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化热讲解

合集下载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计算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计算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计算混凝土的水化热是指在混凝土浆体中水和水泥反应生成水化产物时所释放出的热量。

水化热是混凝土在初凝和硬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热源之一,它对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和内部应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混凝土的水化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水泥和水之间的化学反应、水泥水化产物的形成和生长等。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水化反应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溶胶-凝胶转变阶段、凝胶形成和凝结阶段以及结构的形成和强化阶段。

在混凝土的水化反应中,水化热的产生量与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的种类和含量、温度等因素直接相关。

下面以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计算为例进行分析。

1.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水泥的种类和含量。

配合比是混凝土设计的基本要素,它决定了混凝土中水化反应发生的程度和热能释放量的大小。

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根据工程要求和试验数据进行确定。

水泥的种类和含量也对水化热产生量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说,大体积混凝土中常使用硅酸盐水泥。

2.计算混凝土中的水化热产生量。

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水泥的含量,可以计算出混凝土中水化热的产生量。

水化热的计算可以采用经验公式或者直接通过实验测定得出。

其中,主要的参数包括水化热生成率、水化热影响深度、混凝土总质量等。

3.分析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和内部应力的发展。

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会导致温度的升高,进而引起混凝土内部的应力发展。

通过数值计算或者实验分析,可以得到混凝土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内部应力的发展情况。

这对混凝土的性能评价和施工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4.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内部应力。

针对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和内部应力的变化,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控制。

例如,通过选用低热水泥、添加矿渣等对水化热进行调控;采用降温剂、遮阳措施等对温度进行控制;通过配置喷水降温系统、采用预应力等对内部应力进行控制。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升高和内部应力的发展,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的种类和含量、温度等因素。

混凝土的水化热分析

混凝土的水化热分析

混凝土的水化热分析混凝土是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领域的一种常见材料。

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水化反应是一个关键的过程,其产生的水化热对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混凝土的水化热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一、混凝土的水化过程混凝土的水化过程是指水泥与水反应生成水化产物的过程。

水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涉及到水化产物的形成和结构的演变。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水化过程可以分为初期水化和后期水化两个阶段。

1. 初期水化阶段初期水化阶段指的是混凝土刚刚形成后的几天到几周的时间段。

在此阶段,混凝土内的水化反应比较剧烈,产生大量的水化热。

这是因为水化反应速度较快,水泥中的矿物质与水迅速反应生成水化产物。

初期水化阶段对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 后期水化阶段后期水化阶段是指混凝土中水化反应逐渐减慢的阶段。

在此阶段,水化反应的速率逐渐降低,混凝土中的水化产物逐渐形成并发展。

尽管水化反应速率较慢,但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

后期水化阶段对混凝土的持久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化热对混凝土的影响混凝土的水化反应产生的热量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水化热会对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产生影响。

1. 早期温升在初期水化阶段,大量的水化热会产生,导致混凝土温度升高。

这种早期温升对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和导热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温可能导致混凝土内的微观孔隙产生闭合,从而改变了混凝土的结构和性能。

2. 收缩和开裂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温度升高可能导致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产生收缩,进而导致混凝土开裂。

这种收缩和开裂现象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外观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混凝土的水化热进行合理控制,是减少混凝土开裂的关键。

3. 内应力和变形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升高还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和变形。

这些应力和变形可能对混凝土的结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造成影响。

因此,在设计和制造混凝土结构时,需要充分考虑水化热对结构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内应力和变形。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
热传递分析时,若没有输入节点的对流条件或固定温度,那么该分析将被视为是在没 有热传递状态下进行分析。(对称模型可取一般模型分析,此时在对称面上为绝热边界条 件)
材料名称
密度(kg/m3)
导热系数 [W/(m•k)]
矿棉,岩棉 沥青矿棉毡 泡沫塑料 膨胀珍珠岩
油毡 膨胀聚苯板
空气 泡沫混凝土
110-200 100-160 20-50 40-300
15-25
0.031-0.05 0.033-0.05 0.035-0.052 0.019-0.042
0.05 0.042 0.03 0.1
传热2
1 仅由容易透风的材料组成(如草袋、稻草板、锯末、砂子) 2.6
3
2 由易透风材料组成,但在混凝土面层上再铺一层不透风材料 2
2.3
3
在易透风保温材料上下铺一层不透风材料
1.6
1.9
4
在易透风保温材料上下铺一层不易透风材料
1.3
1.5
5 仅由不易透风材料组成(如油布、帆布、棉麻毡、胶合板) 1.3
研究对象:
---------------------------------------------------------------------------------------------------------------------
应用有限元法计算温度应力是,应考虑荷载、温度变化、徐变和自身体积变化所引起的节点 荷载增量,主要的研究目的 有如下几点: 1.热传导分析
2 分析方法与参数定义
--------------------------------------------------------------------------------------------------------------------2.参数定义

水泥中的水化热名词解释

水泥中的水化热名词解释

水泥中的水化热名词解释水泥,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

然而,水泥在固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

本文将对水泥中的水化热进行名词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水泥固化过程中的热学特性。

首先,我们来解释水化热的概念。

水化热是指水泥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时所释放的热量。

在水泥与水混合后,水泥中的无机化合物与水中的氢氧离子发生反应,产生水化产物和大量的热量。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也是为什么水泥需要一段时间来完全固化。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水化热的产生机制。

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和铝酸盐,当它们与水反应时,发生了水化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水化产物形成并释放出热量。

具体来说,硅酸盐会与水发生水化反应,形成硅酸钙水化物。

而铝酸盐则会形成铝酸钙水化物。

这些水化产物的形成导致水泥糊变得更加坚固和稳定。

然而,水化热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水泥在水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热量,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温度,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或变形等问题。

尤其在大块水泥结构中,由于热量释放速度较慢,很容易发生温度差异导致的热应力。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控制水化热,如使用低热水泥、添加混凝土外加剂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水化热的特性,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水化热的计算方法。

水化热的计算是基于水泥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反应热量和反应速率的测定。

通过测定水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可以得到水化热的释放速率。

研究水化热的计算方法有助于准确预测水泥固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最后,让我们谈谈水化热在工程中的应用。

水化热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水化热可以促进水泥固化过程中的水化反应,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另一方面,水化热的释放也需要控制,以避免对混凝土结构的不利影响。

因此,工程师们需要准确预测和控制水化热,以保证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综上所述,水泥中的水化热是指水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时所释放的热量。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方案计算讲解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方案计算讲解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方案计算讲解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是指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反应释放的热量积累在混凝土内部导致混凝土温度升高的现象。

水化热对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热方案计算和控制。

下面将对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方案计算进行讲解。

1.收集所使用的水泥和骨料的物理性质和水化热参数,包括水泥的特性指标、骨料的热容和导热系数等。

这些参数是进行水化热计算的基础。

2.确定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和体积。

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骨料和水等各成分的比例关系。

体积是指混凝土所占的空间大小。

3.根据配合比和体积,计算混凝土中水化热的总量。

水化热总量等于水泥中反应的水化热量加上骨料中吸湿和放热的水化热量。

4.估算混凝土温升。

混凝土温升是指在水泥水化反应过程中,由于水化热的释放导致混凝土的温度升高。

温升的估算可以通过经验公式进行,也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进行。

5.建立混凝土温度监测系统。

混凝土温度监测系统可以用来记录混凝土温度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养护措施。

6.设计适当的养护措施。

根据混凝土的温升情况,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进行控制。

例如可以采取降低养护温度、增加养护时间、增加养护水分等方法。

总的来说,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方案计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水泥和骨料的特性、配合比和体积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
养护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温升,确保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满足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分析FEA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分析FEA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分析FEA 在建筑工程领域,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大型基础、桥梁墩台、大型水坝等。

然而,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后水泥水化反应产生的大量热量难以迅速散发,容易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从而产生温度应力。

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引发裂缝,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作为一种有效的数值分析方法,为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一、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产生机理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这是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水泥的水化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其放热量与水泥的品种、用量、水化程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水泥的水化热在浇筑后的前 3 天内释放较快,之后逐渐减缓。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由于混凝土的导热性能较差,热量在内部积聚,导致内部温度迅速升高。

而混凝土表面与外界环境接触,热量可以通过对流和辐射等方式散失,使得表面温度相对较低。

这种内外温差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温度梯度,从而引起温度应力。

二、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影响因素1、水泥品种和用量不同品种的水泥水化热不同,一般来说,早强型水泥的水化热较高。

水泥用量越大,水化热产生的热量也就越多。

2、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中骨料的种类、粒径、级配以及水灰比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导热性能和热容量,从而影响水化热的分布和传递。

3、浇筑温度浇筑时混凝土的初始温度越高,内部温度峰值也会相应升高。

4、环境温度外界环境温度的高低和变化会影响混凝土表面的散热速度,进而影响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分布。

5、结构尺寸和形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尺寸越大,热量越难以散发,内部温度升高越明显。

结构的形状也会影响热量的传递和分布。

三、有限元分析(FEA)在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分析中的应用1、建立模型首先,需要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尺寸和形状建立有限元模型。

水化热测定方法

水化热测定方法

水化热测定方法以水化热测定方法为标题,我们将探讨一种用于测量物质水合反应热的实验方法。

水化热是指物质在与水反应时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它是很多化学反应中的重要参数。

通过测定水化热,我们可以了解物质与水反应的热力学性质,进而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1. 实验原理水化热测定方法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当物质与水反应时,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温度变化来确定。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恒温计量热仪(也称为热卡计)来测量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2. 实验步骤我们需要准备好实验器材和试剂。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精确称量的试剂,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接下来,我们将试剂溶解在适量的水中,使其完全溶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控制反应的温度,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需要将热卡计校准至零点。

然后,我们将试剂溶液注入热卡计中,并立即开始记录温度变化。

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搅拌溶液,以确保反应的均匀进行。

当温度变化趋于平稳时,我们可以停止记录,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水化热的值。

3. 实验数据处理在实验数据处理中,我们需要考虑到热卡计的热容和试剂的质量。

通过测量热卡计的热容,我们可以将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转化为热量的变化。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试剂的质量,以确定单位质量试剂的水化热。

通过实验数据处理,我们可以得到物质与水反应的水化热值。

这个值可以告诉我们物质与水反应时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热力学性质,比如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性质。

4. 应用领域水化热测定方法在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研究方面,水化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从而推断化学反应的机理。

在工业生产中,水化热可以用于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反应的效率和产率。

在药物研发和能源领域,水化热测定方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测定药物与溶液中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了解药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从而指导药物的配方设计。

混凝土水化热计算

混凝土水化热计算

混凝土水化热计算
混凝土的水化热是指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由于水化反应所释放的热量。

混凝土水化反应是指水与水泥粉末之间的反应,产生水化产物,并伴随放热。

水化热的大小与混凝土中的水化程度有关,水化程度越高,释放的水
化热就越多。

混凝土的水化热主要是由水化反应引起的,水化反应一般分为早期水
化反应和后期水化反应。

早期水化反应主要是指水与水泥粉末快速反应,
并生成大量的水化产物,伴随放热。

后期水化反应主要是指混凝土逐渐固化,并产生更加坚固的水化产物。

混凝土水化热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混凝土中的水化反应的放热量和
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水化程度可以通过早
期水化热生成速率来衡量。

早期水化热生成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混凝土中
水化反应所产生的热量。

1.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水化热参数: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水泥、骨
料和水的比例。

水化热参数是指混凝土中各组分的水化反应热量和水化速
率的参数。

2.计算混凝土中的水化反应热量:根据配合比和水化热参数,计算混
凝土中各组分水化反应的热量。

3.计算混凝土的早期水化热生成速率:根据混凝土中水化反应的热量
和时间,计算早期水化热生成速率。

早期水化热生成速率可以通过实验测
量或者理论计算得到。

4.计算混凝土中的总水化热:根据早期水化热生成速率和时间,计算
混凝土在整个早期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总水化热。

要注意的是,混凝土水化热计算的结果是理论值,实际情况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外界温度、混凝土的性质等。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设计说明第二章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水化热有限元分析2.1 概论2.1.1 大体积混凝土定义目前国际上对大体积混凝土仍无一个统一的定义。

就如美国混凝土学会的定义:任何就地现浇的混凝土,其尺寸到达必须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减少开裂的,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

又如日本建筑学会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标准定义: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在80cm以上;水热化引起混凝土内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

而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认为,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属于大体积混凝土。

由以上可见,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依靠结构物的断面尺寸和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来定性的。

2.1.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成因施工期间水泥的水化热作用,在其浇筑后将经历升温期、降温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

大体积混凝土自身有一定的保温性能,因此在升温期其内部温升幅度较其表层的温升幅度要大得多,而在降温期内部降温速度又比其表层慢得多,在这些阶段中,混凝土各部分的温度变形及由于其相互约束及外界环境温度约束的作用,在混凝土内产生的温度应力是相当复杂的。

由于混凝土的抗拉能力比较弱,一旦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值时,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

因此必需掌握其水化热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混凝土配合比的修改及养护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1.3 本章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利用MADIS有限元软件建立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水化热计算。

(二)对其水化热进行参数分析。

2.2 承台仿真分析2.2.1 工程基本概况松柏山水库特大桥位于松柏山水库上游,为贵安新区黔中大道(三期)道路工程的一个控制性桥梁。

左、右幅主桥均采用100+180+100m (桥梁中心线对应跨径)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墩顶梁高12.0m ,跨中梁高4.2m ,采用挂篮悬浇施工。

其主墩承台为C30混凝土,每个承台设置5层冷却管,承台尺寸为17.1m ×17.1m ×5m ,属于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主墩承台构造简图如下。

平面1710立面图2.2.1 主墩承台平面、立面示意图(单位:cm )2.2.2 基本计算数据2.2.3 模型的建立由于承台模型具有对称性,取1/4模型进行建模和分析,既可以提高建模速度、缩短分析时间,又方便查看内部温度分布及应力发生状况。

为了模拟混凝土的热量传递给地基的情况,将地基模拟成具有一定比热和热传导率的结构;为了更准确的反应结构内部的温度、应力变化,分割单元时适当细分。

建模时在地基基础施加位移约束,在混凝土表面施加对流边界和环境温度条。

1/4三维模型共计节点6490个、单元5356个,采用实体单元,如图2.2.2所示。

图2.2.2 1/4承台三维立体模型图(上层为承台,下层为地基基础)2.2.4 计算工况与计算结果(1)工况1:一次性浇筑,不布设冷却管。

(2)工况2:按照设计文件布设冷却管。

以下给出代表性温度场、应力场计算结果(图2.2.3~2.2.10),分两种工况给出。

图2.2.3 工况1承台内部中心节点温度时程曲线图2.2.4 工况2承台内部中心节点温度时程曲线图2.2.5 工况1承台内部中心节点应力时程曲线图2.2.6 工况2承台内部中心节点应力时程曲线图2.2.7 工况1承台内部水化热温度场云图(60h)图2.2.8 工况2承台内部水化热温度场云图(60h)图2.2.9 工况1承台内部水化热温度场云图(170h)图2.2.10 工况2承台内部水化热温度场云图(170h)由上述计算结果简要分析如下:(1)未布设冷却管时,承台内部最高水化热温度达66.6℃,持续时间长;而布设冷却管后承台内部最高水化热温度为53.1℃,相比之下降低了13.5℃,且持续时间较短。

(2)未布设冷却管时,由于水化热温升较高,导致其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即时的材料强度,如不采取防裂措施,混凝土会产生温度裂缝;而布设冷却管时,相比下温升较低,导致其温度应力小于混凝土即时的材料强度,混凝土不会开裂。

(3)采用预埋冷却管方式施工,可以较好的降低水化热温度,减小混凝土内表面温差,有效的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但应做好养护措施。

2.2.5 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对比分析选取松柏山水库特大桥右幅8#主墩承台内部中心点进行分析。

现场对右幅8#主墩承台进行了连续14天的观测,承台混凝土内部温度通过预埋温度传感器测试,大气温度、承台表面温度及冷却管进出水口温度采用点式温度计观测。

承台中心温度实测值与理论值对比图如下。

图2.2.11 中心测点实测值与计算结果相比从图2.2.11可看出,计算结果最高温度为53.1℃,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后60h;现场实测最高温度为53.2℃,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后64h;由于现场环境突变等因素的影响,两者曲线不可能完全一致,但计算温度曲线与实测温度曲线发展趋势相同,并且绝大部分测点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差不超过2℃。

因此,承台仿真分析具有一定参考性和可靠性。

2.3 水化热参数分析除了上述有无冷却管施工对水化热有影响外,还有很多因素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密切相关,如内部因素有水泥类型、用量等,外部因素有入模温度、冷却管水温等。

以上述承台为分析模型,运用MADIS有限元软件对影响水化热的主要参数进行分析。

2.3.1 水泥类型与用量水泥是水化热产生的根本原因,分别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高早强硅酸盐水泥、高炉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这5种水泥进行定量分析;分别取水泥用量300kg、325kg、350kg、375kg、400kg进行定量分析。

取承台内部最大温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见下图。

图2.3.1 水泥类型与水泥用量温升曲线由图2.3.1可知,在其余因素不变,只改变水泥用量的情况下,混凝土的最大温升与水泥用量成正比。

温升最大的高早强硅酸盐水泥在水泥用量300kg时承台中心点温升45.4℃,水泥用量达到400kg时承台中心点温升59.2℃,差别达13.8℃,每增加25kg水泥用量承台中心点温升3.5℃;温升最小的中热硅酸盐水泥在水泥用量300kg时承台中心点温升30℃,水泥用量达到400kg时承台中心点温升39.5℃,差别达9.5℃,每增加25kg水泥用量承台中心点温升2.5℃。

由图2.3.1可知,在其余因素不变,只改变水泥品种的情况下,使用低热品种水泥比使用高热品种水泥的最大温升要小很多。

同样水泥用量为300kg的情况下,使用中热硅酸盐水泥其承台中心点温升30℃,而使用高早强硅酸盐水泥其承台中心点温升45.4℃,两者温升差值较大。

由以上可知,混凝土的绝热温升与水泥的用量成正比,而且不同水泥品种对混凝土水化热影响很大。

因此,在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的前提下,水泥应采用低热水泥并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可适当掺入粉煤灰等活性矿物外加剂,以此来降低水化热,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

2.3.2 入模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也称浇注温度,是混凝土水化热温升的基础。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分别改变入模温度10℃、20℃、30℃,运用迈达斯分析运行求得3种入模温度下的承台内部最高温度,结果见下图。

图2.3.2 3种入模温度下的温度峰值变化曲线由图2.3.2可看出,入模温度越高,中心温度值也越高。

30℃下的入模温度温升比10℃下的入模温度温升高10.5℃。

由以上可知,混凝土入模温度越高,它的热峰值也必然越高,对结构内表面温差的影响也越大。

因此,有效降低入模温度,对控制混凝土最高温升,减小结构内表面温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混凝土入模温度最低不宜低于5℃,在5℃下水泥的水化热将停止反应,混凝土强度将不会增加,所以在冬季施工时混凝土应加入防冻剂。

结合理论与现场实际观测,入模温度控制在15~20℃较好。

2.3.3 冷却管水温在布设冷却管施工的情况下,冷却管水温对承台水化热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取冷却管水温18~30℃,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运用迈达斯软件分别进行运行分析,其承台内部峰值变化结果见下图。

图2.3.3 不同冷却水温作用下的温度峰值变化曲线由图2.3.3可见,管冷温度在18~30℃下的内部温差可达3℃,每增加2℃冷却管水温,其承台内部峰值增大0.5℃。

因此,冷却水温越低,其承台内部峰值越低,温控效果越好。

但水温不宜过底,冷却水温越低其冷却水温与内部混凝土温差也越大,导致水管周围的拉应力也越大,当拉应力超过内部混凝土容许应力时,承台内部将会产生裂缝。

通过现场对主墩承台观测的实际情况来看,进水口水温在25℃左右时,承台内部降温速率变得有所缓慢,结合理论与现场实际可以得出,冷却水温保持在15℃左右时温控效果较好。

2.3.4 大气温度不同季节浇筑混凝土,其大气温度是不同的。

分别选取5℃和30℃下的环境温度,运用迈达斯软件进行承台温度分析,分析结果见图2.3.4~2.3.5。

图2.3.4 大气温度为5℃下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变化曲线图2.3.5 大气温度为30℃下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变化曲线由图2.3.4可看出,大气温度在5℃时,承台内部峰值为53.1℃,承台内表面温差最大达到39℃,远远超过了规范所规定的25℃。

由图2.3.5可看出,大气温度在30℃时,承台内部峰值为53.2℃,承台内表面温差最大为19℃,低于规范所规定的25℃。

由以上可得,大气温度对混凝土水化热峰值影响很小,但对混凝土内外温差有很大的影响。

环境温度越低,混凝土表面温度越低,内外温差越大,当内外温差超过规范值时,结构将会产生表面裂缝,其耐久性会受到损害。

因此,在寒潮等温度较低的天气,应采取措施保温覆盖。

2.4 结论本章通过MADIS有限元仿真分析计算和现场实测研究了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承台的水化热,得到如下结论:(1)仿真分析计算可以较好的预测水化热的实际发展规律,对指导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和防裂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因素分为主动因素和被动因素,其中主动因素包括水泥的品种与用量,决定着水化热的变化规律;被动因素包括入模温度、冷却管布置、冷却水温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水化热的发展。

(3)理论和实践表明选择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同时采取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掺入粉煤灰等措施减少水泥用量,是从根本上降低水化热温度的措施。

(4)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预埋冷却管,通过管冷作用降低水化热温度;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选择气温较低的时候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注意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5)总而言之,合理有效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方案和施工措施,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在水化热过程中产生裂缝的重要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