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景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景深?如何控制景深?当镜头聚集于被摄影物的某一点时,这一点上的物体就能在电视画面上清晰地结像。在这一点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记录得较为清晰。超过这个范围就不清晰了。这就是说,镜头拍摄景物的清晰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镜头的这种记录得“较为清晰”的被摄影物纵深的范围便为景深。当镜头对准被摄景物时,被摄景物前面的清晰范围叫前景深,后面的清晰范围叫后景深。前景深和后景深加在一起,也就是整个电视画面从最近清晰点到最远清晰点的深度,叫全景深。有的画面上被摄体是前面清晰而后面模糊,有的画面上被摄体是后面清晰而前面模糊,还有的画面上是只有被摄体清晰而前后者模糊,这些现象都是由镜头的景深特性造成的。可以说,景深原理在摄像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景深,将有助于拍出满意的画面。决定景深的主要因素有如下三个:1、光圈在镜头焦距相同,拍摄距离相同时,光圈越小,景深的范围越大;光圈越大,景深的范围越小。这是因为光圈越小,进入镜头的光束越细,近轴效应越明显,光线会聚的角度就越小。这样在成像面前后.会聚的光线将在成像面上留下更小的光斑,使得原来离镜头较近和较远的不清晰景物具备了可以接受的清晰度。2、焦距在光圈系数和拍摄距离都相同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范围越大;镜头焦越长,景深范围越小。这是因为焦距短的镜头比起焦距长的镜头,对来自前后不同距离上的景物的光线所形成的聚焦带(焦深)要狭窄得很多,因此会有更多光斑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3、物距在镜头焦距和光圈系数都相等的情况下,物距越远,景深范围越大;物距越近,景深范围越小。这是因为远离镜头的景物只需做很少的调节就能获得清晰调焦,而且前后景物结焦点被聚集得很紧密。这样会使更多的光斑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因此景深就增大。相反,对靠近镜头的景物调焦,由于扩大了前后结焦点的间隔,即焦深范围扩大了,因而使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的光斑减少,景深变小。由于这样的原因,镜头的前景深总是小于后景深。

大家好,我是鹰笛,带着俺的C700又来这里看望大家了。今天想要跟大家讨论一下数码相机景深控制的相关问题。

控制景深的能力可以把抓拍者与高级摄影师区别开来

对广大数码相机玩家来说,曝光的控制已经不是大问题了,因为数码相机利用其在数字信号处理上的强大优势已经可以对曝光控制提供强有力的辅助,各位玩家不致在这个问题上犯大错误。但是在景深控制上就不同了,目前还没有数码相机能够智能到接管景深控制的地步,虽然某些相机提供了场景模式来辅助实现这些目的,但这些目的是否能够很好地实现,还与摄影者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考虑到数码相机普遍存在景深过大的问题,为了更好实现景深的控制,大家仍须努力学习相关理论和技巧。

景深控制的两个例子

这里给出两个景深控制的例子。

第一张是拍摄建筑时使用的大景深效果,从图中可以见到,近处的草地和远处的楼房都是清晰的;要想使所有的被摄景物在画面上都能较为清晰地显现,则需要尽可能大的景深,景深越大,被摄景物的清晰度也就越高。

第二张是拍摄花卉时使用的浅景深效果,除了花卉主体,背景得到了很好的虚化从而有效地突出了花卉主体。在一幅照片上,小景深效果能使环境虚糊、主体清楚,这是突出主体的有效方法之一。景深越小,这种环境虚糊也就越强烈,主体也就更突出。但应当保证主体的清晰成像。

从这里可以看出,不同的拍摄场合,对于景深控制有着不同的要求。如果你在给女孩子拍照片的时候能够把背景拍得跟“化不开的奶油”似的,一定会大受MM称赞的。考虑到女孩子的肖像权神圣不可侵犯,这里就不贴人像拍摄中的景深控制实例了。

景深控制的相关概念

好了,闲话少述,这就进入正题(上面那些算是闲话吗?好像不算耶)。

先介绍几个概念,希望诸位有耐心看下去,因为这些都是景深控制的基础,在此之后就会给出对景深控制的技巧性的指导。这里考虑一个极度简化的镜头体系,即单凸透镜系统。

1、焦点

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的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叫做焦点。从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称为镜头的焦距。

2、弥散圆

在焦点前后,光线不能汇聚到一个点,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扩大的圆形光斑,这个光斑的外圈就叫做弥散圆。当弥散圆的尺寸达到一定程度后,人眼将认为其是模糊的,换言之,影像对应的物体落在景深范围以外。

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

不同的厂家、不同的胶片面积都有不同的容许弥散圆直径的数值定义。35mm照相镜头的容许弥散圆,大约是底片对角线长度的1/1000~1/1500左右。前提是画面放大为5x7英寸的照片,观察距离为25~30cm。在数码相机的CCD系统中,一般使用对角线的1/1500为容许弥散圆的大小。

3、景深

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这就是说,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

景深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拍摄距离而变化。对于固定焦距和拍摄距离,使用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4、景深的计算

景深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

前景深:DL1=FdL2/(f2+FdL)

后景深:DL1=FdL2/(f2-FdL)

景深=前景深+后景深

式中F为光圈数值,f为镜头焦距,L为拍摄距离,d为容许弥散圆直径。

我们回过头去计算一下开篇的两幅照片的景深大小。

使用的数码相机型号为Olympus C700UZ,其CCD的大小约为6*4.5mm,对角线长度为7.5mm,允许弥散圆直径为d=7.5/1500=0.005mm=5*10-6m。

对于第一张照片,有F=5.6,f=5.9mm,L=80m

前景深:DL1=FdL2/(f2+FdL)=78.8m

后景深:DL1=FdL2/(f2-FdL)=¥

即是说,这张照片可以保证从相机前方1.2米以外的景物是清楚的。

对于第二张照片,有F=3.5,f=45mm,L=1m

前景深:DL1=FdL2/(f2+FdL)= 0.008568m

后景深:DL1=FdL2/(f2-FdL)= 0.008717m

即是说,这张照片可以保证花卉附近约2厘米内的景物是清楚的。此时必须注意准确对焦,以保证主体清晰。

影响景深的几个拍摄参数

由景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与镜头使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及对像质的要求(表现为对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这些主要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如下(假定其他的条件都不改变):

1、镜头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拍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