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竞赛试题-奥数经典例题一(含解析)
五年级数学奥数竞赛试卷及答案一(1)

五年级数学奥数竞赛试卷及答案一(1)一、拓展提优试题1.由120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全部涂色,只有一面染色的小正方体,最多有块2.(7分)今年小翔和爸爸、妈妈的年龄分别是5岁、48岁、42岁.年后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小翔的6倍.3.星期天早晨,哥哥和弟弟去练习跑步,哥哥每分钟跑110米,弟弟每分钟跑80米,弟弟比哥哥多跑了半小时,结果比哥哥多跑了900米,那么,哥哥跑了米.4.有白球和红球共300个,纸盒100个.每个纸盒里都放3个球,其中放1个白球的纸盒有27个,放2个或3个红球的纸盒共有42个,放3个白球和3个红球的纸盒数量相同.那么,白球共有个.5.用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叠成一个正方体,至少需要这种长方体木块块.6.甲、乙两车从A城市出发驶向距离300千米远的B城市.已知甲车比乙车晚出发1小时,但提前1小时到达B城市.那么,甲车在距离B城市千米处追上乙车.7.已知一个五位回文数等于45与一个四位回文数的乘积(即=45×),那么这个五位回文数最大的可能值是59895.8.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OE=EF=FD.平行四边形面积是240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9.三位偶数A、B、C、D、E满足A<B<C<D<E,若A+B+C+D+E=4306,则A最小.10.同时掷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小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写有数字1、2、3、4、5、6,则朝上一面的4个数字的和有种.11.观察下表中的数的规律,可知第8行中,从左向右第5个数是.12.(15分)甲、乙两船顺流每小时行8千米,逆流每小时行4千米,若甲船顺流而下,然后返回;乙船逆流而上,然后返回,两船同时出发,经过3小时同时回到各自的出发点,在这3小时中有多长时间甲、乙两船同向航行?13.(8分)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加1能被2整除,加2能被3整除,加3能被4整除,加4能被5整除,这个正整数最小是 .14.小明准备和面包饺子,他在1.5千克面粉中加入了5千克的水,发现面和得太稀了,奶奶告诉他,包饺子的面需要按照3份面,2份水和面,于是小明分三次加入相同分量的面粉,终于将面按按要求和好了,那么他每次加入了 千克面粉.15.若2副网球拍和7个网球一共220元,且1副网球拍比1个网球贵83元.求网球的单价.【参考答案】一、拓展提优试题1.64[解答]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l m n (不妨设l m n ≥≥),容易知道只有一面染色的小正方体只有每个面上可能有一些。
五年级上册数学竞赛试题-奥数经典例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竞赛试题-奥数经典例题例1:甲、乙二人进行短跑训练,如果甲让乙先跑40米,则甲需要跑20秒追上乙;如果甲让乙先跑6秒,则甲仅用9秒就能追上乙。
求: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解答:甲、乙两人的速度差:40÷20=2(米/秒)(乙速:2×9÷6=3(米/秒)甲速:3+2=5(米/秒)。
答:甲、乙二人的速度分别为5米/秒和3米/秒。
解析:如果甲让乙先跑40米,然后甲出发追乙,这40米就是二人间的路程差,甲用20秒追上乙是追及时间,根据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可求甲、乙二人的速度差,即40÷20=2(米/秒)。
如果甲让乙先跑6秒,则甲需要9秒追上乙,这一过程中追及时间是9秒,由上一过程的结论可求路程差: 2X9=18(米),这18米就是乙先跑6秒所跑过的路程,所以可求出乙的速度是18÷6=3(米/秒),那么甲速可求。
例2:把一块棱长12分米的正方体钢坯,熔铸成截面是9平方分米的长方体钢材,铸成的钢材长度是多少?解答:12×12×12÷9=1728÷9=192(分米)答;铸成的钢材长度是192分米。
解析:钢材从正方体变成长方体,体积保持不变。
正方体的体积是1728立方分米,那么长方体的体积也是1728立方分米。
又知道长方体的截面积,则可求出长度。
例3:3头牛和4只羊一天共吃草77千克,6头牛和5只羊一天共吃草130千克。
每头牛、每只羊每天各吃草多少千克?解答:(77×2-130)÷(4×2-5)=24÷3=8(千克)(77-8×4)÷3=45÷3=15(千克)答:每头牛每天吃草15千克,每只羊每天吃草8千克解析:本题中,牛的头数和羊的只数都不相同,这样比较时不能直接消去一个量。
我们观察比较发现,后面条件中的6头牛是前面条件中3头牛的两倍。
五年级上册数学竞赛奥数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竞赛奥数题1. 问题描述在一批玩具糖果中,有红色、黄色、绿色三种颜色的圆球,其中红色球的数量是黄色球的3倍,而绿色球的数量是红色球数量的一半。
如果总共有72个球,那么红色球的数量是多少个?解析:设红色球的数量为x个,则黄色球的数量为3x个,绿色球的数量为x/2个。
根据题意可知,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球数量之和为72,即:x + 3x + x/2 = 72将分数转为整数:2x + 6x + x = 1449x = 144x = 16答案:红色球的数量为16个。
2. 问题描述甲乙两个人玩奥数游戏,甲每次都能正确回答1道题目并得到5分,乙每次都能正确回答2道题目并得到8分。
他们各自作答20道题目,共得到了118分。
请问甲和乙各自回答正确的题目数量各是多少道?解析:设甲回答正确的题目数量为x,乙回答正确的题目数量为y。
根据题意可知,甲每次回答1道题目得5分,乙每次回答2道题目得8分,他们各自作答20道题目共得到了118分,即:5x + 8y = 118又因为甲和乙各自作答20道题目,即:x + y = 20解方程组:5x + 8y = 118 --(1)x + y = 20 --(2)由(2)式得到 x = 20 - y,代入(1)式中:5(20 - y) + 8y = 118100 - 5y + 8y = 1183y = 18y = 6将y的值代入(2)式中,可得:x + 6 = 20x = 14答案:甲回答正确的题目数量为14道,乙回答正确的题目数量为6道。
3. 问题描述小明和小红合作参加了一次数学竞赛,他们需要在100秒内计算出尽可能多的数字。
小明每秒能计算3个数字,小红每秒能计算2个数字。
他们一起计算了100秒后,小明和小红计算的数字总数之和是多少?解析:小明每秒计算3个数字,小红每秒计算2个数字,他们一起计算了100秒后,设小明计算了x个数字,小红计算了y个数字。
根据题意可知:3x + 2y = 总数字个数又因为他们一起计算了100秒,即:x + y = 100解方程组:3x + 2y = 总数字个数 --(1)x + y = 100 --(2)由(2)式得到 x = 100 - y,代入(1)式中:3(100 - y) + 2y = 总数字个数300 - 3y + 2y = 总数字个数300 - y = 总数字个数答案:小明和小红计算的数字总数之和为300。
5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5年级奥数题及答案题目一:数字逻辑题一个数字由5个不同的数字组成,其中每个数字都不相同,且这个数字可以被3或9整除。
这个数字是什么?解答:首先,我们知道一个数字如果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字的各位数字之和必须能被3整除。
其次,一个数字如果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字本身必须能被9整除。
考虑到这个数字由5个不同的数字组成,我们可以从1到9中选择5个不同的数字。
由于数字由5位组成,我们可以通过排除法来找到符合条件的数字。
我们可以从最小的5位数开始尝试,即10234,但这个数字不能被9整除。
继续尝试,直到我们找到符合条件的数字。
经过尝试,我们发现数字12346可以被3整除(1+2+3+4+6=16,16可以被3整除),同时也能被9整除(因为12346本身可以被9整除)。
所以这个数字是12346。
题目二:几何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两倍,如果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增加5厘米,那么新的长方形的面积比原来的长方形面积大85平方厘米。
求原来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解答:设原来的长方形的宽为x厘米,那么长就是2x厘米。
原来的面积是x * 2x = 2x^2平方厘米。
增加5厘米后,新的长为2x + 5厘米,新的宽为x + 5厘米,新的面积是(2x + 5) * (x + 5)平方厘米。
根据题意,新的面积比原来的面积大85平方厘米,所以我们有方程:(2x + 5) * (x + 5) - 2x^2 = 85展开并简化方程:2x^2 + 10x + 25 + 5x + 25 - 2x^2 = 8515x + 50 = 8515x = 35x = 35 / 15x = 7 / 3由于长和宽必须是整数,我们可以得出x = 3厘米(因为7 / 3不是整数,我们取最接近的整数3)。
那么原来的长方形的长是2 * 3 = 6厘米。
题目三:组合问题有5个不同的小球,分别标记为A、B、C、D和E。
现在要将这5个小球放入3个不同的盒子中,每个盒子至少有一个小球。
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题(含答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题(含答案)一、小数的巧算(一)填空题1. 计算 1.996+19.97+199.8=_____。
答案:221.766。
解析:原式=(2-0.004)+(20-0.03)+(200-0.2)=222-(0.004+0.03+0.2)=221.766。
2. 计算 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_____。
答案:103.25。
解析:原式=1.1⨯(1+3+...+9)+1.01⨯(11+13+ (19)=1.1⨯25+1.01⨯75=103.25。
3. 计算 2.89⨯4.68+4.68⨯6.11+4.68=_____。
答案:46.8。
解析:4.68×(2.89+6.11+1)=46.84. 计算 17.48⨯37-17.48⨯19+17.48⨯82=_____。
答案:1748。
解析: 原式=17.48×37-17.48×19+17.48×82=17.48×(37-19+82)=17.48×100=1748。
5. 计算 1.25⨯0.32⨯2.5=_____。
答案:1。
解析:原式=(1.25⨯0.8)⨯(0.4⨯2.5)=1⨯1=1。
6. 计算 75⨯4.7+15.9⨯25=_____。
答案:750。
原式=75⨯4.7+5.3⨯(3⨯25)=75⨯(4.7+5.3)=75⨯10=750。
7. 计算 28.67⨯67+3.2⨯286.7+573.4⨯0.05=____。
答案:2867。
原式=28.67⨯67+32⨯28.67+28.67⨯(20⨯0.05)=28.67⨯(67+32+1)=28.67⨯100=2867。
(二)解答题8. 计算 172.4⨯6.2+2724⨯0.38。
答案:原式=172.4⨯6.2+(1724+1000)⨯0.38=172.4⨯6.2+1724⨯0.38+1000⨯0.38=172.4⨯6.2+172.4⨯3.8+380=172.4⨯(6.2+3.8)+380=172.4⨯10+380=1724+380=2104。
五年级上册奥数含真题(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奥数含真题(含答案)五年级上册奥数含真题(含答案)第一题在一个小镇里,有一家卖糖果的甜品店。
店老板有4个特别的盒子装糖果。
第1个盒子装了2个水果糖,4个摇扣糖和3个口香糖。
第2个盒子装了6个口香糖,8个巧克力糖和3个水果糖。
第3个盒子装了4个摇扣糖和8个巧克力糖。
第4个盒子装了3个口香糖,5个摇扣糖和2个水果糖。
如果一个袋子里必须有一个以上的糖果,那么能够从这4个盒子里一共取出多少种不同的袋子?(A) 96(B) 104(C) 112(D) 120答案:C第二题你需要从10个整数中选出五个,使得这5个数的平均数是13。
那么这个10个整数的平均数是多少?(A) 12(B) 13(C) 14(D) 15答案:C第三题下面的对话中,每个字母代表一个单词。
如果在对话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字母被改变,则这段对话一般情况下是什么?- 何:Hey Joe, what's up?- 乔:Not much. I have a test tomorrow.- 何:In what?- 乔:Biology. What are you up to?- 何:Just hanging out.- 乔:All right. I better get back to my studying.(A) 两个人正在聊天。
(B) 两个人正在争吵。
(C) 两个人正在讨论问题。
(D) 无法得知。
答案:D第四题下面的对话中,棕色的线代表Bob说的话,蓝色的线代表Sue 说的话,箭头表示连续引用。
Bob说了什么?Bob:Actually, I can’t this weekend. I have a big test on Monday, so I need to study all weekend.Sue:Oh, that’s too bad. Can we study together then?Bob:Sure, that would be great.(A) 我不能看电影。
小学五年级奥数计算题竞赛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小学五年级奥数计算题竞赛试题(含解析)(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得分一、口算训练(60题,每题0.5分,共计30分)3.6×102= 25×45×0= 9.5-7.3= 1000-23.48= 3.5×12= 0.9×9=117÷1.3= 22.8+75.7= 167.5-83.6= 0.56×28= 25×44=1-0.72=1÷0.01= 3.6÷0.06= 5.68+0.42= 25×2.2=179-147.3=674÷4=3.2×0.4=66.4+878.5=0.79×199=63÷100=100-35.23=0.47+0.13=3.9+17.34=82-7.2=0.34×50=4.4-(4.4-9.3)=17.2×5=4.8÷0.16=7.5+787.78=14÷3.5=21.66+0.44=0.62-0.34=2010÷15=480÷0.4=1÷2.5=7.2×7=225+62.6=912-44.7=12.5×8=1.2+0.08=3.6÷2.4=136.8-23.8=32×15=8.4÷7=0.35×0.2=9.6+4.8-3.6=5.68+0.42=17.2+34.8=7.8+0.22=47.8-7.45=1.32×6=13×0.7=7.8÷(0.78×5)=8.8÷0.11=430-283=0.3×3.6=23×100.1=222.2+173.9=二、计算题(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要求:能用简便算法的就用简便算法,递等式呈现过程。
最新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数竞赛试卷及答案

最新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数竞赛试卷及答案一、拓展提优试题1.从1、2、3、4、5中任取3个组成一个三位数,其中不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有个.2.若2副网球拍和7个网球一共220元,且1副网球拍比1个网球贵83元.求网球的单价.3.小猫咪A、B、C、D、E、F排队依次从猫妈妈手中领鱼干,每只小猫咪每次领一条,领完后在道队尾继续排队领,直到鱼干发完.若猫妈妈有278条鱼干,则最后一个领到鱼干的小猫咪是.4.三位偶数A、B、C、D、E满足A<B<C<D<E,若A+B+C+D+E=4306,则A最小.5.如图,在梯形ABCD中,若AB=8,DC=10,S△AMD=10,S△BCM=15,则梯形ABCD的面积是.6.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分别是3和135,求这两个数的差最小是.7.如图,将一个等腰三角形ABC沿EF对折,顶点A与底边的中点D重合,若△ABC的周长是16厘米,四边形BCEF的周长是10厘米,则BC=厘米.8.(8分)如果两个质数的差恰好是2,称这两个质数为一对孪生质数.例如3和5是一对孪生质数,29和31也是一对孪生质数.在数论研究中,孪生质数是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华裔数学家张益唐在该课题的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的事迹激励着更多的青年学子投身数学研究.在不超过100的整数中,一共可以找到对孪生质数.9.对于自然数N,如果在1﹣9这九个自然数中至少有七个数是N的因数,则称N是一个“七星数”,则在大于2000的自然数中,最小的“七星数”是.10.某长方体的长、宽、高(长、宽、高均大于1)是三个彼此互质的自然数,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665,则它的表面积是.11.(8分)有一种细胞,每隔1小时死亡2个细胞,余下的每个细胞分裂成2个.若经过5小时后细胞的个数记为164.最开始的时候有个细胞.12.如图,魔术师在一个转盘上的16个位置写下来了1﹣16共16个数,四名观众甲、乙、丙、丁参与魔术表演.魔术师闭上眼,然后甲从转盘中选一个数,乙、丙、丁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选取下一个数,图示是一种可能的选取方式,魔术师睁开眼,说:“选到偶数的观众请举手.”,这时候,只有甲和丁举手,这时候魔术师就大喝一声:“我知道你们选的数了!”.你认为甲和丁选的数的乘积是.13.(8分)有一个特殊的计算器,当输入一个数后,计算器先将这个数乘以3,然后将其结果是数字逆序排列,接着再加2后显示最后的结果,小明输入了一个四位数后,显示结果是2015,那么小明输入的四位数是.14.A、B两桶水同样重,若从A桶中倒2.5千克水到B桶中,则B桶中水的重量是A桶中水的重量的6倍,那么B桶中原来有水千克.1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若该正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上的数值相等,则a﹣b×c的值是.16.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且图中两个阴影部分=.(甲和乙)的面积差是5.04,则S△ABC17.松鼠A、B、C共有松果若干,松鼠A原有松果26颗,从中拿出10颗平分给B、C,然后松鼠B拿出自己的18颗松果平均分给A、C,最后松鼠C把自己现有松果的一半平分给A、B,此时3只松鼠的松果数量相同,则松鼠C原有松果颗.18.某场考试共有7道题,每道题问的问题都只与这7道题的答案有关,且答案只能是1、2、3、4中的一个.已知题目如下:①有几道题的答案是4?②有几道题的答案不是2也不是3?③第⑤题和第⑥题的答案的平均数是多少?④第①题和第②题的答案的差是多少?⑤第①题和第⑦题的答案的和是多少?⑥第几题是第一个答案为2的?⑦有几种答案只是一道题的答案?那么,7道题的答案的总和是.19.(7分)对于a、b,定义运算“@”为:a@b=(a+5)×b,若x@1.3=11.05,则x=.20.一次数学竞赛中,某小组10个人的平均分是84分,其中小明得93分,则其他9个人的平均分是分.21.鸡与兔共100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26只.那么,鸡有只.22.(15分)如图,正六边形ABCDEF的面积为1222,K、M、N分别AB,CD,EF的中点,那么三角形PQR的边长是.23.(15分)一个自然数恰有9个互不相同的约数,其中3个约数A ,B ,C 满足:①A +B +C =79②A ×A =B ×C 那么,这个自然数是 .24.已知13411a b -=,那么()20132065b a --=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奥数精典例题一
例1:
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
甲车每小时行7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4千米。
两车相遇时距全程的中点20千米。
两地之间相距多少千米?
解答:20×2÷(72-64)=40÷8=5(小时)……相遇时间
(72+64)×5=136×5=680(千米)
答:两地之间相距680千米。
解析:在相同的时间内,甲的速度快,行的路程多,比全程的一半多20千米,而乙则比全程的一半少20千米,所以甲应该比乙多行20×2=40(千米)。
而甲1小时比乙多行72-64=8(千米),多少小时甲比乙多行40千米呢?40÷8=5(小时),这就是他们行驶的时间,即相遇时间。
例2:
甲、乙、丙三人中,甲每分钟走5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丙每分钟走70米,甲、乙两人从A地,丙从B地同时相向出发,丙遇到乙后2分钟遇到甲,A、B两地相距多远?解答:(50+70)×2=240(米)
240÷(60一50)=24(分钟)
(60+70)×24=3120(米)
答:A、B两地相距3120米。
解析:丙与乙相遇时,甲与丙还相距一段路程,这段路程甲、丙还要行2分钟相遇,说明甲、丙还相距(50+70)X2=240(米)。
由于乙、丙相遇处在同一位置,所以240米也是甲、乙相距的路程,即甲、乙的路程差,根据路程差÷速度差=时间,列式240÷(60-50)=24(分),这也是乙、丙的相遇时间,就可求出全程。
例3:
3头牛和4只羊一天共吃草77千克,6头牛和5只羊一天共吃草130千克。
每头牛、每只羊每天各吃草多少千克?
解答:(77×2-130)÷(4×2-5)=24÷3=8(千克)
(77-8×4)÷3=45÷3=15(千克)
答:每头牛每天吃草15千克,每只羊每天吃草8千克
解析:本题中,牛的头数和羊的只数都不相同,这样比较时不能直接消去一个量。
我们观察比较发现,后面条件中的6头牛是前面条件中3头牛的两倍。
把前面的牛的头数和羊的只数各扩大2倍得6头牛和8只羊,吃的草也扩大2倍是154千克。
这样再与后面比较就可以消去牛吃的草。
例4:
五(2)班同学去公园划船。
如果租来的船每条船坐4人,则有7人不能上船;如果每条船坐5人,则多一条船。
五(2)班租了多少条船?共有学生多少人?
解答:设租了x条船。
4x+7=5(x-1)
4x+7=5x-5
X=12
4×12+7=55(人)
答:五(2)班租了12条船,共有学生55人。
解析:解答这道题目,可以用盈亏问题的思路来思考,如果用列方程来解答,同样很合适。
前后两种安排座位的方法总人数是不变的。
如果设租了X条船,那么总人数既可以表示为(4x+7)人,也可以表示为5(x-1)人,就可以列出方程。
例5:
在平行的轨道上两列火车齐头并进。
快车车长320米,每秒行25米,慢车车长280米,每秒行20米,问:以并头并进经过多少时间快车完全超过慢车?
解答:320÷(25—20)=320÷5=64(秒)
答:从齐头并进经过64秒快车完全超过慢车。
解析:齐头并进的快车从慢车旁通过,其实就是快车的车尾去追赶慢车车头的过程。
追及的路程是快车的车长即320米。
我们用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的关系式,可以列出算式。
例6:
王春、陈刚、殷华当中有一个人做了好事,李老师在了解情况的时候,他们三个人分别说了下面几句话:
陈刚:“我没做这件事,殷华也没做这件事。
”
xx:我没做这件事,xx也没做这件事”
殷华:“我没做这件事,也不知道谁做了这件事。
”
当老师一再追问时,得知他们都讲了一句真话,那么做好事的人是谁?
解答:xx做了这件好事。
解析:如果王春做了这件好事,则陈刚的两句话都是真话,不合题意;如果殷华做了这件好事,则王春的两句话都是真话,不合题意;如果陈刚做了这件好事,符合题意。
例7:
求一个最小的自然数A,使A×13的积的末四位数字组成的四位数是1999.
解答:因为11999=10010+1989,且1989=13×153,1001=13×77,都是13的倍数。
故11999也能被13整除,且最小的。
所以A=11999÷13=923
解析:本题主要是应用能被7,13整除的数的特征,然后逐步推断,缩小范围,最终得到答案。
例8:
加工某种机器零件,要经过三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每个工人每小时可完成3个零件,第二道工序每个工人每小时可完成10个,第三道工序每个工人每小时可完成5个,要使加工生产均衡,三道工序至少各分配几个工人?
解答:[3,10,5]=5×3×2=30。
30÷3=10(人)
30÷10=3(人)
30÷5=6(人)。
答:第一道工序至少要分配10人,第二道工序至少要分配3人,第三道工序至少要分配6人。
解析:要使加工生产均衡,各道工序生产的零件总数应是3,10和5的公倍数。
要求三道工序“至少”要多少工人,要先求3,10和5的最小公倍数。
例9:
在一个棱长为5分米的正方体上放一个棱长为4分米的小正方体(右图),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解答:上下方向: 5×5×2=50(平方分米)
侧面: 5×5×4=100(平方分米)
4×4×4=64(平方分米)
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为:
50+100+64=214(平方分米)。
答: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为214平方分米。
解析:我们把上面的小正方体想象成是可以向下“压缩”的,“压缩”后我们发现:小正方体的上面与大正方体上面中的阴影部分合在一起,正好是大正方体的上面。
这样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就可以分成这样两部分:
上下方向:大正方体的两个底面;
侧面:小正方体的四个侧面,大正方体的四个侧面。
例10:
一只长15分米、宽12分米的长方体玻璃缸中,有10分米深的水,放入一块棱长为3分米的正方体铁块,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并且未溢出,这时水面升高了多少厘米?解答:3×3×3=27(立方分米)
27÷180=0.15(分米)
0.15分米=1.5厘米
答:水面升高了1.5厘米。
解析: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玻璃缸中的水高度上升,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是正方体铁块的体积。
所以先求出正方体铁块的体积,也就是上升部分水的体积,用正方体铁块的体积除以长方体容器的底面积,就是水上升的高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