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完整版.pdf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1-6章重点总结(精华)

(3)免疫特点IgG(可从母体获得)生后6个月内患传染病的机会较少,6个月后来自母体的IgG下降,自行合成的能力要到6-7岁才达到成人水平;IgM(不可从母体获得),易患革兰阴性细菌感染;SIgA缺乏,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4)病理特点维生素D缺乏时,成人患骨软化症,儿童患佝偻病;肺炎球菌感染时,成人患大叶性肺炎,儿童患支气管肺炎(5)预后特点诊治护理及时合理到位,好转恢复快,小儿各脏器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较强,后遗症较少生长发育4.生长发育的规律(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贯穿于整个小儿时期并2个生长高峰(2)各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先快而后萎缩;皮下脂肪发育年幼时较发达,肌肉组织的发育要到学龄期才加速(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通常遵循由上到下(先会抬头,再会坐,站和走)、由近及远(先抬肩、伸臂,后双手握物)、由粗到细(先会用全手掌握物,再会由手指持物)、由简单到复杂(先会画直线,再会画圆)、由低级到高级(先会感觉事物,再发展到认识事物)(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小儿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正常范围5.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决定生长发育的的潜力环境因素影响生长发育的潜力,包括营养、孕母情况、生活环境和疾病6.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1)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
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1周内,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丧失及排出胎粪,体重可暂时下降3-9%,约在生后3-4天内达最低点,以后逐渐恢复,常于第7-10天恢复至出生时水平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kg,3个月时约为6kg,1岁时约为9kg,2岁时约为12kg体重计算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7-12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月龄-6)×0.4=6+月龄×0.252岁-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8或选用公式3-12个月:体重(kg)=(月龄+9)/21-6岁:体重(kg)=年龄(岁)×2+87-12岁:体重(kg)=[年龄(岁)×7-5]/2(2)身高(身长):头顶到足底的垂直长度3岁以内的小孩卧位测量,称身长;3岁以后称身高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cm,1岁时约为75cm,2岁时约为85cm计算公式1-6个月:身长(cm)=出生时身长(cm)+月龄×2.57-12个月:身长(cm)=出生时身长(cm)+月龄×2、5+(月龄-6)×1.52-12岁:身高(cm)=年龄(岁)×7+70上部量(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和下部量(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
儿科护理学

第一章绪论:1、围生期: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
2、小儿…四病“指肺炎、肠炎、贫血、佝偻病。
第二章生长发育生长发育:人的生长发育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
生长是指身体各组织、器官的长大;发育指细胞、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1、生长发育的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
2、体重:生后3—12月(Kg)=(月龄+10)/2;生后1—12岁体重(Kg)=年龄*2+8.正常婴儿生后第一个月增加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两倍。
12月时为出生时3倍3、身高(长):1岁时75cm。
二岁87cm,,以后每年增加6—7,2岁以后若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3头围:出生:33;三个月:40;12个月:46;2岁:48;5岁:50;15岁:53—544、骨骼:①头颅骨:出生时后卥已闭合,最迟6—8周;前卥出生时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开始减小,最迟1.5岁闭合。
(脑发育不良时头围减小、前卥小或关闭早;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前卥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时前卥饱满;脱水时前卥凹陷②脊柱:3个月出现抬头动作使颈椎前凸;6个月能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时会走出现腰椎前凸。
③长骨:腕部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出现顺序:头状骨、钩骨、下桡骨骺、三角骨、月骨、大小多角骨、舟骨、下尺骨骺、豆状骨,10岁时长全,共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大于为其岁数加1。
骨龄延迟: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生长激素缺乏症、肾小管酸中毒;骨龄超前:真性性早熟。
④乳牙约2.5岁长齐。
5新生儿在腰椎穿刺时在4—5椎间隙。
6,大运动: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岁走,二岁跑,三岁独足跳。
大运动发育迟缓:4月不能抬头,8月不能翻身和独坐;13月不能独爬;15月不能独走。
7,夜间遗尿症:在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遗尿症,多数在夜间熟睡时发生。
三:儿童保健原则:1,生后1周内是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
儿科护理学--教材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目标与学习要求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
2.熟悉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护理学的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3.了解我国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重点难点要求1.儿科护理学的概念。
2.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3.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
儿科护理学(Pediatric Nursing )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并运用现代护理理论和技术为小儿提供整体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
是医学护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医学和护理模式的转变与不断发展,已成为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独立性应用的科学。
生长发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
儿童是人类发展的希望,是需要保护和关爱的最脆弱的人群。
小儿是一个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
研究对象: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青少年时期(胎儿期至青春期)。
小儿工作(服务)对象:出生到14岁(18岁)(我国卫生部规定)。
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体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特点。
即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身心”兼顾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化。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护士:具有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能力。
第一节儿科护理学的任务与范围一、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对儿童提供整体护理(holistic nursing care),包括疾病护理、生活护理、安全护理、保健护理、心理护理等,促进儿童的身心发育,使其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高素质的优秀接班人。
二、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很广泛,一切涉及小儿时期的健康和卫生问题都属于儿科护理学的范围。
它包括正常小儿生长发育、身心健康与保健、疾病防治与临床护理、护理科学研究等,并且与营养学、社会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绘画音乐等多门学科密切相关。
第二节儿科护理学的特点及一般原则一、儿科护理学的特点(一)儿童生理机能特点1.解剖特点小儿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外观上在不断地变化,如体重、身长(高)、胸围、头围等的增长;骨骼的发育、牙齿的萌出与换牙、囟门的闭合、身体各部分比例的改变等。
儿科护理学

第一章:绪论1.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科学。
2.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
3.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之出生后28天止。
4.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5.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6.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7.学龄期:从入小学起到进入青春期前8.青春期(少年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女孩11~12Y到17~18Y,男孩13~14到18~20Y。
9.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第二章:生长发育1.生长:一般是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测出其量的改变2.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上的成熟,为质的改变3.追赶生长:疾病愈后,小儿升高、体重等短期内加快增长,以弥补患病期间造成的损失4.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第1周内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丧失及排除胎粪,体重可暂时性下降3%~9%,约在生后3~4日达到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常于第7~10日逐渐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的过程5.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婴儿期和青春期发育最快)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性(神经系统最快、生殖系统最慢)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6.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确定小儿生长发育进程的两个基本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营养、孕母情况、生活环境、疾病7.体格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有:体重、身高(身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厚度✧体重:出生时3kg、3个月时6kg、12个月9kg、24个月时12kg1~6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7~12月:体重=6+月龄*0.252岁至青春期:体重=年龄*2+7(或8)✧身高(身长):指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儿科护理学

第四篇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规律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1年生长最快(尤其是前3个月),为出生后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迅速加快生长,为出生后第二个生长高峰各系统发育的不均衡性神经系统发育最早;生殖系统发育最晚;淋巴系统是先快后会缩顺序性自上向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个体差异性个体差异岁年龄的增长变化越来也大,青春期差异更大2.体重意义是反映小儿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计算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2岁至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8(kg)3.身长(高)概述新生儿出生时约50cm;1岁时约75cm;2岁时约85cm计算公式2~12岁身长(高)(cm)=年龄×7+70(cm)4.胸围定义是指沿乳头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概述1岁时头围与胸围相等,之后胸围超过头围;计算公式1岁至青春前期的胸围超过头围的长度(cm)约等于小儿岁数减去15.腹围定义是指平脐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概述2岁前腹围与胸围大致相等,之后腹围小于胸围6.囟门前囟定义顶骨与额骨之间的菱形间隙,以囟门对边中点间的连线距离表示,出生时约1.5~2.0m前囟闭合时间1~1.5岁时闭合;前囟迟闭、过大多见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前囟饱满多见于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脑出血等前囟凹陷多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后囟闭合时间最迟约在生后6~8周闭合7.牙齿乳牙萌出时间生后4~10个月,最晚2.5岁出齐乳牙数目计算2岁之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去4~6乳牙萌出延迟12个月之内尚未萌出者第二章小儿保健1.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主动免疫是指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所产生的免疫力;主要措施包括: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被动免疫是指接触感染源后获得的免疫力2.预防接种口诀:“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百白破,八月麻疹岁乙脑”乙肝疫苗0、1、6月龄(肌注)卡介苗出生时(皮内注射)脊髓灰质炎疫苗2、3、4月龄,4周岁(口服)百白破疫苗3、4、5月龄,18~24月龄麻疹疫苗8月龄(皮下注射)乙脑减毒疫苗8月龄,2周岁(皮下注射)3.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严格操作严格查对制度和严格无菌操作局部消毒①一般消毒:用2%碘酊和75%或0.5%碘伏消毒皮肤后注射;②接种活疫苗、菌苗消毒:只用75%酒精消毒(因活疫苗、菌苗易被碘酊杀死,影响效果),接种后剩余活疫苗应烧毁第三章小儿营养与喂养1.乳汁的成分蛋白质含较多的清蛋白和球蛋白糖主要成分为乙型乳糖脂肪颗粒小、含脂肪酶,利于消化、吸收矿物质钙、磷比例合理(为2:1),利于吸收免疫因子初乳中含SIgA,能有效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2.母乳喂养的指导指导内容:①生后1小时开奶;②按需哺乳,母婴同室;③两侧乳房先后交替哺乳;④喂奶完毕,轻拍婴儿背部;⑤喂奶后婴儿以右侧卧位为佳;⑥按需哺乳。
儿科护理学 (1)教学资料

1
17
第一节 儿科门诊设置的特点及 护理管理
一、儿科门诊设置特点 预诊室 挂号处 测体温处 候诊室 诊查室 治疗室 化验室 饮水处 厕所
1
18
二、儿科门诊的护理管理 (一)组织管理 (二)病情观察 (三)各种护理应井然有序 (四)预防交叉感染 (五)卫生宣传 (六)收治入院
19
第二节 儿科急诊设置特点及护 理管理
一、急诊室的设备 抢救室 治疗室 观察室 小手术室
1
20
二、急诊的护理管理 (一)重视急诊五要素 (二)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三)建立急诊护理常规 (四)加强急诊文件管理
1
21
第三节 儿科病房设置特点及护 理管理
一、病房设置特点 病室 重症监护室 医护办公室 治疗 室 配餐室及配奶室 游艺室 卫生间、
6
五、学龄期保健
1.合理营养 2.日常活动与锻炼 3.预防疾病 4.防止意外事故 5.培养良好习惯
1
7
六、青春期保健
1.加强营养 2.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加强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
8
第二节 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一、护理 (一)居室 (二)衣着-尿布 (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睡眠、卫生、饮食、排便
1
9
二、营养 保证儿童生长发育及健康的先决条件。
10
三、教养及教育 (一)原则 1.一致性 2.具体性 3.以称赞、鼓励为主 (二)方法
11
四、体格锻炼 (一)户外活动 (二)皮肤锻炼 抚触 温水 空气 日光 (三)体育运动 婴儿被主动操 体操 田径及球类
【免费下载】儿科护理学1122212

A. 方 B. 手镯、足 C. 夜惊,多 D. 鸡胸 E. O 形腿 错题反馈 收藏试题 隐藏答案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佝偻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常无明显骨骼改变。 11. 营养不良患儿最早的症状是
A. 体重不增 B. 皮下脂肪减少 C. 身材矮小 D. 肌肉松 E. 水肿 错题反馈 收藏试题 隐藏答案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营养不良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以后体内脂肪逐渐减少,体重减轻,久之 身长也会低于正常,出现身材矮小。 12. 下列符合口服补液的适应证为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保通据护过生高管产中线工资敷艺料设高试技中卷术资配,料置不试技仅卷术可要是以求指解,机决对组吊电在顶气进层设行配备继置进电不行保规空护范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总问中体题资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5写交卷、重底保电要。护气设管装设备线置备4高敷动调、中设作试电资技,高气料术并中课3试中且资件、卷包拒料中管试含绝试调路验线动卷试敷方槽作技设案、,术技以管来术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

七、青春期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PEDIATRIC NURSING
第一章 绪论
儿科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
★ 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各期特点及护理要点。★ 熟悉儿科护理学的概念、研究任务和研究范围;熟悉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了解儿科护理学的特点。
儿科护理学概述
1
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2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3
儿科护理学概述
(四)身体、心理素质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03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一、胎儿期
胎儿期(fetal period)指从受精卵的形成到胎儿出生, 约40周(280天)。此期又分为胚胎期和胎儿期。胚胎期指受精后的前8周, 从受精卵分化至大体形成。该阶段胚胎细胞高度分化, 对多数致畸因子敏感, 若孕母受到感染, 可导致胎儿生长发育障碍, 出现死胎、流产或先天畸形。胎儿期指第9周起至出生, 是组织器官迅速生长和功能发育渐趋完善的时期。此时期胎儿完全依赖母体生存, 故应加强孕期保健和胎儿保健, 重点在于预防。
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02
第二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一、儿科护士的角色
(一)
(二)
(三)
(四)
健康教育者(七)(六)Fra bibliotek(五)
第二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二、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一)思想道德素质
① 热爱儿童, 热爱护理事业,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奉献精神。② 具有诚实的品格、较高的慎独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以理解、友善、平等的心态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帮助。③ 具有正视现实、面向未来的目光, 追求崇高的理想, 忠于职守, 救死扶伤, 廉洁奉公, 实行人道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护理学完整版一、填空题1. 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2. 营养不良患儿饮食调整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
3. 营养性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分期:初期(早期)、活动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4. 儿童总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热力作用、生长发育(小儿特有)、活动、排泄及摄食消耗 6 个方面。
5. 法洛四联征: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6. 生理性黄疸:足月儿和早产儿于生后2—3 天内出现黄疸, 4—5 天达高峰,足月儿一般在10—14 天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至3—4 周。
7. 临床上常见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类型:消瘦型营养不良(能量缺乏)、水肿型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消瘦—水肿型营养不良。
8. 化脓性脑膜炎生命体征的变化:体温升高、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深慢且不规则。
9. 颅内压增高的典型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10.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 征、Brudzinski 征阳性。
二、选择题1. 胎儿期保健以孕母保健为重点,新生儿保健重点放在生后第 1 周。
2. 新生儿或婴儿母乳喂养后取右侧卧位,头位略高,以利于胃排空,避免因溢乳而引起窒息。
3. 儿童年龄分期、各期特点及保健(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止为胎儿期;(2)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 天称新生儿期;22—胎龄满28 周至出生后7 足天,称围生期。
新生儿期的保健措施主要为合理喂养与保暖(温度保持在24℃,湿度55%);(3)婴儿期:出生后到 1 周岁为婴儿期;生长发育最为迅速,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消化和吸收能力未完善,易腹泻和营养不良, 故应合理喂养;从胎盘获得的免疫球蛋白逐渐消失,后天免疫力尚未产生,易患感染性疾病, 故应按时免疫接种;(4)幼儿期:自满 1 周岁到 3 周岁为幼儿期;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能独立行走,但对危险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容易发生意外; 5 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是意外窒息(初生1—3 个月内婴儿易发生窒息, 1—5 岁婴幼儿易发生异物进入机体,呼吸道异物多见于学龄期儿童);18 个月左右可能出现生理性厌食,应鼓励其自己进食,不要惩罚幼儿。
(5)学龄前期:自满 3 周岁到6—7 岁为学龄前期;7)青春期:以性发育为标志进入青春期;此期儿童体格生长再次加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同时生6)学龄期:自6—7 岁到进入青春期前为学龄期,此期易出现上学的不适应性;殖系统发育加速并趋于成熟。
24. 儿童免疫特点:新生儿虽可从母体获得IgG ,但 3—5 个月后逐渐下降,而自行合成IgG 的能力一般要到 6—7 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母体IgM 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血清 IgM 浓度低,易患革兰阴性菌感染;婴幼儿期 SIgA 也缺乏,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
5.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发育的顺序性:生长发育通常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规律;(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3)生长6. 生理性体重下降规律:一般下降幅度为原有体重的3%—9%,多在生后 3—4 日达最低点,至第 7—10 日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
7. 生长发育规律:(1)体重的增长:①平均男婴出生体重为体重增长 600—1000g ,生后 3 个月末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个月体重的增长,即 12 个月龄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 3 倍(9.5 —10.5kg )。
③生后第 1 年是体重增长最3.3 ± 0.4kg ,女婴为 3.2 ± 0.4kg ;②出生后前 3 个月一般每2 倍;出生后 9 个月体重的增长约等于前3快速的时期,为“第一个生长高峰”;进入青春期后体格生长再次加快,呈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④公式: 1 —6 个月:体重( kg )=出生体重 +月龄× 0.7 ;72—12 个月:体重( kg )=6+月龄× 0.25 ;岁至青春前期:体重( kg )=年龄× 2+7(或 8)。
(2)身高的增长:①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 ,6 个月时身长约 65cm,1 岁时身长约 75cm ,2 岁时身长约 85cm ;②2—12 岁身长的估算公式为: 身高( cm )=年龄(岁)× 7+77。
(3)头围的增长:①出生时头围平均为33—34cm ,1 岁时约 46cm ,2 岁时约 48cm ,15 岁时 54—58cm ,基本同成人;故头围测量在示脑积水、脑肿瘤的可能。
2 岁以内最有价值;②头围过小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过大或增长过快则提(4)胸围的增长:①胸围指自乳头下缘经肩胛骨角下绕胸一周的长度,反映肺和胸廓的发育;②出生时约 32cm ,1 岁时 46cm ,约等于头围, 1 岁以后胸围发育开始超过头围;米数约等于儿童年龄(岁)减 1。
1 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的厘(5)脑部耗氧量:生长时期的脑组织耗氧较大,小儿脑耗氧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占总耗氧量的人为 20%。
50%,而成8. 骨骼发育 :(1)颅骨发育:①颅骨缝 3—4 个月时闭合;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约 1.5-2.0cm ,1-1.5 岁时闭合;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最迟出生后6-8 周闭合;②前囟早闭、头围小提示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甲状腺效用减退症等;③前囟张力增加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而前囟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2)脊柱发育: 3 个月左右出现第一个弯曲—颈椎前凸,6 个月左右出现第二个弯曲—胸椎后凸, 1 岁左右出现第三个弯曲—腰椎前凸。
(3)长骨发育:骨化中心出现的多少可反映长骨的生长成熟程度。
9. 牙齿发育:( 1)乳牙 20 个,恒牙 32 个;(2)生后 4—10 个月乳牙开始萌出,约 2—2.5 岁出齐; 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 4—6;(3)乳牙萌出顺序一般下颌先于上颌、自前向后。
10. 母乳是否充足如何判断:若母乳充足,新生儿哺乳后安静入睡,大小便正常,体重正常增长;母亲可有乳房胀痛感或乳汁溢出浸湿胸前衣服等现象。
食后右侧卧位,床头略抬高,避免溢奶引起窒息。
11. 生后 2 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刻,婴儿4—6 个月以内提倡母乳喂养, 4 月后合理添加辅食, 10—12 个月完全断奶,断奶时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易怒、失眠、啼哭等表现;不能母乳喂养时首选配方奶粉。
312. 计划免疫:儿童计划免疫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监测情况制订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婴幼儿体内,以确保儿童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的核心。
13. 主被动免疫(1)主动免疫:主动免疫产生的免疫力持续1—5 年后逐渐减少,所以需加强;主动免疫制剂统称为疫苗,例如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类毒素疫苗。
(2)被动免疫:该免疫力一般约持续 3 周,故主要用于应急预防和治疗;被动免疫制剂包括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抗毒素、抗血清。
此类制剂来源于动物血清。
(3)主被动免疫的应用:例如,被针刺伤,立即注射抗体(3 周)、疫苗( 1—2 周的空白期),获得相对应的抵抗力。
14. 免疫程序:( 1)乙肝疫苗:若现在发热、患有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及其痊愈不足接种;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出生后 24 小时内接种第 1 剂次(同破伤风),第2 周者,建议推迟1、2 剂次间隔≥ 28 天(2)脊髓灰质炎疫苗:凡有腹泻、发热及急性传染病者暂缓接种。
(3)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第1、2 剂次,第2、3 剂次间隔均≥ 28 天。
15. 疫苗接种时间(月龄):① 0:乙肝、卡介苗;② 1:乙肝;③ 2:脊髓灰质炎疫苗;④ 3: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⑤ 4: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⑥5:百白破;⑦ 6:乙肝、流脑;⑧ 7:无;⑨ 麻疹疫苗。
16. (1)1 岁以内婴儿平均每日所需总能量为(2)小儿特有的必需氨基酸:组氨酸;(3)维生素根据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4)矿物质:110kcal/kg ;ADEK )和水溶性( B 族维生素和维生素 C )两类。
常见常量元素:钙、磷、镁、钠、钾、氯、硫;常见微量元素:碘、硒、锌、铜、铁。
17. 哺乳禁忌:母亲感染 HIV ,患有严重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糖尿病、严重心脏病等应停止哺乳,但乙肝病毒携带者并非哺乳禁忌。
18. 全牛奶的家庭改造:( 1)稀释:生后不足 2 周者采用 2:1 奶(2 份奶加 1 份水),以后逐渐过渡到3:1 奶(生后 2 周)或者 4:1 奶(3 周);满月后即可用全奶;( 2)加热;( 3)加糖:一般 100ml 牛奶加 5—8g 糖。
19. 引入辅食的顺序及时间(详见88 页):①第一种引入的食物:配方奶、强化铁的谷类食物、蛋黄;②7-8 月),蛋( 9-11 月)。
其次是蔬菜、水果;③最后添加的食物是肉、鱼(20. 儿科急诊的特点:( 1)儿童起病急、来势凶、病情变化快、突发情况多,应做好各种抢救准备;(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 3)儿童疾病的种类和特点有一定的季节性和规律性。
21. (1)洗手洗手是预防院内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措施;(2)儿童血压测量:患儿年龄不同袖带宽度也不同。
袖带的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1/2 —2/3 ,不同年龄的血压正常值可用公式推算:收缩压(mmH )g =80+(年龄× 2),舒张压为收缩压的 2/3 。
3)正常婴幼儿肝脏可在肋缘下1—2cm ;(4)2 岁以下患儿巴宾斯基征可呈阳性,但一侧阳性有临床意义。
422. (1)儿童用药:氯霉素中毒易引起“灰婴综合征”,链霉素具有肾毒性和耳毒性,阿司匹林易引起Reye 综合征,儿童服用四环素易引起黄斑牙(四环素牙),肾上腺皮质激素随意停药易出现反跳现象,吗啡和镇静药(苯巴比妥、地西泮、水合氯醛)易引起呼吸抑制,滥用广谱抗生素容易发生鹅口疮、肠道菌群失调和消化效用紊乱等副作用,儿童腹泻、便秘一般不用止泻药和泻药,多采用调整饮食、补液、通便等方法。
(2)婴儿喂药应在喂奶前或两次喂奶间进行,任何药物均不可混于奶中哺喂。
23. (1)儿童体液平衡特点:儿童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器官效用发育尚未成熟、体液平衡调节效用差;(2)体液的总量和分布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越多,随着年龄增长,细胞外液中间质液所占比例变化最大,血浆和细胞内液变化不大,成人体液总量占体重的55%—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