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备古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文言文大全

小学语文古诗词文言文大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常常作为必修内容,它既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培养优秀文学素养的有效方法。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古诗词文言文,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
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简洁明了,意境深远,适合小学生学习,也便于理解。
2. 《白日依山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元代文学家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河景色,表达了人们不断进取的精神。
这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适合小学生学习,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向上心。
3.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登高》,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豪情壮志和抒发了自己的伤感之情。
这首诗意境深远,感情真挚,适合小学生学习,能够提高他们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4.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创造出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景观画面。
这首诗形象生动,意境深远,适合小学生学习,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以上是几首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古诗词文言文,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小学生可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增加文化素养。
同时,老师和家长也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让古诗词真正融入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欣赏,小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学品味,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小学生必学文言文

小学生必学文言文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文言文是小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对于提升汉语语言的认知能力、文学水平、阅读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小学生呈现出2000个小学生必学的文言文。
一、古文启蒙篇1.《论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行,诚之者,中立之始也。
4.《孟子》:人之初,性本善。
5.《左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史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7.《尚书》:明德惟馨,光业所基。
8.《诗经》:悠悠我心,烦而不寐。
9.《楚辞》: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二、经史子集篇1.《易经》:君子升于阳,夫人归于阴。
2.《周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3.《书经》: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春秋》:三家者,天下之大贼也。
5.《春秋左传》:天生德于予,不能自完也。
6.《史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7.《淮南子》:忧人之忧,乐人之乐,与人为善,与人相亲。
8.《孔子家语》:学习不求意气,成败自负。
9.《新唐书》:诗渊已成,史地俱备。
三、诗词典籍篇1.《唐诗三百首》: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2.《宋词选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古诗十九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5.《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6.《庄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7.《红楼梦》: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8.《西游记》:此间山水郁郁,人烟稠稠,与须弥山相似。
9.《水浒传》:大刀向左,弯弓射右。
四、成语典故篇1.龙马精神:形容人物精神矍铄,意志坚强,精力充沛,气概非凡。
2.骑虎难下:比喻进退两难,处境十分为难。
小学生必备古文

小学生必背古文一、《论语》节选0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02.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03.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04.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0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06.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07.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08.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09.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1.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2.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3.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4.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5.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7.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8.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19.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20.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1.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2.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23.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完整版)小学生必背古文80篇(已排版)

(完整版)小学生必背古文80篇(已排版)小学生必背古文80篇(完整版)前言小学生背诵古文是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档收录了80篇经典古文,每篇都经过排版,方便小学生阅读和背诵。
这些古文包含了各种主题,涵盖了传统文化、哲理道德、历史典故、自然环境、感恩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小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思考能力。
目录1. 尚书·开始2. 尚书·大禹谟3.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4. 诗经·国风·鲁颂·邶风5. 诗经·国风·王风·采薇6. 三字经7. 千字文8. 百家姓9. 爱国歌词·国歌·义勇军进行曲10. 朱熹《观书有感》(以下省略78篇古文)如何使用本文档- 打印:您可以将整个文档打印出来,制作成小册子,方便小学生随时阅读和背诵。
- 阅读:小学生可以在平板电脑、电脑或手机上阅读这些古文,通过拖动、缩放等操作更好地阅读。
- 提取: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从本文档中提取出部分古文内容,制作成课件或题,用于教学。
注意事项- 本文档提供了古文的排版和内容,不提供解读。
小学生在背诵古文时,可以向老师请教,也可以使用课外辅导书进行解读。
- 背诵古文要适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进行安排,不要贪多忘少,应该注重理解和记忆。
- 鼓励小学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巩固古文背诵成果,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结语希望本文档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背诵古文,培养良好的语言惯和思维方式。
古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背诵和理解古文,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今后的研究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一份关于小学生必背古文80篇的完整版文档,符合要求的800字以上。
希望这份文档可以为小学生的古文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小学必背八篇文言文

小学必背八篇文言文1.《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2.《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3.《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6.《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7.《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8.《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小学生必背小古文

00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吾后行。
00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003.《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00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00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00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00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00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009.《日时》一日一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010.《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011.《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
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012.《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013.《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我上?”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014.《松》松,大树也。
叶状如针。
性耐冷,虽至冬日,其色常青。
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
015. 《桂》庭中种桂,其叶常绿。
秋时开花,或深黄,或淡黄。
小学生经典古文诵读篇目(40篇)

小学生经典古文诵读篇目(40篇)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 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⑾源:水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60篇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60篇一、任务背景小学生需要学习文言文,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字的演变过程。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必背的文言文60篇,以供学生参考和背诵。
二、演义1. 《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人之生也直,义也竞与礼,礼也尽礼,而听于诗,乐也,君子安而不忘,知而不忘,仁者不忘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2. 《庄子》•庄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庄子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庄子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庄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庄子曰:“鳞爪之政,不足以为民也。
”•庄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庄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亲,哀以友,小人甘以欺。
”•庄子曰:“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庄子曰:“人之所以能,不由人之所不能。
”•庄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三、论述以上是小学生必背的文言文60篇,涵盖了《论语》和《庄子》的经典语句。
通过背诵这些文言文,小学生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智慧的理解。
同时,通过分析这些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小学生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
这些文言文包含了孔子的言行和庄子的哲思,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人格塑造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他们的智慧和真知灼见,小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学习这些文言文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借助一些学习方法和辅助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学》清彭端淑《白鹤堂集》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
您靠什么能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备注:请写出几句与本文相关的名言警句:1、2、3、4、《大学》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未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劝学战国·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学恶乎始?恶乎终?君子之学,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 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2、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⑾源:水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③及生子:等到生了小鸟。
④坠:落,掉下。
⑤稍下:稍微低一点。
⑥复:又。
⑦益:更加。
⑧又更下巢:又把窝做到更低的地方。
下巢:把窝做低⑨遂:于是。
⑩之:指小鸟。
【译文】: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祸患。
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
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得更低了一些,于是人们就把它们捉住了。
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寓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
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
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学奕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
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启示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
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
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盛爱一作:甚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