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名言、诗句的哲理赏析
成语、名言、诗词名句的哲理7

单位:XXXXXXXX 姓名:XXX E_mail :XXXXXXXX 等个人信息 成语、名言、诗词名句的哲理(12)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2、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事物发展有规律;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4、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5、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A 、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 、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D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关于修身哲理的诗句成语名言

关于修身哲理的诗句、成语和名言有:1. 诗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自《周易》,意思是:天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应刚毅坚强,力求上进,永不停息。
“地势厚,君子以厚德载物。
”——出自《周易》,意思是:地的形态平实厚重,君子应厚德育人,承载万物。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出自《三国志》,意思是:不要因为恶事小就去做,善事小就不去做。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出自《论语》,意思是:见到好的人或好事,就要努力去学习、赶上,见到不好的人或坏事,就像接触到热水一样,要立刻离开。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出自《论语》,意思是: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出自《论语》,意思是:君子会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会促成别人的坏事;而小人正好相反。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自《论语》,意思是:看到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效仿;看到没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内省自己。
“修心齐家治国平天下。
”——出自《大学》,意思是:要先修心养性,然后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最终达到天下太平。
2. 成语: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
3. 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自春秋《孟子·滕文公下》。
意思是: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体现了一个人坚守节操、不屈不挠的精神。
成语、名言、诗词名句的哲理5

单位:XXXXXXXX 姓名:XXX E_mail :XXXXXXXX 等个人信息 成语、名言、诗词名句的哲理(10)
1、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严师出高徒;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方面看到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忽视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5、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 、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 、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生活与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歌解析!

《生活与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歌解析!二、成语谚语生活与哲学1、守株待兔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想问题、办事物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
2、田忌赛马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
3、刻舟求剑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4、揠苗助长解析:这个成语说明生物成长过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必然要受到惩罚。
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
5、按图索骥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智子疑邻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7、审时度势解析:说明了看问题、做事情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8、对症下药解析: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等都包含了这一原理。
9、对牛弹琴解析:这个成语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又如,“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等同属此类。
10、画龙点睛解析:这个成语是说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
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
又如,“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属此理。
11、本末倒置解析:这是违背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不分主流与支流,主次颠倒。
又如,“喧宾夺主”、“得不偿失”、“兼收并蓄”、“良莠不分“等,亦属此类。
12、唇亡齿寒解析: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同唇齿相依。
140个哲学相关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解析上.pdf

140个哲学相关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解析(上)一、名言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解析: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6.“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②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③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7.“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
8.“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成语诗词俗语讲哲理

30.田忌赛马: 事物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组合的量的变化,会 引起质的变化。
31.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形而上学孤立 地看问题。
32.胸有成竹:认识了事物的规律,就会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33.邯郸学步:共性的东西可以借鉴,但不可不顾个性,一味模
玩弄概念的诡辩论。
13.画龙点睛: 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
14.城门失火,央及池鱼: 任何事情都在一定条件互相联系着,整个世 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1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 到达 一 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1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1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18.画蛇添足: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原本怎样,人们就应该如实地反
61.孟母三迁: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 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5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有其客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观规律;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
力,必定能战胜旧事物。
54.黄金无足色,白壁有微瑕:对任何事物都要坚持两点论。
55.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5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 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并通过个别
鸭先知:
表现出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57.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 坚持两分法,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
输梅一段香:
殊性,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 没有无因之果;事物只在不断运动
头活水来:
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古诗文名言成语谚语哲理分析

古诗名言成语谚语哲理分析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解读: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主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解读:花落燕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无可奈何花落去”,其寓意为事物的变化具有规律性,人们无法改变。
3.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解读: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有时并不是一致的。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有意栽花花不开”是指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人的行为顺应了客观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解读:混乱和有序,胆怯和勇敢,弱小和强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乱和治、怯和勇、弱和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解读:要想治好心头之病,必须用治心病的药;要想把铃铛解掉,还要请来拴铃铛的人。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各有其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该名句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
6.贤士徇名,贪夫死利解读:道德高尚的人为名节而牺牲,贪婪的人为私利而亡。
哲理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高三政治成语、诗句哲理简析

高三政治成语、诗句哲理简析一、成语体现的哲理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9.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鄣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3.抱薪救火;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5.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8.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2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23.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
2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成语、名言、诗句的哲理赏析——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涵的哲学道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唯物: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辩证法:联系的变化发展的观点。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没有从实际出发。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4.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5.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6.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7.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8.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唯物主义;2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2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重视量的积累,因果联系;22.瑞雪兆丰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4.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6.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7.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2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29.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
30.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31.未雨绸缪: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2.坐井观天: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3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34.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是客观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3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3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38.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9.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0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1.涸泽而渔:唯物: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辩证法: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42.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4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44.刻舟求剑: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45.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4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47..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馋入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48.怨天尤人:否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忽视主观努力的错误观点。
49.严师出高徒;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方面看到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忽视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5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51.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52.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3.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5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5.防微杜渐: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6.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8.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9.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
60.好事多磨: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6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矛盾的普遍性62.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6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矛盾的双方有主次之分6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6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66.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为二的。
67.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68.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矛盾双方是对立的。
69.万事如意: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
70.物极必反,相反相成:矛盾对立统一性71.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72.居安思危: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73.蝉燥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对立统一。
74.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75.满招损,谦受益: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7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7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1.失败乃成功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82.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3..因材施教: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8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85.量体裁衣;对症下药;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8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88.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89.吃一堑长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0.踏花归来马蹄香: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91.诸葛亮隆中献策:无论是对过去的认识还是对末来的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9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发展93.天地和气,万物自生: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94.望梅止渴:错误的一面是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正确的地方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95.削足适履: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9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97: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98.人定胜天: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99.事在人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0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01.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02.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0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04.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05.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06.独木不成林: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部分)107.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108.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109.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110.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111.团结就是力量: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112.一失足成千古恨、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影响整体113.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箭定乾坤:部分服务于整体114.成败在此一举、细节决定成败:部分服务于整体115.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部分制约整体116.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整体统率着部分117.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整体统率着部分118. 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后来者居上;发展的普遍性119.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的普遍性12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发展的普遍性12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发展的普遍性122. 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违背发展的普遍性,静止地看问题,形而上学的否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