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饲料安全因素分析
饲料安全——精选推荐

名词解释 1.饲料卫生与安全:饲料在转化为畜产品过程中对动物健康及正常生长,畜产品食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真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等特性的概括。 2.饲料质量管理:医保城和提高饲料产品质量为目标的管理。 3.霉菌:菌丝体发达而又不形成较大小实体的一部分真菌的俗称。 4.霉菌毒素:霉菌在成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的二级代谢产物,此外还包括某些霉菌是磁疗成分转变而形成的有毒物质。 5.ZEA(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毒素,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产生的2,4-二羟基苯甲酸内酯类化合物,主要发生在阴凉潮湿地,具有潜在雌激素作用。 6.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又称致呕毒素,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7.金属毒物:在机体某些器官蓄积,不会分解,会引起动物急性慢性中毒,有的还具有致癌,致突变作用,排除后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威胁。 8.农药残留:农药使用后残存于动植物体,农副产品环境中农药原药,有毒代谢物,降解转化产物,反应杂质的总称。 9.农药残效:农药除了在使用时候直接作用于兽虫,病菌等发挥药效外,在环境中消失或降解前仍旧具有杀虫,杀菌的效果。 10.农药残毒:人,动物在长期摄入换农药残留食品,饲料而造成的中毒反应。 11.农药:用于防治危害农作物及农副产品的病虫害,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药物总称。 12.蛋白质抑制因子:能和蛋白酶的必须集团发生反应,从而抑制蛋白酶与底物结合,是蛋白酶活力下降甚至丧失的一类物质。 13.抗营养因子:植物磁疗本身含有的或代谢产生的并且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利用产生不利影响及是动物产生不良生理反应的物质。 14.植物应激素:非免疫球蛋白本质的蛋白质或糖蛋白,他特异性识别并可逆结合复杂汤复合物中的糖链,不改变所结合糖基共价键,具有聚集的红细胞,淋巴细胞,真菌,细胞原生质体及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作用,广泛存在于植物。 15.单宁:鞣酸,鞣质,一类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的多元分类聚合物。 16.非淀粉多糖:植物组织中除了点分外多有碳水化合物的总称,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组成。 17.抗原蛋白:又名致过敏蛋白质,致敏因子,大多数豆类果实中含有的又一种被动物摄入后能改变提携免疫功能,引起肠道致敏反应的大分子蛋白或糖蛋白。 18.肠气因子:引起动物胃肠胀气的某些豆类子实中含有的一些低聚糖,指棉籽糖,水苏糖 19.游离棉酚:其分子结构中的活性基因违背其他物质封闭的棉酚,对动物具有毒性。 20.结合棉酚:游离棉酚与磷,氨基酸,磷脂等物质相互作而形成的化合物,无毒性。 21.抗维生素因子:一类化学结构云偶中维生素相似,影响动物对该种维生素的吸收或破坏某种维生素,降低其生物学活性物质。 22.生氰物质:能在体内合成生氰化合物,经水解后释放氢氰酸的植物。 23.光敏物质:一些饲料,节省至武汉的特殊物质,家畜采食后经过光照会在皮肤无色素部位发生以红斑皮炎为主要特征的中毒症状,并可能出现全身症状的特殊物质。 24.疯牛病(BSE):又称致牛海绵状脑病,是由患痒病羊的废弃物制成的肉骨粉饲喂牛所致,此病原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而是一种异常蛋白。 25.GMP :良好作业(生产)规范,是一种注重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安全卫生的子中兴管理制度。是通过对生产过剩中的各个环节,各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具体技术要求和质量监控措施而形成的质量控制体系。 26.:HACCP:危险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一个以预防影响产品安全危害为基础的产品安全生产,质量保证的控制体系。 27.ISO9000系列标准:国防标准化组织(ISO)所指定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一系列国际化标准。 28.饲料卫生标准:对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及有害微生物以法律形式做出东依规定是饲料噶贵体系的组成部分。 29.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畜禽,水产学动物饲料的重要原谅,局蛋白质含量丰富及生物学价值高等特点,被饲料生产企业和广大养殖者广泛利用。 30.饲料标签:以文字图形,符号等说明饲料的饲料添加剂等产品的质量,数量,特性,使用方式和其他内容物的一种信息载体是饲料生产者对产品质量信誉做出的一种承诺。 31.饲料卫生与安全质量评定:经常或根据特殊需要确定饲料中是否存在有害因素并阐述其性质,来源,作用,危害,做出饲料可否使用等结论。
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作物研究(CROP RESEARCH)2020,346):580-584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金宇豪,郭恬,阳会兵(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73)摘要:粮食安全是基本民生工程,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在分析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基础上,阐述了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提出了构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路径:一是加强监控力度,保障耕地可持续利用;二是强化政府职能,构建粮食安全长效机制;三是提高科技水平,持续提高粮食产量;四是完善保险制度,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五是完善法律法规,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
关键词:粮食安全;耕地;影响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F32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80(2020)06558055DOI:10.06848/kO issn.1001-5280.2020.06.04Analysia on the In f lue n cing Factora and Coun t ermeasuresof Food Security a ChinaJIN Yuhao,GUO Tian,YANG Huibing(Colleae of Aymnomy,Hunan AdicuUuml University,ChanasPa,Huuan414173,China)AbstracSi FooP security is/basic project for people's iivelidooP and an important part ol naVonal secu/ty・Based on the analysis ol the chanac ol grain yielU in China,this paper expounds the factors aXectina the fooP security and puts for/arU the ways to exsom the naVonai fooP secu/ty:First,stmnathex the monito/na and controi to ensure the sdainable use ol culUvated land;Second,stmnathen the function ol the government to builU a Iona-term mechanism for fooP secu/ty: ThirU,we wili impro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ontinue to increase grain yielU per unit area.Fourth,we wili improve the insemnee system and build a naVonal fooP security system.Fifth,we will improve laws and reaulaVons and promote lea5 islation on fooP secu/ty.Keywords:CooP security;cul/vateS land;irgluexcing factors;strategy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始终坚持立足国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指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且饭碗里主要装的是中国粮”。
开题报告-我国饲料行业质量安全状况分析研究与评价剖析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我国饲料行业质量安全状况分析研究与评价一、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目的、意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附主要参考文献,可加页)选题目的及意义我国是饲料工业大国,前景十分广阔。
由于饲料产业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养殖业的发展,动物产品不但满足了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而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关系到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关系到消费者的安全。
正是因为饲料产业的飞速发展,饲料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断出现,大宗饲料原料的不安全问题、饲料蛋白配比不当造成氨氮及亚硝态氮的危害、常量矿物元素的不合理使用和重金属元素污染等,对消费者利益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给饲料行业的发展和出口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本论文在分析饲料行业的特点,根据去企业实地现场审核和与企业沟通,整理出影响企业质量安全的因素,并对饲料企业质量状况进行较为系统的评价和分析,为了进一步研究饲料行业的质安全量状况,制定饲料行业评价指标及限量标准,为提高饲料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证我国饲料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报告指出测试转基因作物及其衍生的食品和饲料的安全性,应考虑到转基因作物从分子、成分、表征农艺性状等都可能和常规作物存在差异。
4)饲料中二噁英、微生物、添加剂、植物毒素和真菌毒素的研究报道美国、加拿大及欧盟等国家在饲料安全管理和饲料质量管理方面有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严格的法律法规。
他们的饲料管理制度在全世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他们的经验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二)国内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现状1)对水产饲料原料的评价鱼粉作为水产饲料中传统的主要蛋白质来源, 在许多水产饲料配方中的使用量甚至超过了50 % 。
因而,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寻求水产饲料中鱼粉和鱼油的替代物。
为了使这些替代原料能优质、高效、安全地应用于健康水产养殖业, 在对这些原料进行评价。
对原料属性的合理评价、原料的消化吸收特性评价、原料适口性的评价、原料的营养物质特性评价及原料的加工特性评价均有表述。
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因素分析

山西农经 / 2021 年 15 期
游走序列式是非平稳的。 3.3 一阶差分
从以上结果得知, 继续差分后的 Test Statistic 的 值均小于在 1%和 5%水平上的值, 说明数据较为平 稳,无须进行二次差分。 3.4 协整检验
经过上述单位根检验,可知所选变量都具有一阶 单整性,由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在 Stata 中进行操作 得到的结果显示, 蓝色星号所对应的 rank 等级为 0, 也就是说明在整个数据里,4 个变量中有 0 个协整关 系,所选变量通过协整检验,在进行回归时不会存在 伪回归问题。 3.5 首次回归结果
. A3l.6l 多Ri重g共ht线s性R检e验served.
多重共线性结果如图 1 所示。由图 1 得知,变量 X1、X2、X3 的值均小于 10, 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模型良好,无须进行修复多重共线性检验。多重共线 性产生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各变量之间有共同变化趋 势,或者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可能是 解释变量选择不当。 3.7 数据相关性分析
2 数据分析
2.1 数据来源 选用 1989—2019 年中国粮食产量(Y)、农用耕
地灌溉面积(X1)、粮食播种面积(X2)、粮食化肥施用 量(X3)作为变量。相关数据来自 1989—2019 年《中国
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以及国家统计局网
站,数据真实有效。
2.2 变量及模型设计
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有很多,考虑到数据的可获
近年来,在“两个市场”的战略下,中国粮食基本 上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主要粮食作物依靠“国 内市场”就能得到保障,仅个别品种需要借助于“国际 市场”补充。目前,中国学者对粮食安全的主要影响因 素开展了很多研究。鲁奇(1999)[3]认为,中国未来耕地 资源开发将会走高效集约道路, 应该加强管理和保 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而提供食物安全保障。
饲料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饲料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摘要本文分析了饲料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文章指出,饲料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存在着市场风险、采购风险、销售风险和质量风险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信息沟通、优化内部监督等措施,以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降低风险,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饲料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措施一、引言饲料企业作为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营环境的复杂化,饲料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风险。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防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饲料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以期为饲料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饲料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1.市场风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饲料企业的市场风险逐渐增大。
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需求的变化、饲料原材料的价格波动、竞争对手的策略调整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导致企业的市场份额下降、盈利能力减弱,甚至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采购风险饲料企业的采购风险主要来自于饲料原材料的供应不稳定、价格波动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导致企业的采购成本上升,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此外,采购质量不合格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3.销售风险饲料企业的销售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需求的变化、销售渠道的不稳定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导致企业的销售收入下降,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同时,销售质量不合格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4.质量风险饲料企业的质量风险主要来自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不严格、产品质量不合格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三、饲料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防范措施1.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内部控制环境是防范饲料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基础。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营养成分营养价值评定饲料安全饲料卫生

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化学分析,消化试验,代谢试验,饲养试验,比较屠宰实验。
饲料养分的表示:⏹百分数(%) 主要用以表示概略养分、常量元素、氨基酸的含量。
⏹毫克/千克(mg/kg) 通常用以表示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等养分(有时还用µg/kg)。
⏹国际单位(international unit,IU) 常用以表示脂溶性维生素等在饲料中的含量。
样品状态(根据饲料的含水量不同,其养分含量的表示基础不同):3种存在状态:⏹新鲜基础:有时称为湿重或鲜重,原样基础的水分变化很大,不便于进行饲料间的比较。
⏹风干基础指空气中自然存放基础或自然干燥状态,亦称风干状态。
该状态下饲料水分含量在13%左右。
⏹绝干基础:指完全无水的状态或100%干物质状态。
用于比较样品成分含量。
概略养分分析法:Weende分析法Henneberg与Stohmann二人创建了该分析方法。
测定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与无氮浸出物。
概略养分: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N浸出物和粗灰分,将这些养分叫概略养分。
由于各类组分并非化学上某种确定的化合物,因此叫“粗养分”。
是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基础。
Van Soest粗纤维分析方案纯养分分析法NSP :非淀粉多糖,是植物的结构多糖,除了淀粉之外的,所有碳水化合物的总称,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
(不包括木质素)SNSP :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如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等,粘性增加);INSP :不溶性非淀粉多糖ANF :饲料抗营养因子,有些饲料存在某些能破坏营养成分或以不同机制阻碍动物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的健康状况产生副作用的物质。
消化实验:动物食入的某饲料养分减去粪中排出的该养分,即称可消化养分。
消化率就是指饲料某养分的可消化养分占饲料中该养分总量的百分率消化率分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同一饲料养分的表观消化率总是低于其真实消化率。
(存在内源性产物,即粪代谢性产物)用真消化率表示饲料养分的消化程度(评定饲料)比用表观消化率更真实、可靠。
饲料安全与监管措施

第34卷第8期 2013年08月 湖北畜牧兽医
Hubei 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s Vo1.34 No.08
August 2013
饲料安全与监管措施 胡深,陈向丹,文静静,金灵 (湖北省兽药监察所,武汉430070)
摘要:分析了目前越来越受关注的食品安全源头一饲料产品,阐述了对于饲料原料质量的控制、饲料添加剂、违禁药 物的添加等方面的安全因素。 关键词:饲料安全;监管措施 中图分类号:¥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8—0087—01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多发.其中与饲料质 量有关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如红心鸡蛋、三聚氰胺的 牛奶、瘦肉精的猪肉等,这些食品安全问题都出在饲 料生产与使用环节 饲料的质量安全是保障畜产品安全和食品安全 的第一道关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畜产品安全要 求的不断提高.目前饲料质量安全的概念已有所延 伸,不再单指违禁药物的添加、瘦肉精的使用等,而 是纳入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安全体系中。首先,需保证 人口畜产品的安全.反映在饲料应用上就是使用后 不产生残留,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其次,保证社会 环境的安全,主要指不会污染环境:再次,对禽畜动 物本身要安全即保证营养全面。然而现在有许多影 响饲料安全的因素会导致在农产品上有重金属和药 物等残留.对人体造成危害 1 饲料原料质量难以控制 我国的动物养殖业虽然是朝着规模化方向发 展,但散养动物的数量仍然巨大。一些饲料生产厂家 和养殖场(户)为了经济效益、降低成本,使用廉价的 饲料原料,其来源广泛,质量参差不齐,安全质量得 不到保证。非饲料级矿物原料、未经脱毒饼柏饲料、 工业下脚料以及未经消毒的其他植物原料等未经检 测就被加入到饲料中,给饲料的安全性造成了隐患。
2违禁药物时有发生 国家对药物在饲料中的使用有明确的规定.但 一些养殖场(户),忽视了饲料的安全性,在饲料中添 加违禁药物,如p一兴奋剂、地西泮、呋喃唑酮等。这 些药物不仅会影响动物的正常生长.而且在动物产 品中残留,危害人体健康。
饲料常规检测误差产生原因与控制方法分析

饲料常规检测误差产生原因与控制方法分析饲料行业作为畜牧养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畜禽生长发育、养殖效益等方面。
在饲料生产过程中,检测是确保质量和安全性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饲料检测中难免会出现误差。
本文将就饲料常规检测误差的产生原因以及相应的控制方法进行分析。
一、产生误差的原因1. 仪器设备问题:饲料检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若存在故障或未经及时维护保养,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的偏离,产生误差。
因此,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是避免误差的关键。
2. 样品处理不当:饲料样品的处理过程中,若不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比如样品混杂、保存条件不恰当等,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因此,在处理样品时应注意细节,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检测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操作人员易造成误差的产生。
因此,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升其技术水平,是减少误差的有效途径。
4. 外部环境影响:外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灰尘等也会对饲料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检测时应注意环境因素的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误差控制方法1. 提高仪器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保证其正常运转,确保检测准确性。
2. 规范样品处理流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样品处理,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避免混杂和变质。
3. 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对检测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技术考核,提升其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减少误差的产生。
4. 控制外部环境因素:在检测过程中注意控制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保证检测环境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饲料常规检测误差的产生原因多方面,要想减少误差的发生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
只有全面加强饲料检测工作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饲料质量和安全性,服务于畜牧生产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饲料安全因素分析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关系到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企业或个人在饲料的生产、经营和养殖等各个环节,违法添加违禁药物,违规添加药物或使用不合格的饲料原料,给动物养殖带来损失的同时,也给动物产品的质量带来了隐患。
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
人为因素主要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如促进养殖动物生长或预防病害),人为地往饲料中添加某些有害药物。
自然因素主要指由于自然的化学因素或工农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使饲料原料带有有害物质,也包括原料中天然存在的有害物质。
一.人为因素
1.1滥用违禁药物或不按规定使用药物添加剂。
我国农业部于2001年9月发布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规定了33种饲料药物添加剂的适用动物、用法与用量、休药期、注意
事项等,以及24种不能添加到饲料中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
2002
年2月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公告,发布
了《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共5大类
40种。
强调严禁在饲料中添加未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
但在实际生产中,有些饲料厂不按规定执行,仍在使用一些已
禁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
动物养殖过分依赖抗生素等药物,产生了
许多问题,如动物饲用抗生素后导致药物残留,引起耐药菌株扩散,对动物、人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引起动物菌群失调,抑制动
物的免疫力,继发二次感染。
同时使用的大量药物通过食物链被人
体吸收,产生致癌、致畸形、致突变。
1.2过量添加微量元素。
从营养学角度考虑,动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是必需的,但非常有限,饲料中如果添加的微量元素超出允许添加范围就有可能导致动物中
毒或身体不适。
个别饲料生产企业为迎合养殖场(户)对家畜外观上
的喜欢,把微量元素按常量元素进行添加。
比如在猪饲料中超量添
加微量元素铜,目的是让猪的粪便干燥、颜色发黑,长期饲喂含高
铜的饲料,铜就会在猪肉中大量沉淀。
人类如果食用了含有高铜的
猪肉,就会影响健康,而没有被猪吸收的铜还会通过粪便的排泄污
染环境。
饲料中过量铜锌的使用,可以引起养殖动物中毒。
而且,
大量铜锌随粪便排出,严重污染了环境。
砷化物在肠道中具有抗生
素作用,能促进增重和改进饲料利用率,同时砷也是一种必需元素,因此饲料生产厂家也使用砷制剂。
然而,砷的吸收率低,通过粪尿
排放到农田、河流,严重污染环境,同时,它们还富集在动植物中,特别是水生生物(鱼类、贝类)中,最后转移到人类食物链中,危害
人类健康。
1.3饲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毒物及交叉污染.
采用先进的炙加工设备,科学地控制好加工工艺参数,能破坏饲料
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提高饲料品质。
但若工
艺条件控制不当,饲料中复杂的添加物在粉碎、输送、混合、制粒、膨化的加工过程中,矿物元素、氨基酸、维生素等有机物会发生降解,矿物元素之间由于氧化-还原反应等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化合物,这一方面降低了饲料中有效成分的效价,另一方面又产生了有害物
质引起污染。
二.自然因素
2.1饲料中虫害、螨害与鼠害
5-10%,而且还以粪便、结网、身体脱落的皮屑、怪味及携带微生
物等多种途径污染饲料,有些昆虫还能分泌毒素,给畜禽带来危
害。
2.2饲料中的微生物污染
100多种,其中能导致使人畜中毒的主要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等。
霉菌可以通过适当的干燥或添加防霉剂进行控制,一
旦霉菌素产生就很难去除。
目前虽有一些物理、化学或生物法脱毒,但常因工序繁杂或费用较高均难以在生产中应用。
a、黄曲霉毒素: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有玉米、棉籽、花生及
其饼粕。
动物摄食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均表现出很强的细胞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
其中以雏鸭最为敏感,其次为仔猪、雏鸡、种猪、种鸡等。
黄曲霉毒素属肝脏毒素,以引起动物的急性肝炎、肝
细胞瘤有肝癌、血凝不良、机体免疫机能下降为主要特征。
对于成
年动物,是耐受性较强些,但仍会抑制生长、降低饲料利用畜、导
致毒素在畜禽产品中残留。
b、玉米赤霉烯酮:易受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饲料主要有:玉米、小麦、大麦、高粱、燕寿等。
它主要由镰刀菌产生,可引起畜禽发
生雌性激素亢进,猪最为敏感,可使母猪阴道红肿、发情延迟或发情,影响公猪的精子开成和性欲。
c、单端孢霉菌素:T-2毒素和呕吐毒素等单端孢霉菌素存在于
玉米、小麦、大麦、黑麦及燕麦中。
主要由在线镰孢霉产生。
该类
毒素的靶器官是肝和肾,属于组织刺激因了和致炎物质直接损伤皮
肤和粘膜。
主要影响畜禽采食、使其生长减慢、呕吐、血痢、严重
的皮炎、出血、饲料利用率降低。
d、沙门氏菌:是细菌中危害最大的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为有鞭毛的杆状细菌。
易受沙门氏菌污染的饲料为鱼粉、肉骨粉、羽毛粉等。
在我国对畜禽威胁较大的沙门氏菌病为猪霍乱、牛肠炎、鸡白痢等。
2.3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B-葡聚排水状和粘稠粪便,阻碍养分和消化酶扩散,随低饲料工副产物糖及其它非纤维素多糖能值、影响脂肪和氨基酸的消化率。
导致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下降。
2.4饲料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DTY,这两种农药虽于1987年就已停止生产,但由于它们的使用已有30年、DDT需4-30年才能分解消失,因而仍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4-苯、N-亚硝基化合物、氰化物、氟化物等。
生产中Hg1,Cd10,As50,Pd30,Cr300(鸡),Mo500。
若长期饲用受工业“三废”的饲料,其体内将富集大量的有害物质,引起致癌、致畸、致突变,并
通过肉、蛋、奶等转移给人类,造成公害。
Ca、P、Cu、Fe、Mn、I、Se、Co之间既互相协同又相互制约,它们
的不足,过量或相互比例不平衡,均可造成畜禽生长发育不良或中毒。
如饲料中的Ca、P比例不平衡或维生素D缺乏,会引起畜禽软骨病或骨质疏松症,蛋壳质量下降;高Ca阻碍Zn的吸收;高Cu引起Fe、Zn缺乏,使仔猪生长减慢、发育不良、血红蛋白下降、甚至死亡;Se用量少,安全系数仅50倍左右,若超量添加就是一种剧毒物质;食盐既是畜禽的必需营养物质,又是调味剂,当添加过量或虽
未过量,但因混合不匀,造成局部过量,雏鸡、小猪吃了都易中毒;长期饲喂未经胶氟处理的磷酸氢钙或过磷酸钙,会导致氟中毒,而
氟中毒会干扰Ca、P的吸收。
2.5饲料中非营养性添加剂带来的污染
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尤
其是抗生素、激素、抗氧化剂、防霉剂和镇静剂的使用对预防疾病、
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生长速度起着巨大的作用,但若不严格遵守使用
原则,控制使用对象、安全用量及停药时间,就会使药物及其代谢
产物在肉、蛋、奶中残留,并通过畜禽的排泄物污染环境。
在配合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促进畜禽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
预防畜禽疾病,增进动物的健康状况等,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Krjider指出抗生素添加剂可获得5-8倍的赢利。
但是,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可使某些疾病原菌突变成抗生菌,引起抗药性问题。
另外,还存在畜禽产品中药物残留问题,如链霉素降解作用很低,四环素
的降解产物甚至比四环素具有更强的溶血或肝毒作用。
砷制剂作为
动物生长促进剂,短期内可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加速机体
同化作用,促进蛋白质合成,改善皮营养,提高饲养效率,但是长
期使用砷制剂将中枢神经系统失调,脑病和视神经萎缩的发病率升高。
饲料工业发达的国家都制定了抗生素等添加剂的用法用量规定。
我国农业部于1989年元月颁布了《首批饲料药物添加剂品种及使用
规定》,提出了可在配合饲料中添加的药物品种、畜禽对象、年龄上限、最高和最低用量、停止使用期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还规定了
一些药物添加剂不能同时使用。
因此,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添加剂,须严格按规定进行。
2.6转基因饲料原料引发的食品安全性问题
这是一个目前还存在广泛争议、没有定论的问题,但它确实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用转基因原料生产出来的饲料饲养动物是否会产生遗传污染;这样的动物性食品是否与非转基因食品“实质等同”,有无显着差异;转基因食品在某些情况下是否会产生过敏;对生态安全性的影响怎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