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数学活动课件(共15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十章_数据的搜集_整理与描述的复习》ppt课件

折线统计图:可以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能直观、清楚地反映数 据在各个小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1)计算最大值与最
第十章 | 复 习
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一般取8~12组);(3)确定分 点,常使分点比数据多一位小数,并且把第一组的起点稍 微减小一点;(4)列频数分布表;(5)用横轴表示各分段数据, 纵轴反映各分段数据的频数,小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绘 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 如图10-4:
图10-4
第十章 | 复 习
(3)如果把成绩在70分以上(含70分)定为合格,那么该市20000 名九年级考生数学成绩为合格的学生约有多少名?
解:20000×(1-0.10-0.14)=15200(名).
第十章 | 复 习
训练题
1.为了了解某校九年级学生的视力,从中抽取60名学生进 行视力检查,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 D ) A.每名学生的视力 B.60名学生的视力 C.60名学生 D.该校九年级学生的视力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 整理与 描述
第十章 | 复 习
知识归纳
1.统计的方法 全面调查:为一特定目的而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全面
调查,如考察某班同学2013年中考的数学成绩,是全面调 查.全面调查也叫普查.
抽样调查: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做的调查, 叫抽样调查,如考察某批产品的合格率是抽样调查. 2. 频数与频率
第十章 | 复 习
2.为了解某市九年级升学考试数学成绩情况,从参考学生中 抽取了5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 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A.总体是指该市参加数学升学考试的全体学生 B.个体是指每个学生 C.500名学生是样本 D.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样本
第十章 | 复 习
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一般取8~12组);(3)确定分 点,常使分点比数据多一位小数,并且把第一组的起点稍 微减小一点;(4)列频数分布表;(5)用横轴表示各分段数据, 纵轴反映各分段数据的频数,小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绘 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 如图10-4:
图10-4
第十章 | 复 习
(3)如果把成绩在70分以上(含70分)定为合格,那么该市20000 名九年级考生数学成绩为合格的学生约有多少名?
解:20000×(1-0.10-0.14)=15200(名).
第十章 | 复 习
训练题
1.为了了解某校九年级学生的视力,从中抽取60名学生进 行视力检查,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 D ) A.每名学生的视力 B.60名学生的视力 C.60名学生 D.该校九年级学生的视力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 整理与 描述
第十章 | 复 习
知识归纳
1.统计的方法 全面调查:为一特定目的而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全面
调查,如考察某班同学2013年中考的数学成绩,是全面调 查.全面调查也叫普查.
抽样调查: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做的调查, 叫抽样调查,如考察某批产品的合格率是抽样调查. 2. 频数与频率
第十章 | 复 习
2.为了解某市九年级升学考试数学成绩情况,从参考学生中 抽取了5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 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A.总体是指该市参加数学升学考试的全体学生 B.个体是指每个学生 C.500名学生是样本 D.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样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实验与探究 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 (共16张PPT)

2020/6/19
m(标记的 p(第二次取出 n(第二次取出的 q(豆子 豆子数) 的豆子数) 标记的豆子数) 总量)
7
思考:
m
1.所有豆子中,标记的豆子所占的比值为 q
;
n
2.第二次取出的豆子中,标记的豆子所占的比值为 p ;
3.因已经充分摇匀,则两次标记的豆子所占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m n qp
2020/6/19
12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来体验一种在生产和 科研中经常用到的“标记法”,这个方法利用 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实际中常用来估计 一个总体的数量.
2020/6/19
13
张老汉为了与客户签订购销合同,需对自己的鱼塘 中的鱼的总量进行估计,他采用了这样的方法:第一次 捞出 100 条鱼,称得重量为 184kg,并把每条鱼作上记 号放入水中;当它们完全混合于鱼群后,又捞出 200 条, 称得重量为 416kg,且带有记号的鱼有 20 条.
4
小红帮助母亲预算家庭4月份电费开支情况, 下表是小红家4月初连续8天的读数.若每度电收取 电费0.5元.估计小红家4月份(按30天计)的电费是 __6_0__元(注:电表计数器上先后两次显示读数之差 就是这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度数).
日 期 1 2345678
电表显示读数 21 24 28 33 39 42 46 49
2020/6/19
9
2.某原始森林地区为了估计该森林的布谷鸟的只数,先捕捉40只布
谷鸟分别给它们做上记号,然后放回森林,等过一段时间,这小布
谷鸟完全混合于鸟群中后,第2次捕捉了30只,发现其中有6只布谷
鸟做有表记,从而估计这个片森林约有布谷鸟__2_0_0__只。
2020/6/19
m(标记的 p(第二次取出 n(第二次取出的 q(豆子 豆子数) 的豆子数) 标记的豆子数) 总量)
7
思考:
m
1.所有豆子中,标记的豆子所占的比值为 q
;
n
2.第二次取出的豆子中,标记的豆子所占的比值为 p ;
3.因已经充分摇匀,则两次标记的豆子所占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m n qp
2020/6/19
12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来体验一种在生产和 科研中经常用到的“标记法”,这个方法利用 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实际中常用来估计 一个总体的数量.
2020/6/19
13
张老汉为了与客户签订购销合同,需对自己的鱼塘 中的鱼的总量进行估计,他采用了这样的方法:第一次 捞出 100 条鱼,称得重量为 184kg,并把每条鱼作上记 号放入水中;当它们完全混合于鱼群后,又捞出 200 条, 称得重量为 416kg,且带有记号的鱼有 20 条.
4
小红帮助母亲预算家庭4月份电费开支情况, 下表是小红家4月初连续8天的读数.若每度电收取 电费0.5元.估计小红家4月份(按30天计)的电费是 __6_0__元(注:电表计数器上先后两次显示读数之差 就是这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度数).
日 期 1 2345678
电表显示读数 21 24 28 33 39 42 46 49
2020/6/19
9
2.某原始森林地区为了估计该森林的布谷鸟的只数,先捕捉40只布
谷鸟分别给它们做上记号,然后放回森林,等过一段时间,这小布
谷鸟完全混合于鸟群中后,第2次捕捉了30只,发现其中有6只布谷
鸟做有表记,从而估计这个片森林约有布谷鸟__2_0_0__只。
2020/6/19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整理收集描述 复习课件(共45张PPT)

列出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从图表中可 以得到什么信息?
解:(1)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 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是7.4,最小值是4.0, 它们的差是 7.4-4.0=3.4(cm) (2)决定组距和组数 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3.4 cm,若取组距为0.3 cm,
那么由于 3.4 = 11 1 ,可以分成12组. 0.3 3
思考问题:
(1)要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你会 怎样做?
(2)挑出的40名同学的身高在哪个范围内? (3)63名同学的身高在哪个范围内?
问题2
选择参赛选手的要求是身高比较整齐,为此需要 知道:
1. 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较多? 2. 在哪个范围的学生较少? 3. 怎样做可知道身高数据的分布情况?
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
158 158 160 168 159 159 151 158 159 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 158 158 159 167 170 153 160 160 159 159 160 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 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 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 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
149≤x<152,152≤x<155,… 170≤x<173.
这里组数和组距分别是8和3.
3.列频数分布表
身高(x) 149≤x < 152 152 ≤ x < 155 155 ≤ x < 158 158 ≤ x < 161 161 ≤ x < 164 164 ≤ x < 167 167 ≤ x < 170 170 ≤ x < 173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数学活动》课件_1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 整理与描述
综合与实践---数学活动
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估 计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
忻州市北方初级中学校
尚瑞英 2018.5
课前准备
简单的随机抽样:要使样本具有代表性, 不偏向总体中的某些个体,有一个对每个 个体都公平的办法,那就是用抽签的办法 决定哪些个体进入样本,统计学家们称理 想抽样为简单随机抽样.接下来咱们就用简 单随机抽样方法来估计全班同学的平均身 高.
第一环节:
全班同学利用手中的工 具,以小组为单位测量每 一成员的身高,记录并计 算本组同学身高总和.完成 最快的两个小组负责计算 全班同学的身高的平均值
第二环节:将记录好的 每一位同学的身高填在 卡纸上,组长收集来放 入收集箱!
动手 思考
第三环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抽取一 位学生的身高,记录员负责记录抽取的数 据(共抽取15个数据),抽取完毕则回小 组计算这15名同学的平均身高
1.比较样本平均身高和全班平均身 高,谈谈你对这个结果的看法. 2.综合各个小组求得的样本平均身 高和全班平均身高作比较,你有 什么发现?
相信你是最棒 的!!!!!!
第五
环节
谁是火眼金睛
1.下列调查是简单随机抽样调查吗?
(1)语文老师为了了解本班同学某首古诗的背 诵情况,随机抽取10同学进行背诵.
(2)为了了解九年级(4)班全班同学的学习 负担情况,班主任只在本班的班委中调查.
(3)电视台将所以观众的来信集中在一个大箱 子中,充分摇匀后由主持人随机地取出10封选 取幸运观众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困惑吗
作业
活动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利用 所学知识调查七年级同学的 跳远成绩.
综合与实践---数学活动
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估 计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
忻州市北方初级中学校
尚瑞英 2018.5
课前准备
简单的随机抽样:要使样本具有代表性, 不偏向总体中的某些个体,有一个对每个 个体都公平的办法,那就是用抽签的办法 决定哪些个体进入样本,统计学家们称理 想抽样为简单随机抽样.接下来咱们就用简 单随机抽样方法来估计全班同学的平均身 高.
第一环节:
全班同学利用手中的工 具,以小组为单位测量每 一成员的身高,记录并计 算本组同学身高总和.完成 最快的两个小组负责计算 全班同学的身高的平均值
第二环节:将记录好的 每一位同学的身高填在 卡纸上,组长收集来放 入收集箱!
动手 思考
第三环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抽取一 位学生的身高,记录员负责记录抽取的数 据(共抽取15个数据),抽取完毕则回小 组计算这15名同学的平均身高
1.比较样本平均身高和全班平均身 高,谈谈你对这个结果的看法. 2.综合各个小组求得的样本平均身 高和全班平均身高作比较,你有 什么发现?
相信你是最棒 的!!!!!!
第五
环节
谁是火眼金睛
1.下列调查是简单随机抽样调查吗?
(1)语文老师为了了解本班同学某首古诗的背 诵情况,随机抽取10同学进行背诵.
(2)为了了解九年级(4)班全班同学的学习 负担情况,班主任只在本班的班委中调查.
(3)电视台将所以观众的来信集中在一个大箱 子中,充分摇匀后由主持人随机地取出10封选 取幸运观众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困惑吗
作业
活动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利用 所学知识调查七年级同学的 跳远成绩.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全章新课课件

(3)该中学参赛同学的成绩均不低于60分;成绩在80~90分数 段的人数最多.
在对七年级某班的一次数学测验成绩进行统计分
析中,各分数段的人数如图所示(分数取正整数,满
(1)分该1班00有分)44,请观名察学图生形;,并回答下列问题. (2)70.5~80.5这一组的频数是 14 ,频率是0.32 ; (3)请你估算该班这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 80 .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1 统计调查
第1课时 全面调查
活动 如果要了解全班对新闻、体育、动画、 娱乐、戏曲五类节目的喜爱情况,请同学们想 一想你怎么调查.
调查到什么程度就达到了调查的目的了, 调查的对象是什么?
为了得到全班学生对这五类节目喜爱人数的百分 比,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
用举手示意的方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各有什么优 点和缺点?
还能用什么图形能够描述表中数据? 扇形图有什么特点?
条形图和扇形图在直观反映统计信息时各 自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优点
条形图 易于比较每组数据之
间的差别
扇形图 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
对于总体的大小
缺点
不易显示每组数据相 对于总体的大小
不能判断出每组数的 绝对大小
你能总结一下活动中进行调查的步骤吗?
总结:活动中进行调查的步骤:收集数据,整 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等距分组时,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频数)与 高的比是常数(组距),因此画等距分组的频数分 布直方图时,为画图与看图方便,通常直接用小长 方形的高表示频数.
等距分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小长方形面积=组距
频数
频数 组距
=频数
(学生人数)
20
15
10 5 149 152 155 158 161 164 167 170 173 身高/㎝
在对七年级某班的一次数学测验成绩进行统计分
析中,各分数段的人数如图所示(分数取正整数,满
(1)分该1班00有分)44,请观名察学图生形;,并回答下列问题. (2)70.5~80.5这一组的频数是 14 ,频率是0.32 ; (3)请你估算该班这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 80 .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1 统计调查
第1课时 全面调查
活动 如果要了解全班对新闻、体育、动画、 娱乐、戏曲五类节目的喜爱情况,请同学们想 一想你怎么调查.
调查到什么程度就达到了调查的目的了, 调查的对象是什么?
为了得到全班学生对这五类节目喜爱人数的百分 比,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
用举手示意的方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各有什么优 点和缺点?
还能用什么图形能够描述表中数据? 扇形图有什么特点?
条形图和扇形图在直观反映统计信息时各 自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优点
条形图 易于比较每组数据之
间的差别
扇形图 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
对于总体的大小
缺点
不易显示每组数据相 对于总体的大小
不能判断出每组数的 绝对大小
你能总结一下活动中进行调查的步骤吗?
总结:活动中进行调查的步骤:收集数据,整 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等距分组时,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频数)与 高的比是常数(组距),因此画等距分组的频数分 布直方图时,为画图与看图方便,通常直接用小长 方形的高表示频数.
等距分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小长方形面积=组距
频数
频数 组距
=频数
(学生人数)
20
15
10 5 149 152 155 158 161 164 167 170 173 身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活动一
思考: 如果样本的平均身高与两个
班的平均身高仍存在较大的差异, 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减小这种 差异?
2.活动二
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反应速度? 每次测得的反应速度会不会一样 呢?如果不一样我们该如何比较呢?
2.活动二
步骤一 2人一组,A同学手握一把尺子上刻度值最大 的一端; 步骤二 B同学将拇指和食指对准尺子0刻度值的一端, 两指间距离 2 cm; 步骤三 B同学眼睛看着A同学的手,一旦A同学松手, 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这把尺子; 步骤四 捏住尺子后不要松手,记录下夹住尺子处 (手指上沿)的刻度(取值精确到毫米位); 步骤五 重复试验10次,记录并整理试验所得数据.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2.活动二
思考: 每次测得的反应速度
都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我 们该如何比较呢?
2.活动二
思考: 10个数据中有极端值时,如果
通过平均数比较,为了使结果与总 体相符,计算平均值时可以采取怎 样的策略?
3.归纳小结
解决本节课中的问题,用到 了什么知识?有何体会?
• 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 一个生活中你感兴趣的一个问题, 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整理数 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 论,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
1.活动一
步骤三 比较每组抽取样本的平均身高
与两个班的平均身高.
请小组内结合比较结果谈 谈自己的看法.
1.活动一
重复“步骤二 充分搅拌盒中的纸片,每 组随意抽取20张纸片或电脑随机20个数据 作为一个样本,计算纸片上数字的平均值 (可借助计算器),将抽取的纸片放回纸 盒” 请小组内比较两次样本的平均身高与总体的 平均身高,并对比较结果谈谈自己的看法.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 理与描述——数学活动课件(共15张PPT)
学习目标:
(1)感受样本估计总体的合理性与随机性, 能用样本估计总体; (2)在数学活动中体会获得成功的乐趣, 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
能对试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1.活动一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 知道利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 可以对总体进行估计.可是估计 的效果具体怎么样?下面我们 通对一个实验验证一下.
1.活动一
步骤一 学生分成小组,调查并记录
两个班同学的身高,分别写在事先准备 好的小纸片上,将数据输入Excel表格, 算出两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然后把所有 小纸片放在纸盒里.并制作好随机抽取样 本的程序
1.活动一
步骤二 充分搅拌盒中的纸片,每组随意
抽取6个数据作为一个样本,或借助计算机 随机抽取六个数据作为一个样本,计算六个 数据的平均值(可借助计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