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解读
中国第五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治共识解读ppt课件

初次治疗 (initial therapy) 补救治疗 (rescue therapy)
新共识推荐的四联方案*中抗生素剂 量和用法
注: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铋剂)(2次/d,餐前半小时口服)+ 2种抗生素(餐后口服 )。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为艾司奥美拉唑20 mg、雷贝拉唑10 mg(或20 mg)、奥美 拉唑20 mg、兰索拉唑30 mg、潘托拉唑40 mg、艾普拉唑 5 mg,以上选一;标准 剂量铋剂为枸橼酸铋钾 220 mg(果胶铋标准剂量待确定)
幽门螺杆菌感染
根除适应证
有争议的问题
是否实施“Hp检测和治疗”策略 根除Hp对GERD的影响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和治疗”
策略
“test and treat” strategy
年龄可根据当
地消化道肿瘤 发病率调整
呼气试验,或粪 便抗原试验
年龄<45
无报警症状
幽门螺杆菌 检测
阳性
根除 治疗
消化不良
79.4 (27/34)
85.7 (30/35) 73.2 (30/41) 81.8 (27/33)
93.8 (30/32) 78.9 (30/38) 90.0 (27/30)
牟方宏、胡伏莲等. 胃肠病学 2007:12:531-534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多中心研 究
方案
三联疗法7天 三联疗法10天 四联疗法7天 四联疗法10天
二次治疗失败后的处理
第一次治疗
第二次治疗
两次治疗失败后的推荐
需评估再次根除治疗风险-获益比:
方案需有经验的医生在全面评估、分析可能失败原因 基础上,精心设计。
如有条件,可进行药敏试验,但作用有限。
第五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解读PPT课件

H.pylori感染可能与维生素B12吸收不良相关,但维生素B12缺乏 者多与自身免疫相关,根除H.pylori仅起辅助作用
13
• H.pylori与若干胃十二指肠外疾病呈正相关或负相 关,但这些相关的因果关系尚未证实。(呈正相 关的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老年痴呆症、帕 金森病、结肠肿瘤和慢性荨麻疹等;呈负相关的 疾病包括哮喘、食管腺癌等)
• 根除H.pylori可显著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阻止或 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发生和发展,部分逆转 萎缩,但难以逆转肠化生。
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7年发表
共识内容
• H.pylori根除指征 • 诊断 • 治疗 • H.pylori感染与胃癌 • 特殊人群H.pylori感染 • H.pylori感染与胃肠道微生态
共6部分,48条陈述
新增 内容
3
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指征
4
将H.pylori胃炎定义为一种感染性疾病。
10
有证据显示H.pylori感染与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生素B12缺乏症等疾病相关 。在这些疾病中,应检测和根除H.pylori
HP引起IDA可能的原因:黏膜炎症糜烂引起血液丢失;胃酸缺乏引 起的铁吸收降低;细菌对铁摄入和利用增加铁的消耗。根除 H.pylori可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在中-重度贫血患者中更显著
H.pylori相关消化不良。 • H.pylori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根除H.pylori
第五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解读PPT课件

风除H.pylori。 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术后、有胃癌家族史、已
证实有胃黏膜萎缩和(或)肠化生或来自胃癌高发 区等均属于胃癌高风险个体 根除H.pylori后有胃黏膜萎缩和(或)肠化生者需要 随访。
30
特殊人群H.pylori感染
31
• 不推荐对14岁以下儿童行常规检测H.pylori。推荐对消 化性溃疡儿童行 H.pylori检测和治疗,因消化不良行 内镜检查的儿童建议行H.pylori检测与治疗
10
有证据显示H.pylori感染与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生素B12缺乏症等疾病相关 。在这些疾病中,应检测和根除H.pylori
HP引起IDA可能的原因:黏膜炎症糜烂引起血液丢失;胃酸缺乏引 起的铁吸收降低;细菌对铁摄入和利用增加铁的消耗。根除 H.pylori可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在中-重度贫血患者中更显著
26
Hp感染与胃癌
27
目前认为H.pylori感染是预防胃癌最重要可控的危险因素。 1.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 1994年就将H.pylori定为胃 癌的I类致癌原。
中国第五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治共识解读

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服用后胃内上升,有利 于幽门螺杆菌从胃窦向 胃体位移; 胃体炎症和萎缩进一步 降低胃酸。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适应证()
幽门螺杆菌阳性疾病
强烈推荐
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其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如淋巴细胞性胃 炎、增生性胃息肉、éé病)
推荐
√ √ √
治疗作用
第二部分: 感染的检测
幽门螺杆菌感染
检测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
经内镜的检测方法
? 快速尿素酶试验 ? 病理切片染色 ? 培养 ? 黏膜涂片革兰氏染色 ? 基因方法: 等
不经内镜的检测方法
? 或尿素呼气试验 ? 粪便抗原试验 ? 血清抗体试验
内镜下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征象
?常规内镜观察到的结节状胃炎被认为高度提示 感 染
?不同检测试剂的准确性存在差异,应用的 试剂和方法需经过验证。
?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操作人员和操作方 法差异的影响。
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时间
停周
检测
停抗生素、铋剂、 抗菌作用中药周
?、 ? 抗生素、 ? 铋剂、 ? 抗菌作用中药
根除治疗 间隔至少4周
检测
血清抗体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 消化性溃疡出血 ? 胃淋巴瘤 ? 胃萎缩
幽门螺杆菌感染
根除治疗
背景
标准三联疗法
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
? 国际、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根除幽门螺杆菌研究
,.
全球标准三联的根除率
■ 符合 标准三联() ■ 成人初治
标准三联已不再适合作为一线疗法
,. :
耐药率上升是根除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中国幽门螺杆菌耐药率调查 甲硝唑 克林霉素 左氧氟沙星
中国第五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治共识解读

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治特点
儿童感染特点
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逐渐上升。感染后,儿童可能 出现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诊断方法
针对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采用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粪便抗原检测等非侵入性方 法进行诊断。若需要确诊,可进行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
铋剂
如胶体果胶铋、枸橼酸铋钾等,通过形成保护膜 覆盖在胃黏膜表面,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和幽门 螺旋杆菌的侵害。
方案选择与调整策略
一线治疗方案
通常采用三联疗法(一种质 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或
四联疗法(一种质子泵抑制 剂+一种铋剂+两种抗生素) ,疗程一般为7-14天。对于 初次治疗的患者,一线治疗
中国第五次幽门螺旋杆 菌感染诊治共识解读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CONTENT
• 引言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特殊人群诊治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02
03
解读最新共识
对第五次幽门螺旋杆菌感 染诊治共识进行详细解读 ,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 解和应用。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型药物的开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治将更加精准和个 性化。此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将
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挑战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治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患者依从性差等 。未来需要继续加强相关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和优化诊治方案,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
中国第五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治共识解读-ppt

Lind T, et al. helicobacter 1996;1:138-44
全球标准三联的Hp根除率
■ 符合Maastricht
III标准三联(PPI+A+C) ■ 成人初治
95% 80%
标准三联已不再适合作为一线疗法
Graham DY, et al. Gut 2010 59: 1143-1153
强烈推荐
推 荐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其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如淋巴细胞性胃 炎、增生性胃息肉、Ménétrier病)
√
√
治疗作用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适应证(4)
幽门螺杆菌阳性疾病
证实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强烈推荐
推 荐
√
H.pylori 感染可以在人-人之间传播,因此不管有无症 状和(或)并发症,它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根除治疗对象 可扩展至无症状者。 获益各异:有胃癌发生高风险、有症状和(或)并发症 者获益较高,无症状、无并发症及低风险者获益较低。 有一定潜在风险:增加耐药性,掩盖病情。
两害相权取其轻
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必须根据根除适应证进行幽门
螺杆菌检测,不应任意地扩大检
测对象。
第二部分: 感染的检测
幽门螺杆菌感染
检测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
经内镜的检测方法
快速尿素酶试验 病理切片染色 培养 黏膜涂片革兰氏染色 基因方法: PCR等
不经内镜的检测方法
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
PP%(n)
82.9(34/41) 90.9(40/44)
郑青 等. 胃肠病学 2008;12:531-534
标准铋剂四联-10d 88.9(40/45)
中国第五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治识解读

中国第五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治识解读一、引言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主要寄生于人类胃黏膜上,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和胃癌等多种胃部疾病的主要病因。
自1982年澳大利亚科学家首次发现Hp以来,全球范围内对Hp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
我国于2019年发布了第五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治共识,旨在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更加专业、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以下是对该共识的详细解读。
二、Hp感染的诊断1. Hp感染的检测方法(1)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尿素呼气试验(包括13C尿素呼气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粪便幽门螺旋杆菌抗原检测和血清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
其中,尿素呼气试验是诊断Hp感染的金标准,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侵入性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胃黏膜组织切片检查和胃黏膜培养。
快速尿素酶试验是临床最常用的侵入性检测方法,操作简便,但敏感性较低。
2. Hp感染的诊断标准(1)非侵入性检测: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或粪便幽门螺旋杆菌抗原检测阳性。
(2)侵入性检测: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或胃黏膜组织切片检查发现Hp,或胃黏膜培养阳性。
三、Hp感染的治疗1. 治疗原则(1)根除Hp:根除Hp是治疗Hp感染相关疾病的关键,可降低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复发风险。
(2)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药物过敏史、药物耐受性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治疗方案(1)一线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疗法,疗程为714天。
此方案适用于大部分Hp感染者。
(2)二线治疗方案: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可选用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替加环素四联疗法,疗程为1014天。
(3)其他治疗方案:如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四联疗法、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利福平四联疗法等。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识报告解读1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识报告解读1一、引言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主要存在于人类胃黏膜上,是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自1982年首次发现以来,Hp感染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处理水平,我国于近年来发布了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本文将对该报告进行详细解读,以帮助广大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二、H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1. 感染率:我国Hp感染率较高,约为50%左右。
Hp感染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儿童时期感染率较高,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
2. 地区差异:我国南方地区Hp感染率较高,北方地区较低。
这可能与地区饮食习惯、卫生条件等因素有关。
3. 感染途径:Hp主要通过口口、粪口途径传播,如共用餐具、接吻等。
三、Hp感染的诊断1. 非侵入性检测:主要包括尿素呼气试验(UBT)、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HpSA)、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等。
(1)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UBT分为13CUBT和14CUBT两种,前者准确性更高,但成本较高。
(2)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通过检测粪便中的Hp抗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适用于儿童、老年人等不宜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
(3)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不能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2. 侵入性检测:主要包括胃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等。
(1)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同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RUT。
(2)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胃黏膜活检,观察Hp形态、数量、分布等,为确诊提供依据。
(3)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胃黏膜组织中的尿素酶活性,简便、快速,但特异性较低。
四、Hp感染的治疗1. 抗菌药物治疗:针对Hp感染,目前推荐的四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两种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