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漏、胎动不安患者的中医护理
胎漏及胎动不安辨证施护

有外 伤史 , 胎动 下坠 , 疫腹 痛 , 或 腰 甚
胎 漏 下 血 , 质 淡 , 薄 白 , 滑无 力 。 舌 苔 脉 2 1 肾虚 型 肾 为先 天 之 本 , 络 系 于 肾 , 失 所 养 而 致 . 胞 胞
血、 固冲安胎之 品, 如黄芪 、 党参 、 杜仲 、 续断 、 白芍药等。
其不必要 的思想顾虑 , 增强 患者 战胜疾 病的勇 气和 信心 。
注 意 合 理 饮 食 , 多摄 入 益 气健 脾 养 血 之 品 , 胎 有 所 养 , 宜 使 如阿胶汤 、 大枣 煲 鸡 汤 等 。心 悸 气 短 者 , 保 证 充 足 的 睡 应 眠 , 状 不缓 解 者 可 给 予 低 流 量 吸 氧 ( 2 L mi) 每 日 症 1— / n , 2次 , 次 2 每 0~3 i, 氧 时 间不 宜 过 长 。 0mn 吸
色淡红 、 质稀薄 , 疲 肢倦 , 神 腰疫 腹 胀 . 面色 咣 白, 悸气 心
短 , 质淡 , 薄 白 , 细 滑无 力 。 舌 苔 脉 13 血 热 型 . 妊 娠 期 间 阴 道 下 , 鲜 红 , 腹 痛 下 坠 , 色 或
心烦不安 , 手心烦热 , 手心灼热 , 口干咽燥 , 大便 秘结 , 质 舌
步, 人们工作 、 生活压力的增大 , 胎漏及胎动不安发病率呈 上升趋势。我们根据患者 自身的特点 , 在中西结合治疗 的 同时 , 配合辨证施护 , 提高了保 胎成功 率 , 兹介绍如下 。
l 辨 证 分 型
23 血热型 .
热伏 冲任 , 迫血 妄行 , 以致 血海 不 固, 故胎
94 2
虫医
生鱼 月第3 4卷第 6 期
H bi C J e 02V1 4N . eeJ M, n 1 ,o3 ,o6 T u 2
中医护理知识点:胎漏、胎动不安【优质推荐】

中医护理知识点:胎漏、胎动不安【优质推荐】胎漏、胎动不安的辨证妊娠期间,多因冲任气血不调或不和,胎元不固,以致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而无腰酸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妊娠疾病称为胎漏。
而妊娠期间仅有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妊娠疾病,称为胎动不安。
在妊娠早、中期发生胎漏、胎动不安者,常为堕胎小产之先兆,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先兆流产;若在妊娠中、晚期发生胎漏,也可能为前置胎盘的表现【辨证】本病病位在冲任、胞宫,临床应根据病情的进展,判断胎元的存亡与预后,决定治病与安胎幷举或下胎益母。
一、肾虚证: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黯质清稀,或小腹下坠、隐痛、腰痛、膝软、头晕耳鸣,神疲纳差,夜尿频繁,或曾屡次坠胎,眼诓黯黑或有面部黯斑,舌淡或淡黯,苔白,脉沉细滑或尺脉弱。
二、气血虚弱证: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或小腹空坠、隐痛腰痛、面色无华,心悸气短,神疲纳差,肢软乏力,大便不实,舌淡胖,苔白,脉细滑。
三、血热证: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质稠,或小腹坠胀,灼痛、腰痛、面赤心烦,口干咽燥,或五心烦热,尿黄便秘,舌红或边尖红,苔黄或少苔,脉弦滑数。
四、血瘀证:妊娠期外伤,或宿有癥瘕,阴道少量出血,色黯红,质稠,或小腹坠胀、腰痛,舌质略暗,有瘀斑,脉沉弦。
胎漏、胎动不安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流产的可能原因,以及经积极稳妥治疗后,大多可继续正常妊娠、分娩健康婴儿。
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和紧张情绪,抑郁、忧思、恼怒、悲伤均可影响气机,使气血逆乱,胎失载养。
二、注意卧床休息,阴道流血时应绝对卧床、静心休养,但非24小时躺在床上不动,甚至连大便都不敢下床。
肾虚症宜多休息,有滑胎史者,其休息一般超过上次流产的日期;气血虚弱症应避免劳累,保证睡眠,血热者,绝对卧床休息,衣被不宜过暖。
三、避风寒,慎起居、防止外感等疾病发生。
四、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负重攀高,防止跌扑;保持会阴清洁,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部,每日1次。
胎漏、胎动不安病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和(或)下腹疼痛,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物尙未排出,子宫 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者;早期先兆流产是临床表现常为停经后有早孕反应,以后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或时下时止, 或淋漓不断,色红,持续数日或数周,无腹痛或有轻微下腹胀痛,腰痛及下腹坠胀感。
辩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
一、辩证要点
三、证治分类
辨证主要根据症状与舌脉。其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小腹痛、腰痛和腰腹下坠。根据 四大症状的轻重变化, 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判断病情的进退、胎元的存亡和预后。一般而言,阴道出血量少,色淡,质稀者,多属虚 证;色深红或紫暗,质稠者,多属实证;下血量少,腰腹痛和下坠感轻微,脉滑者,则胎元未损,宜安胎;若下 血量多,腹痛加重,腰痛如折,阵阵下坠者,则已发展为胎堕难留,安之无益;若反复阴道出血,色暗,小腹冷 痛,早孕反应消失,脉由滑转涩者,则为胎死不下之兆,应作进一步检查。
2.辅助检查:协助判断胚胎或胎儿未损或已损。早期妊娠者,首选妊娠试验,可作HCG定性或定量测定,有 助判断胚胎滋养细胞功能。B型超声显像则有助判断胚胎或胎儿是否在于宫内存活,以排除异位妊娠、胎死不下 (过期流产)等情况.此外,有条件者,还应检查可能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如致畸因素(包括风疹病毒、巨细胞病 毒、弓形体等)、遗传因素(包括染色体、地中海贫血、G6PD缺乏症等)、免疫因素(1ilt型抗体、磷脂抗体、抗精 于抗体、封闭性抗体等) 。
3.子宫颈出血宫颈糜烂、息肉均可有接触性出血,常发生于性交后。妊娠早期因宫颈较充血,无房事也可能 有少量出血,通过妇科检查可作鉴别。
4.此外,还要与内、外科疾病所致的出血、腹痛相鉴别。
1.妇科检查:在消毒条件下进行检查,观察阴道出血是否来自宫腔,排除宫颈糜烂、 息肉之出血。属胎漏、 胎动不安者,子宫口应闭合,羊膜囊无膨出、未破裂,子宫增大、柔软,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无压痛。
中医护理学胎动不安

病因病机
主要病机:冲任气血不调,胎元不固 病因: 一 胎元方面 1 父母精气不足,虽能成孕但难成胎 2 成孕后胎元不固,甚或胎元有缺陷,胎多不能成实 二 母体方面 1 素体肾虚、气血不足,素有癥瘕 2 生活,饮食,外伤等
病机概括
肾虚 血热 气血虚弱 血瘀 冲任损伤 胎元不固
胎漏、胎动不安
肾虚——冲任损伤,胎元不固
第六节
胎漏、胎动不安
课堂目标
掌握胎漏、胎动不安的 1. 定义及鉴别 2. 护理措施 熟悉胎漏、胎动不安的 1. 病因病机 2. 辨证分型、护治法则、治疗代表方 了解妊娠病的概况
妊娠病概述
定义: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常 见疾病有恶阻、妊娠腹痛、胎漏、胎动不安、 堕胎、小产、滑胎、胎萎不长、胎死不下、子 痫、子肿、子晕等 妊娠病发病机理
生地 白芍 熟地 续断 黄芩 山药 黄柏 甘草
施护要点
注意休息,病室温湿 度适宜 饮食宜滋阴清热,忌 辛热之品 大便秘结者宜清润, 忌怒责或攻下
麦冬
外伤损络
主要证候:妊娠期跌仆闪挫,继之腹痛或少量阴道 出血,色紫红,或有小血块,甚有胎块排出 舌脉:舌淡红,脉细滑无力 治法:补气和血安胎 方药:圣愈汤(《医宗金鉴》)
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虚弱 房劳多产,大病久病 孕后不节房事
血热—热伤冲任,扰动胎元,胎元不固
内因:素体阳盛血热或阴虚内热 外因:孕后过食辛热,或感受热邪
气血虚弱——冲任匮乏,不能固摄滋养胎
元,胎元不固
母体素气血虚 大病久病 思虑劳倦过度 饮食不节
脾胃气虚 伤 脾
气血生化不足 气血虚弱
外伤损络
孕后不慎跌扑闪挫 劳力过度 宿有癥瘕瘀血 孕期手术创伤
结语(三)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胎动不安、胎漏(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胎动不安、胎漏。
西医病名:早期先兆流产。
二、诊断:(一)、症候诊断1、肾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暗淡,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证: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证: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证: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细缓略滑。
4、气血虚弱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次证: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4、肾虚血瘀证:主证:阴道出血量少,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证: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二)诊断标准主证“阴道流血”必备,再兼主证1项、次证1项,或兼有次证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三、中医诊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
2、脾肾两虚证治法:固肾健脾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党参,炒白术,山药,黄芪,升麻,陈皮,柴胡。
3、肾虚血热证治法:滋肾凉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保阴煎加减。
生地,熟地,白芍,黄芩,黄柏,续断,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旱莲草。
中成药:孕康口服液。
4、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安胎。
方药:胎元饮加减。
党参,白术,熟地,当归身,白芍,杜仲,陈皮,炙甘草,桑寄生。
5、肾虚血瘀证治法:益肾祛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加味圣愈散加减。
黄芪,当归,党参,参三七,熟地,白芍,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杜仲,续断,砂仁。
肾虚型胎漏、胎动不安的中医护理

l7 1
监 管 , 便 于及 时发 现 问题 及 时 处 理 。 以 37加强 全员风 险意识教育 . 为 维 护 和谐 良好 的 医 患关 系 ,医 院管 理 部 门一 方 面 要 健 全管理机制 , 通过管理 的手段 降低 医疗风 险 ; 另一方面应提高 全 院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 , 培养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具体措 能检查 、 能测试校准 、 性 电气安全检查及机械检查 。 施上 , 应健全并严 格执行设备材料不 良反应上报制度 , 为临床 33完善维护保养记 录 . 各科室提供警示 ; 同时 , 可聘请 医疗 法规领域的专家进行医疗 医学 工程部 门应 科学 设 计护 理设 备 维修 保养 情 况记 录 事故处理方面的讲座 ,让全体 医务人员 学习了解相关 法律 法 表, 相应医学工程人员应对护理设备 的维修时 间、 障及修 理 规 , 故 合理规避医疗风险。 情况、 配件更换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 。维修保养情况记录表 的 38 _ 引导医生、 患者及家属 的参与配合 内容可作为动态掌握和分析设备故 障原 因的科 学依据 。对一 上述预 防性维护措施 的实施能够从 主动防护 的角度来降 固定时间内设 备出现某一故障几率 进行统计分析 ,可 以初步 低绝大部分 临床 护理 风险产生 的几率 ,但要做到全 面规避 临
2 0 :— . 0 5 2 4
『] 3吴筠 , 郭永健 , 徐建利. 进行预 防性 维护提高 医疗设备 的安全
及 功 效 『. J 医疗装 备 , 0 7 2 ( 1 : 6 ] 2 0顺银 . 浅析 医疗设备 管理和设备 维护[. J 医疗装备 ,05 1 ] 2 0 ,8
推断设 备出现同一故障的后期 时间 , 到“ 做 早预 防、 早备货 、 早 床护理风险还需要医生 、 患者及家属的参与配合 。责任护士应 解决 ”1 [ 4 。通过预防维护 , 以将一部分故 障隐患排 除在萌芽 阶 与所管理病患 的主治 医师 保持 良好的沟通 ,确保双方均能及 可 段, 让护理设备 的使用寿命得 以延长 。 时 了解病患 的实 时病情状 况 ,以便 于采取对应 的诊疗和护理 3 . 4完善维保制度 , 加强监管 措施 。同时 ,临床护 理团队还应加强与患者和家属 的口头告 为确 保风险管理 措施 能够得 以顺利落 实 , 床护理 团队 知 ,责任护士在为病 患使 用新设备 或材料时 ,应履行告知义 临 需要 制定可操作 的设备 维护和保 管制度 。各I 床科 室对所使 务 。告知的同时还须尊重患者 的选择 , I 缶 在不影响诊疗效果的情 用 的护理设备应 采取额 定数量 、 定位 放置 、 定人负责 、 定期 检 况下 , 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查 的“ 四定 ” 原则 。同时 , 院护 理部应 加强对各 科室护理 团 4总 结 医 临床护理设备 的维护保养工作作为 医疗卫生 事业 的保 障 队执行 设备维保 制度情况 的监 管 , 决杜绝 有制度无 执行 的 坚 情况 。 环节 , 其重要性 已 日益凸显。只有对仪器设备进行科学 、 范 规 化 管理 , 高护理人 员和医学工程人员的业务素质 , 到以预 提 做 3 . 5建立健全培训制度 , 明确安全使用规章 制度 和操作 流程 熟练掌握本科室各种护理设 备和材料 的功能 、 作方法 、 防性维护为主 , 操 加强 维护队伍建设[ 才能保障设备的完好率 、 5 1 , 注意事项是所有护士 的基本 职责之一。科室若新 进或更换护 使用率 以及 操作 正确率 , 而降低临床护理风险发生率 , 从 真正 理设备 、 材料 , 则必须对 全体 护士进行使用方 法的培训 。对 于 发 挥现代化护理设备 的综合效益。 新人 科的护士 ,必须让其在规定 时限内通过 培训 掌握本科室 参 考文 献 1 张军辉 , 蔺娜 , 曹祝 萍. 高科技 护理设备及材料在临床 应用过 仪器护理设备 、材料 的正确使 用和维护方法 ,并 对其进行考 【] 2 0 ,9 6 :6 . 核。若 由于教学 、 习的需要 , 实 则必须在征得护士长 的同意后 , 程 中的思考 农 垦 医学 ,0 7 2 ( )4 8 2蔡 护理 实务风险 管理 【】 M. 北京 : 军事 医学科学 出版社 , 由带 教老师辅助指导操作 。对于所有 的设备操作维护培训 , 护 『] 学联. 理部均须制定严格 的考核标准 , 并组 织严格规范的考核。 36护理人员应加强巡检管理 . 由于临床护理设备 多为床旁监护 治疗类设备 ,单 次使用 时间较长 , 因此 , 建立护士巡 回检查记 录制度具有 十分 现实 的 意义 。例 如 , 在使用心 电监 护仪 、 化疗泵 、 痛泵等设备时 , 镇 责 任护 士应 每隔 1小时巡 回检查一次 , 一方面记 录监测结果 、 了 解病 患的实时状态 ,另一方 面也对所 用设备 的工作 情况有所
先兆流产

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肾虚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血热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滑数或脉滑细数。
3.气血虚弱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4.血瘀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1.临床症状妊娠期间,先感胎动不安,腰酸下坠,阴道下血,继而有轻微的腰痛、腹痛,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脉滑,心烦少寐。
2.症候护理(1)肾气不足滑胎者,应卧床休息。
(2)妊娠期外伤后,观察有无阴道出血、腹痛等情况,不可随意服用治伤药,以免破血动胎。
(3)滑胎者,应坚持药物治疗。
(4)阴道若有组织物排出,应保留排出物,遵医嘱送病理检查,并做好刮宫的准备。
小产或行刮宫术后,应注意观察腹痛及阴道出血等情况。
3.常规护理(1)按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绝对卧床休息,出血停止3-5日后,可适当下床活动,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再次伤胎。
(3)严禁房事,防止损伤肾气;避免阴道检查及灌肠,以防加重出血。
(4)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
4.病情观察护理(1)腹痛、腰痛、胎动、阴道出血等情况,以及神色、血压、脉象的变化。
(2)随时观察阴道流血的量、色、质以及腹痛的部位、性质等。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特色技术1.中药外敷。
2.穴位注射。
3.艾灸。
4.推拿疗法。
5.耳穴贴压(二)护理1.起居护理注意保暖,防止感冒,以免加重病情,随四时的变化增减衣被。
注意休息,防止过劳。
2.饮食护理(1)饮食均衡,营养丰富,多食鱼、肉、蛋、动物内脏及蔬菜、水果等,以补充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胎漏、胎动不安中医护理

胎漏、胎动不安一、概述胎漏指因妊娠期间冲任气血失调,胎元不固,致孕妇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沥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亦称“胞漏”“漏胎”。
若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下腹坠胀,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常是堕胎、小产的先兆,多发生于妊娠早期,少数在妊娠中晚期。
若胎元正常,多数患者经保胎治疗,阴道流血停止,腰酸腹痛消失,可继续妊娠,并正常分娩。
若病情进一步发展,或因胎元缺陷,胚胎不能成形者,将导致堕胎。
胎漏、胎动不安的临床表现虽不相同,但病因病机、辨证施护、预后转归基本相同,故一并讨论。
历代医家对胎漏、胎动不安的辨证论治、预防调摄均十分重视。
“胎漏”首见于《脉经》,“胎动不安”首载于《诸病源候论•妇人妊娠病诸侯》。
《妇人大全良方•妊娠门》指出“轻者转动不安,重者必致伤堕”,已认识到胎漏、胎动不安可发展为堕胎。
明代《妇人规》强调辨证论治安胎,提出动态观察胎动不安四大症状“腹痛、下血、腰酸、下坠”,完善了“治病与安胎并举”和“下胎”两大治则。
清代《傅青主女科》论述了安胎七法。
《丹溪心法》将白术、黄芩作为安胎圣药。
张锡纯的寿胎丸成为后世安胎的基础方。
西医学的先兆流产或先兆早产等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中医学将母、胎之间的微妙关系称为“胎元”。
胎漏、胎动不安的病因包括胎元因素和母体因素两大方面。
胎元因素多因父母精气不足,两精虽能结合,但胎元不固,胎多不能成实;母体因素多因肾虚、气血虚弱、血瘀、血热等影响母体气血或直伤胎元,引起胎漏、胎动不安。
此外,跌仆闪挫、手术和药物亦可引起胎漏、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的主要病机是冲任失调,不能摄血养胎,胎元不固。
病因病机见图3-8。
图3-8 胎漏、胎动不安病因病机示意图因胎元因素致“胎不成实”者,临床保胎治疗往往无效,故本节不做重点讨论。
三、常见证型1.肾虚【临床症状】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色淡黯,或伴腰酸腹痛,有下坠感,或屡孕屡堕,头晕耳鸣,夜尿频数,面部黯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胎漏、胎动不安患者的中医护理
发表时间:2016-06-30T16:37:20.18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7期作者:江丽霞[导读] 妊娠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妊娠期间因冲任气血不调或不和,或胎元不固以致出现腰酸、腹痛。
江丽霞
江苏省镇江市中医院江苏镇江邮编:212000 摘要目的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胎动不安患者进行中医辩证护理,提高安胎的成功率。
方法本组150例患者,分为肾虚、气血虚弱、阴虚血热、跌仆外伤四型。
从生活起居、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用药护理、出院指导等方面给予辩证施护。
结果 150例胎漏、胎动不安患者中安胎成功133例(治愈率89%),其中肾虚型106例,安胎成功101例(95.28%);气血虚弱型27例,安胎成功22例
(81.48%);血热型12例,安胎成功7例(58.33%);跌仆外伤5例,安胎成功3例(60%)。
结论对不同证型胎漏、胎动不安患者实施中医辩证护理,可提高安胎成功率。
关键词胎漏胎动不安护理妊娠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妊娠期间因冲任气血不调或不和,或胎元不固以致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1],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先兆流产”。
本病病位在冲任、胞宫。
若经过安胎治疗,腰酸、腹痛消失,出血迅速停止,多能继续妊娠。
若因胎元有缺陷而致胎动不安者,胚胎不能成形,故不宜进行保胎治疗。
我科多年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取一系列辩证施护措施,从生活起居、饮食、心理、孕期宣教等方面给予了不同证型患者适当的护理,协同治疗,提高了安胎成功率,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现小结如下。
1、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妇科确诊为胎动不安的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出150例,年龄21-40岁,平均(27.1±3)岁。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痛、腰酸、下坠感伴或不伴有阴道流血,检查见宫口未开,胎膜未破。
1.2辩证分型中医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冲任气血失调,胎元不固。
常见分型有肾虚、气虚、血虚、血热、外伤和癥瘕伤胎等。
临床上以虚证或虚实夹杂者多见,如脾肾两虚、肾虚血热等,其中与流产发生有密切关系的是脾肾两虚。
1.3症状观察主要包括:(1)临床表现:阴道出血量的多少,腹痛的程度。
如腹痛下坠轻微,脉滑者,则胎元未殒,宜安胎;若出血量多,腹痛加剧,腰痛如拆,阵阵下坠者,则多发展为胎坠难留,安之无益;如反复阴道出血、色暗,小腹冷痛,早孕反应消失,则为胎死不下先兆,应作进一步检查。
(2)主要证候:肾虚症者,妊娠期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伴阴道少量流血,色黯淡,头晕耳鸣,两膝酸软,小便频数,或曾屡有堕胎,舌淡,苔白,脉沉细而滑。
气血虚弱证者,小腹空坠而痛,腰酸,阴道流血量少,气短懒言,面色恍白,心悸失眠,舌淡,苔薄,脉细滑。
血热证以出血量少,色深红或鲜红,心烦少寐,渴喜冷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血瘀者,宿有癥瘕,孕后阴道不时少量下血,色红或黯红,少腹拘急,甚则胎动下坠,或有跌仆闪挫,继之腹痛或少量阴道出血,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脉弦滑或沉弦。
(3)注意用药后疗效的观察,用药时特别注意孕妇的用药禁忌,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2、护理及体会
2.1一般护理
2.1.1病室环境将患者安置于安静的病房,严格限制人员的探视,只留1-2个家属陪护,病室每天开窗通风2次,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床单元干净、整洁。
2.1.2饮食指导鼓励孕妇多进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同时也应注意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多食牛奶、蛋类、瘦肉、鱼类、肝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供胎儿生长发育及母体健康需要,忌食生冷、寒凉、辛辣动火、酒等碍胎之品。
保持大便通畅,如大便燥结难解者,嘱其千万不要用力努挣,可多食粗纤维食物如韭菜、芹菜等,每日早晚服蜂蜜一匙,以利润肠通便。
2.1.3生活起居卧床休息,出血停止3-5天后方可下床活动,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再次伤胎。
阴道流血时应绝对卧床,静心休养。
有滑胎史者,其休息一般超过上次流产的日期。
2.1.4情志护理一般孕妇发生阴道流血和腹痛后都担心胎儿的健康,所以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
医护人员要充当忠实的听众,鼓励患者将内心的想法倾诉出来,给予同情和理解,对缓解不良情绪有积极作用。
作为护理人员首先应耐心解释,让孕妇了解情绪因素与胎动不安的关系,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因素刺激。
介绍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因抑郁、忧思等心理因素使气机逆乱,胎失濡养而发生流产。
2.1.5病情观察并做好记录观察腹痛、腰痛、胎动、阴道出血等情况,以及神色、血压、脉象的变化。
如腹痛下坠轻微,脉滑者,则胎元未殒,宜安胎;若出血量多,伴腰酸、腹痛阵阵加剧且有下坠感或尿频,应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若阴道有组织物排出,应保留排出物,遵医嘱送病理检查。
2.1.6用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药后静卧少动。
因大部分女性在妊娠早、中期,消化系统方面有恶心,或伴有呕吐等症状发生,故服中药时可根据孕妇不同的情况分2-3次或多次服下,也可用干果、陈皮等送服,以减少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妊娠期间用药要审慎,凡俊下、滑利、破气、苦寒之品宜慎用或禁用,告诉患者及家属不可随意给孕妇用药。
2.1.7外阴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若有阴道出血的孕妇,应勤换内裤纸垫,同时指导家属在患者每次排便后协助其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及肛门,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2.2辨证施护
中医认为引起流产常见的体质因素有肾虚、脾胃亏虚、气血虚弱、血热血瘀等,辨证施护是在辨证的基础上,通过生活起居、情志调摄等改善引起流产的不良体质,从而达到治病安胎之目的。
2.2.1 肾虚症本症最常见的症候之一。
肾为先天之本,肾虚冲任不固,胎失所养,故安胎之中,必须时时注意维护肾气,以固胎元。
让患者多卧床休息,有滑胎史者,嘱其卧床休息时间宜长一般超过上次滑胎日期,怀孕前3个月及后3个月禁止性生活,同时还应注意姿势,如伸懒腰、打喷嚏等均能伤及胎元,饮食可选用桑寄生蒸蛋、乌鸡人参汤、杜仲核桃汤等,切忌寒凉饮食。
中药需文火煎煮,适量分次热饮。
2.2.2 气血虚弱者气以载胎,血以养胎,而母体虚弱,化源不足,久病失血等致气血受损;或孕后劳倦过度,饮食失调致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
气虚不能摄胎,血虚胎失所养,无以营养胎儿导致流产。
护理上让孕妇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波动影响胎元,饮食宜益气、健脾养血,多食瘦肉、鱼、牛奶等血肉有情之品,以滋养气血。
指导孕妇及家属烹制参枣鸡汤、参枣猪肝汤、蒸鸽蛋及糯米阿胶粥等以调补气血。
2.2.3 血热证可因孕后感受热邪或过食温燥之品或七情化火而致,热扰冲任,损伤胎元,故安胎期间,衣服不可过暖,根据气候适时增减衣服。
孕妇饮食宜清淡,忌温热温补、伤津食物,如人参。
可选用安胎鲤鱼粥、虫草水鸭汤等,口渴心烦者可给予梨汁、藕汁、甘蔗汁以清热生津。
中药宜文火久煎,偏凉服下。
同时注意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
2.2.4 血瘀症孕妇宿有癥瘕,瘀血内滞小腹或胞脉,影响胎儿,或孕期跌仆闪挫,或劳力过度,直接损伤冲任、胞脉以致胎元不固。
护理上应告诫患者及家属,不可自行服用活血、破气、泻下的祛瘀药或外用跌打膏药,以免破血动胎,导致流产发生,如伤势严重,必须在医嘱下给药。
饮食中可配合服用益气养血、固冲安胎的食物,如黄芪、党参、当归等,中药文火久煎,饭后温服。
2.3出院指导
患者安胎成功出院后,护士要做好健康宣教,指导其适当活动,避免过于安逸,如久坐久卧。
告知患者在家继续实施住院期间精神、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的护理措施,直至分娩。
因此,根据孕妇个人工作、生活、家庭等不同,与患者共同修订家庭内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注意孕期保健,重胎教,定期产检,使保胎措施取得孕妇及家属的理解配合,提高执行的依从性。
若发生异常及时来院就诊。
3、结果
通过上述护理措施,150例胎漏、胎动不安患者中安胎成功133例,治愈率89%。
其中肾虚型106例,安胎成功101例,治愈率95.28%;气血虚弱型27例,安胎成功22例,治愈率81.48%;血热型12例,安胎成功7例,治愈率58.33%;跌仆外伤5例,安胎成功3例,治愈率60%。
4、讨论
自然流产是妇科的常见病,发病率占全部妊娠的10%-15% [2]。
中医药着重于整体调节,辨证施治,疗效显著,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可在临床广泛运用。
中医认为,肾不载胎,脾失摄养是引发流产的关键,故治疗上以补肾滋肾为主,辅以健脾而调理气血。
中医辨证施护是通过健康教育的形式向患者宣传怀孕期间不同个体差异的孕期保健知识,并通过生活起居调摄,饮食指导、情志的疏导等方面配合适当的护理,遵循补肾健脾、益气养血、固冲安胎的原则,提高安胎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陈建章,顾红卫.中医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01. [2]张玉珍,主编.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2。