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盘技术条件

合集下载

制动盘技术条件

制动盘技术条件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JLJ164003-20142014-06-20发布代替Q/JLJ164003—2012制动盘技术条件2014-06-20发布2014-07-20实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本标准替代Q/JLJ164003—2012《制动盘技术条件》,本标准与Q/JLJ164003—2012的主要差异为:——修改了技术要求4.1技术要求;——修改技术要求4.3.1,制动盘硬度范围要求,同时增加单个制动盘硬度检测波动范围要求;——修改技术要求4.4.1,新增实心制动盘静不平衡量要求;——修改技术要求4.4.3,修改制动盘端面跳动要求;——增加了试验方法4.4.7~4.4.8;——修改了试验方法5.8盐雾试验内容;“转向节”修改为“制动盘”;——新增试验内容5.9~5.i0;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底盘开发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石彬、庞士伟。

本标准于2014年6月发布。

本标准所替代的标准更替情况为:——Q/JLJ164003—2012(2012年12月第一次修订)——Q/JLJ164003—2012(2009年1月10日首次发布);Q/JLYJ7110681A-2012(2012年9月14日第一次修订)——JLYY—JT152—08(2008年6月20日首次发布)1范围制动盘技术条件本标准规定了盘式制动器用制动盘的结构型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盘式制动器用制动盘(以下简称为制动盘)。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卜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7216—2009灰铸铁金相检验GB/T9439—2010灰铸铁件GB/T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QC/T484—1999汽车油漆涂层QC/T5642008乘用车制动器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Q/JLJ100003-2009汽车零部件永久性标识规定Q/JLYJ7110507B-2012乘用车零部件防腐技术要求Q/JLYJ7110606A-2012汽车零部件覆盖层盐雾试验规范3结构型式3.1制动盘按其结构可以分为通风制动盘和实心制动盘。

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基本要求

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基本要求

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在我国客货列车的提速研究中已经充分反映了制动问题的重要性,特别是盘形制动装置和防滑器作为旅客列车提速的关键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我国铁路向高速化发展,制动问题将更为突出,制动距离随列车速度非线性增长的问题暂且不论,仅现有的空气制动装置从制动能量和舒适性方面考虑也远远不能满足300 km/h高速列车的运用要求。

因此,对于高速列车的制动系统,必须彻底改变过去对于制动系统的陈旧观念和思考模式,根据国外经验以及我国发展高速列车的具体条件,从提高高速列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这3项基本要求出发,采用各种新技术,并综合考虑机车车辆制动性能和运输、通信、线桥建筑有关的系统工程问题。

1 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基本要求1.1 安全性紧急制动距离是检验列车制动性能和安全性的最基本条件。

我国已研究制定了各种高速列车的基本技术条件,在考虑了必要的安全裕量的情况下,对紧急制动距离的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高速列车的制动装置和紧急制动距离为此,高速列车制动系统必须具有高速停车时足够的制动功率,以保证尽可能短的制动距离。

1.2可靠性高速列车必须随时保证有必要的停车制动能力。

包括计算机网络或电空制动故障、供电网络失电(无动力制动)、下坡道停车时的可靠性设计,表1所示的不良状态距离就是考虑了可靠性的纯空气制动作用距离。

在该距离设计中,考虑了失电情况下空走时间延长和盘形制动摩擦因数误差对延长制动距离的影响,例如京沪300 km/h高速列车按计算距离4 100 m增加10%左右后为4 500 m,可以保证在失电情况下制动停车的可靠性。

为此,高速列车必须采用多种制动装置的复合制动模式。

1.3舒适性高速列车的制动作用时间和制动减速度远大于普通旅客列车,而这些参数是判断旅客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于高速列车制动系统采用微机控制的电气指令制动方式和盘形制动装置,故其纵向舒适性指标较高,如表2所示。

表2 旅客列车纵向舒适性的评定指标比较列车类型高速列车TB/T2370-93紧急制动时的最大减速度/(m.s-2)≤1.4≤1.4常用制动时的平均减速度/(m.s-2)≤0.6≤1.2最大纵向冲动/g≤0.6 ≤1.0~1.2达到上述技术指标的关键技术问题是:采用电气指令控制方式;合理设计复合制动的模式;尽量减少列车中各车辆制动率的差别;采用摩擦特性良好的盘形制动装置等。

YP系列盘式制动器

YP系列盘式制动器

h h1 H1 C2 b
s
k k1 k2 d1 p1 p2 n1 n2 F W H A2
T
A1
C1
M
(A) (B) (A) (B)
Ed 220-50
120 160 220 257 277 240
Ed 300-50 Ed 500-60
15 230 830 80 70
120 160 220 257 277 240 1.0 120 80 180 18 165 150 80 100 300 300 670 200
h h1 H1 C2 b s k k1 k2 d1 p1 p2 n1 n2 F W H A2 T
A1
C1
M
(A) (B) (A) (B)
Ed 500-60 Ed 800-60 Ed 1250-60 Ed 2000-60
157 195 273 331 361 303 15 280 1110 95 90 1.1 140 130 130 22 210 180 90 150 370 375 905 275
157 195 237 297 317 257
Ed 800-60 与制动盘有关的尺寸 Dimensions relative brake disc
技术参数 Technical data
157 195 237 297 317 257
制动盘直径d2 Disc Diameter
b1
d3 d4 e
315
20
260 170 130 93 Ed 300-50
200
0.48
270 310 355 410 470 540 610
93.5
355
20
300 210 150 113

铁道客车单元制动缸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铁道客车单元制动缸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ICS 45.060.20 S 33
Q/CR
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
Q/CR XX-201×
铁道客车单元制动缸技术条件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4-11-22)
201×-××-×× 发布
201×-××-×× 实施
中国铁路总公司 发布
Q/CR XXXX—201X
目次
前言 ....................................................................................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分类和定义.............................................................................. 2
4.3 运用环境 有风、沙、雨、雪天气,偶有盐雾、酸雨、沙尘暴等现象。特殊情况下会有长期持续盐雾现象。
2
列车运行区段使用条件与上述条件有差异时由用户与制造商协商确定。
Q/CR XXX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01X
5 功能及组成
5.1 功能 正常运用条件下,将空气压力转化成推力输出,并不断补偿由于制动盘及闸片磨耗、弹性变形增加
的间隙。 5.2 组成 5.2.1 膜板式单元制动缸
膜板式单元制动缸主要由制动缸和闸片间隙自动调整机构两部分构成,其组成结构以图 1 为例。

高碳刹车盘的加工流程浅析

高碳刹车盘的加工流程浅析

高碳刹车盘的加工流程浅析摘要:刹车盘是汽车制动器的关键零件,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的高碳灰铸铁汽车刹车盘及其生产方法,采用高碳含量的灰铸铁,在普通灰铸铁刹车盘碳含量不超过3.4%的基础上将碳含量提高到3.7%~3.8%,赋予了灰铸铁较强的减振能力,使刹车盘保持较低的温度,稳定其性能。

关键词:高碳;灰铸铁;刹车盘;铸造0引言刹车盘是汽车制动器的关键零件,对汽车的安全行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产的汽车制动系统,刹车盘多采用灰铸铁材料,即常规的灰铸铁成分,由于碳含量低,组织中石墨析出量偏少,石墨化组织分散,基体组织也达不到合金化指标要求,导热性能和耐磨性能都欠佳,使用中存在易磨损及制动性能不稳定等缺点,致使制动盘与整车寿命不同步,使用中需多次更换刹车盘,为用户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和经济负担。

1项目概况本项目由于碳含量高,石墨析出数量多且长,伴随着铁素体的量也增大,必须添加合金元素,抑制石墨的长度,增加珠光体含量;并保证珠光体含量在90%~95%,铁素体在:5%~10%,保证布氏硬度在L245±25HB,抗拉强度在200~240MPa范围内,灰铸铁中可添加的合金元素很多,从稳定和细化珠光体的目的出发,有铜、镍、铬、钼、钒、钛、氮、锑、铌、锡等。

但是合金元素的加入会影响石墨的形态和数量,损害刹车盘的机加工性能,有些合金元素形成的块状硬质相在摩擦时脱落,会加剧磨损。

且Cu、Mo、Cr 等合金元素价钱较贵,Mo 和Cr还增大凝固冷却中的收缩倾向,所以只能微量加入,本项目考虑到成本因素和对添加量的控制,选择铜、铬、钼、氮四种合金元素,并根据制动盘需要,适当控制加入量。

所以本项目难点在于合金元素加入量的范围和加入时间、方式[1]。

2项目设计思路本项目在设计时以生产工艺的经济性和产品工艺的适用性为总体思路,充分考虑到成本、生产条件等影响因素,并兼顾后期高精度、大批量的生产,优选粘土砂工艺,垂直无箱造型线、多触头高压造型线为主要生产线,采用垂直分型无箱射压造型工艺。

制动标准

制动标准

制动器产品两轮一般全是行车制动器(即脚刹、手刹均为行车制动器),无驻车制动器。

在行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行车制动(脚刹),便于在前进的过程中减速停车。

驻车制动不单是使汽车保持不动,若行车制动失灵时也可采用驻车制动。

当车停稳后,就要使用驻车制动(手刹),防止车辆前滑和后溜。

分类重点分类盘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有液压型的,由液压控制,主要零部件有制动盘、分泵、制动钳、油管等。

盘式制动器散热快、重量轻、构造简单、调整方便。

特别是高负载时耐高温性能好,制动效果稳定,而且不怕泥水侵袭,在冬季和恶劣路况下行车,很多轿车采用的盘式制动器有平面式制动盘、打孔式制动盘以及划线式制动盘,其中划线式制动盘的制动效果和通风散热能力均比较好。

盘式制动器沿制动盘向施力,制动轴不受弯矩,径向尺寸小。

用途盘式制动器已广泛应用于轿车,现在大部分轿车用于全部车轮,少数轿车只用作前轮制动器,与后轮的鼓式制动器配合,以使汽车有较高的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在商用车中,目前盘式制动器在新车型及高端车型中逐渐被采用。

盘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又称为碟式制动器,顾名思义是取其形状而得名。

它由液压控制,点击放大图片主要零部件有制动盘、分泵、制动钳、油管等。

制动盘用合金钢制造并固定在车轮上,随车轮转动。

盘式制动器有液压型的,由液压控制,主要零部件有制动盘、分泵、制动钳、油管等。

制动盘用合金钢制造并固定在车轮上,随车轮转动。

分泵固定在制动器的底板上固定不动,制动钳上的两个摩擦片分别装在制动盘的两侧,分泵的活塞受油管输送来的液压作用,推动摩擦片压向制动盘发生摩擦制动,动作起来就好像用钳子钳住旋转中的盘子,迫使它停下来一样。

盘式制动器散热快、重量轻、构造简单、调整方便。

特别是高负载时耐高温性能好,制动效果稳定,而且不怕泥水侵袭,在冬季和恶劣路况下行车,盘式制动比鼓式制动更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令车停下。

很多轿车采用的盘式制动器有平面式制动盘、打孔式制动盘以及划线式制动盘,其中划线式制动盘的制动效果和通风散热能力均比较好。

20140504_动车组闸片暂行技术条件

20140504_动车组闸片暂行技术条件

抽样方法同TB/T 3118物理及力学性能检验(6.1.4) 。
8.2 型式试验 8.2.1 8.2.2 型式试验项目见表 1。 在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a)新产品定型; b)当产品性能、结构、生产工艺或材料有重大改变; c)产品或同类型产品停产两年以上恢复生产,以及连续生产四年以上,不能证明产品性能、 质量一致性的; d)法律法规要求的。
GB/T 1033.1-2008 GB/T 1184-1996 GB/T 1804-2000 GB/T 5121.1-2008 GB/T 10421-2002 TB/T 3005-2008
TB/T 3118-2005 铁道车辆用合成闸片 UIC 541-3-2010 制动装置-盘形制动装置及其应用-闸片许可的一般规定
动车组闸片暂行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技术条件规定了 CRH 系列动车组用闸片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使用寿命、标志、 运输与储存要求等。用于指导动车组用闸片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和认证。 本技术条件不能涵盖的内容,应参见供需双方技术协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技术条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
闸片在试验期间不应出现烧痕、隆起、变形、摩擦材料熔化、金属镶嵌、掉
块、持续啸叫及其它缺陷。
7
检验方法
7.1 外观检查
闸片外形尺寸应用专用的样板或精度不低于 0.02mm 的量具检查。
7.3 物理及力学性能试验 7.3.1 7.3.2 试样制取 密度试验
试样应从闸片摩擦体上制取。取样方法和要求参照相关试验标准。
标准性技术文件编号 TJ/CL 307-2014
动车组闸片暂行技术条件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铁路产品认证采信目录内动车组零部件技术条件的通知-铁总运[2013]44号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铁路产品认证采信目录内动车组零部件技术条件的通知-铁总运[2013]44号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铁路产品认证采信目录内动车组零部件技术条件的通知正文:----------------------------------------------------------------------------------------------------------------------------------------------------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铁路产品认证采信目录内动车组零部件技术条件的通知(铁总运〔2013〕44号)按照原铁道部《关于印发<铁路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通知》(铁科技[2012]95号)、《关于公布<铁路产品认证采信目录(第二批)>的通知》(铁科技[2012]187号)规定,为做好动车组零部件的认证工作,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制定了铁路产品认证采信目录内动车组零部件技术条件,现予印发,请按照执行。

动车组零部件技术条件名称及标准性技术文件编号清单见附件1。

附件1:动车组零部件技术条件名称及标准性技术文件编号清单附件2:动车组转向架类技术条件(另发)附件3:动车组车体及车上部件类技术条件(另发)附件4:动车组制动类技术条件(另发)附件5:动车组电气类技术条件(上)(另发)附件6:动车组电气类技术条件(下)(另发)中国铁路总公司2013年6月8日附件1动车组零部件技术条件名称及标准性技术文件编号清单序号产品类别技术条件名称标准性技术文件编号1转向架类动车组车轮(暂行)TJ/CL 275-20132动车组车轴(暂行)TJ/CL 276-20133动车组齿轮箱组成(暂行)TJ/CL 277-20134动车组抗侧滚扭杆(暂行)TJ/CL 278-20135动车组空气弹簧(暂行)TJ/CL 279-20136动车组联轴节(鼓形齿式)(暂行)TJ/CL 280-20137动车组轮对组成(暂行)TJ/CL 281-20138动车组牵引拉杆组成(暂行)TJ/CL 282-20139动车组万向轴(暂行)TJ/CL 283-201310动车组油压减振器(暂行)TJ/CL 284-201311动车组轴箱弹簧(暂行)TJ/CL 285-201312动车组轴箱体及端盖(暂行)TJ/CL 286-201313动车组轴箱轴承(暂行)TJ/CL 287-201314动车组转向架(暂行)TJ/CL 288-201315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组成(暂行)TJ/CL 289-201316动车组轴箱定位节点(暂行)TJ/CL 290-201317车体及车上部件类动车组餐车上货门(暂行)TJ/CL 291-201318动车组车钩及缓冲装置(暂行)TJ/CL 292-201319动车组车体(暂行)TJ/CL 293-201320动车组空调废排装置(暂行)TJ/CL 294-201321动车组空调换气装置(暂行)TJ/CL 295-201322动车组空调机组(暂行)TJ/CL 296-201323动车组空调控制装置(暂行)TJ/CL 297-201324动车组内风挡(暂行)TJ/CL 298-201325动车组内置式侧拉门(暂行)TJ/CL 299-201326动车组前端开闭机构(暂行)TJ/CL 300-201327动车组塞拉门(暂行)TJ/CL 301-201328动车组司机登车门(暂行)TJ/CL 302-201329动车组外风挡(暂行)TJ/CL 303-201330制动类动车组差压阀(暂行)TJ/CL 304-201331动车组高度阀(暂行)TJ/CL 305-201332动车组供风单元(暂行)TJ/CL 306-201333动车组闸片(暂行)TJ/CL 307-201334动车组制动夹钳单元(暂行)TJ/CL 308-201335动车组制动控制装置(暂行)TJ/CL 309-201336动车组制动盘(暂行)TJ/CL 310-201337电气类动车组避雷器(暂行)TJ/CL 311-201338动车组充电机(暂行)TJ/CL 312-201339动车组电线电缆(暂行)TJ/CL 313-201340动车组电阻制动装置(暂行)TJ/CL 314-201341动车组辅助变流器(暂行)TJ/CL 315-201342动车组高压电流互感器(暂行)TJ/CL 316-201343动车组高压电器箱(暂行)TJ/CL 317-201344动车组高压电压互感器(暂行)TJ/CL 318-201345动车组隔离开关(暂行)TJ/CL 319-201346动车组牵引变流器(暂行)TJ/CL 320-201347动车组牵引变压器(暂行)TJ/CL 321-201348动车组牵引电机(暂行)TJ/CL 322-201349动车组牵引电机冷却风机(暂行)TJ/CL 323-201350动车组牵引系统地面组合试验(暂行)TJ/CL 324-201351动车组前照灯(暂行)TJ/CL 325-201352动车组受电弓(暂行)TJ/CL 326-201353动车组司机控制器(暂行)TJ/CL 327-201354动车组碳滑板(暂行)TJ/CL 328-201355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技术规范(暂行)TJ/CL 329-201356动车组真空断路器(暂行)TJ/CL 330-201357动车组轴温报警装置(暂行)TJ/CL 331-201358动车组自动过分相装置(暂行)TJ/CL 332-201359动车组电器柜、控制柜(暂行)TJ/CL 333-2013——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JL J164003-20142014-06-20发布代替Q/JL J164003—2012制动盘技术条件2014-06-20 发布2014-07-20 实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本标准替代Q/JL J164003—2012《制动盘技术条件》,本标准与Q/JLJ164003—2012 的主要差异为:——修改了技术要求4.1 技术要求;——修改技术要求4.3.1,制动盘硬度范围要求,同时增加单个制动盘硬度检测波动范围要求;——修改技术要求4.4.1,新增实心制动盘静不平衡量要求;——修改技术要求4.4.3,修改制动盘端面跳动要求;——增加了试验方法4.4.7~4.4.8;——修改了试验方法5.8 盐雾试验内容;“转向节”修改为“制动盘”;——新增试验内容5.9~5.i0;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底盘开发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石彬、庞士伟。

本标准于2014年6月发布。

本标准所替代的标准更替情况为:——Q/JL J164003—2012(2012年12月第一次修订)——Q/JL J164003—2012(2009 年1 月10 日首次发布);Q/JLYJ7110681A-2012(2012年9 月14 日第一次修订)JLYY—JT152—08(2008年6月20日首次发布)1范围制动盘技术条件本标准规定了盘式制动器用制动盘的结构型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盘式制动器用制动盘(以下简称为制动盘)。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卜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7216—2009灰铸铁金相检验GB/T 9439—2010灰铸铁件GB/T 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QC/T 564 2008乘用车制动器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Q/JL J100003-2009汽车零部件永久性标识规定Q/JLY J7110507B-2012乘用车零部件防腐技术要求Q/JLY J7110606A-2012汽车零部件覆盖层盐雾试验规范3结构型式3.1 制动盘按其结构可以分为通风制动盘和实心制动盘3.2实心制动盘的结构型式如图1 所示。

其结构特征是在b2尺寸间无通风槽结构。

图1 实心制动盘结构型式3 3 通风制动盘的结构型式如图 2 所示。

其结构特征是在 b2 尺寸之间 有通风槽结构。

图 2通风制动盘结构型式4技术要求4.1 一般要求制动盘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2 产品外观要求制动盘表面应无裂纹、砂眼、气孔、锈蚀、尖角、锐边等缺陷。

4,3 材料要求4.3.1 材质要求制动盘材质为HT250,硬度HBWl80~HBW230;硬度差不超过20HBW。

其余要求符合GB/T 9439—2010 的规定。

4.3.2 金相组织要求铸件珠光体含量不小于95%,石墨分布形状不低于B 型,符合GB/T 7216~2009 的规定。

4.4 性能要求4.4.1 整体不平衡量要求通风制动盘静不平衡量≤ 90g.cm;实心制动盘静不平衡量≤ 50g.cm。

4.4.2 制动盘摩擦面厚薄差要求同一圆周上≤ O.00'7ram,同一半径上40.05mm。

4.4.3 制动盘摩擦面跳动要求制动盘以轮毂轴承安装面为基准,检测制动盘工作面的端面跳动,其值应≤ 0.025mm。

4.4.4 整体探伤要求制动盘100%探伤检测,内部应无裂纹、缩孔、缩松、冷隔等缺陷。

4.4.5 表面处理要求制动盘工作表面须作防锈处理,非摩擦表面涂覆有机或无机涂渡层。

防腐技术要求按照Q/JLYJ7110507B一2012中表5 的规定执行,I类件和II类件的有机涂层按QC/T 484-1999中的TQ6执行;I 类件无机涂覆层不小于50 u m、II类件的无机涂覆层不小于30 u m。

4.4.6 盐雾试验要求制动盘非工作表面镀层需满足Q/JLY J7110507B一2012 中表5 的规定。

4.4.7 制动盘扭矩耐久要求按5.9 试验后,制动盘表面无可视裂纹。

4.4.8 制动盘热裂纹要求按5.10 试验后,制动盘不允许出现可视贯穿性裂纹。

5 试验方法5.1 外观检测制动盘外观需符合4.2 的要求。

5.2 材料检测制动盘材料检测方法按照GB/T 9439—2010中除9.8外9的其余规定执行,检测结果应满足4.3 要求:在制动盘工作面同一圆周上,测八点的硬度差,其硬度差值满足4.3 要求。

5.3 整体静不平衡量检测将制动盘放在静不平衡量检测仪上检测,要求静不平衡量符合4.4.1 的规定。

5.4 制动盘摩擦面厚薄差检测将制动盘固定在带百分表专用检具上,测量制动盘的厚薄差,要求符合4.4.2 的规定。

5.5 制动盘摩擦面跳动检测将制动盘放在三坐标或偏摆仪上检测端面跳动量或者将制动盘固定在专用夹具上,然后用百分表和磁力表座一起测量制动盘的端面跳动量,检测结果应符合4.4.3 的要求。

5.6 整体探伤检测制动盘的探伤检测按照GB/T 9439—2010~9.8的规定执行,检测结果应满足4.4.4 的要求。

5.7 表面处理检测用测厚仪检测制动盘涂层厚度,检测结果满足4.4.5 的要求。

5.8 盐雾试验按照Q/儿Y J7110606A一2012 中的中性盐雾试验方法对制动盘有机涂层部位进行盐雾试验,应满足本标准4.4.6 中的耐腐蚀要求。

5.9 制动盘扭矩耐久试验5.9.1 试验条件5.9.1.1 除非有特殊规定,试验的标准温度为20℃± 5℃;标准湿度为65%± 20%,试验件为出厂检验合格件。

5.9.1.2试验惯量按照QC/T 564—2008中计算结果进行加载。

5.9.2将制动盘按实车状态安装到试验设备上,按表1 方法进行磨合。

表1 磨合试验程序5.9.3按表2 方法进行扭矩耐久试验。

表2 制动试验程序表2续5.9.4扭矩耐久试验完成后,制动盘满足4.4.7 的要求。

5.10 制动盘热裂纹试验5.1 O.1 试验条件5.10.1.1 除非有特殊规定,试验的标准温度为20℃± 5℃;标准湿度为65%± 20%,试验件为出厂检验合格件。

5.10.1.2试验惯量按照QC/T 564—2()(]8中计算。

5.1 0.2将制动盘按实车状态安装到试验设备上,按表3 方法进行磨合5.10.3按表4 方法进行热裂纹试验。

5.10.4热裂纹试验完成后,制动盘满足4.4.8 的要求。

6 检验规则6.1 出厂检验6.1.1 每个制动盘须经制造厂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并附有产品合格证方可出厂。

6.1.2 制动盘的出厂检验项目见表5。

6.1.3 出厂检验中如有不合格项目时,允许返修后重新提交检验,但同一件送检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6.1,4不能同时满足上ja 3条要求,产品不允许出厂。

6.2 型式检验6.2.1 制动盘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制动盘定型鉴定时;b)正式生产后,在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有重大改变时;c)制动盘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e)连续生产的制动盘,每两年进行一次;f)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g)质量部门提出型式试验的要求时。

6.2.2 型式检验的样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制动盘中随机抽取3 件,并分成3 组,组号为1、2、3,型式检验项目见表5。

6.2.3 制动盘的型式检验必须全部符合要求。

若有一项检验项目不合格时,允许重新抽取加倍取样就不合格项目进行复审,如仍不合格时,则判定此次型式检验为不合格表5 制动盘出厂和型式检验项目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7.1 标志制动盘上应有永久性标识,并符合Q/JL J100003—2009 的规定。

7.2 包装7.2.1 制动盘的包装应保证在正常储存私运输情况下,各零件不得磕碰,划伤及损坏。

7.2.2 制动盘单件包装后须进行外包装。

包装箱内应附产品合格证。

包装箱应干燥、结实、牢固。

产品装箱时应放置保护物填充,以防产品互相碰撞,保证在正常运输情况下不致损伤。

7.2.3 同一箱内只允许装同一型号、规格的制动盘,符合GB/T 13384-2008规定。

7.2.4 包装上的标识应清晰,内容包括:a)制造厂名b)产品名称、型号;c)产品商标;d)产品标准编号;e)数量、重量;f)包装储运图示标志,标志按GB/T 191-2008的规定执行;g)生产日期。

7.3 运输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磕碰并应用防止雨、雪和水侵袭的措施,保证制动盘不受损伤和锈蚀。

7.4 贮存制动盘贮存在清洁通风,温度在-25℃~40℃,能防止雨、雪和水等侵袭的地方。

不得在日光下长期曝晒,不允许锈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