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复习与小结

合集下载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概括总结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概括总结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概括总结一、知识结构二、统计调查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有关概念:要考查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查对象称为个体,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机会被抽到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将总体分成几个层(如年龄段),然后再在各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这是一种分层抽样. 与简单随机抽样相比,分层抽样更具有代表性.全班同学最喜爱节目人数统计表(划记法)扇形的大小是由圆心角的大小决定的.根据各项所占的百分比就可以算出对应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如新闻:360°×10%≈36° 折线统计图节目类型 划 记 人 数 百分比 A 新闻4 10% B 体育 正正 10 25% C 动画 正 8 20% D 娱乐 正正正 18 45% 合 计4040100%301020400娱乐 动画娱乐三、直方图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40名参加广播体比赛。

收集身高数据如下(单位:㎝) 158 158 160 168 159 159 151 158 159 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 158 158 159 167 170 153 160 160 159 159 160 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 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 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 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 172-149=232、决定组距与组数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完整版)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

(完整版)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复习与巩固一、知识网络知识点一:总体、样本的概念1.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2.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3.样本: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样本容量(不带单位)。

注意: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要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到.知识点二: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两种: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1.全面调查:考察全面对象的调查叫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也称作普查,调查的方法有: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电话调查等。

全面调查的步骤:(1)收集数据;(2)整理数据(划记法);(3)描述数据(条形图或扇形图等)。

2.抽样调查:若调查时因考察对象牵扯面较广,调查范围大,不宜采用全面调查,因此,采用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

抽样调查的意义:(1)减少统计的工作量;(2)抽样调查是实际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它是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来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

3.判断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在于:①全面调查是对考察对象的全面调查,它要求对考察范围内所有个体进行一个不漏的逐个准确统计;而抽样调查则是对总体中的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以样本来估计总体的情况. ②注意区分“总体”和“部分”在表述上的差异。

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和所付出代价的大小.调查方法:问卷,观察,走访,试验,查阅资料.知识点三: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关于数据的统计的表示方法,它们多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1)扇形统计图的特点:①用扇形面积表示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②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体的百分比;③扇形统计图的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为100%或1。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总结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总结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第一节统计调查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抽样调查的可靠性
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从一个总体得到一个包含大量数据的样本,我们很难从一个个数字中直接看出样本所包含的信息.这时,我们用频率分布直方图来表示相应样本的频率分布,从而去估计总体的分布情况.
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主要数据有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一般来说,用样本去估计总体时,样本越具有代表性、容量越大,这时对总体的估计也就越精确
统计表
扇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1)定义:条形统计图是用线段长度表示数据,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矩形直条,然后按顺序把这些直条排列起来.
2)特点:从条形图可以很容易看出数据的大小,便于比较.
3)制作条形图的一般步骤:
①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②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③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④按照数据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折线统计图
统计图的选择
第二节直方图频数与频率
频数(率)分布直方图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小结与复习导学案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小结与复习导学案
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 收 集 数 据 整 描 分 析 数 据 得 出 结 论
制表
理 数 据
绘图
述 数 据
二、小组研学 1. 对学 对学问题一:回顾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想想什么情况下适合全面调查?什么情况下 适合抽样调查? 例 1.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 ) A. 了解炮弹的杀伤力,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 B. 了解全国中学生的体能状况,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 C. 了解一批罐头产品的质量,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D. 对载人航天器“神州十号”零部件的检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对学问题二:回顾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的概念,体会样本和总体之间的关系. 例 2.为了了解某县八年级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了 200 名学生进行体重测试. 在这个 问题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全县八年级学生的体重是总体 B.每名学生的体重是个体 C.200 名学生的体重是一个样本 D.200 名学生是样本容量 2.群学 群学问题一:与收集数据、整理有关的问题 例 3. 某市“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活动已开展了一年.为了了解该市此项活 动的开展情况,某调查统计公司准备采用以下调查方式中的一种进行调查: A. 从一个社区随机选取 200 名居民; B. 从一个城镇的不同住宅楼中随机选取 200 名居民; C. 从该市公安局户籍管理处随机抽取 200 名城乡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然后进行调查. (1)在上述调查方式中,你认为比较合理的一个是 (填序号) (2)下表是有一种比较合理的调查方式所得到的 200 名居民每天锻炼时间的数据统计表, 请补全统计表.
课堂小结:学生举 手发言,老师点评 并鼓励,引导学生 对本节课的重点和 难点进行回顾,以
群学问题二:频数、频数分布直方图 突出重要的知识技 例 4. 为了进一步了解七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体育老师对七年级随机抽取 50 名学生进行 1 分钟跳绳次数测试,以测试数据为样本,绘制出部分频数分布表和部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 能;帮助学生把握 知识要点,理清知 下图所示. 组别 次数 x 频数(人数)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小结与复习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小结与复习

第十章小结与复习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张韬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常用方法.2.内容解析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以抽样调查为重点)收集;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利用统计图(以直方图为重点)描述数据;展现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调查的基本过程.抽样调查是实际中常采用的一种调查方式,也是本章重点介绍的统计调查方法,用到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在进行抽样调查时,样本的容量、抽取的方法会对样本的代表性产生直接的影响.针对不同的调查问题,学生要会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用合适的表格整理数据,选取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一般地,对于连续性数据,为了得到这组数据的频数分布,可以通过计算极差、决定组距与组数、列出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等步骤得以实现.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通过处理数据的过程感受统计的思想,建立数据分析的观念,体验统计的作用,逐步建立用数据说话的习惯.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回顾数据处理的过程,建立调查方法、数据处理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明确数据处理中不同方法的特点.二、教材解析教材以“本章知识结构图”的形式,呈现了本章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回顾与思考”是对本章主要内容及其反映对思想方法的提炼与概括.统计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统计与数据密不可分.本章对两种收集数据的方法—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进行了介绍. 设计抽样方案时,要注意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体现了统计学中样本代表整体的基本思想.本章的核心知识是数据的收集、描述与整理,为了获取数据中的信息,如何整理数据和选用合适的统计图呈现数据十分重要.“回顾与思考”中的五个问题,都是围绕着本章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展开,其中问题3,4都提到在抽样调查中样本代的表性问题,本章要求学生对于上述问题会借助具体例子加以说明.三、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建立本章各知识点之间的框架结构,体会数据处理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2)了解两种抽样方法的特点,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特点和绘制方法,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分析得出合理结论.2.目标解析达到目标(1)的标志是:能自己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并能对图中涉及的知识加以解释.达到目标(2)的标志是:能根据具体的问题,设计合适的调查方案,根据样本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给予简单的解释.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章各知识点虽然分散,可在“数据处理”这一主线的牵引下,又体现出严格的逻辑性.七年级学生受认知能力的限制,要体会出各知识间的逻辑性并在此基础上绘出知识结构图存在一定的困难.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建立调查方法、数据处理等各种知识间的联系.五、教学过程设计1.知识梳理,回顾总结问题1(1)什么是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2)哪些情况下宜用全面调查?哪些情况下宜用抽样调查?(3)为什么抽样调查可以作为了解总体的方法?为了使样本对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抽样时要注意什么?(4)简单随机抽样有什么特点?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出的样本是否一定具有代表性,请举例说明.(5)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和直方图在表示数据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必要时可借助实例加以说明.在问答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规纳出本章的知识结构.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建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流程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梳理本章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系统化.2.典型例题,强调方法近日,某市一消费者质疑某品牌矿泉水“PH值不达标”,而国家于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生活饮用水的PH值范围为6.5至8.5.如果我们想很好地了解在本地销售的矿泉水PH值是否达标,就可以利用本章所学的知识做一些尝试.设计意图:课题引入选用了学生感兴趣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可操作的、真实的素材,使学生充分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社会和各学科领域的广泛应用,体会统计在解决问题中所起的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统计、应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问题2某市每天在售的矿泉水不计其数,我们应采用什么调查方法收集到所需要的PH值相关信息呢?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回答:抽样调查.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两种调查方法——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问题3我们该如何对上市销售的矿泉水进行抽样呢?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抽样方案,最后各组间比较汇总,教师要对学生的想法给予必要的肯定和鼓励,最后的方案应该兼顾样本数量、矿泉水品牌、生产日期、产地等多个因素,使样本对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设计意图:使学生更加体会抽样调查的注意事项:①抽样调查要有广泛性和代表性;② 抽取的样本要有随机性.问题4: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我们收集到一些数据.接下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整理数据?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制表,通过划记或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整理.设计意图:数据处理的前两个过程是收集数据、整理数据,通过具体问题,使学生再次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各种矿泉水PH 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问题5请观察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被检测的矿泉水总数有多少种? (2)被检测的矿泉水的最低PH 为多少?5.96.3 6.77.1 7.5 7.98.34 8 6 12 10 2 频数(种) PH(3)组界为6.9~7.3这一组的频数、频率分别是多少(每一组包括前一个边界值,不包括后一个边界值)?(4)根据我国公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饮用水的PH应在6.5~8.5的范围内.被检测的矿泉水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有多少种?占总数的百分之几?某市符合标准的矿泉水占总数的比例是多少?(5)你对某市现售矿泉水PH值的达标情况有怎样的看法?师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展示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先独立完成各个问题,再组间交流.教师在行间巡视,及时发现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交流后学生回答:(1)32种;(2)5.7;(3)频数为10,频率为31.25%;(4)5种;15.625%;84.375%;(5)某市现售矿泉水PH值达标比例在80%以上,因此某市现售矿泉水PH值的达标情况良好.设计意图:学生需要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掌握数据处理的完整步骤和恰当方法并进一步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直方图是描述数据时常用的统计图之一.学生要求能够利用直方图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并利用统计思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问题6频数分布直方图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如果我们希望更清楚地看到不同PH值范围的矿泉水占总数的百分比,选用哪种统计图会更加直观呢?如果我们想知道某种矿泉水近期销售的增减情况,又该选用哪种统计图来呈现呢?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分别采用扇形图和折线图.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掌握不同的统计图在表示数据方面不同的特点.3.小结归纳,自我完善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本章各知识点之间存在哪些联系?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章知识联系的理解更加深入.4.布置作业:作业:教科书复习题10第1,2,5,9题.六、目标检测设计1. 要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情况,你认为以下抽样方法中比较合理的是()A.调查全体女生 B.调查全体男生C.调查九年级全体学生 D.调查七、八、九年级各100名学生设计意图:在简单随机抽样中,如何体现样体对整体具有代表性.2.小龙在学校组织的社会调查活动中负责了解他所居住的小区450户居民的家庭收入情况.他从中随机调查了40户居民家庭收入(收入取整数,单位:元)情况,并绘制了如下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补全频数分布表.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请你估计该居民小区家庭收入大于1000不足1600元的大约有多少户?设计意图:通过实例,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2016180012084元户数140016001200100080060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复习与小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复习与小结

(3)若被调查的家庭占全城区家庭数的10%, 请估计该城区不再使用超薄塑料袋的家庭数. (4)针对本次调查结果,请用一句话发表你的感想.
家庭数
a
10%
C
B 72º
800
A
c
情况
A
B
C
2、某果农承包了一片果林,为了了解整个果林的挂果 情况,果农随机抽查了部分果树的挂果数进行分析. 如图是根据数据绘制的统计图,图中从左到右各 长方形之比为5∶6∶8∶4∶2,又知挂果数大于 60的果树共有48棵. (1)果农共抽查了多少棵果树? (2)在抽查的果树中挂果数在40~60之间的树有多少 棵数 棵,占百分之几?
2、用样本估计总体,样本应具有代表性。
例 2、
(1).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 A.对漓江水质情况的调查. B.对端午节期间市场上粽子质量情况的调查. C. 对某班50名同学体重情况的调查. D.对某类烟花爆竹燃放安全情况的调查. (2).下列调查中,样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 A.在重点中学调查全市七年级学生的数学水平 B.在篮球场上调查青少年对我国篮球事业的关注度 C.了解班上学生的睡眠时间时,调查班上学号为双 的学生的睡眠时间 D.了解某人心地是否善良,调查他对子女的态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复习课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复习
一、回顾总结:
1、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收 整 描 分 得 出 结 论
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

数 据
条 形 图 扇 形 图

数 据
折 线 图 直 方 图

数 据
趋 势 图
数 据
2、几个概念: 全面调查(普查)与抽样调查、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总结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总结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总结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是数据分析的基础,也是数据科学家和数据分析师必备的技能之一。

通过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一、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收集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获取所需的数据。

数据的收集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主动收集和被动收集。

1. 主动收集数据:主动收集数据是指主动去获取数据,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等方式收集数据。

在主动收集数据时,需要明确数据的目的和范围,设计合理的问卷或实验方案,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 被动收集数据:被动收集数据是指通过已有的数据源或平台获取数据。

例如,从互联网上爬取数据、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等。

被动收集数据的优点是获取成本较低、数据规模较大,但需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和质量,避免因数据源的问题导致分析结论的偏差。

二、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整理是指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处理和转换,使其更适合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建模。

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数据进行筛选、过滤和纠错,去除无效数据和异常值,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数据清洗的过程包括数据去重、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等。

2.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归一化、标准化、特征工程等操作,使数据更具有可比性和可解释性。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提取数据的关键特征,并消除不同数据之间的差异,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建模。

3. 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指将数据从一种形式或格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或格式。

例如,将数据从文本格式转换为数字格式,或将数据进行聚合和汇总等。

数据转换的目的是使数据更易于理解和分析。

三、数据的描述数据的描述是指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

1. 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概括的方法。

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方差等。

通过描述性统计,可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和中心趋势,判断数据的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数据收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获取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字或非数字形式的过程。

数据整理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筛选、分类和组织的过程。

数据描述是指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解读和阐释的过程。

在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中,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等途径来获取数据。

例如,在市场调研中,可以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收集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评价和反馈;在科学实验中,可以通过实验设备获取各种物理、化学等数据。

数据的收集过程应当尽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出现采样误差和非响应误差。

2. 数据整理数据整理是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常见的数据整理方法包括数据清洗、数据筛选、数据转换和数据格式化等。

数据清洗是指检查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删除;数据筛选是指根据研究目的和关注重点,剔除不必要的数据;数据转换是指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方便后续统计和分析;数据格式化是指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组织和存储,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和可管理性。

3. 数据描述数据描述是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解读和阐释,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含义和趋势。

数据描述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和图形化方法进行。

统计学方法包括中心趋势度量和离散趋势度量,用于描述数据的集中程度和变异程度;图形化方法则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包括直方图、折线图、散点图等。

数据描述的目的是为了向决策者提供直观的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4. 数据管理与可视化工具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数据管理和可视化工具变得越来越重要。

数据管理工具可以帮助进行数据的存储、查找、更新和删除等操作,例如关系型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等;可视化工具则可以将数据以图表、地图等形式展示出来,例如Tableau、Power BI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复习知识梳理:
一、统计调查
1、数据处理的过程
(1)数据处理一般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等过程。

收集数据的方法:a、民意调查:如投票选举 b、实地调查:如现场进行观察、收集、统计数据 c、媒体调查: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调查都是媒体调查。

注意:选择收集数据的方法,要掌握两个要点:①是要简便易行,②要真实、全面。

(2)数据处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对未知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2、统计调查的方式及其优点
(1)全面调查:考察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2)划计法:整理数据时,用的每一划(笔画)代表一个数据,这种记录数据的方法叫划计法。

例如:统计中编号为1的数据每出现一次记一划,最后记为“正正一”,即共出现11次。

(3)百分比: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

注意:①调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全面调查,另一种是抽样调查。

②划计之和为总次数,百分比之和为1。

③划计法是记录数据常用的方法,根据个人的习惯也可改用其他方法。

全面调查的优点是可靠,、真实,抽样调查的优点是省时、省力,减少破坏性。

3、抽样调查的要求
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即采取随机抽查的方法。

如:请指出下列哪些调查的样本缺乏代表性。

(1)从具有不同层次文化的市民中,调查市民的法治意识;
(2)在大学生中调查我国青年的上网情况;
(3)抽查电信部门的家属,了解市民对曜服务的满意程度。

小结:只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抽样调查,才能了解总体的面貌和特征。

4、总体和样本
总体:要考查的对象称为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样本:从当中抽出的所有实际被调查的对象组成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叫样本容量(不带单位)。

如:要了解某校全体学生早晨用餐情况,抽出其中三个班做调查。

总体是;样本是;个体是。

综合练习:1、为了了解某县七年级2000名学生的身高,从中抽取500名学生进行测量,对这个问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2000名学生是总体
B、每个学生是个体
C、抽取500名学生是所抽的一个样本
D、每个学生的身高是个体
分析:要明白统计调查中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不要错看对象。

二、直方图
1、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反映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从而反映了在数据组中各数据的分布情况。

要全面地掌握一组数据,必须分析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

如:1、八年级某班20名男生一次投掷标枪测试成绩如下(单位:m):25,21,23,25,27,29,25,28,30,29,26,24,25,27,26,22,24,25,26,28。

(1)将这20名男生的测试成绩按从小到大排列,统计出每种成绩的数值出现的频数,并制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回答:
①成绩小于25米的同学有几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②成绩大于28米的同学有几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③这些同学的成绩大部分集中在哪个范围内,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小结:利用频数、频率分布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和频率,从而反映这些数据的整体分布情况。

2、频数分布直方图
为了直观地表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以频数分布表为基础,绘制分布直方图。

(1)频数分布直方图简称直方图,它是条形统计图的一种。

(2)直方图的结构:直方图由横轴、纵轴、条形图的三部分组成。

(3)作直方图的步骤:
①作两条互相垂直的轴:横轴和纵轴;②在横轴上划分一引起相互衔接的线段,每条线段表示一组,在线段的左端点标明这组的下限,在最后一组的线段的右端点标明其上限;③在纵轴上划分刻度,并用自然数标记;④以横轴上的每条线段为底各作一个矩形立于数轴上,使各矩形的高等于相应的频数。

如:为了了解某地区八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现随机抽取了60名八年级男生,测得他们的身高(单位:cm)分别为
156 162 163 172 160 141 152 173 180 174 157 174 145 16 153 165 156 167 161 172 178 156 166 155 140 157 167 156 168 150 164 163 155 162 160 168 147 161 157 162 165 160 166 164 154 161 158 164 151 169 169 162 158 163 159 164 162 148 170 161
(1)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2)如果身高在cm
x170
≤的学生身高为正常,试求落在正常身高范围内
155≤cm
学生的百分比。

小结: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可按以下步骤:①计算数差;②确定组距与组数;③确定组限;④列频数分布表;⑤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其中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标准,要凭借经验和研究的具体问题决定。

一般来说,组数越多越好,但实际操作比较麻烦,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根据数据的特征通常分成5~~12组。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复习课
1、下列调查用全面调查方式最合适的是()
A、调查中小学生学习负担是否过重
B、调查中小学生课外资料花费情况
C、调查某种组奶粉的合格率
D、调查禽流感病例在各省市的分布情况
2、为了了解一批电视机的寿命,从中抽取100台电视机进行试验,这个问题中的样本是()
A、这批电视机的寿命
B、抽取的100台电视机
C、100
D、抽取的100台电视机的寿命
3、某商场随机抽查了某月6天的营业额,结果分别如下(单位:万元):2.8,3.2,3.4,3.7,3.0,3.1,则这6天的平均营业额为万元,估算该商场这个月(30天)的总营业额是万元。

4、某校七年级共有学生600名,为了了解这些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查了40名学生进行测量,在这个事件中:
(1)总体、个体、样本各是什么?
(2)这个抽样调查具有代表性吗?
(3)若具有代表性,且数据在0.9~~1.2范围内的比例为40%,则可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视力在0.9~~1.2范围内的人数
约为多少?
5、某校学生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组织评委对学生
写出的调查报告进行统计,绘制了统计图如
图所示,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会共抽取了份调查报
告;
(2)若等第A为优秀,则优秀率
为;
(3)学生会共收到调查报告1000份,请估计该校有多少份调查报告的等第为E?
分析:调查报告的总份数等于各小组频数之和.
6、某校九年级(2)班课题研究小组对本校九年级全体同学的体育达标(体育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为达标)情况进行调查,他们对本班50名同学的体育达标情况和其余班级的体育达标情况分别进行调查,数据统计如图所示:
九年级(2)班同学体育达标情况频率分布直方图九年组其余班级同学体育达标情况统计图
(说明:每组成绩的取值范围中,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
(4)九年级(2)班同学体育达标率和九年级其余班级同学体育达标率各是多少?
(5)如果全九年级同学的体育达标率不低于90%,则九年级同学人数不超过多少人?
分析:①条形图和扇形图都能表示体育达标情况;②根据九年级(2)班的学生达标率与九年级学生的达标率和九年级其余班级学生的达标率不同,通过列不等式求出九年级人数的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