示小黑板:
他高兴地坐下来了,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
他想,要是这时能飞回家去,那该有多好啊!这样,他就可以立刻告诉奶奶: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啊!
(1)为什么东东的心中流淌着暖流呢?
(2)听了刘老师的话,你对她有什么新的认识?(刘老师知错就改)
(3)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4、你喜欢刘老师吗?为什么?
五、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完成课后练习123。
4、选用课时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